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1、人体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2、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3、正常体温:口温37.0℃,肛温37.5 ℃,腋温
36.5 ℃。 4、发热类型: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 5、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6、体温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7、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二节 脉 搏
2、分期: 轻度 32-35℃ ; 中度 30-32℃ ; 重度 <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 消失; 致死温度 23-25℃ ;
3、症状:发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 下降、皮肤苍白冰冷,尿量减少、意识障 碍,昏迷。
3、护理措施
(1)保暖 (2)环境温度 (3)去除病因 (4)病情观察 (5)健康教育
药物降温:
①柴胡注射液4毫升或安痛定2毫升肌 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
② 消炎痛栓:1/4~1/2枚,放入 肛内;
③阿司匹林0.3~0.6克,每日3次,哮 喘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 禁用;
④扑热息痛:0.25~0.5克,每日3次, 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2)病情观察: ①测体温:每日四次,高热时每4小
b 增加出汗与加速 呼吸;
c 降低细胞代谢 作用;
d 减少肌肉活动。
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产热减少
(2)产热调节(下丘脑后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 度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a 使末梢血管 收缩,减少 由辐射散热;
b 通过交感神 经直接抑制 汗腺活动, 减少排汗;
c 提高组织的代谢率, 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 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 的改变来调节机体的 代谢率;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什么是生命体征 ?
为什么?
T、P、R、BP均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标准,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应,称其为生 命体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以及生理变化; 2、能熟练陈述生命体征的评估要点; 3、能熟练陈述异常生命体征的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测量生命体征; 2、初步具有判断病情的能力; 3、能独立完成相关的健康教育。
(2)驰张热:体 温在39℃以上, 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温差达1℃ 以上,最低体温 高于正常。见于 败血症、风湿热 等。
(3)间歇热:体温 骤然升高至39℃以 上,持续数小时或 更长,然后下降至 正常或正常以下, 经过一个间歇又反 复发作。即高热与 正常体温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
2)核对:甩至35℃以下→放入40 ℃(36~40 ℃ )水中→3分钟取出。误差在0.2 ℃以上、
水银柱自动下降或玻璃管有裂痕者,不能使 用。
4、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至床旁(体温计测试合格,消 毒符合要求,甩在35℃以下)→向病人解 释,根据病情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①口腔测量法:口表 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 窝,嘱病人闭口,用 鼻呼吸,勿用牙咬体 温表,3分钟后取出, 擦净,看明度数,记 录。
三、体温的测量★
目的: ① 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②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对诊断不明者,协助医生作出正确 诊断。 ③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 提供依据。
评估:
(1)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治 疗等。
(2)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3)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
1、操作者准备 2、病人准备: (1)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2)前30min无运动、进食、冷热饮、冷
皮肤潮红、出汗、
心率↑、呼吸加深 加 快 、 Pco2↓ 、 呼
高水平
碱、神经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系统症

大量出汗、可脱水 骤 降 / 体温趋于正常。 渐降
4、发热类型★ (口温)
(1)低热:37.3℃ -38.0℃ (2)中等热:38.1℃ -39℃ (3)高热:39.1℃ -41℃ (4)超高热:超过41℃
2、散热过程:主要散热部位:皮 肤—70%,肺—29%,排泄—1%。 散热方式: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 辐射: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 传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 热方法。
➢ 对流:是通过因密度不同而循环着的气 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传热方式。
➢ 传导:是经过直接接触使热直接传给同 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或 在物体内由分子传递,使热由较热的部 位传至较冷的部位。(冰袋、冰帽)
脉搏随年龄、性别、劳动和情绪、体型、 饮茶咖啡等因素而变化,一般女性比男性快, 每分钟多5次,幼儿比成人快。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 压力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 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管壁的 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为脉搏。
一、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脉搏的形成
心脏收缩→左心室→血液射入主动脉 →动脉压力↑→血管扩张,心脏舒张→动 脉压力下降→血管回缩。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1.脉率: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成人在安静 时脉搏为60-100次/分钟.
