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

合集下载

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

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

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刘颖历史学院041301018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因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水无出路,侵占苏北的排涝河道入海。

洪泽湖以下的淮河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水位抬高,面积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在淮河水系内还有两条人工运河,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之间的水运。

一是鸿沟,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凿,从郑州东引黄河水,为沟通古代黄河和颍水的著名水道,向东可通济水、泗水、汶水、交通之利达于江淮,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古人工运河。

二是邗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在今江苏扬州市蜀岗邗城,开凿长江与淮河之间运河,称为邗沟。

当时的邗沟路线,南自长江茱萸湾引水,经樊梁、武广、博芝、射阳、白马诸湖至淮安末口入淮河与泗、汴相通。

邗沟又称为运河。

原运河、清江浦河间通航,需由淮安末口转口。

明代后期,运河在城西掉头,向北直通清江浦河,形成南起扬州、北至淮阴(今淮阴县码头镇)连通江淮的顺直运河。

清代,为有别于中运河,淮阴、扬州间运河改称里运河。

黄河水系中,徐州至淮阴段,兼作运河,是南北大运河中“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的一段,明嘉靖以后何患多集中在本段。

隆庆时,河工重点已经“不在山东、河南、丰、沛,而在徐、邳”。

万历6、7年潘季驯第三次任总河时,主要致力于本段的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大清后继续推行潘季驯的治河方针,于是河床不断被抬高。

淮阴至河口段。

今江苏淮安市西是当时黄淮交汇口,又称清口。

由于“黄强淮弱”,汛期到来时,黄河水往往倒灌由清口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水抬高后,就易决破高家堰,泻入里下河地区。

同时由于全河夺淮后长期待的堆积,致使入清以后,决溢地点逐渐下移。

康熙十六年勒辅出任河道总督之初,即将治河的重点放在清口以下的河口段。

18世纪以后黄河下游河道已淤废不堪,防御不慎,就会发生决口。

大运河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

大运河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

大运河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人工运河,全称为京杭大运河。

它贯穿中国东部沿海的五个省份,横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苏,总长约1794公里。

大运河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中国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就是大运河的一段,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淮扬运河的历史和特点。

淮扬运河又称徽宣运河,全长约168公里,贯穿了江苏省淮安市至扬州市的境内。

它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运河的最东段。

淮扬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承载了大量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

淮扬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当时的大运河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轮廓。

唐代时,大运河开始大规模修筑,并铺设了石砖,逐渐成为一条规模宏大的水运通道。

明代时,大运河进一步完善,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路。

清代时期,大运河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运输通道之一。

淮扬运河的特点之一是风光秀丽。

沿途的风景非常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运河两岸的村庄、农田和风景如画的山水,构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运河沿线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更是深受游客喜爱,如淮安清河楼、淮安毛公祠、扬州瘦西湖等,都是淮扬文化的重要代表。

淮扬运河的特点之二是经济繁荣。

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淮扬运河一直是中国南北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沿途的城市和村庄,都依托运河的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和工业基地。

尤其是扬州,作为淮扬运河的重要节点,历史上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曾经是中国南方经济的中心。

至今,扬州仍然保留有许多古代的商业建筑和街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淮扬运河的特点之三是水利工程的杰作。

运河修筑之初,就面临着诸多的工程难题。

由于地势平坦,河流水位不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工程师们通过挖掘和引水的方式,使运河终于最终贯通了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演进及其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演进及其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演进及其文化遗产作为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中国大运河已经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渊源。

它自北方的黄河流域开始,源于京杭运河,绵延至长江流域,直至南海边缘。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它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作用,同时也承载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一、大运河的历史演进大运河是中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之一,是连接众多河流和运河的超级水道。

它连接了从山东到杭州,以及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区。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王朝的一个代表,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之一。

