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治疗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肝性脑病ppt课件完整版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肝病、精神神经症状及肝性脑病的 诱因等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血氨、脑电图、诱发电位及心理 智能测验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神经精神异常疾病。
鉴别诊断
肝性脑病应与精神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性非酮 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和镇静剂过 量等相鉴别。
03
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通过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
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肝细胞,从而恢复肝脏功能,改善肝性脑病症状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发病机制深入研究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
远程医疗与智能诊疗系统
随着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深 入研究,未来有望发现更多新 的治疗靶点,为药物研发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
降氨药物
使用谷氨酸钾、谷氨酸钠 等降氨药物,促进氨的代 谢和排泄。
精氨酸
补充精氨酸,促进尿素合 成,降低血氨浓度。
支链氨基酸
补充支链氨基酸,调整芳 香族氨基酸比例,改善氨 基酸代谢紊乱。
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
1 2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病情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控制感染
对合并感染的患者,积极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加 重。
其他相关因素
炎症反应
肝脏受损时,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脑 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害物质进入脑组 织。
氧化应激
神经递质与受体异常
除假性神经递质外,其他神经递质(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及其受 体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 异常。
肝脏功能衰竭时,氧化应激反应加剧 ,可能导致脑细胞损伤。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大脑神经元表面GABA受体与BZ受体及巴比 妥受体紧密相连,组成GABA/BZ复合体,共 同调节氯离子通道。复合体中任何一个受体被 激活均可促使氯离子内流而使神经传导被抑制。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12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 在氨的作用下,脑星形胶质细胞BZ受体表达 上调。临床上,肝功能衰竭患者对苯二氮 类 镇静药及巴比妥类安眠药极为敏感,而BZ拮 抗剂如氟马西尼对部分肝性脑病患者既有苏醒 作用,支持这一假说。
➢ 神经体征: 浅昏迷: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23
临床表现
亚 临 床 肝 性 脑 病 ( 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HE)更名为轻微肝性 脑病:患者虽无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从 事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用精细的智力测 验和(或)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异常,这 些患者的反应力常降低,不易架车及高 空作业。
氨在HE中致病作用依据: ①90%的HE患者动脉血氨明显升高; ②降低血氨的措施对部分HE患者有效。
氨对脑功能的影响 ①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使大脑细胞能量供应
不足; ②增加了脑对中性氨基酸(amino acid)(酪氨酸、
苯丙氨酸、色氨酸——抑制脑功能)摄取;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10
一、神经毒素
尿素)的分解(尿素→NH3+CO2)。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7
一、神经毒素
存在形式:非离子型氨(NH3)、离子型氨 (NH4+)NH3+H+≒NH4+
➢ 氨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NH3弥漫入肠粘膜,结 肠内pH>6,NH3大量弥漫入血;pH<6时,则 NH3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排泄。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12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 在氨的作用下,脑星形胶质细胞BZ受体表达 上调。临床上,肝功能衰竭患者对苯二氮 类 镇静药及巴比妥类安眠药极为敏感,而BZ拮 抗剂如氟马西尼对部分肝性脑病患者既有苏醒 作用,支持这一假说。
➢ 神经体征: 浅昏迷: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23
临床表现
亚 临 床 肝 性 脑 病 ( 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HE)更名为轻微肝性 脑病:患者虽无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从 事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用精细的智力测 验和(或)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异常,这 些患者的反应力常降低,不易架车及高 空作业。
氨在HE中致病作用依据: ①90%的HE患者动脉血氨明显升高; ②降低血氨的措施对部分HE患者有效。
氨对脑功能的影响 ①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使大脑细胞能量供应
不足; ②增加了脑对中性氨基酸(amino acid)(酪氨酸、
苯丙氨酸、色氨酸——抑制脑功能)摄取;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10
一、神经毒素
尿素)的分解(尿素→NH3+CO2)。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培训
7
一、神经毒素
存在形式:非离子型氨(NH3)、离子型氨 (NH4+)NH3+H+≒NH4+
➢ 氨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NH3弥漫入肠粘膜,结 肠内pH>6,NH3大量弥漫入血;pH<6时,则 NH3从血液转至肠腔,随粪排泄。
肝性脑病PPT课件

• 一般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神经系统表 现和脑电图的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四 期。
.
