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病方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柴胡(臣)前胡(佐)川穹(臣)枳壳羌活(君)独活(君)茯苓(佐)桔梗人参 甘草。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病机: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
, 2,‘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臣)黄连(臣)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君)干姜(臣):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3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尾(臣)地龙 川穹 桃仁 赤芍 红花 黄芪(君)。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病机: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所致。
4百合固金汤:熟地(君),生地(君),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君)。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肾阴亏。
5贝母瓜蒌散:贝母(君)瓜蒌(君)臣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病机:燥热伤肺,浊津成痰。
6保和丸:山楂(君)莱菔子神曲,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7大承气汤:(小黄实普)芒硝(臣)大黄(君)枳实 厚朴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8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 大黄 附子 。
功用:纹理散寒 通便止痛 。
主治: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9地黄饮子[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10二陈汤: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甘草,功用: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11固冲汤:(探骑母龙背 潜航筑山海)棕边炭 生黄芪 牡蛎 龙骨 五倍子 茜草 生杭芍 白术 萸肉 海螵蛸,功用:固冲摄血 益气健脾,主治:脾肾亏虚 冲脉不固证。
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12六君子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功用: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食少便溏,胸腕痞闷,呕逆等 13六味地黄丸:熟地黄 山萸肉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4羚角钩藤汤:羚角片 霜桑叶 京川贝 鲜生地 双钩藤 滁菊花 茯神木 白芍 生甘草 淡竹茹,功用:凉肝息风 增液舒筋,主治:肝热生风证。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瘈疚,舌红,脉弦 15麦门冬汤: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剂量特点。
[主治]①虚热肺痿。
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②胃阴不足证。
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剂量特 1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用:辛凉疏表 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17青蒿鳖甲汤:青蒿 鳖甲 细生地 知母 丹皮,功用:养阴透热,主治: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18清燥救肺汤: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胡麻仁 真阿胶 麦门冬 杏仁 枇叶,功用:清早润肺 养阴益气,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19清气化痰丸:陈皮 杏仁 枳实 黄芩 瓜蒌仁 茯苓 胆南星 制半夏,功用:清热化痰 理气止 咳,主治:痰热咳嗽。
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0参苓白术散:莲子肉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 白扁豆 白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山药,功用: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21四物汤:当归 川穹 白芍 熟干地黄,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22苏子降气汤:紫苏子 半夏 川当归 甘草 前胡 厚朴 肉桂,功用: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23三仁汤:杏仁 飞滑石 白通草 白蔻仁 竹叶 厚朴 生薏苡仁 半夏,功用: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湿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24吴茱萸汤:吴茱萸(君) 人参(佐) 生姜(臣) 大枣(佐使),功用:温中补虚 降逆止呕,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病机:脾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
25五苓散:猪苓(臣)泽泻(君)白术(佐)茯苓(臣)桂枝(佐),功用: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病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26温胆汤:半夏(君)竹茹(臣)枳实 陈皮 甘草 茯苓。
功用:理气化痰 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
27乌梅丸:乌梅(君)细辛(臣)干姜 黄连 当归(佐)附子 蜀椒(臣)桂枝(佐)人参(佐)黄柏,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病机:因患者素有蛔虫,复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
28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佐)干姜(臣)五味子(佐)麻黄(君)甘草 细辛(臣)半夏 桂枝(君)。
功用: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29小建中汤:桂枝(臣)甘草 大枣(佐)芍药(臣)生姜(佐)胶饴(君)。
功用:温中补虚 和理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
30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代表)柴胡(君)黄芩(臣)人参 甘草 半夏(佐)生姜(佐)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③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31逍遥散:甘草 当归(臣)茯苓 白芍药(臣)白术 柴胡(君)。
功用: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32旋覆代赭汤:旋覆花(君)人参 生姜 代赭石(臣)甘草 半夏 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 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病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
33血府逐瘀汤:(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 桃仁(君)红花(君)川穹(臣)柴胡 甘草 赤 芍(臣)当归 牛膝(臣)桔梗 生地黄。
功用: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病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34猪苓汤: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功用:利水 养阴 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证。
病机:伤寒之邪传入于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
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色痛,点滴难处,小腹满痛。
1方剂变化形式和例子:一:药味增减变化。
例如:桂枝汤该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舌苔薄白等,若在此症候基础上兼有宿疾喘息等,则可加入厚朴下气除满,杏仁降逆平喘(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二:药量增减变化。
例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两方都由附子 干姜 炙甘草三味组成,但前方姜,附子用量都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下利的症候,有回阳救逆功用,后方姜,附子用量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的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作用。
三:剂型更换变化。
例如理中丸是用治脾胃虚寒的方剂,若改为汤剂内服,则作用快而力峻,适用于证情较急重者;反之,证情较轻或缓,不能急于求救,则可改汤为丸,取丸剂作用慢而力缓。
