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香菱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香菱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香菱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秀教学设计香菱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揣摩香菱人物形象,学习小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进行文本细节赏读,感受内容深广、反映社会的文本意义,了解曹雪芹提纲挈领、步步设伏的写作手法;3.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文学修养。

学习重点: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揣摩香菱人物形象,学习小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进行文本细节赏读,感受内容深广、反映社会的文本意义,了解曹雪芹提纲挈领、步步设伏的写作手法。

学习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

提及畅销书,没有哪本书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了,畅销三百年,俘获粉丝无数,衍生出各种派别。

当时连名都不敢署的曹雪芹,绝对想不到,他用十年心血写出来的作品,会在他身后获得如此多的荣光。

《红楼梦》虽是一座世外桃源、心灵栖息之地,但也是悲剧满怀。

王国维评论为“彻头彻尾的悲剧也"。

作者于其中塑造了万千儿女,但叹红颜薄命,终归“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今天,我们三千弱水只取一瓢,让我们走进香菱苦难却依旧纯真的一生,感悟香菱于悲悯中蕴含的慕雅人格。

二、学习任务。

我校文学社协同动漫社联手打造“金钗群像传"精品栏目,力求打造出“十二金钗”以及“十二金钗副册"的经典人物形象并讲解,用以提升同学们对《红楼梦》这一经典力作的认识。

三、梳理香菱形象。

任务一、通本阅读,初步梳理香菱的人生遭际。

通过判词,了解香菱其人。

巍巍红楼,百艳齐芳。

且不论钗黛那等才颜并茂的千金闺秀如何让人叹为仙客,单说一干丫鬟奴婢也是风情月貌令人欣喜惊艳。

其间,生命境界最开阔、最惹人怜惜的,就是香菱。

香菱是曹雪芹特别偏爱的,但也是最令人心疼的女子。

香菱的存在在这样一个小社会中相当奇特,她的命运有着浓墨重彩的悲伤,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她都秉持着如阳光般天真和善良,依旧追求着她心中的诗与远方。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章节一:作品概述与人物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作品的开篇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内容】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2. 概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重点介绍主要人物。

3. 分析《红楼梦》的开篇特点,如详略得当、细腻描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前言,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红楼梦》的开篇章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

章节二:chapters 2-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 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 分析贾府的环境描写,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 关注作品中的诗词,领略其韵味。

【教学内容】1. 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点,如聪明、敏感、多愁善感等。

2. 欣赏贾府的环境描写,如花园、古建筑等。

3. 品味作品中的诗词,如《咏红梅》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林黛玉在作品中的作用。

3. 欣赏贾府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作品中的诗词进行鉴赏。

章节三:chapters 4-6宝玉黛玉的相识与相知【教学目标】1. 理解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2. 分析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过程,体会作品的情节安排。

3. 关注作品中的对话描写,掌握其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1. 分析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点,如宝玉的率真、黛玉的敏感等。

2. 概述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过程,关注情节的推进。

3. 研究作品中的对话描写,如宝玉与黛玉的互动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宝玉与黛玉的性格特点。

2.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过程。

3. 让学生模仿作品中的对话描写,进行角色扮演。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教学设计课标解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性,并将此置于必修与选修系列课程的首要位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个人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编入必修下册。

作为“民族精神源泉性的经典"和“古代文化繁荣期”的典范之作,《红楼梦》的价值和意义是无可替代的。

在高中进行《红楼梦》阅读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有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要求的必然选择。

然而,由于《红楼梦》卷帙浩繁、内容宏富、语言雅致,对于高中生来说,自读整部《红楼梦》仍有相当大的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豁蒙去蔽,辟路架桥,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阅读古文的能力,对《红楼梦》的相关内容有初步了解,其对于阅读整部小说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红楼梦》的思想脉络和艺术特质,仍需教师的恰当引导。