大运河庞大的历史有着相当的影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始建于公元前486年。

在五代十国,北宋,元朝,明朝以及清朝等朝代,大运河见证了数次的历史变迁。

在宋朝,大运河的发展达到高潮,不断完善和加强,成为一条产业链完全的水路运输体系,现在还流淌着宋朝的灰泥、青砖、朦胧水烟。

经过历代君主和民间自愿的修建,大运河的长度已经扩大到了1794公里,流经九省的300多座市和县。

二、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大运河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浓缩。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大运河门是一张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

它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并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沿着运河而行,你可以欣赏到百姓生活样式,品尝早餐小吃,感受传统文化氛围,观赏自然美景,使您在此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淳朴与内涵。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它遗留下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印迹,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时代的大运河文化旅游伴随时代的变迁,大运河也跟随着新的发展进行着改造和升级。

新时代下,大运河已经成为了崭新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了一片历史和现代共存的独特景区。

许多游客都喜欢走窄巷和小街,悠闲漫游。

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水上游艇,还有传统的船舶游乘,让人们可以畅游运河之间。

旅游业在这里已逐渐发展,形成了沿途的戏曲、木板年画以及传统工艺品等特色。

总结大运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淮安:谱写运河发展协奏曲,闪耀“文化玉带”婀娜魅力新华日报

淮安:谱写运河发展协奏曲,闪耀“文化玉带”婀娜魅力新华日报

淮安:谱写运河发展协奏曲,闪耀“⽂化⽟带”婀娜魅⼒新华⽇报⽔韵江苏千年运河⽣⽣不息,联通沿线8省(市)30余个城市,所经之地,⽂化⾃成⼀派。

燕赵⽂化、淮扬⽂化、齐鲁⽂化、楚汉⽂化、淮扬⽂化、吴越⽂化互联互通,呈现出特⾊鲜明、⽂脉常新的叙事空间,令⼈神往。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州。

屏列江⼭随地转,练铺淮⽔际天浮。

”明代诗⼈姚⼴孝云游⾄淮安,书写了市井的繁荣记忆。

不妨乘坐时光机,赶赴⼀场浪漫约会,⼀同探索这条联结传承和创新的⽂化纽带,如何成就城市的传奇与丰盛。

作为历史最早、延续最久、变迁最复杂的河段,⼤运河淮安段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利、⽣态和经济功能。

当前,锐意进取的淮安以⾛在前列的⽂化⾃觉,为千年运河留下鲜明的淮安印记,积极探索后申遗时代运河遗存保护和利⽤新模式,扎实开展⼤运河⽂化带建设,全⾯推动运河⽂化遗产保护、功能延续与现代⽂明建设协调发展。

⽂化动脉⽔润淮韵深秋的早晨,凉意渐浓,等待着雾⽓慢慢消散,与⾦⾊阳光邂逅在温雅婉约的古运河。

浸润于画舫船头的缥缈意境,任思绪在桨声船影⾥悄然游⾛。

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的淮安,位于⼤运河中段,是⼤运河连接长江、淮河、黄河的枢纽城市。

翻开运河卷帙浩繁的历史,不难发现,故事⾥的淮安在每⼀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邗沟北段是今天淮安区的末⼝;隋炀帝时期修筑的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通济渠东段也在淮安境内;元朝时期,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京杭运河淮安亦处于关键地位;明清⿍盛时期,淮安以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驻节为标志,形成了漕运指挥中⼼、河道治理中⼼、漕船制造中⼼、漕粮转输中⼼和淮盐集散中⼼,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两千多年来,运河沿线流传着⽣动的故事、传说,密布着古镇、古街、古道,见证着运河钞关的繁忙、洪泽湖的涛声.........⼤运河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南北交通线,更是⼀条流动的⽂化动脉,展现出我国劳动⼈民的伟⼤智慧和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明。

京杭大运河与淮安的历史互动

京杭大运河与淮安的历史互动

京杭大运河与淮安的历史互动王一汀【摘要】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研究京杭大运河与淮安城市发展的历史互动,有助于对淮安的历史变迁、建筑风格和特色风貌人文进行了解,可以为城市建设和人文遗产保存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9(045)013【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淮安;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作者】王一汀【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1 运河与淮安的历史渊源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隋朝隋炀帝时期大兴扩建与改造,元朝时期自洛阳改道至北京,至此为鼎盛时期。