32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分期 意识状态
神经系统改变 脑电图
一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
(前驱期) 为失常但应答准确。 扑翼样震颤(+) ±
二期
嗜睡、昼睡夜醒、 扑翼样震颤(+)
(昏迷前期) 理解力、定向力、 肌张力增高
计算力等意识障碍 腱反射亢进、
发病机制
•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血氨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pH
NH3(氨) pH
NH4+(铵)
氨
.
13
发病机制
•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⑴由于能量缺乏干扰脑的代谢: a-酮戊二酸、NADH(辅酶A)、ATP a-酮戊二酸+NH3 辅酶A 谷氨酸+NH3
ATP
氨
大脑去毒过程
.
14
发病机制
消耗3克分 子的ATP
.
4
概念
•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 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 用精细的心理智能试验和(或)电生 理检测才可能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
5
肝性脑病病因
• 各种类型的肝硬化(70%) 门体分流术 各种肝炎急性肝衰竭 原发性肝癌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严重的胆道感染
.
6
肝性脑病的诱因
1.上消化道出血 低血容量与缺氧;
肝
功 受
锰离子 +NH3
损
5-HT 正肾素 GABA
星形细 胞功能
.
30
发病机制
• 8、色氨酸与肝性脑病: • 正常情况下色氨酸与蛋白质结合不进入
血脑屏障
肝病时游离色氨酸
.
32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分期 意识状态
神经系统改变 脑电图
一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
(前驱期) 为失常但应答准确。 扑翼样震颤(+) ±
二期
嗜睡、昼睡夜醒、 扑翼样震颤(+)
(昏迷前期) 理解力、定向力、 肌张力增高
计算力等意识障碍 腱反射亢进、
发病机制
•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血氨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pH
NH3(氨) pH
NH4+(铵)
氨
.
13
发病机制
•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⑴由于能量缺乏干扰脑的代谢: a-酮戊二酸、NADH(辅酶A)、ATP a-酮戊二酸+NH3 辅酶A 谷氨酸+NH3
ATP
氨
大脑去毒过程
.
14
发病机制
消耗3克分 子的ATP
.
4
概念
•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 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 用精细的心理智能试验和(或)电生 理检测才可能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
5
肝性脑病病因
• 各种类型的肝硬化(70%) 门体分流术 各种肝炎急性肝衰竭 原发性肝癌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严重的胆道感染
.
6
肝性脑病的诱因
1.上消化道出血 低血容量与缺氧;
肝
功 受
锰离子 +NH3
损
5-HT 正肾素 GABA
星形细 胞功能
.
30
发病机制
• 8、色氨酸与肝性脑病: • 正常情况下色氨酸与蛋白质结合不进入
血脑屏障
肝病时游离色氨酸
肝性脑病PPT演示课件

非药物治疗手段介绍
人工肝支持治疗
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人工 肝支持治疗方法,清除体内的有
害物质,改善肝功能。
肝移植
对于严重肝性脑病患者,可考虑 进行肝移植手术,以恢复肝脏功
能并改善预后。
其他辅助治疗
疗手段。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年龄与性别分布
肝性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但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这可能与男性饮酒、病 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
地域与种族差异
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 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病率 较高。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轻微的精神异常到严重的昏迷不等。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性格改变、 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症状。此外 ,患者还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等典型体征。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肝性脑病可分为四型。I型为前驱期,表现为轻度精神异常;II型为昏迷前 期,表现为意识错乱、睡眠障碍等;III型为昏睡期,表现为昏睡和精神错乱;IV型为昏迷期,表现为 神志完全丧失。
02
肝性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神经精神症状,如意识障碍、行为异 常、言语不清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逐 渐加重,甚至导致昏迷。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肝性脑病的病 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日常生活指导
教育患者如何调整饮食、作息 和锻炼,以改善肝功能和减少 疾病发作。
药物使用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包括 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方面的知识。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5.原发性肝细胞癌
3.中毒性肝炎/药物性 6.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肝病 并发急性或暴 发性肝功能衰竭 7.严重胆道感染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5
诱因
消化道出血
高蛋白饮食
感染 便秘
低钾导致代 谢性碱中毒
药物
肝性脑 病
肝癌
利尿、腹泻 放胸、腹水
门体分流
门静脉、肝 静脉血栓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6
发病机制
神经毒素 氨中毒学说 神经递质的变化
• 氨的形成 • 氨在肠道的吸收 • 氨的代谢 • 血氨增高的原因 •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9
发 病 机 制—氨中毒学说
(一)氨的形成 1.胃肠道产氨(Nor :4g/d)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酶(PH) 氨 食物蛋白 氨基酸氧化酶(细菌)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10
