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篇一: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授课人:金晓难课程:语文〔基础模块下〕二〇一三年二月第一单元阅读与观赏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叉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课文(出自:.HNNscy 博文学习XX: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讲析一、教学导入: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秀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许多,大家熟识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XX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许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日,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宏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扫瞄,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看、治疗、鼓舞,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看、治疗、鼓舞“我〞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三、深析课文〔一〕介绍在XX年时代遭受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怀、鼓舞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86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86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86页)1成才要有文史知识教学要求一、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二、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

三、认知文中所采用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两种论据,简要说明这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课文分析指导一、内容解读这是一篇论述严谨、说理平易、文风朴实的论说文。

作者围绕“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这一中心论点,逐层深人地论述了成才的途径,着重论述了学习语文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谈自学的意义,自学成才的标准,自学的内容,指出自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

第一段,首先提出一个判断:“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指出自学成才的意义。

第二段,诊释“成才”这一概念,提出了成才的标准。

首先用设问引出人们的习惯看法,对“成才”的内涵加以界定;而后又用三个“凡是”构成的排比句,阐述自己的观点,扩大了“成才”的外延,以纠正人们的习惯看法的局限性,为下文深人论述做准备。

第三段,对自学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阐释。

同样先用设问引人话题,简洁地概括出自学的内容,不外乎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接着分析论述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强调“必须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告诫人们“为了学习并深人钻研专业知识,非学好基础知识不可”;最后,进一步界定了“基础知识”的范畴“大致相当于中学的文理两科的知识”,为下文正式导人论题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4-8段,针对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风气,提出文理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论述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四段,在前文的基础上深人一步,论述文理两科的关系,联系社会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搞国家建设,当然需要科学技术,但文科也不能偏废”的观点。

首先,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提出文理并重,“互相支持、相互为用”,二者不可偏废的思想;而后强调指出,中学阶段文理两科“都是基础,都应该学好”,缺一不可(自学成才的正确态度也应是文理“并重”“都应该学好,’);接着从广义上阐释文科知识的范畴,并用假设复句指出“重理轻文”的危害,强调掌握文科知识的重要性,并引用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话,进一步阐明文科知识不能偏废,自然引出下文。

2024版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教案全册

2024版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教案全册

阅读效率。
不同题材课外阅读书籍推荐
文学类
推荐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历史类
推荐历史题材的书籍,帮 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 化传承等。
科学类
推荐科普读物,拓宽学生 视野,培养科学精神。
哲学类
推荐哲学类书籍,引导学 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问 题。
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组织
2024中职语文人教 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
教案全册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阅读鉴赏:现代文篇目选读 •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影视欣赏与评论写作指导 • 名著导读与课外阅读推荐 • 考试评价与总结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与特点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
03
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01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 际技巧,提高应对能力。
02 强化听说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练习,提高学生 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能力。
03 开展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培养其主动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
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语文教材,该教材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选文具有时代 性、典范性和实用性,练习设计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选用依据
本教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适合中等职 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了中等职业学校一线 教师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词语及关键语句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3.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4.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及关键语句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3.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2.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课时像本文这样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议论文,在学习前仔细阅读“预习提示”和文题后的注释,对我们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还可以采用“跳读法”,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找出课文中能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如能抓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理由如次”;“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第一、二、三部分开头的第一句话和全文的最后一句话,就能大体上理清本文的逻辑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文章的内容看,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包含了哪些内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文章的第一句话“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就是中心观点。

关于题目包含的内容可抓住“改造”和“学习”二词去理解。

“改造”强调在学风上来一次根本的改变;“学习”是指学风,本文是指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态度。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来行文的。

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问题,说明基本观点。

下面分四个部分来写。

三个部分分析问题,反复论述为什么要改造学习;第四部分论述怎样改造我们。

的学习,明确提出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从。

全文看,文章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中职(人教)语文基础教案

中职(人教)语文基础教案
一、关于立意。完全可以见仁见智,比如:
1.人生难免遭受挫折、经历磨难,做一个幸福的人就要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明确
指导
5
25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三、
四、
五、
2.做一个幸福的人应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3.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对手;
4.做一个幸福的人吧,感受简简单单的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吧,让别人也感受你的幸福;
情感
培养细致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难点
写作实践
关键
练习
教具资料
书、笔、本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
二、
命题作文“做一个幸福的人”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提问
朗读
讨论
5
25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三、
四、
五、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只藏羚羊,你在这最后的时刻,会对老猎人说什么呢?
B、由老猎人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感悟人性美。分析(1)老猎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找出文中描写老猎人的句子品析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分析(2)如何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这句话。
授课时间
11、03、08
课型
新授
第3课时
课题
记叙文写作(一)

