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概念、实践与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概念、实践与挑战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背景与源起

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普遍出现由单元社会走向多元社会的形态。对许多由单元民族构成的国家,诸如加拿大、美国、澳洲等而言,多元民族以及他们文化的侵入对原本单元社会的冲击是庞大的。为了解决多元文化对单元文化社会的冲突与对立,学者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于是,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思潮开始兴起,而其兴起之最初原因是为了解决单元民族国家境内,不同民族之间的误解以及冲突。以加拿大为例,在1988年,加拿大颁布多元文化主义法案,说明以“多元文化主义”为立国之基础,即显现了加拿大对多元文化的重视。

世界走向多元化,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明显。科技的进步让世界各地的人民有更多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更促进了移民风气的产生。一些单元民族国家由于大量接纳战争难民而改变原本社会民族结构、一些则因为大量吸取海外技术人员、一些是因为外籍新娘的迁入……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让世界各个国家渐渐走向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于是,各国纷纷开始重视多元文化的课题,并且希望以各种方法解决其衍生的社会问题。

教育被认为是文化延续最佳的途径,“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也开始在各种教育会议或学术研讨会中被频频提及。因此,教育学者开始寻求从“多元文化主义”底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学校中实施的方法与重要性。

在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实施到学校课程的当时,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方法或建议。这些方法包括同化(assimilation)、融合(amalgamation)、排他(insular cultural pluralism)、修饰过的文化多样性(modified cultural pluralism)、开放的社会(open city)等[2]。前三者重视文化的单元性,而后者较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学者们纷纷排斥前三种模式,提倡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性。这些学者提出的概念皆有一个共同点,即:多元文化教育因多元族群而引起,其首要目标在提供个种族、性别、肤色等学童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in music education)衍生自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论及音乐课程内容的规划需要走向多元性,对大部分国家而言,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是让音乐的学习从一贯的西方古典音乐扩展到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因此,音乐科目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

二、马来西亚的多元音乐文化特性与其音乐教育的历史包袱

从历史角度上看,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社会的形成,并不是由突然从世界各地涌入的族群形成,而是在独立前就已自然形成的。1957年,在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的共同努力以及合作下,马来西亚终于向世界宣布独立。独立之后,据2000年的人口调查[3]显示,马来西亚拥有大约2千300多万,其中马来人占61%;华人占30%;印度人占8%;其余1%则由其他少数民族构成。马来西亚社会由这些不同种族所组成,并富有多元文化的特质。

美国音乐教育学者Reimer(1993)认为,“多元音乐文化”[4](multi-musical culture)比多元文化的音乐更适合描述美国社会的音乐文化现况。[5]对马来西亚而言,“多元音乐文化”一词正适合描述本国的音乐社会现况。举例说明,人们时常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商场购物时,在巴士车站等车时,可以听到印度民族的音乐;或者偶然在电视节目上看见马来民族的音乐表演。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例子,正说明了马来西亚人民皆经历同样的音乐经验,而这些音乐经验都含括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的特质。

马来西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在音乐教育上一直还存着英国制度的影子。甚至到了今日,许多学科渐渐走向本土化以后,音乐科目仍然被大众认为单单只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虽然马来西亚社会上各族人民皆共有同样的音乐经验,即:到处都可以听得见不同语言文化的歌曲,到处亦可以见到不同文化的表演艺术;但大部分国民非但不能欣赏属于本土的音乐文化,甚至还会在某些程度上唾弃这些本土的音乐艺术。

在马来西亚,这样的情形不只会让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走向单元,还让本地许多优秀的音乐文化资产渐渐失传,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学习音乐等于学习西方古典艺术”这样的一个错误观念是独中音乐教育发展必须注意的警戒。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概念

顺应着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大部分的教育目标,无论范围如何界定,大致上可以分成

两个方向:即尊重不同文化与了解不同文化(Goodkin,1994,引自陈晓雰、张哲榕,2004)。而接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步骤大致上是先从认识自身文化开始,然后拓展至认识周边的音乐文化。

音乐科目是学生能够接触文化的门槛之一。主要原因是,音乐课程重视欣赏教学,内容多半牵涉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音乐由“人”创造,学习音乐,可以从“人”去窥探一个社会;反之,了解音乐的背景将牵涉“社会”现象,可以从“社会”窥探一个“人”(民族)的性格。

以下整理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目标:

(一)通过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构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元素,并从中取得民族自尊,以及学习尊重与忍让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通过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开拓国际观,并且取得国际关系的认识。

(三)通过认识多元文化的音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四)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音乐文化的学习,认识该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情形。

(五)可以拓展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听觉体验,进而认识各种不同的声音,促进文化的互相尊重。

(六)通过聆听、演奏、以及创作开拓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美感体验。

(七)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并非唯一的音乐,而是众多音乐文化的其中一种。

(八)让学生有接触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自由。

四、独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

纵观《独中教改纲领》,其教育目标主要也是从学生本体出发,而后发展其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生活技能。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步骤,也将从学生自身文化开始,逐渐拓展至该学生与身边音乐文化的关系,然后再拓展到学生与世界音乐文化的关系。这样的学习方向,乃希望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文化,进而爱护与传承自身文化;接而认识、尊重与维护本国多元文化;再而开拓学生的国际观,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国际了解,使到每一位独中生皆能具备一定的文化涵养。

基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路,独中新音乐课程的建构将按照以下几项原则:

(一)提倡本地色彩,提升民族自尊心。

独中的音乐教育应加强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的内涵,要力求从英国殖民时期音乐教育刻板印象的遗风中解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化可以被认定为最优越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皆有其独特性,也都应该被维护、被保存。

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藉此可以提升民族的文化自尊心。因此,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可以被视为让学生向内对自我的重新发现,而不是一昧的追求与崇尚外来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