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2运动的描述(一)

导学案22运动的描述(一)
导学案22运动的描述(一)

课题:2.2 运动的描述(一)

编制:费国彬审核:物理组

班级:姓名组别等级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1.知道参照物

2.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能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激情投入,体验成功

使用方法和学习指导:

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23—24页,完成教材(重点:参照物,据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勾画,完成学案,结合教材和生活经历,尝试探究问题,用红色笔提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复习回顾

1.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和核外______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也在运动。课前预习

3.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物理学上,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_______。

5.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性。

课堂探究(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参照物

6.探究活动:完成图2-2-3所示的实验活动,讨论:

(1)以桌面作为标准,钢笔的位置______变化,是_______的。

(2)以书作为标准,钢笔的位置________变化,是______的。

7. (1)教材23页所述的现象中,小明认为同学们在后退,他是以______作为参照物的,同学们认为火车开动了,是以______作为参照物的。

(2)如果以火车作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______的。

(3)我们通常认为火车和小明是运动的,这时我们选择了______作为参照物。(4)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__________是否改变。若有变化,则物体是____________。若没有变化,则物体是___________。

(5)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择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二、动与静

8. (1)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2)“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__;“奔驰”__________;“后退”___________。

(3)小结: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_________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_性。

当堂检测(试试你的身手,别低估了自己的潜力)

9.放在水平平直轨道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小桌上的苹果,若以关着的车门为参照物,则苹果是__________的;若以坐在椅子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苹果是__________的;若以从桌旁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则苹果是__________的;若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则苹果是__________的。

10. 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歼击机加油,加油机和歼击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相对于_______歼击机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歼击机是静止的。

11.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

12.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

A.电梯

B.地面

C.商场的柜台

D.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13. 行驶的列车上,妈妈叫小孩“别乱跑”,这个“别乱跑”的参照物是()

A.铁路边的树木

B.远处的房屋

C.车厢里的服务车

D.小孩子的座位

14.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乌云遮着了太阳”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15.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16.(多选)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

B. 乙下降,但比甲快

C. 乙下降,但比甲慢

D. 丙下降,但比甲快

学后记:(学习也需要不断反思哦)

2012年新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学案

2012年新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结合教材图1.2—1所示,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1. 自学“机械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举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比一比那个小组举例多) 小组内对所举实例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自学教材P17“参照物”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叫参照物? 对某一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请举例说明。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还存在的疑惑: 五、达标检测: 1. 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选择不同的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2. 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的。 3. 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4.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宇宙飞船 5.小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河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6.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 的() A.受油机 B.大地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 7.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8.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学案7 简谐运动

学案5 简谐运动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简谐运动的特征。 2.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簧振子,知道振子的平衡位置和位移的概念. 2.知道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3.会根据图象分析振子的位移变化情况. 【课堂探究】 一、弹簧振子系统 [课前预习] 1.弹簧振子:如图所示,把一个有孔的小球装在弹簧的一端,弹簧 的另一端固定,小球穿在光滑的杆上,能够自由滑动,两者之间的摩 擦可以忽略,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的质量相比也可以忽略,这样的系统 称为弹簧振子. 2.平衡位置:小球原来静止时的位置或小球能静止的位置。 注意:(1)平衡位置不一定是中心位置(如图物体的往复运动)。 (2)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小球的摆动)。 3.机械振动:小球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叫机械 振动,简称振动. [导学探究] 思考分析:如图所示一个系统能不能看成弹簧振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知识深化] 1.实际物体能看做弹簧振子的条件: (1)不计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2)不计弹簧的质量. (3)小球可视为质点. (4)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2.小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弹簧的质量忽略不计,小球运动不受阻力,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例1](多选)下列运动中属于机械振动的是( ) A.树枝在风的作用下运动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的运动 C.说话时声带的振动 D.爆炸声引起窗扇的运动 二、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课前预习]对x-t图象的理解 1.x-t图象:如图所示,用横坐标表示振子运动的时间t,纵坐标表示振子 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描绘出的图象就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即x-t图象。 2.振子的位移: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1)在x-t图象中,某时刻振子位置在t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如图中t1、t4时刻), (2)在x-t图象中,某时刻振子位置在t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如图中t2时刻)。 3.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振子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不是振子的运动轨迹. [导学探究] 1.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中两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图线上点的坐标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2.振子的速度、合外力、加速度随位移如何变化? [知识深化] 1.速度随位移变化:(1)当振子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移动时,位移在增大,速度在减小; (2)当振子向平衡位置移动时,位移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3)平衡位置处位移为零,速度最大;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 2.合外力、加速度随位移如何变化: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而在最大位移处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例2](多选)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获得的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图象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象的坐标原点建立在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 B.从题图可以看出小球在振动过程中是沿t轴方向移动的 C.为了显示小球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应让底 片沿垂直t轴方向匀速运动 D.图象中小球的疏密显示出相同时间内小球位移变化快慢不同