中职语文教师教案(3篇)

中职语文教师教案(3篇)

课时:2课时年级:中职一年级教材:《中职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把握文章的抒情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荷塘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荷塘的美景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荷塘美景的文章——《荷塘月色》。

二、生字词讲解1.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齐读。

2.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如“缕缕”、“袅袅”、“弥漫”等。

三、自主阅读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描写了荷塘的哪些美景?(2)作者为什么选择在月色下欣赏荷塘?四、小组讨论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教师讲解1. 教师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如赞美自然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 教师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抒情手法。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塘月色》,还记得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阅读1. 教师展示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如《春》、《背影》等。

2. 学生阅读,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这些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三、小组讨论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欣赏自然美景?(2)如何表达对生活的热爱?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中职语文教案(3篇)

中职语文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1. 课文生字词的掌握。

2. 重点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主旨的把握。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荷塘月色是怎样的吗?请简要描述一下。

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查字典解决生词。

2. 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生字词,讲解重点句子,如“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等。

2.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荷塘、月色、荷叶、荷花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学习效果。

五、总结1. 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2. 强调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意象和象征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荷塘、月色、荷叶、荷花等。

2. 分析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阅读1. 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荷花》、《荷塘月色》等。

2.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练习1. 学生以“荷塘月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点评作品。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2. 强调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诗曲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诗曲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诗曲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诗曲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1 诗曲四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该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描写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英雄豪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杨慎。

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文学欣赏和诗歌鉴赏可能缺乏兴趣和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画作《赤壁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提出问题: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这幅画与本课诗歌有什么关系吗?2.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赤壁图》的背景和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关系。

例子:教师可以说,《赤壁图》是中国古代画家郭熙所绘,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

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情和历史的怀念之情。

第二环节:诗歌赏析1. 教师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跟读。

例子:教师可以分段朗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

例子:教师可以解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意境是指长江水东流不息,淘尽了千百年来的风流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第三环节:诗歌分析1. 教师将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人教版中职高二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中职高二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中职高二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能够读懂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红楼梦》、《高老头》、《老人与海》等经典文学作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和PPT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3. 教学卡片和教学提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解法: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问题。

3. 互动法:通过提问、回答、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2课《科学与艺术》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2课《科学与艺术》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科学与艺术有什么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师生互动,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科学与艺术》,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科学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欣赏科学与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此外,本课还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根据学生的反思反馈,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引入更多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我计划引入更多的实例,如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合作项目、科学主题的艺术作品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总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中,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实际学情,注重师生互动,突出重难点,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

语文教案中职

语文教案中职

语文教案中职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职业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职业词汇,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表达中。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教学重点:1. 职业的定义和特点。

2. 职业词汇的掌握与运用。

3. 阅读理解文章,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职业词汇。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相关职业图片、阅读理解文章。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职业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图片中的职业。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职业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与工作的关系。

Step 2: 学习职业词汇1. 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职业词汇,并逐个解释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词汇操练,包括听写、造句等。

Step 3: 阅读理解1. 教师分发阅读理解文章,并要求学生默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中提到的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如:你对哪个职业最感兴趣?为什么?你认为这个职业的要求是什么?Step 4: 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编写一个关于自己理想职业的短文,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职业词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学习职业词汇和阅读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词汇。

同时,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培养对职业的兴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职业意识。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 古代诗词欣赏阅读与欣赏诗曲四首《双调-折桂令》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 古代诗词欣赏阅读与欣赏诗曲四首《双调-折桂令》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阅读与欣赏诗曲四首《双调-折桂令》一等奖创新教案诗曲四首《双调·折桂令》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1诗曲四首《双调·折桂令》。

