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教案授课人:郑赟教学目标: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
三、教育学生要立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一、指导学生疏通课文。
做到翻译正确、通顺,朗读、背诵流利,感受真切。
二、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启发学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这节课我们带着求知的精神继续前行。
请大家关注大屏幕,齐声朗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要求齐读)1、巩固重点文言字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探讨“蜀鄙二僧”故事内涵,启迪人生。
二、巩固所学:译句接龙,巩固所学1、目标清晰,先请大家朗读全文,要求读时联系上下文,思考句子的翻译。
2、认真学习后的成果应该是丰硕的,我们要展示学习的成果。
要求逐句翻译。
(老师指定和学生之间互相指定)翻译要求:(1 )正确读句子(2 )指出此句关键词,翻译关键词。
(3 )流利通顺地翻译句子。
3、全班齐读齐译大家的朗读和翻译都做到了流畅,可见大家学得很扎实。
请大家把这个经验保管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三、内容探究:走进人物,探究故事1、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它。
首先要读好,怎么读?文中有四句对话,贫穷的和尚怎么读?富有的和尚怎么读?其他用什么语气读?我们来听一听,读一读,重现当年的故事。
(学生自读,四人小组讨论,一个大组思考一句话)找到相关句子,让学生分析并试读,强调哪个词语能明显的表现这种语气。
2、大家对人物的语气分析的很透彻,那么我们试着模仿文中人物语气,再现当年的故事一幕,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和故事内容。
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在小组内将本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演绎出来。
一个人扮演穷和尚,一个人扮演富和尚,加上适当的面部表情,有肢体语言更好。
一人当旁白,一人当观众评价。
小组内修正。
(2)请一组代表上台表演。
4、故事演绎得很精彩,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故事的欣赏中。
依据我们的经验,作者讲故事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讲道理小组讨论,文章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立志,更要有行动四、拓展延伸:联系自我,启迪人生1、文章告诉我们要立志,更要有行动,我们学以致用,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任选其一思考。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蜀鄙二僧》课堂实录-鄂教版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武汉市吴家山二中: 钟永丰师:全班响亮齐读“我的课堂我主宰, 人人参与展风采”(幻灯片展示)。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师: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 谁帮老师将课题写到黑板上。
(学生纷纷举手, 师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我们一般怎样学习?生: 诵读、译读、品读、说读。
师: 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生: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增、删、留、换、调;读懂文本, 读出语气;读出自己, 思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2.译读(增、删、留、换、调)3.品读(读懂文本, 读出语气)4.说读(读出自己, 思考感悟)【幻灯片展示, 学生齐读一遍。
】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 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 请看大屏幕。
活动一: 诵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
【幻灯片展示, 学生齐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 请注意老师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师: 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
生:有同学字读错了, “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 不是三声, 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
师: 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 是动词, 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 节奏没有读出来。
师: 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生:可以(生读, 节奏感很强)师:那我们再读一遍, 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 男生读一句, 女生读一句, 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 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生读)(以上是第一个活动, 同学们参与的很好,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 请看大屏幕)活动二: 译句接龙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 译后稍停顿, 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 增、删、留、换、调直译为主, 字字落实【幻灯片展示, 学生齐读一遍。
】师: 在这活动之前, 老师还想问一下, 同学们在预习时, 在翻译方面有没有疑问, 请有疑问的先提出来。
教学设计1:蜀鄙二僧
第26课《蜀鄙二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文言文。
2.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3.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句义、文义。
2.难点: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恃(shǐ)语(yù)钵(bō)哉(zā)鄙(bì)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这篇文章虽是写给作者的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面说的。
但对我们学习也有所启发。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1699—1779)字乐斋,清代四川人。
雍正提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
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
2.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
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
3.请学生对讲文字、词后质疑提问。
然后翻译。
四、课堂小结:(一)一字多义:其:其一贫其中其:为其来也他指橘其:其这味不同它指橘而:子何恃而往表修饰不译而:僧富者不能至百贫者至焉表转折却之:吾欲这南海动词去之:西蜀之去南海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之:楚王闻之代词这件事(2)古今异义:鄙:古义: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今义:卑鄙顾:古义:反而,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今义:照顾去:古义: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今义:往(3)多音多义词:语:(yu)不言不语(yu)不以语人数:(shu)数落(shu)次数(shu)数不见鲜【板书设计】贫僧:一瓶一钵,自面海还富僧:欲买舟而下,有惭色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立志当如蜀鄙之贫僧五、作业: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三、四题。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
师:全班响亮齐读我的课堂我主宰,人人参与展风采”(幻灯片展示)。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谁帮老师将课题写到黑板上。
(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一般怎样学习?