【教学目标】梳理大观园人物居室处园艺花草,探究人物形象及主旨意蕴;(重点)梳理大观园室内陈设的描写,探究其所蕴含的人物精神世界。

(重点)梳理大观园中人物居室名称的由来,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

(难点)课前准备1.联读《红楼梦》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七回、第四十回,并依据文本绘制大观园布局设计图。

2.查阅《红楼梦》人物居室研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其中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诗,一草一木,一室一物,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版本情况等。

2. 人物介绍:梳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分析情节发展的脉络。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语言特色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情节的梳理、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艺术特色的分析、古典文学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作品中的重点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评论文章,拓宽视野。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心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版本情况等。

2. 第二课时:梳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分析情节发展的脉络。

4. 第四课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第五课时: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语言特色等。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红楼梦》相关内容,了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教学展开:按照教学重点、难点,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基本情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感悟人生百态。

3. 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使学生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红楼梦》的产生背景与作者简介a. 介绍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及创作背景b. 讲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及创作特点c. 分析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2. 第二章:小说人物形象分析a. 介绍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b.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轨迹c. 探讨人物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小说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3. 第三章:小说情节梳理与主题思想探讨a. 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b. 探讨小说主题思想:封建礼教的束缚、家族衰亡等c.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4. 第四章:《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分析a.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叙事角度、叙述方式等b. 探讨小说语言艺术:诗词、俚语、描写等c. 评价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5. 第五章: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a. 介绍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c.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提高阅读效果三、教学安排1. 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注重学生阅读体验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3. 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阅读笔记和读后感质量。

2. 期末进行《红楼梦》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小说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阅读相应章节,了解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设置的“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学习任务群。

旨在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学习目标:1.品味《红楼梦》雅俗共赏的语言,品读《红楼梦》语言的隐喻性;2.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习过程-一、导入及情境创设1.播放视频《街头采访:的别名叫什么》,揭示国人对《红楼梦》知之甚少的现状,由此推及我班现状。

展示我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调查问卷》,归纳学生阅读难点:“谜”和“迷"(“迷”于下一课时另行探讨)。

2.解谜——试解红楼表达之谜。

二、学习活动任务一:红楼人物猜猜猜一猜1.猜真正的谜语——灯谜。

展示元宵节四春姐妹所做灯谜(见学案)。

谜底是什么?谁人所做?对应的判词是哪首?小组交流,上台展示。

2.师生共同归纳四春姐妹名字的隐喻意味并列举更多谐音隐喻。

3.小结:书中常以人名、茶名、酒名、诗词歌赋、绘画灯谜甚至一出戏曲,来隐喻人物性格和后文的情节。

巧妙到让人叹为观止。

二猜1.以下三首诗(见学案)的作者是谁,黛玉还是宝钗?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展示其理解和疑难点。

教师点拨。

2.小结:一个空灵飘逸,一个雍容典雅。

我们说黛玉有才,宝钗有才,其实都是曹公有才。

书中的灯谜判词诗词,无一不紧贴人物性格;像谜语一般的隐喻性,无一不暗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奇哉妙哉!3.朗诵。

如此佳句,怎能不读呢?下面通过我们的诵读来致敬曹公。

教师配乐朗诵《咏菊》。

学生自选诗歌,配乐朗诵。

4.过渡:书面语言雅致,充满隐喻色彩。

那日常口语呢?三猜1.说话者何人?作者在打什么哑谜?(见学案)小组讨论,上台展示,分析字面之下的隐语和人物性格。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爱情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3. 重点情节梳理:宝玉黛玉初见面、凤姐儿出场、宝玉梦中识通灵等。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 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2. 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作品内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掌握《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区别。

七、教学内容:1. 重要事件的梳理:宝玉诞生、贾府盛宴、黛玉丧母等。

2. 人物关系分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3. 作品社会背景探讨:封建礼教、科举制度、家族观念等。

八、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3. 了解《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区别。

九、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家族观念和封建礼教。

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分析重要事件、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进行对比。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件,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如何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楼梦》原著、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红楼梦》原著、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开篇诗词,激发阅读兴趣。