该诗曲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所作,属于双调曲,通过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诗曲,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双调曲的特点和形式。

2.理解《双调·折桂令》的内容和意义。

3.学习诗曲的朗读和演唱技巧。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双调·折桂令》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诗曲的朗读和演唱技巧。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古代文学了解较少,对古代诗曲的欣赏能力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古代文学相关的音乐,如古筝曲或古琴曲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对古代文学了解多少?你们喜欢听古代诗曲吗?为什么?”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课文教师将课文《双调·折桂令》呈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然后再进行集体朗读。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对这首诗曲的内容有什么理解?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第三环节:解读课文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对其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曲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双调曲的特点、折桂令的含义等。

教师:在这首诗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词和短语,比如“折桂”、“双调”等。

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我们先来解释一下。

教师解释“折桂”的意思:折桂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称号,意为状元,是对考试成绩最好的人的褒奖。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3篇)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3篇)

课时:2课时年级:中职一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学习朱自清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孝道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亲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习朱自清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会欣赏、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父爱是什么样的?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

二、新课导入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语调。

3.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写作手法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在写作中运用到的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 学生结合课文实例,阐述自己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1. 课下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影》,请同学们谈谈对这篇课文的感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点评。

二、深化主题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爱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去关爱父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欣赏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其他优秀作品,如散文、诗歌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人教版中职学校职高语文基础版第2册全册教案精美整理版

人教版中职学校职高语文基础版第2册全册教案精美整理版

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风景谈 (2)包身工 (7)梦和泪 (12)第一单元检测题 (15)第二单元景泰蓝的制作 (20)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22)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25)第二单元检测题 (30)第三单元讲讲实事求是 (34)敬业与乐业 (39)民族自信力断想 (41)第三单元检测题 (43)第四单元计划总结请示报告第四单元检测题 (47)第五单元荷塘月色 (50)故都的秋 (56)记忆 (60)给我三天视力 (63)第五单元检测题 (68)第六单元鸿门宴 (70)左忠毅公逸事 (74)庖丁解牛 (81)琵琶行 (87)第六单元检测题 (96)《风景谈》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紧扣中心将六幅画面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和谐而完美的整体的写法。

2.体会运用衬托的手法和选用精当的动词对表现文章内容所起的作用。

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并学习和发扬这种崇高的精神。

教学重点1.弄清六幅画面是怎么组合成文的。

2.通过朗读、讨论、概括、复述、评析和作文等方式体会衬托的手法和品味精当的动词。

3.突出第六幅画面。

教学难点弄清六幅画面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从语言形式入手把握文章内容,第二、三两个课时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分析文章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这种“形式·内容·形式”的教学过程,正适合文学作品的教学。

2.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①学生·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叶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师尽量少讲,只起启发、点拨、引导作用,一半以上的时间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学。

②读写听说:四者相辅相成。

③语言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二者有机结合。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和想象等能力。

④语文·生活:二者有机联系。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熟练掌握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2.文学鉴赏与欣赏;3.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时间:5分钟通过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中职语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基础知识时间:15分钟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递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采用示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步:文学鉴赏与欣赏时间:2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中职学生的文学作品,展示给学生并进行鉴赏与欣赏。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含义和主题,培养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四步:创新能力的培养时间: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已学知识和文学作品的启发,展开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活动。

可以是写作、演讲或其他形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时间: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采用问答、讨论或个人述评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包括基础知识讲解和文学作品展示等内容;2.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新知;3.中职语文教材:作为课堂讲解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评估1.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表现,对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3.开展一些小测验或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语文素养;2.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讲座和比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3.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 课 计 划课时计划授课班级授课时间2011.3.1课型新授课第 1 课时课题壶口瀑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技能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情感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教材分析重点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难点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关键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教具资料网络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课前演讲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一幅瀑布的照片,请学生描绘那幅照片。

2、初读课文讲评倾听教师介绍,思考并表达自15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两次看瀑布、抓住“水”3、 品读两次看瀑布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那么,壶口瀑布,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同时将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圈画下来,感悟己初步感受初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学生从两次看瀑布的部分中,寻找相关语句。