生:诵读、译读、品读、说读。
师: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幺呢?
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增、删、留、换、调;读懂文本,读出语气;读出自己,思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译读(增、删、留、换、调)。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学
1、布置学生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导学案并初步掌握课下注释,能较为准确地
翻译文章词句
3.小组讨论,各自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选出三句翻译疑难句子(6’)
二、导练
1.解答学生翻译疑难句子(5’)
2.句型讲解(8’)
(一)省略句
以(之)告富者
(二)倒装句
子何恃
..而往
(三)取消句子独立性
西蜀之.去南海
3.温故知新,总结重点词(10’)
请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课文,归纳文中在过去已学字词的用法和意义,看哪个小组举出的字词最多
.实味不同/及其.日中如盘盂:代词,它
教师举例:其及其.家穿井
其一贫,其一富
学生可能总结: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子将安之/吾欲之南海
于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宋之丁氏
贫者语于富者之蜀之鄙
告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
西蜀之去南海
何以也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以者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富者有惭色以告富者
三、导发展
(1)为什么富和尚没有去成南海而穷和尚到达了?请用原文回答。
(2)贫者从南海归来,你作为他的一个友人,要送一张贺卡给他表示祝贺,请你为贫者写贺词。
(3)在这篇文章之前,还有一段删减内容:“天下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也。
”请结合你生活所感,举一个“难者亦易”和“易者亦难”的例子。
湖北省武汉市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蜀鄙二僧》课堂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
《蜀鄙二僧》课堂教学案例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译读(增、删、留、换、调)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一:诵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请注意老师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
生:有同学字读错了,“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不是三声,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
师: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节奏没有读出来。
师: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生:可以(生读,节奏感很强)师:那我们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生读)(以上是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请看大屏幕)活动二:译句接龙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在这活动之前,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在预习时,在翻译方面有没有疑问,请有疑问的先提出来。
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参考书认为是“边境上”,有的解释为“边远的地方”,请问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生2“其一贫”“其”如何理解?生3:“吾一瓶一钵足矣”“足”字怎样理解?(生解答)师:下面我们开始“译句接龙”,从这一个同学开始向后(师指一个同学),一人一句。
注意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生1: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生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如何?”生(纠正):这里“何如”不仅仅要调顺序,还要换词语,因为“如何”用白话文来说是“怎么样”的意思。
教学设计1:蜀鄙二僧
第26课《蜀鄙二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文言文。
2.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3.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句义、文义。
2.难点: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二、导语: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也有容易的,但是看你去不去干,不去干容易的也变困难,努力去干困难的也变容易的。
课文中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质疑: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穷和尚凭借什么去的?讨论并归纳:凭借一个水瓶和一个碗。
3.质疑: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
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
第二处是的反问,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
4.质疑:富和尚为什么去不成?讨论并归纳: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都没有成功。
5.质疑: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因为穷和尚立下了目标能不怕辛苦,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6.质疑: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做什么事情,只要立下了志向,不怕辛苦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
7.质疑:作者从蜀鄙之僧的故事发出“人之立志”的感想,请你讲一则小故事,并生发感想,在小组中交流。
由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本文以对话形式展开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情节。
运用地比,寓含深刻的道理。
两僧比较,一劳一逸,一勤一懒,结果自有一易一难、一成一败之别。
以事喻理。
叙述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虽然讲的不是学习,但在道理上与学悄类似。
通过设喻,生动地说明了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作业: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鄂教版《蜀鄙二僧》教学设计【曾长春】
鄂教版《蜀鄙二僧》教学设计【曾长春】【教学目标】1.积累“鄙、语、欲、恃、买、顾”等文言词语,背诵该文言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大意,熟读文言文;抓住“子何恃而往”说出蜀鄙二僧做什么、凭什么做、做的结果是什么。
3.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崇拜文中何僧,说出理由。
【教学重点】抓住“子何恃而往”说出蜀鄙二僧做什么、凭什么做、做的结果是什么。
【教学难点】说出崇拜文中僧人理由,学习借事喻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励志名言。
光说不干,事事落空;又说又干,马到成功。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就无法到达。
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揭示课题(清代彭端淑,《白鹤堂文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释课题:蜀,四川;鄙,边远的地方,偏僻的地方;二僧,两个和尚。
四川偏僻地方的两个和尚。
3.质疑课题。
四川偏僻地方的两个和尚怎么样?他们做什么?二、初读文言文,释义、释疑。
1.学生边读文言文,边将注释批注在文中,试着说出文言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批注。
2.全班交流,将不懂的语句提出来,师生共同释疑,学习文言词语,说出理解方法。
3.抽生读文言文,老师予以点拨。
4.释疑课前提问。
两个和尚:一贫一富(对比);两个和尚做什么?之南海(之,去;南海,佛教圣地普陀山)。
三、研读文言文,感受二僧品质1.读贫者和富者的对话,读后说出懂了什么?⑴读对话: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⑴交流读后懂了什么?预设一:贫者同富者商量,而富者瞧不起贫者,鄙视贫者。
