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刑事证据规则(一)

合集下载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法庭判决的基础和依据。

它具有决定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重要性,因此,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展开探讨。

一、证据的来源和种类证据的来源主要包括证人的证言、书证、物证、鉴定、勘验等。

其中,证人的证言是最常见的一种证据,通过目击和声称等方式,将案发过程中的事实描述出来。

而书证则是指书面形式的证据,可以包括各类书籍、报刊、卷宗等。

另外,物证则是指与案件有关的有形物品,如武器、赃物等。

除此之外,鉴定和勘验也是常见的证据来源。

二、证据的采信和排除在刑事诉讼中,法庭需要对被控方所提交的证据进行认定和采信。

在此过程中,法官会根据一定的证据规则,来进行证据的鉴定和权衡,以决定证据是否被采信。

通常情况下,证据应具有合法性、直接性、间接性和相互印证性等特点。

只有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证据,才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证明。

然而,也有一些情况下,证据可能会被排除。

例如,证据的获取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或者证据本身存在瑕疵而无法达到有效的证明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庭有权将证据排除在外,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为了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刑事诉讼程序中还设立了证据保全的规则。

证据保全主要是指对可能灭失、毁损或变造的证据进行保护和保存,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在实际操作中,法庭可以通过勘验、鉴定、封存等方式,对证据进行保全,并在需要时对证据进行复制或提取作为备用。

四、谨慎处理证据的重要性尽管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我们也应谨慎处理证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首先,要注意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证据的来源可靠可信。

其次,应综合考虑证据的全面性和相互印证性,避免对单一证据过于依赖。

最后,要避免将不明确的事实和观点误认为证据,以免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

综上所述,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对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和司法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论文关键词:刑事证据规则体系证据规则论文摘要:本文对刑事证据规则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认为我国诉讼证据规则体系的建立不可为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一、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诉讼证据规则体系我国是否存在一定的刑事证据规则?答案是肯定的。

如《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类似于英美法的传闻证据规则;第43条的规定体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46条的规定体现了口供补强规则;《刑事诉讼法》第93条和第156确立了相关性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3条体现了一定最佳证据规则的要求等。

而各种司法解释也有对相关证据规则的进一步阐明。

但我国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规则体系,理由如下:首先,在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定中,诸多规定只停留于简单明示甚至是口号的层面,既没有规定违背的后果,又没有配套制度构建其执行细则,更未曾规定相关的防范方法,极其欠缺操作性。

比如传闻证据规则,法律并未规定采用传闻证据的后果,也没有对实践中出现的大量控辩双方都默认传闻证据的情况规定该如何处理。

还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亦未制定相关防范和监督制度,使得现实中非法取证的现象依然泛滥。

再比如证据开示规则,由于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仍然偏向于控方,且存在较大弹性,放任了控方大量的可乘之机和选择空间,使得该规则难以实现立法初衷。

其次,一些应建立的证据规则没有且亚须建立。

比如证人特权制度,这种制度防止使一些秩序良好的社会关系陷入不稳定状态,造成更大的损坏且保证证言适用的真实性:品格证据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于成人案件的不科学应用造就了众多冤案并带来社会负面影响;意见排除规则,由于证人以意见为证言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司法改革尤其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力度加重的趋势下,有必要将其以立法加以规范,以防止不适证言对审判人员的干扰。

二、建立刑事证据规则勿可操之过急鉴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但又不可操之过急,理由如下:(一)我国尚需完善作为刑事证据制度基本原则的自由心证制度法官在运用自由心证原则进行审判时,需要注意严格依据经验和逻辑的判断标准,因此这种原则表面上是把法官推向了审判结果操控者的角色,实际上却始终坚持于客观公正这一基本价值。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犯罪证据规则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犯罪证据规则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犯罪证据规则在刑事司法领域,证据的收集和使用是确保司法公正和判决准确的关键步骤。

刑事犯罪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对于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和使用所应遵循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

这些规则的存在旨在保护被告人的权益,避免滥用证据以及确保司法决策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一、证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获取:证据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如合法搜索、扣押、逮捕等。

非法获取的证据将不被接受并排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

2. 保全完整:在收集证据时,必须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任何对证据的篡改或者损毁都将影响其可信度和可采纳性。

