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述论_廖晓晴
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东北流民文化是清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流民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清代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现象,一批批东北百姓流离失所,他们在流动中不仅带来了自己的习俗文化,更有很多的文人墨客。
因此,对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进行研究,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人诗作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流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状况,探寻其文化特点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同时,可以从流民诗作中发现一些具有价值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东北流民文化的概述(2)清代东北流人诗社的形成、发展和特点(3)清代东北流民诗作的特色和价值(4)清代东北流民诗作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2. 研究方法(1)收集大量相关史料,进行文献分析和整理。
(2)采用社会史、文化史等方法,对东北流民文化及清代东北流人诗社进行分析和研究。
(3)从文学角度对清代东北流民诗作进行分析和鉴赏。
四、研究预期结果与创新点1. 研究预期结果(1)全面梳理东北流民文化及其历史渊源。
(2)深入分析清代东北流人诗社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3)深入研究清代东北流民诗作的特色和价值,发现其中的文化符号。
(4)探讨东北流民文化及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2. 研究创新点(1)对东北流民文化及清代东北流人诗社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深入分析流民诗作中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难点和可行性1. 研究难点(1)史料的获取和整理较为困难,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获得足够的史料。
(2)清代东北流人诗社及流民诗作文化特点较为复杂,研究难度较大。
(3)研究对象分散、跨度较大,数据量大,加之相关研究较少,会面临诸多困难。
整理东北流人文献 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
2019.6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编辑出版《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是“2011—2020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并得到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
该书自2015年开始选题策划、论证工作,至2017年最终出版,历时近三年。
该书作为《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的延续,不仅汇集了清代东北流人的珍稀诗文文献,还在此基础上做了认真的点校,纠正了不少记载讹误之处,考证出一些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本书由国内著名学者蒋寅、于景祥、徐桂秋主编,邀请全国清代文史及诗歌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是一部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和整理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
作为责编之一,我参与并见证了该书出版的全过程,也在这个过程中拓宽了视野,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收获良多。
流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时代,伴随着战争的产生、人口的掳掠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现象。
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斗争与阶级专政的产物,并伴随着流刑的产生、发展而愈趋于制度化。
清代东北流人数量众多。
当时学者王源为杨宾《柳边纪略》所作的序中就曾说:“数十年士庶徙兹土者,殆不可以数计。
”所涉地区也非常广泛,当时流人张缙彦在《域外集》中记载:“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
”而方拱乾在《绝域纪略》则说:“华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
”这些流人来源复杂,有官宦文人、三藩降卒、起义者及其家属和大量刑事犯。
其中,官宦名士们由于或曾身居显位,或以诗文名动天下,自然成为了流人中的明星。
有清一代,有案可稽的文人名士即有数百人之多。
杨宾在《伍敬玉五十寿序》中感慨道:“当是时,中土之名卿硕彥,至者接踵。
”(《晞发堂文集》卷三)清代东北流人中比较著名的有陈之遴、郝浴、陈梦雷、卫既齐、函可、季开生、丁澎、张缙彦、董国祥、左懋泰、戴国士、吴达、张天植、方拱乾、方孝标、方登峄、方式济、吴兆骞、英和、铁保、裕瑞、刘凤诰等人。
在这些流人之中,许多是有较高文化修养或某些专长的官吏,所以他们在流放地或者被聘用从事某些文化活动,或者自由从事某些文化教育职业,对东北边疆的文化传播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史学界称之为“流人文化”。
从清代东北流人诗看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
说 的是 流人 戴 遵 先脱 掉 身 上 的 衣服 , 去换 取 粟
文 人骚 客 , 自己 惊 险 艰 辛 的 遭 遇 、 慕 哀 怨 的感 将 思
情、 新鲜奇特的见闻付诸于笔墨 , 托之于诗歌。从诗 句 中一 个个 小 小 的字 跟 , 们 能够 认 识 到 东 北 大地 我 “ 山非 山兮水 非 水 ”2的荒 凉 恐 怖 , 可 以体 会 到 流 【 也
门开 千里雪 , 爨起 一窗 烟 。
鲁 迅先生 说 : 人 总是 要 有 点 精神 的。 “ ”虽 然 流 人们 生活在如 此苦 难 的环 境 下 , 是他 们 没 有 放 弃 但
野鹿来 相值 , 闲禽 坐不还 。 北 风 吹正力 , 亦是羲 皇前 。 E 羲皇, 即伏羲 氏 , 说 中古 时代 部 落 的酋 长 ; 传 羲
大 雨连绵 , 下个 不停 , 流人们 的住处被 大雨 淹没
然他们“ 臣憔悴, 孤 尤甚韩吏部之潮 阳夕迁 ” 但在 , 这里 , 他们寄情诗酒 , 互相慰藉 , 以解忧愁 ; 他们聊借 “ 窖之余生 用 续东 林 之 胜 事 ” 通过 “ 东 西 南 北 雪 , 尽 之冰魂 , 洒古往 今来 之热血 ” 来寻 求精 神寄托 。 史料 记载 他 们 的集 会 有 两 次 , 一 次 函 可 “ 第 首 倡为诗 , 和者僧三人 , 道二人 , 士十六人 , 堡中寄和及 后至者八人, 合二公子 , 共得诗三十二章” ; ¨ 第二 次 是 函可 的生 日, 料 没 有详 细 记 载 。虽 然 诗社 的 史 正 式集会 只有两次 , 以这两 次集会 为契机 , 但 诗社 成 员 私下来往 唱和更 加 频 繁 , 出 门大 雪 欲何 之 , 仆 “ 憧
清代东北满族史的一部拓荒之作——《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评介
清代东北满族史的一部拓荒之作——《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
评介
廖晓晴
【期刊名称】《满族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最近,张杰、张丹卉合撰的《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一书问世了。
全书
38万字,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廖晓晴
【作者单位】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所,辽宁,沈阳,1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清代满族经济史对满族文化产业兴起的意义及启示 [J], 赵晓明
2.一部全面梳理总结清代理学的开创之作——评《清代理学史》 [J], 王俊义
3.满族研究新领域的开创之作——史禄国《满族的社会组织》一书评介 [J], 罗惠
翾
4.古老民族壮美生活的画卷——《清代满族风俗史》评介 [J], 徐彻
5.满族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评《清代满族诗词十论》 [J], 张菊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前期关内外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清前期关内外人口流动及其影响清前期,关内外满族(女真)和汉族进行了频繁的人口交流,深入考察和探讨其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关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清入关以前,辽沈地区的满族和汉族之间就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广泛的人口交流。
