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芜湖市弋江区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城市路网结构
芜湖市弋江区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持续改善城市老旧小区、安置小区和农贸市场,促进城市旧貌推陈出新;打造特色街区,释放城区魅力;挖掘城市资源,发挥全区体育、教育、医疗、年青等优势,重点加强城市健身空间、医疗空间、教育空间建设,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城区发展活力;发展夜间经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服务;优化城市路网建设,促进城市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重视城市排污、排水等“城市里子”,促进城市机体吐故纳新。
持续改善城市旧貌。
老旧小区、安置小区和背街巷道改造内容以“清单”方式提供给社区,自主选择改造提升内容,着重改造完善公建配套和基础服务设施,适度提升建筑本体和小区环境,增设电梯、楼体绿化和节能改造等设施。
建立由区政府统筹、街道组织、社区实施、居民参与多元改造工作机制,建立试点、探索和全面推广的工作步骤。
建立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支持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发挥党员、志愿者在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协调老旧小区、安置小区改造空间与城市风貌之间关系,加强小区外立面与协调城市文脉相联系。
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创新性的老旧小区投资、融资模式,提供专业配套服务,催生相关产业发展。
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在灯光照明、通风换气、排水、垃圾处理、停车场等硬件设施,提供设置休息区和座椅等基础设施,设立符合疫情需要的卫生消杀设施。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统筹城乡环卫一体化高质量运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进一步优化农贸市场和商业网点的科学布局,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和商业网点。
城市老旧小区、安置小区和住宅配套项目推动特色街区发展。
深耕区域文化特点,发展区别化的夜文化示范街区和休闲娱乐项目,培育、重塑和打造一批特色街区。
体育特色商业街。
依托奥体中心、会展中心等设施,与临近文化公园和周边街道进行空间资源整合。
酒吧特色餐饮街。
重新规划设计新时代商业街,搭建消费新场景,引导各类时尚餐饮酒吧集聚,形成有小资情调的酒吧特色餐饮街区。
关于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
芜湖城市路名总体规划方案(2007-2020)(征求意见稿)一、规划的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地名已成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内外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和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在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芜湖是一座襟江带河的江南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也同样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
它是芜湖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缩影与见证。
近年来,随着芜湖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新生地名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对地名命名作出科学的、前瞻性地规划设计,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标准高效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进一步提高地名的文化品味,给城市建设融入文化内涵,为城市品位加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需要。
芜湖的路名产生于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目前在市地名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市区路名有580多条,很多老地名对弘扬芜湖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
随着芜湖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新建道路、小区、各类建筑物等新地名大量产生。
由于以往“先建设,后命名”的机制,很多暂用名称、工程立项名称等往往宣传在先,先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无序和混乱,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市的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2000年全市地名规范化管理确定了主要道路命名“东西为山、南北为水”的基本规律。
但总的来看,目前“先建设、后命名”的机制使地名命名始终滞后于城市建设,地名的系统性不强,体现芜湖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不够,品味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名命名与芜湖“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和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要求不相适应。
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市区面积由230平方公里扩展到720平方公里,城市范围的扩大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给地名规划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要求地名命名必须依托城市规划所及的720平方公里大区域,展望今后发展,进行前瞻性地规划设计。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现状已有合杭高速,新建徐福高速(含长江二桥)与合芜杭城际铁路,规划 预留过江通道两处。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总目录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 本 第二部分 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 本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第二章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九条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10 年,GDP 年增长率为 17%,2010 年 GDP 达 1000 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5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达 64%。 第二阶段:2011~2020 年,GDP 年增长率为 13.4%,2020 年 GDP 达 3500 亿 元左右,人均 GDP 超过 13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超过 8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பைடு நூலகம்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芜湖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落实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促进芜湖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加速城镇化和城 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本 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标识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内容。
芜湖三山近期规划方案