3. 证据链:证据链是指证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连贯性。

在使用证据时,必须确保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以支持法庭作出的判决。

二、证据的可采纳性和排除性在刑事案件中,证据的可采纳性和排除性是判断证据是否可以在法庭上使用的核心标准。

具体规定如下:1. 证据的可采纳性:只有符合相应规则和法律要求的证据才能被采纳。

例如,口供证据必须符合可靠性原则,科学鉴定证据必须符合专家意见原则。

2. 证据的排除性:对于非法或不正当获取的证据,法庭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排除。

例如,非法搜查所得证据、以及涉及隐私侵犯的证据等都应被排除。

三、证据的审查和评估在刑事案件中,对证据的审查和评估是保证刑事公正的关键步骤。

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评估证据的价值和意义,将直接影响到法庭的判决结果。

因此,有以下原则需要遵循:1. 证据的真实性:证据必须是真实、准确、可信的。

法庭在审查证据时,将考虑证据的来源、获取方式、保存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保证证据的真实性。

2. 证据的可靠性:证据必须是可靠的,不会危害案件的公正和准确性。

对于存在疑点的证据,法庭将进行必要的审查和鉴定,以确定其可靠性。

3. 证据的价值和意义:法庭将对证据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估,判断其在案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有哪些
一、证据的概念
证据是指由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或实质性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依法行
使其诉讼权利所必需的与事实有关的有价值的资料或记载。

证据是审判活
动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只有足够有效的证据,法院才能根据有效证据
而提出判决的,也被称为“据可查”。

二、证据的种类
1、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由直接参与者提供的事实证据,如目击者提供的目击证据,被害人提供的证据,定性者提供的证据,而且可以直接观察、视觉认
知的证据。

2、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由旁观者提供的事实证据,如书面或口头的叙述等,间
接证据可以提供过去的情况以及未来的预料,间接证据也可以有助于证明
直接证据的可信度。

3、凭空证据
凭空证据是指由当事人自己提供的证据,这种证据既无实质性,也无
科学性,一般由当事人说出来,但没有任何实质证据,只是凭借口头表述,或者说假话,从而证明事实。

4、混合证据
混合证据是从不同类型的证据中综合提取出来的证据,包括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凭空证据等。

浅析刑事证据规则

浅析刑事证据规则

浅析刑事证据规则【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一章中的内容作了大范围的修改,其中明文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全面客观收集审查证据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大证据规则”的确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司法实践的结晶,是坚持司法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理念的产物。

坚持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坚持全面客观收集审查证据与坚决依法排除非法证据并重,定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我国长期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问题,维护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益,进而使我国法治进程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收集审查证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4日高票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

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立法重点逐步转向法律完善的序曲。

俗话说:“无证据就无诉讼,无证据就无公正。

”证据是刑事诉讼活动的灵魂、核心和基石。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抓住证据对于保证办案质量、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关键作用。

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方面的修改对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完善与成熟,具有里程碑作用。

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全面客观收集审查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大证据规则”是由我国长期司法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发展而来,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一、“三大证据规则”的内涵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三大证据规则”与理论上通常所指的刑事证据规则有所不同。

以下就从他们各自的内涵进行分析:(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包含两层含义:不得强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和不得强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犯罪。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确立,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它的确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平等公平对抗的国家公诉权的必然要求。

它的确立可以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使其拥有与国家公诉权相抗衡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对抗式诉讼模式的价值理念;第二,它的确立能够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正成为实质意义上的诉讼当事人,并最终成为拥有独立实体利益目标的诉讼主体。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一)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一)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一)司法活动中的证明,是运用证据资料按照思维逻辑判断某种事实真相的过程。

为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对于证据的取舍与运用,不能不受某些规则的制约。

这些规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即为证据规则。

因此可以说,规定证据搜集、证据运用和证据判断的法律准则即为证据规则。

这一解释应当说是对证据规则概念在广义上的界定。

由于在证据法的理论与实践中,证据运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证据能力,即某一证明材料是否具备作为诉讼证据的资格问题,而确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防止将不“适格”的证据纳入诉讼过程,因此,从狭义上讲,证据规则是指确认某一证据材料是否具备证据能力的法律要求。

本文基于新刑诉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尤其是审判方式所作的重大修改,通过对国外情况的评介,重点研究适应新刑诉制度需要的证据规则问题。

