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思考

近几年随着中考、高考形式的更加紧张,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分数,忽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的作文套话、空话连篇,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今年环翠区暑期学科培训中,大光华学校的陈静主任交流了她参加中考阅卷的感受,说出了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结根本原因还是老师们要了成绩丢了学生的成长。仅以议论文为例,学生中传阅的满分作文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难有切合时事能抒发点自己的观点的文章。作文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梳理这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我认为可以用“体验式”作文教学来归纳。

一、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体验,为学生提供写点。

有意义的活动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手段,一个好的活动设计不仅要能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升他对某一生活领域或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具有密切的关联。结合语文课本的综合性学习,大致可以包括“社会体验活动”“情感体验活动”“自然体验活动”等方面。以初一上册为例,第一单元“这就是我”的主题下设置了“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三个活动,正好可以帮助刚入初一的孩子通过活动来彼此认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后,提出要求:通过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某个特点。有了前面活动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写的文章就言之有物了。再由这次的写作延伸,请学生通过作文向家人介绍自己在新的班级内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或者介绍一下自己的同桌,学生写起来就更顺手了。这就是情感体验对于学生写作点的激发,第二单元“我爱我家”也是属于情感体验活动。第三单元“感受自然”属于自然体验活动,我们结合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用早中晚的上、放学时间,引导学生到塔山公园进行观察,品味秋天的韵味,然后再指导学生作文。

当然,活动主题的确定除了立足课本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引导随时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从生活中选择那些能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或思考的内容。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民俗进课堂-----清明蒸面燕”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与时俱进,选择当代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如“追星”现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等,将学生的目光从学校单一的学习生活引向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生活为源泉,丰富学生体验,为写作提供写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

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我们主要是利用日记本为载体,作为语文常规的一项,每个学生每周要写不少于3篇观察日记,这个听起来有些多,感觉师生的负担都重了,但实际上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中,找到合适的观察点,话匣子就难关住了。“十一五”期间,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参与了《利用身边资源指导学生作文》的课题研究,并获得了区优秀科研成果奖,其宗旨就是“源于生活”。如我校门口是早市,每天师生上学都要经过此,我们就引导学生在早市上留心观察,靠批发东西来卖的小贩叫卖声比较专业,与买者的交谈更圆滑;自家地里产的东西拿来卖的农民们,一般叫卖声比较朴实、略显生硬;自古买卖两个心思,常常因为不明原因就会争吵起来,以致脸红脖子粗;乞讨者在早市上屡见不鲜,有些可能是当成了职业,有些确实为生计所迫……生动有趣的早市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作文素材,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日记也就“动”感十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只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文章的。学校,家庭,老师,同学,这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里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之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涌进心灵,变成活水。学生眼中的生活不再是那么单调平庸了,即使普通平凡的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了。因此,作文教学只有向生活“开放”,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心灵的颤动,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平静客观理性地思考,才能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境界。

三、以阅读为途径,牵引学生体验,为写作提供写点。

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况且,学生的作文中,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等因素是可以并且能够教会的,但思想品位等因素是教不会的,需要广泛阅读才能打开眼界和思路。语文课外阅读应该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项常规内容,应该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是统一时间。

第一时段:每周三活动课是初一到初四的法定阅读课。由语文老师提前布置阅读内容,(一般读老师推荐、学生自带书)。在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自主阅读;二是小组交流阅读感悟。(具体做法:1、在班级组织一次“阅读爱好”交流活动,根据学生不同阅读兴趣给学生分组2、教师参与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规定时间进行校外自主阅读3、每月组织一次“阅读分享”活动,由小组成员先互相交流阅读收获4、由组长整理小组成员交流的内容,再面向全班同学交流。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时段:间周四双堂阅读课完全交给学生,主要读学校图书馆的书目。我校图书的征订先要征求语文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民意

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把握,确定要订书目。现在,图书馆订的读物有《作文成功之路》《意林》《读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海外文摘》《中学生阅读》《悦读悦美》《素材视野》等近二十个种类。

二是课本内外联系,拓宽学生阅读面。

学期初,年级备课组要针对“课本内外可以联系的阅读素材”进行专题的集体备课,确定本学期阅读内容,根据教材中的作家作品,由课内引向课外。如初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兰河传》《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选》《城南旧事》、《铿锵玫瑰》;初二读《我们仨》《名人传》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等系列;初三读《草房子》等曹文轩系列作品和莫泊桑的《羊脂球》;初四重点读《林清玄散文集》等。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写的引导。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查阅相关的文章,仔细品味,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一些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在与作家的心灵对话中,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理解,在与作者的共鸣与碰撞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同时要学习他们抒发情感、描绘事物的方法和视角,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互整合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读后感。我们的语文老师很少布置写生字、默文言文的作业,这些一般都是讲课时当堂巩固,我们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但内容不单一,一般就是做摘抄、写日记(读书感悟一般要求写在日记本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今年教初三下册《孤独之旅》时,我们先推荐学生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我班有个叫赵颖的女生在日记《草房子,你好吗》中写道:“最近,老师布置读《草房子》,当晚我就让老爸给我买了一本,……那晚我读的如痴如醉,狂读了四五十页,弄得我第二天哈欠连天。晚上,回去,这本书我连碰都没敢碰,因为我怕会上瘾。一直挨到周五,我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辜负了曹文轩娟秀的文字,唯美的描写,有趣的童年故事,真想对它说‘《草房子》,你还好吗?’我带着敬畏且歉疚的心情读完了《草房子》,这才觉得心中舒服也释然了很多。”这些语言并不是最美的,但是它却写出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求。

后来,我们又推荐学生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我始终无法理解曹文轩笔下的童年从未有过熠熠生辉的金色与灿烂,缭绕的却是一股无法抹去的忧伤。不可置否,他的文章读久了,就会在心头结下一层深深的‘翳’。但是愈忧伤,愈美丽。90后需要知道这些痛,需要了解除了身边和这个时代以外的其他的感动和童年。该学着长大了!我们需要知道成长的淬炼不是一时的洗礼,而是要经历无数的任人搓捻,无数的风刀霜剑,无数次的惊涛骇浪,才终成就一颗成熟、内稔而又孤寂的心。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只是有的早,有的晚罢了,青铜、葵花就过早的经历了这一切,想必曹文轩也是……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张白纸渎职拥有一首乐曲的孤独,一个人独自拥有一世界的孤独。然后,穿过那道忧伤的幻梦。”这样的日记很多,每次点评时,我都会美美的读给学生听,我告诉学生:“读你们的日记是一种享受。”当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