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概况]
[学时分配]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包含五个实验,进程表安排如下: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歌曲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歌曲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解歌曲写作的概念、职能、写作方法及歌曲写作质量要求等知识。

[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曲的艺术形式
一、大体的艺术形式:古典民族流行
二、古典(交响乐,歌剧,钢琴曲,协奏曲美声等)
三、民族(民乐合奏,民歌)
四、流行(通俗歌曲,摇滚,说唱,乡村音乐等
第二节如何掌握作曲理论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作曲的侧重点不同,所学的分类。

1、侧重学习作曲者,应全面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
2、侧重学习作曲技术理论者,应深入系统地掌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侧重学习视唱练耳,应深入系统地掌握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侧重学习戏曲音乐作曲者,应系统地掌握戏曲音乐艺术的基础知识、戏曲作曲的基本技能和创作规律,具备从事戏曲作曲创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5、侧重学习电子、电子计算机音乐者,应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的有关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音乐分析、研究和创作。

二、总体上作曲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对不同风格及体裁的作品分析方法;
3.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和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一、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
(一)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如何体现
(二)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二、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性
[练习题]
分析:查询古典音乐中贝多芬奏鸣曲的数量。

第二章节奏、节拍、节奏元素及节奏型与运用
[教学目的]
1.正确辨别节奏与节拍、拍子与拍号。

2.学会击拍并了解如何用指挥图式击各种拍子。

3.学会正确划分节拍并正确组合音群
[重点与难点]
节奏型的运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节奏与节拍的基本概念
2.拍子与拍号
3.各种拍子
4.图式击拍
5.切分音
6.音值组合法
7.节拍的正确划分
[练习题]
分析:用小切分、大切分以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写作一段无旋律节奏。

第三章大小调上的主要三和弦
[教学目的]
1、关于多声部音乐与单声部音乐的概念,关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概念。

2、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3、关于和声、和弦的概念,以及关于大、小调基础上建立的和弦。

[重点与难点]
和声进行逻辑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1、大小调式上的正三和弦:Ⅱ(T)、N(S)、V(D)
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法。

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与旋律连接法)
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和声。

[练习题]
1、理论上分清楚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第四章正三和弦的转位
[教学目的]
在正三和弦原位的基础上,掌握正三和弦转位后的和声功能性以及命名,有利于音乐创作中使作品具备更多的和声色彩,从而丰富音乐作品的形象。

[重点与难点]
两个六和弦的连接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和弦的转位与连接
1、第一转位——六和弦。

2、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接法。

3、两个六和弦的连接法。

4、第二转位——四六和弦。

5、用转位和原位和弦为旋律配四部和声。

[练习题]
1、熟悉第一、第二转位在四声部写作中重复音的规律。

2、练习一个三和弦和一个六和弦的四声部写作;练习两个六和弦的四声部写作,而后在琴上弹奏。

3、四六和弦着重练习辅助式的、经过式的用法。

第五章属七和弦与终止和声
[教学目的]
熟练地掌握原位和转位属七和弦的预备与解决的写作,并能够在琴上弹奏。

[重点与难点]
属七和弦的转位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属七和弦的概念及运用
1、七和弦、属七和弦、不协和和弦的概念。

2、属七和弦前面的预备与后面的解决。

3、属七和弦的第一、二、三转位。

4、和声的终止写法;终止;半终止;完全与不完全终止;正格与变格终止;加终止四六和弦的用法。

(注:必要时,这一项的部分内容也可提前到第二章或第三章)。

[练习题]
各种终止形式的练习;从结构上会合理安排半终止与终止。

第六章旋律及旋律的写法
[教学目的]
掌握旋律的一般发展手法,以使以后学习歌曲伴奏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音乐作品发展的重要知识点。

[重点与难点]
旋律发展的形式结构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旋律的重要性
1.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及特点
2.旋律的基本形态
3.主题音乐的写作
4.旋律发展手法
5.单乐段旋律的写作
第二节单乐段旋律的发展
1、旋律发展的过程
2、旋律发展与形式结构
3、旋律发展的核心及其演绎方式
4、单乐段结构的旋律发展类型
第三节重复型乐段旋律的发展
1、重复型乐段结构的旋律发展类型
2、主题材料单一的乐段写作第二节
[练习题]
练习写作单乐段的旋律。

第七章曲式结构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歌曲写作的种类和格式,熟练掌握单旋律各种结构的组织方法,掌握不同曲式结构对歌曲产生的不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单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段结构
1.两句体
2.三句体
3.四句体
4.五、六句体
5.多句体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
1.A段的特点
2.不同程度对比的B段
3.再现与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
1.不同程度对比的中间段
2.再现(A B A)与不再现(A B C)的单三部曲式
第四节:多段体结构
[练习题]
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旋律。

第八章旋律与歌词的结合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歌词与旋律结合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目的是认识给歌词编配旋律中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的歌词与不同旋律配合基本知识和技能。

