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⑵、“人是精神”,是“自我”, 个人的存在实际上是精神个体的存 在。 • “孤独个体”不适指生活在物质世 界中的感性的具体的人,而是指精 神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孤独的非 理性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 验,也正是后来存在主义所明确表 述的“存在”概念的基本涵义。
• ⑶、“孤独个体”的存在状态 •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最简 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 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 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 苦闷与荒谬。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 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个人 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 体验倒真正人生。
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主讲人 李兴阳 教授 博士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说
• 一、《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存在主义界说 • 约自1930年以来,以存在主义命名的各种哲学 均系解释人类在世界的存在,并强调其正确性 及疑难之性质。 • 存在主义分为有神论的、无神论的和人道主义 的,但都主张存在不能还原为理性。 • 存在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先驱有苏格拉底、蒙台 涅和巴斯卡,其产生的直接背景则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
• 海德格尔揭示出此在的向来我属性, 决不是要表明一种“唯我独尊”的 唯我论观点,此在的向来我属性实 质上进一步标明,人不是某种孤立 的现成存在者,此在总是与世界关 联在一起。海德格尔视人为窥视存 在的意义或存在的真理的窗口。
二、存在主义的发展与理论特征
•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带有国 际性的一个重要派别,也是现代西 方人本思潮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 西方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所面临的 深刻社会危机,也是19世纪中期以 来出现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 思潮同胡塞尔的现象学运动的一种 汇合。
1、发展过程
• 存在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雅斯 贝尔斯;40年代后,其中心转移到法国 并开始兴盛,代表人物是萨特、马塞尔 梅洛-庞蒂、加谬;到50年代,存在主 义风行全球进入鼎盛时期;进入70年代, 存在主义不能为人们指出消除异化的现 实可行的道路而走向衰落。
• 海德格尔进而倡导“英雄”的悲观 主义,强调死亡可“使自己从普通 人当中解放出来”,并说“哲学就 是对死亡的研究”。海德格尔在后 期从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看到人有日渐物化而丧失自身的危 险,这使他不再专注于存在的分析, 去寻找一种所谓达到“在的澄明” 的途径。
前期思想
• 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思想对以此在 为基础的生存论有一定的依赖性。 因此,对此在存在情态的生存论追 问成为存在论的中心任务。在此在 的存在情态中,死亡及其涌逼而来 的“畏”和异乎寻常的“纯粹的 无”,揭示了此在生存的秘密和存 在的真谛,它奠定了海德格尔存在 论最原始的生存论基础。
• (3)信仰存在(宗教阶段) :宗教性 存在: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 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 存在。 • 宗教阶段超越了美学的和伦理的阶段,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宗教A”和“宗教B”, 其代表性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和 “耶稣”,两个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对神 的看法上都是存在主义者。
• 因而,在海德格尔那里,人不是亚里士多德 式的“理性的生物”,不是笛卡尔式的“思 维实体”或“我思”,也不是尼采式的体现 着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超人”。也就是 说,人不是由理性、意识、精神、思维、主 体或生命体验等规定的实体。 • 海德格尔对此在的双重性质的规定进一步标 明了人的非实体性,一方面此在的本质在于 它去存在,此在的存在就在于它的生存,此 在就是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此在具有向来 我属性,此在总是我的存在。
• ⑷、个体理论学 • 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强调人是 自由的,自由并不是某种个人属性, 而是个人存在本身。个人价值正是 在个人独自选择中得以体现的。既 存的伦理规范、道德标准是自相矛 盾的,个人必须做出自由选择。
• ⑸、行动历史观 • 反对历史上的盲目乐观主义,也反 对悲观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的活动, 人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历史的创 造。历史就是在人的行动中展开的。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它只是一束神 圣的光投射于过去与现在。人在追 求未来的超越中,无所谓悲与乐, 一切在行动着,这就够了。
2、理论特征
• ⑴、存在本体论 • 反对实证主义取消本体论的研究,认为 哲学必须追问“存在”的根本问题,而 只有揭示个人的存在方式,才能理解其 它一切事务的意义。因此,个人存在是 本体论的呈现点,个人存在的特征在于 选择筹划,自由行动先于自己的本质, 并使得无意义的外部世界可以理解。
• ⑵、情感认识论 • 认为笛卡尔以来的认识论过于强调对客 体的认识,从而导致了二元论。他们强 调在具体境况的体验中由情感启示出来 的关于人自身的知识,把外部世界看作 无意义的荒诞的与个人敌对的和疏远的 世界。他们尤为重视孤独、烦恼、畏惧、 绝望等否定性情感对存在状态的揭示, 因而被称为非理性主义。但不否定理性, 只是认为理性在理解存在方面无能为力。
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
• 20 世纪以前,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很 少有人知道克尔凯郭尔的名字,因为他 主要用丹麦语著述。然而,克尔凯郭尔 的思想对 20 世纪欧洲和北美的基督教、 非基督教和美学存在主义者有过重要的 影响,成为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渊源。 • 克尔凯郭尔被认为是使欧洲哲学发展发 生方向性转折的重要人物之一。
• ⑶、人学辩证法 •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可以 构成“人学辩证法”,成为以人学和人 类学为基础的主、客观统一的存在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 作为存在哲学和诗学的人学辩证法,具 有丰富蕴涵,它以个体实践为本源,以 总体化为核心,强调介入功能,主张前 进——逆溯方法,融会精神分析方法倡 导文学介入或干预政治生活。
