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1. 引言1.1 病例介绍这里是病例介绍的内容,请根据要求输出2000字的文章内容。
1.2 治疗目的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面部肌肉麻痹、面部表情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的治疗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面部神经功能:通过针灸、刺络和闪罐的综合治疗,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恢复,增强面部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面部表情不对称的情况。
2. 提高面瘫治疗效果:针灸结合刺络闪罐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治疗效果,加速疾病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3. 减轻面瘫的症状:针灸结合刺络闪罐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面部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感,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咀嚼能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预防面瘫并发症:及时进行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面瘫患者出现并发症,如面部肌肉萎缩、面部表情呆滞等情况。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的治疗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整体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重现自信笑容。
2. 正文2.1 针灸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穴位,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微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加速废物代谢的排出,有助于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力和功能恢复。
2. 调整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面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恢复面部肌肉的收缩和表情功能。
3. 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面瘫患者常伴随着疼痛和肌肉痉挛的症状,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祛风散寒的作用,减轻面部疼痛,缓解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4. 提升免疫功能: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面部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助于加快面瘫患者的康复速度。
2.2 刺络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刺络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咀嚼肌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1 资料 与方 法
2 . 2两组 后遗症 发生情 况 比较 : 两 组 治 疗 后均 出现 了后 遗 症 , 对 照组 1 . 1一般 资料 : 选择 本 院 2 0 1 5年 4月 一 2 0 1 6年 8月 收治 的 4 o例符 合 临床表现 为 : 面部 痉挛 者 2 例, 鳄鱼 泪综合 征者 2例 , 病 理性 面肌 联带 诊 断标 准的顽 固性 面瘫 患者作 为研究 对 象 , 男2 2例 , 女1 8例 , 年龄 2 1 运 动者 3 例, 总发生 率为 3 5 %; 实 验组 临床 表现 为 : 面部 痉挛 者 1 例, 6 2岁 , 平均年龄( 4 1 . 5- 4 - 1 3 . 2 ) 岁, 病程 4一1 0个 月 , 平均 病 程 ( 7 . 2 病 理性 面肌联 带运动 者 1 例, 总发生 率为 1 0 % 。组 间差异 具有 统计学 ± 2 . 1 ) 个月 。按 照随机 分配原 则将 所有 患者 分为对 照组 与实验 组 , 各
实验组 , 各2 0 例 。对 照组采 用 常规 治疗 , 实验组采 用针 刺咀嚼 肌治 疗。观察 两组治疗 效果 。结果 : ① 实验组 治 疗 总有 效率 9 5 % 显著 高于对 照 组7 0 %, 比较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② 实验 组后遗 症发 生率 1 0 % 显 著低 于对 照 组 3 5 %, 比较 差 异具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结 论: 针 刺咀 嚼肌在 顽 固性 面瘫 治 疗 中疗 效确切 , 利 于预后 恢复 , 值得 推广 。
关键 词 : 顽 固性 面瘫 ; 电针 ; 咀 嚼肌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5
经筋透刺法配合无瘢痕灸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
茎乳突 以上影 响鼓 索支 时, 则有舌前 23味觉 障碍 。 /
②损害在镫骨神经处 , 可有听觉障碍。③损害在膝状
神经节 , 可有乳突部压痛 , 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
出现疱疹。④损害在膝状神经节 以上 , 可有泪液 、 唾液
减少。
维普资讯
李 巍 , 谭 洛 , 李普海 , 于 波 , 高晓静
( 威海市中医院, 山东 威海 24o ) 62o
摘 要: 目的 : 探讨 经 筋透刺 法配合 无 瘢痕 灸对 顽 固性 面瘫 的疗 效 。方 法 : 6 顽 固性 面瘫 患者 随机 将 o例
分经筋透 刺 法配合 无瘢痕 灸 (2 ) 察 组和 针 刺 组 (8例 ) 3例 观 2 对照 组 。对 两组 的 临床 疗 效 治 疗效 果进 行
3 治疗 方 法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麻痹 , 主要 以一侧面部 表情肌 的运 动、 觉功 能 障碍 为 主要 表 现 , 者 于 感 笔 20 年元月 一 05 1 03 20 年 2月根据《 灵枢 ・ 经筋》 理论 , 采 用经筋透刺法配合无瘢痕灸治疗顽固性面瘫 6 例 , o 疗
3 1 观察组 .
