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9资料整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9资料整理
• 资料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 首先,它是对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搜集资料过 程出现虚假、差借、短缺、余冗等现象。需要对 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审核,检漏补缺,去假存 真,去粗取精,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 其次,它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对分散、 零碎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在此基础上,对资料整的理p分pt 析研究才成为可能。3
• 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组、汇总整理之 后,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如统计表、 统计图等。
• 统计表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它具 有简明、集中、系统、完整的特点,便于计 算、阅读和分析研究。
• 统计表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横标目、纵标 目、数字四部分组成。
(见下图)
整理ppt
19
整理ppt
• 数字,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整理的结果,是统
计表的主体,一般有绝对数、相对数等。每
一个数字都必须与横标目、纵标目一一对应。
整理ppt
21
• 统计表可以分为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等类 型。
– 简单分组表,即主项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 计表。
– 复合分组表,即主项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 层叠分组的统计表。这种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 入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
20
• 标题是统计表的名称,位于表的顶端中央。 它的作用是简要说明表中统计资料的内容, 包括这些资料收集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
• 横标目,又称统计表的主项,是指统计表所 要说明的对象,也即分组的名称或标志值, 通常写在表的左边。
• 纵标目,又称统计表的宾项,是指调查指标 或统计指标的名称,通常写在表的最上面一 格。
—计算审核。即针对数字资料进行的审查。要检查计 算方法有无错误,度量单位有没有用错,前后数字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三、社会研究
1、含义:社会研究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科学家并不 对这一概念作严格的定义,它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 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 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有时为防止概念混淆,人们不笼统地使用 社会研究一词,而直接用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或经 济学研究。
实验法的设计原则对社会学研究设计的改进有重大影响,社会学目前常 用的相关分析,控制变量及趋势研究的设计都来源于实验法的思想。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3、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中的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是社会研究中最古老、
最通用和最易实施的方法。社会学中的许多著名调查都是 以参与观察和访谈为主完成的。如怀特(William Foote Whyte)的《街角社会》就是通过三年半的参与式观察得 到的结果。
一、“科学环”
社会学家华莱士(W.Wallace)1971年提出 了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它也称为“科学环”: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逻辑和程序
理论建构(归纳法)

形成概念

建立命题、

理论的方法

理论
理论演绎(演绎法)
逻辑推论方法
逻辑演绎方法
经验概括
接受或拒绝假设
假设


检验假设的方法

究 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四、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统计调查法
社会学
实验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方法与各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 心理学 人类学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1、统计学方法: A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课件

方法:实验法、 调查法、内容 分析法…
总体与抽样:要针对 什么人做出结论?要 观察哪些人来获得结 论?
观察:为分 析和解释搜 集资料
资料处理:将资 料转化为可供分 析的形式。
分析:分析 资料,获得 结论
二、实地调查前的准备阶段

1、选题:
选题的意义—制约因素—确定题目


2、研究假设
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1、实验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来自4、文献法 5、问卷法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控制相关因素,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假设:在考试之前,学生花8个小时读这本教材,将会提高考试成绩。 设计实验:在考试前一晚,部分学生读8小时课本(实验组) 另外一部分学生则看电视(对照组)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式
1、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3、典型调查 4、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对象包括130个县(市、区、旗),260 个乡(镇、街道),520个村(居)委会,约3536 名村民。
县/市/区
130! 260! 520! 3536!
社 会 调 查 研 究 方 法 体 系
问卷法
观察法 文献法
实验法
统计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一、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二、实地调查前的准备 工作 三、调查资料的收集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1. 2.
3. 4.
选题 准备阶段:前期研究回顾——提出研究假 设—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组织 准备调查 实施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分析总结:

《社会调查研究》PPT课件

《社会调查研究》PPT课件

精选ppt
2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
•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精选ppt
3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 人的特殊性 • 研究的干扰性 •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精选ppt
4
第二节 方法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
精选ppt
6
一、方法论
• 社会研究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 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 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 理、原则和方法体系。
精选ppt
7
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
• 实证主义方法论 • 孔德提出“观察优于想象”《实证哲学》 • 杜尔克姆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 • 马克思方法论 • 后实证主义(波普,拉卡托斯等人) • 库恩的“科学史学”与研究范式 •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 韦伯的人文主义 • 狄尔泰的释义学研究方法 • 社会学现象学派(胡赛尔) • 历史社会学派强调社会学与历史密切联系 • 实用主义
➢ 各个概念的抽象程度、涵盖面往往有着很大差别。例如:


含糊
物质财富
生活用品
家具
桌子


明确
抽象层次 涵盖面 特征
精选ppt
20
2.变量(variable)
❖ 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象“太阳”、“月亮” 这类概念,只表示一类特定的现象;另一类概念 则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该类概念 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 有变异情况。
精选ppt
11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 较
精选ppt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PPT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PPT

第十一章 撰写调查报告
本章重点内容 1、 调查报告的类型及结构 2、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3、 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 4、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写作 5、 撰写调查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1、 试比较两类调查报告在结构上的差异性 2、 试分析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 3、 试分析两类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素
相互关联
第三章 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内容: 1、 社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研究课题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3、 研究假设的意义和形式 4、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5、 调查方案的一般性内容 6、 问卷调查方案和实地研究方案的实例 思考题: 1、 试述假设陈述形式与变量关系的联系 2、 试述分析单位的含义及类型 3、 谈谈如何在调查中避免层次谬误和简化论
的区别 3、 谈谈社会调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研究原理
本章重点内容: 4、 社会调查的科学逻辑 5、 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6、 各类调查研究的作用 7、 几个重要的概念:变量、命题、假设、操作化等 8、 研究过程概述 思考题: 1、 试述各种社会调查研究的区别 2、 谈谈变量中的相互关系 3、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社会的基本要素与社会调查研究的
第五章 测量
本章重点内容 1、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2、 测量的尺度:定类、定序、定距与定比 3、 操作化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4、 测量量表 5、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思考题: 1、 试述操作化的内在含义 2、 试分析测量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3、 试比较总加量表和累积量表的差异
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 1、 单变量描述统计 2、 单变量推理统计 3、 相关分析 4、 回归分析 5、 理论分析常用的其他分析 思考题: 1、 试述列联表中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2、 试述假设检验中小概率原理和两类错误的关系 3、 试述方差分析的原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3 研究设计
讨论研究问题的构建、假设的制定以及实验设计等。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1 问卷调查
介绍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提供问卷设 计和样本选择的技巧。
2 访谈
探讨深入了解参与者观点的访谈方法, 包括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
3 观察法
解释如何通过观察行为、环境和互动来收集数据,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研究设计
1 目标明确
明确研究目的,确定主要 研究问题。
2 变量测量
讨论如何测量研究中的自 变量和因变量。
3 实验组控制
探讨如何确保实验组和对 照组之间的可比性。
研究样本选择
1 随机抽样
介绍随机抽样的优点和方法,确保样 本的代表性。
2 非随机抽样
探讨非随机抽样方法,如方便抽样、 判断性抽样和配额抽样。
3 样本大小
讨论如何确定适当的样本大小,以达到足够的统计力。
调查工具及制作
1 问卷设计
提供设计有效问卷的技巧,包括问题 类型、顺序和语言的选择。
2 实地调查
介绍如何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访问和 观察技巧。
3 数据收集
讨论如何有效地收集调查数据,包括面对面访谈和在线调查。
调查流程与课程1Fra bibliotek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教学资源
提供实用的教学资源,如案例研究和实际调查项目。
3
实践操作
鼓励学生亲自进行调查实践,从中获得实际经验。
数据分析
1 数据清洗
讨论如何处理数据中的错 误、缺失值和异常值。
2 数据编码
3 数据分析方法