运河的贯通促使沿岸城镇迅速发展并走向繁荣,运河水不仅承载着繁忙的船只,还孕育和滋润了沿线的一些城市,在运河沿岸的船闸、码头之处也兴起了一批具有景观特色的城镇。

淮安段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隋朝时开始大规模整修扩建。

淮安自古就是南北大运河的腹心,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区位优势,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衡,韦省咽喉,五河要津,京师孔道”的称号。

从先秦起,该地区便与运河水系发生密切关系,隋唐时期,淮安成为运河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通济渠)的重要节点城市,在隋代时已是“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宋时期,运道基本不变,修竣淮河口北安官河,又成为淮北盐运要津,北宋时设转运使管理漕运,明代会通河成后,成祖将原交往太仓的粮都运往淮安仓,且行在户部更议将浙江布政司所属嘉、湖、杭三府及直隶苏、松、常、镇等府粮食运往淮安仓,由此可见,支运法使南粮北运的起点北移到了淮安。

故而淮安府“居两京之间,当南北之冲,纲运之上下必经于此,商贾之往来必由于此,一年之间搬运于四方者不可胜计。

”清代因淮安地处黄、淮、运交汇处,为治理黄淮运的关键之处,使淮安成为治河大臣的驻节之地,河道最高机构总督在康熙十六年由济宁移至淮安清江浦,有“天下九督,淮居其二”之誉,至此,淮安之于治水和漕运的地位达到极致。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董萍【摘要】分析了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背景下,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合理规划,加强运河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注重创新,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提升品牌,加大运河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弘扬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措施加快淮安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自然社会与人文社会的和谐发展.【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对策【作者】董萍【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中国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在运河两千多年的开凿历史上,淮安是连接大运河的关键地段,史称“南北襟喉,江淮要冲”。

而淮安运河的开挖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中原,开凿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成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战国时魏国开凿了开封至沈邱的鸿沟,又沟通了黄河与淮河。

隋炀帝于605年,为了开凿了南北京杭大运河,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疏浚了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开创了淮安运河文化的繁荣,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淮安成为全国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粮食储运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盐榷税务中心,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誉,淮安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四大都市”。

漕船志记载“况长淮分天下之中,北达河、泗,南通大江,西接汝、蔡,东近沧溟,乃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

由此可见淮安是连接南北方和东西部各水道的重要枢纽。

”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京杭运河漕运的衰败,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运河两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大量的古迹遗址。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演进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演进

02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历史
古代修筑情况
01
02
03
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 开凿了邗沟,这是大运河 淮安段的最早雏形。
隋唐时期
隋唐两代对大运河进行了 大规模的扩修和延伸,淮 安段也得到了修筑和完善。
宋元时期
宋元两代对大运河进行了 多次整治和修缮,淮安段 的航运功能得到了进一步 提升。
近代修筑情况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演 进
目录
• 引言 •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历史 • 大运河淮安段的演变过程 • 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 • 大运河淮安段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历史背景
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地理环境
淮安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势平坦,水系发达 ,为大运河的修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
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运河 淮安段一度荒废。为了恢复运河的航 运功能,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进行了多 次修缮和整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 大规模的整治和改造,淮安段的航运 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现代修筑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大运河淮安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和文化 遗产的保护。
意义
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演进不仅有助于提高运河的通 航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更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以及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深远的意 义。通过加强大运河淮安段的管理和维护,可以进一 步发挥其在交通、水利、旅游和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功 能,为淮安市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京杭大运河开凿及演变史

