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技巧总结
英译汉技巧和方法

英译汉技巧和方法以下是 8 条关于英译汉技巧和方法:1. 哎呀,一定要注意理解原文的语境啊!比如说,“How are you?” 简单的一句,如果不结合具体场景,可能就会翻译得很生硬。
想象一下有人笑着对你说这句话,那可不是简单的“你怎么样”,可能就是“你好呀”之类的更亲切的翻译呀!2. 嘿,词性转换很关键哦!像“She has a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这里的“knowledge”就不能死板地翻成“知识”,而要灵活处理成“她很了解中文”,是不是很巧妙?3. 哇塞,分清楚句子的主次结构可重要啦!就像“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这就得搞清楚“who laughs last”是修饰部分,主要说的是“笑得最好”,然后再准确翻成“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4. 天呐,千万别忽略文化差异呀!比如“a piece of cake”可不能直译成“一块蛋糕”,而是“小菜一碟”呀,不然就闹笑话咯!5. 注意哦,遇到长难句得学会拆分呀!像是“If the law is bad, you should not follow it”,拆成小部分理解再翻译,不就清楚多了嘛——“如果法律不好,你就不应该遵守它”。
6. 哎呀呀,适当增减词会让翻译更通顺呢!比如“He gave me a book”翻成“他给了我一本书”,要是原文强调只给了一本,那就可以加上“仅仅”之类的词更准确。
7. 哈哈,反复琢磨很有必要呀!像“Love me, love my dog”要是不仔细想,可能就翻译成“爱我,爱我的狗”,这就不对啦,应该是“爱屋及乌”呀!8. 记住哟,选取合适的汉语词汇来对应英语很有讲究哒!比如说“black tea”总不能翻成“黑茶”,而是“红茶”呀!总之,英译汉靠的就是这些小技巧和方法,多练多总结准没错!。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4)名词 10. She left home a child and came back a mother of three children. 离家时她还是个孩子,回来时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 11. As a secret training base for a revolutionary new plane, it was an excellent site, its remoteness effectively masking its activity. 作为新型飞机的训练基地,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因为它地处边陲,人们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活动。
I.分译法的使用 A. 单词的分译 将原文中的一个单词分离出来单独译为汉语的一个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以上的汉语单句。可能进行分译的单词有: (1)形容词 3. He is having an identifiable trouble with his teeth. 他正患牙病,这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的。 4.The day dawned misty and overcast. 那天天亮时雾气很重,天上布满乌云。
பைடு நூலகம்
译文中增补了“我游泳时”,重复了“一大群观众”。
原来的一个英语句子被分译成5个汉语句子,属于长句分译。其中由because of和before引出的两个介词短语以及副词 undeservedly分别转换为汉语单句。
从中可以看出,分译是一个综合性的翻译过程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翻译方法。它可涉及“增补”、“转换”、“重复”等翻译方法的使用。
第二节:被 动 语 态 的 译 法
I.英语被动语态的用法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汉语较为普遍。英语句子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使用被动语态: A.不必或者无法说明主动者是谁 1.This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 该书已经译成了好几种外国语言。 B.谈话的中心是承受者而不是主动者 2. The machine here are all made in China. 这儿的所有机器都是中国制造的。
英汉翻译技巧第6章英汉翻译中增补、省略与重复技巧

02Biblioteka 英汉翻译中的增补技巧增补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在英汉翻译中,增补是指在译文中增加原文中没有但根 据语境、逻辑或表达习惯需要添加的词语或信息。
作用
通过增补,可以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自然,符合目 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增补的分类
结构性增补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在译 文中增加必要的冠词、代词、连 词等,以使译文结构完整、语义
省略的分类
词汇省略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可以省略原 文中的某些词汇,如冠词、代词、 连词等,以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句子成分省略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可以省略原 文中的某些句子成分,如主语、 谓语、宾语等,以使译文更加符
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重复信息省略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原文中出现 了重复的信息或表达,可以将其 省略,以避免译文的冗余和重复。
增补连接词
在英文中,连接词的使用 相对较少,但在中文中, 为了表达逻辑的严密性, 需要适当增补连接词。
案例二:省略技巧的应用
省略冠词
英文中冠词使用频繁,但 在中文中冠词的使用相对 较少,因此在翻译时可以 省略冠词。
省略代词
英文中代词的使用较多, 但在中文中为了避免重复 和保持简洁,可以省略代 词。