2.阅读(1)分组阅读《红楼梦》前三回,了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

3.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分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贾府的兴衰等。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曲调的运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4.讨论(1)讨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的善恶、封建社会的腐朽等。

(2)讨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友情等。

(2)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摘录等。

6.作业(1)阅读《红楼梦》后四十回,了解故事结局。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是否得到激发?2.学生对作品的分析是否深入?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七、教学延伸1.组织《红楼梦》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开展《红楼梦》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3.创作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

本节课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教学案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教学案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 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 ,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 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 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 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 个大 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 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 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 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 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 ,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 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 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 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 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小说语言(人物 6 语言、叙述语言、
诗词曲赋)
学习任务安排
学习任务一: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学习内容(2课时) 1.把握前五回内容,体会前五回在全文的作用; 2.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活动 开展自读交流汇报;略读前五回,绘制主要人物关 系图;选择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对人物复杂关系 的理解;从前五回出场人物中任选一个,可以联系 其他章回的内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其画像等。
钗”“秋爽斋与探春”“稻香村与李纨”“栊翠庵与妙玉”性格特
点的关系;以《<红楼梦>中的
》为题写一篇读书札记,既可
梳理相关内容,积累文化常识,也可谈谈自己所品出的文化内涵,
如茶文化、酒文化、瓷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等,这些又
无一不反射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主题深蕴;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欣赏《红楼梦》中的优美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阶段:阅读《红楼梦》前五十回,了解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阶段: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探讨作品主题。

3. 第三阶段: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阶段: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主题和人物的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阅读《红楼梦》前五十回,了解小说背景及主要人物。

2. 第二周: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探讨作品主题。

3. 第三周:欣赏经典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周: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5. 第五周:总结与评价,深入反思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和收获。

六、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红楼梦》原著,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人物解读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小组讨论工具:提供适宜的讨论工具和模板,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研读重要人物判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教学重点: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一定会不虚此行。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著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著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家族盛衰教学目标:1、细读《红楼梦》第三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和第七十五回三次日常宴饮特色,总结其中表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

2、梳理《红楼梦》三次宴饮典型情节,探究贾府由盛转衰的悲剧主题。

教学重点:3、细读《红楼梦》第三回、第四十回、四十一回和第七十五回三次日常宴饮特色,总结其中表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梳理《红楼梦》三次宴饮典型情节,探究贾府由盛转衰的悲剧主题。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甘肃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幼儿园美食……视频里,麻辣烫油光发亮、红辣诱人,烧烤烟雾缭绕、香气四溢,加上小朋友们娴熟制作的各种美食,是否让你垂涎欲滴?这些都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歌美篇都是从大大小小的宴饮中诞生的!纵横对比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一部权谋、一部江湖、一部神仙鬼怪,唯有《红楼梦》是一部人间烟火的生活史!今天,老师和大家跟随曹雪芹开启“红楼宴饮一日游”,品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宴饮,探名门世族的盛衰之路。

情景任务:虽然我们品尝的是贾府日常宴饮,但毕竟是名门贵族,规格非同一般。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美食品鉴者”,要求大家每次参加宴会后,留下自己的宴饮心得,以待来人参考。

请大家带上我们的“游览线路图(课文)”“课前预习导学案”、“心得便签”和“心得手账卡”,出发!第一站,我们跟随林黛玉进贾府,一起品尝接风家宴。

二、初入荣国府,明食之“大礼”。

林黛玉初入贾府,可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家宴餐桌上,又当如何?请大家齐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第一餐”的内容,拟写一份“贾府用餐指南”。

要求:分条列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明确:1、长者尊者首先入座;2、客人优先入尊座;3、媳妇侍立布菜,有准许可入座;4、长幼有序落座;5、饭时不言声,饭后漱口再饮茶;6、饭毕获准后媳妇可先离席。

小结:这一餐,我们看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1. 作品背景:《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

2. 作者简介: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第二单元:把握人物关系和形象特点1. 主要人物关系:家族关系、爱情关系、友情关系等。

2. 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和相关知识。

2. 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实践法:布置相关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阅读笔记: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1. 讲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历史背景。

