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的词义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的词义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探索
作者:曾石飞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2期
摘要:“东西”起初是两个方位词,表示“东方”和“西方”。在现代汉语中,“东西”已演变成了一个词,具有两个基本义项:①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②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东西”古今词义相差甚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一些探索成果,谈了“东西”一词由词组变为一个词的词义演变的具体历程及后起义项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东西词本义演变历程
“东西”是汉语常用词之一。“东西”最初作为词组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作为词的基本意义是清楚明白的,但对它是怎样由最初的意义演变成现有的意义,学界存在颇多争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作为词组的“东西”
《说文解字注》:“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又《说文解字注》:“西,鸟在巢上也。象形。在西方而鸟西,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在这里,许慎将“东”解释为“动”,应该是指其读音而不是意义,其意义是以“日在木中”表示方位的“东”。字本义与词本义一致。“西”从字形来看,应该是“鸟在巢里栖息”的“栖”。但从词的角度来看,“西”的词本义应该是表示方位的“西”。因为语言先于文字产生,先有了表示方位的“西”这个词义,后来人们才造出“鸟在巢上栖息”这一字形来表示“西”。为了区别词义又造出“栖”来表示“栖息”之“栖”。仍用“西”表示方位词“西”。这属于字本义与词本义不相一致的情况。“东西”作为词组,表示方位“东”与“西”这一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西植松柏。
二、“东西”的词义演变历程
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东西”由表示方位“东”与“西”两个具体方位发展为一个词。起初泛指方向、四方。如:
(1)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杜甫《兵车行》)
(2)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由上面的意思引申为动词,意为“漂移四方,无定处”。如:
(3)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
(4)耶娘年七十,不得远东西。(《王梵志诗》)
古时招待客人时,主人在东,客人在西,于是又用“东西”来代指“宴席上四坐的诸多宾客”。如:
(5)舞急锦腰迎十八,酒酣金盏照东西。(王安石《寄程给事》)
表示“酒杯”义的“东西”词序不固定,也可以说成“西东”。如:
(6)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赵长卿《朝中措》)
然后又由此转指“酒杯”。如:
(7)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
(8)掇坐善能饮醉酒,冲席整顿喫糕(糜)。若还撞着奔如鬼祟,缠缴杀你不肯放东西。(刘知远《诸宫调一》)
宋代,“东西”产生了表示“泛指各种事物”用法。如:
(9)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张元幹《诉衷情》)
这一意义的使用在元代已经较普遍,尤其是在元杂剧的唱白中。如:
(10)但犯着吃黄齑者,不是好东西。(马致远《青山泪》三)
(11)这件东西,是要不得的。便要时,则怕娘娘不舍的。便是娘娘舍的,大王也不舍的。便大王舍的,小的也不舍的。〔净〕甚东西,直恁舍不的? (汤显祖《牡丹亭》)
再后来,“东西”这一词义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东西”一词的中心义项。在《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中,“东西”一词的这一后起义项使用便十分频繁了。
三、“东西”泛指事物的原因
关于“东西”表示“事物”这一词义,存在着众多的说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明代张存绅《雅俗稽言》卷十三的“春始秋成说”即世俗凡称物曰东西。或曰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春,木,震位,东也;秋,金,兑位,西也,故曰东西。及与之类似的清人顾学亭《土风录》卷九“东作西成说”。
(二)从阴阳五行解释的有逸闻野史流传的南宋盛温、清西厓《谈徵·言部·东西》。如“东木西金说”即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因此可以用篮子装或手执,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不能装或者手执。还有明代翟灏《通俗编》卷十六所记载的周延儒的“南水北火说”,即“南方火,北方水,昏暮扣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此不待交易,故但言东西。”
(三)清人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卷上《买东西考》中的“东京西京说”,即“愚以此语定起东汉。其时都市之盛,侈陈东西两京,俗语买东买西,言及买卖者非东即西,沿习日久,遂以东西为货物替身。”
(四)有清人梁章矩《浪迹丛谈》卷七“东西”条所说“四方约言说”,即“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言春秋耳”,是从修辞角度解说的。
(五)有《浪迹丛谈·续谈》“世俗通行之语,但举东西而不言南北者,东为吾儒之教,即孔子之东家某,西即彼教,为西方之圣人,举此二端。足以函盖一切矣。”是从哲学宗教角度来解释的。
(六)张舜微《清人笔记》中从古代的房屋设计及生活习惯所说的“买东买西说”,即“谓物为东西,其来已远,实与古代建造房屋之向背相关。古人造室,皆南向”,“极南临海,则转而北向关”,“人若出门,则为东西行耳。日用之物,苟有求于外,非往东则往西,谓之买东西,犹云东西买也”。
(七)陈江(1996)《历史研究》第6期《“买东西”考》中提出的“东洋西洋说”,即“东西”起初是用来指明嘉靖、万历年间沿海地区的当地人称来自东洋、西洋货物的地方性、行业性方言,后来慢慢在社会上流行开来,进入了汉语词汇系统。
(八)徐时仪(1998)《历史研究》第2期《“买东西”考献疑》中提出的“地方代物产说”。
(九)任筱萌(1999)《汉字文化》第1期《“东西”指称万物的由来及其流变》中提出的“东市西市说”即来源于唐代长安东西两市商业盛行,人们用它来代指物品。
以上几点是前人关于“东西”泛指万物的意义产生时间、原因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中没有一种能够由真正值得信服的证据来证明的,都属于推测或趣谈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