J A . y 2 0 , o .3, O. C M Ma , 0 7 V 12 N 5
持针行雀啄刺 , l i。历兑浅刺 02 , 约 n m . 寸 口禾 、 夹
承浆 向外透刺。 灸法 : 把纯艾绒捻成半大小的圆椎形艾柱。每次 选取患侧 阳白、 四白、 太阳、 赞竹 、 迎香、 地仓、 下关、 承 浆、 颊车等穴中 3 5 ~ 个穴, 局部涂少量凡士林 , 进行直
脊 以改善脑供血。连续治疗 5次后 , 患者症状 明显减
轻 , 疗程(O 后眩晕止 。 1 1 天) 按: 颈性眩晕是 由于颈椎退行性 改变而引起 的一 种继发性眩晕 , 临床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 , 中 属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面部中风,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中枢性面瘫(核上性)与周围性面瘫(核下性)的鉴别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面神经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的鉴别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多数表现为面部额纹变浅、眼不能闭、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以下介绍面部中风的针刺治疗:!针刺患侧穴位前,建议先针健侧20分钟;对侧合谷:在头面部下针之前,要先刺对侧合谷,刺合谷有麻醉作用,可减轻在头面部针刺的痛感;地仓透颊车:3寸针透刺,平补平泻;!面瘫所致的嘴歪、流涎,在针刺地仓时必须用透针,eg:地仓透颊车;But半身瘫痪所致的嘴歪、流涎,针刺地仓的方法有所不同:单刺地仓,张口进针,穿透脸颊,像“拉锯”一样行针,如此刺地仓 2-3次即可改善;太阳:眼尾与眉尾延长线交点凹陷处,直针浅刺;阳白透鱼腰:将阳白下皮肤捏起,针尖从阳白穴入,刺到眉毛中间的鱼腰;!一说阳白位于眉上1寸,以“离穴不离经”为原则,二者皆在瞳孔直上;对侧解溪:久病者,用迎随补泻--补法,随经向下斜刺;!上眼睑闭合由足阳明胃经管理,解溪为胃经母穴,久病=虚症,“虚则补其母”;对侧内庭:新病者,迎随补泻--泻法,逆经向上斜刺;人中(水沟):向上斜刺,人中沟下1/3与中1/3交界;(编者注:人中位置一说于上、中1/3交界)承浆:唇下正中凹陷,舌强不语、语言不利,下针时张口;廉泉:对着舌根方向刺入1寸--1.5寸,舌强不语;!经治疗面部回正后,需再刺人中、承浆几次,起固定作用,不然容易歪向另一侧;偏方:用新鲜的鳝鱼血涂在患侧面部,可拉着歪的脸回正;!满头大汗,并对着冷气(电风扇)吹,易患面部中风,so流汗就要透发,不要让汗水停滞在皮下,否则不要流汗;!中风后针刺治疗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一周之内效果最佳,针灸+中药对面部中风的治疗效果→“百发百中”;。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1. 中风后遗症患者男,58岁,中风后遗症,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左侧肢体力量明显恢复,言语清晰。
2. 颈椎病患者女,45岁,颈椎病,颈部疼痛,手臂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手臂麻木症状消失。
3.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60岁,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
经过15次针灸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减轻,下肢麻木症状改善。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女,62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行动能力提高。
5. 面瘫患者男,35岁,面瘫,面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面部表情恢复正常,口眼不再歪斜。
6. 头痛患者女,42岁,头痛,经常性头痛,影响生活。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7. 失眠患者男,50岁,失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变得容易。
8. 肠胃炎患者女,38岁,肠胃炎,腹痛,腹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腹痛缓解,腹泻症状消失。
9. 鼻炎患者男,28岁,鼻炎,鼻塞,呼吸不畅。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变得顺畅。
10. 肩周炎患者女,55岁,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肩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1. 耳鸣患者男,40岁,耳鸣,耳朵嗡嗡作响,影响生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耳鸣症状消失。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女,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疼痛,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双下肢疼痛减轻,麻木症状改善。
13. 哮喘患者男,7岁,哮喘,呼吸困难,咳嗽。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咳嗽症状消失。
14. 网球肘患者女,48岁,网球肘,肘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肘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5. 牙痛患者男,32岁,牙痛,牙齿疼痛,影响饮食。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我们对面瘫都十分熟悉,甚至在生活中都会见到周围的人出现面瘫的情况。
往往面瘫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任何的先兆,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的现象。
