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
姓名:巴珍班级:行管班学号:201301032001
摘要:事业管理可以说是如今经济与发展的载体,直接影响着社会各种公共利益和人们的生管理活质量。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体体制是立足于当时的国情顺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而如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要迫使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尽快做出及时调整,做出创新改革。
关键词:基本特征弊病改革基本方向创新
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因此与为计划经济体系建立的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矛盾。这就需要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加以及时改革以适应发展加以创新以引领发展。
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企事一体化,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事不分,从而造成了公共事业机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1、公共事业组织行政化。熟人社会。官僚治理结构,即企业内部实行行政官僚式的等级制度,行政化。独特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如经常运用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及发动生产竞赛等精神、心里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和提高生产能力。内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于福利。2.体制僵化忽视市场的作用。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认为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都属于“事业”应由政府举办、由政府养活,其职工为国家干部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非经济基础部分非生产活动,不创造经济价值。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不能实现产品化和市场化。3.运行机制效率低下。由于上述两种问题的存在公共事业单位内部缺少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和风险机制等。存在人浮与事的现象。资源利用率低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现象普遍存在。4.法制不健全。立法上,缺乏公共事业组织单位法。对多样化的公共事业组织单位采取“一法统揽”的做法。再者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法规的立法层次较低、权威性不足、约束力不强。5.财务管理不严,资金浪费。财务监管是公共事业监督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对公共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导致了财务浪费、财务管理的违规与腐败。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相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也开始着手进行改革。20多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机构和职能调整来进行。但由于非经济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领域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也一直被排除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外,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政事不分、职责管理僵化、缺乏活力、机构失调、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需要的满足。
公共事业改革的浪潮已是是不可挡,并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要对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即从以往的政府控制转变为社会选择。政府控制模式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管理公共事业领域的一种模式。而所谓社会选择,就是事业组织对社会的集体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社会通过自己内在的机制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在此模式中政府不再是主管部门,行政部门与事业组织地位平等。是一种自愿与公平的关系。社会选择是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管理方式。尽管在我国当前事业管理的模式中,社会选择还远远没有得到实现,但是其力量已经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渗透到传统的事业管理,这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规律。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在这种大的改革背景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注定是一个渐变的改革过程。社会选择是对一种事业管理体制模式的总体描述,因
此它的实现不是某项特定政策的转变,而是整个管理体制的渐变。在这一渐变过程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决定着这种渐变的成败:一是政府的行为方式,政府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事业组织的生成模式,即政府控制亦或社会选择。二是事业组织能力的改善。政府可以采取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管理事业组织。事业组织的生成模式不仅同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行为方式有关,而且与政府的行为目标相关。社会选择的模式不仅要求政府对事业组织采取的管理方式,而且要求政府追求的是全体公民的总福利最大化。
政府控制和社会选择是相辅相成的。从政府角度来看,事业组织应该首先增强能力,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然后才能谈到独立性问题。从事业组织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应该放弃对社会资源的高度垄断,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事业组织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两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的解决依靠社会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因为从政府控制到社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体制的变迁。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也应抓住有利时机,要根据我国国情,积极创新,勇于发现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新途径,才有利于确保国家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所面临的疑难问题
1.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属于开拓性的事业且无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在改革初期的探索阶段,基本上采取了大胆进行实验性改革的方针,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模式。由于改革模式不够明确,无法科学界定、合理划分和重新调整政事双方的权责关系,因此很难做到周密策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简政放权。而公共事业组织自主进行的改革,既不能触动传统事业的根基,也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没有实现政事分离、反而还更加混淆了各种不同性质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能界限,造成了体制混乱和体制冲突。
2.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在前期是分头并进、各自为政的,所以不仅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展不同,而且也未能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合。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面临一系列的难题,需要各方的配合解决。尤其是资金来源与人员分流问题,更不是仅仅单个部门独立所能够处理好的。不解决这些问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就难以继续推进。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分析
1.积极向非政府学习借鉴科学的管理方法
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离不开其具体管理方法的创新和优化。要从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管理的实践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方法、市场检测法、环境扫描与基准比较技术、政府服务承诺制度、绩效评估方法等等。经过一番加工改造之后应用于政府行政部门和公共事业组织中。
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和高效。要实现以消费者主导,发挥公共事业组织在横向和纵向两个联合中的作用。
2.不断丰富管理手段
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手段对于准公共事务大部分采用行政型命令的直接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直接管理的手段不利于分权,不利于发挥其他系统的作用,横向沟通困难等缺点日益显露出来。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必须进行改进、创新,更多的采取间接管理的手段。对于公共事业的管理可以运用经济、法律规范的间接手段,同时发挥情感教育管理手段在组织管理的作用。在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体系,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努力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综合的治理。3.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