芜湖三山近期规划方案一、引言近年来,芜湖市三山地区风景秀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芜湖市政府制定了近期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芜湖三山近期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芜湖市政府制定的近期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以三山地区为核心,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域。
通过规划,希望进一步提升三山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城市建设及规划1. 交通建设: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新建高速公路、扩建机场和火车站,提升交通运输便利性,方便游客前来三山地区。
2. 市容环境建设:加强市区环境整治和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四、景区规划1. 南山景区:加强南山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升山势特色,修建登山步道和观景平台,加强景区管理,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登山胜地。
2. 灵岩山景区:重点开发灵岩山景区,依托山体地形特点,开展峡谷漂流等刺激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 芜湖湖景区:整治芜湖湖周边环境,提升湖景观赏价值,修建湖岸步行街和观光码头,推动芜湖湖的发展成为一处休闲娱乐的热门景点。
五、旅游服务设施建设1. 酒店建设:加强酒店建设,提高酒店的档次和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 餐饮设施建设:加强餐饮设施的建设,提供各种特色美食,满足游客的口味需求。
3. 旅游设施建设:增加旅游设施的建设,如儿童游乐场、购物中心等,提升游客的娱乐和购物体验。
六、宣传推广1. 建立宣传平台:建立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三山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了解。
2. 举办活动: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登山比赛、文化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3. 合作推广:与旅行社、媒体等合作,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拓展市场。
七、总结芜湖三山近期规划方案的制定将进一步提升三山地区的知名度和发展潜力,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芜湖市总体规划书
芜湖市总体规划书一.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芜湖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阐述。
芜湖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规划书将涵盖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交通规划等方面,以实现芜湖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 背景芜湖市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中游的南岸,与安庆市、合肥市接壤。
芜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长江湿地、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芜湖市也面临着许多环境和交通问题。
三. 战略目标1.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经济发展规划芜湖市计划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全球产业链的对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现代物流等。
同时,芜湖市将提供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五. 城市规划芜湖市将制定详细的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市区改造等方面。
重点规划的城市区域包括市中心商务区、科技创新园区、旅游文化区、生态住区等。
同时,芜湖市还将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六. 生态保护芜湖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芜湖市将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推动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提高环境质量。
芜湖市还将积极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 交通规划芜湖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因此需要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
芜湖市计划新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芜湖市还将推广公共交通,鼓励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八. 实施方案芜湖市将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政策措施、投资计划和时间表。
同时,芜湖市还将加强组织和协调,建立相关机构和部门,落实总体规划的具体工作。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与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两大部分内容。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2020年。
第一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区域协调发展规划1、芜湖市区域定位目标为泛长三角城市群中资源环境优越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镇带核心城市。
2、芜湖市在东向发展中的战略总体目标使“长三角”成为芜湖市的四个“依托中心”:产业升级的依托中心、招商引资的依托中心、科技人才的依托中心、接轨国际的依托中心;使芜湖市成为“长三角”五个重要的“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创新转化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度假基地。
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第一阶段:2006~2010年,GDP年增长率为17%,2010年GDP达1000亿元,人均GDP 超过5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64%。
第二阶段:2011~2020年,GDP年增长率为13.4%,2020年GDP达3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超过8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市域城镇化水平目标到2010年,市域人口达到29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4%;到2020年,市域人口达35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0%;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70个百分点。
四、市域空间利用与空间管制根据自然生态约束与经济开发支撑单元评价,将芜湖市域划分为四类地区,即适宜开发一类(优化开发)、适宜开发二类(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开发功能区。
五、市域经济功能片区划分市域经济功能片区划分为“一带、一环、一主、一副”。
1、“一带”即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电能、船舶、汽车、建材、造纸、化工等产业。
2、“一环”即环形生态廊带,以都市农业、生态林业、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各类观光休闲与生态旅游,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芜湖县规划解读
一、《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1.规划要点(1)城市性质: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滨江特色旅游城市。
(2)城市规模:规划到2020年,芜湖市域人口规模357万人,城镇化水平80%,城镇人口286万人左右。
中心城区人口195万,城镇建设用地195平方公里。
(3)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市区行政辖域(720平方公里),以及方村镇域全部用地(63平方公里),面积共计783平方公里。
(4)市域城乡结构:分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1000个左右)四级。