在对面瘫的治疗中,中医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对面瘫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越早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就越好,且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也比较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侧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或流泪面颇多,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示齿、噘嘴、鼓腮、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
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和避免后遗症发生,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亦非易事。
本人临床多年来作一回顾性总结,提出自己肤浅的诊治思路。
1.病位在经脉和经筋经脉方面:《内经》中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唇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筋方面: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鼽”。
“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
“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頷,上结于鼽”。
“手少阳之筋,其直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2.详问病史,注重寸口脉诊;须了解病人此次发病前有无诱因,外因如有无外感受凉,有无情志抑郁,有无熬夜劳作,气血耗伤等等;内因如肝肾不足,风阳上扰,酒浆无度,痰热生风所谓类中风症,也往往有面瘫的症状。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
显效:治疗之后,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有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存在部分异常心理。
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减轻,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组实验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药物最主要的功能便是调节人体机能,确保病人身体健康,在必要时刻,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些都与人类生命健康、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质量有直接联系。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显示的非常重要[5]。当前,在医院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药物,能确保药物的合理。然而,基于抗菌药物的出现,药物在种类上更加的丰富,从而发生为达到治疗效果,胡乱运用药物的事件,让患者增加了药物依赖性。在临床病症中面瘫非常常见,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力。在西医中,此病症都是四周面部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的,将乳突位置的神经受到感染,受到刺激之后,会出现水肿、加大压迫力度,从而造成血液循环阻碍。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血气不足导致的,所以应疏通经络、去除体内的邪气来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其中推拿与针灸都是此病的主要方法,选用合谷、地仓以及阳白等穴位,可以有效调节体内的气血、疏通体内的经络。之后对开展展开针刺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达到化痰、祛风等方面。联合针刺上述穴位,能实现最终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采取面部神经组织的推拿,便能加大肌肉的刺激感,从而疏通血液循环,提升神经应用,达到炎症的消退速度。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面瘫;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面瘫是常见的疾病,主要的特点便是面部无表情肌,更为严重的是患者没有办法达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非常容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随着对此病的不断研究、分析,发现中医针灸推拿的基础上,加上中药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效果。为了进与了解此疗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针灸、透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对比研究
针灸、透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针灸、透刺和穴位埋线疗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三个临床研究中心的门诊和住院收治的23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针灸组(n=76)、透刺组(n=77)和穴位埋线组(n=78)。
每个组接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
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
结果:在House-Brackmann评定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穴位埋线疗法明显高于透刺组与针灸组(P<0.05)。
Ross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穴位埋线组也显著高于透刺组与针灸组(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更高。
