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学化学教案3篇

合集下载

大一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一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基础授课班级:大一化学专业一班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26日星期三第2节课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

- 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3. 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溶液的性质和溶液浓度计算。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 溶液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溶液的性质等。

-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问题。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化学反应?请举例说明。

2. 引入新课题: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讲解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包括溶液浓度、溶解度等。

三、课堂讨论1.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类型?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 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演示1. 演示溶液的制备过程,让学生观察溶液的性质。

2. 讲解溶液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

大学化学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学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2. 授课班级:化学专业XX班3.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4. 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上课时间]5. 授课地点:[具体教室]6. 课程代码:[课程代码]7. 学分:[学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具体知识点],如[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等]。

- 掌握[具体技能],如[化学实验操作、化学计算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术精神。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具体章节,如“化学键理论”]2. 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1]- [重点内容2]3. 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1]- [难点内容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详细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展示。

-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讨论:- 针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4. 实验操作:- 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实验操作要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第一篇,化学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图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

第二篇,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等。

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反应类型的概念,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反应类型和编写化学方程式。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能够编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第三篇,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教学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大学普通化学精品教案

大学普通化学精品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合物等,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

2. 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实验演示1. 展示化学实验操作,如溶液配制、滴定实验等,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课堂练习1.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解答学生在上节课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二、实验操作训练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如溶液配制、滴定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科学探究活动1. 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反应速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操作训练,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反思,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材:《大学化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是什么吗?2. 回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3. 引导:那么,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讲授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a. 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保鲜、防腐等方面的应用。

b. 纺织:化学在纺织品的染色、印花、防水等方面的应用。

c. 医药:化学在药物合成、药品检验等方面的应用。

d. 日用品:化学在洗涤剂、化妆品、消毒剂等方面的应用。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a. 分析问题:根据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b. 确定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c. 查找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案。

d. 实施方案:根据查找到的资料,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e. 验证结果:实施方案后,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三、课堂练习1. 结合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化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总结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2. 思考:化学在未来的生活中还会发挥哪些作用?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2.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范文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范文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 溶液的浓度和配制4.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5. 氧化还原反应6. 离子平衡和溶度积7. 固体物质的结构8. 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9. 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安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相关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测验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无机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实验器材: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键的类型、成键条件和分子结构的理论;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化学键的类型和成键条件2. 分子结构的理论3.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 分子结构的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的描述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化学键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二、新课讲授1. 化学键的类型a. 共价键:讲解共价键的定义、成键条件和特点,举例说明。

b. 离子键:讲解离子键的定义、成键条件和特点,举例说明。

c. 金属键:讲解金属键的定义、成键条件和特点,举例说明。

2. 分子结构的理论a. VSEPR理论:讲解VSEPR理论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分子的几何构型。

b. 分子轨道理论:讲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分子的电子排布。

3.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a. 化学键的断裂:讲解化学键断裂的条件和过程,举例说明。

b. 化学键的形成:讲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举例说明。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含有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2. 选择题目:根据VSEPR理论,判断下列分子的几何构型。

3. 应用题目: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判断下列分子的电子排布。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 总结化学键的类型、成键条件和分子结构的理论。

3. 强调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了化学键的类型、成键条件和分子结构的理论。

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2)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注意事项;(3)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2. 能力目标:(1)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名称:滴定分析实验2.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溶液的浓度3. 实验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洗瓶、滴定台等4.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2)调节滴定管,读取起始刻度;(3)移取待测液至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4)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5)记录终点刻度,计算溶液浓度。

1. 导入新课(1)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提出实验要求,强调实验纪律。

2. 实验原理讲解(1)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原理;(2)介绍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

3. 实验仪器及操作讲解(1)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仪器和试剂;(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溶液浓度。

5. 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3)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分析;2. 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3. 查阅资料,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性;2. 实验结果准确性;3. 实验报告完整性;4. 学生参与度。

化学教案模板大学版

化学教案模板大学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2. 化学平衡的特点:a. 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在进行。

b. 可逆性: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相互转化。

c. 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用K表示。

3.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a. 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b.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压力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c. 浓度: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影响化学平衡。

4.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a.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b.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三、课堂练习1.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反应中,如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2. 已知反应2NO2(g)⇌N2O4(g),K=2.0×10^3,求在平衡状态下,NO2和N2O4的浓度比。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化学平衡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科化学教案范文模板(3篇)

本科化学教案范文模板(3篇)

第1篇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班级:XX级XX专业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并能够书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 命名原则及命名步骤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1. 烃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2. 醇、酚、醚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3. 酸、酯、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1. 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指导书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无机化学知识,引出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2.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通过实例讲解命名步骤。

