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习题新人教版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同步训练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西汉后期,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的是A.嬴政B.刘邦C.项羽D.王莽2.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启3.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A.咸阳B.洛阳C.长安D.邯郸4.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5.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6.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任用贪官污吏B.土地兼并严重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东汉末年,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威望后率众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陈胜B.吴广C.刘秀D.张角9.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是一场农民大起义B.历时9个月被镇压C.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D.深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10.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二.材料题1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带答案新人教版)第13课东汉的兴衰西汉灭亡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9年D.公元9年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
其建立者是A.刘邦B.吴广c.王莽D.陈胜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的史事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A.公元前9年B.公元9年c.公元前25年D.公元25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其统治措施的是A.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刑罚c.合并郡县D.统一度量衡“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
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
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A.171年B.172年c.184年D.185年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A.朝政腐败是其根本原因B.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D.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0.较之秦末农民战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推翻了封建王朝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1.《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应,京师震动”。
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A.它是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D.利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积极宣传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①刘秀起义反抗王莽统治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治世——光武中兴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选择题1.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这里“起义军”的领导人是()A.陈胜B.项羽C.张角D.刘秀2.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
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外戚宦官专权B.道教开始兴起C.王莽夺权改制D.黄巾起义爆发3.东汉中后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4.《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5.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
其表现是()A.封国发动叛乱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C.统治者改制失败D.地方割据势力控制中央6.历史短剧“穿越春秋秦汉”,小明扮演的人经历了这几个时期,当他来到汉朝的时候,他的依据台词应该是()A.刑法太残酷了B.徭役兵役比秦朝还重C.汉初的皇帝很奢侈D.农民生活安定多了7.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业繁荣C.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等D.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8.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句子是()A.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D.汉朝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两牛抬杠的耕作方法9.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武帝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10.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是()A.汉高祖和光武帝B.汉文帝和汉明帝C.汉武帝和汉明帝D.汉景帝和光武帝11.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自去黄河下游考察,察看黄河大堤,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13课东汉的兴衰1.东汉政权后期逐渐走向兴起的缘由不包括(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权势的膨胀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2.与秦末农民和平比拟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次要不同特点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3.以下关于黄巾起义爆发的缘由,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②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③王莽的夺权引发了社会动荡④自然灾祸频繁发生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4.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这类景象本质上是( )A.君主独裁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权势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年幼无知的结果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5.2019·北海市期末测查《后汉书》记载,和帝即位时年仅10岁,太后掌握大权,太后兄长趁机把持朝政,这反映东汉后期存在的历史景象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外戚专权C.大量裁减官员 D.诸侯王权势大6.2019·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D.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7.东汉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8.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前后按次排列该当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9.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10.浏览材料,回答成绩。
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1)材料一中的“中兴”指哪个朝代?这段话是谁说的?“大汉”是谁开创的?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态?材料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预备的农民大起义毕竟爆发了。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练习卷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现象是东汉中后期的主要政治表现()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答案】C2.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A.咸阳和镐京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D.咸阳和洛阳【答案】B3.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A.外戚专权现象B.宦官专权现象C.太后垂帘听政D.藩王夺权现象【答案】A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意义不包括()A.推翻了东汉政权B.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C.缓解了土地兼并D.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答案】A5.结束西汉政权的是()A.刘秀B.刘邦C.王莽D.梁冀【答案】C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答案】D7.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答案】C8.东汉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答案】C9.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刘邦的统治局面 B.刘彻的统治局面 C.刘秀的统治局面 D.刘琦的统治局面【答案】C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请回答:(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答案】(1)公元184年。
(2)“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
(3)张角。
(4)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农民起义。
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练习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光武中兴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知识点3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的境地。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光武中兴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 B.新朝C.隋朝 D.元朝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C.刘秀 D.刘备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D.东汉黄巾起义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A.时间 B.领导人C.口号 D.作用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03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州牧势力的膨胀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10.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23秋新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练习题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解析)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是朝代更替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A. 周春秋秦朝东汉B. 西周春秋秦朝东汉C. 西周春秋秦国东汉D. 周春秋秦国东汉2.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A. 秦朝B. 西汉C. 新朝D. 东汉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①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②休养生息政策③轻徭薄赋④减轻刑罚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D. ①④4.属于光武帝刘秀“柔术”治理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有()①下令释放奴婢②轻徭薄税,恢复三十税一③严惩贪官污吏④裁并机构,裁撤官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A.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C. 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6.东汉初年,东汉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出现与下列那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 汉高祖B. 汉武帝C. 光武帝D. 汉景帝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 外戚权利的膨胀B. 宦官把持朝政C.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 王莽施政的危害9.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其最大的危害是()A.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B. 诛杀异己,朝政混乱C. 正直的官吏受排挤,民众遭殃D. 动摇东汉统治,使之走向灭亡10.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 起义前制造舆论B. 目标是推翻旧政权C. 起义前精心组织和策划D. 充分利用佛教来壮大力量11.“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随堂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最新整理)