02 应对语言差异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差异, 通过运用相关技巧,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差异, 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03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还涉及文化 因素的传递。通过运用增补、省略与重复等技巧, 可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章节概述
01 增补技巧
重复的定义和作用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注意事项
保持原文的语义和语法正确
在直译过程中,要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和语法,避 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
直译法要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避免 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尽管直译法强调保持原文的形式,但译文仍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 习惯,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注意事项
准确理解原文
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结合法时,首 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
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错误。
灵活调整词序
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过程中,需 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调整 英文原句的词序,使译文更加自
然流畅。
保持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 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如比喻、修 辞等,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
注意事项
加注应当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避免出现 语法错误或表达不当的情况。
加注应当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以免影 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加注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出现 信息丢失或误解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文的含义。
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意译法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语法规则,避免出现生硬 或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
保持原意不变
意译法的核心是保持原文意思不变,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 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 信息的遗漏或误解。
04
音意结合法
定义
• 音意结合法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 时,将英文的发音和汉语的意义 结合起来,以达到准确传达原文 意思的目的。
和文化背景。
适用范围
当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存在较大 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时, 归化法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

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
1. 哎呀,要做好英译汉,咱得先理解原文啊!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得先知道他的性格一样。
比如说“Love me, love my dog”,可别直接翻成“爱我,爱我的狗”,得理解这是表示“爱屋及乌”呀!
2. 嘿,注意语境可重要啦!就好比说话要看场合,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话。
“How are you?”你总不能不管啥场景都翻成“怎么是你”吧!哈哈哈!
3. 哇塞,词性转换得掌握好呀!有时候英语的名词到了汉语可能就得变成动词咯。
像“She has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就得翻成“她精通英语”,这里“command”就从名词变成动词啦。
4. 哟呵,增减词也得会呢!不是所有词都非要直译的哦。
“as busy as a bee”,直接翻成“像蜜蜂一样忙”好像还差那么点意思,咱得加上“非常”,变成“像蜜蜂一样非常忙”才行。
5. 咦,文化差异得考虑到呀!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可不能乱翻。
“black tea”可不是黑茶,而是红茶呀!
6. 呐,拆分长句子有技巧哦!就像拆积木一样,得找到关键的连接点。
“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就可以拆成“我昨天买的那本书,非常有趣”。
7. 哈,翻译也得灵活应变呀!不能死脑筋。
“It rains cats and dogs”,总不能翻成“下猫和狗”吧,那得是“倾盆大雨”呀!
8. 嘿,多积累多练习可不能忘呀!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厉害。
就像学骑自行车,多骑骑就会啦!
