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七节 社会影响(1)
性别、智力等,但未发现 这些因素与从众之间有明 确的、确定性的关系
真题分享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
真题分享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众毕竟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如 果凡事从众,缺乏独立思考,那么也会使自己失去主 动性和缺乏个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考虑 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从众的类型
外在行为和内心都与群体保 持一致——面和心也和
内心与群体一致; 外在行为与群体不一致
——心和面不和
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 内心怀疑群体判断
真题分享
3.社会懈怠的主要原因包括( )。(多选) A.模仿 B.竞争意识增加 C.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D.责任意识降低
答案:CD
真题分享
4.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单选) A.社会比较 B.社会懈怠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真题分享
4.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单选) A.社会比较 B.社会懈怠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真题分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多选) A.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B.如果情境很明确,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 C.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愈高,成员越容易从众 D.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概率呈线性关系
答案:AC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
社会促进
(社会助长)
2.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 )。(多选) A.寻求行为参照 B.群体凝聚力 C.遗传素质 D.对偏离的恐惧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
从众(conformity)
• 影响从众的因素——情境因素
– 群队的规模 – 群队的凝聚力,或者群体的一致性 – 群队的社会支持
从众(conformity)
• 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人因素
– 自我:内在自我与公众自我 – 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自我同一性 – 自我卷入(self involvement)水平 – 个人的控制愿望:心理抗拒理论(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 从一开始,学生(主试同伙)就出错,学生被试 会逐渐增加电击量。 • 教师(被试)看不到学生(主试同伙),但可以 听到他的声音。 • 学生的反应被录在磁带上,保持标准化。
– – – – 75伏——嘟囔和呻吟 150伏——要求退出实验 180伏——叫喊痛不可忍 300伏——拒绝再做任何回答(不回答也视为错答,继 续实施电击)
• 服从的原因
– 合法权力 – 责任转移
• 影响服从的因素
– 他人的支持 – 行为后果的反馈 – 个性因素
2 社会影响
•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 指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 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包括:
• 人际影响 • 群体影响 • 大社会的文化影响
– 从众、顺从、服从、独立
–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 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 时偏少的现象。
问题:
• 在场他人如何影响个体在某一任务上的成 绩?
– 其他人在场会以多种方式影响我们的行为; – 社会促进; – 我们可以预测,当人们和他人一起完成某一任 务时,比自己单独一个人工作,确实可以做得 更好。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共57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七节 社会影响(2)
特点: • 双向性 • 爆发性 • 接受的迅速性
推荐阅读: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法】
该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特点 及其成因。以法国大革命等欧洲历 史上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为案例,深 入透视了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 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 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பைடு நூலகம்运动、人 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以及无 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真题分享
5.一般来说,下列说法中合理的包括( )。 (多 选) A.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B.年龄越大越容易接受暗示 C.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暗示 D.经济实力强的人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答案:AC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
定义: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 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特点: • 刺激的非控制性,自愿产生 • 相似性
一、模仿
模仿的意义: •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 适应作用 • 促进群体形成 模仿的发展趋势: • 无意模仿 有意模仿 • 游戏模仿 生活实践模仿 • 对外部特征的模仿 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暗示方式:含蓄、间接
三要素: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方面: 权利、威望、社会地位、人格魅力
2.被暗示者方面: 以下群体易受暗示:
• 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 • 年龄小 • 女性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
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易受暗示
三、社会感染:
真题分享
1.“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这是( ) 的观点。(单选) A.詹姆士 B.艾尔乌德 C.马斯洛 D.塔尔德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共57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社会心理学 7社会影响
单选:1.“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比较 B、社会惰化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单选:2.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A.往往通过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进行 B.自尊水平高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C.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D.总体上女人比男人容易接受暗 多选:3.关于从众,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个体在高凝聚力的群体中容易从众 B女性比男性容易从众 C个体自尊水平高的人不容易从众 D依赖性强的人容易从众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最早研究的是塔尔德)
• 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
• 特点:非控制性的;相似性。 • 模仿的意义: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 模仿的发展:无意到有意;游戏到实际;外部到内部。 • 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几何级数;先内后外 二、暗示 •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 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 式去活动影响 • 暗示的因素—暗示者、被暗示者、情境 三、社会感染 • 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 特点:1、双向性;2、爆发性;3、接受的迅速性。 • 分类:1、个体间感染;2、大众传媒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促进
定义:亦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 他人在场而 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反之是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类型: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动机水平与 绩效的关系。(竞争动机、他人的评价)
三、社会惰化:
亦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 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7:社会影响
群体行为模型
三、群体结构 3、规范
指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标准。 群体规范对于群体及成员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规范是构成群体的支柱。 没有这种规范,群体就可能是一盘散沙。第二, 规范是评价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群体规范是 行为的参照标准,也是衡量成员行为的准绳。 第三,提供行为动力。群体规范对成员行为的 发动或制止有着决定性作用,使成员遵从它。 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群体行为模型
四、群体过程 社会抑制 有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协同效应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人们的熟练程度安排 集体或个体活动。
社会助长\社会懈怠?
