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外交关系
中法建交中出于国家利益需要的推进
中法建交——出于国家利益需要的推进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这几乎是国际外交准则中的一条定理。
丘吉尔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中法这对在思想文化上有诸多相似的大国曾出于何种利益需要走到一起呢?开创性的中法建交中存在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呢?本文通过对中法建交始末的梳理,试图以中、法关系为主线,勾勒出国家利益对中法建交所产生的影响。
一、冲突频仍,前路未明(二战结束初期)战争可以暂时掩盖一些问题,却不能彻底化解一个问题。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是否允许法国重新控制印度支那的问题,成为美、苏、中等国关注的焦点。
1943年2月25日,中国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在战后掠取朝鲜、越南、缅甸或其他地区。
而在中国政府与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戴高乐就表示希望中国政府战后将原法国的殖民地全部交还给法国。
但此时的美国不支持戴高乐重返印度支那。
1943年11月,罗斯福总统在赴开罗会议途中曾说,让法国战后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保留它的地位吧,但它必须放弃其他一些像印度支那这样的殖民地。
同样,斯大林也不希望法国重返印度支那,他一再提到法国不得恢复印度支那并且法国必须对勾结德国的罪行付出代价。
然而,随着蒋介石与美国矛盾的浮现,其对印度支那的立场产生了某种变化。
由于中国战场上的美国军官史迪威企图指挥国民党军队,美蒋矛盾激化。
这促使蒋介石加强了与戴高乐的接触,并在与法方贝志高将军长谈时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贵国在该殖民地建立法国政权,我们是乐意的。
”就在这时,越南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1944年8月24日,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军队创建的第四共和国取代了与日本保持外交关系的法国维希政府。
1945年3月9日,日军以支持保大政权“独立”为名向驻越法军发动进攻。
法军溃不成军,只得逃入云南境内。
但是,法国队印度支那主权的要求却因着法国士兵的战绩和牺牲而似乎变得名正言顺了。
中法关系及赴法留学人员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
中法关系及赴法留学人员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作者:苗丹国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第13期一、中法关系5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总统以超凡的战略定力,作出了实现中法建交的历史性决断。
自此,中法关系成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并始终走在中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
中法均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地缘政治上互不构成威胁,在经济上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教育科技文化合作方面也相互学习与借鉴,这都为两国继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使中法关系超越传统的双边关系框架,更加突出彼此战略关系的含义与目的。
中法之间不断发展对话渠道,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彼此社会的变迁,理解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具体国情,不断对双边关系注入新的内涵,使两国友好关系具有可持续性。
2014年,在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都表示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两国关系朝着“战略、全面、深入、务实、双赢”的方向更加成熟稳定地发展。
回顾中法关系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人文交流的内容也很丰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9月指出,中法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组特殊关系,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尤其是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方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发展,拉近了两国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促进了中法在诸多领域开展创新性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本世纪以来的中法关系发展势头不减,双方保持着频繁高层交往,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重要示范意义的成果;人文交流精彩纷呈,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法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协调,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法方领导人表示,法方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愿拿出50年前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同中方全面增强战略合作,开启法中关系新纪元,并有意愿积极推进中法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合作,推动在航空、核电、汽车、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改进市场准入、投资保护工作,实现中法贸易发展的再平衡,并欢迎更多的中国投资者、留学生和旅游者到法国访问。
人民日报:展望“萨科齐时代”中法关系.