早自明初开始,女真人就不断地渗入辽东。
明中叶以后,女真人入居辽东更加频繁。
当时辽东的辽阳、开原是女真内迁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早自洪武十五年,明廷就在辽阳设置了东宁卫,专门安置来辽东的“高丽、女直来归军民”其中主要是女真人。
所以努尔哈赤在入居辽东后曾说:“辽东卫的国人。
原是我国人。
”辽东除东宁卫外,还有于正统八年自开原移到辽阳的自在州,专为“抚安东宁卫,并附近海州、沈阳中等卫归降达官人等”,亦安置大批女真人居住。
正统年间“野人女真各种夷虏之人,俱附辽东地方,……辽东总兵官就于自在州、东宁卫等处城堡。
安插者动以千数”,可见当时辽阳已是汉人和女真等兄弟民族聚居的中心。
开原是当时通向海西女真等部的惟一通道,也是女真人内迁辽东定居的集居点。
明廷在开原设自在、安乐二州。
安置要求入居辽东的女真人定居。
此外,辽东的广宁卫、沈阳中卫,以及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南四卫,也安插了大批女真人。
笔者就《明实录》中记载的女真人迁居辽东的情况略作一钩稽。
大体上自永乐六年(1416年)至景泰二年(1452年)要求内迁的女真人,大都安置在辽阳、开原居住。
亦有一两例安置广宁的。
景泰三年正月以后至成化年间,由于辽阳开原已人满为患,所以此间大都安插在辽东半岛的南四卫居住。
除明廷直接安置外,还有一些女真人通过各种渠道而入居辽东:(一)有不少沿边(指辽东边墙)女真人采取“取保居住”的办法长期居于辽东。
(二)一些女真人以到汉人家中佣工的名义长期居住辽东。
建州女真王杲部与明廷绝市贡后,“杲所部诸酋以绝市贡故窘困,往孤山(系明军沿边驻守的城堡之一)为雇工,庶自给”。
连部酋首领都因生活窘困,竟去汉区为雇工,可见一般贫苦女真往汉区佣功当为常事。
流人研究现状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简介]韩向军(1991-),男,山西阳泉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的 流 人 体 系[5]。 但 是 书 前 后 亦 存 在矛盾 之 处,如 何 龄 修 在 《读 李 兴 盛 著 ?东 北 流 人 史?》一文中指出是书在前言中对流人做了这样的定 义:“流人就 是 反 抗 封 建 统 治 或 触 犯 封 建 刑 律,而 被 统治者强制迁徙至边远之地以服劳役,借以专政或实 边,从而成为 该 地 的 一 种 客 籍 居 民 之 人 ”,而 书 中 将 被统治者强制迁徙至边远地区的内地居民和被扣留 在边远地区的内地使臣也都归入到流人当中,但这些 居民与使臣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因此与定义中“反 抗封建 统 治 或 触 犯 封 建 刑 律 ”一 句 相 悖,仍 需 商 榷[6]。《中国流人史》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流 人 通 史,全书共分五编,三十二章,以历时的角度来梳理各 朝代的流人产生的背景、境遇、类型及这些流人在历 史发展中的功绩与作用等。是书规模巨大,叙事上至 夏末,下迄清末,前后介绍流人不少于三千余人,可谓 是一部巨 著[1]。 但 也 有 学 者 指 出 其 中 不 足,如 流 放 人员附表仅见于南北朝、隋、明几代,而忽略了唐、宋、 清等朝代,但瑕不掩瑜,其仍然是我国第一部意义重 大的全国性流人通史。
2018年 2月 第 36卷第 1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
Feb.,2018 Vol.36 No.1
流人研究现状
韩向军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流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于先秦至清末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对中华文 明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因而,对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 华文明的发展史。目前,学界对流人的研究大体分为四个层面:一是“流人”的界定;二是从史学角度来研究 “流人”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或贡献以及与流人相关的流放制度;三是从文献层面来整理研究 “流人”的文学作品;四是从文学层面来探讨“流人”的文学创作内容和风格或者为流人作传记。
论清入关前的科举制
论清入关前的科举制
廖晓晴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 清代的科举制,有关论著大都从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开始,其实清朝的科举制萌芽于皇太极时期.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就皇太极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情况加以阐释,以求教于方家.rn清太祖努尔哈赤在选拔人才方面实行的是古老的推荐制.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之后,加快了汉化的步伐.天聪二年,建立了文馆,并命儒臣分别值班,不久又效法明朝设立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又将文馆扩大为内三院.内三院职掌军国大政、出谋划策和出纳王命等,职务十分重要.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廖晓晴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清入关前实行科举制考论 [J], 廖晓晴
2.清入关前六部浅析 [J], 李小雪
3.论清入关前的科举制 [J], 廖晓晴
4.清入关前法律制度研究 [J], 凌雪
5.清开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读《清入关前国家法律制度史》 [J], 孟昭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清代流人文化资源与特点
得意 , 在 文坛上 却堪称奇才 。 裕瑞 通晓 西蕃语 , 能绘制 鹦鹉 地 图, 会唐 古特 字 。 裕瑞 工诗 善画 。 他的 《 枣 窗 闲
笔》 是唯一一部满族小说理论专著 , 他 也被誉为清代 中 期著名的满族文 学家 。 流人 文化并不是辽宁独有 的文化 资源 ,流人普遍 具有较 高文化水 平, 留存 的作 品多是诗 词文集 。 但是辽 宁的清代流人不仅 留有诗 词文集 ,他们 在众多领域 多
作者简 介: 王雁 ( 1 9 7 8 一 ) 女, 辽宁沈 阳人, 辽宁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系辽 宁省社科规划 2 0 1 4年度重 点项 目“ 清
代 辽 宁 地 区 的பைடு நூலகம்流 人及 其 作 品研 究 ” ( 课题 编 号 : L I 4 A Z S O 0 1 ) 的 阶段 性成 果 .
保护和利 用。
[ 关键 词】 辽 宁 清代 流人 文化 资源 特点
中图分类号 : K 2 4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8 4 0 ( 2 0 1 6 ) 0 6 - 0 0 5 8 — 0 2
清代流人文化是辽 宁重要 的历史文化资源 。所谓 流人 , 广义是指 因罪被流放贬逐之 人。 本文主要是指那
、
辽宁地域清代流人中名人众多
间, 他吟诗 作画 , 留下 《 耕烟 草堂诗 钞》 四卷 ; 他还 在戍 所 继续进行发 明创造 , 是一名不可 多得 的科技人才 。
裕瑞 , 字思元 , 号思元主人 , 清宗室 。 乾 隆年 问任镶 白旗 蒙古副都统 , 后因受牵连贬发沈 阳。 他在政 治上不
王 雁
( 辽 宁社会科 学院, 辽宁 沈阳 I 1 0 0 3 1 )
清代流人与东北民间风俗的嬗变
体现这一特点 。清初 , 田产所有权的转移促进 :属被 流放到关外 ,同当地满族 等土
买卖过程 中对伦理思想的借重 , 自于规 了流动人 口生计问题 的解决 , 源 加快了社会秩序 - 著居 民杂居相处 ,他们带来 的 中原
避 法 律 禁 令 , 映 _卖 方 自救 和买 方 占有 财 富 的恢 复。中叶以后 , 田宅所有权 的固化则为 :汉族 风俗对 当地 民风 民俗 产生 了重 反 r 对
展开, 既受 到目家制度 的规范 , 同时 义对 国家 人杞矣 ” , ,, 期以来遭 受一地二 粮之 :的饮食 习俗在潜移 默化 中发生着改 卷 1长 5 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有清一代 , 初期注重社会 累。 田产变更 中的习惯做法对社会带来诸多不 :变。 流人张缙彦出关时带去 了大量蔬 秩序 和社会经济 生活的恢 复 , 强统治 , 加 平叛 利影 响。 : 菜种子 , 他不仅 自己种植还教他人种
交易 , 是社会生 活发展的表现。这些习惯做 :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 ,饮食 习俗则 都 保证经济行 为的顺利开展 。 : 。由于满族 以采集和渔猎 为主 的 境
之意 , 合乎伦理纲常 , 多默许所 为。 官方 家与社会 的影响 清代河南 田宅交易 中存 在大量习俗惯 例 ,
取 三、 清代 河南 田宅 交易 中的 习俗 惯 例 对 国 法和 习俗极大地规范 了经济活动 的运行方式 ,: 决 于 人 们 的 生 产方 式 和地 域 环