发 病 机 制—氨中毒学说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定义
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 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 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2
定义
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
Systemic Encephalopathy, PSE )
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
静脉有侧支循环存在,门静脉血 中肠道毒性代谢物未经肝解毒清 除,经侧支入体循环 ,导致脑功 能紊乱。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3
定义
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
有严重肝病无明显脑病的临床 表现,用精细智力试验或电生理检 测发现异常表现。
肝性脑病专业知识讲座
肝性脑病培训护理课件

感谢观看
防和处理的方法。
康复指导
03
提供患者康复阶段的指导,包括运动、饮食和心理调适等方面
的建议。
问题与讨论
护理难点
探讨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经验交流
鼓励参训人员分享自己的护理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案例分析
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护理过程中的得失和改进方向。
THANKS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计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 低脂肪的食物。
避免食物不耐受
避免进食可能引起过敏或 不耐受的食物,如豆类、 坚果等。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行为表现、 睡眠情况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的生成。
肠道清洁
通过灌肠或泻药等方法清洁肠道, 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
肝移植
对于严重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
研究显示,基因治疗可能对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 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降低血氨水平。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治疗肝性脑病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有 望为肝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防止药物性肝病。
保健知 识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
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 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营养均
衡。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增强身 体免疫力。
定期复查
防和处理的方法。
康复指导
03
提供患者康复阶段的指导,包括运动、饮食和心理调适等方面
的建议。
问题与讨论
护理难点
探讨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经验交流
鼓励参训人员分享自己的护理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案例分析
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护理过程中的得失和改进方向。
THANKS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计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 低脂肪的食物。
避免食物不耐受
避免进食可能引起过敏或 不耐受的食物,如豆类、 坚果等。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行为表现、 睡眠情况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的生成。
肠道清洁
通过灌肠或泻药等方法清洁肠道, 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
肝移植
对于严重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
研究显示,基因治疗可能对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 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降低血氨水平。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治疗肝性脑病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有 望为肝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防止药物性肝病。
保健知 识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
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 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营养均
衡。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增强身 体免疫力。
定期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性脑病的治疗
2
亚临床或隐性 HE 指无明显临床表现或生物化 学指标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测试和(或) 电生理检测才可诊断的 HE。HE 是肝病的最后 阶段,实质是肝功能衰竭的最终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治疗
3
HE 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提出的假说
主要有:氨中毒学说、代谢紊乱学说、氨基酸 代谢失衡学说、锰中毒学说、Y- 氨基丁酸学说 等 ' 根据病因不同将 HE 分为 3 种类型:A 型: 即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肝性脑病;B 型:即门 静脉 - 体循环分流相关肝性脑病;C 型:即肝 硬化相关肝性脑病,伴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 体循环分流。
肝性脑病的治疗
8
一、去除诱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也是导致 HE 的重要 诱因,而 HE 患者肝功能恶化时又加重了机体 的代谢紊乱和内环境失衡,形成恶性循环,应 监测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变化情况,根据 结果及时补充,避免利尿过多或大量放腹水。 根据前 I 天的尿量决定每日补液量(尿量 +1000ml),总量应控制在 2500ml 之内。