2. 介绍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关系和形象特点1.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后续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继续讲解作品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并进行讨论和实践。

六、教学策略1. 引入悬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通过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内涵。

3. 跨学科联系:将《红楼梦》与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形象特点、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艺术手法、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52回)
课外阅读探究:贾宝玉的大名应该是什么?
2、下面几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透露出贾府面临着哪些危机?
①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四、阅读探究
1、小说前五回的内容概要:
师:课前让大家阅读了前五回内容,现在咱们简要回顾一下:
第一回:开篇先介绍了“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交待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华贵富艳,美丽中蕴藏着威严、狡黠
二、动作描写(人未至笑先闻,携手、打谅、拭泪、转悲为喜)
性格泼辣,有恃无恐。逢场作戏,做作恭维,察言观色
三、语言描写(标致、嫡亲孙女、该打、只管告诉我、我先料着了)
善于逢迎讨好,八面玲珑,邀宠表功
四、主题探究
三条线索及三重主题:
第一条线索:“女娲补天”——家族衰败的悲剧
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的人物、环境做了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小说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曲词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中的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待出来。
2、阅读第一回、第四回,探究以下问题:
2、《红楼梦》的影响地位、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百科全书。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家庭伦理、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揭示。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简介。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3. 重要情节梳理:宝玉通灵、黛玉葬花、凤姐儿闹宴等。

4. 作品主题探讨:封建家庭伦理、人性、命运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

1.1 教师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1.2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第二课时: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

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第三课时:梳理重要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3.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宝玉通灵、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情节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教师版和学生版)。

2. 相关研究资料和评论文章。

3. 网络资源:红楼梦电视剧、电影等改编作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情节为例,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将《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并进行分享。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如何把整本书读完,怎样读,如何分配任务,如何把整本书读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整体感悟、理清脉络:(一)整体把握,理清情节脉络和点评故事。

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安排合理时间,采用概括故事情节+点评的方式,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文本内容,培养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通过写点评文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避免流于一般的阅读,停留在浮光掠影的水平。

样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例:【梗概】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甄士隐白日做梦,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不久,由于女儿英莲失踪,家又遭火灾,甄士隐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评析】评析点一:《红楼梦》以“女蜗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同时也为下文张本。

顽石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为报恩,也要同人世,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评析点二:“甄士隐”“贾雨村"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指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

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

是全书之纲。

二、分版块专题研读,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根据自己的阅读,选取印象最设的人物,进行分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不朽的红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的“整本”就是要打破碎片化、随意性的阅读壁垒,关注整体语境,将人物、情节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解读。

这里的阅读不是浅层的、单一的,而是深度的、立体的,是包含了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它内容深广,折射历史,反映社会,书写人生,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

阅读这样一部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学习和思考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要理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构建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红楼梦》的版本众多,在推荐阅读版本时,应考虑高中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后四十回以程乙本为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书页中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详细注释,对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很大帮助,所以选择这一版本让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虽然他们在高一上学期已经进行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但对于《红楼梦》这类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经验不足。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忙,加上《红楼梦》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容易流于敷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

基于此,将安排学生在寒假假期及高一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集中阅读,每周阅读十个章回,以周为单位写读书笔记,并概括每章回的主要内容,教师每周进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例如何指导高中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今天我们呈现王晓军老师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例,以及针对课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燕玲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朱传世老师的精彩点评。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与阅读策略关注一个核心问题,撬动整本书阅读,积累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

教学目标1.研读经典文段,撬动整本书阅读,逐步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2.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如何认识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宝玉挨打,在第33-34回,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描写的大事件。

上节课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研读文本的发现,以王焕同学为代表的18名同学的发言中都提到,来探视宝玉伤情的宝钗好像在完成一次礼节探视,和黛玉的真情流露相比,作秀的痕迹明显,认为她对宝玉是虚情假意。