介绍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 以便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如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和 回归分析。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PPT课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PPT课件
一、访谈法的涵义
访谈法,也称访问法,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资 料的方法。访谈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 行口头交谈,以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访谈的 过程实际上是访问者与被访问双方面对面的社会互动过程。
二、访谈法的特点
1、可以双向沟通。2、控制性强。 3、实用性广。 4、成功率高。 5、受调查员的影响大。 6、匿名性差。 7、调查成本大。
反馈调查、补充调查、追溯调查、追踪调查 5、按收集资料手段分类:统计表格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5/40
五、社会调查的实践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①选题、计划阶段
初次社会调查,选题应注意(题目适中、调查可行、有成熟的思考, 即比较熟悉的领域。选题适中,小题大做、细做做深入,需要的精力和资 源相对较少;没有条件问卷调查,可以典型调查,这类调查生动真实,如 果所选典型很有代表性,结论是有价值的)。 ②调查阶段
14/40
实地观察法
六、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造成观察误差的因素
1、在观察主体方面的因素
思想因素、知识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
2、在观察客体方面的因素
客观事物发展不成熟;被观察者的反应性心理和行为; 人为制造的假象。
(二)减少观察误差的对策
1、提高观察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和观察能力。
2、尽可能避免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如何结合,文献资料是面,实地考察是点;前者 系统、全面,有统计规律;后者有特点,有轨迹变化,可供深度分析;两 者结合能有力解释。 ③研究阶段
注意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料中的信息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寻找路径。 一般应进行相关度检验,抽样样本的代表性,误差在5-10%效果较好 ④总结阶段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课件
调查:主要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考查、查核、计算和算度来了解客观事实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研究:研,有细磨、审察的意思。究,指穷尽、终极彻底推求、追根究底。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对调查的感性材料进行审察和思维加工,以求得认识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 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的规律的认识活动。
√ 严谨的或尽可能避免错误的观察
受到观察者自身感觉影响的观察
不受观察者自身感觉影响的观察
科学研究的两个思维
柏拉图(Plato)的类型逻辑思维 科学家的任务是超越可观察到的形成的世界而获得对本质世界的理解。 世界本质是由不连续的抽象的观念组成。 变异只是一个不乐见的差异,是对本质的拙劣复制 ——中心极限定理,测量不确定性,平均数 达尔文(Darwin)的总体逻辑思维 变异是真实的,不是观察者令人不悦的失误部分。 重要的是个体,而不是类型 相同父母的子女是相互不同的 回归分析,指纹识别(高尔顿Galton)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理
变异性原理: 变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本质 社会分组原理: 社会分组可以减少变异性 社会情境原理: 群体变异性的模式会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研究应尽量避免为他人带来不良影响和干扰。 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进入研究。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控制相关因素,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假设:在考试之前,学生花8个小时读这本教材,将会提高考试成绩。 设计实验:在考试前一晚,部分学生读8小时课本(实验组) 另外一部分学生则看电视(对照组) 实验目的:看看晚上读书的学生成绩是不是比较好。 实验结果:读教材的学生平均成绩为80分; 看电视的学生平均成绩为70分。 结果分析:1)似乎确认了考试前读书的学生成绩好; 2)但是有可能成绩好的学生此前已经在读书了,而成绩差的学生 以前一直在看电视,所以考试成绩不是由前一晚的读书决定的? 3)学生们知道在做实验,所以考试时的反映与平时不同? 4)两组平均分差距较小,这一结果是否是一次偶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第七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本章内容要点】·定量资料的整理·定性资料的整理·资料的统计分析·资料的理论分析【本章重点】·资料的整理方法·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料的整理一、定量资料的整理(一)定量资料的概念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二)整理的方法1、资料的审查(1)完整性(2)统一性(3)合格性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1)编码步骤·对回答进行分类;·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预编码·后编码·边缘编码【预编码范例】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口1、文科口2、外语口4、音乐、体育、美术口5、军事院校口6、未决定(不知道)【边缘编码范例】【登录卡范例】【数据文件范例】【编码簿范例(部分)】【编码簿的主要项目】1、问题号码2、变量号码3、项目名称4、编码的内容说明5、序列号3、资料的登录(1)个案登录(2)总体登录【个案登录卡片实例】4、资料的汇总二、定性资料的整理(一)概念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1、资料的审查(1)真实性(2)准确性(3)适用性2、资料的分类(1)有效性原则(2)互斥性原则(3)完备性原则(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1)完整(2)系统(3)简明(4)集中三、计算机处理资料的一般过程(一)输入前的准备1、资料的审查2、资料的分类与编码3、登录(二)输入数据1、键盘输入2、卡片输入3、光电输入(三)数据的处理1、对已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定义2、进行数据处理方面的操作3、数据的输出第二节资料的分析一、资料的统计分析(一)概念所谓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关系、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资料分析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整版PPT课件讲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整版PPT课件讲义