我觉得呀,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都掌握了,那翻译起来就能又快又好啦!。
英译汉翻译技巧

1.重译法(Repetition):为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重复某些关键词。
作用:明确;强调;生动。
2. 增译法(Amplification)和减译法(Omission)增加或减少原文的一些词。
目的: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
3. 词类转译法(Conversion)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
Eg:(1)n.→v. the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促进性别平等(2)adj.→v. be independent of society 脱离社会(3)v.→n. be characterized by 特点是(4)adj→n. eloquent and elegant 既有口才,又有风度(5)n.→adj. independent thinking独立思考的能力注:词类转移要遵守忠实与通顺的原则。
4. 词序调整法(Inversion)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5. 正义反译,反义正译(Negation)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
Eg: 正义反译:deny 否决,否定→不给予miss 错过→没赶上(交通工具);没听(看到)或没听(看懂)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 不(没)辜负……的希望divert attention from 将注意力从……移开→没有意识到be absent 未出席,没来far from 远非;完全不final 最终的→不可改变的idly 漫不经心地,无所事事地be at a loss 不知所措rather than/instead of 而不是absent-minded 心不在焉的but for 要不是;如果没有(2)反义正译no less than 实在是;正如;不少于no less…than 和……一样;不亚于no other than 只有;正是none other than (用以加强语气) 正是,恰恰是,不是别人,正是……nothing but 只有(是);只不过no choice but 别无选择,只(好)得unfold 展开,呈现disappear 消失,失踪carelessly 马马虎虎地,粗心地6. 分译法(Division)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事件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八. 分句法, 合句法(运用较多,且非常重要) 1. 分句法: 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 使原文中的一个句子分
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s. 中国人似乎为他们取得的经济成就而感到自豪, 这是合乎情理的.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ly accepted
与之相比. 2) 溶合法(把原文中的主语和定语从句溶合在一起, 译成一个独
立的句子, there be结构汉译时, 以及在科技英语中常用)
There is a man downstairs who wants to see you. 楼下有人要见你.
There are some metals which posses the great power of conduct electricity.
他想给他们增加些援助, 增添些武器, 增派些人员.
2. 为了生动(使用四字词组, 重叠, 四字对偶)
But there had been too much publicity about my case.
但我的事情现在已搞得满城风雨, 人人皆知了.
Target priorities were established there.
us in its grip, it is hard for us to recognize what ails (折磨) us. (Book 4, reading course, P67, L.18-20) 它不是突然发生的, 毫无戏剧性可言, 因此它就有了一个极大的优 势, 它悄悄地一点一点地吞噬我们的心灵,一旦被它完全控制, 我们 甚至很难看出是什么在折磨我们.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英汉语句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言中则有同有异。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1.单词作定语英文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
有时英文中有后置的,但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
somethingimportant (后置)重要的事情(前置)如果英文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
alittle, yellow, raggedbeggar (前置)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2.短语作定语英文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attempttocrosstheriver (后置)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二、状语位置的调整1.单词作状语Hewasveryac ti veinclass.(前置)他在班上很活跃,专业英文《专业英文的翻译技巧讲与练》。
(前置)英文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
Modernscienceand technologyaredevelopingrapidly.(后置)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前置)2.短语作状语英文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
Seeing this, someofusbecameveryworried. (前置)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
(前置)Ajeepfullspedfast, drenchingmeinspray.(后置)一辆坐满人的吉普车急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水。
(后置)英文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
英汉互译翻译技巧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 翻译时需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调整。
广告翻译
01
保持原文风格
广告语言通常具有鲜明特色和风 格,翻译时需尽量保持原文的特 色和风格。
02
突出产品特点
03
符合目标市场文化
在广告翻译中,需突出产品的特 点和优势,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 力。
03
英语中常用比喻和修辞手法, 需要深入理解才能准确翻译, 汉语中比喻和修辞手法相对较 少,语义较为直接。
02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不作 过多的润色和修改。适用于原文意义明 确、句法结构简单的句子。直译能够保 留原文的异国情调和语言风格。
VS
意译
意译是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对原文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适用于原文意义较为含蓄、 句法结构复杂的句子。意译能够使译文更 加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句法对比
01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注重主谓宾结构,汉语句 子结构较为简单,注重意合。
02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
03
英语中常用从句和长句,汉语中常用短句和简单句。
语义对比
01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多,需 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语义,汉语 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少,语义较 为明确。
02
英语中存在大量抽象词汇,需 要结合语境理解语义,汉语中 抽象词汇相对较少,语义较为 直观。
词类转换
• 词类转换: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 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将原文 中的某个词语转换成其他类型的词语。 例如,将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 换为名词等。词类转换可以使译文更 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增强译 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英译汉十大翻译技巧总结