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东汉曾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A.皇帝年幼即位B.黄巾军大起义C.宦官外戚专权D.地方侯国权力大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3.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A.原因B.特点C.经过D.影响4.《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这次起义是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项羽、刘邦起义D.黄巾起义5.下列各项、与东汉无关的是A.文景之治B.外戚宦官专权C.太平道的发展D.黄巾大起义6.下图反映的是东汉王朝某一时期的现象,对其表述最合理的是( )A.光武中兴B.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C.皇帝昏庸D.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7.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刑罚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8.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9.汉顺帝时(125年﹣144年在位),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
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
汉桓帝时(146年~167年在位)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
【重点推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练习卷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现象是东汉中后期的主要政治表现()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答案】C2.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A.咸阳和镐京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D.咸阳和洛阳【答案】B3.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A.外戚专权现象B.宦官专权现象C.太后垂帘听政D.藩王夺权现象【答案】A4.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意义不包括()A.推翻了东汉政权B.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C.缓解了土地兼并D.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答案】A5.结束西汉政权的是()A.刘秀B.刘邦C.王莽D.梁冀【答案】C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答案】D7.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答案】C8.东汉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答案】C9.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刘邦的统治局面 B.刘彻的统治局面 C.刘秀的统治局面 D.刘琦的统治局面【答案】C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请回答:(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 13 课《东汉的兴衰》1.刘秀是一代明君,以下场面属于刘秀统治期间的是()A.文景之治B.汉武帝大一统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2.光武帝统治期间,采纳一系列举措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和缓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以下不属于其采纳的举措的是()A.多次命令开释奴婢B.增强对官吏的监察,惩办赃官污吏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同意北方少量民族内迁3.东汉后期社会动乱的原由不包含()A.外戚专权B.豪强盛族权利膨胀C.宦官专权D.绿林起义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色是()A.皇帝专权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专权5. 《后汉书》记录:章和二年(公元88 年)章帝死,年仅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便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资料反应的东汉期间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利膨胀B.豪强地主吞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6.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A.秦代B.西汉C.东汉D.西晋7.促进东汉走向衰灭,加快其崩溃的要素不包含()A.光武中兴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州牧军阀盘据8、深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败涂地的事件是()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国人暴乱D.八王之乱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东汉黄巾军资料二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因此能兴兵作乱,万人因此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服侍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来宾典据州郡,辜榷(搜到)财利,侵掠百姓。
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响马。
”(1)资料一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2)联合所学知识,剖析资料二,归纳指出致使黄巾起义的原由。
(3)黄巾起义有什么作用?参照答案 :1-8: DCDBCCAB9. (1) 公元 184 年 , 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2)外戚轮番执政,信誉心腹,朝政腐败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曾经强大的西汉王朝灭亡标志是( )A.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 B.王莽称帝,改国号新C.匈奴入侵,占领河西走廊 D.献帝禅让,曹丕称帝2.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并再度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刘邦 B.刘彻C.刘秀D.刘备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5.下列属于光武中兴时期采取的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兵役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精兵简政,惩处贪官 D.减轻刑罚,废除连坐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深化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9.黄巾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统治者改制失败,社会矛盾重重C.民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10.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历史B.西汉历史C.东汉历史D.西晋历史二、非选择题1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12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单项选择1.襄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刘秀的贡献是() A.匡扶汉室,“文景之治”B.消灭六国,一统天下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2.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都调整了统治政策C.都放权基层郡县D.都实行裁减官员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乘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B.皇帝的智力比较低下C.外戚、宦官发动政变D.太后临朝听政5.“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状况,其结果是()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6.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政权一蹶不振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项羽、刘邦起义D.国人暴动7.东汉政权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外戚权利的膨胀B.宦官把持朝政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辨析改错8.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长安,史称东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丞相主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动与探究9.东汉初期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测试题(含答案)A.诸葛亮 B.刘秀 C.皮日休 D.米芾4.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时的三十税一,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
汉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改善国家财政B.加强思想控制 C.反抗外来侵略 D.巩固王朝统治6.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A.依靠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推翻了专制王朝 D.持续时间很长7.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对东汉后期的政治形势绘制了如下图示。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助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河南地区拥有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
这表明古代中原地区()A.对外交流活跃 B.饱受战火洗礼 C.人口流动频繁 D.政治色彩突出9.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A.从统一走向分裂 B.经济发展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国家统一10.“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导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11.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
”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后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1.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前202年刘邦B.前199年刘彻C.25年刘秀D.221年刘备2.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3.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A.休养生息B.统一六国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4.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5.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6.下列对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特点表述比较确切的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7.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B.自然灾害频发C.统治者“改制”失败D.民族矛盾尖锐9.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A.大泽乡起义B.武昌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D.黄巾起义10.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1.“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12.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 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3.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③减轻或废除刑罚④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4.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A.秦朝末年B.西汉中后期C.东汉初期D.东汉中后期5. 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6.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7. 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8.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9. 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是一次以宗教为外衣的农民起义C.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D.是一次沉重打击封建政权的农民起义10. 下列关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B.经常交替出现,造成了东汉后期政治的黑暗C.外戚和宦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11. 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形成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2.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王莽夺权
D.光武中兴
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4.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5.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
D.东汉政府镇压了黄巾起义,并巩固了政权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宦官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请回答:
(1)你能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吗?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什么变化?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C
6.(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减轻刑法,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2)东汉走向衰亡。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势力壮大,农民起义爆发,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