• 克尔凯郭尔所实现的转折的主要内容就 是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取代客 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来当作全部哲 学的出发点,以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 特别是厌烦、忧郁、绝望等悲观情绪代 替对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认识的研究, 特别是代替黑格尔主义对纯思维、理性 和逻辑的研究来作为其哲学的主要内容。
1、存在就是孤独个体的存在
• 克尔凯郭尔又有单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 发行动的观点,这种选择被形容为一种 跨跃(leap)。必须有结束这一思考历 程的决心,而且这决心必须由激情来产 生。形成一个人的自我的这种激情,被 他指为个体的内求性(inwardness)或 主体性(subjectivity)。最重要的激 情如爱情和信仰,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 它们是必须被培育和养成的。
• 真正的“存在”是个人的存在,即“孤 独个体”。 “孤独个体”是克尔凯郭 尔 哲学研究的对象和中心论题。 • “孤独个体”的含义: • ⑴、 “孤独个体”是具体的唯一的个 人。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出现一次, 并且各不相同,人是排他的,每个人对 他人来说都只能是他道路上的障碍,是 对他的存在的一种威胁。所以人是孤独 的,单独的人。
• 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 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对 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 独特的主观体验。 • 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 绝望ຫໍສະໝຸດ Baidu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这种悲 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 本真的体验。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 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二)、海德格尔
• 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 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被 誉为当代最有创见的思想家、最杰出的 本体论学者、技术社会的批判者。海德 格尔一生著述很多,除《存在与时间》 外,主要著作还有《康德与形而上学问 题》、《论真理的本质》、《林中路》、 《形而上学导论》、《在通向语言的途 中》、《路标》、《现象学基本问题》 等。
• 恐怖 • 厌烦 • 忧郁 • 绝望
2、真理就是主观性
• 克尔凯郭尔自称是“主观的思想家”。 他所关心的不是“客观的思维”,而是 “主观的思维”。 “客观的思维”获 得的只是知识而不是作为宇宙与自我本 质的真理。与此不同, “主观的思维” 关心的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即“一个 存在着的个人”。 • 真理与客体无关,是纯主观的东西,是 神秘的主观内省。 • 关心的不是认识论问题,而是宗教信仰。
• 1、对此在的存在的揭示 • 海德格尔表明,一切从人类学、心理学、生 物学上对人所做的规定都未能真正把握人的 存在。将人把握为肉体的人也好,将人领会 为主体、灵魂、意识、精神、人格、生命体 验也好,将人定义为“理性的生物”也好, 将人把握为某种超出他自身的东西也好,都 始终遗忘了人这种存在者的存在问题,都是 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其他存在者(受造物)的 现成存在(即最广义的现成状态)。
3、人生三种状态的选择
• (1)感性存在(美学阶段):感性的 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 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 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在他看来是 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的作风 。 • (2)理性存在(伦理阶段):是一种 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 法、哲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 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 德的存在;
三、存在主义哲学家思想简介
• (一)、克尔凯郭尔 • 索伦· 克尔凯郭尔 ( 1813~1855),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 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 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 的先驱,他出生于丹麦首府哥本哈 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富裕的牧师家 庭,病逝于丹麦哥本哈根。
主要著作
• • • • • • • 《非此则彼》( 1843) 《两个启发性谈话》(1843) 《恐惧与战栗》(1843) 《哲学性片断》(1844) 《生命的阶段》(1845) 《致死的疾病》(1849) 《基督教的训练》(1850)
思想简介
•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受E.胡塞尔现象 学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主要反映在他所 提出的基本本体论学说中。他一反近代 从认识论出发研究哲学的传统,从人的 存在入手研究哲学。强调应当首先追问 人的存在,因为只有人才能领悟到自己 的“在”。即认为当作为“存在”的人, 从现状出发“选择”并获得自己的“本 质”时,本为“虚无”的世界才有了意 义。
• 第四、物质匮乏使作家走向写作,然而这使他们因此 而失去个体和创作的自由,成为异化。 • 第五、后期存在哲学和诗学突出地采用前进——逆溯 分析方法,这种“一来一往”能够使历史的一切奥秘 的对象丰富起来,能够在他的客观化过程中掌握整个 个人。 • 第六、为了更具体的分析个体实践,宏观上可以用马 克思主义方法,在微观上可以采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方法。 • 第七、作为后期自由社会主义者,萨特要求文学介入 或干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
发展三阶段的代表人物
• 1、缘起阶段:丹麦的郭尔凯戈尔《非 此即彼》 、尼采 、胡塞尔 • 2、德法“八子”:雅斯贝尔斯、梅 洛· 庞蒂、马塞尔、德· 波伏瓦、高兹、 马丁· 海德格尔、让· 保罗· 萨特、加缪。 • 3、美国“五子”:克尔莫德、苏珊· 桑 塔格、伊哈布· 哈桑、威廉· 斯潘诺斯、 克利格
• 存在主义宣称人是被“抛入这世界的”,痛 苦、挫折、病、死是人类现实的本质特征。 存在主义从坚持存在的个人性和非重复性出 发,常把个人与他人的共存认为是异化。 • 存在主义在当代文化领域有许多分支。在文 学中有卡夫卡与加缪的小说,萨特和德· 波伏 瓦的小说和戏剧;在艺术中有超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等。 • 存在主义给哲学和整个现代文化提供了概念 的工具,它曾在极其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方向 中发展,因此有些概念尚待进一步澄清。
• 第一、人学辩证法的第一原理是个体实践论。 认为自然界不存在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 种外在于人的辩证法,是一普遍的辩证法, 不能作为人学辩证法;人学辩证法以个体实 践作为本源和出发法,才能成为对人有用的 辩证法。 • 第二、辩证法就是总体化,总体化是个体实 践展开的人类社会的“总体化”。 • 第三、关于介入,萨特以为,它是个体在总 体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存方式,可以大大丰富 辩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