好书摘抄《美学散步》宗白华 一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美学著作,阅读此书,仿佛是在美学的花园中悠然漫步,每一处景致都令人陶醉,每一次思考都发人深省。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宗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诗与春相提并论,揭示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艺术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它是人类对自然之美的提炼与升华。
正如诗人用妙笔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画家以色彩勾勒山川的壮丽多姿,艺术赋予了自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
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
”这种对于有限与无限的独特见解,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
我们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时,往往能从有限的画面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那绵延的山峦、飘逸的云雾,似乎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
而当我们沉浸在这无限的遐想中时,又会被画面中的某个细节拉回现实,重新审视这有限的艺术呈现。
这种回旋往复的审美体验,使我们在艺术中获得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感受。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晋人的洒脱与自由,在书法的行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流畅的线条、奔放的笔势,仿佛是心灵的自由舞动。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
通过欣赏晋人的行草,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人们自由奔放的灵魂。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诗歌的共同要素,也是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
”节奏在艺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中的旋律起伏、舞蹈中的动作韵律、诗歌中的平仄对仗,都是节奏的表现形式。
而在自然界中,四季的更替、日月的升降、潮汐的涨落,也都蕴含着节奏的奥秘。
宗先生通过对节奏的深入探讨,让我们认识到艺术与自然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
“建筑的美在于它能够通过空间的组合和形式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艺术形象。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宛如一场与美的邂逅,让我在字里行间漫步,领略了一番别样的风景。
在书中,宗白华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美学的奥秘一一揭示。
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如同一位智者在轻轻诉说着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就拿书中对于中国绘画的探讨来说吧。
以前我看画,无非就是看看画得像不像,颜色漂不漂亮。
可宗先生却让我明白了,一幅好的中国画,绝不仅仅是表面的形似。
比如一幅山水画,那山峦的起伏,云雾的缭绕,不只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而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是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宗先生说,中国画家不是在画“所见”,而是在画“所知”“所想”。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去美术馆看画展,一幅山水画前围了好多人。
我凑过去,一开始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不就是几座山几条河嘛。
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看那些线条,去感受画家的用笔轻重、墨色浓淡,仿佛能听到山间的溪流声,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庞。
那些山峰不再是死板的形状,而像是有了生命,在跟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画家通过笔墨,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都表现了出来,这种情感的传递,才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再说说书中对于诗歌的解读。
宗先生认为,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厚的情感。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背古诗,只觉得朗朗上口,却不懂其中深意。
有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前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就是看到月光想家了嘛。
但宗先生的解读让我恍然大悟,他说这短短二十个字,把一个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洒在地上的月光,就像是一层薄薄的霜,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冷,更是诗人内心凄凉的写照。
抬头望着明月,那明月是故乡的明月啊,可自己却身在他乡,只能低下头,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这种细腻的情感,通过如此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对于建筑美学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
宗先生说,中国的建筑就像是一首凝固的诗。
以前我看那些古建筑,只觉得古色古香,好看而已。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5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篇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
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
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
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
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
《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
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
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
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充满了深邃思考和诗意表达的美学著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是在跟随先生进行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之旅,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与启迪。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对生活中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他指出,美存在于自然界、艺术作品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和疏忽而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太过匆忙,以至于错过了许多美好的瞬间。
在论述中国美学的特点时,先生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之美。
他以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书法为例,阐述了其中蕴含的独特审美观念。
比如,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无尽的美感。
而中国绘画则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巧妙,以留白的方式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含蓄而内敛的表达方式,与西方绘画追求写实和逼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中还提到了艺术的形式美。
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形式的美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装饰,而是与作品的内涵和精神紧密相连。
形式美是艺术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建筑中的比例、对称,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视觉或听觉上的愉悦,更是为了传达一种内在的和谐与秩序。
在谈到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时,先生强调了审美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
他认为,审美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纯净和超脱。