18.2.2 菱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名校学案--集体备课】

18.2.2 菱形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用菱形的定义,我们容易得到,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能从研究菱形性质的逆命题正确性中得到菱形的判定. (2)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的推导与归纳. 难点:菱形的判定的正确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自己写出菱形性质的逆命题,验证它们的正确性,并相互交流. (4)自学参考提纲: ①由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运用定义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③运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时,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④要证明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只需先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⑤判断: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在完成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完成自学提纲时遇到的偏差和困难之处.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在菱形判定的证明步骤不当或思路不清之处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 4.强化 (1)菱形的判定方法: ①按定义判定. ②按对角线判定.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以下至P58练习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写出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再作图思考如何证明逆命题的正确性. (4)自学参考提纲: 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 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a.若按定义证: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要证它是平行四边形,需找两对对角相 等.因此可连接对角线.再运用三角形全等得到角相等.请按上述分析填空尝试证明; b.若按对角线来判定,则需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对角线垂直,这就只需证它的一组邻边 相等,就可得它是菱形.证一组对边平行就可通过连接一组对角线,运用一组内错角相等证得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然后再证对角线垂直.尝试分析填空写出证明过程. c.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12和65,则它是菱形吗?为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解:画出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有AD=9,BD=65,AC=1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知 11 6,35 22 AO AC DO BD ====,则在△AOD中,AO2+DO2=AD2,∴△AOD为直 角三角形,∴AO⊥OD也即AC⊥BD,∴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其面积为1 126536 5. 2 ??= ③完成P58练习题第1(1)题和第3题.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学案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 二、机械运动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叫做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 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作参照物。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五、达标自查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

30寓言四则导学案.doc

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 学科:语文教师:______ 审核:语文组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 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口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垂难点】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课时】3课时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屮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粋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 (1)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Aesop620~560B ? 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同罚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出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來,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Z 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门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屮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虑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 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伊索寓言》人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