英译汉十大翻译技巧总结展开全文主要是指翻译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一般先处理插入成分或从句,之后再处理主句。
处理英文细节时要高屋建瓴,宏观把握,不拘泥于一字一词。
行文需要注意中文特有的节奏感,不能拖沓冗长,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行文提倡“四、六、八”主要是指英译中行文务求简洁、流畅、自然,而简洁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四字句、六字句或者八字句。
增强行文张力也是如此,采用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这是中文的一大特点,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中文“形散神不散”主要是指中文重意合,不像英文那样通过介词和连词串联成句,中文的逻辑散落在字里行间。
在具体行文时遵循“以意群为成句单位”的原则,意群间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
4.“九九归一”是王道主要是指英文中代词和其他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在英汉翻译时务必将英文中的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同时将同义替换词或词组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5.描述修饰“去形象”主要是指英文喜欢在名词前添加合理的形容词以提升语言张力和可读性,在译为中文时如果难以应对则可大胆去掉,特别是形容词是大家已知或常识性信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英中切换时形象词一般要去形象化。
6.“的”“被”头上一把刀主要是指英译汉时“的”字使用切忌过于频繁,否则会导致译文拖沓,欧化现象严重,可考虑使用中文“四、六字句”提升译文语言张力;“被”字句在中文行文时一定要慎用,英文被动句较多,中文较少,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
7“of”前后有讲究主要是指“of”前属于英文的形象词或概括词,后面跟的则是实意、具体词,一旦翻译行文受阻,可考虑重点处理实意词,“of”前的词可以略去不译。
8. 数字收尾“准顺快”主要是指相对于汉译英的“数字先行”原则,英译汉时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这样可以避免句子来回颠倒,特别是在考试中这一技巧最能体现其价值,保证行文准、顺、快。
英译汉的翻译技巧

英译汉的翻译技巧一、词语是英译汉的最小单位,词语翻译的优劣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基本要素。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的现象,而辞典汉语释义又未必与英文意思完全对等,这就为准确、贴切的译词带来了困难。
选择词义时,应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表达词义时则要考虑词与词的搭配,注意词的褒贬、轻重。
现分述如下:(1)、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要确定某个词的基本意义,必须放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词类、逻辑关系甚至是单复数形。
(2)、注意词的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常见搭配,如果把英语中有些词的搭配原封不动的译成汉语,就会出问题。
(3)、注意词的褒贬轻重词义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
选择和表达词义时,应正确理解原词和译出词的含义及其色彩。
二、英译汉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词在辞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照搬硬译,会使译文生涩难懂,甚至与原文相悖,造成误解。
此时应在理解该词原义的基础上,结合语篇意思,加以引申,选择最为贴切的汉语词语来表达。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决不能“对号入座”。
应根据上下文,在译文中转换原文某些词的词类,使译文通顺自然。
(1)、转译为汉语动词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化,使用上基本没有条件限制。
因此汉语往往借助动词的频频出现来展开时间发展的逻辑层次,形成“多动句”。
英语谓语动词必须受人称和数的限制,在简单句中一般只可能出现一个。
语义关系主要靠介词穿针引线,把名词笼络在一起。
这就决定了英语中的名词比汉语中的名词出现频率高。
翻译时必须恰当转换词性。
以照顾不同语言的特性。
英语中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2)、英语名词转译成动词1.具有动作意味的英语名词2.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3.英语中有些后缀-er的名词,有时在句子中并不指其身份和职业,而是含有较强的动作意味,在汉语中没有恰当的对应名词时,往往可以译成动词。
(3)、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有些介词本身具有方向性和动态感,往往可以表示某动作行为的进展状态,起到动词的作用。
英译汉翻译技巧

英译汉翻译技巧英译汉是指将英文翻译为中文的过程,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英译汉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 理解上下文:在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其中的上下文和语境。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出来。
2. 注意词汇选择:英文和中文之间存在很多词汇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词汇。
可以借助词典、在线翻译工具或者查阅相关语料库来寻找合适的词汇,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3. 保持语法结构一致:英文和中文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保持语法结构的一致性。
特别是在进行长句或复杂句子的翻译时,要确保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正确,避免造成歧义或困惑。
4. 注重表达方式: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翻译时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转换。
可以借助中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5. 注意文化差异:英文和中文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
有些词汇、习惯用语或者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需要适当加以调整或解释,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6. 反复校对和修改:在完成翻译之后,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反复校对和修改。
可以逐句对照原文进行校对,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词汇不准确或表达不清的问题。
通过多次修改和校对,可以逐渐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7. 增强背景知识:翻译工作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因此提高背景知识是提高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参加翻译培训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英文内容。
总之,英译汉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 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 辩。
thought and thought it over and over. 他有又上床去,左思右想,想个不停。
8
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 What are they after? They are after name, after position, and they want to cut smart figure.