2. 讲解烃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命名练习: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要求学生写出其系统命名。

2. 应用练习:结合实例,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高考化学教案(优秀6篇)

高考化学教案(优秀6篇)

高考化学教案(优秀6篇)高考化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

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

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

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难点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新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新大学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授课班级: 2024级化学专业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2024年[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理解[具体知识点]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能力],如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实验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讲解[具体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方法等。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具体知识点]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具体实验],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具体知识点]。

3. 准备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提问回答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完成时间等。

3.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化学大学生说课教案

化学大学生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与生活》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本节课面对的是化学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对化学实验、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现象。

五、说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2.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洗衣粉去污、洗洁精去油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从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等,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化学现象分析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化学案例,如化学武器、化学污染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提高环保意识等。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制作氢气、观察酸碱指示剂变色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化学。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化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化学教案篇2[重点难点]1、重点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2、难点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知识点讲解]1、葡萄糖还原性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把中间重复的部分合并,写成CH2OH(CHOH)4CHO。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OH)和一个醛基(—CHO),是一种多羟基醛,因此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反应上:(1)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将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氢氧化铜(+2价)则被还原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1价)沉淀。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葡萄糖酸氧化亚铜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常被用来检验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2)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反应中,银氨溶液里的主要成分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中的银(+1价)被还原为单质银(0价),葡萄糖被氧化为葡萄糖酸后再与溶液中的NH3结合生成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

大学化学教师备课教案范文

大学化学教师备课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摩尔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的关系;3. 摩尔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的换算;2. 摩尔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的概念;2. 引入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解释物质的量的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之比;- 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讲解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概念。

2.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的关系:- 介绍质量、体积、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式;- 讲解质量、体积、浓度与物质的量的换算方法。

3. 摩尔计算的方法:- 举例说明摩尔计算的应用;- 讲解摩尔计算的基本步骤。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已知某物质的质量为2.5g,求其物质的量;- 已知某溶液的浓度为0.1mol/L,体积为0.5L,求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 已知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在标准状况下,求该气体的物质的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摩尔计算方法;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查阅资料,了解物质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摩尔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化学计算素养;2.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课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化学讲题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学讲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大学化学二、授课班级:XX级XX班三、授课教师:XXX四、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五、授课地点:XX教室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了解相关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内容:1. 课题: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 内容:(1)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

(3)分子结构:VSEPR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4)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实验现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兴趣。

2. 讲解化学键的类型:介绍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 讲解分子间作用力:介绍范德华力、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4. 讲解分子结构:运用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讲解分子的空间构型。

5. 实验现象讲解:结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实验现象,讲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6.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8.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化学教材(XX版)2. 多媒体课件: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相关PPT3. 实验指导书:化学实验指导书(XX版)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网站、学术论文等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大学化学教案「篇一」篇一: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

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分子组成复杂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 CH3CH2OH 甲醚CH3OCH33、容易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132.7°C 葡萄糖146°C。

6、反应速率较慢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3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

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1(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大学化学老师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学老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各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使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某些化学现象。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各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推导和应用。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回顾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元素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二、新课讲解1.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2. 讲解各周期、各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如: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练习题中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验演示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元素的性质变化,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强调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各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六、布置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2. 要求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某些化学现象。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课堂练习和实验演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力。

2020年大学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章

2020年大学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章

3.1 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水的最简式为H2O。高温下测出水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18.02,分子式与最简式相同。水分子的 结 构 已 准 确 测 定 , O—H 键 长 为 96pm , 键 角 HOH= 104.5,呈V字形,所以水分子是强极 性分子。
第 五
96pm O
章 水
H 104.5o H

NaCl(s) Na+(aq) + Cl-(aq)
水合作用促进了离子化合物溶解于水。
水合离子
+
水合作用是强烈的放热过程,焓减很多, 它有利于离子的溶解。而拆散固体电解质 中正负离子的结合是要消耗能量的吸热过 程。整个溶解的热效应取决于上述两种过 程能量变化的代数和。
一般电解质溶解都是吸热过程,因此,大 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加。
Ka

c(H ) c( A ) c平 (HA)
▲ 离解常数:
Ka称为酸常数或酸的离解常数,其只是温 度的函数,对于不同的弱酸,酸常数Ka的值 是不一样的。Ka越大,酸越强,离解程度越 大。因此,可用Ka来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
一元弱酸的强弱
HCOOH + H2O H3O+ + HCOO- Ka 1.8 104
否定上述观点,提出氢才是一切酸所不可缺 少的元素。
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 出了电离理论:
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 全部是H+的物质叫做酸。
H2SO4 = HSO4 -+ H+
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叫做碱。 NaOH = Na+ + OH-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 应,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教案 3 篇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主要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结构域(domain):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迭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分子伴侣: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从而加速蛋白质折迭成天然构象或形成四级结构的一类蛋白质。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每条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subunit)。