人民日报:展望“萨科齐时代”中法关系5月16日,法国进行新老总统交接,希拉克主政法国12年的历史终结,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进入“萨科齐时代”。
萨科齐当政后,中法关系的走向如何?众所周知,中法关系发展到如今水平,同希拉克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有关,那么萨科齐的对华政策会否有变?笔者认为,萨科齐在对华政策上将会“萧规曹随”,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得以向前发展。
在法国,虽说外交是总统独占的“禁猎地”,总统个人的价值理念和偏好在国家对外政策的形成中有某种影响,但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国家利益。
40多年前,戴高乐总统正是为了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毅然与新中国建交,双边关系开始不断发展。
在希拉克时代,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根据新的国际政治现实,法国同中国建立起堪称典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以后,从法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料想不会轻易改弦易辙。
就个人感情而言,希拉克确实有深厚的中国情结,而萨科齐对中国也是有情有缘。
萨科齐曾3次访华,并且对结识了胡锦涛主席感到很高兴。
他同旅法华侨华人社团保持着密切和友好的联系。
今年春节,他特意为旅法华侨华人举行招待会,并表示:“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我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这次总统竞选中,法国社会党候选人扬言抵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萨科齐却旗帜鲜明地表示,法国应当积极参加,如果他当选为总统、届时又得到邀请,他一定到北京来出席奥运会开幕式。
有人担心,萨科齐的“亲美”会使中法关系生变,其实,萨科齐欲修补法美关系,这同法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并不矛盾。
而且,通过分析萨科齐胜选后同美国总统布什的通话,可以看出他有所坚持。
他说,“法国是美国的朋友,在你们需要的时候,我们会站在你们一边”,但“真正的友情应该建立在可以有不同意见的基础上”。
戴高乐有一段名言:上天创造法国就是为了“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以当前的我国与当前的其他国家相处,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和正直的胸怀,就会遭到致命的危险”。
中法关系
中法关系回顾与思考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法国成为与中国建交最早的西方大国,从此中法关系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之一。
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法关系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
因此,有必要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多层次对中法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法关系民族文化一、中法关系源远流长中法两国的最初的接触在13世纪中叶。
1248年和1253年,法王路易九世两次派出修士隆儒麦尔和德·卢布鲁克到蒙古。
1477年,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版后也传到了法国。
他描述的东方这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使欧洲人惊讶万分,几乎动摇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16世纪末,欧洲传教士来华人数逐渐增多。
1610年,法国耶稣会士尼古拉·特里高来华传教。
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向中国增派5名文化造诣颇深,精通天文数学的传教士,他们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在18世纪,有100多法国传教士在华活动。
他们通过书信、汇报等方式向法国介绍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在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引起巨大震动。
到18世纪初,中国大量工艺品也逐渐传人欧洲,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历时数十年的“中国热”。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强行侵人中国腹地,使中国陷人一个世纪的混乱和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在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受到极大限制。
1964年,戴高乐总统不顾西方反华势力的阻挠,并实现中法建交。
两国关系史由此揭开新的篇章。
1964—1988年,中法关系快速发展在两国领导人打破两极格局、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受制于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两国的友好合作得到顺利发展,双方高层交往增多。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法关系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
1989—1993年,在此期间,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当时的法国领导人误判形势,认为中法关系已失去战略意义。
一系列的不友好行为随之出台,诸如向台出售武器等,使两国关系曾一度变冷。
试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原因
试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原因摘要: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法建交,不仅是双方利益的需要,也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法建交;国际形势;戴高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10-01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直接对话的大门。
事实上,中国和法国能够建立外交关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强了对西欧的政治以及军事的控制。
当时欧洲同中国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等北欧国家和中国建立的完全外交关系;二是英国和荷兰与中国建立的半外交关系,三是法国和比利时同中国的关系,他们只承认蒋介石政权,对中国采取完全敌对的态度。
从欧洲各国与中国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的情况下,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关系很难得到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给予了中国极大的帮助。
但是随着苏联和美国全球争霸越演越烈,苏联的霸权主义也逐渐显露出来,在社会主义阵营里面,苏联力图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当中来,让他们为自己的争霸而服务。
这一做法显然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中国产生了分歧。
1960年苏联撤走了全部的专家以后,两国矛盾迅速激化,还多次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冲突。
此时此刻的中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而在国际上又面对着美国的遏制敌对和苏联的排挤,双重的压力使得中国急需要国际上其他大国的支持。
随着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除了争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第一中间地带,作为第二中间地带的欧洲、大洋洲等也成为了中国反对美苏霸权需要争取的同盟军。
世界各方对中法关系未来走向的看法
世界各方对中法关系未来走向的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法关系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法两国是分别代表亚洲和欧洲的重要大国,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近年来中法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两国之间的一些分歧和摩擦。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中法关系未来走向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一些专家认为,中法关系在未来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他们认为,中法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友好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