of success. ❖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is not
so easy as that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 汉译英不像英译汉那么容易。 ❖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 ❖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常用的翻译技巧
1. 重复法 (repetition) 2. 增译法 (amplification) 3. 减译法 (omission) 4. 词类转换法 (conversion) 5. 词序调整法 (inversion) 6. 分译法 (division) 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 (negation)(反译法) 8. 语态 变换法 (the change of the voices)
超实用英汉翻译技巧汇总经典收藏版推荐文档

第一节省略法所谓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意义删去,而是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而显得累赘甚至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一、结构考虑的省略1代词的省略A •省略作主语的代词在英文句子中,作主语的代词较多。
为了使译文前后句子的意思紧凑,避免重复用词,或者为了使译文前后句子的主语能清楚地表示出来,有时可以将作主语的代词省去。
但省去的人称代词在意思上仍明显地包含在译文里。
例如:1) . That is the way I am, and try as I_ might,丄haven ' t been able to change it.但我就是这个脾气,虽然几经努力,却未能改变过来。
Like his friends he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_he 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2)像他的朋友一样,他头脑里虽然有许多美妙的想法,却只有少数付诸实施。
B. 在英语句子中,泛指的人称代词常常不译出来。
例如:1)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2) They say it ' s so.据说是这样。
C. 作宾语的代词往往也可省略。
在英语句子中,有时作宾语的代词,无论在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往往可以不译出来。
例如:1) The following letter will explain itself and needs no apology.下面的话一看就明白,用不着道歉。
2) If you have read these stories, tell them in your own words.如果你读过这些故事,就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3) The more he tried to hide his warts, the more he revealed them.他越是要掩盖他的烂疮疤,就越是会暴露。
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

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有肯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来观赏一下吧。
英语翻译常用的十大技巧一、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加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精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依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全部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需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依据状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规律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经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留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解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①、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立刻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 (增译主语和谓语)①、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①、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状况恰好相反。
(增译名词)①、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英汉八种翻译技巧,从“转换法”、“倒置法”、“省译法”、“增译法”、“拆句法”、“合并法”、“正反表达法”和“长句拆译法”的角度,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1.转换法:转换法是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在词义方面,需要从多方面对词义的选择进行考察。
引申法和转译法是在词义引申上的一个特例,具体表现为更广泛的用途。
翻译中不能孤立的处理词汇的语境化,不考虑词汇+语素构成的语境。
2.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这与英语中的修饰语位置相反。
所以当我们翻译包含定语或状语的英语句子时,可以采取倒置法。
3.省译法:省略翻译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时避免冗余和歧义,让我们的翻译更加简洁明了。