个人努力 受到评价 他人 在场
松懈 个人努力 混入团体 产生评 价忧虑
产生评 价忧虑 唤起
群体行为模型
三、群体结构 3、规范 詹姆斯瑟伯的描绘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与情 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 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 (可能是马拉默饭店,那里是情人见面的最佳 地点)。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一个 兴致勃勃吧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又急事的 胖胖的绅士,也小跑了起来……十分钟之内, 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 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 堤了!”这充满恐惧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的 一位老夫人喊的,也许是一位交通警说的,也 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什么事。但是,
群体行为模型
三、群体结构 3、规范 詹姆斯瑟伯的描绘(续)
两千多人突然溃逃起来。“向东!”人群喊了 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 向东去!” 一个又高又瘦、目光严厉、声色坚定的妇 女从我身边擦过,跑到马路中央。而我呢?虽 然所有人都在叫喊,我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感伤这个妇女,别看她已经 快60岁了,可跑起来到很轻松,姿势优美,看 上去还相当健壮。“这是怎么了?”我气喘吁 吁地问她,她匆匆地瞥了我一眼,然后又向前 望去,并且稍稍加大了步子,对我说:“别问 我,问上帝去!”
第7节 社会影响解析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 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 现象,包括从众、服从、依从、暗示、模仿 、感染、时尚与流行、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等。
第一单元 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 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 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二)权宜从众
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 择是错误的,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一 致。
(三)反从众
不从众的情况有二类。一类是表里不一致的假不从众, 也叫反从众,即内心倾向虽与群体一致,但由于某种特 殊需要,行动上不能表现出与群体的一致。另一类是表 里一致的真不从众,即内心观点与群体不一致,行动上 也不从众。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 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在塔尔德看来 ,模仿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基本原则,由 于模仿的结果而产生了群体的规范和价值。模 仿是社会进步的根源,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创造,即发明;另一 方面是社会的同化即模仿。在社会生活中,发 明不断地涌现,大家纷纷仿效,以便这些发明 和发现进入社会结构之中。在《模仿律》一书 中,塔德为模仿制定了这样三条定律:
(二)模仿的意义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2、适应作用; 3、促进群体的形成
(三)模仿的发展
模仿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 趋势为:
无以模仿—有意模仿; 游戏模仿—生活实践模仿; 外部特征模仿—内部实质内容模仿
(三)模仿的理论
1、本能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 “模仿是人的一种 自然倾向”,是人的本能之一。达尔文 认为模仿不仅是人的本能,也是大多数 高等动物的本能。20世纪初,法国社会 学家塔尔德和英国心理学麦独孤等人都 把模仿看成是一种先天的倾向。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课件
三、社会感染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 情绪的传递过程。 特点:双向性、爆发性、迅速性 分类
个体间的感染 大众传媒的感染 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第七节 习题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A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
2、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 AC (A)观众效应 (B)从众效应 (C)结伴效应 (D)旁观者效应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定义: – 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 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 常见的包括: • 从众 •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 模仿、暗示、社会感染
第一单元 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
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 数人保持一致的形象,俗称“随大流”。 群体压力可以真实存在,也可以是想
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
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
会促进中的( )。A源自(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模仿律 (Tarde)
下降律:下层向上层模仿 几何级数律:迅速蔓延(时尚、谣言) 先内后外律:先模仿群体内的
二、暗示
暗示往往采用较间接的方式进行
影响暗示的因素
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等:权威、领导 被暗示者的个性特征:缺乏独立性、年龄
较小、女性可能更容易受暗示。 被暗示者所处的情境:困难时容易受暗示
个体人格因素
个体的自我评价越高,越不容易从众 个体的自信心
情境明确性:
情境越明确,越不容易从众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的概念 社会促进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掌 握 层 次
社会之人 相互交换 互相影响 促进懈怠 你我共有
第七章
第六章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社会交换 社会影响 从众 团体影响
理 论 分 析
交 换 规 律
实 践 应 用
定 义 与 来 源