尤其是近年来,中法在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密切合作,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共识越来越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得到深入推动。
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中法关系在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他们认为,中法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政治分歧,比如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不同,这可能会对双边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中法之间也存在一些竞争和矛盾,这可能会给中法关系带来一定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也有一些机构和人士对中法关系的未来表达了担忧。
他们认为,中法之间的一些政治和经济分歧可能会加剧,给双边关系带来一定压力。
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中法之间的分歧可能会产生一定波动,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化解。
中法关系的未来走向既存在稳定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一定挑战。
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与矛盾,共同推动中法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法关系才能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中法关系一直以来备受世界关注,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法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备受各方关注。
各国对中法关系未来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双方将会进一步加强合作,有人担忧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可能会加剧。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方对中法关系未来走向的看法。
一、中法关系的现状在探讨中法关系未来走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前中法关系的现状。
中法关系大事记
1964年1月27日,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
”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
此后,西方国家纷纷效法法国,改变孤立中国立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9月11—17日,乔治·蓬皮杜总统访问中国。
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
访问结束时发表《中法公报》,表达了两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共同愿望。
双方商定,将研究发展经济关系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在技术、工业等方面加强交流的问题。
双方决定签订海运协定,并加强航空运输方面的合作。
双方还谈妥了辽阳化工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2亿法郎。
这是多年来中法之间最大的一宗合同。
1975年5月12—18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
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国家。
访问期间,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商定两国外长不定期地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
1978年1月19—24日,雷蒙·巴尔总理访问中国。
中法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
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签定的第一个科技合作协定。
1979年10月15—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问法国。
这是中国总理首次访问法国,其间两国签署了“关于1980年至1981年文化交流计划”等文件。
1980年10月15—21日,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访问中国,同邓小平等领导人就国际重大问题和发展双边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
中法双方商定两国外交部官员进行定期磋商,签订了关于设立领事机构的协议,决定两国在上海和马赛互设总领事馆。
双方还谈论了在广东建造大亚湾核电站项目问题。
1983年5月3—7日,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访问中国,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主要就双边关系和柬埔寨问题举行了会谈。
密特朗表示,希望建立工业上的合作,中国可以从法国获得设备和投资,法国可以向中国转让技术。
中国和法国关系好吗
中国和法国关系好吗
中国和法国的关系不错。
中法虽然相距遥远,但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都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保持协调合作。
而且奥朗德在与习近平通电话时曾表示,法中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主张。
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法方同中方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心是坚定的。
总的来说,中法关系还是不错的.中国与法国没有什么战略上的冲突,甚至还有共同利益,比如两国都反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都是独立发展的核大国.中法两国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都是所在地区很有影响力的国家,都有曾是所在地区最强大国家的经历,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都是渴望和平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法国•【条约领域】政治,外交•【公布日期】2018.01.10•【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于2018年1月8日至10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决定在相互信任、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
1.中法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持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可持续发展和安全。
双方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促进以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携手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本着这一精神,双方重申对联合国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的改革的重视,愿共同努力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和应对能力。
2.中法两国愿继续共同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努力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实现更加开放、包容、平衡、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为此,双方支持加强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论坛的作用,鼓励其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扮演更加积极角色。
3.中法两国重申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应进一步落实多边要求和纪律,包括在透明度和补贴通告方面,维护多边体系的牢固性和可信度。
双方重申支持出口信贷国际工作组在制定一套新的官方支持出口信贷国际指导原则方面开展磋商工作。
双方致力于加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继续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架构。
4.中法两国承诺通过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经常性沟通加强战略对话,推动通过对话和依据包括国际人道法在内的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在联合国内共同推动解决包括中东、非洲、朝鲜半岛及防扩散问题在内的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
-关于朝鲜半岛,中法两国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坚定推动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
萨科齐上台后的中法关系及其未来走向.