(5)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拟采用组团式结构,将规划建成区按区位划分为城市中部综合服务区、北部产业区、南部高教高新技术园区、城东及城西南(三山)两个新兴综合性城市组团。
形成“五大组团”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2.对芜湖县的要求(1)城镇职能:湾址镇(包括花桥)为综合服务型,六郎镇为工贸型,陶辛镇为旅游服务型,红杨镇为农业型。
(2)市域城乡空间结构:湾址镇(包括花桥)作为次中心城区,六郎镇、陶辛镇作为重点镇,花桥镇为一般镇。
(3)城镇规模:湾址镇(包括花桥)20—25万人,六郎镇3—4万人,陶辛镇2.5—3万人,红杨镇1—1.5万人。
(4)行政区划调整建议: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建议将位于芜湖市近郊区范围以内、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的方村镇域全部划入中心城区,与其北侧的镜湖区荆山片区统筹安排。
将位于芜湖县城东侧的花桥镇并入湾沚镇,满足以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为主体的东部新城区发展需求。
(5)芜湖市域各级城镇建设标准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二、《芜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规划要点芜湖县“十一五”规划首先分析了芜湖县的内在优势。
主要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具备了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建立了以机械制造加工为特色的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承载吸纳能力不断增强等。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5]89号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5.12.02施行日期2005.12.10文号芜政[2005]89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正文:----------------------------------------------------------------------------------------------------------------------------------------------------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5〕89号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本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或调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控制老城区建设规模,合理发展近郊城镇和建制镇,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各项建设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任何建设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影响各项功能的协调。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依据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newsinfo.php?id=1845
2/18
12-5-19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主办
芜湖因水而兴,规划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建设拥江魅力都市。江北新城商务文化核心区、江南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及龙湖都市生 态休闲区遥相呼应,两江三城共同构建水清山秀、宜居宜业的大芜湖。
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发 展、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30年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完全建立,全面实现现代化。
3、城市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芜马同城,打造安徽省域核心 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加快推动芜马都市圈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同实现安徽省双核引 领目标。 (2)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五大服务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3)提升江南舞动江北,开启都市跨越篇章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实施跨江发展,形成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拥江发展格局。突出综合集聚、高端引领, 完善城市各组团服务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江湖溢彩山水同城,建设拥江活力之城 凸显“山水”、“文化”特色,本着显山露水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拥江魅力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4、城市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30年市域总人口530万左右,城镇人口450.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5%。市区(不含江北集中区,下同)城镇人口290万。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平方公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 三、区域协调措施 1、构建宁合芜城市群 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按照长三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 群。 2、打造芜马都市圈 整合城际铁路系统,协调跨江通道的建设与跨江交通系统的网络化,促进芜马都市圈内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整合芜湖、马鞍山的比较 优势,强调品牌创新,突出自主品牌汽车和精品钢产业优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 中心。 四、市域城镇体系 1、规划思路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延伸”(基 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 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 2、空间结构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为“两带两轴”,“两带”为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南沿江城镇发展带;“两轴”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滁黄城镇发 展次轴。构建“1、4、7”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以市区为主城,四个县城为副城(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打造七个新市镇(白茆、 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和六郎)。 3、副城职能与规模 (1)无城 由现状无城和高沟组成。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40~60万。 (2)湾沚 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市域东南部综合型滨水园林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3)繁阳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域西南部综合型山水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0~30万。 (4)籍山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南部综合型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4、产业布局 规划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445”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旅游五大服务 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区域贸易物流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坚持“节约集约、腾笼换鸟、整合提升”原则,引领城市重要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到2015年,力争将汽车及装备制造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收入达5000亿元级的大产业。 五、中心城区规划 1、空间结构 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2、人口与用地规模 2030年芜湖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3、景观文化特色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0.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完善的重要动力。