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各亚基之间的结合力——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

3.蛋白质的分类:根据组成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根据形状分为球状蛋白质和纤维状蛋白质。

4. 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一种细胞或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即“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其高级结构与功能也相似;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氨基酸序列改变可能引起疾病。

2.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功能依赖特定空间结构;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血红蛋白结构、运输02功能,氧饱和曲线。

蛋白质构象改变可引起疾病如疯牛病等。

1.两性解离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2.胶体性质3.变性、复性、沉淀及凝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造成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

蛋白质变性后的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及易受蛋白酶水解。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蛋白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会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蛋白质的凝固作用(proteincoagulation) :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开课单位:学分:总学时:(理论教学X学时,实践教学X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阐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和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使学生能在工程技术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对一些涉及化学的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理解化学与材料的关系。

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掌握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程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基本原理,为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一系列化学问题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3 、掌握水溶液的性质,掌握单相与多相离子的解离平衡,配合平衡的规律,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电化学原理,了解化学电源,腐蚀及防腐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5、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材料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6、了解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极其常见的化学治理方法,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7、了解材料学中的一般化学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具备中学化学知识后续课程:本课程属导论课、基础课性质,目的是为后续课、相关课打好基础,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腐蚀与防腐》等。

第一章绪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化学的进展。

化学与专业的关系。

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课程要求及学习方法。

物质的层次。

聚集状态(液晶、等离子态)。

系统与环境。

相。

第二章热化学与能源反应热效应的测量。

热和功。

热力学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焓盖斯定律。

反应热效应的理论计算。

能源。

能源中的化学问题。

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自发过程。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

吉布斯函数H°>A S°>A G的计算。

热力学等温方程。

反应方向的判断。

化学平衡。

影响 V的因素。

K°及计算。

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

元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

阿累尼乌斯方程。

有效碰撞理论。

活化分子。

过渡态理论。

活化能。

催化剂。

速率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关系。

第四章水化学及水污染溶液的通性。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同离子效应。

缓冲溶液。

溶液pH值计算。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配合平衡。

水体污染。

常见的水体污染物。

水体富营养化。

第五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

电极反应。

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式。

电极电势的应用。

化学电源。

电解的基本原理。

金属腐蚀与防护。

第六章物质结构量子化。

波粒二象性。

测不准关系。

四个量子数。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轨道的能级。

电子排布的三原则。

电子排布式。

元素周期律。

电负性。

化学键。

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共价键的形成。

键和n键。

杂化轨道理论。

键参数。

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

晶体四种基本类型的性质。

化学与材料。

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本课程重点讲授基础理论,以及如何应用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化学反应原理是本课程的重点。

化学热力学概念太多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

物质结构理论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由于热力学在后续课程《物理化学》中要深入讲解,在本课程中只需讲授最基础的概念和理论。

1、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能力素质2、抓住“结构?性质?应用”这一“化学逻辑进行启发式教学”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投影胶片、观看录象等。

4、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太多,应要求学生加强预习和课后总结。

(一)教材1 、徐崇泉编,《工科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二)主要参考书目1 、浙江大学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2、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xx 年3、邹宗柏主编,《工程化学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XX年4、曲保中主编,《新大学化学》,科学出版社,XX 年5、杨玉国主编,《现代化学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xx年6、西安交通大学编著,《普通化学》,科学出版社,xx年7 、陈林根编著,《工程化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课程名称:学时数:X学时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化学实验是提供学生学习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它是培养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进一步加深大学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1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在课下进行预习,设计出预习报告;2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前,给学生15分钟,熟悉实验流程、操作方法、洗涤玻璃仪器等;3、指导教师提问,并讲解疑难问题、注意事项等;4、实验基本为1人1组,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5、将测试数据、制备的产率、验证的性质等记录在设计好的预习报告中;6、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检查原始数据、产率、现象与解释结论等当堂课交完成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称量(2 学时)实验二多种混合离子的分离鉴定(3学时)实验三钢样中锰含量测定(3 学时)学生进入实验室,点名,实验结束后,学生有一份原始数据、产率、现象与解释结论等的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操作、原始数据记录、产率、现象与解释结论、实验纪律及作风等方面给学生操作分与学生报告分。

由于本实验课是大学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实验没有单独考核。

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室自编教材,参考书:1 、谢国梅等编.《分析化学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2、曹艳霞,曲宝涵等. 《普通化学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3 、赵士铎主编. 《定量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4 、甘孟瑜等编•《大学化学实验》,重庆大学出版社,xx5、柯以侃主编•《大学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xx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