(深抓“子何恃而往?”读出疑问和反问语气。
)预设二:贫者和富者都想去南海。
(板书:之南海)预设三:贫者和富者都有共同的志向、目标。
(板书:目标或志向或追求)2.读“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蜀鄙二僧 优秀教案
蜀鄙二僧【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
背诵课文。
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3.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4.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1.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板题:蜀鄙bǐ二僧2.这个故事是清代人彭端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
看标题。
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
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3.对,齐读标题。
注意“鄙”的读音。
4.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二、整体感受,讨论文言文学法1.想知道,快读读。
(各自试读)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
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
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①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②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三、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课件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语(yù)恃(shì)钵(bō)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
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
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
大家一起练。
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四、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鄙.语.之.恃.买.去.顾”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评论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
(核心目标)3. 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2学情分析本文风格朴实,语言朴素自然,富含激情,极有感染力,故事生动形象,十分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七年级学生普遍具有学习目标与实际行动不能完全统一的特点,特别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此时组织学生在学习本文一定会有所启示。
3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流利的朗诵课文,把握两个和尚说话的语气。
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的涵义和作用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新课评论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听过)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川边境的两个和尚的故事,这篇课文是《蜀鄙二僧》。
(出示课题,并揭示课题)活动2【讲授】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的涵义和作用评论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基础目标)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
(核心目标)3. 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达成目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作家作品介绍: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丹棱人。
幼而颖异,十岁能文。
雍正十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顺天(现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
后辞职回家,在四川锦江院讲学。
他文学造诣很深,著有《白鹤堂文录》,本文选自此文录,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2.词语认读:鄙语恃钵惭哉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A、四人小组安排同学朗读课文,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指定同学读。
B、全班同学对照注释理解课文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释义疑难,并指出文中需要掌握积累的重点词语2.请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疑难、重点词语)C、归纳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鄙、语、之、买、去、顾”的不同用法;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领悟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与行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比较完整的文言文,会有较大的困难,而且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文言知识,也要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因此,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应将文言词汇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重。
为了让学生充分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并且能够在理解中巩固所学的文言知识,对课文语句的揣摩十分必要。
基于这些考虑,在文言文知识学习完以后,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并通过品味词句等活动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复述文意。
学生活动:复述课文内容,落实重点词语。
二、品味语言,探究主旨。
学生活动: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自评互评。
(提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分析。
)教师设问:贫者为什么有这种自信?是盲目自信吗?富者真的做不到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活动:揣摩富者的心里活动,给他补写一段内心独白,在小黑板上展示。
小组互评,教师补充。
教师设问:“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归纳。
教师总结:要立志,更要有行动。
事在人为。
三、联系实际,课外拓展。
教师设问:这篇文章原名《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的道理能够适用于学习吗?学生活动:结合学习的具体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感受。
教师总结:行胜于言,事在人为。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通过换位思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语言的特点。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为僧富者补写一段内心独白。
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完成了任务,通过互相比较、评价、修改,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效果非常好。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一直都是个难点,难就难在文言词汇积累太少,文言语感差。
六年级上册第21课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胡瑞兵,男,1976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河北省保定市铁路第一小学教导主任。