[重点与难点]
歌词声韵与旋律的相互作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歌词的情绪节奏及声韵对旋律的影响
1.歌词情绪与旋律
2.歌词节奏与旋律
3.歌词声韵与旋律
4.词曲结合中的艺术性手法
[练习题]
分析《送别》这首歌曲词曲搭配的特点。

第九章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了解歌曲写作有关知识,掌握整体把握局部发展写作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乐曲高潮的设置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歌曲写作的步骤
1.酝酿
2.乐曲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3.前奏、间奏、尾声
4.修改
[练习题]
重新为歌词《送别》配置新的旋律。

第十章如何学习、运用民间音乐语言进行歌曲写作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各种民间音乐的改编方法,明确各种旋律发展技巧在改编民歌中要求和步骤。

[重点与难点]
如何抓住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歌改编
1、如何改编民歌
2、改编民歌时要注意的方面
3、如何在改编民歌的同时具备个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对原素材作较大的加工发展
1、如何为民歌加入曲式结构
2、改编民歌时候使用怎样的旋律发展技巧
3、善于抓住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能创造性运用
[练习题]
改编民歌《兰花花》
第十一章计算机绘谱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简谱以及五线谱的绘谱方法,了解各种打谱软件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将自己手写的谱子绘制成标准的出版级音乐乐谱。

[重点与难点]
Sibelius 7的操作技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绘谱基础知识
1.计算机绘谱的发展历史
2.计算机绘谱软件的分类
3.计算机绘谱的硬件配置
4.计算机绘谱软件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常用计算机绘谱软件介绍
1.Sibelius
2.Finale
3.Encore
4.Overture
5.TT作曲家
第三节Sibelius7的使用
1.Sibelius7界面介绍
2.新建乐谱前的界面
3.新建乐谱后的界面
4.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及测试
5.播放示范曲
6.乐谱的新建与保存
7.音符的输入方式
8.音符输入的基本操作
9.音符及休止符的输入
10.连音符的输入
11.变音记号的输入
12.连音线与延音线的输入
13.装饰音的输入
14.重音、跳音、保持音记号的输入
15.单行多声部的输入
16.单声部跨行的输入
第四节记号、术语及歌词的输入
1.输入记号、术语
2.力度记号
3.速度标记
4.演奏法记号
5.小节线类型及反复记号
6.线形记号
7.表情术语
8.震音记号
9.排练记号及小节序号
10.和弦标记
11.踏板记号
12.附加声部
13.文本框
14.歌词的输入
第五节乐谱编辑
1.编辑对象的选择
2.修改音符
3.常用编辑命令
4.删除
5.增加小节
6.更改谱号、调号、拍号及速度
7.更改谱号
8.更改调号
9.更改拍号
10.更改速度
11.移调
12.按音程移调
13.更改调号的移调
14.等音调的移调
15.乐谱排版
16.分行、分页
17.调整乐谱行距和边距
18.调整乐谱尺寸
19.符杠、符杆及连线的调整
20.符杠的重组
21.调整符杆及连线
22.特殊连线
23.隐藏、显示对象
24.添加音高及音程
25.添加乐器
26.声部转换
27.过滤与查找
28.过滤
29.查找
第六节管弦乐总谱及其他特殊乐谱的绘制
1.绘制管弦乐总谱
2.乐器的选择及排列
3.编组括线
4.乐器名称
5.移调乐器
6.隐藏、显示休止谱行
7.总谱、分谱快速切换
8.聚焦乐谱和乐谱显示比例
9.绘制特殊乐谱
10.散板乐谱
11.吉他六线谱
12.打击乐谱
13.现代乐谱
第七节回放效果及乐谱的个性化设置
1.回放效果的设置
2.设置调音台
3.设置Performance
4.设置Dictionary
5.控制码的使用
6.乐谱的个性化设置
7.更改文本风格
8.更改符头形状
9.更改五线谱样式
10.更改版面规格
[练习题]
绘制《土耳其进行曲》、《驼铃》这两首乐曲的曲谱。

第十二章电脑音乐制作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能够学会用电脑音乐制作的宿主软件以及各种音色插件,并能利用这些软件使乐谱成为一个音乐成品。