社 会 影 响 的 差 异
定 义 概 述
顺 从 与 服 从
社 会 影 响 原 则
社 会 促 进
要性、 要性、他人的接近性
1、从众分析与影响从众的因素
(1)定义:在一种压力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定义:在一种压力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团队规范,但规范过大则无效。 团队规范,但规范过大则无效。 过大则无效 产生原因: 情景不明确时。 产生原因: 情景不明确时。 线段试验 (2)影响从众的因素 团队规模3 团队规模3~4人; 情景因素:凝聚力; 情景因素:凝聚力; 社会支持降低。 社会支持降低。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抗 内在自我意识 保持自身独特性需求 个人控制愿望。 个人控制愿望。
2. 交换规律
重点
3. 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的交换规则 实践应用:
3、实践应用:在不同情况下的交换 、实践应用:
内容概要
( 1 ) 囚犯两难情景:合作是最佳选择, 但必须以信 囚犯两难情景: 合作 是最佳选择, 但必须以信 是最佳选择 为前提。 任为前提。 疑犯A 疑犯A 不认罪 X 二人各判 一年 15年 A 判15年 B 释放 认罪 Y A 释放 B 判15年 15年 二人各判 十年
(1)自我概念(独立与依赖) 自我概念(独立与依赖) 社会关系(自由与团结) (2)社会关系(自由与团结) 社会认同(个人特质与他人背景) (3)社会认同(个人特质与他人背景) 孩子养育(独立、思考、选择与理解、 (4)孩子养育(独立、思考、选择与理解、合作受 指导) 指导) 人际沟通(直接与间接、情感外露与内隐、 (5)人际沟通(直接与间接、情感外露与内隐、自 信与谦虚) 信与谦虚)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PPT文档共57页
END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社会心理学第七节社会影响
18
研究者试图了解,在这种情境中被试独自一人时的 反应同还有其他人在场时是否有差别。
被试单独一人时,70% 的人会试图以不同方式
提供帮助;
两个被试在场时,出现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
例为 40%;
)现
• 3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 )现 象。 (A)助长 (B)逍遥 (C)强化 (D)抑制
• 34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这是 塔尔德所称的( )。
• (A)上升律
(B)先内后外律
• (C)下降律
(D)先外后内律
• 31 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 (A)往往通过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进行 • (B)自尊水平高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 (C)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 (D)总体上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28
(二)暗示的分类
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暗示和反暗示
“买一送一,送完为止” “漂亮的女士都喜欢X牌护肤霜” “牙病不可忽视,X牌牙膏帮您保护牙齿。” “抽烟有害,请勿抽烟,其中包括××牌香烟。”
29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暗示者: 权利、威望、社会地位 人格魅力等影响力
1、我经常试图描述自己。
01234
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01234
3、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什么人不太清楚。0 1 2 3 4
4、我经常反省自己。
01234
5、我关心自己的表现方式。
01234
6、我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01234
7、我从不检讨自己。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七节社会影响【VIP专享】
第七节社会影响第一单元从众一、从众的定义社会影响: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的特点如下:(一)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选择,选择从众;也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
(三)从众行为虽然有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是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二、从众的功能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价值与行为方式。
只有这样,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
(1)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
(2)从众还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的功能。
三、从众的类型(一)真从众(二)权宜从众个体的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判断,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
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附和群体的要求。
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从众形式。
由于外在行为与内在的判断不一致,个体会出现认知失调,体验焦虑等情绪。
(三)反从众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奋时,作为领导也受感染,想法和感受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很理智和冷静。
四、从众行为的原因(一)寻求行为参照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它原因(如不熟悉情况等)而必须从其它的途径获得自己行为合适性的信息。
按照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在情境不确定时,其它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
个体从众,选择与多数人的行为一致,自然是找到了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二)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的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
任何群体均有维持一致性的倾向及对偏离的惩罚机制。
对那些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接纳、喜欢和优待,而对偏离者则偏向厌恶、拒绝和制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众(conformity)
• 影响从众的因素——情境因素