京杭大运河开凿及演变史

京杭大运河开凿及演变史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隋朝大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隋朝时分为四段:(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第3期运河主要指的是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第三阶段——通惠河
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 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开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 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
为了节制水流,以便行船,在通惠河的主要干 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通惠河疏通,因南方的 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而积 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所以积 水潭十分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现在的烟袋斜 街一带。岸上是旅馆、酒楼、饭馆、茶肆、各 种商店等遍布,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而1956年,城内的部分全部改为暗沟 。
第二阶段
开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隋朝,隋炀帝用了六 年时间、调遣大量人力开通了以首都洛阳为中 心,南起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北至涿郡 (今北京市)的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 古邗沟经过疏浚加宽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 一段,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起到 巨大作用。
第二阶段——通济渠
又称汴水,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西安到 扬州,全长650公里。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 河,历河南省的郑州、中牟、开封市、开封县、 杞县、睢县、宁陵、商丘、虞城、夏邑、永城; 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壁、泗县;江苏省的 泗洪、等现今三省十八县(市),最后至江苏 盱眙入淮河。通济渠经历了隋、唐、五代、宋、 辽、西夏、金、元八个朝代,通航了720年。
2021年苏州段上的货轮
天津之眼摩天轮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这既绕了路,又要冒入海航行的风险。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今扬州市西长江边向 东北开凿航道,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至淮安 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这条航道,大半利用天 然湖泊沟通,史称邗沟东道。当时因邗沟底高, 淮河底低,为防邗沟水尽泄入淮, 影响航运,故 于沟、河相接处设埝,因地处北辰坊,故名北辰 堰,后称之为“末口”。

清波如画 安流若飞——建国后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

清波如画 安流若飞——建国后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
维普资讯


清 波 如 画 安 流 若 飞
— —
建国后京杭运河淮安段发展纪实
卫爱琏
新 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 开放 新中 国成 立后 ,淮安境 内的运河 部 门投 资 , 陆续兴建 了一些 配套 7程 - _
以来 ,党和政 府十 分重视对苏北 运河 续建和整治可 划分 为 4个 阶段 :第一 15 9 9年深挖 、 取直 了运河航道 , 成功 的治理和保护 ,古 老的运河获得 了新 阶段 为京 杭运 河 初步 整 治 时期 ( 99 辟 了今 天的大运河 。随着运河 梯级括 14
求及单位指标体系等各个方面。
原始记 录管理制度 、 额管理箭 定
人员相互制约 、 相互监督 、 相互核对 ,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指确定财务 度、 计量验收制度 、 财产清查制度等箭 提高会计核算 工作的质量 ,防止会计 收 支审批 范 围 、 审批 人 员 、 审批 权 限 、 度是会计核算工 作 的基 础环节 ,是会
目的在于防止会计 核算工作 上的差错 本方法 的规定 ,包 括会计核算 工作 的 情 况 , 析存 在 的 问题 和 原 因 , 出 分 提
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从会计工作 全过程。从会计科 目及其明细科目的 相应改进措施, 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 、 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存在的会计 设置和使用; 会计凭证的格式 、 审核要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数据失真、 会计账目不清 、 会计核算混 求和传递程序;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账
稽核制度 是指在会计 机构 内部指 员 的责任 。建立健 全财务 收支审批 制 对 象 的确定 、 成本核 算方 法 、 序 , 程 确
定专人对有关账证进行审核、复查的 度, 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淮安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淮安市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管理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淮安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淮安市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管理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2023-04-04 2023-03-2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6 日 生成
4/19
(4)绿化管理(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淮安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里 淮安市贯虹园林建 运河八亭桥处绿化养护项目成交 设工程有限公司
8.2
公告
TOP2
淮安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移 植绿化养护项目成交公告
2023-03-23
(7)清洁服务(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TOP1 河道保洁成交公告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江苏永源生活服务 有限公司
36.9
2023-03-23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8)修缮工程(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19.8
采购项目成交公告
TOP6
淮安市里运河、大运河城区段 2023 年度观测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6
TOP7
里运河、大运河(城区段)网格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 化管理精细普查项目成交结果公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4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3-07-03 2022-09-08 2023-04-13 2022-09-09
1.4.1 重点项目
(1)防洪除涝设施管理(7)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江苏省灌溉总渠管 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委托管理成 理处