阻止 兼并 冲动 , 解社会 : 缓 要影 响 ,一种新 兴的满汉 民俗文化 的需求冲动。伦理意义的形式化使经济行为本 试冈保护小农 经济 , 身运行 冲破 r 倡硬 的国家体制 , 重构着社 会的 矛盾。 财产分配情况 , 引发 丰 会 阶层 的分化 , 十 社会 整 一因而形成 。本 文从生活 习俗 、 信仰 习
辽代北方民族的内聚:辽宁地区的移民及其影响
辽代北方民族的内聚:辽宁地区的移民及其影响肖忠纯【摘要】辽代,东北地区处于大移民时期.由于辽宁地邻契丹内地,地旷人稀,且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更是移民频繁,规模空前.移民以内聚型流入为主,且多为战俘型移民.汉人和渤海移民居多,兼有契丹、女真、奚、西夏、新罗等族移民.移民大多聚族而居,形成辽宁地区大杂居、小集居的民族人口分布状态.在辽宁地区,辽河以西多为汉人,辽河以东渤海人居多,而其他民族则集中分布在若干州县和地区之内.这种内聚型移民促进了辽宁经济全面繁荣,城市建设兴起,交通线路得到改善,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融合.【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辽代;辽宁地区;内聚型移民;影响【作者】肖忠纯【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历史系,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80.1在辽宁的古代历史中,辽代以前曾有山戎、东胡、秽貊、汉、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多民族活动。
由于多年战乱,唐代后期辽宁汉人和其他民族人口大量减少,地旷人稀。
到了辽代,辽宁地区各民族人口状况发生了剧烈而频繁的变化。
至今,学界针对辽宁地区古代移民和人口问题的研究仍较为薄弱。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对辽史和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研究。
辽代兴宗以前,诸帝征伐不断,掳掠了大量人口,迁入上京、中京和东京道地区。
与今辽宁地区相关的移民不仅频繁,而且数量众多。
自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1年任夷离堇以来,多次南掠中原、伐女真、灭渤海国,掳掠了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许多被安置在今辽宁地区。
据《辽史·太祖纪》记载,神册四年(公元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次年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今辽阳市老城)、沈州(今沈阳市)”;天赞三年(公元924年)夏五月,“徙蓟州民实辽州(治今新民辽滨塔村)地”[1](卷2《太祖纪下》)。
另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壕州(今彰武县小南洼古城)、霸州(今朝阳市,后升兴中府)、黔州(今义县北)及其下辖盛吉县、锦州、沈州及其下辖乐郊县和灵源县、广州(沈阳市西南彰义站)、祺州(今康平市东南小塔子古城)及其下辖庆云县、银州(今铁岭市银州镇)永平县、归州(盖州熊岳城西南归州)等州县为太祖时移民所建,宜州(今义县东北)也为太祖时所建。
清代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考述
第52卷第6期㊀2019年11月㊀㊀㊀㊀㊀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Y a n b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㊀㊀㊀㊀㊀㊀V o l .52㊀N o .6㊀N o v .2019㊀Ѳ语言与文学艺术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考述董晓慧㊀陶㊀娥[摘㊀要]清代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是流人从事文学创作的主要载体,展现了流人的精神世界㊁东北地区的山川风物㊁地理民俗㊁边塞风光等,其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进入21世纪以来,流人诗词类文献整理㊁校勘㊁辑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近百种文献得到了重新整理,多种埋藏在历史角落中的文献得以重新刊行,为我们深入研究清代流人文学及东北边疆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流人诗词类文献整理工作将越来越走向系统化㊁专门化,这种以文献学考证为基础,带动文学㊁史学实现深层次的交叉研究,必将成为未来学界新的关注点.[关键词]清代;东北流人;诗词集;文献[文章编号]1009-3311(2019)06-0036-08㊀㊀[作者简介]董晓慧,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长春130052);陶娥,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春130032).东北流人是指因各种原因获罪于朝廷,被实施流刑而遣至东北之人.据李兴盛«东北流人史»考证,东北流人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侍中骑都尉新成侯赵钦㊁成阳侯赵 ,皆有罪,免为庶人,徙辽西.①关于这段历史,衣兴国«近三百年东北开发史»中亦有记载,②此为东北流人之肇始.此后历魏晋㊁唐宋㊁元明各朝均有流人被遣戍东北,至清代,东北流人数量达到历史之最.«清太宗实录»卷十五记载:天聪七年(1633年),赫图阿拉城守将扈什塔所部巡哨雅尔古一路时遇明人盗参.斩二十四人,生擒四十九人,所俘百总一人,以十八人赏从行军士,余三十人发尚阳堡.③这是关于清代流人遣戍东北的最早记录,至光绪年间最后一批流人至黑龙江,清代东北流人史历时近270年.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流人被遣戍东北后,不废吟咏,感物抒怀,创作了大量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流人的精神世界㊁东北地区的山川风物㊁地理民俗㊁边塞风光等,为我们深入研究清代流人文学及东北边疆开发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从东北流人诗词集类文献入手,考察20世纪以来东北流人诗词集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状况,旨在界定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范围,进一步挖掘其文献价值,丰富清代文学史㊁东北文学史㊁东北文化史的内涵.63 ①②③李兴盛:«东北流人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页.衣兴国:«近三百年东北开发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第18页.李兴盛:«东北流人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4页.董晓慧等㊀清代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考述一、清代东北流人诗词集研究意义的再认识蒋寅等点校的«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中指出:李兴盛«东北流人史»估计清代东北流人数量可高达150万,①目前这一观点多为学界认同.其他的观点,如谢国桢«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认为,清初谪戍到东北去的人,至少也要在数十万人以上,②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认为,仅顺治㊁康熙㊁雍正三朝的90年间,被流放至东北者不下十余万众.③谢国桢㊁张玉兴二人的观点以及类似观点,不作为本文论述依据.流人虽然以罪人身份来到东北,但在编修地方志㊁从事文学创作㊁兴办地方教育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近代东北地区边疆开发角度来看,流人的贡献不容小觑.在流人的诸多活动中,诗词创作是很重要的方面.李兴盛«东北流人史»记载:有清以来第一位被遣戍东北的流人为明代的遗老张春,此人兵败被俘,被囚于盛京,历时九年,作«不二歌集»流传于世,④«不二歌集»是现存第一部东北流人诗集.张春卒后十余年,著名流人函可被流放沈阳期间作«三官庙»一诗,高度赞扬了张春的高风气节与«不二歌集»的历史地位,其诗云: 宫阙崔嵬近大罗,云踞琼珮老仙多.琅璈奏罢星辰隐,永夜如闻不二歌 .⑤此后270年间,不断有流人被遣戍至东北.康熙朝著名诗人丁介«出塞诗»中曾写道: 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⑥因特殊历史原因所致,清代东北流人身份构成比较复杂,有仍抱反清复明思想的明代遗老,如张春㊁函可等;也有因普通罪行触犯大清律例的官员㊁学者,如方拱乾㊁陈之遴㊁陈梦雷㊁张缙彦㊁郝浴㊁吴兆骞等;部分流人兼有官员㊁学者㊁诗人多重身份,在此不做特殊界定,统称流人.以往关于东北流人的研究多从著名流人流放经历入手,客观来讲,流人方志类研究好于流人诗词类研究,如马丽等对流人方志的类型㊁文献价值做出过详细考证,已呈现出专门化㊁系统化特点.