通过欣赏美,我们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和烦恼,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还能够让我们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宗白华先生对于悲剧美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悲剧并非仅仅是痛苦和悲伤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苦难和冲突的描绘,揭示出人类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悲剧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和敬畏之情,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一部美学著作,书中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学的深刻见解和独特感悟。
以下是我对书中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在“美从何处寻”这一章节中,宗白华先生引导我们思考美的根源和寻找美的路径。
他指出,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之中。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身边的美,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便能在平凡的事物中捕捉到美的瞬间。
比如,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或者是雨后的天空中出现的那一道绚丽的彩虹。
这些看似寻常的景象,其实都蕴含着美的元素。
先生强调,我们需要摆脱功利的心态,以一种纯粹的、无功利的眼光去欣赏和感受世界,才能真正发现美。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空灵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在有限的艺术形式中营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观者能够在作品中自由驰骋自己的思绪。
比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常常运用留白的手法,给人以空灵之感,让人在那片空白中感受到无尽的诗意和遐想。
而充实则是指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情感力量,能够深深触动观者的心灵。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在空灵与充实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既能让人感受到空灵之美,又能在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给人以充实的精神滋养。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章节中,宗白华先生对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探讨了中国艺术中的线条之美,指出线条在中国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线条不仅仅是描绘物体的轮廓,更是艺术家情感和精神的寄托。
通过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传达出内心的喜怒哀乐,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先生还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意境理论,认为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意境的营造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富有韵味和诗意的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一章节让我对中国艺术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意境的诞生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美学著作,阅读此书,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与美的亲密对话,让人沉醉其中。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宗白华先生以这样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句,开启了对美的探寻。
他认为诗是人类心灵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表达,而春天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直观、最生动的美的景象。
这种将艺术美与自然美相提并论的观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还是在四季的更替之中。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
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这段话让我对中国绘画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绘画并非单纯地描绘外在的形象,而是通过笔墨表达画家内心与自然宇宙的融合。
这种融合是一种超越表象的精神追求,是对无限与永恒的感悟。
“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
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
’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
”空亭在中国山水画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
在这空旷的亭子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风的吹拂、云的飘动,与大自然的气息相通相融。
这让我明白了在艺术创作中,有时候“空”比“实”更能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
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
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其韵律和节奏能够生动地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而中国的艺术,无论是书法的线条流动,还是绘画中的笔触挥洒,甚至是建筑的造型设计,都蕴含着这种舞动的精神。
这使我领悟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在的动感和韵律。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美学散步>读书笔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美学著作,它宛如一场穿越艺术殿堂的漫步,让我领略到了美学世界的深邃与美妙。
在书中,宗白华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灵动的笔触,探讨了诸多美学范畴和艺术形式。
他不仅对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还将其与西方美学进行了巧妙的对比和融合。
这种跨文化的视野让我对美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意境是宗先生着重阐述的一个方面。
他认为,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所在,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创造出的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精神境界。
例如,在诗词中,寥寥数语便能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情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绘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传达出一种空灵、悠远的韵味。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是艺术家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的有机统一。
书中还谈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对称、均衡的布局,以及富有韵律感的线条。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园林庭院,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空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宗白华先生指出,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比如故宫,其宏伟的规模、严谨的结构,彰显了皇权的威严;而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则展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情趣的向往。
与中国美学相比,西方美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西方艺术注重对形式的研究和表现,强调比例、对称、黄金分割等数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从古希腊的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再到现代的抽象艺术,西方艺术不断地在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然而,宗白华先生也指出,中西方美学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在某些方面有着相通之处。