高二物理选修3-4导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0 11.1 简谐运动 0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 (2) 11.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3) 11.4 单摆 (5) 11.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7) 本章章末小结 (8) 第十二章机械波 (9)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9) 12.2 波的图像 (10) 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 (14) 1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16) 12.5 多普勒效应 (18) 本章章末小结 (20) 第十三章光 (20) 13.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0) 13.2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21) 13.3 全反射 (25) 13.4 光的干涉 (26) 13.5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9) 本章章末小结 (28) 13.6 光的衍射 (29) 13.7 光的偏振 (30) 13.8 光的颜色色散 (31) 13.9 激光 (33) 高二物理组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11.1 简谐运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B.简谐运动就是指弹簧振子的运动 C.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 2.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 ) A.匀变速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 3.如图,当振子由A向O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的位移在减小 B.振子的运动方向向左 C.振子的位移方向向左 D.振子的位移大小在增大 4.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如图所示,在0.2s到0.3s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B.沿负方向运动,且位移不断增大 C.沿正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D.沿正方向运动,且加速度不断减小 5.如图(a),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b)是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关于振子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四个图象中正确的是 6.下图为质点P在0~4s内的振动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过1s,该质点的位移是正向最大 B.再过1s,该质点的速度方向为正向 C.再过1s,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正向 D.再过1s,该质点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是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x-t图).由图可推断,振 动系统( ) A.在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B.在t3和t4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C.在t4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位移 D.在t1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质点在第2s末的位移是多少?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是多少?在前4s内的路程是多少? 1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菱形的判定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 经过探究推理得出菱形的几种判定方法。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重点:掌握并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 3.想一想:由菱形定义可知判定菱形的一种方法: 。 符号语言∵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反过来,四条边都相等是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用菱形的定义证明)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1:四边的四边形 ...是菱形. 探究2.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于是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ABCD,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ABCD是菱形.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2: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三、应用新知、大胆展示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线段BD垂直平分AC,且相交于点O,∠1=∠2.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AC=8,DB=6.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四、归纳整理、自我反思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五、当堂检测、目标达成 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5、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 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 了一个菱形。理由是. 6、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C,与AB相交于点E,DF∥AB,与AC相交于点F,试说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 7、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DEBF都是矩形,AB=BF,AD、BE相交于M,BC、DF交于N,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运动的描述教案5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祁集中心校白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 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 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 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 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 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涟源金石中学八年级(上)综合组物理科导学案编号:128180102 主备人:金茜备课组长:审核: 课型:预+展班级:姓名: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和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 ,这个作为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以司机为参照物,在车上的乘客是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的。 4.写出下表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运动参照物 地球绕太阳公转 太阳东升西落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展示提升】 1.填空题某人坐车看到路边的树木正向南运动,此人是以为参照物;若他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车正在向运动。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2.选择题 ①.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动 B.乌云遮住了太阳 C.树木在不停地生长 D.蚂蚁在地上爬行 ②.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 B.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 C.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住“静止”的子弹 D.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 3.问答题 ①.分析教材图1.2-4中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②.观察教材图 1.2-5,说一说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样的参照物是静止的? 【当堂反馈】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参照物只能是静止的物体 B.参照物只能是运动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机械运动的情况一般也不同 2.★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内,当B车启动时,A车内的乘客感觉错误的是() A.看车站自己是静止的B.看B车自己在向前运动 C.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D.看车站上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

24.寓言四则 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情景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 吗? 、、、、、。 课前 复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 解释词语并造句: 庇护: 较量: 凯歌: 文体知识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寓言特点是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能够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走近作者作品 《伊索寓言》是一部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是《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同归在名下。 整体感知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 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生动刻画出一个、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要有,不能。 《蚊子和狮子》告诉人们不能取得就,忘了自己的;自大,最终会走向。 课堂 练习

一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5.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使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二、阅读理解。 (一)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_______ 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 ______ 的神情。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案新人教选修3-4

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 A 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的强弱,是标量。 2.全振动 图11-2-1 类似于O →B →O →C →O 的一个完整振动过程。 3.周期(T )和频率(f ) 周期 频率 定义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 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的频率 单位 秒(s) 赫兹(Hz) 物理含义 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 T =1 f 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1.振幅A 表示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表示振动的强弱,是标量。 2.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一次全振动中通过的总路程为4A 。 3.相位是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A sin(ωt +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满足x =A sin(ωt +φ)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x =A sin(ωt +φ) 1.x 表示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2.A 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 3.ω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量,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2π T =2πf 。 4.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表示t =0时的相位,叫做初相。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振幅就是指振子的位移。(×) (2)振幅就是指振子的路程。(×) (3)振子从离开某位置到重新回到该位置的过程为一次全振动过程。(×) (4)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等于振幅的4倍。(√) (5)简谐运动表达式x =A sin(ωt +φ)中,ω表示振动的快慢,ω越大,振动的周期越小。(√)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两个简谐运动有相位差Δφ,说明了什么?甲、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 2π, 意味着什么? 提示:两个简谐运动有相位差,说明其步调不相同。甲、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 2π, 意味着乙(甲)总比甲(乙)滞后34个周期或3 4 次全振动。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一般表示为x =A sin(ωt +φ),那么简谐运动的函数表达式能否用余弦函数表示? 提示: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既可以用正弦函数表示,也可以用余弦函数表示,只是对应的初相位不同。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上信中学 陈道锋 18.2.2 菱 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1.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2.会用这些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会用这些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一、知识回顾 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性质有哪些? 2.根据菱形的定义,可得菱形的第一个判定方法是什么?用数学语言如何表示? 有一组邻边_____的______________是菱形. 数学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AD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想一想 前面我们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转动木条,这个平行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猜想:对角线互相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C ⊥BD. 求证:□ABCD 是菱形.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配套PPT 讲授 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4)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5-10)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____OC. 又∵AC⊥BD, ∴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BA______BC. ∴四边形ABCD是________. 要点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_______的____________ 是菱形. 几何语言描述:∵在□ABCD中,AC⊥BD, ∴□ABCD是菱形. 典例精析 例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针对训练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若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则这个条件可以是 () 教学备注 配套PPT讲授 3.探究点2新知 讲授 (见幻灯片 11-20)

