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课件:第五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咳嗽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干燥的空气会刺激患者的呼吸 道,因此需要使用加湿器或晾
晒湿毛巾来保持室内湿度。
协助患者排痰
帮助患者变换体位、轻拍背部 等,以协助其排痰。
饮食调整
咳嗽患者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 和饮料,以减轻咳嗽症状。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腹泻护理
饮食调整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 护理课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生命体征的观察 • 基础护理技巧 • 常见疾病观察及护理 • 特别护理需求 • 护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的观察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值为36℃-37℃,早晨体温略低,下 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异常体温的观察
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 态、生活习惯等因素,确定个性化的 护理需求。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确定的护理需求,制定详细的护 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措施、时间 表等。
实施护理计划
按照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各项护理措 施,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调整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馈,及时调 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效果最佳。
03
常见疾病观察及护理
高热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高热患者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有助于降低体温。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患者出汗过多,因 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
止脱水。
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根据体温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
高热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 肺炎、中耳炎等,因此需要密 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课件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课件

0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和监测需要采用 科学的方法和技 术,如体温计、 血压计、心电图 等。
04
生命体征的观察 和监测是护理工 作的重要内容, 需要护士具备良 好的观察能力和 判断能力。
生命体征的种类
脉搏:人体正常脉搏范围 为60-100次/分
血压:人体正常血压范围 为90-140mmHg/6090mmHg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生命体征观察 02. 护理技能 03. 案例分析 04. 总结与展望
1
生命体征观察
生命体征的概念
01
生命体征是指人 体在正常生理状 态下的生理指标, 如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等。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命体征的观察 和监测是评估患 者病情、判断治 疗效果、预测病 情变化的重要手 段。
01
02
03
04
2
护理技能
护理的基本原则
尊重患者的隐 私和尊严
注重患者的心 理和情感需求
遵循患者的意 愿和需求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协作,提
高护理质量
确保护理操作 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护理的操作流程
01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 心率、呼吸、体温等
02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症 状、体征、生命体征等变化
4. 培训与进修:参加护理技能培训和 进修,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5. 自我反思与改进:反思护理过程中 的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护理技能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04
预防为主:加强生命体 征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03
远程化:通过远程医疗 技术实现远程护理,降 低医疗成本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学习目标:
• 1、掌握正常体温的范围、发热的护理以及 体温的测量和注意事项。 • 2、熟悉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 体温:也称体腔温度,是指身体胸腔、 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
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
的影响且低于正常温度。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温过高的临床分度
• • • • • •
分度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温度范围 37.5~38.0℃ 38.1~39.0℃ 39.1~41.0℃ 41℃以上
体温过高的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 • • • • • 表现:骤升、渐升,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护理:保暖、给予热饮
2、高热持续期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快、深 护理:对因治疗,物理或药物降温
测量部位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 血压的观察: • 正常人的血压: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 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 • 高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大于等于 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 • 低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低于90/60mmHg。
3、退热期
表现:皮肤温度降低、出汗 护理:及时更换衣被、保暖,密切观察病情
异常体温的护理
• 发热患者的护理:
• • • • •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增进病人舒适,预 防并发症 • 保证休息 • 心理护理
五、体温的测量
• 体温计的主要种类:水银体温计、 电子 体温计 、可弃式体温计、 红外成像快速 测温系统 • 水银体温计 mercury thermometer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保证病人舒适
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1 次;降至38.5℃以下时, 改为每天测量4次;降至正 常水平3日后,改为每天测 量1次
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 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 良、药物中毒、重症疾病。 –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内 分泌疾病:如甲低等。 –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 醉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口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最方便,但易引起交叉 感染
舌下热窝 3~5min
禁忌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 常、口腔疾病、口鼻手 术、张口呼吸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腋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安全易接受,但准确 性不高
腋窝 8-10min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 者
禁忌
腋窝或肩关节有创伤 者、消瘦者
体温的测量方法
• 体核温度 –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 体表温度 – 皮肤温度 –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核温度。
一、
1. 体温的形成
–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2. 产热与散热
– 产热 产热过程:化学方式 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基础代谢 – 散热 食物特殊动力作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用肌肉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部位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