肝性脑病的治疗
7
一、去除诱因
HE 的常见诱因为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水电解 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感染导致的 HE 因病原 菌多为肠道菌群,可选择二三代头孢、氨类、 鱗酮类抗生素控制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血 容量降低和胃肠道内积血使肠道产氨增加,均 可诱发或加重 HE。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使用维生素 K、抑酸药物, 必要时可行消化道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
肝性脑病的治疗
12
二、营养支持治疗
(2)慢性 HE 患者则无禁食必要;
(3)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1.0-1.5g/kg;
(4)主张口服支链氨基酸制剂;
(5)蛋白质种类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其次是牛 奶蛋白质。
肝性脑病的治疗
13
三、药物治疗
不吸收双糖:不吸收双糖在肠道中分解产生的 有机微粒可增加肠腔渗透压,再加上其酸性产 物对肠壁的刺激作用可产生轻泻的效果,有利 于肠道内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排出。
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可与氨结合形 成谷氨酰胺和水以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氨水 平。但目前认为谷氨酸盐只能暂时降低血氣水 平,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降低脑组织中的氨水 平,且可诱发代谢性碱中毒,反而加重 HE。
不吸收双糖作为益生元在结肠内还可抑制产氨、 产尿素酶细菌的生长,减少氨的产生。乳果糖 和拉克替醇(乳梨醇)为肠道不吸收双糖,能 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乳果糖是治疗 HE 的一线药物,不仅可有效预防肝硬化患者 HE 的复发,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HE 的发 作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杂糖含量低,对于 有糖尿病或乳糖不耐受患者也可应用。
肝性脑病的治疗
4
C 型肝性脑病以慢性反复发作的性格与行为改 变、言语不清、甚至木僵、昏迷为特征,常伴 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 阵挛或巴宾斯基征(Babinski)阳性等神经系 统异常表现。在我国,大多数 HE 为 C 型,而 A 型及 B 型相对较少。
肝性脑病的治疗
5
HE 的诊断主要依据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和(或) 广泛门 - 体静脉分流病史、精神神经异常的表 现及血氨测定等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精神神 经异常。
肝性脑病的治疗
肝性脑病(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各 种门 - 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 并排除了其他已知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 调综合征。
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临 床上可表现为程度和范围较广的神经精神异常, 从只有用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方法才能检测 到的轻微异常,到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智力 减退,甚至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HE 是肝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识别、 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轻微型 HE 患 者常有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应积 极筛査和防治轻微型 HE。
肝性脑病的治疗
6
治疗 HE 的原则是寻找、去除诱因,保持内环 境稳定、减少肠源性氨和毒素生成以及吸收, 保护肝功能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介质神经递质 的平衡,积极预防并治疗并发症,纠正酸碱平 衡及电解质紊乱,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肝及 脑的供氧状态,防止出血、休克等,釆取综合 性、多环节的治疗方案,人工肝系统作为缓解 症状措施,外科手术则作为各类 HE 的最终治 疗手段。
肝性脑病的治疗
9
二、营养支持治疗
欧洲肝病肠内营养指南建议肝病患者每日供应 非蛋白质热量 146-167kJ/kg,并给予每日 1.2~1.5g/kg 的蛋白质摄入 ' 对 HE 患者蛋白质 的摄入问题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肝性脑病的治疗
11
二、营养支持治疗
(1)急性 HE 及 3、4 期 HE 开始数日要禁食 蛋白质,清醒后每 2-3d 增加 I0g,逐渐增加蛋 白质至每日 0.5~1.2g/kg;1、2 期 HE 则开始 数日给予低蛋白质饮食(20g/d),每 2-3d 增 加 10g,如无 HE 发作,则继续增加至每日 1.2g/kg;
精氨酸:是肝脏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中的中 间代谢产物,可促进尿素的合成而降低血氨。 此外精氨酸可以酸化血液,减少氣对中枢神经 系统的毒性作用。
但是精氨酸的作用依赖于肝功能,肝衰竭患者 效果较差。25% 的盐酸精氨酸 40~80ml 加人葡 萄糖中静脉输注,每日 1 次。
肝性脑病的治疗
16
三、药物治疗
肝性脑病的治疗
14
三、药物治疗
乳果糖治疗 HE 常用剂量是15~30ml/ 次,每天 2~3 次,口服,以每天产生 2~3 次软便为宜。 当患者昏迷无法口服时,可给予保留灌肠。拉
克替醇甜度较低,治疗 HE 与乳果糖疗效相当, 推荐初始剂量为 0.6g/kg,分 3 次于就餐时服 用,以每日 2 次软便的标准调节剂量。
门冬氨酸 - 鸟氨酸(OA):OA 可以增加氨基 甲酰憐酸合成酶及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
性,促进脑、肝、肾利用氨合成尿素和谷氨酰
Hale Waihona Puke 胺,从而降低血氨水平。门冬氨酸还参与肝细
胞内核酸的合成、间接促进肝细胞内三羧酸循
环的代谢过程,以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肝性脑病的治疗
15
三、药物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20g/dOA静脉输注,可明显降 低空腹血氨与餐后血氨水平,并改善 HE 患者 的精神状态分级口服 OA 亦可改善 HE 患者数 字连接试验、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的检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