从教十六年来,追求教学风趣而不失厚重,灵活而不缺少扎实,努力在师生和谐的谈话之中,多角度启发学生学习。
曾获保定市小学语文教学标兵称号,河北省小语年会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
撰写论文曾数次获市、省、国家级一等奖。
文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1课《蜀鄙之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蜀鄙之僧》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讲述的是蜀鄙之贫富二僧皆欲往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的故事,寓意志向坚定,付诸于行动,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蜀鄙二僧的对话洗练而含蓄。
富者言语中充满了怀疑与轻视,而贫者的一个“足矣”,把他的奋斗精神,以及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意志表现了出来。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经过一笔带过,语言简洁而富有想象。
文章主要阐明天下事“为之”方能成功的道理。
学生依托“注释”和“大意”理解文意相对不难。
因此,教学中坚持“诵读为线,释意为珠”的策略,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为之”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志向坚定并付诸于行动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解题,学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请清朝一位名叫彭端淑的老先生用文言文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蜀鄙之僧。
(大屏幕出示课题)2.看题目,你能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解释课题,板书“蜀鄙之僧”(蜀,指四川;鄙,这里是指偏远的地方,僧,指和尚。
)3.“蜀、鄙、僧”是这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请大家拿起笔在书上工工整整写下来。
(二)通读,知古语之意。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朗读文言文,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及翻译教学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
明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
)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龟不停地跑)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对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摒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学习1、了解彭端淑和他的文章特色。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
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1、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自读课文,质疑。
2、找出本文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多音多义词并做上标记。
3、小组依据关键词句合作释疑,通译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翻译,教师点拨指导重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自学古文、感受古文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和作用,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培养自学古文、感受古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过程:四、合作探究1、思考、讨论①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
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
第二处是的反问,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
②富和尚为什么去不成?讨论并归纳: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都没有成功。
《蜀鄙二僧》 教案
《蜀鄙二僧》教案【教学目标】以分析六大虚词为实例,学习并运用文言文词义推断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诵读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①齐读②点读2、复习已学知识点——文言文词义推断法(常用)【原则】直译为主:一一对应。
基本方法:配词法+积累实词、虚词。
(重点积累特殊实词和六大虚词)意译为辅:灵活变通。
基本方法:留、增、调、删。
①语法分析法(例: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
)1、词性2、短语结构3、句子成分结构:(定)+主/ [状]+谓+<补>/ (定)+宾基本成分:主谓宾②语义分析法(例:①贼易之,对饮酒,醉。
②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
一般句子诸因素间存在一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关系,或如前面语位部分所讲存在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或存在承接、补充、暗示等关系。
我们借助上下文的照应关系,就可以推断词义。
③联想迁移法(例:期中考试题,如赴汤蹈火,记忆犹新,徒有虚名,苦心孤诣。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储存在大脑中已学有效信息进行联想、比较。
④音形索义法(例:寄伪儿啼,恐栗。
)(1)形:汉字是表义性质的文字,音形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如形声字、会意字。
分析这个字的构成成分,如偏旁部首,再借助上下文语境可推。
(2)音:一个字用本音本义讲不通时,可推断它被借用作同音的另一个字。
⑤结构对应法(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位置上的词,意义上常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关的关系,而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皆是可推条件。
二、理论结合实例分析1、小组合作探究:六大虚词第一组同学:以、为第二组同学:之第三组同学:而第四组同学:于、其2、展示成果(小组代表作答,其他组可后续补充)之:①蜀之鄙有二僧分析:助,的②吾欲之南海分析:动,到③西蜀之去南海分析:助,取独④人之立志分析:助,取独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分析:助,的而:①子何恃而往分析:表修饰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分析:表顺承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分析:表转折其:①其一贫,其一富分析:代,其中的于:①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分析:介,对以:①以告富者分析:介,把为:①分析:3、以实词为例各举一例(可来自本课,可来自其他课文,22—27课)①通假字举例:分析:②词类活用举例:分析:③一词多义举例:分析:④古今异义举例:分析:三、总结(常用五种方法)①语法分析法②语义分析法③音形索义法④结构对应法⑤联想迁移法⑥事理推断法⑦常识推断法四、作业分别运用前五种“文言文词义推断法”,各举一例,并对例句进行具体分析。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蜀鄙二僧》语感教学设计
武汉东湖开发区新桥学校孙永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认识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领悟“事在人为,立志笃学”的道理,激发学生立志求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感知(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加强感受)
1朗读------识字断句,初步感受内容
(1)自由朗读;(2)学生示范朗读并师生点评;(3)齐读。
2译读------释词义,通文意
全班同学对照注释译读,小组及全班交流。
3说读(说说故事主要情节和结论)
四、拓展与运用:蜀鄙之僧的故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五、结束诵读(升华体验净化情感)
一瓶一钵(足)至
买舟(欲)不至
三、领悟(以多种形式的品读来促进理解)
4品读--以读明形象
揣摩人物的语气、态度,并请同学分角色演读
富者:傲慢、盛气凌人、对贫者的不屑和轻蔑
贫者:自信和坚定的信念。
5研读-----领悟主旨
“子何恃而往?”这一路的千辛万苦,艰难坎坷,仅仅凭“一瓶一钵”支撑得了吗?