以辛玉聪同学为代表的20个同学认为宝钗是真心爱宝玉,心疼宝玉的。

两派意见的同学都拿出了文本依据。

认为宝钗是在演戏、无有真情的文本信息有:1.神态:和黛玉“哭”不同,宝钗是“笑”着和袭人告别的不难过2.动作: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有沽名钓誉、收买人心之嫌3.语言: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查房、下医嘱一样,没有深情厚谊4.侧面描写:宝玉也用非真之语答复曰:"好些了”,以假对假认为宝钗是真情流露的相关文本信息有:1.神态: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与平时端庄不同2.语言: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心疼宝玉真情流露3.侧面描写:宝玉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宝玉因宝钗之情忘疼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阅读大部头的作品,阅读中有了疑难问题或者和别的读者意见不一致时,请大家不要简单机械地给人物贴标签。

可以尝试运用“前后勾连,整体把握”(板书)的方法。

例如:34回,宝钗的哥哥薛蟠说宝钗的话。

又如48回,贾琏被父亲打得走不了路,平儿向宝钗去讨药。

33回,宝玉挨打后母亲、祖母等无人想到给他敷药止疼,宝钗第一时间给他送药上门。

另外,给平儿拿走的是两丸药,给宝玉的送是一丸药,是宝钗给自己第二天再去看视宝玉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

我们如果把这些情节放到一起来分析,是不是就能更客观地理解人物形象了?大家再扩大阅读区间,是不是还能有其他的发现呢?希望大家在多读中继续发现真正的“薛宝钗”吧。

宝钗和黛玉对宝玉的感情表达完全不同,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差别也很大,大家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个关于“为什么不同”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我们留一个课后作业,希望大家结合《红楼梦》的阅读,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认识袭人和宝玉的关系昨天同学还发表了对袭人和宝玉关系的看法,而且认识基本相同:袭人对宝玉很忠诚,爱护关心备至,而宝玉对袭人很信任,不避讳他们之间毫无秘密,亲密无间。

请大家课下运用“前后勾连、整体把握”的方法,看看是否有新的理解。

教师提示:34回,袭人主动去见王夫人,提建议,让宝玉搬出园子,这是袭人“想宝玉之所想,爱宝玉之所爱”吗?34回,宝玉要派人去看看黛玉,传达对黛玉的真情时却把袭人支开,派晴雯去。

三、理解分析宝黛真情1.黛玉探视宝玉,哭着来,哭着走的,只跟宝玉说了一句话“你可从此都改了吧”,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明确:这是黛玉违心的话。

再问:为何黛玉要说违心的话?明确:环境险恶,力量孤单弱小,心疼宝玉。

追问:从哪里能看出来黛玉说的是违心之语?明确:黛玉心疼挨打的宝玉,满面泪痕,眼睛肿的像桃;她说“你从此都改了吧”,“都”就是不管对错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不区分,这与贾政教训、痛打宝玉的初衷完全不同。

宝玉显然听懂了黛玉这句话传达出来的意思,回答黛玉说“你放心”。

这就是宝黛之间心心相印的爱情。

阅读《红楼梦》,请同学们注意“品味人物语言中的深层意蕴”(板书)。

2.34回中,还有什么地方表现宝黛的心心相印的呢?明确:宝玉惦念哭着离开的黛玉,派晴雯去看看黛玉,于是就让晴雯送两条旧手帕给黛玉,晴雯不懂何意,但是黛玉懂宝玉的心。