运动的描述教案

课题:运动的描述 一、教案背景 关于运动,学生刚刚接触,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 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现象、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的知识,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

七上部编版语文《寓言四则》导学案

22.《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学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 2.通过阅读,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2.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 1.寓言是: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给人以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或者,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耳墨斯雕.()像庇.()护爱慕.() 3.解释下列词语 饶头: 庇护: 爱慕: 【设问导读】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为什么“笑”?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4.提问: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拓展提升】 1.发挥想象,续写文章: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知识能力的获得;情感价值观) 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 1.读懂故事,领会寓意; 2.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寓言特点,尝试创作寓言。 【学习重难点】 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设问导读】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4.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堂检测】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拓展提升】 1.尝试创作寓言。 请合理想像,续写寓言的结尾部分。下面是给定的开头,你可接着往下写,也可自己另写。 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 【课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2.《寓言四则》第三课时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2 简谐运动的描述(课时2) 学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预习案 【自主学习】 回忆与思考: 1.弹簧振子的振幅、位移、路程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振子在两时刻的位移相同,则速度相同吗?加速度相同吗?如何判断加速大小的变化? 3.振子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吗? 【学始于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堂案 【合作探究一】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振动,则() A.从B→O→C为一次全振动 B.从O→B→O→C为一次全振动 C.从C→O→B→O→C为一次全振动 D.从D→C→O→B→O为一次全振动 【合作探究二】 如图所示,为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周期是8s B.振幅是±2cm C.4s末质点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零

D.10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零【合作探究三】 (多选)有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分别是:x1=3sin(100πt+π 3),x2=5sin(100πt +π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振幅相同B.它们的周期相同C.它们的相差恒定D.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 【合作探究四】 .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试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2)在第2s末到第3s末这段时间内,弹簧振子的位移、加速度、速度各是怎样变化的? (3)该振子在前100s的总位移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课堂总结

【进阶闯关检测】 A类基础关 1.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先后以振幅A和2A振动,振子从左边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右边最大位移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A.v1=2v2B.2v1=v2 C.2v1=v2D.v1=v2 2(多选)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幅为A,若在Δt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x,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若Δt=2T,则x=8A B.若Δt=T 2,则x=2A C.若Δt=3 4T,则x=3A D.若Δt= T 4,则x=A B类能力关 3(多项)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t=0.5 s时,振动方向与x轴正向方向相同 B.t=2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C.t=1.5 s时,加速度方向与x轴正向相同 D.t=2 s时,质点的位移是2 cm 4(多项)水平方向振动的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振幅为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时间Δt=t2-t1内,弹簧的弹力对振子做的功为0,则Δt一定是T 2的整数倍 B.若在时间Δt=t2-t1内,振子运动的位移为0,则Δt可能小于T 2 C.若在时间Δt=t2-t1内,要使振子在t2时刻速度等于其在t1时刻的速度,则Δt一定是T的整数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