年龄→ 经济状况→上网 年龄→ 文化水平→上网
Eg2.住房拥挤→家庭冲突
第3章 调查设计
3.3 时间框架
二、纵向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
1、含义
2、适用
探索性调查? 描述性调查? 解释性调查?
3、分类
•趋势研究:Trend Study 不同时间点上测量内容和方法的可比性
•同期群研究:Cohort Study 人口特征组研究 •同组研究:Panel Study 跟踪研究
Eg.1家庭代际关系研究
Eg.2 顾客对彩电的购买倾向
Eg.3 哈南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Eg.4 哈市下岗工人家庭生活状况
第3章 调查设计
3.2 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
二、分析单位的类别
1、个人 2、群体
➢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网缘群体
错误写法:第9组 对本科阶段学科的分类:A、自然科学 B、工程技术科学 C、人文 社会科学
国内的社会调查教程一般只注重社会调查的技术问题,社会调查 的伦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由于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这些现 象和问题涉及到的对象都是有思想的社会单位(个人、群体和组 织),所以,在社会调查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考虑伦理问题。 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见E Babbie的论述。《社会研究方法》(下), 2000:106-132。
探求因果关系 研究假设→→收集资料→ 检验假设→ 解释社会
3、与描述性调 查的区别
研究内容: 数据处理方法:
第3章 调查设计
3.2 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
一、分析单位的内涵 社会调查中的研究对象

【最全PPT】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最全PPT】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抽样调查是在确定的研究范围内,从被调查 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样本 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对全 体调查对象的推断。
返回
c. 个案调查
▪ 个案调查是指以一个社会单位为调查对象 (个案),就其中的若干现象、行为、特征 和过程作长期且深入的调查研究,探明原因, 给出解决办法。
返回
(二) 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 从调查对象范围划分 ▪ a. 普查 (三) 调查研究的步骤
(二)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b. 抽样调查 b.
定额抽样:它是按一定的标准来确定调查对象并将样本数按标准加以分配,使每一层都有同等比例的样本。
▪ c. 个案调查 确定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 空间抽样:按一定固定空间距离抽取调查单位的方 法。
返回
(三) 社会测量的四种尺度
▪ 定类测量(名称级) 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研究手段,有步骤地实地考察有关的社会现象,收集大
该测量是对所测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类别进行鉴别的一种测 量的、具体的社会事实,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现象发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认识社会、
返回
1. 准备阶段
▪ a. 确定课题 ▪ b. 初步探索 ▪ c. 总体设计
返回
2. 调查阶段
▪ a. 进入调查现场 ▪ b. 收集调查资料
返回
3. 研究阶段
▪ a. 整理资料 ▪ b. 统计分析 ▪ c. 理论分析
返回
4. 总结阶段
a. 撰写调查报告 b. 总结调查工作 c. 评估调查成果
行。
返回
非随机抽样方法