再问:同学们懂宝玉送手帕之心吗?明确:宝玉料想黛玉还会哭个不停,必然会用手帕,自己去不了,就让自己的手帕陪着黛玉。

而且,晴雯去的时候看见黛玉的丫头春纤正在晾手帕,说明黛玉哭湿的手帕太多了,宝玉送的手帕太及时了。

两条手帕还有成双成对的意思。

另外,之所以送旧手帕,是因为黛玉最大的心结是宝玉喜欢新来的有金锁的宝姐姐,宝玉用旧手帕安慰黛玉,传达自己爱黛玉不变之旧情。

从黛玉在手帕上题的诗可以看出,此帕为丝帕,横竖都是丝(谐音“思”)。

3.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手帕是宝黛爱情发展阶段的标志物。

初期:第28回,黛玉拿手帕扔在宝玉脸上(猜忌、妒忌、不信任)。

第30回,黛玉扔一条手帕给宝玉(有分歧、不理解、闹矛盾)。

成熟期:第34回,宝玉送两条旧帕给黛玉(知心、知音)。

结局:第97回,黛玉焚稿断痴情,把题诗的爱情信物也烧了(心事终虚化)。

4.读懂手帕,才能理解作者高明的写作技巧(板书)。

手帕的两个要素:泪与诗。

诗中有泪,泪中有诗泪,是黛玉生命的标志,前世受雨露之惠,今生黛玉泪尽而亡。

诗,是黛玉灵魂的写照,她是大观园的首席诗人。

四、小结本课《红楼梦》阅读的三种方法,继续探究名著精髓,滋养我们的精神。

专家点评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2017年新高中语文课标第一个任务群就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

该课程的设计关注以经典文段撬动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希望通过课堂指导,纠正学生的阅读偏差,积累阅读方法,深入了解人物,感受作品艺术魅力。

王晓军老师的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切合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

课程从“如何认识宝钗对宝玉的感情”的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导入,让两派同学具体阐释他们的理由,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从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侧面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在两派各持己见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们从小说的前后勾连上去整体把握分析人物,而不是“瞎子摸象”式的以局部代替整体地看待问题,也不是简单机械地给人物贴标签。

通过具体的前后勾连,使学生对人物的情感认识感受更加深入、全面、准确,更能认识到经典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的丰富复杂性。

在通过宝玉挨打深入了解人物后,又通过分析袭人与宝玉的关系、宝玉和黛玉的真情,品味人物语言中的深层意蕴(黛玉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事件(送手帕)理解作者的高超的写作技巧。

教学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典范性,而且层次清晰性,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连接巧妙。

整个课堂,使学生们进入了“真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阅读真正收到实效。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阅读指导的难度非同一般。

王晓军老师巧妙地以经典章回文段撬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方式,让学生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果课程能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和作品的艺术魅力会更有帮助。

1.《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古典小说名著的独特性比如宝玉挨打中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上的作用,以及心理描写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上的价值,学生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认识就更深入。

(《水浒传》《三国演义》几乎是没有心理描写的。

)2.人物刻画达到典型形象的高度如果说《红楼梦》之前的小说人物还是类型化的“扁型”人物,而到了《红楼梦》人物形象达到了典型化的“圆型”艺术高度。

3.宝玉挨打这段经典文段,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分析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都对宝玉痴情的少女的不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两个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区分出两人对宝玉情感的爱的程度、爱的方式,感知两人谁才是真正和宝玉志同道合的。

朱传世北京教科院课程与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课程室主任《红楼梦》必然会成为千古奇书,一读者一“红楼”,一读者一“梦呓”。

显然,中学生阅读整本《红楼梦》是有难度的。

怎解其中味呢?这对老师是极大的考验。

王晓军老师采用了三个小策略,相当于三根杠杆,从不同的角度撬动《红楼梦》这部博大精深的巨著,给学生以启示。

一是前后勾连,整体把握。

读整本书,进去容易出来难。

进去了,被一鳞半爪所吸引,全然不顾前后左右,必然形成片面认识,而瞻前顾后,拉出几条线来,就会形成完整认知,对人事景物及其关系的把握就要准得多。

二是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意蕴。

文学作品多含隐喻,需要把握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否则就可能歪曲事实,很难进入故事情境,也就把握不住人物心理、环境特质,最终把书读散了,还可能导致曲解。

三是理解作者高明的写作技巧。

教师通过“手帕”这一物象,从“泪”和“诗”两个角度作出独特的阐释,形成“一家之言”,也是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要学会形成个性化和创造性理解,避免云云亦云。

不过,把阅读策略定位在“高明的写作技巧”上,似乎欠妥,兴许作者写作时乃自然天成,并非刻意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