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金秋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型讲解1.0(偷换概念)

合集下载

作答论述文本题,厘清常用设误法

作答论述文本题,厘清常用设误法

作答论述文本题,厘淸常用设误法新考纲规范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三道选择题,四选一(错误项或正确项)型。

怎么解答此类试题呢?最佳破解之策就是,看淸英常规常用的设误法。

经过研究,其常规常用的设误法,无非以下几种。

一、偷换概念本来是这个意思,设题者却故意换成那个意思,即偷换概念、偷梁换柱、以假乱真、混水摸鱼、混淆是非、顾左右而言他。

譬如:例1,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016?全国卷I第1题D项)我们先看原文:“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将原文与选项比对一下,立即就可发现,命题者偷换概念,把“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偷Q成了“内容的真实性”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不可替代。

看淸了,就可选出D项是不正确项。

二、范围失当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圉,故意把部分当整体,或将整体当部分:或混淆数量多寡等等,是命题者的设误手段之一。

譬如:例2,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2016?全国卷I第2题B项)此项就犯了范围扩大化的错误。

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三、无中生有原文根本没有的东四,命题者却说有,也是命题者常用的设误法之一。

譬如:例3,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岀土的新材料。

(2016?全国卷I第3题B项)此项的错误是,原文已指出'弋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不是向壁虚构的”,并未讲“还要依靠地下出丄的新材料”。

这就是无中生有之设误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项设置-混淆概念、以偏概全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项设置-混淆概念、以偏概全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识别论述文阅读提中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考点,准确答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终至孤单。

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亟需加以规范。

③朋友是一把伞,不能遏制狂风恶浪,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权限虽然/但B、疏离权利即使/可C、疏远权利虽然/但D、疏远权限即使/可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新年伊始,中央一再号召各级党组织务真求实,让广大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在《幻城》和它的作者已经被炒得甚嚣尘上的时候,再来谈论就难免有些狗尾续貂的尴尬。

C、下半场,釜底抽薪的曼城队突然发威,迪斯丁·博斯威尔特和菲利浦斯各进一球,将比分扳平。

D、去年三月,美国悍然发动了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伊拉克战争,老百姓形象而戏谑地称美国人是“高射炮打蚊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奇瑞·东方之子”是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推向市场的一款豪华大气、质量上佳、安全可靠、配置极为齐全、做工精细的轿车,在安全性、舒适度、人性化等方面可圈可点。

B、今年3月9日,韩国在野的大国家党和民主党向国会提出了弹劾总统卢武铉。

这在韩国宪政史上尚属首次。

C、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

单从现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拉动80多万人就业来说,我们也必须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D、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著名的IT巨头公司借鉴,而且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主张反对盲目照搬,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极端有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

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一、认识选项的转述(表述)方式(一)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A项]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第1段“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1.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

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

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文语意,一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原文: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选项第二句是对“净化”的具体阐释,通过具体例子阐释“净化”是指心理的净化而非生理的净化。

这一具体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

2.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阐释的性质。

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2题B项]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原文第2段中“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3.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不作变更的转述方式。

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精讲-年高考语文大一轮+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精讲-年高考语文大一轮+Word版含解析.doc

考情分析考查形式一般前2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3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

此专题的考查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考情分析1.所选文章的内容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每题3分,共9分;新课改后最后一题为4分,是简答题,共10分。

2.信息筛选、内容归纳、分析观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的重点。

命题预测1.选择的文本的题材仍会非常广泛,不固定于某一特定内容。

2.不会再于单一考点上设题,考查更趋综合性。

高考真题连接【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

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

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

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

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

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

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

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

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

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

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

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

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

[全]高考语文考点梳理: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理解、推断、含义、常见错误选项

[全]高考语文考点梳理: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理解、推断、含义、常见错误选项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理解、推断、含义、常见错误选项论述类文本阅读-观点推断题命题方式1:整合概括(设题陷阱——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整合概括,就是在命制选项时对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信息加工,提取其主干或关键信息加以压缩概括,然后让考生判断其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