– 群队的规模 – 群队的凝聚力,或者群体的一致性 – 群队的社会支持
从众(conformity)
• 影响从众的因素——个人因素
– 自我:内在自我与公众自我 – 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自我同一性 – 自我卷入(self involvement)水平 – 个人的控制愿望:心理抗拒理论(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从众(conformity)
•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
– 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 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 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 致的方向变化。 – 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 信念的倾向(Myers)
• 真实压力,如举手表决、集体冷漠、足球骚乱 • 想象压力,如试穿新衣
• 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
– 群体背景增强个体的内驱力(Zajonc,1965) – 群体背景之所以能够引起行为内驱力的增加, 是因为它唤起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
社会惰化现象的原因
• 社会惰化现象的原因
– 个人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 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
社会促进VS社会惰化 社会促进 社会惰化
–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 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 率的提高。
社会助长与社会致弱
• 社会致弱
– 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 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则称作社会干 扰或社会干扰作用、社会致弱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社会助长的具体现象
• 性别助长
– 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人,异性有高于同性的 特别助长行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Osborn, 1957)
– 群体一起来解决问题,具有个人所没有的特殊 作用,使人们能找到更多、更具有新颖性和独 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
100 90 服从指令的被试的比例 ( % ) 服从指令的被试的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轻微 中等 强 特强 剧烈 极剧烈 危 险 : 严重 电击 XXX
电击水平
在各种电击强度水平下服从指令继续对受害者施与电击的被试比例( 在各种电击强度水平下服从指令继续对受害者施与电击的被试比例( % )
• 影响从众的因素——文化因素
2 社会影响
•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 指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 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包括:
• 人际影响 • 群体影响 • 大社会的文化影响
– 从众、顺从、服从、独立
顺从
• 顺从(compliance)
– 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在做出顺从行为的时候,人们可能私下同意他 人的请求,也可能私下不同意他人的请求,或 者没有自己的主意。
社会影响理论
• Bibb Latane提出社会影响理论(social impact theory)
–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 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 (number),重要性(strenght)和直接性 (immediacy)
社会助长与社会致弱
•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 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 时偏少的现象。
问题:
• 在场他人如何影响个体在某一任务上的成 绩?
– 其他人在场会以多种方式影响我们的行为; – 社会促进; – 我们可以预测,当人们和他人一起完成某一任 务时,比自己单独一个人工作,确实可以做得 更好。
实验结果
• 大约有1/4到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每次 选择反应无一次发生从众行为; • 约有15%的被试平均做了总数的3/4次的从 众行为,即从众反应平均每12次中就有9次; • 所有被试平均做了总数的1/3次的从众反应, 即每12次中就有4次发生从众行为
莉莎·奥尔瑟《金弗列克斯》
• 小说主人公埃迪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 教师(被试)的任务,是给学生读一张对偶联想 词表,然后给出一个刺激词和四个备选答案,要 学生选择其中正确的一个,并大声说出。如果学 生回答错误,教师就按电击发生器上的一个开关, 给学生一次电击。实验开始前,让教师(被试) 感受一个轻微的电击,以便使他相信电击的真实 性。实验中,要求教师(被试)在学生每次犯错 误后增加电击量。电击为15伏——450伏。一共 40名被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Social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
Social thinking •How we perceive ourselves and others •What we believe •Judgments we make •Our attitudes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 在有控制的实验情境中建 立起对权威的服从。 • Milgram(1963)通过广 告召集男性被试,有偿参 加Yale大学一项关于记忆 与学习的研究。被试来到 实验室后,会碰到另一名 被试(主试的同伙),这 个人47岁,经过特别训练 扮演这一角色的会心理学实验 • 社会影响
– 从众、顺从、服从 – 团体的社会影响
• 人际影响
– 影响、权力、影响策略的概念 – 权力的来源 – 影响策略分类
1 一项社会心理学实验
X
A
B
C
阿什的线段实验
• 实验材料
– 18套卡片,每套两张, 一张画有标准险段,另 一张画有比较线段
• 被试
– 123名大学生
评估个人努力 被评价焦虑 唤醒
社会促进
他人在场
社会惰化
懈怠 个人努力汇总 或不评估 没有评价焦虑
社会促进的应用
• 当人们同他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会表现 得更好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美国社会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主要发起者,1968年 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 要层次论”。 • "The good society is one in which virtue pays."