一、证据规则存在的根据及意义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

在证据运用中,现代各国证据法虽然普遍认可与形式证据制度相对立的自由心证制度,允许事实栽断者根据理性和经验对证据作出自由判断,但由于诉讼证明过程存在利益价值的冲突和证据及事实认定上的矛盾等原因,如果不确立为某一诉讼结构所需要的一定的证据规则,将难以保证诉讼的效率和对案件客观事实的正确确认。

对诉讼主体的证明活动而言,证据规则的存在至少有两个作用,是在诉讼活动中规范诉讼各方的取证和举证行为;二是在根据证据认定事实时限制对证据的自由取舍。

证据规则的存在及其内容首先受到诉讼基本结构的制约。

当今世界两种基本的诉讼结构,即在证据调查上控辩方主导型的对抗制和法官主导型的审问制(即当事人主义和法官职权主义),对证据规则的繁简及其内容有不同要求。

其突出区别在于:前者的证据规则复杂而严格,后者则十分简略且灵活。

英美等国的对抗制诉讼,确立了详细而复杂的证据规则。

如关于证明材料必须与案件实质性问题有关的相关性规则;关于防止难以确认不能质证的证据进入诉讼的传闻证据规则;关于不允许证人以意见或结论的形式提供证言的所谓意见规则;关于禁止非法获取的被告口供的供述自愿性规则;对非法获取的物证所采用的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文件材料适用的所谓最佳证据规则等等。

刑事证据规则范文

刑事证据规则范文

刑事证据规则范文二、证据的认定原则1.证据的真实性原则:刑事证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能以虚假、捏造或非法手段取得。

2.证据的合法性原则:刑事证据必须是合法取得的,即在适用法律和程序规定的范围内获得的证据。

3.证据的规范性原则:刑事证据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和程序规定的要求,不能违反规定的程序。

4.证据的全面性原则:刑事证据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完整地呈现案件的事实,不能有去伪存真的嫌疑。

5.证据的重复排他原则:同一案件中,不能以同类证据重复证明同一个事实,并对其他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6.证据的最后原则:证据必须在正式的法庭审判程序中出示,不能以非正式的方式、非法的方法呈现或使用。

三、证据的排除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之规定,禁止使用的证据主要包括在刑事诉讼中取得的非法证据,如通过刑讯逼供、突破法律程序要求等方式获得的证据,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等受法律保护的证据。

四、证据的审查与适用1.证据的认定:法庭应根据法定程序对证据进行认定,包括对证人的证言、鉴定人的鉴定结论以及书证、物证等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可信度及相关证据规则的适用性进行审查。

2.证据的推定:当无法获得直接证据时,法庭可根据经验和逻辑推理,对证据进行合理的推定。

3.证据的组合:如果多种证据可以相互支持,法庭可以综合考虑,以获取更全面、客观的证据。

4.公证认证:对需要公证或认证的证据,法庭应进行公证或认证程序,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五、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况在特殊情况下,证据规则适用可以有例外情况,如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搜查、紧急勘验、紧急突审等,但必须依法取得相关许可和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刑事案件证据规则

刑事案件证据规则

刑事案件证据规则在刑事案件中,证据是法庭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以下是刑事案件证据规则的相关内容。

一、证据的获取1. 合法获取:刑事案件中获取证据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非法获取的证据,法庭将不予采纳。

2. 证据的保全:在刑事案件中,一旦发现可能有价值的证据,应当及时保全,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证据的收集:刑事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取证,不得违反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证据的审查1. 证据的合法性审查: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对所提交的证据进行合法性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影响。

2. 证据的真实性审查:法庭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排除虚假证据的影响。

3. 证据的完整性审查:法庭应当对证据的完整性进行审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不受破坏。

三、证据的运用1. 证据的充分性:法庭在判决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证据的充分性,确保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

2. 证据的权衡:法庭在判决案件时,应当对证据进行权衡,综合考虑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3. 证据的公正性:法庭在运用证据时,应当保证证据的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四、证据的保密1. 证据的保密性:刑事案件中的证据应当保密,不得随意泄露给外界,以免影响案件的审理。

2. 证据的保管:刑事侦查机关应当对证据进行妥善保管,确保证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证据的使用范围:证据的使用范围应当严格限制在法庭审理案件的范围内,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总之,刑事案件证据规则是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严格按照规定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才能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证据的合法、真实和完整,为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浅论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证据可以说是诉讼的一个核心,随着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以及证据立法的完善,在《刑事诉讼法》已经相关的司法解释中也对证据制度做了相关的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体系。

