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和鼓掌的方式鼓励学生;师生间、学生间可以一问一答,;可以充分讨论,相启发,相互合作,围绕教学目标前进;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或同学质疑,直到解疑为止;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一般不要否定,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耐心引导;教师要把课堂上最好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去自主探求……总之,要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和氛围,让全体学生能在不同层次上参与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
师:15×37+15×63 从乘法的意义看,算式中的两个积各表示什么?
生:15×37表示37个15连加,15×63表示63个15连加。
师:合起来,一共是多少个15连加?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列式吗?
生答并板书:15 ×37+15 ×63=15 ×(37+63)=15×100=1500
师:你会计算51×54+51×46吗?
接着,做“找朋友”的游戏,一学生出一道乘法算式,师再出一道乘法算式,使这两个算式合并起来能够简便,如一个出3×8,另一个出3×2,然后交换,先师出算式再生出算式,最后变为两个学生合作出题,这样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师生平等,全员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条件和数学特点,列出了这样一些题:48×26+48×74,55×43+55×57,42×660+42×340,51×85+51×15……在出题过程中,师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学生纠正,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些条件,就这样,在师生平等对话和游戏中,全员参与,学生通过动口,动脑,不知不觉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设计矛盾冲突,吸引学生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对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未知而容易产生的急待求知的好奇心理,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针对教材内容,创设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迫切心理,主动完成认识结构的构建过程。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平面的大小,设计一系列矛盾冲突,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差异明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出大小,如果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出来,那怎么办?(重叠)如果不能重叠又怎么办?(数方格)如果格子大小不一样能比较吗?不能比较又怎么办?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逼近一步,最后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很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常用面积单位也容易理解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揭露矛盾,不断解决矛盾,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活跃状态之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
三、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喜欢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用一些激励性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来提问,如:“通过对这道例题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看谁说得又对又快?”“你认为他(她)的做法是最好的吗?”“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等等,问题一经提出,对学生就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诱惑,就会激起其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后,完成题目:妈妈带了30元钱去水果店买水果,苹果每千克6元,梨每千克5元,葡萄每千克4元,如果30元正好用完,你有哪些购物方案?(以整千克数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得出了以下买法:①买了5千克苹果,②买6千克梨,③买1千克苹果和6千克葡萄,④买3千克苹果和3千克葡萄,⑤买2千克梨和5千克葡萄,⑥买1千克苹果,4千克梨和1千克葡萄,⑦苹果、梨和葡萄各2千克。
每个学生至少能找到一、两种购物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大胆参与进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交流能力,又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了自己的好胜心及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一些群体挑战式的游戏,开展分组比赛,强组对强组,弱组对弱组,这样实力相当,每组在同级水平中展开挑战,都有获胜的可能性,既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又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人微言轻小组中的一员,与另外一组竞争,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还要与同伴密切配合,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用。
如在“夺红旗”的游戏中,我们可在黑板上左右两边分别画上楼梯,每个台阶上分别都有一道类型相似的计算题,楼梯上是红旗,让计算能力差不多的两组同学分别逐人去做题,看哪组做得又对又快,夺到红旗。
像这类游戏,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不仅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十分关注其他组员的成绩,他们会为同伴的成功而欢呼,为同伴的失败而惋惜,甚至想马上帮他(她)改正过来,这样,同伴之间存在着相互领带的关系,共同合作去争取胜利,共享欢乐。
四、指导学生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实践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通过割、补、拼、摆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变为已学过的图形,找出联系,学生操作,得到以下图形:
引导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观察原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就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课堂上,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协调配合,在操作中感知,感悟,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参与形式,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表象思考,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底 底 底 底 高 高 高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