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网络时代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网络时代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
[摘要]在网络时代大潮流下,高中语文学科作为思维学科有了更大的改变。本文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对网络时代认知特点的分析,提出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希望这种教学的新思路能使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潮流中,保持生命的本真,保有对生活的激情,为继承与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而努力。
[关键词]写作过程模式;网络认知特点;作文教学;新思路写作就其本质而言是思想的生产过程。随着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到来,人类的思想面临着一次重大变革。作为思维活跃、吸收新鲜事物快的高中生,应该对时代的变化感受更深,激发其写作思维的灵感更可谓随处可拈。但是反观高中作文现状却是学生一提起作文,就畏惧作文,讨厌作文。深究其主要成因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路因循守旧,未能适应时代的大变化。笔者尝试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从对写作过程模式分析探究,以期更清晰地提出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为高中作文教学创出一片新天地。
一、缺乏活力的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从写作过程模式来分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其中主要包含了两大部分,即写作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写作活动的内部环境。[1](一)写作活动的外部环境分析
写作影响因素主要有写作任务的要求、读者因素以及文本三个方面。高中作文教学的写作任务除了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发展自我的任务之外,还有一个面向高考应试作文的任务。后一个任务的要求造成许多高中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趋向于“急功近利”的心态,直接把训练高考应试作文作为高中阶段的一个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任务。高中教师根据这一教学任务衍生出一个“确定主题——写作成文——统一批改——作文点评”的固定教学模式,平时围绕这一模式展开的训练写作内容也是以训练应试作文的技巧为主。这种模式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形式单一,毫无变化,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更忽视了时代发展的环境因素,使学生普遍对高中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倦作文的心态。
写作活动的读者因素来自于写作主体面对的主要读者是教师。学生的习作往往只有教师一人阅读并作出批改,教师有其主观性及固定思维模式。教师的某种思维定势或多或少会影响对学生习作作出客观合理评价。由于评价单一、主观性强、读者单一,就更激发不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写作文本则是写作主体写作出的习作。文本可以检验作文任务是否达标。上一次文本可以成为下一次文本的起点,在整个写作活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重视文本之间的传承可以使写作过程有序化,形成良性循环。而平时学生的习作基本上是写一篇丢一篇,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学生不重视自己习作,而且还会影响到文本写作,导
致上一篇作文出现的问题,下一篇作文还会重复出现,从而造成写作成效低的现状。
(二)写作活动的内部环境分析
写作活动的内部环境主要指从写作主体的角度来说,有目标生成、言语能力、文本修改三个方面。写作主体的目标生成主要是受教师教学目的的外部环境影响,写作主体学生据此也就形成了以高考应试作文为定位的观点,致使其写作主体的环境囿于教师的“一本书”、“一张嘴”,自己的“一张纸”、“一支笔”。其写作目标短视、直接造成写作文本的“闭门造车”。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作文三段式的定势思维。叙事形式往往开头就是说“往事如烟,光阴荏苒,唯有一件事至今难忘”之类的慨叹,第二段就是“那是某某时自己去干什么的事。”再叙述其经过,第三段揭示这件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和教训。议论过程是提一个观点,举一个事例,得一个结论。这种思维定势在高一阶段最为明显。
言语能力是指写作主体遣词造句、把握文章结构、控制内容的长短等方面的能力。这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写作质量的好坏。它是写作活动中核心的部分。而现实中的学生言语能力普遍比较弱,语言表达干涩平白,缺少文采,不懂积累好词好句,更没有进一步咀嚼文本言语,甚至还因为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懒于动笔成文了。
文本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反复修改,可以把
写作主体的写作能力全面展现出来。但现阶段写作文本修改就是一个基本缺失的环节,主要原因是一位高中教师面对一百多位同学的文本无法做到对每一位同学的每一次习作进行详细的批阅及修改。教师批改力不从心,跟踪学生作文情况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也会变得心不在焉,甚至完全忽略了文本修改这一环节,只是看一个作文分数而已。
基于前面两个内外部环境的分析,高中作文教学存在难度大、成效低的现状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教学现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是极不相称的。好比“窗外一派万紫千红,春光正浓,屋里一片愁情怨绪,作茧自缚”。那么如何进行高中作文教学改革,走出一片新天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呢?下面,笔者通过对网络时代认知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寻找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二、变幻多端的网络时代的认知特点
传统个体的认知结构是由一系列心理能力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基本功能表现为:获得外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最终用它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2]2所以,传统的认知特点是线性结构,其接收外部的信息是有序的。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出现,人类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线性结构认知特点转变为多维度结构认知特点。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获取的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的两大变化。
这两大变化,其一是信息超载,其二是知识碎片化。所谓信息超载,是指信息接收者或处理者所接收的信息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3]51-54信息超载使人对知识积累产生迷茫感,所以,在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对信息超载的解决之道,就是学会把信息限定,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限定,以作应对。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4]39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知识碎片化使人对知识产生无力感。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面对知识的碎片化,就是要不断与人交流,不断挖掘著作和自我经历,将信息整合重新解读,它将有助于我们摆脱前人的思维定势,更快地进入知识创新过程。就像零散的积木更容易拼装出不同形式的建筑模型一样。由于知识的碎片化,使过去人们的学习阶段模式转变为新的阶段模式,即是过去的“学习——应用——创新”这三个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阶段模式,突变为今天的把三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的模式。这种认知模式的目的就是使学习建构意义,而建构意义就是为了孕育创新。所以,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场“头脑风暴”,只有把握住时代认知特点才能更好地学习、传承知识。
三、锐意求变的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