在生活实务中,证据规则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本文将结合有关的案例,对证据规则在生活中的适用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

标签:证据规则;案例;国外立法一、相关性规则1.概念及我國相关立法相关性规则,也称为关联性规则,是指只有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具有相关性的证据才允许在审判中提交。

相关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有关,从而能够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属性。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性规则,但有关规定却体现了相关性规则的基本要求。

比如,《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第118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作答的权利。

”以及其他的一些条款、司法解释都有体现出证据关联性。

2.国外的相关性规制英美证据认为,诉讼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采性。

相关性是实质性和证明性的结合,也就是说,如果所提出的证据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问题有证明性,那他就具有相关性。

在诉讼实务中,对相关性的确认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例如,证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品格原则上被视为不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一次做贼,永远是贼”的逻辑在法律上是不被承认的,但排除品格证据的要求也有一些例外,如关于性犯罪被告人过去性生活情况的证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为具有相关性。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概念及我国相关立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在美国确立,是指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不得进入审判程序用作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刑事证据的法律规定(3篇)

刑事证据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事实材料。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其法律规定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刑事证据的概念、种类、收集、审查、运用等方面,对我国刑事证据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刑事证据的概念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七种形式。

三、刑事证据的种类1. 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如凶器、赃物、现场遗留物等。

2. 书证:指记载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如合同、书信、账簿等。

3. 证人证言: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4. 被害人陈述:指被害人就其所遭受的犯罪事实所作的陈述。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所涉嫌的犯罪事实所作的陈述。

6. 鉴定意见: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所作的鉴定结论。

7.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指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而进行的现场勘验、尸体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活动。

四、刑事证据的收集1. 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权依法收集、调取证据。

2. 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应当严格依法,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3. 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应当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公民隐私。

4. 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应当尊重证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刑事证据的审查1.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审查证据时,应当全面审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充分性。

2.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调取符合法律规定。

3. 证据的真实性是指证据所反映的事实与案件事实相符。

4. 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证据足以证明案件事实。

六、刑事证据的运用1. 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应当依法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论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

论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

论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作者:丁治勇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5期摘要:证据规则是否健全是体现一个国家诉讼制度民主、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大成就,必将在我国民主与法治的历史上记下重重的一笔。

司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主观臆断,不搞逼供信,才能弄清案件的事实真相,做出正确的处理,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一、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概述(一)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概念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和调整、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的集中体现。

证据规则的本质是诉讼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准则,其理论基础为司法公正和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它既不是一般的原则、精神或制度,也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司法实践随手可用的尺度,它是实用的、规律性的证据操作规程,具有规范性、具体性、程序性。

证据规则的内容首先是确定证据范围的法律规范。

证据范围是指什么样的事实材料是证据,什么样的材料不是证据,证据是证据规则的一个课题.证据规则还是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

证明行为是指形成、发现、展示、质辩、采纳或排除证据等一系列证明特定案件的活动,概括地讲,包括制作、调查、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四项主要内容。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用来规范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活动旨在收集证据、采用证据、核实证据、运用证据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准则。

换句话说,就是在诉讼中与证据有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其核心问题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

(二)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特点1.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属于程序规则这主要有以下理由:其一,证据相对于诉讼程序属于实体问题,而证据规则相对于诉讼实体规则属于程序规则。

证据事实本身虽然属于诉讼实体问题,但是证据相对于事实却带有程序正义的味道,所以,以事实为根据和以证据为根据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

其二,程序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较之实体法有很大的确定性,证据规则本身符合这一特点。

刑事诉讼法学的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法学的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法学的证据规则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是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证据规则的概念、种类、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证据规则是指法律规定的在刑事诉讼中如何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的原则和标准。

它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冤假错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证据规则的种类在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排除合理怀疑规则、排除非法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自白任意规则等。

这些规则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保障了司法公正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证据规则的应用(一)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应用排除合理怀疑规则是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一项证据规则,它要求办案人员在认定事实时,必须排除合理怀疑,确信所认定的事实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

在实践中,办案人员应当认真分析案件事实和证据,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运用排除合理怀疑的思维方法,确保认定的事实真实可靠。

(二)排除非法证据规则的应用排除非法证据规则是指法律禁止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作为定案依据的规则。

在实践中,办案人员应当认真审查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和手段是否合法,对于非法获取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这有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补强证据规则的应用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证据来源共同证明同一事实时,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规则。