其特点是信息的多区块整合概括,特别是段内多区块信息整合概括。

这类题的命制常常用到偷换概念和混淆是非。

偷换概念就是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以此迷惑考生,使其误判。

混淆是非就是命题者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事情在加工转述过程中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

【满分对策】(1)抓选项关键词,进行准确题源定位。

(2)抽取相关语句主干,进行有效压缩概括,特别注意选项在对原文整合概括中改换的词语,看是否造成了似是而非,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的问题。

【特别提醒】在比对过程中,要进行“三比对”。

1、比对主干部分是否转述一致2、比对修饰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以防偷换概念。

3、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以防混淆是非。

【例题】:(2020∙山东海南模拟试题,T1- B)【选项】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原文信息】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比对分析】×原文强调了科幻小说看重题材的新奇,不注重细致的形式。

原文说:”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但并非”较为随意“,选项曲解文意。

命题方式2:信息增删(设题陷阱——无中生有,以偏概全)信息增删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命题手段。

所谓信息添加,是指在选项中添加定语、状语、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对原文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等,添加的这部分信息,依据原文内容分析,不能成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微案二 设题陷阱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微案二 设题陷阱课件
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 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 原文选段 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 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9/2021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 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 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和野鸡 等活物。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 得。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 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 古所未有也”的评价。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 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
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
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
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
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
12/9/2021
解析
微点突破二 张冠李戴 命题者在设误时,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
解说 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 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 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
特征 迹、观点、成绩等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 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选择题考点及易错点归纳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选择题考点及易错点归纳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选择题考点及易错点归纳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历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理解概念”题规范模板1.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概念”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2步,选定区间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

第3步,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而言的,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等;②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③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④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理解句子”题规范模板1.下列理解,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列对“××”一句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句子”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结合语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读懂原文。

语文母题题源系列:11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偷换概念含答案

语文母题题源系列:11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偷换概念含答案

母题十一:论述类文体阅读之“偷换概念”【母题来源】2014年新课标Ⅱ卷第3题【母题原题】【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

第1课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1.(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做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课件36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课件36张
•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 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 根据原文中“方可”一词可知,“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 们的视野”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的必要条 件,而选项将“方可”改为“就能”,前者成了后者的充分条件,选 项的条件关系不当。
混淆已然和未然。
• 6.[2013·全国大纲卷第5题B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 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 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 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 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 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 运作”……
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注意关键词 :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等等。
并列关系 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不是……而是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等等。
思考趋向 因果颠倒 强加因果 变换原因
不合逻辑 无中生有
第三重比对 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选项内容是否符合文本表达的内容、看选项中的推断是否成立。论 述类文本是议论文,有说理的依据和结论,命题者会在分析文意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
•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错 误,“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化,原文说的是“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 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 活动”,选项忽略了“有效”一词,且并非“必须拥有”,而是有了 “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可以让人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而D选项 表述绝对,犯了夸大其词的错误。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课件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课件

以偏概全的常见方式
只引用有利于自己观点 的信息,忽略不利于自 己观点的信息。
选择极端的例子来代表 整体,忽略中间和普通 的例子。
只关注短期效果,忽略 长期影响。
只考虑某一地区或群体 的情况,忽略其他地区 或群体的情况。
如何避免以偏概全
01
02
03
04
全面收集相关事实和数据,并 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因果倒置的常见方式
混淆因果
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混淆为 因果关系,例如“他喝了酒, 然后发生了车祸”,无法确定 是喝酒导致了车祸。
遗漏其他原因
只考虑了一个可能的原因,而 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 “他学习很努力,所以成绩很 好”,忽略了天赋、方法等因 素对成绩的影响。
夸大或缩小因果关系
将某个事件的作用夸大或缩小, 例如“这个药能治好癌症”, 忽略了其他治疗方式和患者的 个体差异。
多角度思考
不要只从单一角度看待问 题,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 和分析问题,以避免被单 一观点所误导。
05
陷阱五:数据误用
数据误用的定义
• 数据误用是指在使用数据时,由于对数据的理解不足或疏忽,导致数据解读错误或数据使用不当的情况。
数据误用的常见方式
01 引用的数据来源不清晰或未注明出处,导致数据的可 信数度据受来到源质不疑明。
02
03
04
核实信息来源
在引用任何信息之前,一定要 核实其来源是否可靠、权威。
对比不同来源
对比不同来源的信息,确保信 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批判性思维
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 作者的观点,要自己思考和判
断。
引用权威资料
尽量引用权威机构、专家学者 的研究成果或观点作为论述依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考情分析]1.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命题形式,题目为3道,共9分。

