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陷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陷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一直是证券市场各方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其中的盈余信息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盈余管理问题备受瞩目。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对其常用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过度的盈

余管理对策及建议。

标签: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治理对策

1 盈余管理的界定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在国外文献中,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

下几点: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从表面上看,企业的会计人员负责科目的记录,报表的编制,直接参与盈余管理的具体操作,但盈余管理的最终的决策者是企业的经理和董事会。企业是否进行盈余管理以及程度如何都是由管理当局最

终决定的。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盈余管理作用對象主要是企业的报告盈余,企业管理当局是通过具体的会计或非单纯会计手段来“加工处理”会计数据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的水平。

(3)盈余管理的方式是通过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主要的手段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满足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此外,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为了政绩等动机也会进行盈余管理。从根本上讲,这些具体的目的背后都是为了管理者自身的利益或是企业价值

的提升。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分析

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响会计盈余在各期的分布,而不影响各期的会计盈余总

额。

2.1 会计政策中盈余管理规定

由于各公司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中一种,并且规定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一贯性原则,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如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且固定资产的使用具有长期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等,对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再如根据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物价上涨时期,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相对提高销售

成本的加权平均法。

2.2 会计估计中盈余管理规定

会计人员在对某些不确定性交易或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很难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判。众所周知,会计估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会计估计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估计折旧年限和净残值。这使得公司在经营业绩差时延长折旧年限和高估净残值,而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和低估净残值。再如公司利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相应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由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根据判断和估计确定,具

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间。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缺陷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体制不完善、投资者的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盈余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往往

演变成一种利润操纵的行为,它会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1)盈余管理行为的普遍存在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严重下降,经过粉饰的收益信息无法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且降低了财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价值,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影响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过度的盈余管理在实施时,很容易只顾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目标,没有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提高经营业绩,最终将导致企业收益下滑,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市场形象造成损害。

(3)过度的盈余管理意味着盈余造假,是企业管理者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如果一直得不到约束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管理者职业舞弊的风险。由于有高薪报酬的激励,他们就会慢慢走向虚假、欺诈的职业道德风险中,甚至犯罪。

总的看来,过度的盈余管理扭曲了市场信息,误导投资者,会引起资本市场投机盛行,最终将会极大地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资本市场正常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因此,治理盈余

管理成为会计界和资本市场监管各方的共识。

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董事会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监控

在现代公司制下,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绝大部分所有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了使经营者能够按照所有者利益行事,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控机制应运而生。董事会是公司内部的最高决策控制机构,其中,监控公司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促使公司披露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

为了加强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控作用,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公司董事会能否有效发挥内部监控机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董事会的独立性。通常认为,由于独立董事身份独立(独立于上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