萨科齐上台后的中法关系及其未来走向关键词:中法关系经济文化领导因素1964年1月27日,中法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此中法关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回首建交初期那个年代,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凭着超凡的洞察力,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在中法建交的46年里,不管是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还是两个的贸易往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尤其是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统的时期,中法两国关系全面升温,两国联系日益加大,这一段时间也称为是中法两国关系的“蜜月”。
但是,2005年萨科齐总统上台后,中法关系疏离,甚至一度陷入僵局。
法国一改希拉克时期对美国大唱反调的做法,全力修复因伊战争恶化的法美关系,并追随美国向中国施压,奉行“淡化中国”的原则。
出现了一系列损害中国利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件。
2008年月,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受阻,法国政府反应冷淡;2008年5月,中国汶川大地震,正当全世界都在为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法国政府却反应慢了很多;而使得两国关系真正跌入谷底的是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兼欧盟轮值主席萨科奇**,这一事件将中法关系带入了僵局。
由于在2008年法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中国和法国两国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也导致了中法两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出现了阻碍,也导致了中国政府的外交报复,取消了第十一届中欧峰会,而在2009年1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顺访瑞士、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但唯独避开欧盟的另一强国法国,这也说明中法两国当时的情况。
所以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法两国的关系处于最低谷,并且短期内不会反弹。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2009年4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伦敦峰会的前夕,中法两国外交部共同发布《中法新闻公报》,决定适时举行高层接触与战略对话,促进双边各领域合作,推动中法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随后,在伦敦参加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法国总统萨科奇。
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在法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2024-05-06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报中普通话习近平在法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00:16/06:58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5月5日,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
文章全文如下: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应马克龙总统邀请,我很高兴对法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
在中国人民心中,法兰西有着独特魅力。
这片土地曾经诞生众多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全人类提供思想启发。
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
2024年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节点。
我此时来到法国,带来来自中国的三个信息。
——中方愿同法方传承建交精神,推动中法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
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
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紧跟时代。
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中,两国率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机制性战略对话;率先开展航空、核能、第三方市场等合作;率先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为全球文明互鉴发挥引领作用。
两国合作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有力推进全球气候议程。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再次面临重重风险。
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弘扬建交精神,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加强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开放,同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深化合作。
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时刻
邱丽 2012-10-14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时刻Grands événements dans l’histoire de relation sino-française 1)中法交往史上的康熙皇帝和路易十四L’empereur Kangxi et le Roi Louis XV1678年,一封来自中华帝国的书信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这封信是当时正为康熙皇帝效力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写给欧洲耶稣会士们的,他在信中说,中国皇帝强烈希望了解世界,并且尤其喜欢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因此他呼吁欧洲各国能派遣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令人鼓舞的是,没过几年,在欧洲正如日中天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便派出了好几位博学的耶稣会士前往中国,从而在两位帝王之间发生了一次特殊的接触。
En 1678, une lettre venant de la Chine a fait grand bruit en Europe, c’est M. Nan Huairen, jésuite belge, qui a écrit cette lettre aux jésuites européens, il a écrit dans sa lettre, l’empereur chinois voulait bien connaitre le monde surtout les connaissances scientifiques, d’où son appel a`plus d e jésuites européens, Heureusement, quelques ans plus tard, le Roi Soleil Louis XV a envoyé plusieurs jésuites en Chine, ce qui devenait un lien bien spécial entre les deux dirigeants.尽管欧洲曾有许多传教士渴望前往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政府对该项事业进行资助,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当时的欧洲第一强国——法国。
中法建交_精品文档
