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潮汕红桃粿要祭拜祖宗,白饭桃则只是拿来吃,那是因为潮州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

做红桃粿的粿皮很讲究,用一个大锅盛水,水和米粉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水多一点会糊掉(俗语称“尔做一钵糊”就在这里出实的),水少一点又揉不到一起。比例要求极为严格。1斤梗米粉、1.1斤水,等水煮开了,放上一点红花末。然后把火捻小,只有蟹目水的样子,水尚未沸腾时,再将米粉轻轻地倒进去,这样使米粉浮在水上面,要是沉到锅底,就会着底烧焦。小火焖10分钟,起锅搅拌,再倒在一个大钵子上,用手不停地揉搓着,怕凉了那皮揉不粘合,等揉好之后,要再放一两勺凉水,叫做开水(这里指的不是沸腾的开,是再把成团的米粉用水重新打开)。开了水后再接着揉搓。

粿,在潮汕食文化中历史悠久。它的品种繁多,美味爽口,粿大全在潮汕地区发展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小食,也成为潮汕食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了解的粿文化的真正精髓应该是在千千万万普通潮汕人家里,而且融于节日中。粿,米食也。它在潮汕地区出现有一定的渊源。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粿”的来历。这简单的米食,在潮汕人手里,成了主食米饭之外五花八门的东西。如甜粿、鼠曲粿、朴籽粿、红桃粿等等。还有些并非米制品,潮人也称之为“粿”。如草粿、无米粿之类。潮汕地区的粿品品种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咸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馅的不同,有菜头粿、芋粿、菜粿、栀粿、鼠曲粿、豆粿、笋粿等等,还有以发酵为制作方法的酵粿。这些粿品的制作要求精细、调味多样、烹调考究,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堪称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潮语叫蚝),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这蚝烙有两种做法,一是农村中比较便宜的做法,就是舀一铜匙的地瓜粉水,向宽口铁锅上一倒,再放下几粒海蛎,就翻一翻取起来,乘热并撒上一些胡椒粉,蘸鱼露吃;一种是把

潮汕蚝烙(20张)

地瓜粉水倒满了整个铁锅,加上蛋拌匀,加上海蛎,下较多猪油,像浮炸一样,使其带脆,卖时在锅里用平铲将它切成几片,按片出售,再炒上一些海蛎加上,这样的蚝烙,价钱较贵,但很香脆。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蚝有助于明目,又滑润可口,蚝烙又能热胃,寒天人们更

潮汕有另外一种特色汤圆便是冬节圆,很有讲究,冬至前几天便做好,要捏得大小不一,名为“公孙父子圆"寓意一家大小团圆之意。拜神后,一家人围台而食,潮汕民间都有这种说法,那就是:吃了冬节丸,便算长一岁了。这点风俗与广府人所讲的“冬大过年”的理念可能是相吻合的。

还有许许多多的潮汕小食,不胜枚举。米面类小食多为甜品,虽然寓意是甜甜蜜蜜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圆一般的做法是:先用优质糯米水浸水磨,沥成团块,再用黑芝麻、猪油(纯板油)、绵白糖、桂花做成馅子(也有用豆沙、白糖),用手搓成圆形,然后放入沸水中煮,待汤团浮起水面,再加少量冷水煮熟即可。

冬至圆的吃法:或用肉丁、香干、笋丝、葱花作馅,或蒸或炒,吃起来香甜滑糯各有风味。“冬至大如年”,吃了冬至圆,年龄又长一岁,阖家团团圆圆,真是一个好兆头。

那白白的冬节圆,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的蕴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甜甜的,也象征着生活的甜蜜;连那很粘很粘的糯米,不也象征着亲人的骨肉相联吗?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春糯米粉末儿,做糯米汤圆。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葫(浅沿的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圆。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子公孙”圆,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冬至日天亮之前,勤劳的主妇就用红糖煮熟“冬至圆”,盛于碗内祭拜祖先及司命帝君。起床之后, 大人和小孩都要先吃上一碗冬至圆,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不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圆给他吃。

位于汕头市升平路老妈宫对面街巷内,有一间专门经营粽球的店铺,这就是潮汕地区有名的“老妈宫粽球店”。老妈宫粽球驰名已有八十余年,于1998年被国家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制作时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老妈宫粽球里有甜、咸双拼料馅,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和水晶馅,外面用猪网膋包裹;咸料馅部分为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

老妈宫粽球能够畅销还在于利用了人们的妈祖信仰,也即巧妙地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额外给予或宗教梦想。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古代人的妈祖崇拜了。简单说吧,妈祖信仰是古代海洋文化最重要的宗教,是古代航海者与自然灾难抗争的精神法宝。即使是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妈祖的原乡即福建莆田湄洲岛,仍然是香火旺盛,对此我曾亲眼目睹并深有所感。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潮汕人每逢行船出洋都要前来祭拜妈祖,祈求保佑平安。很多人还会虔诚地带上一小包香灰,将其当做一杯黄土,以寄托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在老妈宫门口,顺手买几个粽球做供品,祭拜后一路上慢慢将它们吃了,又好吃又耐饥,当真是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首先,在蔬菜品种的选取上,要能寓意吉祥如意,事业兴旺发达的,例如:“大菜”(即芥菜,寓意吉祥,事业兴旺,家人健康平安;“春菜”寓意春风得意;“厚合菜”寓意做事合人,希望得到贵人的提携栽培;“菲菜”寓意仕途发达……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七样羹”煮法十分随便,各种蔬菜取适量,生菜落锅,热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汤的“七样羹”。

我们了解到潮汕特色小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潮汕特色小食保留着古代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凝聚着潮汕人民爱国爱家、善良细心等优良品德,体现了潮汕民俗文化,是潮汕文化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