因此,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透刺;穴位埋线;顽固性面瘫;治疗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penetration and acupoint embedd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to seek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231 refractory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 and inpatient clinic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2 in Chengdu Pidu District Hospital and Sichuan Integrated Hospit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Chengdu from December 2022 and were p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 (n=76), penetrating group (n=77) and acupoint embedding group (n=78). Each group was 2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use-Brackmann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 (P <0.05). In terms of the Ross facial nerve function score, the acupoint embedding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enetrating group and the acupunctur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show that acupoint line embedding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facial paralysis and is higher in treating the response rate. Therefore, acupoint line embedding therapy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which deserves furthe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penetration; acupoint embedding;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treatment effect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麻痹,导致表情失常和功能障碍。
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主治疗面瘫108例
经 , 明 经 又 下合 于 上 巨虚 , 笔 者 采 用 远 端 之 足 三 阳 而
里 , 巨虚 以扶 正调元 , 通 经气 , 上 舒 畅通 气血 , 用烧 山 应
睑闭合 自如 , 抬 眉 时 额纹 浅 , 笑 时 口角 稍微 歪 斜 , 但 谈 天气 变化 面部 有异感 。无效 : 四个疗 程 治疗 后 , 经 前后
陕 西 中医 2 0 0 9年第 3 卷 第 9期 O
1 0 29
针 刺足 三里 上 巨虚 为 主治 疗 面 瘫 1 8例 0
刘 烨 赵 志 强 陕 西省绥 德 县 中医 院( 绥德 7 8 0 ) 1 0 0
摘
要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早期采用远端针韵足三里、 巨虚, 上 急性期过后 配
清窍 失养 , 神 明错 乱 。 因此 治 疗此 病 多用 通络 胶 囊 , 则 以活 血化 瘀 , 开窍 醒神 。 脑络 一开 , 血通 畅 , 髓海 得 气 则 充 , 神得 养 , 元 神识 自明 , 症 可除 。 则 , 诸 否 清窍 之上 , 瘀 浊壅 塞 , 图补 无效 。 以 , 所 临床 治疗 本病 , 除典 型的心 肾 亏虚证 外 , 可服 用通 络胶 囊 , 均 长期 服用 , 获 良效 。 多
病情 无变 化 。
火之 手 法 以温 阳散寒 , 血通 络使 其发 汗 , 活 使邪 气从 汗
而泄 , 身气 血 旺盛 畅通 而病 愈 。 全
笔者 认 为本 病在 早期 往往 伴有 面部 异 常感 觉或 耳
治 疗 结果 1 8例 中 , 1疗 程 治 愈 3 0 第 4例 , 2 第 疗 程 治愈 3 例 , 6 配合 局 部取 穴治 愈 2 4例 , 好转 1 2例 , 无 效 2例 。总有 效率 9 . 。 81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一案
三、 田某 ,男 ,3 8岁 ,干部 。五年前 因精神紧张 引起 书 写时于指痉挛颤抖 ,不能写字 , 别是在有人 旁观 时尤甚 , 特 但 对除书写外的其他精细活动如 穿针 、缝线、练健身球等均 无任
面 颊 、耳 廓 肿 痛 减 轻 ,但 耳 耳 膜 穿 孔 ,听 力 消 失 , 侧 面
仍便秘 、口 ,i 面肌功能障偶,力】 l 川 8兜,继服 7剂 ,针刺
Mf 。治 疗 7人 ,便 秘 、 口* 好 转 ,改 剧 本 院牛 产 的 面 瘫 康 复 J 囊 u服 (} 成 分 为 乖 l敞 』I j 交 _婴 - 卜 J当 、红 花 、川 芎 、扳 蓝 根 l
部表情肌功能丧火。来 诊时^ 侧面颊仍红肿 、 痛,/ 耳较 疼
耳厚一倍多、耳廓肿疼 明显 , 额纹消 火, 左眼 小能闭合 ,
侧 鼓 腮 漏 气 、露 齿 不 能 ,人便 干 ,口 : 质 : 薄 故 ,脉 , 、 弦 数 。既往 糖 尿 病 史 ,经 询 忠 l 酷 爱湖 边 雨 钓 ,感 受湿 热 火 者
等约 ) , 合针剌 。 针刺 6个疗 ,面 部及 耳廓 红肿疼痛消
火 , 侧 向 部表 情 肌 功 能 恢 复 如常 ,两 侧 对 称 。
2 体会
小 例忠者 ,既订疱疹 消退后遗的神经痛 ,面部肿痛 ,义有
疱 疹 感 染 侵 及 _ 导致 耳 膜 穿 孔 而 致 耳 失 聪 , 有 炮 疹 病 毒 耳膜 还 侵 犯膝 状 神 经 以 I 致 向瘫 ,患 者 就 诊 时 患 病 已 3 个 月 何 而
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摘要:目的滞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方法将3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例、B组10例和C组10例。
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电针治疗,C组采用滞针治疗。
3组分别在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15天左右,其间休息3-5天)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C组治疗后愈显率与A组和B组比较。
C组治疗后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