4.增译法:增译法的使用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5.拆句法:当我们面对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时,可以尝试使用拆句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每一个小句子,从而使整体翻译更加流畅。
6.合并法:与拆句法相反,合并法是将几个短句子合并成一个长句子。
这种翻译技巧通常用于处理英语中的复合句。
通过合并法,我们可以使译文更加紧凑、连贯。
7.正反表达法:有时,英语中的正说可以采用反译的方法,反之亦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8.长句拆译法:对于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拆分成几个小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的结构和层次,使整体翻译更加清晰明了。
英汉翻译常用技巧

英汉翻译常用技巧英汉翻译是将英文内容转化为汉语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将英文单词转换成对应的汉字,还要考虑语法、语义、文化差异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理解源文本:在翻译之前,确保对原文的内容和意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仔细阅读和分析源文本,把握上下文和语境,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2.遵循正确的语法规则:英汉语法不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语法的一致性。
比如,在翻译英语时要注意动词的时态、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性等。
3.考虑词汇的多义性:很多英语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释义,确保翻译准确。
4.注意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英汉语言中有很多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翻译时要注意保持这些习惯用法的表达方式,避免直译的错误。
5.使用适当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英文中有很多近义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词语。
在选择同义词时要注意词义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6.避免直译:直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错误,直接将英语单词逐字逐句地翻译为汉语。
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改变语法结构,使翻译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7.考虑文化差异:汉英翻译还需要考虑双方文化的差异。
有些英文单词或句子在中国文化中可能没有准确的对应词汇,需要根据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转换。
8.避免使用生硬和生僻的词语:翻译时要避免使用生硬和生僻的词语,尽量选择常用的词汇。
这样可以使翻译更易于理解,也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
9.注意语气和语调:在翻译时要注意保持语气和语调的一致性。
比如,有些英文句子是问句,要翻译成恰当的汉语疑问句。
10.与母语者核对:翻译完成后,最好请母语者对翻译进行核对和修改。
母语者可以提供准确和自然的表达方式,帮助改进翻译质量。
总之,英汉翻译需要综合考虑语法、词汇、语境和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理解源文本、选择适当的词语和句式,以及与母语者核对,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汇翻译词义的确定一、词汇的信息含量为了使目标语言中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单词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原语言中某个具体的单词的含义,就必须在目标语言的词汇当中进行谨慎的选择,并且可能还必须对所选择的单词的含义进行相应的限定或者扩展,以去除多余的信息量或者补足欠缺的信息量。
A=A’。
也就是说,在原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相对应的两个单词的信息含量完全一致。
这实际上是比较不见的情况,只有一些专有名词或者科技词汇具有这种特性。
并不存在选择词义的问题,也不应该有选择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类单词在两种语言之间已经建立了确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就一定要搞清楚它们正确的译法。
根据约定俗成的翻译通例,已经有了固定译法的词汇就不能再随意重译。
A>A’,这是原语言中某个词的信息含量大于目标语言中对应词的情况。
目标语言相应词汇的信息含量要少于原语言,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就有一个对目标语言加以扩展,以补足其缺失部分的信息的问题。
A<A’,这是与第二种情况正好相反的情况,即原语言的信息含量小于目标语言诉信息含量。
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对目标语言的相关词汇的信息加以限制,也就是说,必须适当缩小目标语言的信息含量,以保证目标语言与原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尽可能地一致。
不能僵化地照搬字典中的释义进行翻译,从而纽曲了原文的意义。
二、词义的轻重三、词义的褒贬词义的褒贬既具有语言学的意义,同时也往往具有文化的意义。
要求我们在翻译中加以具体的体会和把握,并且在选择词义的时候进行细心的推敲,否则,即使我们把词义基本上翻译对了,但却把词的褒贬色彩弄错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准确的翻译。
第一、原语言中某些词本来就来有或褒或贬的色彩,翻译时就用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词进行表达。