在实践中,办案人员应当认真审查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可靠性,对于不足以单独证明事实的证据,应当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认定的事实真实可靠。

(四)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应用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陈述的证言是通过转述或描述的方式获取的,则该证言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的规则。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刑事证据规则是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刑事证据规则主要包括证据收集、证据标准、证据推定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以准确地查明事实、量刑和审判。

再次,刑事证据规则也强调证据的推定原则。

在一些情形下,证据可以通过推定来满足司法需要。

例如,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既成行为,法庭可以推定其故意,而不需要有直接证据证明。

推定要求推定事实与推定结论具有充分的逻辑关联,且推定结论必须有一定的证据依据。

此外,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对于犯罪事实有无法律事实的BFuego证据,法庭可以根据相关因果关系来推定。

此外,刑事证据规则也对非法证据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非法证据是指在非法手段下获取的证据,或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

刑事证据规则明确规定,非法证据具有排除原则,即法庭不能将非法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这是为了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国家机关的滥用职权和违法操作。

总之,刑事证据规则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保障,它对证据的获得、录入和评判提出了明确要求。

只有遵循刑事证据规则的要求,方能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地查明事实、维护司法公正,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我们需切实加强对刑事证据规则的理解和适用,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证据规则解析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证据规则解析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证据规则解析在刑事案件中,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刑事证据规则的正确解析和应用能够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公民权益。

本文将对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证据规则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一、刑事证据的定义和分类刑事证据是指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材料。

刑事证据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类。

直接证据是指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证言、物证等。

而间接证据则是无法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只能通过推理和合理推断得出结论,如相关的指纹、DNA等。

二、刑事证据收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刑事证据的收集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

相关调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并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合规性原则:刑事证据的收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程序。

调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证据的合规性。

3.充分性原则:刑事证据的收集必须充分、全面。

调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尽可能地搜集、保留和固定现场、物证等相关证据,确保证据的充分性。

三、刑事证据的证明力和运用刑事证据在案件审理中具有不同的证明力。

直接证据的证明力较强,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而间接证据的证明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推理和合理推断得出结论。

刑事证据的运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排除非法证据原则:非法获取的证据在刑事审判中是无效的,法庭应当排除非法证据的使用。

2.认定证据证明力原则:刑事法院在判断证据证明力时应当根据证据的来源、性质、真实性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估。

3.自由认定证据原则:刑事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具有自由认定的权利,可以综合考虑各种证据的证明力,酌情决定采信何种证据。

四、刑事证据规则的适用问题1.证人证言的采信问题:在刑事案件中,证人的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

法庭在评估证人证言时应考虑证人的精神状态、身份、立场等因素,并与其他证据形式相互印证。

2.科学技术证据的运用问题:科学技术手段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日益普遍,如DNA检验、指纹鉴定等。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

该如 何 处理 。 有 非法证 据 排除 规则 , 还 法律 亦未 制定 相关 防范 和 监 督制度 , 得现 实 中非法 取证 的现 象依 然泛 滥 。 比如 证据 开 使 再 示规 则 , 由于 法律和 相 关 司法解释 仍然 偏 向于控 方 , 且存 在较大
弹性 , 放任 了控 方 大量 的可 乘之 机和选 择 空 间, 使得 该规 则难 以