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事在人为:个人不仅要立志,而且要立行;决定成功的因素,客观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主观努力更重要)。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蜀鄙二僧》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课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鄙、语、恃、买、惭色、越明年、去”的意思及虚词“之”的用法、意义,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倒装句、省略句、反问句等句式翻译。
3.揣摩主旨,在有感情地朗诵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鄙、语、恃、买、惭色、越明年、去”的意思及虚词“之”的用法、意义,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难点】1.虚词“之”的多种用法、意义。
2.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预习1. 一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网络,读准字音,将读不准的字音用“”标注在书上。
二、当堂检测。
(巩固落实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1.学生答题,老师巡视中发现学生照片拍照并上传。
利用网络工具迅速现场将学生答案呈现出来,当场订正。
2.ppt呈现试卷答案,学生再读一遍,巩固落实文言文重要词语和句式。
三、朗读课文,揣摩主旨。
1.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从文意角度分析评价。
2.组内试读,体会人物形象。
3.场外连线,感受其他班同学如何朗读(在比较中进一步激发朗读热情)4.探究主旨思考: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朝拜,为什么“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蜀鄙二僧》重点词句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20分)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贫者语.于富者()③子何恃.而往()④越明年..()2.指出下列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20分)⑴蜀之鄙()⑵吾欲之南海()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楚闻之()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子何恃而往?。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蜀鄙二僧彭端淑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琉璃的背诵课文。
2、理解识记本课重点字词。
3、能够理解并翻译全文。
4、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熟读成诵全文。
2、识记重点字词,能翻译全文。
3、能理解本课对自己的启迪。
难点:领悟本课的启迪意义。
三、学习方法: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2、问题探究(小组探讨)。
3、以朗读促理解。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小故事,它是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6 ——《蜀鄙二僧》。
二、新课学习:<一>对课文的简介(出处与作者)<二>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试着齐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三>检查翻译(看谁译得既准确又流利)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本课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并归纳:1、宾语前置句;2、“三”字的用法。
<四>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想一想穷和尚和富和尚说话的语气)。
<五>价值探讨(明道理,获启示)1、回答课后习题(一)的问题。
2、富僧没有去南海,他是没有立志?如果也有立志,那么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地呢?3、立志和行动哪一个更为重要?4、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六>悟道理(本课总结)作为人,首先要立定志向,但特别要落实到行动中。
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条件克服困难,努力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在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蜀鄙二僧》教案两则
吾一瓶一钵足矣。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幺? 指名读 (3)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 (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幺?指导朗读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语文>初一语文教案
教师可适当作补充。 二、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个性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课文中不同角色的语气。 ⑴ 各学习小组分角色合作朗读。(学生自由点评:谁读得最好?) ⑵ 在学生小组分角色合作朗读的基础上班内演读,挑选第 5 至第 14 段。 (教师可饰演老大臣一角参与其中) 2、教师与学生对话: 全文围绕骗”来展开故事情节,文中的各色人物与骗”的关系 怎样?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两位大臣骗己骗人;老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你: (1)子何恃而往? (2)孰为汝多知乎?