第二、英语中有些词是中性的,本身并不表示褒义或者贬义,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能有褒贬的意味,汉译时就要相应地选择相应的表示褒贬的词来表达。
第三、有的词本来有褒义,而在文章中由于上下文的语境关系却有作贬义词,反过来也一样。
第四、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这就需要在翻译时进行仔细的辩析。
第五、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一个英语词具有褒义,而相应的中文词却具有贬义,或者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仔细斟酌词义。
四、多义词从一个词诸多的含义中选择最适当的意义,而进行选择的主要依据则当然是这个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
第一、有的词在原来的语言当中本来就有多种含义,在翻译的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意义的问题。
实际上,这主要指的是理解方面的问题。
第二、某个词本来的意义是基本确定的,但具体的使用环境使其产生了一些附加的意义。
另外,一些具有单一意义的词中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说法,这与原语言能可能并没有关系,而是由于目标语言自身的用法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类词可能在目标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语体色彩。
五、词义的转化和引申译文必须注意自身的可读性。
有的时候,为了使原文的意思表达得更为明晰和准确,或者为了更便于译文的读者对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也可以对某些词的词义进行转化或者引伸,这种转化或者引伸实际上有译者对原文的注释的性质。
具体来说,英汉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词义的转化和引伸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将原文中意义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语词用相对来说更为具体和明确的汉语表达出来。
第二种情况则刚好与第一种情况相反,是把原来比较具体、确切的语词在译文中换成了相对抽象和概括的语词。
词类的转换(一)名词转换为动词。
这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英语中一些由于动词转变而来的名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往往又为它们恢复原来的身份,与此同时,修饰这个词的形容词也就相应地转换为汉语中的副词。
其次,某些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往往也可以转换成动词。
第三、英语中有些带后缀 -er 表示某种职业和身份的名词,在句子中不一定真的指职业或者身份,而是含有很强的动作意味,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这些词转换成动词加以翻译。
第四、在一些动词性短语当中,作为中心词的名词往往也可以翻译成为动词。
第五、具有动作意义或者由动词转化过来的名词,如果后面跟有由 of 引导的短语,则由 of 连接的两个动词往往是一种动宾关系,译成汉语时,也就相应地译为动宾词组。
(二)介词和副词转换成动词。
在英语当中,介词和副词是两种表示动词与其所涉及的对象或者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词类,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介词和副词本身也就往往带有它们常常搭配的那些动词的意义,而在句子中则可以省去相应的动词。
但在汉语中,由于没有相应的用法,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时,就只能通过把介词和副词所暗含的动作意味用动词体现出来的办法来进行翻译。
(三)形容词转换为动词。
英语中有大量由动词的分词式构成的形容词,或者与动词同根的形容词,这些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一般都把它们转换为动词。
另外,英语中表示知觉、感情、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与联系动词构成复合谓语时,汉译一般都把它们一起转换为动词。
(四)其他词类转换成汉语中的名词的情况。
第一、动词转换成名词。
第二、形容词转换成名词。
另外,英语中一些“形容词+名词”构成的词组,译成汉语时往往把原来的名词转换成形容词,而把原来的形容词转换成名词,包括一些新构成词组也是这样处理。
其实,在英汉翻译中,词类的转换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它需要翻译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
词类的转换并没有一定之规。
没有必要为转换而转换。
语词的增减一、增补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翻译则可以让译文读者感到难以理解的时候,则需要在适当的场合对于译文的语词进行相应的补充。
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两种语言的意义系统之间的差异,具体说,就是在原语言当中一些语词组合起来自然所具有的结构性的意义,在目标语言中却没有办法让读者体会出来。
第二种情况是出于修辞和语气的考虑而在译文中增加某些字词,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原文能够表达的、而如果将其进行简单的对译则无法传达出来的特定的修辞或者语气上的效果。
第三种情况是出于语言结构上的考虑而在译文中进行的增补。
这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具体的场合,首先是为了使句子的逻辑结构明晰化,在译文中加入必要的连接词。
其次是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在译文中加入适当的词。
最后是增加汉语中的所谓“范畴词”的问题。
汉语中的所谓“范畴词”是指一些表示范畴的带有抽象意味的名词。
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语法现象,但是,在把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就需要在相应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范畴词”。