老里运河淮安段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老里运河淮安段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调 翻水 。 目前 , 里运 河 和 老 里 运 河 主
经吴王濞 、 东汉陈登 、 东晋哀 帝 、 隋炀 帝等 多次裁 弯整治 ,已具一 定规模 。
明 代 陈 碹 治 运 , 挖 了 由 淮 安 城 西 至 歼
运 河 水 质 污 染 的 主 要 原 因是 : 老 运
河 淮 安 市 区段 排 污 口较 多 且 集 中 , 生
通报》 ,近 6年来淮安 市区老里运河
水 质 监 测结 果 见 表 1表 2 、 。 3 老里 运河 水 环 境 变 化 趋 势 根 据 老 里 运 河 近 几 年 水 质 监 测
杨庄段 运河 , 向东南至杨庙 与里运河 汇合 , 形成新 老河床并存 。这样 , 里运
河 就 完成 了 梯 级 控 制 , 淮 安 城 南 和 在
实施截 污导 流 l程 , 下转 第 4 页 ) r ( 2
之一 , 同时也将 淮 南分 为运 东 、 西 运
两 片 。新 L 国成 立 后 , 淮 T 程 陆续 } J 治
21 0 2年 第 3期
江 苏水 利
《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实施纲要》 为指
导 ,切 实 提 高 依 法 行 政 的 能 力 和 水 平 , 进 法 治 政 府 建 设 , 进 水 利 可 推 推 持续发展。
2 老里 运 河 水 质 监 测 结 果
里 运 河 是 指 南 淮 阴 市 两 杨 庄 向
根据 《 安市重点水功 能区水质 淮
南至 扬州 市南 六圩 附近 入长 江段京
杭 运 河 , 1 8k 长 6 m。这段 运 河 是 中 国 古 老 的人 T 开 凿 的 水 利 工 程 之 一 。 公 元 前 4 6年 , 8 吴开 邗沟 , 通 江 淮 。据 沟

向江泽民主席献策:炸开喜马拉雅山修筑青藏大运河

向江泽民主席献策:炸开喜马拉雅山修筑青藏大运河

向江泽民主席献策:炸开喜马拉雅山修筑青藏大运河
冯雷; 刘春兰
【期刊名称】《《决策与信息》》
【年(卷),期】1999(000)008
【摘要】这是从思想海洋中蒸腾出的一片霓霞,是一篇写在世界屋脊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豪言……本文作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冯雷、刘春兰、冯正祥多年来呕心沥血,历尽艰辛,数次考察青藏高原,为共和国献策,热望“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们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阻碍了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欧亚腹地,造成世界性灾难。

只有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十余座山峦屏障,亚洲季风才能飞度“玉门关”,东线水汽形成的湿舌才能伸进整个西北干旱区。

他们建议:实施地球工程,拦腰截断雅鲁藏布江,沿途分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直冲塔里木河下游,经甘肃、宁夏、内蒙古,连接吉林呼林河之源。

同时连通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形成世界第一的黄金水道。

本文作者敬献的非常之言,热望成就为非常之功。

人们期待着……
【总页数】5页(P4-8)
【作者】冯雷; 刘春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1
【相关文献】
1.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 [J], 李倩;程杰;徐业龙
2.用核爆炸开喜马拉雅山再造三个四川盆地--访中国工程院彭先觉院士 [J], 郝晋
3.青藏铁路有望延长至尼泊尔或建喜马拉雅山隧道 [J], 人民铁道网
4.多维度与重节点——喜马拉雅山麓及青藏高原腹地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的人类学阐释 [J], 许韶明
5.向江泽民主席献策:炸开喜马拉雅山修筑青藏大运河 [J], 冯正祥; 刘春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简介

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简介

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简介中国大运河是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运河的历史发展情况,欢迎阅读!中国大运河自开凿以来,大体可划分为三段发展历史:邗沟(春秋至隋朝)、隋唐大运河(隋朝至元朝初年)、京杭大运河(元朝至清朝末年)。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

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称霸中原。

但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靠陆运劳力甚巨且道路不畅,而吴国的优势是水军和先进的开河、造船、航运技术。

