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德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德育尊重为先
——谈毕业班管理中和谐德育
天津市实验中学邢洁
和谐德育是指“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在学校的德育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完成学业慢慢逐渐成长,而教师也是一个处在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把和谐德育落到实处,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其关键的切入点就是——尊重。
毕业班级,面临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学生生理和心理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学生每天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接触的人无外乎“老师、同学、家长”。因此,作为教师将尊重的理念融入班级,营造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家校和谐的情感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让社会、学校、家庭一路同行,为学生的升学保驾护航,尊重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先决条件。
一、宽容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不成熟解释
宽容并不是放纵,宽容也不能取代教育。但是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如果一味地以“胜利者”自居,对学生的错误不依不饶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面临毕业的日子里,教师处理问题要注重效率,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和感染学生。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立场、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教师要从原则上严要求不姑息,从实际上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理由,对于其中真善美的部分给予肯定切忌全盘否定。
高考复习的最后一段日子,学生小B对班主任经常和家长沟通很不满意,不愿意家长为自己操心烦恼,于是很不冷静地给老师发了“恐吓短信”。对于高考无望、无视学校纪律、身上已有处分的小B来说,这件事情无疑会让他陷入困境。班主任没有把学生推到教务处而是倾听了学生的理由:因为高考和父亲冷战,只和母亲有短信联系,可是母亲有心脏病,经不起每次“打击”(老师打电
话汇报完情况),于是对班主任有了怨恨,发了“恐吓短信”。班主任听了小B 的话先是问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我没有找你?(因为小B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老师只好和他妈妈联系)”“为什么你的妈妈会犯心脏病?(被小B气的)”“是不是希望老师不管你?”当小B对最后一个问题说“是”的时候,班主任说“你认为对自己的学生不闻不问的老师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吗?”看着小B沉默不语,班主任接着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之所以肯和你谈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你没有匿名,说明你敢做敢当;二是你发短信的初衷是为了妈妈,虽然你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好,甚至说很差,但是看到你很关心妈妈的健康,在意妈妈的感情,我尊重你对妈妈的孝心。但是你知道吗?这样做的结果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令自己陷入窘境。既然选择了参加高考就认真地对待这段日子,既然要在学校度过最后两个月就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想这是让妈妈放心的最好办法,因为老师不会姑息你无视学校纪律的行为……”
这个学生犯的错误可算是够严重了,又是有“前科”的学生,如果教育者对他失去教育的信心,其结果可能是把学生推向社会。当他怀着不满的情绪面对社会时会出现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老师的这番教育会影响到小B,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不要选择那个最极端的。小B在和班主任的谈话后,出勤好了,每天穿校服,他的妈妈很高兴。
“尊师重教”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尊生”也同样是“重教”的表现。老师大都对品学兼优的喜爱有佳,对成绩不好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冷眼看待。殊不知他们的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尊重他们不成熟的解释,帮助那些可贵的星火燎原可能会挽救一个学生而不是葬送。
一位好老师要有一颗真正无私的心,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在面临高考的最后日子里,聪明的班主任要稳住军心,对于个别现象细心观察,找准切入点、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遗传因素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承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人尽其材”。
班中的小Y从对学习一直不够投入,升入高三以来,几次月考打击了他的信心,尤其是数学和文科综合。他和家长商量想参加艺术特长生的培训,因为小学时学过绘画,想通过这条路为自己的高考增加筹码。小Y说:“既然我没有实力和别人拼分数,那么只有依靠我的优势来为自己开创新的道路,我有信心考好艺术专业课,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有自己的梦想。”看得出小Y是一个有追求的
学生,不愿意盲从地生活。经过多次的谈话,班主任发现小Y对这个事情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并不是心血来潮,于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最后小Y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尊重”帮助我们构建“双主体”和谐的民主融合的师生观。
三、理解家长的苦衷,尊重家长的教育方式
整体化的大德育观告诉我们: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教育措施,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多渠道、多方位教育和谐整体的德育效应。“尊重”教育带来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效应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我们以前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不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教育,教师则不能正确看待家长,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总认为家长不负责任,不与老师配合,一来二去,家长和学校(主要是教师)之间变得不和谐。在和谐德育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认识到家长也是被尊重的对象,不再一味地埋怨家长,而是和他们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教师和家长形成的强大合力,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对学生教育的着眼点和方法也不一样。尤其是在毕业班,面对孩子一次次高高低低的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时候教师应该承认并尊重这样的差异,理解家长的苦衷,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学生在最后两个月拼搏的日子里,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不管成绩如何,应该看重的是学生奋斗的过程。班里的小X同学在一次月考后和老师谈话的过程中说:“我妈说了,我水平也就到这儿了,脑子太笨,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听完很惊讶,小X在班里属于比较努力的学生,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是这样的评价未免太打击人了,“怎么会呢?你数学成绩是班里进步最大的,下次注意均衡好几个学科的力量,老师相信你还会进步。”听完学生竟然感动地哭了。家长会上,老师把它作为案例拿出和家长一起探讨,家长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会给学生带来那么大的痛苦。事后,小X同学的家长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确实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没有注意孩子心理的变化。
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老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这种需求,满足他们,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也要通过沟通帮助他们摆正位置,切不可像教训学生那样对待家长。
五、小结
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