⑦相比之下,流人诗词类文献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事实上,流人于东北流放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段经历不仅促成了作家作品风格的转变,还令其诗词创作成就达到顶峰,流人的加入填补了东北地区原有的文化空白,使得这片土地闪烁出特有的地域光辉.这不仅之于清代文学史㊁东北文化史,乃至中国文学史㊁中国文化史的意义都是不可替代的.对诗词类原始文献价值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文献出现了流失㊁亡佚及保存不善现象,这就造成了东北流人及流人文化这一命题在研究范围上出现了很大偏误.东北地域偏僻,文化开蒙较之中原地区偏晚,清代是东北边疆开发的关键时期,对流人诗词集类文献价值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做好今后长期的整理㊁校勘㊁辑佚工作,不仅可为我们保存更多史料,还我们一个真实的清代东北,而且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彰显清代流人诗词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扩充清代文学史㊁东北文学史㊁东北文化史的研究范围均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只有流人诗词集类文73 ①②③④⑤⑥⑦蒋寅㊁于景祥㊁徐桂秋:«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沈阳:辽海出版社,2017年,第4页.谢国桢:«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85页.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11页.李兴盛:«东北流人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0页.李兴盛:«东北流人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0页.李兴盛:«中国流人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36页.马丽㊁李德山:«清代东北流人方志文献资料特点分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3期,第20-22页.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19年㊀第6期献价值被世人认可,我们才会真正进入流人文化研究的 深水区 .二、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梳理现状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梳理工作目前已开展近百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20世纪流人诗词集整理期和进入21世纪以来流人诗词集整理期,其中后者成就巨大.(一)20世纪东北流人诗词集20世纪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梳理呈现以下特点:流人诗词类文集涉及作家不全,数量有限且版本残缺,点校缺乏规范性,且诗词类文献与方志类文献内容上呈现交织重复之态,诗词集类文献总体整理工作开展得不系统.据张玉兴教授考证,仅有19位流放诗人有传世专集,其他流人诗都是从方志㊁笔记和其他散见诗文集中摘取.①这些流人诗专集中,如著名的吴兆骞«秋笳集»由吉林大学麻守中教授点校,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丛书共收录出版121册,其中清代时期作家有27册,流人诗集仅有«秋笳集»一种.著名流人函可的«千山诗集»传有道光刻本影印版,方拱乾的«何陋居集»则由黑龙江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为«黑水丛书»系列,方孝标的«钝斋诗选»于1996年由黄山书社出版,戴梓的«耕烟草堂诗钞»则由辽海书社于1934年出版.其他如李呈祥的«东村集»,郝浴的«中山诗钞»,季开生的«戆臣诗稿»,陈之遴的«浮云集»,徐灿的«拙政园诗集»«拙政园诗余»,丁澎的«扶荔堂诗集»,张贲的«白云集»,陈梦雷的«松鹤山房诗集»,顾永年的«梅东草堂诗集»,卫既齐的«廉立堂文集»,方登峄的«葆素斋集»«依园诗略»«如是斋集»,方式济的«出关诗»,黄来的«友鸥堂集»,戴亨的«庆芝堂诗集»等传世诗集也都公开出版了,但传播影响力不大,其文献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同专集相比,流人诗选本传播稍广一些,张玉兴的«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是代表性作品.该书于1988年由辽沈书社出版,其中共收录流人48位,共计收录诗歌558首,另附6位赴寓所探视者56首诗,共计收录诗人54位,得诗614首,包括函可(56首)㊁左懋泰(7首)㊁李呈祥(3首)㊁郝浴(12首)㊁季开生(25首)㊁陈之遴(22首)㊁徐灿(7首)㊁丁澎(27首)㊁吴兆骞(67首)㊁方拱乾(35首)㊁方孝标(20首)㊁董国祥(4首)㊁陈梦雷(19首)㊁戴梓(25首)㊁顾永年(16首)㊁方登峄(33首)㊁方式济(11首)等,探视者中黄来(4首)㊁何世澄(4首)㊁杨宾(15首)㊁方观承(23首),以上这些流人及探视者都是清代值得一提的人物.如吴兆骞素有 江左三凤凰 之称号,乃清初著名诗人;桐城方拱乾父子㊁陈之遴㊁陈梦雷㊁郝浴等人,均在朝廷身居要职,在学界也有一定影响力.探视者中黄来㊁杨宾等人亦是学中翘楚,方观承历任直隶总督等职,在朝廷深得重用.编者张玉兴在前言中说入选的诗作者均是清前期流放东北之人及亲友,可见该书所选流人数量不全,不能反映清代东北流人诗的全貌.该书中的诗作者,按照流放东北的先后排序,且在每首诗的后面都标注了作品出处,在附录部分有清代东北流人大事年表和流放地点示意图,作为流人诗选本类文献,其价值可圈可点.此书出版20余年间,学界再未出现类似选本,说明流人诗在20世纪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种认知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流人诗集类文献数量缺乏之状.总体来看,20世纪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整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选本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专集刻本的流传保留了原始文献的面貌,是我们今天研究东北流人诗词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第3页.83 ①董晓慧等㊀清代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考述及流人文化的重要依据.还有一些诗词散见于其他方志类文献中,这种方志㊁笔记㊁诗歌的交织为我们今后深入文学和史学的交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二)21世纪以来东北流人诗词集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研究越来越呈开放视角,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逐渐客观起来,如前明遗臣张缙彦,«清实录»«清史稿»«清史列传»中关于他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多认定他的降清之举为叛国行为,对他的多方质疑直接影响了张缙彦所作诗歌的受重视程度.伴随着学术包容性特征的出现,这种类似不客观的评价得到了纠正,客观上促进了东北流人诗词的辑录和整理工作,在成果方面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一些著名流人诗集㊁词集已有最新点校本出现,相对于20世纪资源匮乏的状况,21世纪研究更加趋向多元化㊁系统化.2010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清代诗文集汇编»,该套丛书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主持编订,共辑订了801册,录集近万种,是目前为止清代文献编撰最全的一套丛书.涉及的流人文献有«何陋居集»«依水园文集»«石云居诗集»«石云居文集»«千山诗集»«东村集»«中山郝中丞全集»«耕烟草堂诗钞»«松鹤山房诗集»«松鹤山房文集»«述本堂诗集»«存悔斋集»«存悔斋外集»«恩福堂诗钞»共10余种,其中以流人诗集为主,未有词集收录其中.由于受地域和史料限制,东北流人文献整理主要集中在黑吉辽三省.黑龙江籍学者李兴盛2011年主持编写了«东北流人文库系列丛书»,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著名流人函可㊁方拱乾㊁吴兆骞㊁陈梦雷等人的作品,那些被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千山诗集 不二歌集»«何陋居集 甦庵集»«吴兆骞集 耕烟草堂诗钞»«松鹤山房诗文集»以崭新的面貌呈于世人面前,不仅填补了东北流人诗集整理工作的空白,而且对于东北地方志史料考证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2014年,李先生又主持编写了«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虽以宋为始论及,但重点考查范围仍在清代,清代流人诗词的历史地位再次彰显.