中法建交中法建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
中法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中法两国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从建交背景、历史进程、合作领域和影响等方面,对中法建交进行细致的探讨。
一、建交背景中法两国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自1844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以来,两国之间的联系就已经开始了。
然而,1870年后,法国侵略中国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尽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法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友好,但是两国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
二、历史进程中法两国建交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此之后的几年内,中法双方的合作逐渐增加。
1960年代初,尤其是1964年年初,建交的呼声越来越高。
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法两国都意识到建立外交关系的重要性。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通过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正式建交后,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两国互派大使馆,使得两国的外交关系更加紧密。
三、合作领域中法建交以来,中法两国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是经济合作方面。
法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法国在能源、航空航天、绿色科技等领域具有先进技术,这些都为中法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此外,教育、文化交流也是中法合作的重要方面。
中法两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不断增加,许多中法合作的学术机构和文化交流项目应运而生。
这促进了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影响中法建交对中法两国以及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法两国建交为两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两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也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其次,中法建交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法作为永久理事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两国建交后,中法在国际舞台上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中法关系大事记2
1998年9月24—26日,利奥内尔·若斯潘总理访华。若斯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中法两国签署了财政议定书、中法关于信息新技术的行动纲领、两国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的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与法国国家电力公司合作协议以及14项商务协议,总金额为3.45亿美元,内容涉及水处理、金融、环保等方面。两国中法还决定发表关于成立农业及农业食品合作委员会的声明。
1998年4月6—7日,朱镕基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他当选总理后首次访法,与法国总统、总理、议会议长就国际问题与双边关系举行会谈。双方对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感到满意。希拉克总统表示赞赏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有勇气”的态度,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使危机免于进一步的恶化。他还表示,法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继续大力促进。
2003年6月1—2日,胡锦涛主席赴法国埃维昂参加“八国峰会”之外的南北国家领导人的“非正式对话”,并与希拉克总统单独会面。两位领导人都认为,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充实,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形成了高质量、多层次的良好局面;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保持了密切磋商、协调和合作。今后,双方将保持更密切的高层交往,完善双边战略对话和磋商机制,鼓励和支持两国有实力的企业深化合作。两国元首还就伊拉克战后重建、朝鲜半岛局势、解决巴以冲突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2002年11月29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在西方国家投资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当日,正在法国访问的李岚清副总理与法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设立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协定》。
2002年9月26—28日,朱镕基总理相隔4年再度访问法国。中法双方就深入发展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看法。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中法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
自2008年中法关系因涉藏问题出现重大波折以来
自2008年中法关系因涉藏问题出现重大波折以来,随着两国新一轮首脑的上任以及两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法两国逐步恢复良好发展势头。
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3月25日至28日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巴黎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
一年过去,通过新一轮的首脑会谈以及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法关系迈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从中法两国频繁的外交互访中了解及探索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新形势下未来两国外交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以及中法两国战略格局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利用外交学原理,特别是新形势下中法两国外交的新政策,结合大量会谈内容以及多领域的合作新内容,对了解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深入了解中法外交关系的历史与新发展,进一步加深对中法两国双边关系的了解,迎接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的到来。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者尚缺乏外交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了解相关知识。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法国成为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巨大的反响,被称为“外交核爆炸”。
那么,法国为何能成为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呢?第一,法国在1950年代后期外交政策的转向。