事 诉讼 法》 4 第 7条规 定类 似于 英美 法 的传 闻证据 规则 ; 4 第 3条 理 性 因素 的影 响 , 种极 端倾 向性 明显是要 弱 于法定证 据制 度 但这 有 大陆和 英美 法系 国家 一方 面确 立 的规 定体现 了非法 证据排 除规 则 : 4 第 6条 的规定 体现 了 口供 补 和客观 真 实制度 的 。 鉴于 此 , 另 以限制 强规则 ; 刑事 诉讼 法》 9 条 和第 1 6 《 第 3 5 确立 了相 关性规 则 : 高 了 自由心证 的证据 制度 ; 一方面 又预 设各 种 证据 规则 , 最 法 官裁 量 的随意 性 。因此 , 只有 在这 一基础 之 上 , 据裁 判 原则 证 人 民法 院《 于执 行 ( 关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刑事 诉讼法 ) 干问题 的解 若 并起 到 限制法 官审判 随意 性 释》 5 第 3条 体现 了一定 最佳 证据 规 则的 要求等 。而各种 司法 解 和 证据规 则才 会有存 在的现 实意 义, 的作用 。 结合 我 国司法 实践 , 就需要 以立法 明确 业 已大量 出现 于 释 也有 对相 关证 据规 则 的进一 步 阐明 。 司法实 践 的 自由心 证 制度 的地位 , 不断 完善 其相 关制度 , 直 并 如 但 我 国也 没有建 立完 善 的证据 规则 体 系 , 由如 下 : 理 首 先 , 刑事 诉讼 证据 相关 规定 中 , 多 规定只 停 留于简 单 接 审理制 度和 审理不 间断制 度斗 改善审 判主 体素质 等软 环境 , 在 诸 为 明示甚 至是 口号的层 面 , 既没有 规 定违 背的后 果 , 没有 配套 制 证 据规 则体 系 的生长 成形提 供 良好土 壤 。 又 度 构建 其执行 细 则 , 未 曾规定 相关 的 防范方 法 , 其欠 缺操 作 更 极 性 。 比如传 闻证 据规 则 , 律并 未规 定采 用传 闻证 据 的后果 , 法 也 没 有对 实 践 中出现 的大 量控 辩 双方 都默 认传 闻证据 的情 况规 定

浅论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

浅论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作者:黄钟灵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年第06期一、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界定何为证据?我国法律明文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但不是所有事实都有证明意义。

首先,类的认识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被人所认识的事实。

其次,搜集证据的主体发现了但没有有效搜集或者没能发现的事实。

再者,因属性变化而客观上无法搜集的事实。

以上三种事实均不能作为证据。

所以在诉讼程序中没有经过查证属实的事实也不可以认定是证据,即证据须进入诉讼程序后,并能证明案件事实。

刑诉法第四十八条明确指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因此,刑事诉讼证据实质是指: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依法收集并提交给办案机关或者由侦查机关、公诉机关依法收集的,与已知案情具有关联性的,所有各种形式的信息或材料。

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据制度1.证明标准修正前的刑诉法在确定了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时应符合“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但对于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属于“证据确实、充分”,并无详细的规定,甚至相关司法解释中也未提及。

新刑诉法第53 条第2 款确定了“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

“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从文义上理解就是,对案件进行定罪和量刑的每一节事实均有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这是对证据“量”方面的要求;“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强调了定案证据的“程序”合法性,与新刑诉法“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等相呼应,是对证据“质”方面的要求;“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意指“只要公诉方的证明没有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或者说裁判者对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还存在合理的怀疑,就应该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做出有利于被告的推定或解释,就应该判决被告人无罪”,也是无罪推定原则在证据制度中的体现。

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对“证据确实、充分”作出解释性规定,它对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定罪证明标准的规定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有哪些
下⾯这篇⽂章是由店铺⼩编为⼤家提供的⼀篇有关刑事诉讼证据的知识,希望这样的⽂章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如需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可以登录店铺向律师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有哪些
1、审判机关取证原则;
2、⾮法⾔词证据排除原则。

《刑事诉讼法》
第五⼗⼆条审判⼈员、检察⼈员、侦查⼈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被告⼈有罪或者⽆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法⽅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证实⾃⼰有罪。

必须保证⼀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六条采⽤刑讯逼供等⾮法⽅法收集的犯罪嫌疑⼈、被告⼈供述和采⽤暴⼒、威胁等⾮法⽅法收集的证⼈证⾔、被害⼈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以上内容由店铺⼩编整理,希望能帮助到⼤家。

刑事证据规则

刑事证据规则

刑事证据规则一、概述刑事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合法权益,限制和规范证据的收集、保护与运用所制定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刑事证据规则的正确适用对于确保刑事案件的公正、合法和规范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刑事证据规则。

二、证据的定义证据是指可以作为提供真实和可信信息的任何证明材料。

刑事案件中的证据通常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证人证言等。

三、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证据必须通过合法手段获取,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

2.利益平衡原则:在获取证据的过程中,需要平衡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滥用证据权力。

3.证据排除原则:对于违反法律规定获得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以维护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四、刑事证据的收集1.原则上,在刑事诉讼中,法官、检察官、辩护人、被告人等各方都有权利和义务收集证据。