此书与张玉兴教授编著的«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间隔26年,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人诗词选本类整理的第一项重要成果.2015年,由辽海出版社申报的 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 成功入围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7年,该项目再度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两度入选充分显示出了清代东北流人文献的学术价值,此项目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蒋寅教授发起,集合了辽吉黑最强大的专家团队,目前该项目第一辑成果已完成并出版.该项目第一辑收录文献51部,其中专门成集的诗词类文献20部,包含函可的«千山诗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道光影印),郝浴的«中山郝复阳先生全集»(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影印),陈之遴的«浮云集»(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康熙旋吉堂刻本),方拱乾的«何陋居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影印),徐灿的«拙政园诗集»(国家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海昌吴氏刻«愚谷丛书»影印),«拙政园诗余»(国家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海昌吴氏刻«愚谷丛书»影印),陈梦雷的«松鹤山房诗集»(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铜活字排印本影印),戴梓的«耕烟草堂诗钞»,丁澎的«扶荔堂诗集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㊁«扶荔词»(福建省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方孝标的«钝斋诗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抄本),方登峄的«述本堂诗集»(内含«星砚斋存稿»一卷㊁«垢砚吟»一卷㊁«葆素斋集»三卷㊁«如是斋集»一卷,均选自辽宁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年刻本),吴兆骞的«秋笳集»(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清雍正四年刻本),英和的«恩福堂诗钞»十卷外集一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方式济的«出关诗»(清乾隆二十年刊述本堂诗集本),顾永年的«梅东草堂诗集»(清康熙刻本),杨宾的«晞发堂诗»(清抄本),刘凤诰的«存悔斋集»(华东师大图书馆藏道光十七年刻本)㊁«存悔斋93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19年㊀第6期外集»,张光藻的«北戍草»(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三年广德张光裕堂刻本影印).①第二辑㊁第三辑已收录文献60余种,其中包括的诗词集类文献有张春的«不二歌集»㊁戴亨的«庆芝堂诗集»㊁张缙彦的«征音诗集»«归怀诗集»«燕笺诗集»㊁方观承的«述本堂诗集»«述本堂诗续集»㊁黄来的«友欧堂集»等等.总体来看,21世纪以来东北流人诗词集类文献的整理㊁校勘和辑佚工作已经进入崭新阶段,流人诗词的受重视程度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其文献搜集越来越趋于系统化.201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 东北流人文库 和2015年辽海出版社的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 均是学术界值得一提的成果,尤其是后者收录流人文献数量多㊁种类全㊁版本权威,全套丛书包括序言㊁附注㊁插页,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流人文献刊行的最初原貌.其中,点校前言中还清晰地介绍了作家的生卒㊁字号㊁籍贯㊁科第㊁仕履㊁亲友㊁师承㊁封谥㊁文献内容及版本流传,该项目堪称当今国内流人文献研究首屈一指之力作.三、几种重新刊行的流人诗词类文集著名流人函可㊁方拱乾㊁吴兆骞㊁陈梦雷㊁陈之遴所作诗词类文集,前人多有整理.自21世纪以来,流人群体中的其他作家开始进入学界视野,从前鲜为人知的诗词类文集重新被整理刊行面世,本文仅介绍几种.(一)方孝标的«钝斋诗选»«钝斋诗选»乃清代著名流人方拱乾之子方孝标(1617 1697年)所作,方孝标于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及第,官至内弘文院侍读学士,因父获罪被流放宁古塔长达两年之久.本诗集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系方孝标自选,其诗歌数量占作者平生所作诗总数十之二三.«钝斋诗选»包含五言古体诗四卷,七言古体诗两卷,五言近体诗六卷,七言近体诗七卷,五言排律㊁五言绝句各一卷,七言绝句一卷,国内最早刊行本由黄山书社出版, 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 项目将此集纳入第一辑整理范围.这部诗集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咏史怀古㊁感慨民生㊁山川纪行㊁羁旅之思㊁亲情至态.方孝标早年因家境殷实,郡望极深,造就其积极进取的性格,后因 江南科场案 随父流放宁古塔,寒秋北上,远离江南,使其对人世的体察与彻悟日渐深邃,流放的特殊经历也令他诗歌的艺术成就达到高峰.本诗集最大程度地展现了作为江南名士的东北流人群体在风光过后遭逢厄运,尝尽人间疾苦,大起大落之后的感悟和思索.目前比较可靠的版本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抄本.(二)顾永年的«梅东草堂诗集»«梅东草堂诗集»乃清代康熙朝进士顾永年(1639 ?)所作,顾永年乃清代著名诗人丁澎之婿,他幼年聪敏,勤奋好学,康熙乙丑中进士,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因事获罪被谴戍奉天(今辽宁沈阳),②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获释还家.其先祖曾居于梅东桥西,«梅东草堂诗集»因此得名.«梅东草堂诗集»共9卷,收古近体诗600余首.顾永年自述:从康熙十七年至康熙二十九年得诗十之三,康熙三十年以后十六七年中得诗十之七.其作品主要展现了忧虑感慨㊁穷愁困苦之情.由其自述可见,在流放期间及获释入关前后,是其创作的高峰期.据«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04 ①②蒋寅㊁于景祥:«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年,第5页.«梅东草堂诗集»卷三有«偕室人郑氏出塞于今三年矣作此慰之»,诗题下注 乙亥 ,即康熙三十四年,清康熙刻增修影印本.董晓慧等㊀清代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考述总目提要»等记载:«梅东草堂诗集»版本主要有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四卷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七卷本,中国国家图书馆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增修九卷本等.①其中,最后一种九卷本内容最全,也是目前最有参考价值的文本,卷首有康熙朝著名诗人孙致弥㊁画家翁嵩年㊁盛远三人所作之序.«梅东草堂诗集»为顾永年留下的唯一传世诗集,作者自作凡例8则,真实地展现了康熙朝的四方风光㊁民俗人情等.顾永年在众多东北流人当中算不上知名,但他作为流人中普通的群体,其诗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也决定了«梅东草堂诗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三)杨宾的«晞发堂诗»杨宾(1650-1720年),字可师,号大瓢㊁耕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初流人杨越之子,康熙元年(1662年),杨越因与友人策应海上抗清活动事发身陷牢狱,被谴戍黑龙江宁古塔.杨宾少聪慧,工诗文,不乐仕进.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康熙帝南巡苏州,杨宾与其弟杨宝往扣行在,泣请代父戍边,康熙以 逆案 为由不允,杨宾兄弟随御舟行数百里继续为父呼号吁请,被卫士鞭打,遍体鳞伤,几近丧命,见者皆感涕,称为孝子.②鉴于代父戍边不成,杨宾于这一年的初冬自京师出关探父,一路上冰雪凝结,山陡路滑,备尝艰辛,终与其父团聚于戍所.不久父殁,杨宾又想尽办法助其父归乡安葬,其孝心再度感动天地.杨宾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写成«柳边纪略»,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葬于苏州.«柳边纪略»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记述东北历史地理之作,也是东北流人文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力作,被梁启超先生誉为开边徼地理研究风气的名著.除«柳边纪略»外,杨宾还著有«晞发堂诗»«大瓢先生杂文残稿»«力耕堂诗稿»«大瓢偶笔»«塞外草»等.«晞发堂诗»是杨宾最具代表性的诗集.