二战后期,法军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国土。
法国成立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权。
到了1958年后,法国又成立了第五共和国政权。
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针对中国的外交认识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奉行亲美外交政策,其具体做法包括:派出法军到朝鲜战场参战,派出法军介入越南抗法救国战争。
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法国经常把中国和苏联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即便中国想在中法关系上取得突破,法国方面迫于美国的压力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但到了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外交出现了重大转变。
戴高乐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在欧洲建立以法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反对美国霸权和北约军事组织。
支持非殖民化运动,奉行相对积极的第三世界政策。
在中国问题方面,戴高乐认为,决定国家外交走向的应该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
随着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
戴高乐认为,中国是重要的国际力量,法国的一些外交政策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在越南战争的问题上,法国希望通过中国的力量制约美国,期待越南战争问题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对中国的重视,给中法两国1964年建交奠定了基础。
第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1950年代后期是一个多事之秋。
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这使得中国同时面对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压力,为了能在对外交往中找到更多的朋友,中国把外交突破点转移到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
对于中国来说,法国在欧洲有绝对的影响力,一旦中法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对于中国和西欧国家的交往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法关系大事记
中法关系大事记一、中法建交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法国由此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中法建交对于中西方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被誉为“外交核爆炸”,对国际格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法开辟首条航线1966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航空运输协定。
同年,法航开辟巴黎至上海航线,这是我国同西方国家开通的第一条航线,使新中国民航打破了西方的封锁,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从此进入“空中时代”。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每周有58班航班穿梭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与巴黎之间。
三、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中法建交后,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应邀访华,他是第一位正式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
访问期间,双方商定的辽阳化工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2亿法郎,是中法建交以来双方最大合作项目。
四、邓小平访问法国1975年5月12日至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法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西方大国。
德斯坦总统同邓副总理举行两次会谈,并破例出席在中国驻法使馆举行的午宴。
访问期间,双方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委会。
五、中法签署第一个民用核能合作协议1982年10月,中国核工业部代表团访法,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签署了中法第一个和平利用核能议定书。
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
中法合作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多次荣获国际核电安全奖项。
目前,双方正合作在台山核电站建设第三代欧洲压水堆(EPR)核电机组。
两国核电企业联合进军国际市场也取得积极进展。
六、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997年5月15日至18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希拉克签署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
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
“外交核爆炸”:震惊世界的中法建交
“外交核爆炸”:震惊世界的中法建交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12期□张锡昌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了只有44个字的建交联合公报。
而这44个字却震惊了世界,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承认了中国政府的合法性。
法国是率先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
中法两国都有求同之心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度入主爱丽舍宫后,推行戴高乐主义,与美国相抗衡。
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
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
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当时中法没有外交关系,中国驻瑞士使馆承担了某种对法外交功能。
在后来解密的“绝密”文件中,有一份当时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的文件,提出了“法美矛盾和我对法工作的意见”。
这份文件带有浓重的时代特点,但中法关系转暖的契机却在其中凸显:“帝国主义内部激烈争吵和混乱。
在当前内部你争我夺、互争长短的剧烈斗争中,法、美之间的斗争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尖锐。
随着法国由被人看不起的‘穷亲戚’变成‘拿破仑’式的美国劲敌的变化,法美矛盾的特点也由法国一般争夺大国地位、争取更多发言权,发展到和美国真刀实枪的争夺实际权力,力图称霸西欧、排除美英、同美在西方世界分庭抗礼的实际地位的斗争。
”该文件提出:“在国际斗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对法工作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方针,区别对待美、英、法、西德等国,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法美矛盾,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美帝。
”事实上,两国驻瑞士使馆的工作人员已互相试探了。
1963年3月20日,王进参赞拜访法驻瑞参赞高桑。
王引用戴高乐的话说,“法国有自己的人格”,中法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在中国也是个大国,也不容别国歧视。
相似、相知、相近--中法关系基础