2.不能使用酷刑、非法拘禁等手段获取证据。

必须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尊严和自由。

3.获取证据的手段可以包括调查取证、搜查、侦查、讯问、取样、勘验等。

五、刑事证据的保护1.录音、录像、图像等视听资料的保护:应保存完好、不得篡改或丢失。

2.书证的保护:应妥善保管、防止毁损或丢失。

3.物证的保护:应妥善保存、防止污染和损毁。

4.证人证言的保护:应保证证人的安全、不受威胁和干扰。

六、刑事证据的运用1.法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根据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证据形成事实认定。

在形成刑事事实认定时,应当以证明能力较强的证据为依据。

2.证据的认定应当符合逻辑、合乎常识,并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3.对于证据存在的争议,法官应当依法充分审查,排除不合理和无效的证据。

4.刑事证据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予以保密,不得泄露。

七、刑事证据的违法排除1.违宪证据排除:对于通过侵犯个人权利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法院应作出排除的决定。

2.不当证据排除:对于虽然合法获得但严重违反程序正义原则的证据,也可以予以排除。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的论文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的论文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的论‎文浅论刑事证据规则‎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刑事证据规则体系‎证据规则论文摘要‎:本文对刑事‎证据规则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认为我国诉‎讼证据规则体系的建立‎不可为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一、‎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诉‎讼证据规则体系我国‎是否存在一定的刑事证‎据规则?答案是肯定的‎。

如《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类似于英美‎法的传闻证据规则;第‎43条的规定体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4‎6条的规定体现了口供‎补强规则;《刑事诉讼‎法》第93条和第15‎6确立了相关性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3条体现了‎一定最佳证据规则的要‎求等。

而各种司法解释‎也有对相关证据规则的‎进一步阐明。

但我国‎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规则体系,理由如下:‎首先,在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定中,诸多规‎定只停留于简单明示甚‎至是口号的层面,既没‎有规定违背的后果,又‎没有配套制度构建其执‎行细则,更未曾规定相‎关的防范方法,极其欠‎缺操作性。

比如传闻证‎据规则,法律并未‎规定采用传闻证据的后‎果,也没有对实践中出‎现的大量控辩双方都默‎认传闻证据的情况规定‎该如何处理。

还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亦‎未制定相关防范和监督‎制度,使得现实中非法‎取证的现象依然泛滥。

‎W 再比‎如证据开示规则,由于‎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仍‎然偏向于控方,且存在‎较大弹性,放任了控方‎大量的可乘之机和选择‎空间,使得该规则难以‎实现立法初衷。

其次‎,一些应建立的证据规‎则没有且亚须建立。

比‎如证人特权制度,这种‎制度防止使一些秩序良‎好的社会关系陷入不稳‎定状态,造成更大的损‎坏且保证证言适用的真‎实性:品格证据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于成人案件的不‎科学应用造就了众多‎冤案并带来社会负面影‎响;意见排除规则,由‎于证人以意见为证言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司法‎改革尤其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力度加重的趋‎势下,有必要将其以立‎法加以规范,以防止不‎适证言对审判人员的干‎扰。

浅谈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

浅谈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

浅谈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摘要]刑事证据规则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法律规范,对促进我国司法公正具有重大意义。

为弥补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缺陷,我国应该通过在立法中规定“通过非法证据获取的派生证据”的可采性等内容;完善自白任意性规则真正实现“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加强普法教育,宣传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

从而建立科学的刑事证据规则体系。

[关键词]诉讼法;刑事证据;证据规则一、刑事证据规则的法律界定刑事证据规则,是指在收集、采用、核实证据和运用证据认定案情时必须遵守的准则。

美国华尔兹教授说过,“证据规则决定一个事实认定者在解决事实问题时可以使用什么材料,大多数的证据规则都是关于什么应被接受为证据的问题——可采性问题。

”[1]刑事证据规则主要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品格证据规则、证明力优先规则和心正公开规则等。

刑事证据规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规范性,刑事证据性规则的目的在于规范诉讼过程中的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活动,以保证司法人员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第二,程序性,刑事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是有关在诉讼过程种如何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的规范和准则,具有程序的属性;第三,具体性,刑事证据规则不是抽象概括的原则,而是能够指导具体司法证明实践的规则和准则,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2]正因为刑事证据规则具有以下特征,所以使其在实体和程序方面发挥了保障人权、查明事实、保证公正、促进法治和提高效率等作用。

二、我国刑事证据规则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刑事证据规则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的内容不完善第一,对“通过非法证据获取的派生证据”的可采性未作规定。

