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其五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指什么?
2.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中“见”用得好,也有人认为把“见”改为“望”更好。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诗中道出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和。

4.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蕴含的情理给你带来怎样的生活启示?
5. (2020广州一模)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2020北京)根据诗的内容,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中“真意”含义的理解。

7.(南阳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8.联系首句“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道理。

9.“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举例分析。

【答案】
1.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精神上自由,心情悠然、恬静、淡雅。

2.【示例一】“见”字好,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流露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示例二】“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3.心远悠然
4.[示例]诗人虽然身居喧嚣纷扰的尘世,却能不受尘俗的烦扰,关键是心境恬淡。

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常受外界干扰和诱惑,若是我们心无杂念,保持一颗恬淡的心,便能远离纷扰。

5.[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6.自然之景的美好;田园生活的恬淡悠闲;内心世界的宁静淡泊。

7.悠然自得的形象。

“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8.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境高远,所以即便栖身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9.[示例一]“菊”“篱”“南山”,景物寻常,但经诗人组合就具有了宁静悠远的意味。

[示例二]“采”“见”,词语平淡,但经诗人锤炼就充满了生活情味。

《春望》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B.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将花鸟人格化,花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颈联“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战乱年代中一封普通的家信能够价值万金,非常值钱。

D.尾联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2.结合全诗,分析诗题中“望”字所包含的含义及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巩义市)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中所体会到的情境。

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荥阳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9. (2020鄂州中考)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10.(新乡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朝霞一模)本诗首联写春望所见。

一个“”字,写出了国都沦陷、颓壁残垣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的春景。

(2分)
【答案】
1.C [考点精讲]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家书抵万金”指在战乱年代,家书比万金还珍贵,不是说家书值钱,C项中“非常值钱”的理解错误。

2.“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

其内容包括:望见“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3. [示例]感伤国都破败,见到花照旧开,反而更添悲痛;因为离乱,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声声,反而更觉心惊。

4.[示例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战乱中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
了诗歌的韵律美。

5. [示例一]运用“破”“深”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表现出诗人面对此景的凄苦哀思。

[示例二]采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乱草丛生的景象,这种强烈的反差,表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6.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8.两种说法都能讲通,诗人移情于物,具体描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言之成理即可)
9.刻画了诗人因忧国、伤时、思家而忧愁苍老的形象。

[考点精讲]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诗人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展现了诗人忧愁苍老的形象。

10. [示例一]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战乱、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和惊心。

表达诗人感时伤世之感,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示例二]以乐景表现哀情,“感时”“恨别”都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表达诗人感时伤世之感。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炼字、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1.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2.破凄凉
《雁门太守行》
1.《雁门太守行》内容上与边塞战争生活相关,从和角度的描写突出战争的惨烈,并借用典故表现士兵的精神。

2.有人认为这首诗就像西方的油画,擅用丰富厚重的色彩描绘画面。

评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3.这首诗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诗的前两句仅用一个“”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的最后两句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之志。

(2分)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分)
5.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

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的精神。

(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6.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两种。

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
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7.(平顶山)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在全诗中的作用。

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9.(朝霞二模)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2分)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塞上燕脂凝夜紫”写战场之上的土地被鲜血浸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表现了画面的悲壮,战争的惨烈。

c.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引用“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土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进行赏析。

(2分)
【答案】
1.听觉视觉为国捐躯
2.诗歌前两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金色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两相比照,黑与金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出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表现出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这些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3.压(或:摧)誓死报国
4. [示例一]用典角度:借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无回,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示例二]炼字角度:“重”“寒”两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写出了战地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5. 悲壮惨烈(或:惊心动魄) 英勇无畏(或:誓死报国)
6. [示例一]金色、黑色。

读一、二句时,我仿佛看到大片黑色的乌云压城,但战士们穿着的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现着金色的光芒(显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

[示例二]殷红、紫色。

读三、四句时,我仿佛看到在号角声中,将士们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里的雾气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浓烈的紫色(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

7.渲染了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描写战争的残酷作铺垫。

8.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英勇赴战、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9.C
[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描写出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示例二]“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开”字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对于这两句诗,可赏析角度有:修辞角度,比喻和夸张,写出敌军之多;炼字角度,“压”字形象地写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开”字形象地展示出守城将士的英雄气概;表达方式角度,记叙敌军来袭的事实,描写危急的形势;情感角度,“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歌颂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

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赤壁》
1.“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淡。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平淡”之处。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中的“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新郑市)“借物兴叹”是这首咏史诗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身命运的哪些思考?
5.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开头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有什么作用?
6.这首诗中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1.“折戟”点出了此地曾是战场,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暗含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用语平实却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的“认前朝”和抒怀作铺垫。

2.“东风”指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一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诗人相信只要有机遇,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

3.借“折戟”感叹当年的赤壁之战。

借“沉沙”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嘲讽当朝的昏庸。

借“铁未销”感叹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4.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法施展的无奈之情。

5.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6.诗人对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感到无奈。

《渔家傲》
1.词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说说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学史上一般将李清照归入婉约派,但这首词却带着豪迈之美。

请结合“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任选角度赏析。

3.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画面。

(2分)
4.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作。

B.词中“归”字饱含词人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空有才华、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5. (2020北京)请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设计镜头脚本。

6.“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分析。

7.词人借梦境将天上与人间做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洛阳市)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10.(朝霞三模)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舞”字的表达效果。

(2分)
11.这首词是记梦之作,说说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

(2分)
【答案】
1.“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郁的心态,表明词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惆怅,词人空有诗情诗才,无人会意,且自己又身处乱世,表达了词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懣之情。

2.“九万里风鹏正举”回答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词人看大鹏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众顶出上,
内心呐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来,把我乘坐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

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凸显出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3.[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银河中汹涌的波涛真像要将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只在浪中飞舞前进。

4.A[考点精讲]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和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属于豪放词词风。

A项中“婉约词的代表作”说法错误。

5.①李清照②仰视③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或: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6.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运用典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8.[示例一]“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团团的白云、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示例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

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体现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

9.词人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10.一个“舞”字化静为动,化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又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

11.[示例一]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做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对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示例二]词人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浣溪沙》
1.全词都围绕“”字来抒写。

“去年天气旧亭台”暗含着的悲叹。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句句真情,有情有理。

请从情与理的角度进行赏析。

3.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
4.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光阴流转,物是人非
2.“无可奈何”写词人对“花落去”(美好事物逝去)而无力挽回的叹惋,借“燕归来”抒写词人因美好事物归来而产生的欣慰之情,从中透露出人事兴衰,无往不复(或:人要适应、遵循自然规律)的哲理。

3.夕阳落花归燕
4.[示例一]“新”与“旧”的对比。

“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一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示例二“去”与“来"的对比。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