相似、相知、相近--中法关系基础作者:周荣耀相似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和法国都是在所处地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区大国。
相近和相似的地位和影响,才使两国在相互的审视过程中,有了相近和相似的视角和看法。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是亚洲大国,法国是欧洲大国。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亚洲,它当时面临着如何同日本——这个近代史上的宿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今经济上远超过自己的近邻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以确保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法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欧洲,它刚刚同德国——这个近代史上的宿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今也在经济上远超过自己的近邻签署友好条约,以便在法德和解、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欧洲的联合,确保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戴高乐将军从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出发,感受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他认为在亚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治现实情况,都不会不关系到中国、涉及中国。
在这个大陆上,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
于是,法国迈出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性一步。
40年过去了,中法关系中这一条奠基性的基础,不仅没有削弱或者动摇,反而更加牢靠和坚实。
在这40年里,由于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中法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更加相近了。
同法国一样,中国成了世界核大国之一,成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积极的稳定作用。
法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积极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在众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但是,不管是面对两个超级大国还是面对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和法国都只是地区大国,或者是世界二流大国,这个基本事实并没有改变。
正因为如此,中法两国才认为,面对世界深刻而复杂的变动,双方应该进一步密切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企图。
为此,中法两国不仅要在各自地区发挥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亚欧合作,更要承担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特殊责任,在世界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法正式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 第一任大使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 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 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 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1963年10月,戴高乐将军授权法国前 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 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中国 政府在坚持反对“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的同时,对建交的具体步骤采取灵活态度, 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 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 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根据双方事先的 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月27日奉命 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 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中法建 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 重大突破。
中法关系
中法关系历史
1687年,路易十四派遣五名法国科学 家——这些科学家同时也是耶稣会传教士— —到达中国进行调查,这项调查是欧洲各国 为扩大国外市场的一个举措,而法国主持的 这项调查几乎延续了一个世纪,在这段时间 里,西方世界对中国自然科学和医学的研究 与探讨,也几乎都聚焦于法国耶稣会士身上。 历史证明,他们的研究是颇具成效和影响的, 它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中国编年史、汉 学、自然科学、医学、政治、经济及社会诸 领域。这些研究,先后汇总为三部著作。第 一部是系统介绍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社会和 科学的《中华帝国志》,这部被誉为中国百 科全书的巨著收进了许多中国经典作品的译 文,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和《赵氏孤儿》 等,成为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了解中国 的重要材料,并迅速传遍了整个欧洲。与此 同时,陆续出版了卷帙浩繁的《耶稣会士书 简集》与《北京教士报告》(或译《中国论 著集刊》)。(泉泉整理自沈福伟《中西文 化交流史》)
第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法两国相距万里,既无核心利益冲突 (如领土争端)也无特殊的共同核心利益(如经济统合),双方相对 超脱。如从法国的外交角度讲,法美关系是第一位的,事实上,只要 是未被排除在国际体系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排第二位的则是欧 盟及其邻国。法国做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来讲,这是顺理成章的。而 外交重点排第三位的则是其前非洲殖民地。法国每两年举行一次法非 会议(中国建国近六十年也才举行过一次),每隔一年举行法语区的 法非对话。可以说法国做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而在联合国常任理事 国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与其和非洲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影响力密切相 关。而排第四位的则是阿拉伯世界。这不仅是因为阿拉伯世界富含石 油,更由于其本国就有三百七十余万穆斯林。排第五位的才是中国、 印度等新兴发展国家。如果从法国的亚洲政策讲,中国未必会排在日 本之前。而反观2008年,法国居然会为了一个和他们毫无经济利益 关系的西藏而不惜得罪中国,可见中国在其心目中的真正份量。而这 一点,可在法国总统萨科尔奇竞选总统时出版的《见证》一书觅得端 倪。萨氏在最后一章论述法国对外关系时,法美关系、法非关系、与 阿拉伯世界均使用单一章节论述,而中国仅一笔带过,而且是和“印 度、巴西和东南亚各国”放在一起并论。
美术交流