保持舒适和清洁 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安全护理 床档、约束带 心理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 一般情况4/d 高热时6/d,恢复正常3d后,1~2/d 热型、临床过程、症状体征 健康教育
测量生命体征的意义:
1、生命体征平稳是人体机能运转的基本条件。 2、生命体征是机体发生生理变化的客观反映。 3、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是
否发生功能障碍。 4、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状态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5、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
安静--肝脏 运动--骨骼肌
产热形式——化学方式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 素分泌增多。
机体的散热: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呼吸、排 尿、排便也散发部分热量。
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 蒸发
体温的调节:
1、生理性体温调节
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①扩张血管,增加仪表血流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量②增加出汗,加速呼吸③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 ④减少肌肉活动
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①收缩血管,减少辐射散热
②通过交感神经抑制汗腺活动,减少出汗③增加肾上 腺素分泌,提高组织代谢④寒战,增加产热
2、行为性体温调节 --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达 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静时,环境温度30。C→发汗 湿度大,环境温度25。C→发汗 劳动或运动时,环境温度20。C以下→发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1)散热调节(下丘脑前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 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a 使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通 过辐射散热;
7、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儿 茶酚胺分泌↑→体温↑。
二、体温评估
(一)体温过高(发热)
1、定义: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值。
2、病因:(1)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 引起,如细菌、病毒,占发热的90%。 (2)非感染性发热:吸收热、变态 反应、中枢热。
发生机理
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有一个调 定点,即规定数值为37℃ ,如果体温偏离此 规定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输送到控制 系统,然后通过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的 恒定。
情感目标: 尊重、爱护病人,操作中关心体贴对方,动作轻柔, 认真仔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的温度, 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包括:
➢ 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 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较稳定。
➢ 体表温度:指人体皮肤温度,可随环境 温度和衣服厚薄而发生轻微变化,低于 体核温度。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什么是生命体征 ?
为什么?
T、P、R、BP均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标准,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应,称其为生 命体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以及生理变化; 2、能熟练陈述生命体征的评估要点; 3、能熟练陈述异常生命体征的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测量生命体征; 2、初步具有判断病情的能力; 3、能独立完成相关的健康教育。
皮肤潮红、出汗、
心率↑、呼吸加深 加 快 、 Pco2↓ 、 呼
高水平
碱、神经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系统症

大量出汗、可脱水 骤 降 / 体温趋于正常。 渐降
4、发热类型★ (口温)
(1)低热:37.3℃ -38.0℃ (2)中等热:38.1℃ -39℃ (3)高热:39.1℃ -41℃ (4)超高热:超过41℃
b 增加出汗与加速 呼吸;
c 降低细胞代谢 作用;
d 减少肌肉活动。
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产热减少
(2)产热调节(下丘脑后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 度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a 使末梢血管 收缩,减少 由辐射散热;
b 通过交感神 经直接抑制 汗腺活动, 减少排汗;
c 提高组织的代谢率, 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 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 的改变来调节机体的 代谢率;
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内,致中性粒细胞或 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使下丘脑的 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失衡,产热过程加强而散热 过程减弱,体温↑,维持在一较高水平。
3、临床表现★
分期
特点
表现
方式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散热>产热
体温↑、皮肤干燥、 骤升/
无汗,寒战。
渐升
➢ 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带走热量的过 程。(乙醇擦浴)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
二种形式:
不感蒸发:低温环境中,虽没有汗液 分泌,但皮肤和呼吸道都有水分渗出而 被蒸发掉,称不感蒸发。人体每天不感 蒸发量为400-600ml,婴幼儿较成人多, 因此更易引起脱水。
可感蒸发(出汗):是可意识到的有 明显的汗液分泌。
(2)驰张热:体 温在39℃以上, 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温差达1℃ 以上,最低体温 高于正常。见于 败血症、风湿热 等。
(3)间歇热:体温 骤然升高至39℃以 上,持续数小时或 更长,然后下降至 正常或正常以下, 经过一个间歇又反 复发作。即高热与 正常体温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
2、散热过程:主要散热部位:皮 肤—70%,肺—29%,排泄—1%。 散热方式: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 辐射: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 传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 热方法。
➢ 对流:是通过因密度不同而循环着的气 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传热方式。
➢ 传导:是经过直接接触使热直接传给同 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或 在物体内由分子传递,使热由较热的部 位传至较冷的部位。(冰袋、冰帽)
4、发热类型★ (腋温)
(1)低热:37.5℃ -38.0℃ (2)中等热:38.1℃ -39℃ (3)高热:39.1℃ -40℃ (4)超高热:超过40℃
★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
构成的体温曲线的形状。
(1)稽留热:体温 升 高 达 39~40℃ , 持续数日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急性传 染病,如伤寒、肺炎。
d 发生寒战,通过机体 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 动,寒战产热;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 (四)正常体温及生理变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37℃ 36.0-37.2 ℃
பைடு நூலகம்
直肠 37.5℃ 36.5-37.7 ℃
腋窝 36.5℃ 36-37 ℃
生理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0.5-1℃
1、昼夜: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6时 最高,
2、年龄:婴幼儿体温较高,老年人略低, 新生儿、早产儿易波动
3、性别:女性比男性体温高0.3℃ ,女性 在排卵后至月经期前和妊娠早期,体温 可轻度升高,与孕激素的分泌有关
4、环境:环境温度高时,体温相对偏高。
5、运动:活动时,体温偏高。因此,测 量体温时病人应安静,小儿防哭闹。
6、饮食:重要是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可 使 体 温 升 高 0.3℃ 左 右 。 因 此 一 般 在进食后半小时测量。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 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的
三大物质 氧化 能量
50%
转化为热能;50%储存(ATP)→机体
利用→转化为热能。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过程:机体的总产热量包 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 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基础代谢 是产热的基础,基础代谢高,产热 量就多。 主要的产热器官:肝脏、骨骼肌
体 温 在 24h 中 变化不规则,持 续时间不定。常 见于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