2君臣佐使概念: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 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 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 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 药物。
3含桂枝的方剂中桂枝的作用: 桂枝汤: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麻黄汤:解肌发表,温经通脉,助麻黄解表,使发汗力倍增,畅行营阴,减轻疼痛。
小青龙汤: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小建中汤:温阳气,祛寒邪。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温通血脉。
炙甘草汤:温心阳,通血脉。
肾气丸: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防寒凉凝血之弊。
温经汤:温通血脉。
桂枝茯苓丸:温通血脉,以行淤滞。
鳖甲煎丸:辛开苦降而调节寒热。
五苓散: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
乌梅丸: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伏蛔之力。
4治痉厥的方剂:羚羊钩藤汤,止痉散,紫雪,苏合香丸。
5固涩剂概念: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
症状:自汗,盗汗,久泻不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
分类: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6有代表的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
《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2、总结含有桂枝的方剂中桂枝的作用:桂枝汤,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麻黄汤,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症,方以辛温桂枝为君,使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与当归、芍药、细辛、通草等同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方中佐以桂枝,温阳散寒,降逆平冲,配合君臣药,使胸阳振,阴寒消,气逆上冲等诸症消除。
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方以桂枝为君,通行血脉,既能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大黄、芒硝寒凉凝血之弊,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的桂枝则寒下而不凉遏。
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泻热之功。
五苓散,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方中佐以桂枝,一取其辛散之功,外解太阳之表,二者取其温化之力助膀胱气化,以助力小便,与茯苓、猪苓、泽泻合用,以收温阳利水之效。
2、总结治疗痉厥的方剂:紫雪、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苏合香丸、止痉散,大承气汤(痉病、热厥),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四肢厥逆) 主观题 3.总结治疗痢疾方剂: 败毒散:类型:(湿热)痢疾初起;病机: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特点: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
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葛根芩连汤:类型:热痢;病机: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特点: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本方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黄连解毒汤:类型:热毒痢疾;病机:实热火毒充斥三焦所致。
特点: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芍药汤:类型:湿热痢疾;病机: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特点:清热燥湿为主,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黄芩汤:类型:热泻热痢。
白头翁汤:类型:热毒痢疾;病机: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特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4、⑴逆流挽舟:败毒散 ⑵釜底抽薪:大承气汤 ⑶息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⑷增水行舟:增液汤 ⑸培土生金:参苓白术散,麦冬门汤和六君子汤、泻白散、清燥救肺汤 5、(1)二陈汤[组成](君)半夏、(臣)橘红、(佐)白茯苓、生姜、乌梅、(佐使)炙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2)理中丸[组成](君)干姜、(臣)人参、(佐)白术、(佐使)炙甘草。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3)四神丸[组成](君)补骨脂、(臣)肉豆蔻、(佐)吴茱萸、五味子、(使)生姜、大枣。
[功效]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6、默写方剂组成:(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2)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3)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4)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5)白虎汤: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6)平胃散:苍术、厚朴、陈橘皮、炙甘草、生姜、大枣(7)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8)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 (川芎)(9)金匮肾气丸:干地黄、薯蓣(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10)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红枣(11)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12)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13)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14)川芎茶调散:薄荷叶、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炙甘草(15)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16)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简答题 1、九味羌活汤、黄土汤配伍特点? 九味羌活汤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综合运用。
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黄土汤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呈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的配伍特点。
此方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故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2、解表剂、泻下剂的注意事项。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汗出病瘥,即停服,不必尽剂。
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当表里双解;若里证较急,应先救里,再解表。
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泻下剂:不可多服、久服,否则易耗伤胃气。
年老体弱、经期、孕妇、产后、病后慎用泻下药。
里实内结易阻碍气机,故泻下剂常配理气、补气药。
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应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治。
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3、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比较。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
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4、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比较。
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
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剂;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以下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气病调血,用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上实为主。