当时长江与淮河之间并无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风狂浪急,风险颇大。

公元前486年,吴国利用长江与淮河之间湖泊密布的自然条件,就地度量,局部开挖,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从此长江与淮河贯通。

该运河以南端的古邗城为起点,因此称为“邗沟”。

邗沟的开凿,是有史记载的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的开端。

扬州、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因邗沟的开凿而诞生。

邗沟也是淮扬运河的前身,此后一直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为水运要道。

与此同时,浙东运河的前身;;山阴故水道也基本形成,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兴建年代最早,并且至今依然保存较好的人工运河之一。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动机已超越了军事目的,此时天下已统一。

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

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四百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

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里运河淮安城区段防洪工程调整规划方案研究

里运河淮安城区段防洪工程调整规划方案研究

里运河淮安城区段防洪工程调整规划方案研究王道虎;方高干;孟佳佳;谢亚军【摘要】@@ 一、概述rn里运河为明永乐年间开挖,是苏北运河的一段,1958年淮安城区段运河另辟新河后,里运河已成为大运河的一个分支.里运河西起淮安市城区西侧的淮阴船闸,南至楚州区南端的淮安船闸,与苏北灌溉总渠平交,河道全长27.7 km.现状河底高程5.5 m左右,河口宽80~120 m,渠化水位在9.2 m左右,正常水深3~5 m.历史最高水位达10.51 m,最低水位为8.21 m.【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里运河;防洪工程;规划调整【作者】王道虎;方高干;孟佳佳;谢亚军【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223005,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223005,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223005,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223005,淮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一、概述里运河为明永乐年间开挖,是苏北运河的一段,1958年淮安城区段运河另辟新河后,里运河已成为大运河的一个分支。

里运河西起淮安市城区西侧的淮阴船闸,南至楚州区南端的淮安船闸,与苏北灌溉总渠平交,河道全长27.7 km。

现状河底高程5.5 m左右,河口宽80~120m,渠化水位在9.2 m左右,正常水深 3~5 m。

历史最高水位达10.51 m,最低水位为8.21 m。

里运河是一条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以及局部航运等功能的综合性利用河道,沿线为中型灌区提供灌溉,同时承担淮河流域下游防洪任务,并排泄淮安市城区涝水,近期还是城区部分企业的水运通道。

近年,淮安市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淮安打造成为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调整淮安市里运河城区段防洪工程规划,缩短防洪战线,并借此达到显水露水亲水、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之目的,为构建魅力淮安、运河之都和创建新“四城”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城市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现存最古老、长度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运河。

它连接了中国南北的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内陆运输的重要通道。

大运河(淮安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多种原因,包括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1. 自然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大运河(淮安段)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多变,季风气候交替明显,易受洪涝、冻融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灾害对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2. 人为因素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运河(淮安段)沿线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已经严重干扰了文化遗产的原貌和完整性。

一些原本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被迫面临拆迁和改变用途的命运,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

3. 文化传承存在的困难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逐渐降低,导致文化传承面临着困难。

二、对策1.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针对大运河(淮安段)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多变的特点,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保障文化遗产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

2.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4.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的传承教育,提高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三、结论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参与。

分析淮安漕运、河道治理的历史

分析淮安漕运、河道治理的历史

分析淮安漕运、河道治理的历史
王源翔
【期刊名称】《电子乐园》
【年(卷),期】2022()11
【摘要】本文结合淮安城市发展历史,首先围绕淮安漕运历史漕运管理、漕运总督、漕粮存储及中转、漕盐及钞关管理、驿站等几方面进行分析,随后阐述淮安河道治
理的历史包括治水历程、开凿清江浦、江南河道的治理、清口的变迁以及运河的整治,最后分析淮安市清晏园古建修缮工程以及文化发展历史,希望为相关人员带来一
些参考。

【总页数】3页(P0271-0273)
【作者】王源翔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晏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
【相关文献】
1.从漕运与北京的关系看淮安城的历史地位
2.从大运河漕运与北京的关系看淮安城的历史地位
3.淮安漕运器物的历史、生态、人文适应性
4.淮安市汪木排河河道治
理工程方案比选及河坡稳定分析5.清代北运河的漕运应对与河道治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演变及其深远影响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演变及其深远影响