卷首有杨宾自序,作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月.每卷卷首皆署有 山阴耕夫杨宾著 字样.杨宾一生作诗数以千计,但存世不多,«清史列传»说他 诗主沉着,身后散佚,惟存一卷,皆辛苦愁惨之音 .③«晞发堂诗»现存抄本共5卷,收各体诗歌320余首.各卷五㊁七言各体混排无序,卷四之后的很多诗作,多有与«塞外草»重复者.另外,抄本中有缺漏之处,如卷一«西湖杂咏六首»,实际只存诗4首,且此篇第二首末二句存在缺字现象,可能是抄本的底本即缺,或底本看不清楚所致.现存5卷抄本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是非常珍贵的流人诗词文献.(四)张光藻的«北戍草»«北戍草»为晚清著名官员张光藻(1815 1891年)的代表作,张光藻为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历任河北曲周㊁望都㊁寂县㊁邢台知县.同治九年(1870年)调任天津知府,因在 天津教案 中大义凛然为民请命,被朝廷治罪发配黑龙江卜奎,成为当地著名流人之一.沿途及流放寓所期间,张光藻以诗抒怀,记下了晚清山河最壮丽和悲怆的一幕,他一生共写诗300余首,收录于«北戍草»和«龙江纪事»中.«北戍草»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镌刻.近代版本目录学家孙殿起编制«贩书偶记»及其«续编»,收集了从1911年至1935年有关古代文化著作万余种,其中未见«北戍草»,可知此诗集最初刊行并没有引起学者重视.最早的«北戍草»为木刻本,刻印不精致,封面正中用隶书题 北戍草 三个字,右署 光绪丁酉镌刊 ,左署 广德张光裕堂 .④«北戍草»收诗171题,共255首,有古体㊁律诗㊁14 ①②③④蒋寅㊁于景祥:«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年,第4559页.姜宸英:«西溟文抄»,«姜先生文集»卷14,宁波大酉山房刻本,民国十九年版,第5页.清代国史馆撰,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739页.蒋寅㊁于景祥:«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年,第3654页.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19年㊀第6期绝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属于纪程之作共55题㊁58首,居齐齐哈尔之作79题㊁125首,获赦后至保阳之间之作37题㊁52首.其中有记途中所见所感㊁寄别友人㊁酬谢友人㊁戍所见闻及生活细节㊁与黑龙江将军唱和之作.从中可见这一流放时期张光藻的经历和思想感情,可视为作者流放期间生活的自我写照.«北戍草»为我们展示了晚清士人的别样风采,再现了士人群体的悲慨之气和豪迈情怀,在清代历史及东北流人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五)黄来的«友鸥堂集»«友鸥堂集»作者黄来(1649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友鸥堂集»包括序和8卷正文,正文又分五言古诗㊁七言古诗㊁五言律诗㊁七言律诗㊁五言排律㊁七言排律㊁五言绝句㊁七言绝句8个部分,共录其诗作800余首.从题材划分,诗作可分为唱和酬赠㊁感怀㊁咏物㊁送别㊁题画等多个主题.«友欧堂集»序的作者为清代著名诗人费锡璜,他高度评价了黄来的诗作成就,称 海内自屈翁山㊁杜茶村㊁阎古古㊁顾黄公㊁孙豹人㊁申凫盟㊁梁药亭诸前辈没后,论诗者推闽中黄叔威 ,又说 诗之所言,皆人所不忍言,而言之者惟叔威.则读叔威诗而不生感者,其人必无心胸也.叔威诗虽不逮李㊁杜,置之元㊁白㊁苏㊁陆间,则并驱争先 .①这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黄来和当时文坛几个重要人物的交游情况,目前权威版本为康熙刻本.«清史稿»中没有为黄来作传,然而,从他所作诗歌数量㊁质量来看,黄来作为康熙朝非常有影响的诗人,其作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友欧堂集»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依据.四、未来流人诗词类文献整理趋势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研究将越来越呈现出系统化㊁专门化的特点,对原始文献的整理和辑录将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以往单一通过史料界定历史人物的思路将有很大改变.通过流人诗词类文献对一些史实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证,以文献学为基础,带动文学㊁史学共同发展,实现交叉学科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未来学界的关注点.(一)收录范围的扩大化东北流人流放区域十分广大,从去京数千里的宁古塔,到距京数百里的盛京,流放地也多达几十个,其中非常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㊁尚阳堡(今辽宁开原)㊁伯都讷(今吉林松原)㊁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涉及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流人就有几十位,以往流人诗词类文献整理往往只把视角局限在一些著名流人身上,未来研究将扩大文献整理范围.辽海出版社申报成功的 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 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此项目将到过东北戍所探视亲友之人所作一并收入,尤其是将那些独立成集的作品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校勘,比如桐城方氏后人方观承,曾远赴东北探视父祖,片片深情之下又有着无限家国情怀, 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 收录他的作品多达10种.还有因政治原因在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些流人,如前文所提张缙彦,因史书中对其人品多加诟病使得他的作品少人问津,该项目收录其所存文献数量多达7种,是以往之最.在不久的将来,东北流人诗词类文献考证范围将被进一步扩大,不仅会增加一些从前少有人关注的作家作品,而且对流人非东北戍所的作品也要一并整理辑录,对未曾流放,但因故至东北戍所探视亲友,其作品亦反映东北戍所生活的诗词作者酌情收录.显然,这种全面搜集流人文献的大视角将成为未来一大趋势.黄来:«友鸥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页.。
清初东北流人及其文化贡献
的损失啊浴 但是袁就这些流人文士个人而言袁虽然他们身
处逆境袁文化人的本色总是要顽强的显现出来遥他 们当中不少人在流放前即才名素著袁被流放后袁在 困厄的环境中袁仍然搏命治学袁勤于写作袁留下了 珍贵的文化遗产遥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遥无 论他们多么艰难困厄袁生计维艰袁都能最后找到自 己情怀的寄托袁 都会在激扬的文字中找到自己安 身立命的所在遥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袁无论什么 情况下也不会放弃曰这也是他们安顿灵魂的地方袁 是他们的生命托寄之所遥 所以袁历代的流人文士袁 都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流 人文学冶袁成为东北文化的宝贵财富遥野流人文学是 辽宁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袁 也是明清时期中国特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遥作为一种文学文本袁它充溢深 沉的文化情怀袁又深蕴悲怆的审美意韵遥它成为辽 宁文学史上闪烁文化异彩的一页遥 冶也1页
东北流人在清代特别是清前期东北的开发过 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遥 流人中很多是来自中原和 江南地区袁不少人还是文化上层人士袁因而他们及 其子孙便与当地土著一起袁 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遥 章太炎先生在民国初年曾说到 因遭文字狱而世代流放东北的吕留良渊吕用晦冤家 066 族的贡献院野后裔多以塾师尧医药尧商贩为业遥 土人 称之曰老吕家袁虽为台隶袁求师者必于吕氏袁诸犯 官遣戍者袁必履其庭袁故土人不敢轻袁其后裔亦未 尝自屈也遥冶野齐齐哈尔人知书袁由吕用晦后裔谪戍 者开之遥冶说到安徽的方拱乾尧方孝标家族袁章太炎 说院野初袁开原尧铁岭以外皆胡地也袁无读书识字者遥 宁古塔人知书袁由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遥 冶
二
的流放地是沈阳尧尚阳堡和宁古塔等遥
一 八
清初留守东北的八旗兵驻防集中于盛京与周 年
围各城遥流人发遣东北后, 先被安置在具有管理罪
第 五
整理东北流人文献 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编辑工作概述
整理东北流人文献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编辑工作概述刘英楠【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2页(P103-104)【关键词】流人; 诗文; 地域文化; 编辑概述【作者】刘英楠【作者单位】辽海出版社辽宁沈阳110003【正文语种】中文《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是“2011—2020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并得到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