教学配套课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配套课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 按调查对象涉及的范围分类,可以将量化 调查研究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形式
• 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 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 抽样调查即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一定 规则抽取部分元素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 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断。
二、按调查目的分类
•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 • 描述性调查就是对总体特征的分布情况进
• 作为一种测量过程,标准化测量和概率抽样使调 查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但标准化测量、情境缺 失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却使其效度较低。采用调 查研究方法,始终要对它固有的或可能的局限性 有清醒的认识,注意在每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中 努力克服它们。
• 克服调查研究局限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它 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使用,特别是与实地观察 研究的结合,这样就能取长补短,大大提升研究 结果的效度。
第一节
抽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确定总体(population) • 抽样框(sampling frame) • 制定抽样方案 • 实际抽取样本 • 评估样本质量。
第二节
• 在抽样中,如果样本是一次直接从抽样框 中抽出的,则称之为一阶段抽样。它是最 基本的抽样方法,其他形式的抽样方法都 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调查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 调查工作的总体规划 • 抽样设计 • 资料搜集和处理方案
二、实地抽样
• 首先是训练抽样人员。 • 其次,与抽样方案中的各级抽样单位取得
联系。 • 第三,具体执行抽样工作。 • 第四,检查样本的正确性
三、资料搜集
• 首先,招募访问员。 • 其次,培训已录用的访问员。 • 第三,与被访者取得联系。 • 第四,进行实地访问。 • 最后,对访问过程和问卷进行复查。

社会调查方法课件 (12)

社会调查方法课件 (12)
n 封闭式组距:组中值=(下限+上限)/2
四、分组资料的汇总
分组资料的汇总技术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 两种。
(一)手工汇总
1、划记法:这是用点线符号(如“正”字)计算各 组的单位数的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但只能汇 总总体调查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一般在调 查单位资料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2、过录法:过录法就是将调查资料先过录到事先设 计好的汇总表中,并计算加总,然后再将其结果 填入正式的统计汇总表中。
性别 男