d 发生寒战,通过机体 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 动,寒战产热;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 (四)正常体温及生理变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37℃ 36.0-37.2 ℃
直肠 37.5℃ 36.5-37.7 ℃
腋窝 36.5℃ 36-37 ℃
生理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0.5-1℃
1、昼夜: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6时 最高,
体 温 在 24h 中 变化不规则,持 续时间不定。常 见于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等。
5、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降温: 物理降温: ①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冷毛巾及冰帽 放于患者头部,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腋窝、 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 ② 酒 精 或 温 水 擦 浴 : 用 30%~50% 酒 精 或 32℃~34℃ 温水,擦浴患者颈、胸、腋下、上 肢、手心、手背、腹股沟、下肢及脚背等部位。 每次 15~30分钟,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
安静时,环境温度30。C→发汗 湿度大,环境温度25。C→发汗 劳动或运动时,环境温度20。C以下→发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1)散热调节(下丘脑前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 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a 使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通 过辐射散热;
➢ 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带走热量的过 程。(乙醇擦浴)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
二种形式:
不感蒸发:低温环境中,虽没有汗液 分泌,但皮肤和呼吸道都有水分渗出而 被蒸发掉,称不感蒸发。人体每天不感 蒸发量为400-600ml,婴幼儿较成人多, 因此更易引起脱水。
可感蒸发(出汗):是可意识到的有 明显的汗液分泌。
(5)安全护理:发生抽搐时应注意安全防 护,给予约束带或加床档。
(6)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人,给予精神 安慰,解除不适,满足需要。
(7)健康教育
(二)体温过低
定义: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低于正 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1、原因: ①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新生儿、早产儿 ②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外伤、脊髓损伤 ③散热过多:低温环境、大量饮酒 ④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等。
5、注意事项:
1)病房内集体测温时,测体温前应清点体 温计的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甩表时不可 碰及它物。
2)精神异常、昏迷、小儿、口鼻疾患手术 者、张口呼吸者不可测口温,进食、面颊 部作热敷/冷敷者应间隔30分钟测量。
3)腹泄,直肠、肛管手术、心肌梗死病人 不可测直肠温度,坐浴、灌肠后须30分钟 后再测温度。
7、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儿 茶酚胺分泌↑→体温↑。
二、体温评估
(一)体温过高(发热)
1、定义: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值。
2、病因:(1)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 引起,如细菌、病毒,占发热的90%。 (2)非感染性发热:吸收热、变态 反应、中枢热。
发生机理
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有一个调 定点,即规定数值为37℃ ,如果体温偏离此 规定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输送到控制 系统,然后通过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的 恒定。
4)腋下有创伤,肩关节受伤者不宜测腋温,腋 窝热敷或冷敷者应撤去30分钟后再测温度。
5)若不慎咬破体温计吞下水银,可立即口服大 量蛋白水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或服粗纤 维食物,加速排出。
6)体温计不可放在热水中清洗,以防爆破。
7)为婴幼儿、重病人、躁动者测温时,应有专 人守护,以防发生意外。
8)体温与病情不相符时,重新监测,必要时坐 肛、口温对照。
热敷、洗澡、坐浴、灌肠 3、环境准备
4、用物准备:测量盘内盛体温计、纱布、 记录本、笔、带秒针的表、弯盘。
体温计的分类:
水银体温计: 口表 腋表 肛表
优缺点: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热膨
胀原理制成的。它的示值准确,稳定性 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但容易破碎, 测量时间比较长,对急重病患者、老人、 婴幼儿等使用不方便,读数比较费事, 不利于数据采集。
时测1次,正常三天后,每日2次。 ②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 ③伴随症状。 ④治疗效果 ⑤观察饮水、饮食量
(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水2500-3000ml
(4)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①休息:高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 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
②口腔护理:每天2次。
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 换床单。
②直肠测量法:病人屈膝 侧卧(俯卧、屈膝仰卧 位),暴露臀部,润滑肛 表,水银头端插入肛门3-4 ㎝,3分钟取出擦净,为病 人擦净肛门,取舒适卧位, 看明度数,记录。
③腋下测量法: 解开衣扣,用纱 布擦干腋窝,水 银端放于腋窝深 处紧贴皮肤,屈 臂过胸夹紧体温 计,10分钟后取 出,用纱布擦净, 看清度数,记录。
情感目标: 尊重、爱护病人,操作中关心体贴对方,动作轻柔, 认真仔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的温度, 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包括:
➢ 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 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较稳定。
➢ 体表温度:指人体皮肤温度,可随环境 温度和衣服厚薄而发生轻微变化,低于 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 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的
三大物质 氧化 能量
50%
转化为热能;50%储存(ATP)→机体
利用→转化为热能。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过程:机体的总产热量包 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 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基础代谢 是产热的基础,基础代谢高,产热 量就多。 主要的产热器官:肝脏、骨骼肌
电子体温计
优缺点:电子体温计可直接以数字 显示温度,读数直观,灵敏度高, 价格适中,携带方便,测温快捷。 但其示值准确度受电子元件及电 池供电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可弃式体温计
3、体温计的消毒与核对
1)消毒:用物:网状小篮,离心机, 容器等。 方法:消毒液浸泡5分钟→冲洗→ 离心→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擦 干→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
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内,致中性粒细胞或 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使下丘脑的 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失衡,产热过程加强而散热 过程减弱,体温↑,维持在一较高水平。
3、临床表现★
分期
特点
表现
方式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散热>产热
体温↑、皮肤干燥、 骤升/
无汗,寒战。
渐升
4、发热类型★ (腋温)
(1)低热:37.5℃ -38.0℃ (2)中等热:38.1℃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39℃ (3)高热:39.1℃ -40℃ (4)超高热:超过40℃
★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
构成的体温曲线的形状。
(1)稽留热:体温 升 高 达 39~40℃ , 持续数日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急性传 染病,如伤寒、肺炎。
2、年龄:婴幼儿体温较高,老年人略低, 新生儿、早产儿易波动
3、性别:女性比男性体温高0.3℃ ,女性 在排卵后至月经期前和妊娠早期,体温 可轻度升高,与孕激素的分泌有关
4、环境:环境温度高时,体温相对偏高。
5、运动:活动时,体温偏高。因此,测 量体温时病人应安静,小儿防哭闹。
6、饮食:重要是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可 使 体 温 升 高 0.3℃ 左 右 。 因 此 一 般 在进食后半小时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