《蜀鄙二僧》教案两则
一、激趣导入并解题。 1、你们知道我们湖北省的简称吗? 2、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简称,能说说吗? 3、板书:蜀。你们知道这是什幺地方的简称吗? 4、就在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继续完成板书:蜀鄙二僧 5、齐读课题,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 二、初读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围绕着二僧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 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谁想来读读。指名学生三人读。 谁能连起来读读。指名一人读。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幺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 好地读读课文。 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谁能来说说。指名一人说,相机解决字义和句义。 还有谁想说说?再指明一人说。 3、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4、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句子 之: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吾欲之南海,何如?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蜀鄙二僧》教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浅显古文的能力;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探寻学习古文的过程与方法;3、理解故事含义,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与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老师给出两条信息,学生由此猜出人名。
1、 NBA ——中国()2、1.60 米 NBA ——会是谁呢?(请身高的高的同学站起来)可不可能?为什么?教师:和NBA几乎不相关,但博格斯做到了。
全世界有那么多天资优异、热爱篮球的少年向往着NBA,成功者寥寥无几,但是的博格斯凭着后天的努力创造了奇迹。
他的成功,鼓舞着我们平凡人的意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其中一个平凡的僧人,也能如博格斯一样,鼓舞我们的意志。
二、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促进理解)1、以读识字A、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①第一遍边识字边读②第二遍扫除生字障碍后稍微流利的读)B、全班齐读,反馈识字情况2、以读释义①全班同学对照注释释义读②在四人小组中交流释义疑难,并指出文中需要掌握积累的重点词语③全班交流(疑难、重点词语)3、以读明节奏①分小组讨论节奏划分读②指名同学读③其他同学评议④全班齐读,反馈释义、节奏情况4、以读认形象师: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和尚,他们的身份不一样的,因此,说话的语气,态度也会不一样。
下面,老师想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首先请同学们个人自由读,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态度②请同学分角色表演读③全班同学评议归纳:表演的同学读出了富者的傲慢、盛气凌人、对贫者的不屑和轻蔑,读出了贫者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
三、研读探究主旨1、设置疑问,启发想象在富者的轻蔑与嘲笑中,穷和尚怀着坚定的信念踏上了征程。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文中对穷和尚一路上的情形高度浓缩,我们可以推知“越明年”三个字里头,包含有多少艰险啊!从某某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蜀鄙二僧》课堂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蜀鄙二僧》课堂教学案例新人教版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译读(增、删、留、换、调)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一:诵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请注意老师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
生:有同学字读错了,“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不是三声,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
师: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节奏没有读出来。
师: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生:可以(生读,节奏感很强)师:那我们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生读)(以上是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请看大屏幕)活动二:译句接龙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在这活动之前,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在预习时,在翻译方面有没有疑问,请有疑问的先提出来。
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参考书认为是“边境上”,有的解释为“边远的地方”,请问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生2“其一贫”“其”如何理解?生3:“吾一瓶一钵足矣”“足”字怎样理解?(生解答)师:下面我们开始“译句接龙”,从这一个同学开始向后(师指一个同学),一人一句。
注意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生1: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生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如何?”生(纠正):这里“何如”不仅仅要调顺序,还要换词语,因为“如何”用白话文来说是“怎么样”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师:全班响亮齐读“我的课堂我主宰,人人参与展风采”(幻灯片展示)。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谁帮老师将课题写到黑板上。
(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一般怎样学习?生:诵读、译读、品读、说读。
师: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增、删、留、换、调;读懂文本,读出语气;读出自己,思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译读(增、删、留、换、调)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一:诵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请注意老师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
生:有同学字读错了,“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不是三声,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
师: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节奏没有读出来。