职业分类
各类专业技术人 189
155

国家机关、党群 101.4
13.2
组织、企事业单
位负责人
服务性工作人员 74.7
79.8
合计
365.1
248
合计
344 114.6
154.5 613.1
32
四、统计表的宾词设计 n 1、简单设计:这是将宾词指标名称作平行排列的
一种设计。 n 2、复合设计:是将宾词有关指标做重叠排列的一
n 除了上述必备要素外,有些统计表根据情况的需 要,还需增列补充资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 填表单位、填表人及填表日期。
三、统计表的种类
1、简单分组表:即主项只按照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 统计表。如按年份分组,按性别分组,按家庭人 口分组
2、复合分组表:即主项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 层叠分组的统计表。这种统计表可以从不同角度 深入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
二、资料分组标志的选择
n 1、根据社会调查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n 例如进行人口调查,人口具有年龄、性别、文化
程度、民族、职业等特征,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分 析人口的年龄构成,就应以年龄这个特征作为分 组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计
包数(包)
10 20 50 20 100
解:
100 包茶叶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表
x
f
148.5
10
149.5
20
150.5
50
151.5
20
xf 1 485 2 990 7 525 3 030
x x 2
3.24 0.64 0.04 1.44
x x 2 f
32.4 12.8 2.0 28.8
100
∵F(t)=0.9973 ∴由查表可得 t=3
则 x tx 3 0.0872 0.2616(克)
∵ x-x ≤X≤x+x
∴150.3-0.2616 ≤ X ≤150.3+0.2616 即150.0384 ≤ X ≤ 150.5616
计算结果表明:这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范围符合规格重量的要求。
若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x
2 n
1-
n N
s2 n
1-
n N
0.76 1-0.01
100 0.0867(克)
∵F(t)=0.9973 ∴由查表可得 t=3 则 x tx 3 0.0867 0.2601(克) ∵ x-x ≤X≤x+x
∴150.3-0.2601≤ X ≤150.3+0.2601 即150.0399 ≤ X ≤ 150.5601 计算结果表明:这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范围符合规格重量的要求。
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1)完整 (2)系统 (3)简明 (4)集中
三、计算机处理资料的一般过程
(一)输入前的准备 1、资料的审查 2、资料的分类与编码 3、登录
(二)输入数据 1、键盘输入 2、卡片输入 3、光电输入
(三)数据的处理 1、对已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定义 2、进行数据处理方面的操作 3、数据的输出
第七章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本章内容要点】
·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的理论分析
【本章重点】
·资料的整理方法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概念 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口 4、音乐、体育、美术 口 5、军事院校 口 6、未决定(不知道)
【边缘编码范例】
【登录卡范例】
【数据文件范例】
【编码簿范例(部分)】
【编码簿的主要项目】
1、问题号码 2、变量号码 3、项目名称 4、编码的内容说明 5、序列号 3、资料的登录 (1)个案登录 (2)总体登录
【个案登录卡片实例】
(三)推论统计分析 1、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利用实际随机抽样调查资料计算的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参数值的一种推 论统计分析方法。
(1)点估计 设Xˆ 为总体平均数X的估计量, Pˆ为总体成数P的估计量,则有 Xˆ=x Pˆ p
(2)区间估计
·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置信度)
P x X ≤x F t 即P x X ≤tx F t
·总体成数区间估计 【例】某茶叶公司销售一种名茶,规定每包规定重量不低于 150 克,现抽取 1%检验,结
果如下表所示。要求:以 99.73%的概率评估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范围。
按每包重量分组(克)
包数(包)
148—149
10
149—150
20
150
合计
100
解:∵根据规定名茶每包规格重量不低于 150 克 ∴从 样本资料来看,第三组与第四组的名茶为合格品
·总体平均数区间估计 【例】某茶叶公司销售一种名茶,规定每包规定重量不低于 150 克,现按简单随机抽样方 法抽取 1%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要求:以 99.73%的概率评估这批茶叶平均每保重量的 范围是否符合规格重量的要求。
按每包重量分组(克)
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则样本合格率 p n1 50 20 0.7 70% n 100
若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
p
P 1 P
n
p 1 p
n
0.7 1 0.7 0.0458 4.58%
100
∵F(t)=0.9973 ∴由查表可得 t=3
则 p t p 3 0.0458 0.1374 13.74% ∵ p- p≤ P ≤ p+ p ∴70%-13.74% ≤ P ≤ 70%+13.74% 即 56.26% ≤ P ≤ 83.74% 计算结果表明:这批茶叶包装合格率的范围在[56.26%,83.74%]之间。
第二节 资料的分析
一、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概念 所谓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事物内
在的数量关系、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资料分析方法。 1、描述统计分析 2、推论统计分析
(二)描述统计分析 1、集中趋势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 2、离散趋势分析 离散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二)整理的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完整性 (2)统一性 (3)合格性
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 (1)编码步骤
·对回答进行分类; ·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 ·预编码 ·后编码 ·边缘编码
【预编码范例】
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 口 1、文科 口 2、外语 口 3、理、工、农(含林、牧、渔)、医
4、资料的汇总
二、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概念 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
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真实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2、资料的分类 (1)有效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3)完备性原则 (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
合计
100
15 030

76.0
x
xf f
15 030 150.30(克) 100
s2
x
x f
2
f
76.0 0.76 100
若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
x
2 n
s2 n
0.76 0.0872(克) 100
若在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x
2 n
1-
n N
s2 n
1-
n N
0.76 1-0.01 0.0867(克)
若在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p
P
1
n
P
1-
n N
p
1
n
p
1-
n N
0.7 1 0.7 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