与小组同学交流读一读,说说圈画这些语句15教师讲授、指导内容活动时间分配四、体验。

4、 生发议论在你读了文章,体会了作者的感悟后(黄河壶口既是一个水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相信你的感受已经与开始时有所不同。

请你用几句话加以表达。

5、 体会深意教师出示原文结尾,问:你觉得在作者仅仅还是在谈人生的哲理吗?6、 教师小结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这些,恐怕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布置作业必做题:摘抄、背诵一段喜欢的语句;选做题:1.仿写课文中精彩的一段。

2.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文字(也可以是诗句)的理由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写作。

班内交流学生大声朗读体会,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含的作者情感及其写8581作意图,感受民族精神。

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板设计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磅礴、雄壮课后小结授课班级授课时间2011.3.2课型新授课第 2 课时课题藏羚羊跪拜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目标认知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初步认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技能通过文本的阅读,进一步加强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能力情感感悟藏羚羊的母爱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教材分析重点引导学生把我藏羚羊跪拜的细节,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难点分析老猎人形象,体会其杀生与慈善两种矛盾的特性关键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教具资料网络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课前演讲过程设计1、导入:今天,我们穿越时空,去我国的藏北高原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珍稀动物——藏羚羊。

看,这就是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

这堂课我们要共读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藏羚羊跪拜》。

2、 整体感知①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讲评阅读概15一个老猎人无视藏羚羊的跪拜,猎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在真相面前,老猎人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

述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四②圈划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语句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这出藏羚羊和和老猎人演绎的悲剧中,作者又是将怎样的美呈现给了大家呢?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把你认为倾注了作者情感的描写得很感人的语句圈划出来。

3、 话题讨论①小组讨论,朗读各自圈划的语句,并谈感受。

②班级交流,感受藏羚羊圣洁的母爱和老猎人慈善的情怀。

4、 教师小结从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可以毫不犹豫地跪在老猎人的枪口下,一个出色的猎人可以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幡然悔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和自然的亲和关系进一步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态度,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上。

布置作业概述圈读讨论201621板书设计藏羚羊跪拜讨论: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这出藏羚羊和和老猎人演绎的悲剧中,作者又是将怎样的美呈现给了大家呢?课后小结通过文本的阅读,进一步加强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能力课时计划授课班级1授课时间2011.3.8课型新授课第 3 课时课题劝学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教学目标认知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技能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情感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难点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关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具资料网络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课前演讲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有关学习的道理2. 简介作者(见教参)3. 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4. 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5. 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给6个通假字、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点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讲评1525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解。

6.教读: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5四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

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7.巩固:学生自读课文,自行口译,要能字句落实。

学生提问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解答。

8.完成书后练习作业:背诵课文最后一段8153板书设计劝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不可以已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课后小结学习应持的方法:积累;态度: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课时计划授课班级10幼师1授课时间2011.3.9课型新授课第 4 课时课题劝学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教学目标认知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技能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情感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难点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关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具资料网络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课前演讲教学过程1. 检查:(1)学生口头回答词义,教师讲释小结。

讲评152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

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5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

)假舆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通假字)君子生(性)非异也 (通假字)则知(智)明而行无过矣 (通假字)回顾5815四、(2)背诵课文:教师指名让学生分别背诵24段,讲评记分。

2.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教师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②论证方法灵活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布置作业:作文(任选一题)谈学习试论“锲而不舍”讨论3板书设计劝学讨论: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2)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课后小结应对文言文的重点实虚词加以强化课时计划授课班级10幼师1授课时间2011.3.15课型新授课第 5 课时课题鸿门宴教学方法朗读、探究教学目标认知积累重要字词等文言知识技能培养文言文理解能力情感结合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吸取历史教训教材分析重点学习重要的词语及句子难点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关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具资料网络资料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课前演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垓下歌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大风歌 刘邦讲评品评1525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品评】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

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

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四、二、研读第一段,知识检测1、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旦日飨士卒2、句式(1)、贪于财货 (2)、使人言于项羽曰 (3)、此天子气也3、 翻译: 沛公居山东时4、思考: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三、朗读第二段,知识检测1、通假字2、词类活用3、思考: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项伯来通风报信,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可以看出张良有何过人之处?刘邦的为人如何?阅读思考朗读58153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