比如,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注,是中西方艺术共同的主题。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宗白华先生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美的敏锐感知。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一书,宛如一位智者引领我们在美学的殿堂中悠然漫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沉浸于先生那深邃而又灵动的思想,不时摘抄下那些令我深思、给我启迪的语句。
“美从何处寻?如果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
只有在把这种情感、思想经过净化和深化,在平静中回忆起来,才能够成为美感经验。
”这段文字让我明白了美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外在的事物,而是需要我们内心的沉淀与升华。
我们常常在生活的喧嚣中迷失,被各种情绪和思绪所困扰,难以发现身边的美。
然而,当我们能够在平静中回望过去的经历,那些曾经的情感和思想经过时间的洗礼,或许就能展现出美的光辉。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
”晋人的审美意识让我感叹不已。
他们不仅能够欣赏自然的外在之美,更能洞察到自然与自身情感的交融。
这种对自然的深情和独特的发现,使山水不再仅仅是客观的存在,而成为了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映照。
“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
”这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相互关联。
它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滋养。
比如,诗歌中的意境常常能在绘画中找到呼应,书法的线条韵味也能在音乐中感受一二。
这种相互交融的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丰富性。
“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
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的。
”这使我深刻理解到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艺术家的创作,更在于欣赏者的参与和想象。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激发欣赏者的思维,让他们在虚实之间自由翱翔,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美学的书,就像是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便是这样一本能让人心灵得到休憩和滋养的佳作。
当我翻开这本书,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世界。
宗白华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引领我在美学的领域里漫步。
书中提到的“美从何处寻”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宗先生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公园散步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心情有些烦闷,想着出去走走透透气。
走进公园,一开始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美的地方。
草坪上的草有些杂乱,花朵也不是开得特别艳丽。
我心不在焉地走着,心里还在想着那些烦心事。
然而,当我走到湖边时,一切开始变得不同。
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是无数颗细碎的金子在闪烁。
我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片湖水。
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小鱼们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的身影在水中摇曳,仿佛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
湖边有几棵垂柳,柳枝随风飘舞,就像绿丝绦一般。
我伸手轻轻触摸柳枝,那柔软的触感让我心中一阵欢喜。
柳叶细长,嫩绿嫩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透明的翡翠。
我又看向远处的小山丘,山上郁郁葱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
有的树高大挺拔,像是站岗的士兵;有的树弯曲多姿,宛如翩翩起舞的少女。
山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丛中,给小山丘增添了几分俏皮和可爱。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宗先生所说的“美从何处寻”。
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和浮躁,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去发现。
继续读着《美学散步》,宗先生对于中国艺术意境的阐述让我深受启发。
他说:“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这让我想起了参观一个书画展览的经历。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就像是在美学的花园里悠然漫步,每一步都能瞧见新的风景,每一处都能嗅到芬芳的气息。
在“美从何处寻”这一章节中,宗先生的文字仿佛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探寻美的神秘之门。
他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 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以前,我总是习惯于在名山大川、艺术殿堂中寻找美,却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而又真实的美好。
有一次,我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心情有些烦闷。
突然,一只小蝴蝶飞了过来,它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它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
我被这小小的生命吸引住了,忘记了烦恼。
那一刻,我明白了,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这一章节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
宗先生说,诗和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美的意境。
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参观画展的经历。
那次画展展出了许多山水画,其中有一幅特别吸引我。
画面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一条小溪蜿蜒流淌。
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色彩运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
而当我试图用语言来描述这幅画时,却发现怎么也无法完全表达出那种美。
后来我读了一些描绘山水的诗词,才发现诗词虽然没有画面那么直观,但却能用更含蓄、更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让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诗与画,一个用文字,一个用图像,却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宗先生提到,艺术意境的诞生需要艺术家的心灵和自然的融合。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习书法的经历。
那时候,我总是急于求成,想要把字写得漂亮,却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后来,老师告诉我,要静下心来,感受每一笔每一划的韵味,让自己的心灵与笔墨融为一体。
有一天,我在练字的时候,突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专注于笔下的线条。
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境界,笔下的字也变得灵动起来。
《美学散步》好句摘抄
《美学散步》好句摘抄
1.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2.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3.文学艺术将宗教与哲学囊之入怀,用其理性而睿智的语言来分析“美之所以为美”。
4.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5.若放弃了美,艺术可以供给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艺术了。
艺术须能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是无疑的。
但艺术作为艺术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门,它就必须同时表现美,把生活内容提高、集中、精粹化,这是它的任务。
根据这个任务各种艺术因物质条件不同就具有了各种不同的内在规律。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优美,见解独到,宛如一次诗意的美学之旅。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章节的读书笔记。
在“美从何处寻”这一章节中,宗白华先生开篇就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美究竟在哪里?他指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而陷入功利与浮躁之中。