在美术上的交流从17世纪就开始了。在18世纪更加频繁。当时法国宫廷曾出现中 国热,中国的服装丝绸、家具、工艺品等引起一些法国上层人物的好奇和爱好。 有些美术史家还认为罗可可艺术的形成和中国艺术是分不开的。著名的罗可可画 家布歇还曾为清朝的王宫设计过葛布兰挂毯。18世纪法国籍传教士艺术家王致诚、 贺泰清等人曾为清朝宫廷画过一些肖像画等,还把透视和明暗等技法传入中国。 后来由于清朝的闭关自守交流减少。知道19世纪中叶又活跃起来,卡尔波曾作 《中国青年男子胸像》,杜米埃曾以中国为题材作过一些版画作品。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中国艺术对西方一些艺术流派也颇有影响。20世纪,中国赴法学习美 术的人也络绎不决,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刘开渠、吴作人、吴冠中等。 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革命领导人-朱德,邓小平,邓仲夏、陈毅 传播法国文化的著名学者傅雷 张芝联,沈炼之 等 1984年6月1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访法期间接受巴黎大学授予了最高勋章 胡愈之、严济慈、钱三强等在巴黎大学学习或工作过 18世纪巴黎大学(主要是神学院)十分崇拜孔子,赞扬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当 时巴黎大学成为了欧洲向往中国儒学的中心。 1952年,法中友好协会成立,继而中法之间开始了商业、贸易、文化、艺术、民 间等方面的友好往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法间交流更是迅猛发展。
4月15日电(记者李琰)15日,北京三里屯VILLAGE广场华灯初 上、耀眼的红地毯、抒情的法国香颂、此起彼伏的闪光灯。第五 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暨第七届法国电影展映在这里华丽开幕。 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党委书记、 副局长侯湘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法国电 影人代表团以及刘烨、黄渤、刘禹锡、王中磊等明星和文化界人 士共同出席了本次开幕庆典活动。 作为中法文化年的后续活动,始于2006年的中法文化之春今 年迎来五周岁生日。5年来,中法文化之春从最初的30余个项目、 在中国10个城市举办发展到今年的200场活动、覆盖20多个城市, 成为一个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与交融、两国艺术家密切合作和相互 学习的盛会。
中法历史最好关系时期2002——2007
赵进军担任驻法大使近五年。他说:“这五年, 中法高层的往来在历史上是最频繁、最密切, 成果也最丰厚的时期”。赵进军以驻法大使的 身份陪同两届法国总统三次访华、法国总理两 次访华,接待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国总 理温家宝的访法之行,“这在中法关系史上是 史无前例的”。
新的春天——中法文化交流之春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活 动是中国与法国之间举 办的一项经常性的文化 交流活动。该活动于 2006年由法国驻中国大 使馆和北京法国文化中 心共同推出,至今已主 办了多届。活动旨在通 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 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 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2010中法文化交流之春
五年来,中法在经贸合作方 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赵进 军说:“二00二年,中法经 贸额为八十三亿美元,而去 年两国的经贸额已突破三百 亿美元”。他还介绍,中法 在一些大型项目中的合作也 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赵进 军举例说,去年,空客在天 津设厂,“这是空客历史上 第一次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设 厂,明年该厂将出厂第一架 空客三二0飞机,同时双方的 核电全面合作也有了新发 展”。
文化方面,中法两国在二 00三年十月开始在法国举办 “中国文化年”活动,“这 是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 的创举,且首选法国,这本 身就很有意义”,赵进军说, 这一年,中国派出了三百七 十多个文艺团体赴法演出, 其中包括六十多个大型文化 项目。而二00四年十月, “法国文化年”在北京开幕, 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与中 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出席。 “中法两国跨越三年的互办 文化年活动,对双方社会产 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加深了 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 谊”,赵进军说。
苏和大使说:“法中两国古老的历史与 文化让我们相亲相近,这也是两国人民加 强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中法文化之春已经 成为法国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年度艺术节, 去年在中国吸引了25万观众。”据了解, 中法文化之春还将登台上海世博会,为中 外参观者献上精彩纷呈的节目。 法国电影展映一直以来都是中法文化 之春的重头戏。本届影展精选了法国近期 拍摄的13部长片和12部短片,其中包括 打破了《虎口脱险》在法国本土维持41 年票房纪录的喜剧片《东北欢迎您》(又 译为《欢迎来北方》)。 本届中法文化之春将在4月15日至6 月21日期间在全国27个城市举办200多场 活动,涵盖展览、音乐会、歌曲、戏剧、 现代舞、动漫等艺术领域,创下历届活动 规模之最。期间,电影展将同步在北京、 上海、广州、武汉、成都5个城市放映。 届时,由20多名电影人组成的法国代表 团将与中国观众和电影业内人士进行充分 交流。
中法关系进入困难时期
2009年,中法建交四十五周年。然而,迎接这个本来 值得双方隆重庆祝历史时刻的却是中法双边关系前所 未有的低谷。由于法国在西藏和达赖问题上严重损害 中国利益,中国罕有的进行强力外交报复,取消了中 欧第十一届首脑会议,中止了中法之间巨额贸易合同 的洽谈。2009年1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将第一次出 席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顺访瑞士、 英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但却单单避开欧 盟另一大强国法国。这不仅是给法国难堪,更是两国 关系现状的写照。 要展望2009年的中法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中法何以 交恶,交恶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法国和欧盟一样, 富有较强的理想色彩, 在外交上的表现就是价 值观外交。过去希拉克 时代,尚能在国家利益 和价值观外交之间维持 一个平衡和底线。但到 了萨科奇时代,或者由 于经验不足,或者认为 价值观外交可以给法国 带来更大的利益,于是 把价值观外交突出出来 甚至放到第一位,并扩 大到经贸、文化等领域。 这不可避免的引发与不 同价值
此外,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 的合作也日益加深。“法国 近年来掀起了一个学习中文 的热潮,学汉语已成为一种 时尚,成为发展中法友好关 系的纽带”,赵进军说,为 此,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任命 了汉语学习总督学,并从二 00四年起,以每年百分之三 十的速度在当地中学里增加 选修中文的学生。与此同时, 中国在法国的留学生已超过 两万人,去年有近三千人学 成回国;中外第一家博士生 院也在中法间首先建立。
第四,法美关系与中法关系存在逆相关性。中法建交近半个世纪, 只要法美关系恶化,中法关系必升温。1964年中法建交之际,法 国正竭力推行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外交路线。而且和中国建交之后 不久就第一个退出了北约,震惊了世界。2003年,法国由于反对 美国入侵伊拉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相对应的,中法关系却上 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萨科奇上台后,法美关系走缓,开始恢复 正常。而这个时候,中法关系则开始充满摩擦,并最终降到谷底。 第五,法国媒体对中国长期的不公正报道,对法国民意产生了持 久、强有力的影响。这一点在去过中国、了解中国的法国人都有 着清醒的认识。在2008年巴黎各个场合的聚会中,都会有法国民 众指责法国媒体的糟糕表现,指其恶意甚至充斥谎言。1月7日法 国五台推出的专题片只不过是一例而已。就是在法国的汉学家, 也不乏真知灼见之士。法国地缘政治和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 皮卡 尔,是《中华帝国》和《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两本书的作者, 他在一次公开的辩论会上就振聋发聩地提出:是中国挽救了西藏。 然而,遗憾的是,这在法国社会中毕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