增词的方法通常来以重复某个词的方式进行,重复的目的,与上面所说的原因则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或者为了对原文的意义加以进一步解释,或者为了使原文的逻辑显得更加清楚,或者使译文表达更符合汉语的习惯,等等。
二、删减词的删减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删去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翻译则可能在译文的表达中产生还必要的重复和累赘的语词的情况下对那些多余的词的方法。
在以下几情况下可以考虑词的删减问题:(一)由于两种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在译文中对有关语词进行删减,这又包括下面两种情况:首先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同样的信息可能具有不同表达方式,为使译符合汉语特有的表达习惯而对词进行删减。
再次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结构而导致的一些英语特殊的表达方式,如果照字面直译,则既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且也显得重复累赘,这就需要对译文中的有关语词进行适当的删减。
英语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许多介词和副词,以及冠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进行删减。
(二)在英语句子中,有的词和短语往往重复出现,译成汉语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
为了能够让译文的读者尽可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译者还是要具有一种不厌其烦的态度,或者说,在翻译中,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如果必要的话,则宁繁勿简,这是翻译自身的要求所决定的,在对各种科学文献进行翻译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句子翻译句子的拆分和组合(一)顺拆法。
顺拆法就是把原来的句子按照其基本的意群拆分成一些基本的意义单元,然后按照原文的语序用一些独立的汉语句子加以表述,当然,为了表达的顺畅,可以在译文中加上一些适当的动词或者虚词,以保证语意的连贯。
(二)倒拆法所谓“倒拆法”与“顺拆法”一样,也是通过对英语长句子的拆分进行翻译的方法,不同的是,“顺拆法”是按照原文本身的表达顺序顺次在译文中进行表述,而“倒拆法”则与之正好相反,也就是说,译文的表达顺序与原文相比是倒了过来。
使用“倒拆法”的一个基本要点是,英语中通过语法关系表达的语句所反映事物的逻辑关系,在汉语中必须通过语言本身的顺序反映出来。
在作用“倒拆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与使用“顺拆法”时是一样的,之所以要“倒拆”,其中的原因正如上面所说的,是因为我们如果把英语句子拆开之后,则原来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只能通过重新组织译文的语序才能体现出来,而为了使被拆开之后的句子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我们也可以在各句之间添加一些适当的关联词,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重复。
不能出现句子被拆开了,但是原文所具有的逻辑关系也被打乱了的情况。
当然,更常见的情况是结合了“倒拆”和“顺拆”两种方法,即部分使用顺拆,而部分作用倒拆的作法,而这么做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既能使译文符合汉语自身的表达习惯,又能够体现原文的逻辑结构,这种方法可以被称为“半倒译法”。
(三) “抽词拆句法” 所谓“抽词拆句法”就是指为了便于译文的表达,把原文中的某个或者某些词单独抽取出来进行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明显地改变原文所表达的逻辑关系。
总的来说,对句子进行拆分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被拆分出来的各个小句子的意思要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其次是原文的逻辑和意义关系不能被打乱,也不能被随意改变。
也有这样的情况,即为了表达上的习惯或者为了使译文更简练,在不影响原文的意义的传达的前提下把几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来加以翻译。
具体说来,句子的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原文几个句子具有共同的主语或者谓语,在翻译时就可以考虑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单独的句子的问题。
(二)如果原文几个句子在语气上是紧密相连的,则翻译时也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句子,并且在句子各部分之间加上必要的连接词。
句子的顺序作为一个好的翻译者,他应该能够尽可能地用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来对这种语言的文本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又必须能够最大程度地使用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方式的语句,把他的理解结果表达出来。
(一)顺译与倒译。
即使进行顺译,但在某些必要的地方也还是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调整。
也就是说,完完全全的“顺译”是不存在的。
倒译的情况与顺译相反,是指译文的表达与原文的表达正好相反的场合。
大致在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使用倒译的方法,首先是由于英语句子的结构与汉语不同,所以只能把原文倒过来翻译。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而必须把原文倒过来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