0.2现代旅游业产业链长、综合性强、牵引力大。
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就业,吸引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人口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建设水平、开放程度、文明素质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0.3自皖江开发以来,芜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芜湖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游憩、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和享受性消费需求日益扩张,要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已经具备,发展城市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0.4《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而制定的。
0.5《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分析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条件;➢确定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思路;➢明确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策划芜湖市旅游形象;➢确定芜湖旅游产品的发展体系,提炼芜湖旅游产品精品和主题产品线路;➢提出芜湖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制定芜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提出芜湖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提升规划;➢制定规划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0.6本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区域,包括四区三县。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5-2020年为基本规划期,本着科学合理、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将本规划期限的时段选定为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是指导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篇 基础分析篇第一章 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1旅游发展阶段芜湖市旅游从1996年开始发展,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表1-1):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四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芜政〔2016〕87号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芜政〔2016〕8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已经2016年6月17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日1 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顺利实施,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为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提供规划管理依据,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实际,特制定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控规通则)。
1.2 编制依据控规通则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为编制依据,衔接各专业规划中的设施配建要求。
1.3 适用范围芜湖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的规划管理和各项工程设计和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控规通则。
1.4 控规体系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图则两部分组成。
控规通则是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的一般性通用管理规定;地块图则是明确各地块的使用性质、控制指标、配套设施等具体规划建设要求的管理规定。
控规通则和地块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文件,经依法审批并公示后,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对于已组织编制地块图则的,地块相关控制指标以地块图则中确定的指标为准,未编制地块图则的地块,按本通则规定合理确定。
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文本
芜湖市中心城区规划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8.11 2第二部分: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指导城市建设,特制定《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文本中带有下划线标识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芜湖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凡在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规划说明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条规划依据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4.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4.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年);4.5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10年)》;4.6 《安徽省沿江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4.7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0~2010年);4.8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年)》;4.9 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8.11 34.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发改规划】芜湖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发改规划】芜湖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芜湖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岸线开发背景与条件1、独特的区位优势芜湖地处长江下游,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华东第二通道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独特优势。