结论滞针疗法是一种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针刺疗法;滞针;电针;面神经麻痹Hysteresis needle pull method around the treatment of stubborn facial paralysismethod: Purpose hysteresis needle therapy to treat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30 cases of stubborn sex around 10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10 cases and 10 cases of group C. Treated by routine acupuncture group A, group B with cupping therapy, group C with hysteresis needle treatment. 3 groups,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of 3 courses (a course of 15 days or so, during the rest 3 to 5 days) after clinical symptoms was observ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record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C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C after treatment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group B.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俗称“吊斜风”。
近十年针灸及相关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研究概述
·综述·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病程2个月以上,面肌功能恢复不明显,尚未出现后遗症的面瘫称为顽固性面瘫[1],主要表现为鳄鱼泪、联带运动、面肌痉挛、僵硬及萎缩等症状。
该病属于中医学“口喎”“口癖”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顽疾之一。
本病虽不能危及生命,但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医学关注的热点,此时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抗病毒治疗、常规理疗等效果已经不显著,在临床实践和文献中发现针灸及相关疗法对于治疗顽固性面瘫有着特殊的优势且疗效确切[2-3]。
近年来,火针、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穴位埋线等相关方法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案例逐年增加,本文就近10年针灸及相关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顽固性面瘫提供新的思路,现综述如下。
1机制研究顽固性面瘫尚无准确的诊断标准,多以病程的长短来定义该疾病,目前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由于病毒感染等导致面神经本身或外周病变,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4]。
研究推断IgA、IgG、IgM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T、B淋巴细胞作用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一步激活补体,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面神经水肿,并伴不同程度的变性,甚至面神经轴突和髓鞘萎缩,导致面部表情肌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麻痹。
2临床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1)单纯针刺法:对于顽固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单纯地使用毫针进行穴位针刺效果有所局限,因此特殊的针刺手法及针刺部位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关键。
顽固性面瘫针刺治法较多,例如透刺法[5]、浮针法[6]、滞针提法[7]、束针刺法等[8],种类较多,疗效显著。
崔梦媛等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自阳白穴至鱼腰穴、丝竹空穴至太阳穴及地仓穴至颊车穴分别行透刺针法,结果表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神经肌电波幅值降低,且面部血流量显著增加,提示透刺疗法能增加局部血液灌注,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9]。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
4 典 型 病 例
韩 ×x, ,5岁 , 宁省阜 新市 退休 十部 , 男 6 辽 因左侧 口眼歪 斜 2a 我科 求 治 。体 查 : 额 纹 消 失 , 眼 闭 合 不 全 , 鼻 唇 来 左 左 左 沟变浅 , 口角 偏 向 右 侧 , 腮 左 侧 漏 气 , 有 乳 突 压 痛 不 明 显 。 鼓 左 舌 红 , 黄 , 浮 数 。 给予 上 法 治 疗 。 经 1 苔 脉 0次 针 灸 、 穴 位 注 5次 射, 左眼 已能闭合 , 口角基本上不偏 , 但左侧 面部肌 肉有乏力感 , 再经 1 0次治疗 面部左右对称 , 愈。随访 2a未见 复发 。 病
疗 【 证 疖 肿 , 法 简 便 , 效 快 速 , 程 短 暂 , 愈 率 高 , 效 显 5 [ 】 方 见 疗 治 疗
[ ] 全 国中草药汇编编 写组 . 3 全国 中草 药汇编上册 f . 1 M] 第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7 :7 . 北 人 1 8 14 9 作者简介 : 唐 德 智 (9 7一) 男 ,9 6年 毕 业 于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中 医专 15 , 19 业 , 专 学 历 , 治 医师 。现 在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合 浦县 中 医 院 皮 大 主 肤 科 工 作 。研 究方 向 : 医皮 肤 科 、 中 外科 疾病 。 收 稿 日期 :0 0一 l 6 2 1 O 一2
[ ] 郭子英 . 2 实用皮肤病学 [ . 1版. M] 第 济南 : 山东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 8 :6 1 3 14—15 9 6.
