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分析

姓名:郝江兰专业:药学班级:2013级摘要:讨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征和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需加强ADR的监测,发挥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增强患者合理用药意识,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合理用药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物质,任何一种药物,均具有纺织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因为哟啊无不良反应导致机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用药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特征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反应。

(一)副反应

是指在治疗量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的功能变化。例如阿托品有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快心率等作用。在麻醉时利用其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腹涨,尿潴留就是副作用;用于解痉时,口干、心悸就成了副作用。

(二)毒性作用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的某些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一般情况下,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其毒性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强。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三)首剂效应

某些药物开始应用时,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的较强烈反应。例如哌唑嗪首次应用治疗高血压可导致血压骤降。

(四)过敏反应

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很小,治疗量或极小量都可发生。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休克、哮喘等。例如注射用青霉素诱发的过敏反应。

(五)特异质反应

因先天遗传异常,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例如肝细胞内缺乏乙酰化酶的人群服用异烟肼后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六)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例如应用抗肿瘤药物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

(七)停药综合征

又叫撤药反应。这是因为药物的长期应用,致使机体对药物作用已经适应,而一旦停药,就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症状反跳。例如停用抗高血压药出现血压反跳以及心悸、出汗等症状。

二、不良反应诱发因素

(一)药物因素

1、药物作用: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选择性低,范围广。治疗时当一种药品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2、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中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常用发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如氨基糖苷类与强利尿药合用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率增加。据统计,两种以上药物合用,ADR发生率为3.5%,六种以上药物合用,ADR 发生率为10%,十五种以上药物合用,ADR发生率为80%。药物相互作用,ADR发生率,随用药种类,数量的增多而增加[1]。

3、与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理化性质、副产物、分解产物都能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分解产物青霉烯酸可致过敏反应。还有药物制剂过程中加入的赋形剂、产生的杂质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4、给药方法的影响: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有关,同时与给药间隔和时辰也有关系。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给药时不同药物滴速也应不同。

用药剂量过大也可发生严重ADR。有报道[2]静脉滴注克林霉素1.8g,出现药物性血尿。

(二)非药物因素

1、机体因素

(1)年龄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如新生儿肝内微粒体酶活力不足,体内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肾脏的排泄功能差,药物的吸收代谢不规则,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ADR容易发生。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下降,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多,用药时间长,ADR明显增加。据调查,60岁以下的人,ADR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3]。

(2)性别:一般来讲,女性出现ADR概率要比男性高。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和男性比例为2:1。

(3)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某些药物代谢酶不同,同一剂量对不同人种的药理反应可能有些不同。

(4)生理和病理状态:孕妇用药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避免使用致畸性的药物。

2、外在因素

(1)饮食静脉滴注β-内酰胺类药物、甲硝唑等抗菌药物时,吸烟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暂时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导致ADR的发生。

(2)环境因素

有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因光线强烈而发生毒性反应。如硝普钠在静脉滴注时,暴露于强光下则可产生氰化物使患者中毒。还有些药物因贮存不当受潮而分解,影响药品的质量,导致ADR的发生。

ADR是在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下出现的,其发生、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随着科学的进步,ADR的发生机制将会得到更深层次的研究。

三、合理用药

(一)发挥药师作用,加强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师应定期深入临床了解医生用药和处方质量情况,审核医生为患者开具的治疗医嘱,点评处方的合理性。及时发现、纠正用药失误,指导临床用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如临床医生为小儿腹泻患者开具的处方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联合使用蒙脱石散剂、双歧杆菌和抗生素。这种处方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和配伍禁忌:(1)双歧杆菌与抗生素同服影响活菌制剂的功效;(2)活菌制剂中的耐药因子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可产生影响;(3)蒙脱石散剂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和吸附作用,可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因此,这三种药物原则上不宜同服。如必须使用可错开给药时间,双歧杆菌与抗生素应间隔2h,与蒙脱石散剂应间隔1h服用。了解专业领的知识,查阅文献,参与ADR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评价ADR,判断ADR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ADR的发生。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的用药信息和咨询服务,确保药品使用安全、合理、有效。

(二)患者加强用药安全意识,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轻信广告,不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患者用药后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及时就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ADR的发生。

(三)加强药品ADR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据WHO统计,各国住院患者发生ADR的比率在10%~20%,其中有5%的患者因严重ADR而死亡。在我国7000多万住院患者中,约有10%~30%会发生各种ADR,其中,每年造成患者死亡达到近20万人[4]。为此,国家制定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在全国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专门成立了ADR检测中心,来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ADR发生诱因多,原因复杂,我们应该从药师、患者、政府等各个方面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2袁电杰,张印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浅析.医学创新研究,2008,5(2):3422.

3潘洁.大剂量克林霉素注射液致血尿1例.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500.

4 谢金洲.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