2、较强的经济实力目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都稳居全省第二位。
同时,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地位突出,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
3、丰富的岸线资源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3.9公里,占长江安徽段干流岸线长度的24.9%,是全省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其中近岸水深在5米以上的岸线长143.1公里,占全市岸线资源的73.8%。
4、难得的开发环境芜湖长江岸线综合开发适逢难得的黄金机遇期。
二、规划范围、时限与依据本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长江全部自然岸线及其后方陆域空间。
其中岸线总长233公里,包括长江干流194公里(北岸灰河口上游-芜马交界处121公里,南岸铜芜交界处-芜马交界处73公里)及洲岛39公里(黑沙洲、天然洲和曹菇洲等);陆域范围南至凤鸣湖北路—长江北路—S321—三荻路—S216—X050—X041—北黄浒河一线,北至无为S319—军二路一线。
三、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本规划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岸线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遥感与GIS技术以及数理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岸线资源评价。
四、岸线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为主题,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空间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高效利用、集约开发,远近结合、持续开发,生态优先、协调开发”。
2、基本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坚持高效利用、集约开发。
坚持远近结合、持续开发。
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开发。
五、岸线开发利用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长江岸线的产业支撑功能,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支撑芜湖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芜湖城市规划
芜湖城市规划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芜湖市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首先,在芜湖的城市规划中,注重了繁忙商业区与居住区的分离。
在繁忙的商业区,如市中心和商业中心,通常会建立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酒店等商业设施,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而在居住区,则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优化,包括绿化覆盖率的提高、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等。
其次,在芜湖的城市规划中,注重了交通疏导和便利。
芜湖市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线路等,以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芜湖市还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了一些公交站、地铁站等,方便居民的出行。
再次,在芜湖的城市规划中,注重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芜湖市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
同时,芜湖市建立了一些公园和绿地,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增加城市的景观美化。
最后,在芜湖的城市规划中,注重了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
芜湖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皖南古村落、长江大桥等。
芜湖市积极保护和修复这些文化遗产,同时也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芜湖市的城市规划旨在创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通过繁忙商业区与居住区的分离、交通疏导和便利、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措施,芜湖市正朝着一个更加美丽、宜人的城市迈进。
芜湖总规文本A4
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2008年以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芜湖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在指导芜湖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芜湖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打造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要求,特编制《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2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略,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全面推进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文化强市、最为优美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3条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3、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的原则;4、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5、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4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年)》;8、《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9、国家和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布局
“一心四区”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中部城市核心区 该区为市级商业、金融设施所在地和城市行政管理中 心、文化、体育中心所在地,积极发展区域服务性商 贸金融业和文体娱乐业。 北部产业区 该区以工业用地为主体,适度配置居住、商业金融用 地。该区内的凤鸣湖生态保护区为城市主要的文化休 闲和观光旅游生态绿地。 东部产业拓展区 该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工业和大型物流用地为主 体,适度配置居住、商业金融、科技研发用地。 城南高教、高新技术区 该区位于城南纬五路以南,由高教园区与高新技术开 发区组成,适当发展生活居住用地。 西部(江北)产业拓展区 该区位于长江对岸,目前仅有裕溪口约2平方公里属 芜湖市辖区,其余均属巢湖市无为县辖区,从城市跨 江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虑,将该片纳入城市发展利用空 间,规划以重化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发展方向。
50000
20.00%
300 250 200 150 18.00% 100 50 0 17.00% 16.00% 20.00%
40000 15.00% 30000
19.00%
10.00% 20000 5.00%
10000
0
0.0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增幅
2008年
2009年
人均GDP (单位: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08年
2009年
地方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2010年
2011年
增幅
450 400 350
08-11年 芜湖市社会消费品总额及增速
23.00% 22.00% 21.00%
60000
08-11年 芜湖市人均GDP及增幅
25.00%
2011年城镇人均 GDP为43095元,折合 约6800美元,可以得 出目前该市房地产发展 仍处于平稳增长期,市 场进入细分阶段。
160 140 120