先生认为,美需要我们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感受,去发现。
不是在名山大川中才能找到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同样蕴含着无尽的美。
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街头巷尾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甚至是一片落叶在风中的舞动,都可能是美的瞬间。
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日里的匆忙与浮躁,是否错过了太多身边的美好。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章节中,宗白华先生对于空灵与充实这两种艺术境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说,空灵并非空洞无物,而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纯净和宁静。
在艺术作品中,空灵能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的心灵得到自由的舒展。
而充实则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表达,是艺术作品中丰富内涵的体现。
先生以中国古代的诗词和绘画为例,如王维的诗,寥寥数笔,却营造出空灵的意境;而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的充实与繁华。
这让我明白了,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在空灵与充实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既能让人感受到宁静与超脱,又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情与力量。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这一章节,宗白华先生对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他从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谈起,分析了儒、道两家对于美的不同理解。
儒家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认为美的形式应该服务于道德的内涵;而道家则追求自然之美,主张顺应天性,不为外物所束缚。
这种对于传统文化中美学思想的挖掘,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先生还探讨了中国艺术中的意境、气韵等重要概念,使我明白了这些独特的美学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章节中,宗白华先生阐述了虚与实在中国艺术中的巧妙运用。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美学的书,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角落。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便是这样一个让我沉醉其中的角落。
翻开这本书,就仿佛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美学之旅。
宗白华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美学世界。
书中提到的“意境”这个概念,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宗先生说,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郊外踏青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
我漫步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金黄的花海一直延伸到天边,与蓝天白云相接。
那一瞬间,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了。
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穿梭着,发出嗡嗡的声响,为这片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我站在那里,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感动。
这片花海和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这不正是宗先生所说的“意境”吗?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所带来的心灵触动,仿佛自己与这片美景融为一体,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疲惫。
还有宗先生对于“艺术与人生”的见解,也让我颇有感触。
他说,艺术是人生的反映,也是人生的超越。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学画画的经历。
那时候,我总是喜欢用画笔在纸上随意涂鸦,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每当完成一幅作品,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渐渐放下了画笔。
但是,每当我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作或者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
现在想来,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者爱好,更是一种表达自我、理解人生的方式。
它让我们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比如,他谈到了中国书法的美。
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和结构,展现出了书法家的情感和个性。
这让我想起了参观书法展览的经历。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就像一场与美的邂逅,每一页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在书中,宗白华先生对于美的见解独到而深刻。
他说:“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那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逃离城市的喧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我来到了一座不太高的山脚下,山上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脚下的石头和泥土仿佛都在跟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一路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五颜六色地绽放着,它们有的娇小玲珑,有的热情奔放。
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如同宝石般的光芒。
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向我展示着它们的美丽和自信。
还有那些树木,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有的则弯曲多姿,宛如一位位优雅的舞者。
树皮上的纹理,像是岁月留下的皱纹,记录着它们所经历的风雨和阳光。
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又像是在吟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
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嫩绿的青草,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
我忍不住躺了上去,感受着青草的柔软和温暖。
闭上眼睛,我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和青草的芬芳,那是一种让人陶醉的味道。
耳边传来鸟儿的歌声,它们欢快地叫着,似乎在为这美好的一天欢呼。
我睁开眼睛,望着天空。
天空湛蓝如洗,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
我想象着自己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自由自在地穿梭在这片蓝天白云之间。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继续向上攀登,终于到达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俯瞰着脚下的大地,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天边相接。
山下的村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
田野里的庄稼一片金黄,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就像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让我在美的世界里尽情漫步,领略到了诸多别样的风景。
书中对于中国美学的探讨,那真叫一个深入浅出。
宗先生提到了中国艺术中的“意境”,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词儿。
他说,意境就像是一幅画里藏着的无尽诗意,让你看了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服和感动。
就拿中国的山水画来说吧,那可不是简单地把山山水水画在纸上。
画家们用他们的笔,把自己心里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敬畏,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都画进去了。
比如说一幅画里,有一座高山,山上有几棵松树,松树下有个小亭子,亭子里有个人在静静地看着远方。
这画面看起来简单,但是你仔细琢磨琢磨,这里面的故事可多了去了。