该书自2015年开始选题策划、论证工作,至2017年最终出版,历时近三年。
该书作为《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的延续,不仅汇集了清代东北流人的珍稀诗文文献,还在此基础上做了认真的点校,纠正了不少记载讹误之处,考证出一些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本书由国内著名学者蒋寅、于景祥、徐桂秋主编,邀请全国清代文史及诗歌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是一部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和整理水平的古籍整理著作。
作为责编之一,我参与并见证了该书出版的全过程,也在这个过程中拓宽了视野,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收获良多。
流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时代,伴随着战争的产生、人口的掳掠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现象。
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斗争与阶级专政的产物,并伴随着流刑的产生、发展而愈趋于制度化。
清代东北流人数量众多。
当时学者王源为杨宾《柳边纪略》所作的序中就曾说:“数十年士庶徙兹土者,殆不可以数计。
”所涉地区也非常广泛,当时流人张缙彦在《域外集》中记载:“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
”而方拱乾在《绝域纪略》则说:“华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
”这些流人来源复杂,有官宦文人、三藩降卒、起义者及其家属和大量刑事犯。
其中,官宦名士们由于或曾身居显位,或以诗文名动天下,自然成为了流人中的明星。
有清一代,有案可稽的文人名士即有数百人之多。
杨宾在《伍敬玉五十寿序》中感慨道:“当是时,中土之名卿硕彥,至者接踵。
文化名家——廖晓晴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F2-F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历史系
摘要:廖晓晴出身书香门第,史学世家,以清史研究见长.197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8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调入辽宁社会科学院,任历史所所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史学术带头人.主要兼职有:中国史学会理事,辽宁史学会副理事长、监事长,辽宁省契丹女真史学会副理事长.。
清代递解人犯与“流人”
清代递解人犯与“流人”
吴吉远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遞解人犯是清代地方政權,特别是州县政權的一项重要司法職能。
清代押解人犯至配所,除初審州县原解役外,沿途各驿站所在州县都有“接外设解”的任务,所以稱为“了解”。
押解人犯的任务主要由初審州县负责。
作过知县官的刚毅在《牧令须知》中讲过一些规制和注意事项,包含有这样一些内容:一、徒刑以上案犯径州县初審,须将初審審録连同案犯一同押解府道、司抚層層審转。
解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吴吉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4
【相关文献】
1.清代罪犯递解途中的意外事故及成因分析 [J], 侯永国
2.从清代东北流人诗看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 [J], 贾小壮
3.清代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述论 [J], 廖晓晴
4.试论明代州县政府监禁与递解人犯 [J], 许燕婵
5.整理东北流人文献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编辑工作概述 [J], 刘英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朝对偷参活动的惩治
清朝对偷参活动的惩治
廖晓晴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2)006
【摘要】关于对东北偷采人参活动的惩治问题,是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界尚无这方面的专门研究.经过多年有关资料的搜集,在此对偷参活动的各种形式、清朝防范偷参的主要措施和清朝为打击偷参活动而实施的各种刑罚,力争做一番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认为,清朝打击偷参活动的政策之所以最终失败,主要是东北管理参务的各级官员没有认真地执行朝廷的有关政令,甚至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故纵偷参者.
【总页数】7页(P180-186)
【作者】廖晓晴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首届长白山人参文化节——抚松长白山开秤节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参乡采风活动纪实 [J], 吉林日报
2.传递人参文化弘扬参乡美誉度——2017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隆重举行 [J], 王博凡;吴井东
3.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嬗变 [J], 廖晓晴
4.清朝政府诰封棍噶札勒参的名号和颁给的印信考证 [J], 杨士钰
5.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产业)建设方案调研活动在人参产、销区展开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述论*廖晓晴(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摘要: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是辽宁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研究价值。
然而因史料缺乏等原故,专门研究辽宁流人的论著寥若晨星。
有鉴于此,笔者经过多年搜集史料,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就清代辽宁流人的渊源、流人数量的时代变化和地区分布、流人谪戍的因由、流人的境遇和辽宁地区规模最大的流人集中地尚阳堡的情形等,皆进行了考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辽宁流人在文化上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及其流人文化精神也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清代;辽宁;流人;文化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1(2008)06-0078-07东北曾是清朝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区,在流放到东北的这些犯人中,有许多是在学术上造诣颇高的文化流人,这些文化流人将关内先进的文化带到东北,并融合本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化。
流人文化有力地促进了东北文化的发展,在东北文化发展史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然而关于清代辽宁流人文化的问题,迄今尚未见有专文面世。
笔者不揣学识浅陋,撰此小文,力图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流人若干问题之考述由于流人身为罪犯,地位十分低微,因而流传下来的资料也不丰富,我们仅能根据这有限的资料,对当时的流人情形尽可能地进行推究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11清代以前的辽宁流人辽宁地处边疆,很久以前中原王朝就把辽宁作为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区之一,尤其是到了明朝遣送这里的流人日渐增多。
如:弘治年间的监察御史强珍,因得罪宦官汪直,被汪直诬陷,/诏特谪戍辽东。
0112(P4776)宣德年间的行在陕西道监察御史赵伦,在巡按湖广期间,因勒索官民、收买人口等事, /上命谪戍辽东。
0(5明世宗实录6卷157,嘉靖十二年十二月乙亥)正德年间的监察御史王时中因得罪宦官刘瑾, /谪戍懿路,日以教授生徒为事。
0122(P640)除个别大臣因得罪而被谪戍辽宁之外,还有大批士民因犯禁而被谪戍于此,如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在提及辽东士卒的成分时便说:/辽东军士,多以罪谪戍。
0(5明宣宗实录6卷107,宣德八年十二月庚午)可见清朝将犯人流放到辽宁地区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21流人谪戍的时代变化和地区分布清代发配到辽宁边地的流人较早,可以追溯至清入关前的皇太极时代。