局部外用 , 能够明显改善局 部血 液循环 , 进炎症 吸收 , 除组 促 消 织 肿 胀 , 轻 炎症 及过 敏 反 应 ; 片还 有 很 好 的 透 皮 作 用 , 大 减 冰 与 黄 、 连 同用 , 有 局 部 麻 醉 、 菌 消 炎 、 热 镇 痛 作 用 , 进 炎 川 具 抗 散 促 症 吸 收 消 散 , 到 治 愈 疾 病 的 目的 。本 观 察 表 明 加 味 金 黄 膏 治 达
针刺加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1例
唇 沟平 坦 , 口角 下垂 等 。 自 2 0 0 7~20 年 笔 者 运 用 针刺 加 08
艾条灸对 4 例周围性 面瘫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疗效 , l 现报
腹膜后肿瘤可完整地手术切除 , 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但有 的腹膜后肿瘤能否切除, 经术 中探查后方能确定。 需 是否能 完整切除或部分切 除及联合切除。 另术前 准备十分重要 , 包 括 :①手术范围及危险 『 生的判断 ,术前必了解患者全 身情 况 , 计 能 否 耐 受 重 要 大手 术 , 除 某 种 器官 是 否 会 影 响患 估 切 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 ;②大量备血 ;③拟做患侧肾脏切除 者, 术前应 充分了解拟保 留侧 肾的功能 ; 加强全身支持。 ④ 麻醉要求 : 宜用 气管 内插管全麻 。手术原则 : ①手术力争完
1 治疗 3
全彻 底 , 减少复发率 ; ②有邻近脏器受侵者 , 可考虑行肿瘤 与受 累脏器联合切 除; ̄x J 瘤侵犯周 围脏器及较大血管 40 l P
者, 而不 能理 想 切 除 时 , 行 部 分切 除 。 恶 性 肿 瘤切 除后 , 可 另
应辅 以化疗 、 放疗和免疫等综合疗法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淋
 ̄ N / 艾条 灸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4 例 t J n 1
刘 西 贤
( 天津市塘沽区中医医院 , 天津 塘沽 ,04 1 30 5 )
【 关键词 】 针刺 ; 灸; 艾条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 围 型 面瘫 是 茎 乳 突孑 内急 性非 化 脓 性 炎 症所 引起 的 L 种周 围性 面 神 经炎 。本 病 四季 皆发 , 女 老 幼 不 限 , 由 男 多 风寒入络 、 闭阻经脉所致I1 o其主要临床表现为-N ( 1 - 极少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贝尔面瘫30例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贝尔面瘫30例
黄白银;李斌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8(027)003
【摘要】贝尔面瘫指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等。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以一侧发生的面瘫多见。
本病虽然没有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但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体美容,甚至可能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找到一个疗效快、对患者伤害较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黄白银;李斌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1+2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效果分析
2.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3.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
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4.闪罐、穴位注射结合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5.穴位注射法结合透刺治疗贝尔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龙罐结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中效果分析
火龙罐结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结合应用火龙罐与针刺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火龙罐与针刺治疗。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应用火龙罐与针刺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火龙罐;针刺周围性面瘫为临床上常见病,主要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有关,多起病急,累及单侧面部,表现为表情肌运动功能异常。
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维生素 B1、甲钴胺,营养面神经,但总体疗效不够理想。
研究认为,针灸在面瘫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中医认为,该病可“吊线风”“歪嘴巴”,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风乘虚入侵有关,因面部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最终引起面瘫症状。
在治疗时,可遵循扶正祛寒、活血通络的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周围性面瘫列为针灸治疗优势病种。
但面瘫病程较长,若长期进行针灸治疗可能产生较强的刺激,而一般认为,急性期病人不宜刺激过大[1]。
火龙罐是一种新型中医技术,能够将艾灸、刮痧、走罐、推拿融为一体,具有温、补、通、调等多重作用。
因此,本文将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结合应用火龙罐与针刺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期,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肉麻痹,有面部不适感、耳内疼痛、视觉及听觉异常表现。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已排除免疫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面肌痉挛、外伤引起的面肌肉神经麻痹等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五星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五星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孙宝东;黄红波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4(019)003
【摘要】五星针法,是指在所患病灶周围针取不同的经络中的5个穴,使这5个穴位每不相邻的两穴针感相连.使针感连成如五角星形状,然后再在所针部位循行的经络远端取一应穴,使应穴成为那五针的中枢。
这是笔者根据传统针法中恢刺、豹纹刺、合谷刺、巨刺、谬刺(详见实用针灸大词典297—299页及针灸大成谬刺)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围刺方法。
它能使局限性疾病周围经络中的经气相互交通,能调节
【总页数】1页(P36-36)
【作者】孙宝东;黄红波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康复医疗中心,唐山,063000;河北省润田县中医院,064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
【相关文献】
1.固定牵拉滞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J], 林卓鹏
2.调督和胃针法联合超声波、中频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研究 [J], 谢素春;罗章平;李艳红;张丽华;王艳君
3.调督和胃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J], 徐征华
4.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验案1则 [J],
车红霞;李嘉;高玲;犹春丽;周琴;付倩;张雄
5.张卫华"带针法"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 [J], 马星星;许文杰;张卫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