那座高山,可能代表着人生的高远目标,那几棵松树呢,也许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小亭子是个休息的地方,是不是就像我们在人生路上偶尔需要停下来喘口气?而那个看远方的人,说不定就是在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还有书中提到的中国诗歌里的美,那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宗先生说,中国的古诗就像是一杯醇香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比如说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一下子就把那种孤独又豪放的心情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看,一个人在月光下,举着酒杯邀请月亮一起喝酒,还把自己的影子算上,凑成了三个人。
这得多有想象力,多浪漫啊!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想出来的。
再说说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花和鸟本来是挺美的东西,但是在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下,花都哭了,鸟都害怕了。
这种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自然景物中的写法,真的是太绝了。
宗先生还讲了中国书法的美。
我以前看书法,就觉得是些龙飞凤舞的字,好看是好看,但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书法里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有它的韵味和节奏。
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字写得行云流水,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据说王羲之当时写这篇序的时候,心情特别好,所以字也写得特别洒脱。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美学著作,它宛如一场在美学世界中的悠然漫步,让我领略到了诸多美妙的风景。
以下是我对其中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在“美从何处寻”这一章节中,宗白华先生引领我们思考美的根源。
他指出,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自然与社会的万象之中。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身边的美,然而只要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美无处不在。
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街头巷尾人们真诚的笑容;甚至是一件旧物上岁月留下的痕迹,都蕴含着独特的美。
这让我明白,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敏锐而宁静的心。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章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空灵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在有限的形象中蕴含着无限的意蕴,让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充实则是指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饱满的情感。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在空灵与充实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既给人以空灵的遐想,又让人感受到其内在的充实力量。
就像一幅留白恰到好处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却能展现出深远的意境;又如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简洁的词句中饱含着深厚的人生感悟。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这部分让我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魏晋南北朝的风度气韵,再到唐宋的诗词书画,中国美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这使我意识到,美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章节中,宗白华先生深入剖析了中国艺术意境的形成机制。
他认为,意境是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追求的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是要传达出一种超越表象的精神内涵。
例如中国的山水画,画家不仅仅是在描绘山水的形态,更是在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够产生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升华。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不同章节的读书笔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充满了智慧与感悟的美学著作,它引领我们在艺术与美的世界中悠然漫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深邃的美学花园,每一个章节都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以下是我对书中几个重要章节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美从何处寻”让我开始思考美的本质和来源。
宗先生指出,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和疏忽而未能察觉。
他通过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观察,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比如,当我们清晨推开窗户,看到第一缕阳光洒在嫩绿的树叶上,那瞬间的光影交织就是一种美;当我们在博物馆里欣赏一幅古老的画作,被画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所打动,那也是一种美。
美,就隐藏在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里。
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一章节中,我对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空灵与充实,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在艺术中却能达到完美的统一。
空灵并非虚无,而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让作品具有一种悠远的韵味;充实则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以中国古代的诗词为例,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短短十个字,营造出了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作品的充实之美。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这一章,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美学历史的大门。
宗先生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让我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美学思想的特点和演变。
从先秦时期的“和”之美,到魏晋时期的“风骨”之美,再到唐宋时期的“意境”之美,中国美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让我认识到,美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章。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它是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传达出的一种超越表象的精神境界。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宛如一场与美的邂逅,让我在字里行间领略到了艺术与人生的交融之美。
书中提到“美从何处寻”,这让我想起了一次独特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走出家门,去附近的公园寻找美的踪迹。
一进公园,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那是新生的嫩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
我沿着石子路漫步,耳边传来鸟儿清脆的啼鸣,它们在枝头欢快地跳跃,像是在演奏一场自然的交响乐。
我走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无数颗细碎的钻石在闪耀。
湖中的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它们的鳞片在水中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一条红色的锦鲤,它摆动着尾巴,身上的鳞片整齐而有光泽,那一抹红色鲜艳得如同燃烧的火焰。
不远处的花丛中,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
有娇艳欲滴的玫瑰,粉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有金黄的向日葵,它们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绽放出灿烂的笑脸;还有那娇小玲珑的雏菊,白色的花瓣簇拥着黄色的花蕊,显得格外清新可爱。