师: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生:可以(生读,节奏感很强)师:那我们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生读)(以上是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请看大屏幕)活动二:译句接龙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在这活动之前,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在预习时,在翻译方面有没有疑问,请有疑问的先提出来。
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参考书认为是“边境上”,有的解释为“边远的地方”,请问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生2“其一贫”“其”如何理解?生3:“吾一瓶一钵足矣”“足”字怎样理解?(生解答)师:下面我们开始“译句接龙”,从这一个同学开始向后(师指一个同学),一人一句。
注意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生1: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生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如何?”生(纠正):这里“何如”不仅仅要调顺序,还要换词语,因为“如何”用白话文来说是“怎么样”的意思。
生(补充):这里还要加些话,因为没有主语,我认为应译为“你认为怎么样?”师:很好!接着来。
生3: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生4: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生5: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顺江而下,还没有能够去成。
您靠什么能去!”师问:你怎么知道“买舟”是“雇船”,“而下”是“顺江而下”而不是“沿河而下”呢?生答:“买舟”下面有注释。
(师插话:你很聪明,知道看注释。
)这里南海是普陀山,而从四川到普陀山,长江是唯一的一条水路。
(师插话:你很了不起,知道从文意来推断。
)生6: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
生(补充):是将去南海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
生7: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生8: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师:你怎么知道“去”是“距离”的意思。
生:(齐答)学过,(师插话:哪里学过,把原话背出来。
)在《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很好,学过的能学以致用,能联想以前的知识。
但文中的“焉”好像没译呀?生:这是语气词,不译。
(师插话:这就是译句中“删”的原则)生9: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生10: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师总结:第二个活动也很顺利,老师在上节课跟同学们讲的译句的原则上,再补充释词的原则。
释词方法:查看法;联想法;推断法。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下面我们进行第三步。
活动三:走进心灵本文有四句对话,请同学们在四句对话中的每个“曰”字前,加一个表情态的词,并读读“曰”的内容。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一人演穷和尚师:请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三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读一读。
先说第一句。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不卑不亢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彬彬有礼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这一句用谦虚的语气来读。
(生读)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读的不错,都讲“何如?”的征询意见的语气读出来了。
现在老师想将“何如”改为“汝信乎?”你们认为怎么样?生:不行,这样说有点狂妄,这不符合穷和尚的性格。
师:我赞同同学们的意见,那第二句怎样读呢?生:我认为这一句用不相信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这一句用轻蔑的语气来读。
(生读)师:同学们都将重音放在“何恃”上,强调了富和尚瞧不起穷和尚。
品味的很到位,现在全班读一读。
(全班齐读)师:那下一句呢?生:我认为这一句用自信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坚定的语气来读。
(生读)师:你为什么要强调“足”字呢?生:穷和尚虽然没钱,但人穷志坚。
师:最后一句谁来?生:我认为这一句用狂妄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嘲笑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傲慢的语气来读。
(生读)师:这一句前半句语气和后半句一样吗?生:我认为这一句前半句用傲慢的语气来读,后半句用嘲笑的语气来读。
(生读)生:我认为他的分析是对的,但没读出来,前半句重音应放在“犹”字上,后后半句重音应放在“子”字上,强调我都去不成,你就别谈了。
(生读,但没读好。
)师:你再读一遍。
(但还是没读好)。
师:谁来示范一下。
(一生示范,读的很好)。
师:请全班学生将这一句齐读一遍。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文编为课本剧演一遍,小组内要分工,一人演穷和尚,一人演富和尚,一人当旁白,一人评价。
请同学们准备3分钟。
活动四: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文编为课本剧。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一小组展示课本剧)师:请同学们评一评。
生:演时语气还不错,但表情还不够丰富。
如瞧不起穷和尚时,可以白穷和尚一眼,眉毛向上扬一扬,表现傲慢时,要摇头晃脑。
生:演时还可以根据情形补充一些内容。
师:下面我们全班来演一演。
我当旁白,男生演穷和尚,女生演富和尚。
(师生共同演课本剧)师:现在同学们在理解上还有什么问题吗?生(质疑):本文应将穷和尚去南海的经历写一写,这样文章更真实。
生(回答):其实穷和尚将经历肯定详细的讲了一遍,不然,富和尚肯定不会相信他,更不会有惭色,只是本文不需要写出来。
师:为什么不需要写出来呢?生:因为本文不是讲故事,而是在讲道理。
师:很好!本文是在讲道理。
讲的是人要立志的道理(教师边讲边板书)板书设计客观条件结果道理贫一瓶一钵至二僧}人要立志富欲买舟而下不能至师: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要感谢文中的贫者、富者还有作者。
假如他们穿越时空隧道,站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有什么对他们说的吗?活动五:思想碰撞请同学们用“——,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贫者、富者或作者说一两句感悟的话。
【幻灯片展示】生:我想对富和尚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师要有志向,当然我承认你有志向,但还要有行动。
”(师插话:对!心动不如行动)生:我想对富和尚说:“你不能总是准备,要有闯劲。
”(师评:说的多好啊!弱者总在等待机会,而强者总在创造机会。
)生:我想对穷和尚说:“感谢你,你让我明白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长路漫漫,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想对作者说:“你让我明白一个人成功,要有志向,还要有行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师:老师也想说说:老师对同学们说:今由蜀鄙之僧观之天下事本无难易之分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人之为学亦无难易之分学之则难者亦易不学则易者亦难人之立志万事可成如使吾辈之人皆为有志之人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前途未可量也诚如此乃吾辈之幸国家之幸【幻灯片展示】师:请同学们准备一下,将老师的话读一遍。
生:(齐读,读的像拗口令)师:请同学们再读。
(再次用幻灯片展示,但将刚才的话划分了一下节奏)师:语言讲究语感,从刚才读的情况来看,同学们课后还是要多读文言文,积淀语感。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