往年题干总是采用选误的形式,2017年高考则打破了这种稳定的模式,这说明论述类文本的设题形式变得更加灵活。

2.选择的文本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考点包括“理解(B)”“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共有7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在2017年高考中第一次单独出现,在以后复习中要重视这一考点。

1.洞悉命题九大陷阱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九种类型:陷阱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设错方式:命题人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词句的含义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识别方法: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就不难得出答案。

[应用体验][对比选项] (2017·全国卷Ⅲ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对应文本]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论述文考点与解题思路(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论述文考点与解题思路(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论述文考点与解题思路(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1.陷阱一:偷换概念选项在表述时故意把原文的概念用一个相近但有差异的概念来置换,两个概念之间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同。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仔细察看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

例:【选项设置】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对应原文】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比对分析】原文的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

此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偷换了概念。

2.陷阱二曲解文意选项故意更换(或减少,或添加)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选项设置】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对应原文】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认为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做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比对分析】作者认为可以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但不能把它作为历史,选项理解不正确,故D 项错误。

3.陷阱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选项设置】“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对应原文】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比对分析】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 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 论证的方法。
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 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 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 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故选A。
第1段 提出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第①处提出文艺创作宗旨的问题,对应题2的A项;第②处是论据,也明确 了观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正确)
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
2段 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 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 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 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 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 新月异的时代,随时产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 艺术家视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 描画诞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 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 呢?

论述类文本阅读七大命题陷阱课堂ppt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七大命题陷阱课堂ppt课件

设题陷阱:混__淆__时__态__
把文中的“未然”,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
洁的角逐”转述为“已然”,即“化解了龌龊与清洁
的冲突”。
16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精 准扶贫 ”项目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 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精 准扶贫 ”项目
一、偷换概念
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暗中将 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 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应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 的现象,尤其注意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 文的是否一致。
五、混淆时态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主要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 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 态或属性;“或然”是有可能而不一定,“必然”是确定 不移。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 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 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的说
法不当,原文未提及。
5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精 准扶贫 ”项目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 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 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 位极有关系。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_Microsoft_Word_文档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_Microsoft_Word_文档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实力,“筛选”就是要依据题目要求精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得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变更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变更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变更,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依次,从而变更句意。

4.改:变更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揣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推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实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驾驭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精确地识破选项陷阱,解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精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有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推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接着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2017高考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讲述PPT课件