2020/3一、中国大运河江苏段的千年华章1.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发端于先秦时期。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运河,它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今扬州),城下凿河,引江水北行至山阳湾末口(今淮安)入淮河,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成为后世中国大运河的滥觞,江苏也因此成为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

秦汉统一王朝建立后,重视经营水运系统,决通川防,疏浚鸿沟,沟通济、汝、淮、泗等水道。

其中,“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1],疏浚由姑苏(今江苏苏州)至钱塘(今浙江杭州)的水运通道。

他还令赭衣(囚徒)三千人开凿由镇江到丹阳的曲阿河(今江南运河镇江段),即在古江南河和百尺渎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浚江南运河。

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开挖茱萸沟,西接邗沟,东达滨海地带,以收鱼盐之利,有人称之为“东邗沟”。

这一时期,沟通全国的运河体系初步形成,由漕渠、黄河、鸿沟、汴渠、邗沟等构成的东西水运通道成为交通大动脉,每年由此运道输往关中的漕粮在400万石左右,多时达600万石,形成了保障首都长安生活及战略物资需求的全国性水路物流网。

东汉末年,广陵(今江苏扬州)太守陈登在江苏境内开“邗沟”新道,使运道更为畅通。

东吴政权为方便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和三吴地区(今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宁绍平原一带)的水运联系而开凿了破冈渎,缩短了绕道长江的航程。

2.隋唐时期大运河江苏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手工业中心等逐渐向南中国转移,为确保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一体化,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需大规模地开挖、整治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推动全国性大运河运输网络的形成及航运繁荣,当然其基础是过去历代开凿形成的局域运河。

隋唐时期的中国运河网络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五段组成。

其中,通济渠自洛阳(今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遗址)城西开始,引谷、洛二水过城南,东北经偃师,至巩县洛河口入黄河;又自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的板渚引黄河水东南入汴渠,至浚仪(汴州,今开封);又东南行,经今河南杞县、睢县、宁陵、睢阳(今河南商丘),行古蕲水旧道,经夏邑、永城、安徽省的宿县、灵璧、泗县,在今江苏盱眙淮河北岸(古泗州城遗址)入淮河。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沈晓娟;陈梅【摘要】大运河文化是淮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从漕运、治河等方面,概述了淮安的大运河文化历史.漕运终止,淮安大运河文化随之没落,部分历史古迹遭到损毁、破坏,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问题.淮安市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作出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成功实践.【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淮安;大运河;文化;历史;传承【作者】沈晓娟;陈梅【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江苏淮安 223005;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江苏淮安 223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8.41 淮安的大运河文化历史京杭运河(大运河)总长1794 km,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其中淮安市杨庄至扬州市长江六圩口河段被称为里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沟通江淮,开凿了自扬州邗城至淮安末口的邗沟,成为中国大运河的起始,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大运河隋代建成,明清达到繁荣鼎盛,对历代军事运输和持续2000多年的漕运、盐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淮安这座城市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形成了独有的运河文化特质。

1.1 漕运文化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漕运就是利用水路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广义的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3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漕运开始进入大运河时代,漕运制度逐步成熟。

