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自然灾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理解避灾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与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地震、泥石流、台风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些吗?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去讨论吧!二、新课学习〔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如何判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3.气象灾害〔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分布: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考虑:为什么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分布: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考虑:为什么洪涝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降雨量大;河流汛期长;多台风;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温馨提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它们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宏大。
〔2〕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带来的影响: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还有政府和个人的一些防灾减灾措施。
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原来零散出现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现在拿出来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认识和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很好地体现了初中地理新课标中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学习了板块构造的知识,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常见的避震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这学期又学习了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对我国发生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原因不难理解,因此学生学习这节课难度应该不大,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对七年级所学知识遗忘较多的现象,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复习,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下列问题,理解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区别。
学生合作探究:
)讨论教材第55~56页活动第1题中列举的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原因。
)交流自己见过的自然灾害及造成的损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数据等实践操作,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案例材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
3.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作业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一些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
3.准备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中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想【课程规范】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祸频繁发作的国度。
【教学目的】1.观看视频,明白自然灾祸的概念,可以说出我国罕见的气候灾祸和地质灾祸。
2. 可以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罕见自然灾祸的散布及成因。
3.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阅历,讨论防灾减灾的措施,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方法】自然灾祸,先生阅历的不多,因此经过多媒体课件将生疏的天文事物展现给先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我国主要自然灾祸的散布、成因,难度较大,经过读图识图、教员的解说,停止比拟剖析。
利结合多媒体课件,将笼统知识详细化、笼统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到达突出重点,打破难点的目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经过效果驱动,放手让先生剖析效果、处置效果,激起先生探求与思索;经过小组协作探求,让先生学集协作学习,增强互动才干。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教员展现九寨沟地震相关资料2021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作7.0级地震,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形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水平受损〔其中倒塌76间〕。
地震让人们失掉生命,失掉家园。
其真实我国形成人员伤亡,财富损失的灾祸还有很多。
明天就一同进入第四节自然灾祸的学习。
义务1 观看视频,明白自然灾祸的概念,可以说出我国罕见的自然灾祸。
教员播放视频:«微科普:我国罕见的自然灾祸»提问:什么是自然灾祸?自然环境经常发作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形成资源破坏、财富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祸。
自然灾祸的构成必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富、资源作为接受的客体。
活动:以下现象或事情,哪些属于自然灾祸,为什么?A属于自然灾祸,由于冰雹是自然现象,并形成了损失(砸烂西瓜)。
人教版八上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措施。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道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我国不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安全防护技能。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数据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相关自然灾害资料。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
2010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西南五省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北京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且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二)新课讲授板书:(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什么特征?我国都有哪些自然灾害?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在书上查找答案。
完整版自然灾害教案公开课

完整版自然灾害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影响”。
详细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重点探讨地震、洪水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地震、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地球仪、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实况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提出问题:“这些灾害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降低损失?”2. 讲解新课(1)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危害(2)地震成因:板块构造学说,讲解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防治措施: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地震预警等(3)洪水成因:降水集中、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分布等危害:淹没农田、破坏基础设施、引发疫情等防治措施: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实施洪水保险制度等(4)台风成因: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危害:狂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防治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建筑抗风能力等3. 例题讲解以地震、洪水和台风为例,讲解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发放自然灾害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作答,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2. 地震、洪水、台风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洪水、台风的成因。
(2)列举三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3)谈谈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如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2. 答案:(1)地震成因:板块构造学说;洪水成因:降水集中、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分布等;台风成因: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
人教初中地理八上《2第4节-自然灾害》word教案-(13)

气候特色的阻碍
气候特色
下风
缺少
气候复杂多样
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不雅观跟夷易近风风情巡游景不雅观
季风气候清楚
①雨热同期②是我国南方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四、阻碍我国气候的要紧因素
要紧有、跟。
实际创新
思索:1、我国季风气候清楚的缘故?
2、季风气候清楚对我国发作的阻碍?〔P41活动题〕
冬季风与冬季风对比
冬季风
冬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阻碍
每堂一清
课时精练完成到P23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时辰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要紧特征。
3、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义务中取得的成果。
4、培养防灾、减灾看法。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讲演
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
一、稀有的自然灾害
1.我国稀有的自然灾害有灾害〔如:、、、
〕跟灾害〔如:、、〕。
2.在我国一些矮小的山地,气候呈清楚的变卦。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优质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一再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商量,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量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一再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商量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认识自然灾害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
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些知识。
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
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
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全部的自然环境,包含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渐渐地开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
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
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拟剧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方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剧烈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忆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人教版《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初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的形成原因。
3.认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分析具体事例,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2.教学难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成因分析三、教学策略根据标要求,结合初二学生已有的分析能力和具备的基础知识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运用设置情境、读图分析、学生分小组讨论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制作多媒体。
2.学生准备在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五、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导入】图片北京平谷产桃地遭受冰雹的袭击,遭受重大损失。
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上网查看相关视频。
展示一组自然灾害的图片【提问】根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图片,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概括总结】这些图片表现的都是自然灾害,给我们带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我们通过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观察图片、讨论、回答引用身边近期发生的事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灾害发生在身边环节一自然灾害的内涵【看图】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引导】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例如旱灾图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教师总结】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1.2018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2018年8月2日,江苏昆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3.2018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归纳总结】1和3是属于自然灾害,它们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动而产生的,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4要看它产生的后果决定,如果地震引起了海啸,沿岸地区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象,则为自然灾害,如没有则不是利用图片讨论自然灾害的概念看书再次确认自然灾害的概念思考问题并回答通过看图和老师的引导,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例展示,进一步明确自然灾害的内涵,使概念清晰化环节二自然灾害的分类【提问】同学们经常从电视、中看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报道,你能说出哪些自然灾害?【归纳总结】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生物灾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天灾害流星体或小行星撞击地球阅读教材提供的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频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灾害。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2第4节 自然灾害》精品教案 (13)

