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doc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认,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认判断谓语前加的否认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动词“为”“是”“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4.用否认副词“非”等表示否认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假设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认句,由“不”、“未”、“毋”、“莫”等否认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认词之后.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认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认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精修订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精修订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1.倒装句:主谓语序颠倒,一般用于疑问句或强调句。

例句:何谓文言?文言何谓?
2. 并列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在一起,常用“而、且、亦、及”等词连接。

例句:彼其之谓甚矣,而吾亦知兹之为甚也。

3. 状语从句:在主句中充当状语的从句。

例句:夫以众筹之力而成大事者,必有集思广益之人焉。

4. 定语从句:在主句中充当定语的从句。

例句:余尝闻之,食色性也,财色命也。

5. 主谓宾补结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一个宾语和一个宾语补足语,用于表示某种状态或感觉。

例句:吾不佞,何以知之?
6. 虚拟语气:用于表示假设、愿望或建议等语气,一般用“虽……而”、“愿……”、“宁……而”等词引导。

例句:虽有天下之美,不如家之乐。

7. 反问句: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例句:岂独我欲行此耶?汝亦欲之?
- 1 -。

文言文四大句式

文言文四大句式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如:“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文言-句式
2.被动句 区别: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
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 “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为”字句。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如:时人莫之许也。
文言-句式
4、倒装句 C.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何以战? 项王项伯东向坐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② 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文言-句式
文言四大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 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区别: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者,……也”“……,……也”“……,……者也” “……者……”“……者……者也”
3、省略句: (2)谓语省略。并列句,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即可省。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3)宾语省略。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较多,所省多是代词“之”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省略介词“于”“以”及“自”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阳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
文言-句式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下面具体来看看!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则表示确实或驳斥,形成推论与被推论关系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形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启衅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实乃”、“就是”、“为”、“则”、“悉”、“本”等词形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就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作谓语去则表示推论,也就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纳屋,风流家之书《黄生借书说道》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用的存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道》(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改立为将军,[公]吴广为都尉《陈启衅家》3.宾语省略(l)上并使[扶苏]外将兵《陈启衅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捞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被动式关系的描述句叫做被动句。

通常存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白眉林予群从税金《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杨小年整理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

《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2)[桃花源中人]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

《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概述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这四种句式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对于理解和欣赏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判断句判断句是表达判断、评价、推测等意义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有时还会加上状语、定语等成分。

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c.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2.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通常由“被”、“受”等词引出,或者使用“见”、“于”等词表示被动。

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 被/受/见/于+ 状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被/受+ 定语+ 的+ 状语3.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颠倒顺序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突出等修辞目的。

倒装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谓语+ 主语+ 宾语b.状语+ 主语+ 谓语+ 宾语c.定语+ 主语+ 谓语+ 宾语4.省略句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通常是为了保持句子的简洁、对称等修辞效果。

省略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省略主语或宾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省略宾语)c.主语+ 谓语+ 宾语+ 补语(省略宾语或补语)总之,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文言文更具韵味和魅力。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B: “......,......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C:“......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后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战于长勺
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后置:屠惧,投之以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上这些知识在学习古汉语时都应归类记忆;特别是倒装句的几种类型一定要记清楚,在翻译是要注意调整,此为考试之重点;
5、固定句式: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例如: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二、阅读文言文:一、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水也尚且 B 、乃往.诮酒家去、到 C 、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 、及.于不得酒到、等到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何异于.是 B 、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C 、 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 、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1.A2.C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4.舍本逐末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27.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完整)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doc

(完整)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doc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判断句是根据的性句子分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做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是”,但翻要加上,如“⋯⋯,是⋯⋯”。

(一 ) “是”在古中是一个指示代,常用做判断句的主。

1.是知也。

(《()十》 )是:指示代,相当于“ ”做主。

知:通:智”,明智慧。

名活用,做。

2.是亦,退亦。

(《岳阳楼》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居堂之高⋯⋯其君”,做主。

3.是可善学者矣。

(《送阳生序》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 生”,做主。

“ ”做主。

(二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与此同。

(《公》 )(三 ) “乃”表肯定判断,可“是”。

吾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 )(四 ) “即”表肯定判断,可“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

(五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1 .非天之卑,心不若余之耳。

(《送阳生序》 )2 .此岳阳楼之大也。

(《岳阳楼》 )(六 ) “是”做,表肯定判断。

1 .子父,是无礼。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日中不至,是无信。

(《世新· 大丘与友期》 )3 .正是江南好景。

(《江南逢李年》 )4 .日暮关何是 ? (《黄楼》 )5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桃花源》 )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7 .最是一年春好。

(《早春呈水部十八外》 )8 .剪不断,理乱,是离愁。

(《相 [无言独上西楼 )》 )9 .是一般滋味在心。

(《相 [无言独上西楼 )》)10 .落不是无情物。

(《己亥》 )(七 ) “非”表否定判断,可“不是”。

1 .非人哉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非天之卑。

(《送阳生序》 )(八 ) “⋯⋯,⋯⋯也”。

1 .南阳刘子,高尚士也。

(《桃花源》 )2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我所欲也》 )3 .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果掌握好了,对文言文的阅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举例说明:
1.判断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2. 被动句: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3. 省略句:
例如:(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而竭。

《曹刿论战》
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
4. 倒装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陋之有?《陋室铭》。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别句式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文言文特别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这些特别句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或运用某些词语做标记,娴熟地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者, ,, 也”,“ ,,者, ,, ”,“ ,,,,, 也”,“ ,,者也”。

比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但是不胜者,是时节不如地利也。

(2)xx 千里者,一食或尽 xx。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4)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全部带“者”、“也”的句子都表判断。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句的意思是“北山愚公,年龄快要九十岁了”,这是“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

又如,“珠可历历数也”句的意思是“念珠可心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一定语气,不表判断。

2、用“则”“皆”“乃”“即”“诚”“必”“亦”等副词表一定判断。

比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非念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当立者乃公子 xx(4)吟鞭东指即天涯(5)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6)“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7)xx,亦我所欲也。

xx 诳之言:“我亦鬼”3、用“是”“为”表判断。

比如:(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是”字,大部分是作为代词使用的。

比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句的意思是“这样的马,固然有日行千里的本事”;“是进亦忧,退亦忧”句中“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非”等判断词表示一定或否认判断。

比如:兵革非不坚利也非天质之卑5、不用判断词,依据上下文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
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4)又七年,还自扬州。

《伤仲永》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二、阅读文言文:
(一)、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④并:连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犹.水也(尚且)
B、乃往.诮酒家(去、到)
C、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及.于不得酒(到、等到)
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何异于.是
B、是我忘记下来何异于是
C、其.人善忘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七日而尝.之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
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
(二)、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

”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
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1.A
2.C
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4.舍本逐末
1.(1)这样(2)轻视(3)少(4)害处
2.B
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第六单元
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A--b B--c C--d D―a
27.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29.D 30.B 31.
①痴②由面到点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不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