5、五苓散、清燥救肺汤、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配伍特点、功效主治。
五苓散: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者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
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配伍特点: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
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淡渗利
水中配伍温阳化气之品,组成化气利水之剂,
又配解表之药,表里双解,重在治里。
)
清燥救肺汤:组成:桑叶、石膏、甘草、人
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
叶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
伤肺,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
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
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配伍特点:全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
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
润不腻膈,是为本方配伍特点。
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
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
壳、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
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
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
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或瘀点,
脉涩或弦紧。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
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
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
行,使气血和调。
病案分析
1麻黄汤(辛温解表):组成:麻黄三,桂枝
二,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
功用:发汗解
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
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脉浮紧。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
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肺主气属卫,外合
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
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
表之象。
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善
开腠发汗,去在表风寒,由于卫郁营滞,故
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杏仁降利肺气,
甘草调和药性,
2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一斤,知母六,
甘草二 粳米六合。
功用’q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
热,脉洪大有力。
凡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
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证。
里热炽盛,
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故烦渴引饮,气
分热盛,但未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
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唯以清热生津法最
宜。
石膏善清热,透热出表,知母助石膏清
热,滋阴润燥,粳米甘草益胃生津,防大寒
伤中。
3真武汤(温化寒湿):茯苓三 芍药三 白术
二 生姜三 附子一枚。
功用:温阳利水。
主
治:阳虚水泛证。
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
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
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
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
舌质淡胖,边
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本方为治疗脾
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
益水之引在脾,
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
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
肾中阳气虚衰,寒
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
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
痛下利;上注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
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
若
由太阳病发热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
加之水渍筋 肉,则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
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
基本治法。
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
暖脾土,以湿运水湿,茯苓利水渗湿,使水
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生姜温散。
4犀角地黄汤(淸营凉血):犀角一 生地黄
半斤 芍药三分 牡丹皮一。
功用: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热扰心神,
身热谵语,舌降起刺,脉细数。
热伤血络,
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
红降,脉数。
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口不
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本方证由热毒炽盛于
血分所致。
心主血又主神明,热入血分,一
则热扰心神,致躁状昏狂;二则热邪迫血妄
行,致使血不循行,溢出脉外而发生吐血,
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出血,离经之血
留阻体内又可出现发斑、蓄血;三则血分热
毒耗伤血中津液,血中津少而浓稠,运行涩
滞,渐聚成瘀,故舌降而干。
此时不清实热
则血不宁,不散其血则瘀不去,不滋其阴则
火不灭。
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法。
本方寒凉清滋,对于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
忌用。
5银翘散(辛凉解表)连翘一,银花一,苦
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
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
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
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
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
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搏结气血,蕴结
成毒,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湿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苔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
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
6清营汤(淸营凉血)犀角(水牛角代)三,生地黄五,元参三,竹叶一,麦冬三,丹参二,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连翘二, 功用:淸营解毒, 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降而干。
本方证乃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所致。
邪热传营,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会,故身热夜甚;营气通于心,热扰心神,故神烦少寐,时有谵语;邪热深入营分,则蒸腾营阴,使血中津液上承于口,故本应口渴反不渴;若邪热初入营分,气分热邪未尽,灼伤肺胃津液,则中风身热口渴,苔黄燥;目喜开,闭不一,是为火热欲从外泄,阴阳不相既济所致;斑疹隐隐乃热伤血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之证;舌降而干,脉数,亦为热伤营阴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