我忍不住伸手触摸那些花瓣,感受着它们柔软的质地,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
在公园的一角,有一位老者正在挥毫泼墨。
他的身边围了一群人,我好奇地凑过去。
只见老者笔下的山水栩栩如生,山峰峻峭,云雾缭绕,水流潺潺,仿佛将整个大自然都浓缩在了这一张宣纸上。
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老者作画,心中涌起一股对艺术的敬畏之情。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放风筝。
他们奔跑着,欢笑着,手中的风筝高高地飞在天空中。
那风筝的形状各异,有蝴蝶、有老鹰、有金鱼,它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孩子们的笑声在空中回荡,让整个公园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柔,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宗白华先生所说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这个平凡的公园里,我看到了生命的绽放,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
好书摘抄《美学散步》宗白华 一
好书摘抄——《美学散步》宗白华一“小言”1.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2.荷马史诗里战士受伤倒地时常常大声叫痛。
照他们的事业和行动来看,他们诗超凡的英雄;照他们的感觉情绪来看,他们仍是真实的人。
3.那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4.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美从何处寻”5.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只在自己的心里去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
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
6.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
7.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作准备的。
8.因为诗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徒是情感,而是经验。
单要写一句诗,我们得要观察过许多城许多人许多物,得要认识走兽,得要感到鸟儿怎样飞翔和知道小花清晨舒展的姿势……——里尔克9.物质以其感觉的诗意的光辉向着整个的人微笑。
——培根10.美是存在着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
它和真和善是人类社会努力的目标,是哲学探索和建立的对象。
11.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12.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13.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
美学散步摘抄
美学散步摘抄美的畅想——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美,是一个让人感觉舒畅的词。
怀着这么一种对美的想望,我竟着迷于寻找美的书籍或者文章。
书城有一个挂牌“美学”的书架让我怦然心动。
然而,失望顿时涌上心头。
多数关乎美学的书都板着脸孔、摆着架子,一副高深莫测的排头让人望而却步,直至遇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
美,竟是在散步中不期而遇,看着书名首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翻开之后这种散步的闲静也就触动着我的心灵。
原来,随意散步中“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支鲜花”或是“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就是让我满心欢喜的美啊~带着散步的闲适,慢慢品味书中的宁静。
溪水便在我放松心情、放慢脚步的时候吟唱悦耳的歌声;流云便会焚香沐浴、茶香扑鼻的时候舞动优美的身姿。
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者,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流云小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美的踪迹,诗和春作为美的化身也伴随微风细雨点点滴滴地印在了心田。
读好书可以营养心灵。
而宗白华先生的这本《美学散步》何尝不是营养并美化我们的心灵呢,语句清新婉转,流露着一个学养俱高的学者的慈祥与和蔼。
内容上不管是探究中国诗画艺术心灵还是西方艺术精神,无不给人于耳目一新、浑体舒畅的感觉。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诗人对世界是抚爱的、关切的,虽然他的立场是超脱的、洒落的。
类似这样的语句俯拾皆是,同时作者在谈论古今中外艺术杰作的时候,往往一往情深,既能引用相关相仿的诗、评粹语,又能深味其中,运用他满怀美的关爱、美的胸怀和我们交谈。
静心地读下去,那就是如沐春风的感觉。
自然,是语言承载着美的思想。
可读这美的文字,我们又往往能隐隐约约地感触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这里的“无穷”应该就是作者学识与心灵交汇的结果。
学识丰富而不繁杂,思想超远却不故作高深,时时透露着对人情的关怀。
笔墨到处,神采斐然;而笔墨留白的地方,亦是超凡脱俗、真气充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书摘抄——《美学散步》宗白华
一
“小言”
1.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
各有千秋。
2.荷马史诗里战士受伤倒地时常常大声叫痛。
照他们的事业和行动来看,他们
诗超凡的英雄;照他们的感觉情绪来看,他们仍是真实的人。
3.那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4.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
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
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美从何处寻”
5.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
象……只在自己的心里去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我们的感情
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
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
6.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
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
7.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作准备的。
8.因为诗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徒是情感,而是经验。
单要写一句诗,我们得要
观察过许多城许多人许多物,得要认识走兽,得要感到鸟儿怎样飞翔和知道小花清晨舒展的姿势……——里尔克
9.物质以其感觉的诗意的光辉向着整个的人微笑。
——培根
10.美是存在着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
它和真和善是人类社会努力的目
标,是哲学探索和建立的对象。
11.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
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2.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
格的谐和的是“美”。
13.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
它的根基却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
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它要有土腥气,要有时代的血肉,纵然它的头须伸进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境。
14.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这是多么
丰富、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
”这话当作如是观。
然而它又需超凡人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象,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15.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
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16.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灵气往来
是物像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17.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像造成举例,使自己不沾不滞,物像得以孤
立绝缘,自称境界……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
18.悲剧是生命充实的艺术。
19.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20.这是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
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
”
21.中国文艺在空灵与充实两方面都曾尽力,达到极高的成就。
所以中国诗人尤
爱把森然万象映射在太空的背景上,境界丰实空灵,像一座灿烂的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