• 顺从的影响因素
– 情绪
•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人们接受请求
– 互惠
• 互惠规范强调一个人必须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予 以回报(Gouldner,1960)
– 合理性
• 当他人给自己的请求一个合理解释的时候,顺从的 可能性也越大
服从
• 服从(obedience)
– 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 令。
• 阿什(Solomon Asch,1907~1996)
指导语:这是一项视觉练习,比较两张卡片中的线 段长度,左边的为标准卡片上有一条标准线段,右 边的比较卡片中有A、B、C三条线段,其中有一天 与X等长,请找出哪条线段与X等长,并大声说出。
实验程序
• 7名被试围桌而坐,其中6人是实验者助手 (即假被试),真被试最后进入座位,总 是被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 • 18套卡片共呈现18次,前几次判断,大家 都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从第7次开始,假被 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观察被试 的选择是独立的还是从众的。
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
破坏人体抵抗力的10种习惯-美国《预防》
• 1.不喜欢结交朋友。研究表明,与喜欢社交 的人相比,与人接触少的人大脑中会产生 引起焦虑的激素,更容易疾病缠身。一项 涉及276名18—55岁参试者的研究发现,拥 有6个朋友可使抗感冒病毒能力提高4倍。 简短的寒暄,电话联络,电子邮件或短信 交流,都可以提高自 己的抵抗力。
– 其他人都说这条线比那条长,我再也忍耐不了 这种社会性的孤立,我故意违反我的眼睛所见 的事实,说了谎。我也随便说,“比它长”。 能够和他人一致,我感觉到好极了,我宽慰地 舒了口气。
讨论
• 阿什对错误选择的原因归类
– 知觉的扭曲 – 判断的扭曲 – 行为的扭曲
阿什《社会心理学》(1952)
• 一旦个体处于群体之中时,就与该群体融为一体 了。当他独自一人时,他可能以一种十分冷静和 明朗的态度看待某一事物;但是一旦置身于某一 群体而且该群体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时,他就不会 再单独依赖自己的判断看待事物了。他可能以不 同的方式对待该群体:或采取和群体一致的倾向, 与群体妥协;或与之抗衡;或根本无视群体的倾 向。即使在最后一种情况下(表面看来似乎不存 在群体影响),也完全和前述情况一样,和群体 的存在有着明显和决定性的关系。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 从一开始,学生(主试同伙)就出错,学生被试 会逐渐增加电击量。 • 教师(被试)看不到学生(主试同伙),但可以 听到他的声音。 • 学生的反应被录在磁带上,保持标准化。
– – – – 75伏——嘟囔和呻吟 150伏——要求退出实验 180伏——叫喊痛不可忍 300伏——拒绝再做任何回答(不回答也视为错答,继 续实施电击)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 所有参加实验的被试都表现得非常紧张和沮丧, 不时询问主试下一步该怎么半。 • 每当被试不想再继续时,主试增加命令的强度, 要被试听从。
– – – – 请继续; 实验需要你继续; 你有必要继续下去; 你别无选择,必须继续。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
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