2.4 自然灾害教案
气候特征的影响
气候特征优势不足
气候复杂多样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旅游景观
季风气候显著①雨热同期②是我国南方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序号:八年级学科:地理课题:第二章第四节自
然灾害
时间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4、培养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同上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展示汇报课件展示: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灾害(如:、、、
)和灾害(如:、、)。
2.在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变化。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和。
实践创新
思考: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2、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产生的影响?(P41活动题)
冬季风与夏季风对比
冬季风夏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每堂一清
课时精练完成到P2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自然灾害》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实例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减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3.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灾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引出本节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成因。
同时,展示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如加强监测、提前预警、做好逃生准备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
(2)以长江洪涝灾害为例,结合材料,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资料,探究中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理解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相互关联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4)通过对洪涝灾害的剖析,学会举一反三,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分析其他自然灾害,提高自主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我国洪涝灾害的历史,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确立人地和谐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结合材料,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掌握分析洪涝灾害成因的一般思路。
(2)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
(3)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相互关联性。
(4)能够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
2、教学难点(1)学会举一反三,结合材料,分析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理解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相互关联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生活中对洪涝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对洪涝灾害成因进行分析时,由于认识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所以,分析问题不够深入、不够有条理、不够完整。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带来的变化。
4、用数据向学生介绍98年长江洪涝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5、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洪涝的措施。
小组合作提出洪涝的治理措施。
三、活学活用释灾害给出两个地区洪涝灾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独立、有条理地分析其成因,并采用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

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关于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1为了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本着“夯实基础求能力;把握核心求联系;依据大纲求拓展”的思想,扎实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二、学情分析地理学科期末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只是初步的掌握,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还是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还记不清,一些概念易混淆。
还有许多学生学习不用心等。
三、复习目标:1、能够概括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2、通过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各地区和国家发展工农业的优势和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4、提高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期末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加大地理基础的复习与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复习中这样做的: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行竞赛。
2、再次订正填充册中的错题,有针对性的纠正。
3、最后练习进行巩固。
4、强化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对于该记忆的内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把这一部分内容背诵记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讲授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基于以上复习之后,这个阶段进行综合性复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和练习。
借助试卷,检测的同时归纳薄弱的环节。
同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请每组组长进行学法交流和指导。
总之,地理复习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刻苦的钻研。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过程: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
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学案第四节自然灾害学案【学习目标】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知道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通过案例,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救援与救助的具体措施,并学会如何自救与互救。
【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学习难点】自然灾害特点;防灾减灾措施【学习过程】【自学导航】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什么是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我国气象灾害是怎样分布的?2、我国地质灾害是如何分布的?三、防灾减灾1、如何进行防灾减灾?2、谈谈在灾害中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课本58页活动2、完成课本60页活动【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7.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初二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初二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自然灾难”。
【课标要求】明白什么是自然灾难;明白气象灾难和地质灾难的种类和概念;明白防灾减灾的措施和避震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把握地震、雷电、火灾应急常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学习,也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应对突发自然灾难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爱护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模拟表演组:地震模拟小组、雷电模拟小组、火灾模拟小组;六个问题组:每个表演组表演之后,场下同学依照表演者的处理情形方式进行评论,评委老师按组打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与宝贵,提升学生的自我爱护意识,同时也要意识到互相协作、互相关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种应急情形的正确处理方法;教学难点:三个活动的模拟演示;【教学方法】情形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找,查找的资料包括洪涝、台风、雷电、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灾难的预防预备、灾难发生时的互救与自救;三个模拟灾难活动小组自编活动内容,自备道具。
【知识背景】学习了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难。
学生差不多了解了自然灾难含义、分类及对我国阻碍较大的自然灾难的种类和要紧分布地区。
【本课课型】活动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ppt:余姚水灾、北京沙尘暴、贵州洪涝。
(引入语)师:同学们,图片中显现的都属于自然灾难的那一类?生:气象灾难。
师:我国是一个各种灾难频发的国家,除气象灾难外,地质灾难也给我们带来庞大的破坏。
出示第二部分ppt: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的泥石流。
(过渡语)为表达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担忧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避险自救能力,国务院自2009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那个地点的“灾”就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灾难了(为火灾内容做铺垫)。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自然灾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阐述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答案: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举例:以地震为例,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其影响范围广泛,如造成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教学总结:
- 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方面,对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锻炼了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加全面,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们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类型。
- 参观当地气象局、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了解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自然灾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
由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较难,课程标准相对简单地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本条标准以“了解”作为行动目标,旨在从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出发,要求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地理国情。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能力目标:
1.能举例说出哪些现象属于自然灾害。
2.能举例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区。
3.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4.学会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我国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应变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能举例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区。
3.运用已学知识,解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4.通过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了解如何应对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