[重点与难点]
编曲。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
1.计算机音乐概述
2.计算机音乐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MIDI的产生与计算机音乐的发展
4.计算机音乐设备的配置与连接
5.计算机乐器的简单配置方式
6.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
7.设备的连接
8.计算机音乐的制作流程
9.MIDI信息的输入
10.MIDI信息的记录与处理
11.MIDI信息的转换
12.音频的录制与处理
13.输出音乐成品
14.计算机音乐常用的基本术语及概念
15.GM、GS、XG标准
16.MIDI端口与MIDI通道
17.音源与采样器
18.VSTi、MP3和WMA文件
19.WAV、MP3和WMA文件
20.采样频率与采样分辨率
21.ASIO、MME、WDM和GSIF
第二节计算机应用作曲常用软件介绍
1.绘谱类软件
2.Sibelius
3.Finale
4.音乐制作类软件
5.Cbase/Nuendo
6.SONAR
7.智能作曲类软件
8.BandinaBox
9.FLStudio
第三节音乐作软件Cubase/Nuendo的基本操作
1.软件界面介绍及工程文件基本设置
2.界面介绍
3.工程文件基本设置
4.VSTi虚拟乐器的使用
5.MIDI录入
6.鼠标录入
7.实时录入
8.步进录入
9.MIDI编辑
10.常规编辑命令
11.量化
12.时值、音高编辑
13.力度编辑
14.速度、节拍编辑
15.插入、删除小节
16.MIDI控制器
17.MIDI转换音频
18.音频编辑及处理
19.音量调整
20.淡入淡出
21.音频测速和变速
22.音频移调
23.时间伸缩
24.EQ调整
25.音频效果器
26.音频效果器简介
27.插入效果器
28.混音3.9.1调音台
29.混音基本步骤
30.自动化处理
31.画笔操作
32.录入操作
33.导出混音
第四节作曲基础知识
1.旋律写作知识
2.旋律的定义及一般特征
3.主题写作
4.旋律发展手法
5.曲式结构
6.曲式的类型与基本结构特征
7.常用小型曲式结构模型分析与写作练习
8.和声与复调的运用
9.和声运用的基本原则
10.和声的配置
11.复调的基本类型及其运用
12.配器常识
13.乐队音响的表现要素
14.配器的基本法则习题第5章音源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5.管弦乐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6.弦乐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7.木管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8.铜管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19.打击乐及色彩性乐器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0.民乐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1.拉弦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2.吹管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3.弹拨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4.打击乐组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5.旋律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6.背景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7.效果类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28.打击乐音色的特性与运用
第五节音乐织体的类型与运用
1.音乐织体概述
2.主调音乐织体
3.旋律声部层
4.和声伴奏声部层
5.低音声部层
6.复调音乐织体
7.对比式音乐织体
8.模仿式音乐织体
9.综合性音乐织体
第六节音乐织体的写作
1.以管弦乐器为主的织体写作
2.以管弦乐器为主的音乐织体概述
3.轻快、跳跃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4.喜庆、热烈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5.辽阔、宽广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6.抒情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7.1.6行进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7.舞曲类音乐织体的写作
8.旋律层的织体写作
9.和声层的织体写作
10.低音层的织体写作7.2.5打击乐织体的写作
11.音乐织体写作的整体布局
12.音乐织体写作的整体构思
13.呈示与再现部分的织体写法
14.对比与展开部分的织体写法
15.高潮部分的织体写法
16.前奏、间奏及尾声的织体写法
第七节乐曲编配实践操作
1.作品分析
2.编配构思
3.音色选择
4.和声设计
5.低音设计
6.打击乐设计
7.副旋律设计
8.织体设计
9.软件设置
10.MIDI录入
11.MIDI编辑
12.分轨导出音频
13.混音8.7.1音频导人
14.音量及相位调节
15.编组通道
16.均衡器调节
17.插入效果器
18.发送效果器
19.自动化处理
20.总线处理
21.音频导出及CD刻录
[练习题]
给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制作电脑音乐伴奏。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
单旋律创作
[实验目的] 通过单旋律的写作,使学生对歌曲写作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单旋律发展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以后进行词曲搭配创作技能和分析歌曲写作问
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运用模进、变化、重复的写作技法。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单旋律创作。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二
曲式结构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分析其他歌曲的曲式结构,从而对歌曲的结构框架有一个理性认识。

[实验要求] 掌握单一乐段,复乐段的模式。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环境] 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分析歌曲结构图式。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三
三和弦旋律创作
[实验目的] 通过以三和弦作为旋律单音的基本内容,从而在三和弦中选取单音并加入经过音、变化音等,以此使单旋律的写作有和声的根基而对以后为旋律编
配伴奏有合理的和声基础。

[实验要求] 掌握以和声为基础的旋律写作方法。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将三和弦中的音抽离出来写作旋律。

[实验考核] 以满分10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四
属七和弦
[实验目的] 通过对属七和弦的运用,使单旋律具备句读感,结束感,使旋律具备更深厚的和声逻辑与发展逻辑,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实验要求] 掌握属七和弦在旋律配置中放置的位置。

[实验时数] 1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属七和弦在单旋律发展中的使用。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实验五
民歌改编
[实验目的] 通过将已有的民歌进行改编,从而对各地民歌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从中掌握它们的特点,从而为今后的音乐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及发展方法。

[实验要求] 掌握民歌改编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环境]音乐实训室。

[实验内容] 将以后民歌进行技术改编。

[实验考核] 以满分5分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技能+平时考核”模式,实行百分制。

理论考核占50%,技能考核占40%,平时考核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