2017高考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讲述PPT课件
• 运用双合的方法做题是将“勾划——比照——分析” 的方法进行简化的结果,它可以达到快速做题的目 的和功效。运用双合方法解题,即便勾划主干上有 些偏差,做出来的答案也八九不离十的。
2020年9月28日
13
• 完成专题训练一的第二大题
2020年9月28日
14
洞察十大雷区 提升应试技 能
•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 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 第2类题多为“符合(或者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在原文中抽出一些句子或增或减或偷梁换柱,把原句 改造一番,只需细心地咬文嚼字地比照即可,无须分析 就可以做出答案。
• 第3类题一般是选出对某一主干句意思的理解正确或者 错误的一项,这就要求务必把题干咬文嚼字地分出几个 题意要点来,再将题支先在原文中比照再与题干意思进 行比照分析,双合了才是正确选项。
2020年9月28日
10
• 第三步:分析 • 分析就是分析文章中心、分析题干题支、分析
设题陷阱。
• 具体地说: 1、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指向,
2、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病人看病,医生须对 症下药,方可达到治疗效果,做题也同样如此, 首先要明确病因。要明确常见的设题陷阱。
3、分析,更重要的是对题干进行分析,这才能够 准确地把握题意,做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
2020年9月28日
9
• 第二步:比照
• 比照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支对 应的相关内容,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意思 变了没有,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相合。
• 比照方法: • 其一是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有关就在哪里找。 • 其二是在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较时要逐字
逐句比较,要咬文嚼字地比照。
• 比照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题做出答案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页
例题讲解: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26页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27页
巩固练习: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28页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29页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6页
原 文
考 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7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8页
原 文
考 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9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第21页
节次:第一课时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22页
导入: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Hale Waihona Puke 3页新课讲解: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24页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 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2页
选 项
原 文1
《文心雕龙》,建立……诗学体系。这 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文学观,即所 谓“盖文章……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 先河。唐代,韩愈……;白居易……;宋儒周 敦颐…… △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 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11页
原 文5
禅宗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 美心理。以中唐为界,可以将中国美学 分为前期和后期,这正是以禅宗美学的 出现为标志的,其带来的美学智慧深刻 影响了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选 项
不是“禅宗美学”,而是“其带来的 美学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美 心理以及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选 项
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 印刷广告,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工 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15页
原 文7
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唐字 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 形式,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 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 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 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 印刷广告,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 工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
原 文4
儒家讲民本,讲道德,讲心性,而 黄老是齐文化的产物,和儒家代表的鲁 文化很不同,它要富国强兵,走霸道之 路。
选 项
(×)黄老是齐文化的产物;而儒 学是鲁文化的产物,它讲民本,讲道德, 讲心性,主张富国强兵,走霸道之路。
(√)儒学是鲁文化的产物,它讲民 本,讲道德,讲心性;黄老是齐文化的 产物,主张富国强兵,走霸道之路。
选 项
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 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 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原文):这种精神(精神层面) (转述):这种创造的过程(物质层面)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6页
原 文3
隋唐佛教发展的势头,亦不在儒学 之下。但如果认为隋唐时期的思想主潮 是佛而非儒,轻忽儒家的地位,又有误 读古人之嫌。直承郑康成而撰《五经正 义》的孔颖达,即是当时继往开来的儒 学健将。 汉代中期,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形态,但其他学说仍有存在空间。隋唐 时郑康成和孔颖达是继往开来的儒学健 将。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10页
原 文5
禅宗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 美心理。以中唐为界,可以将中国美学 分为前期和后期,这正是以禅宗美学的 出现为标志的,其带来的美学智慧深刻 影响了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选 项
中唐时期的禅宗美学成为了中国美 学前后期得以划分的显要标志,并且深 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心理以及中国 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37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38页
原 文
考 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39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0页
原 文
考 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1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2页
原 文
考 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选 项
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 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 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 苦。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14页
原 文7
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唐字 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 形式,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 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 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17页
小结
3. 两件事物(事件、概念)的比较,一定要观察 出题者的表述(选项)与原文表述的侧重点是否 一致,叙述的对象是否已经发生转化。尤其是 “和……不一样”“与……完全一致”“同…… 一脉相承”,一定要清楚前后的对象到底是谁。
4. 在叙述一件事情的发展变化时,注意句子表述 中的“这”“那”“其中”“其”等词语指代的 具体内容。做到与原文一一对应。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8页
原 文4
儒家讲民本,讲道德,讲心性,而黄 老是齐文化的产物,和儒家代表的鲁文 化很不同,它要富国强兵,走霸道之路。
选 项
黄老是齐文化的产物;而儒学是鲁 文化的产物,它讲民本,讲道德,讲心 性,主张富国强兵,走霸道之路。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9页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5页
选 项
原 文2
传说,仓颉(jié)造字。汉字的诞生无 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 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 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 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 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错误
正确
这种道统诗学
2017/11/24
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 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 确了宗旨。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3页
讲解
1、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类型阐释:主要指命 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 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 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 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 是一回事儿。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3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4页
原 文
考 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45页
原 文
补 充
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7/11/24
△命题人还往往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 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 4页
原 文 2
传说,仓颉(jié)造字。汉字的诞生 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 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 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 符号。 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 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 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 民族的骄傲。
2017/11/24
——高考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第12页
原 文6
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仪器,而是调动自己 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 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 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 所痛所苦。……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 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课题:一般性议论文阅读解析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