08-11年 芜湖市地方财政收入及增幅
40.00% 35.00% 30.00%
30.00% 25.00% 20.00% 15.00%
80 60 40
固定资产投资、地方 财政收入和消费品零售 总额逐年稳步增长,经 济发展态势良好。
2008年
2009年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
2011年
2008年
2009年
GDP(亿元)
2010年
2011年
GDP增长率
近年来芜湖市GDP和人均生产逐年攀 升,俨然成为安徽第二大城市。增速也持续 保持全省第一,自08年开始增速均在15%以 上。 截至2011年末,年度生产总值已经达 到1658亿元,位居沿江周边非省会城市首 位。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发展前景十分看 好。 《福布斯》对2011中国大陆创新城市进 行综合排名,芜湖在129个城市中列第18位, 居中部地区第一。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经济
1600 1400 1200 35.00% 1000 800 600 400 10.00% 200 0 5.00% 0.00%
20 0 5.00% 0.00% 100 25.00% 20.00% 15.00% 10.00%
08-11年 芜湖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50.00% 45.00% 40.00%
芜湖
2011年,全市流入人口24.42万人,主要来自省 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流入规模将进一步 扩大,按照芜湖前5年就业弹性系数水平测算, “十二五”工业可新增就业约10万人、服务业可新 增就业约15万人; 实施“西进、东扩、南拓、中提升”空间发展战 略,高品质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城东新区、三山 新区建设步伐,推进沈巷滨江新区规划建设,拓展 主城区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城中、城东、城北、城 南、三山、江北六大城市组团,建成以长江为主轴、 两岸联动、拥江发展的滨江主城区。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交通
宁安(南京至安庆)、京福、 合芜杭(商丘至杭州)、皖 赣等4条高速铁路,4条铁路 电气化改造和5万平方米的新 火车站正在规划建设,预计 2013年全部建成通车,将实 现铁路20分钟到南京、合肥, 1小时到杭州,1个半小时到 上海,3小时到武汉,4小时 到北京、福州。 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 (芜湖至江苏溧阳)正在建 设,建成后至上海将缩短水 运航程118公里、公路车程70 公里。芜湖到南京机场的高 速公路力争2012年通车,只 有63公里、半小时车程。 芜湖正形成高速铁路、高速 公路、现代港口和航空为主 的综合交通体系,将极大地 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
速必将有新的提升。
以上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公报
一、城市基本情况—辐射能力
芜湖是安徽省实施皖江开发开 放的龙头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也 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 皖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目前已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以 及80家上市企业在这里落户生根。 2011年,该市重点培育的四大 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2640.78亿元。 城市战略地位的提升、支柱产 业的扩张和“三产兴市”的发展, 都大量吸纳外来就业人口。 汽车产业 连续10年位居自主品牌销量全国第一的奇瑞汽车, 现具备年产95万辆整车、95万台发动机、80万套 变速箱的生产能力,累计产量突破330万辆、出 口突破60万辆; ■ 材料产业 材料产业年产值1092.3亿元,增长56% ,海螺水 泥产能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海螺PVC型材年 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兴铸管产能155万吨, 居全国第一 ,铜基材料产量全国第三; ■ 电子产业 电子电器产业年产值508.3亿元,增长68.8%,是 以美的、日立为代表全国第二大家用空调生产基 地,家用空调器产能超过1300万台; ■ 电线、电缆产业 电线电缆产业年产值364.3亿元,增长40.6%,居 全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二位。
2010年
2011年
增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人均GDP水平与房地产发展的关系:
启动
高速增长
平稳增长
衰退增长
0-800US$
800-4000US$
4000-8000US$
8000-20000US$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经济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城东。
新增部分停车场 规划新建大型汽车停车场四处。小汽车停车场8~ 10处。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发展区域
近期重点建设各新区 近期重点建设天门新城、大桥开发区、城东 新区、商务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山新区与三山临港工业园区等地区,并重 点改善四褐山、大砻坊与弋江区老城区等地 区。 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城中和城南组团 居住用地重点布局在城中组团和城南组团, 城东、城北和三山组团以居住配套为主。规 划期内新建28.4万平方米廉租房,约0.6万套; 经济适用房的建筑面积为401.8万平方米,约 5.0万套;各类商品住房建筑面积为1720.8万 平方米,约17.2万套。
南京 合肥 马鞍山 芜湖市 上海
长江
铜陵
宣城
杭州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经济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公报
2011年 城市年度生产总值对比
合肥 芜湖 马鞍山 六安 铜陵 宣城 安庆 南京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1年 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对比
合肥 芜湖 马鞍山 六安 铜陵 宣城 安庆 南京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东扩南进” 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 即:向东跨过扁担河至万春圩区拓展,重 点建设城东组团;向南沿九华南路往弋江 区中部与南部发展,重点建设城南组团; 向西南沿长江与芜铜铁路往三山区方向拓 展,重点建设三山组团。
远期“一核三轴多点”
07-11年 芜湖市职工工资及可支配收入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增多,奠定了该城市的 基础购买力。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11年芜湖市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21561元,同比增长 17.5%,可支配收入和 增幅与周边城市相比 暂处中等水平。随着 该市产业结构的逐渐 调整,居民收入和增
■
一、城市基本情况—辐射能力
以芜湖为中心的4小时陆路交通半径内, 拥有46座大中城市和约3.8亿人口的巨大市 场,其中400万人口以上城市15座。
芜湖市“十二五” 规划明确:将建设一 个生态环境优美、城 市功能完善、城乡协 调发展的新芜湖,中 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 到200平方公里,中心 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65%,房 地产空间巨大。
“一核”即芜湖市区; “三轴”分别为沿江高速与芜铜公路沿线、 205国道沿线和合杭高速、芜屯公路沿线。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建设
“三环+格网”型路网格局 其中“三环”是指三条半环状快速路,分 别为城 区间快速环、过境客运交通快速环、过境货运交通 快速环。“格网”是指“十二纵十七横”结构的城 市主干路网。 “两纵一横一环”的快速公交线路 规划形成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 旅游公交和出租车为辅助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其 中,快速公交以轻轨环线与“两纵一横一环”快速 公交线为基本组成。 加大桥梁建设力度 规划增建长江大桥一座,过江隧道一座;增建青弋 江桥梁4座,扁担河桥梁10座,使城市跨青弋江和 扁担河桥梁共计26座。 新建部分客货运站场 规划新建三处市级汽车站,分别位于城南、城北和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人均GDP(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