理论界习惯将非法证据分为“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以及“通过非法证据获取的派生证据”(即“毒树之果”)三类。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五十四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刑事证据规则(一)
论文关键词:刑事证据规则体系证据规则
论文摘要:本文对刑事证据规则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认为我国诉讼证据规则体系的建立不可为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一、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诉讼证据规则体系
我国是否存在一定的刑事证据规则?答案是肯定的。

如《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类似于英美法的传闻证据规则;第43条的规定体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46条的规定体现了口供补强规则;《刑事诉讼法》第93条和第156确立了相关性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3条体现了一定最佳证据规则的要求等。

而各种司法解释也有对相关证据规则的进一步阐明。

但我国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规则体系,理由如下:
首先,在刑事诉讼证据相关规定中,诸多规定只停留于简单明示甚至是口号的层面,既没有规定违背的后果,又没有配套制度构建其执行细则,更未曾规定相关的防范方法,极其欠缺操作性。

比如传闻证据规则,法律并未规定采用传闻证据的后果,也没有对实践中出现的大量控辩双方都默认传闻证据的情况规定该如何处理。

还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亦未制定相关防范和监督制度,使得现实中非法取证的现象依然泛滥。

再比如证据开示规则,由于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仍然偏向于控方,且存在较大弹性,放任了控方大量的可乘之机和选择空间,使得该规则难以实现立法初衷。

其次,一些应建立的证据规则没有且亚须建立。

比如证人特权制度,这种制度防止使一些秩序良好的社会关系陷入不稳定状态,造成更大的损坏且保证证言适用的真实性:品格证据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于成人案件的不科学应用造就了众多冤案并带来社会负面影响;意见排除规则,由于证人以意见为证言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司法改革尤其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力度加重的趋势下,有必要将其以立法加以规范,以防止不适证言对审判人员的干扰。

二、建立刑事证据规则勿可操之过急
鉴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但又不可操之过急,理由如下:
(一)我国尚需完善作为刑事证据制度基本原则的自由心证制度
法官在运用自由心证原则进行审判时,需要注意严格依据经验和逻辑的判断标准,因此这种原则表面上是把法官推向了审判结果操控者的角色,实际上却始终坚持于客观公正这一基本价值。

因为该原则要求法官所依赖的并非绝对的自我,而是建立于人类公认的理性和积累于历史财富的经验,这也说明了经验与逻辑的客观性。

因此我国应当建立以自由心证制度为基础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体系,而不可片面追求客观真实。

单纯的客观真实与我国对打击犯罪分子之结果这一制度层面上的重视相结合,会在办案人员心理上产生一定压力,促使他们不择手段地收集证据,结果适得其反,类似于杜培武案的一个个案例已让司法界感受到这样一种血的教训。

由此可知,自由心证制度的完善,伴随着证明标准由“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向“排除合理怀疑”或“高度盖然性”转化,于放宽对证据收集标准的同时,也促进了证据收集方法的合法化。

当然,笔者并非否认法官在自由心证审判中完全不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但这种极端倾向性明显是要弱于法定证据制度和客观真实制度的。

有鉴于此,大陆和英美法系国家一方面确立了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另一方面又预设各种证据规则,以限制法官裁量的随意性。

因此,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证据裁判原则和证据规则才会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并起到限制法官审判随意性的作用。

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就需要以立法明确业已大量出现于司法实践的自由心证制度的地位,并不断完善其相关制度,如直接审理制度和审理不间断制度牛改善审判主体素质等软环境,为证据规则体系的生长成形提供良好土壤。

(二)我国的刑事审判基本模式巫需完善
建立刑事证据规则,巫需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基本模式,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进一步确立司法公正和控辩平等的价值观。

季卫东先生在《法律程序的意义》中曾指出,对于案件来说,真相不可再现。

而公正的程序几乎足以弥补真相无解的遗憾。

对于当事人而言,当他们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之后,案件的真相似乎己不再不可或缺,诉讼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此言甚是,因为控辩双方此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诉讼本身,这时对于双方程序权利的保障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我国司法实践中依然坚持把对犯罪嫌疑人的打击放在诉讼之首,那么很容易出现即便先行制定了良好的诉讼证据规则,也会被驾空于审控职权之下的情况。

当然,送也需要诉讼之外利益对司法的牵扯进一步缕清。

此外,审判过程本身的独立性也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明确审判委员会的权限,限制其对审判过程的过多干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