明清运河漕运制度对淮安的影响很大。

明永乐13年(1415年),陈瑄修疏了沙河故道清江浦,将当时掌管全国漕运的漕运总兵官署设在淮安城,又在清江浦设立漕运行府、常盈仓,常盈仓是特大型漕粮中转仓,可容纳150万石漕粮,被称为“天下粮仓”,奠定了此后数百年至今的淮安城市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长 江 , 至 钱 塘 江 间 水 运 枢 纽 地 位 得 到 加 强 。 元 、 两朝 定 鼎 北 京 , 粮秣 、 赋 及 日用 百 货 多 仰 赖 江 南 , 而 兴 建 并 维 以 明 但 财 因 修 纵 贯 京 师 至 杭 州 的南 北 大 运 河 成 为 立 朝 之 根 本 。淮 安 清 口为 黄 淮 运 交 汇 处 , 为 漕 运 咽 喉 、 水 重 地 , 康 熙 、 隆 南 成 治 是 乾
The Co s r to nd Ev l e e t o ua e to o h r a na n t uc i n a o v m n fH i hn S c i n ft e G e t Ca l
L in ,C N i , U Y ln I a HE G J X e— o g Q e
Absr c t a t:I 8 C,Hu i n be a n i o t n i ln h i e o h n la d wa lot e i o a t n 4 6 B. a c me a mp ra tct ao g t e ln ft e Ca a n sa s h mp r n h y t c n e fe o o n ut e,t i g fta s o tto n o e tr o c n my a d c l ur he h n e o r n p ra in a d c mmu i ai n e t ro ltr far .I h n c to sc n e fmiia y a is n t e
Z ujn, n o t u a g hrfr , h ae ig oio f u inw s n acdi tew trrn— ho u a dsuht Y h n .T ee e T ew tr n e si o ah a h n e a a s o o h p tn H e nh et
第 1 第 4期 9卷
21 0 0年 8月
淮 阴 工
学 院


Vo.1 . 1 9 No 4
Au 201 g. 0
J u n lo ay n I si t fT c n l g o r a fHu i i n t u eo e h o o y t
大 运 河 淮 安 段 的 修 筑 及 其 演 进
巡治水 的重 中之重 , 口成为京杭大运河沿 线工程最复杂 、 清 技术成就最高 的水利枢 纽 。近代 中国 内外交 困 , 大运河随之 衰
败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 运 河 被 全 面整 治 改 造 。 大 关 键 词 :运河 ; 安 ; 筑 ; 进 淮 修 演 中图 分 类 号 :G l l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 9 1 2 1 )4— 0 1 0 10 7 6 ( 00 0 00 — 9
B in a h sna ecpt sb tte ei nJ n n ntesuh r at f h a g eRvrf e e igw sc oe s h a i l u yrl d o i g a h otenp r o eY n t ie rt i j t a h e a t z o hr g isa dpo e y s sl,ob i eG et aa n r o e igadsuht H nzo e a ete r n n rpr .A r ut t ul t ra C n l ot f m B in n ot a gh ub cm a t ae dh hr j o h
李 倩 程 杰 , 业 龙 , 徐
(. 1 淮安市文化局 , 江苏 淮安 23 0 ; 淮安市淮 阴区社科联 , 2 0 12 江苏 淮安 2 30 ) 2 30 摘要 : 元前 4 6年 , 公 8 吴王夫差 开凿 邗沟 , 淮安成 为运河 沿线 的重要城市 , 是淮河下游地 区重要 的经济文化 中心、 交通枢 纽 和军事要 冲。公元 7世 纪初 , 隋朝开凿 了以洛阳为中心 , 至长安 、 到涿郡 、 达余杭 的南北 大运河 , 西 北 南 淮安 在黄河 、 河 淮
pr t na o gteY l w Rvr teHuiRvra dteQa tn ie.I ohY a n n yat s ot i m n e o i , h a ie n h ina gRvr nb t u na dMigD n se ao h l e i
e ry 7 B. , S iDy a t a l C u n sy,t e Gr a na s e c v t d i o a g wh c p e d s o Ch n h h e tCa lwa x a ae n Lu y n i h s r a swe tt a g n,n rh t o o t
( .D p r e t f utrl f i f ah i , u inJ n s 2 0 1 C ia 1 e at n o l a Af r o inCt H ah i gu2 3 0 , hn ; m C u a s Hu y a
2 u ii D s i soi ino S c l ce cso H ah i , u inJ n s 2 3 0 .H a n i r t sca o f oi i e f u inCt H ah i gu2 3 0 ) y tc A t aS n y a
பைடு நூலகம்fn a nai f s bi igtedn s e.Q n ku o H ah a h o vrigae f h e o ie, u dmetlyo t l hn yat s ig o f u i nw stecn e n rao eY l w R vr t ea s h i g t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