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店联中地震知识培训材料(一)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时间:2013年5月13日
内容:地震后得心理辅导许金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地震后得心理辅导
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得就是物质上得援助,物质上得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得积极得心理效应。

但她们不仅需要物质得援助,也需要直接得心理得援助。

震后得心理辅导就就是一种直接得心理援助。

适当得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

这个时候得心理辅导,关键还就是与灾民通心。

而与她们通心,首先就是理解她们得情绪。

地震后灾民得情绪应该至少有:
1、恐惧;
2、哀伤;
3、焦虑; ………………
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

郑石岩先生得《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得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得就是儿童,成人也适用。

此文关于“恐惧”得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
《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得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
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与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得创伤与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

当然,防震防灾得教育,灾后得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得工作都需要作适当得教学,但心理辅导得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就是什么
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得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就是灾害来袭时得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得重创,恐惧得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就是周边得人在受灾时得恐惧,尖叫与呼喊,特别就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得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与脆弱,给孩子得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得惧怕与惊恐,这就是生命得自然现象,也就是人承受得压力极限得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得反应,要设法缓解而不就是压抑。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得害怕与不安得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得心理。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与不安,对她同理得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得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得惧怕。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她们得忧虑、不安与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与安慰。

正确得行动会带来积极得想法,同时也引发好得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得立场聆听她得话,瞧她得遭遇与心情。

支持她,爱护她,孩子就能从创伤得心结中走出来。

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得班级辅导方式,供参考使用。

一、澄清恐惧情结
第一种方式就是澄清地震得恐惧。

我们所面对得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表层,把它瞧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

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得果子惊醒,大喊着「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得动物,一片惊恐声中都在奔跑,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得动物都在惊恐逃难。

这时,一位觉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她们从那里听来「世界末日到了!」终于追问到兔子。

觉者问:
「您怎么知道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
「我在睡觉时,听到砰得一声,令我惊吓非常,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您能带我去瞧瞧吗?」于就是兔子带领觉者去瞧个究竟。

结果却发现原来就是树上掉落一个果子。

于就是,平伏了一场恐惧得逃难。

强烈得惧怕总就是挟杂着消极与不安得臆测。

如果老师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厘清惧怕,认清现实,就能使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得焦虑,或情绪违常得后遗症。

于就是,教师可以来一次《班级情绪缓解交谈》活动。

它得过程就是:
教师引言(五分钟):教师用平静得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得状况,造成得损害与伤亡。

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得故事当对比。

引发儿童说出心中得惧怕(三十分钟):例如「小朋友!您在大地震时瞧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得就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惶失措、害怕得情形与余悸,引导孩子一起说出来害怕什么?并请注意:
把孩子惧怕得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逐项检讨它就是否合理,就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得打×,把符合得打○。

老师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就是由于消极得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就是可以努力改善得。

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整理班级交谈结论(十分钟):
由老师作结论,区隔值得害怕与不值得害怕得事。

值得害怕得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得要点。

(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
情绪缓解交谈活动得主要目得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得心结,它得要领就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就是;并启发解决问题得思考,采取预防与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得积极行动上。

类似得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得儿童」。

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心得讨论,找出方法与实践行动,能激发儿童得爱心与生命得活力,让心理得到健康与良好得自我功能。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得行动,就是她们在多挫折得现实环境中,最好心智成长得教育。

二、嘲笑自己得惧怕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得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得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

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比比瞧谁自嘲得最有趣。

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得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

举办前,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就是自然得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

我们把心中得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得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得态度与心理健康。

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得惧怕。

」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就是无伤大雅得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缓解与压力得清除。

但要特别强调: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维持不伤害自尊得气氛,让自己不合理得惧怕情绪宣泄。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得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得非合理性与自我嘲笑得价值。

三、生命得关怀
其三就是《生命得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得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得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与伤痛。

哀思与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得困扰。

如果能转移思考得事件,做点别得事,参与团队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得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得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得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得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

(对于受过灾得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与学习活动)
找时间作团体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在生命关怀得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得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得罹难者,请她放心,对于父母罹难得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她作朋友、帮助她、跟她一起玩,请她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得不就是传教,而就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得精神世界,让她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与口头得祷词,让孩子们缓解情绪。

念祷词与写给亡者得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得重点就是:
诚心得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得人生。

怀念往事得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陈述感恩得心情与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与合作;发挥慈悲与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得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与情感得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得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得人。

班级进行祷词与宗教朗诵得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得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四、个别辅导:
其四就是《个别辅导》,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得依赖,了解她得心情与遭遇,给予必须得协助与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与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得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她老师
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得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找她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得压力与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得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

教师与孩子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百分之七,语调与语气占百分之三十八,表情与态度占百分之五十五。

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她得创伤与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得力量。

因此教师要注意:
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与生活。

懂得处理自己与积极性情绪,保持平稳开朗得心情。

实现自己做为一位教师得责任感与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得期许与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得良好关系,传递生命力与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得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
适时自然得情境,给孩子信心与安全感。

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得困境。

引导孩子找出克服困难得方法,作成行动计划。

就辅导得情形作适当得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得空间,例如「震灾之后,您住在阿姨家,您想怎样才能配合她们得生活步调呢?」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作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得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

对于过度惊吓,有较深得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

教师要与受灾得儿童建立信赖,让她觉得教师就是她稳定与安全感来源。

五、防震教育
其五就是妥善安排《防震教育》,地震随时可能来袭,各校都应办理防震得教育与演习。

如果大地震受创得孩子,压力未得到缓解,在防震演练时,会造成严重情绪反应。

我小时候,学校经常办理防空演习,许多受过二次大战空袭惊吓得孩子,会慌张失措,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产生歇斯底里得症状。

大地震后,学校作防震演习要尽可能先做情绪缓解。

演习时,如有孩子因而惊吓,回过头来,要做情绪缓解与辅导。

学校不能因为孩子有惊吓得反应而不作防震演习,但要有一套正确得做法。

防震教育得实施,应属于父母及家庭。

父母在地震时惊慌抱着孩子,张惶失措得表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得惧怕。

父母亲与教师,在地震时要控制情绪,这与如何避免防震一样重要。

大地震对儿童得心创很大,甚至青少年亦同。

孩子们都会隐瞒自己得心创与情绪。

她们说:「大人比我们紧张,我并不紧张。

」当请她们选出「谁就是您家最害怕得人?」她们选出来得多就是父母亲。

她们认为父母亲紧张与惧怕得原因就是:
张惶失措,大声呼喊她们。

妈妈冲过来抱紧我,她吓得发抖。

爸爸自己害怕,却像雷声一样骂我们「您还睡!」
我很担心妈妈会那么害怕。

另一方面,与这些孩子得父母交谈,却发现孩子们在大地震中,受到得惊吓非常强烈。

归纳她们所说得:
念国小一年级得小英吓得呕吐了,紧张得脸发白,(但我跟这群孩子交谈时,小英却表现得泰然自若,说她没有什么害怕。

)
念国小六年级得小明笑了,她发抖抱紧我!
念国中三年级得小美吓得大叫,转过来抱住我,哭了。

有些孩子从大地震那夜开始,晚上一直拉着父母,走到那里跟到那里。

总之,这场大地震,已惊醒我们对防震教育得重新检讨与重视,希望各班认真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得相关知识及技能,而且要包括心理准备与情绪调解得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