据史料记载:天聪七年八月六日(1633年9月8日),赫图阿喇城守将扈什塔、楞额礼、俄尼喇、毕禄率兵巡察雅尔古一路时,遇到一伙盗采人参的明朝人。
结果斩杀其中24人,俘虏49人,缴获人参106斤。
皇太极又命将所俘百总斩首,18人赏给从行军士为奴,/余三十人,发尚阳堡。
0(5清太宗实录6卷15,天聪七年八月乙丑)这是后金政权将俘虏遣送到辽宁边地尚阳堡的最早记录。
顺治初年,由于满族贵族以及大部分八旗士卒从龙入关,作为陪都的盛京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荒芜颇为严重。
为了恢复和发展这里的农业生产,清廷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了5辽东招民开垦授官例6,以授官的方式,鼓励那些能够从外地招徕流民之人。
与此同时,清廷遣送到这里的流犯也开始大2008年11月第36卷第6期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f L iaoning Univer sity(Philo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N ov.2008Vo l.36N o.6*收稿日期:2008-11-26作者简介:廖晓晴,男,四川成都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要从事清代文化史研究。
量增加,据日本学者川久保悌郎统计:在顺治期间谪戍到盛京地区的流人为11例。
至康熙七年(1668),前来盛京地区的/闯关东0流民已经饱和,并且开始威胁到旗人的生计,清廷乃/罢辽东召民授官之例0,对东北地区进行封禁,当然此次封禁重点在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盛京地区只是加以限制,但也相应地影响了谪戍到盛京地区的流人数量,即康熙初期为1例,中期为4例,晚期为1例,总共为6例132(P92)。
乾隆六年(1741),清廷对东北实行全面封禁,此后更无1例谪戍盛京地区的流人。
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帝下旨:/奉天、直隶不便安插军流罪犯,嗣后各省军、流均按照5五军道里表6、及5三流道里表6分别等次,改发别省,其应发奉天、直隶府州等处永行停止。
0(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6卷746,刑部)这样便明确了不再向盛京地区谪戍流人的规定。
此后,清廷大都将流犯发配到新疆、云贵和两广等所谓的/烟瘴地方0。
川久保悌郎因资料所限,上述统计数字并不完全,但反映清代向盛京地区谪戍流人的涨落大致趋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从谪戍到辽宁的流人地区分布来看,主要有盛京、尚阳堡、铁岭、辽阳、抚顺和卫元堡等处。
顺治十八年(1661),盛京总管吴库立、侍郎费齐等曾上疏朝廷说:/积年流徙人,除在铁岭系佐领刘国彪所辖不议外,在尚阳堡者应设佐领一员。
在卫元堡者,与开元相近,应设佐领一员,驻扎卫元堡兼管。
在抚顺者,应设佐领一员,连盛京兼管。
此编过佐领下短少者、应将以后流徙人补给。
0(5清圣祖实录6卷3,顺治十八年六月丙午)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朝廷既然答应了盛京总管吴库立、侍郎费齐等人的请求,除在铁岭设立佐领之外,还允许在尚阳堡、卫元堡和抚顺等其他地区流人聚集之处设立佐领,可见以上四处都是谪戍流人的主要地区。
另据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6记载:/(顺治)十一年题准:凡窝家,不准断给为奴,并家属人口充发盛京。
0(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6卷855,刑部,督捕例)又载:/其给居住盛京新满洲为奴犯人,未拨给前,给口粮。
流徙尚阳堡、辽阳州人,咨到即交奉天府转发。
0(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6卷289,盛京户部,田宅)可知盛京和辽阳也是谪戍流人的主要地区。
31流人谪戍的因由1644年清朝入关之后,开始建立各项制度,其中包括法律制度。
清承明制,清初撰修的5大清律例6基本上是依据5大明律6损益而成,该律亦总分五刑,即笞、杖、徒、流、死。
5大清律例#五刑之图6云:/流者,谓人犯重罪,不忍刑杀,流去远方,终身不得还乡。
0142(P36)可见流刑是仅次于死刑的重罪。
在流刑之中,又依其轻重分为三等,即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三千里。
尽管清朝在皇太极时期就已将俘获人口等遣送至尚阳堡,但并非依法而行, 5大清律例6制定之后流放到东北地区的流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人。
流人谪戍的因由颇多,约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因文字狱而获罪者。
如顺治时诗僧函可/值国再变,亲见诸死事臣,纪为私史。
城逻发焉,傅律殊死,奉旨宥盛京。
0152(P443)可知诗僧函可是因撰写明朝为国捐躯诸臣事迹而被谪戍盛京的。
(2)因犯颜极谏皇帝而获罪者。
如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谏阻顺治帝派内监往江南点选秀女,朝廷以其/肆诬沽直,下刑部杖赎,流尚阳堡,寻卒戍所。
0162 (P9624)可知季开生是因谏阻顺治帝点选秀女而被谪戍盛京的。
(3)因科场案而获罪者。
如顺治十四年(1657),朝廷在北京举行科举考试,/中试举人陆其贤用银三千两,同科臣陆贻吉,送考试官李振邺、张我朴,贿买得中。
0(5清世祖实录6卷112,顺治十四年十月甲午)结果被查出,李振邺等7人被斩首,陆庆曾、孙旸、张恂、张天植、张绣虎等人及其家属于同年被流放到尚阳堡,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丁酉北闱科场案。
同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丁酉南闱科场案,在这次南闱科场案中,正主考官方犹和副主考官钱开宗皆因/纳贿作弊0(5清世祖实录6卷121,顺治十五年十一月辛酉)而被斩首,涉嫌举人吴兆骞、方章钺等人翌年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宁古塔。
(4)因在统治阶级矛盾斗争中失败而获罪者。
如湖广道御史郝浴弹劾吴三桂在解保宁围时/拥兵观望0,吴三桂反奏郝浴在/保宁奏捷疏有-亲昌矢石.语,指为冒功。
0172 (P9998)最终郝浴于顺治十一年(1654)先被流放到沈阳,后转到铁岭。
(5)因贪污而获罪。
顺治十三年(1656)清廷明确规定:/衙役犯赃,流徙尚阳堡。
0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6卷820,刑部,刑律受赃)翌年,巡按御史刘嗣美以/坐赃致罪。
0(5清世祖实录6卷110,顺治十四年七月乙巳)被流放到尚阳堡。
(6)因失职而获罪。
如江南巡按卫正元因/海贼入犯时、理应前进、保守江宁。
乃由太平退回凤阳。
0于康熙元年(1662)被79第6期廖晓晴:清代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述论流放尚阳堡(5清圣祖实录6卷7,康熙元年十一月甲戌)。
(7)因反对/逃人法0而获罪。
清初满族贵族通过战争掠夺大量农奴,这些农奴往往借机逃亡。
兵科给事中李裀认为惩办逃人的逃人法过重,向朝廷建议修改,结果郑亲王济尔哈朗奏其:/擅将人定例、妄请轻减。
0于顺治十二年(1655)被流放到尚阳堡(5清世祖实录6卷90,顺治十二年三月辛亥)。
(8)康熙二十年(1681),清廷平定三藩,将/逆藩家口充发关东者,络绎而来,数年始尽。
0(王一元:5辽左见闻录6,国家图书馆藏手抄本)可知流放至关东的三藩官兵及其家眷,为集中遣送,数量最多。
41流人的境遇流人的境遇是十分恶劣和悲惨的。
从谪戍到辽宁的流人诗歌中,我们便可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如前所述,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被谪戍到尚阳堡,他在5尚阳堡纪事口号6 (其一)诗中云:/新烧悬崖净积莎,远随甲骑渡柴河。
0(季开生:5出关草6,5戆臣诗稿6,清康熙年间刻本)可见流人在由京师遣送辽宁戍所的途中,是有专人押解的。
流人吴岸先是诗僧函可的好友,不幸早死戍所,函可在5哭吴岸先6诗中有云:/槛车忆初来,面凹露双肘。
既被冰雪侵,况复遭群侮。
0182可见流人遣送不仅有专人押解,而且是身在囚车之中。
被谪戍沈阳的少詹事李呈祥曾作5岁暮歌呈大来6诗,赠同为流人的好友左懋泰,其中有云:/雪花三月大如掌,锒铛视我骨如柴。
0192可见流人遣送时还戴着手铐和脚镣。
至戍所后,有学者认为先关在监狱数年,后释出在流放地服劳役。
但笔者尚未见到有这样的原始资料记载。
实际上清朝流刑,基本上是沿袭中国历代遗制,流人至戍所应是过着苏武牧羊式的相对自由的流放生活。
在住所问题上,可以有自己的小茅屋。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当时的流人诗作中便可以得知。
顺治十五年(1658),曾为河南主考官的丁澎因科场案被谪戍尚阳堡。
他曾至同样被谪戍到这里的已故流人季开生的住处,并作5季拾遗故居6一诗,以致缅怀之意。
其中有云:/茅堂阒寂傍城西,庭树无人出槛低。
01102诗中所说的/城西0,是指开原城西郊,可知季开生生前是居住在开原城西郊的一间茅堂,即小茅屋之中。
丁澎在5东冈6一诗中,对自己所居之处亦曾做过描述,云:/吾庐荒径近,时见白云封。
01102庐,即是茅屋。
可知丁澎也是居住在荒僻的东冈一处小茅屋里。
前述李呈祥曾做5茅屋6诗,其中有云:/浪迹同飘梗,余生寄此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