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言第一篇 社会生产过程第一章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式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市场与资源配置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社会经济制度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经济运行第八章 微观经济运行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 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关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导 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并把握经济规律。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经济”一词包含的意思(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
(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3)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的总称,即指包括再生产各部门的总体。
(4)节约、节省。
(5)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
2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在西方的普遍使用①“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田提出的。
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即首先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1.如何理解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谈谈你对社会分工及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认识。
答:(1)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的。
社会分工作为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既包括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又包括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内部分为纺织、造纸、食品、冶金、机器制造等等)。
社会分工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2)对社会分工作用的认识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
①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a.原始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发现了可以驯服和在驯服后可以繁殖的动物,于是有些部落就逐渐专门从事饲养牲畜,成为游牧部落,引起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便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金属加工、纺织、酿酒、榨油等生产活动开始发展,出现了手工业。
起初手工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副业,后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这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②正是因为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才会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才产生了商品经济。
(3)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认识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真正形成是在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之后。
18世纪70年代人类科技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机器被大量投入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形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空前提高,其特征表现在:①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由个人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实现了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在生产过程中,由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答案-68页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名词解释1、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③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④所有权和所有制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
3、产权(02年,名解)★★★★★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又称财产权利、财产权。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以及派生的“三权”——转让权、收益权、处分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权能结构);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07名解,3分)(基本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14章)【圣才出品】
导论一、概念题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答: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则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①生产是指人们直接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②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原料、燃料等各种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活劳动消耗。
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文化的需要,对各种物质资料的消耗。
③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
生产资料的分配是说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它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因而它本身也属于生产。
消费品的分配是确定个人对消费品的占有份额。
④交换包括劳动活动的交换和劳动产品的交换。
2.生产力答: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叫作生产力。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的这三个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就越丰富。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劳动者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状况、生产工具的完善程度、自然物质的优劣有关。
3.生产关系答: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的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称之为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但是,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具有反作用。
4.经济规律答: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1. 解释下列概念:1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其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3利润利润是与全部预付资本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值额;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4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为资本利润率..利润率的高低受劳动因素、资本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剩余劳动占全部活劳动的比例越大;利润率越高;资本的节省可以提高利润率;资本运动的快慢影响一定时期的利润率;市场形势、资本经营着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均会影响利润率..5资本积聚6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主要途径有:一是并购包括兼并、收购;即在竞争中居优势地位的资本并购居劣势地位的资本;包括部分并购或整体并购;二是联合;即原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新的更大的资本;三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等方式;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使之转化为资本..7资本经营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8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即风险投资;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就是将资本投向蕴涵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9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资本的职能形态相应地变换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10资本周转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只有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这种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叫做资本周转.. 11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到使用价值的寿命结束..12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13折旧折旧是实现固定资本更新的基本途径;是固定资本价值周转所采取的特殊形式;是指对固定资本价值转移量的计算以及从商品销售中逐步提取和回收这部分价值的方式..2. 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资本的特点:1增殖性..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一般商品和货币;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的;而资本总是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一旦资本停止了增殖;资本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2运动性..任何形态的资本;一旦停止运动;也就不会带来价值的增殖;而资本运动的速度的快慢;同时也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3返还性..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垫支一定聊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投资者投入资本;目的是要收回资本和增殖额..4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收益愈大;风险也可能愈大..资本的形态:1货币资本形态..货币资本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它是资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状态..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2实物资本形态..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亦称物质资本..实物资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它们是通过投资而由货币资本转化而来;属于生产资本;另一类是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即商品资本..对实物资本的评价不仅要看它的量;更要看它的质..3无形资产形态..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地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相应的收益;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着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等..4虚拟资本形态..3. 谈谈资本经营的特点及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资本经营的特点: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一样;运动的目的都是价值增殖..同时;资本经营也包括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的使用和调整;反映和影响着商品、服务的结构变化;体现了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的某种结合..但是资本经营和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的差异也是明显的:1内容和对象的差异..一般企业经营所关注的是向市场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等;资本经营主要着眼于价值化、证券化的资本.. 2方式的差异..一般企业的经营;主要使用的手段是技术进步、产品创新、提高效率和市场推广等;资本经营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的结构调整、资本置换、资本交易、资本扩张与收缩等方式来优化资本..3市场的差异..与依托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一般企业经营不同;资本经营除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调整外;主要依托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来开展企业并购、股权转让和长期融资;此外也涉及外汇、期货、黄金市场的交易行为.. 4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较大..资本经营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收益发生大幅度的迅速升跌..5与一般商品和服务经营相比;资本经营还更多依赖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存在;还要有一批有运筹资本能力的、敢于冒险且善于规避风险的、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资本经营者..资本经营的方式:1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租赁等;包括投资性买进卖出股权等形式..通过股权交易;资本所有者可以调整其资本在不同产业或不同公司中的比例;对某一部门或企业实行增持或减持股份;达到特定目的..此外;通过可转换债券等的发行和债转股等方式的实行;可以改变公司的负债率等..涉及企业整体买卖时;也可以采取拍卖、协议交易等方式;有的可以采取托管形式..在租赁方式中;企业可以采用把固定资产先出售给租赁公司;尔后再返租的办法来用活资本;也可以直接向租赁公司租用资产或用资产抵押方式进行融资租赁等.. 2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性交易..如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动及其趋势;通过买卖证券、外汇、期货等赚取差价;使资本价值直接得到增加;或者着眼于虚拟资本的扩张;通过投机性交易;设法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3对资产存量或所积累的资产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的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以改变投资规模、方向与结构..调整规模;是为了实现资本的规模经营;调整投资方向;是为了进入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调整结构;是为了对企业的产品、业务更好地扶优汰劣..4无形资产经营..对于拥有专利权、企业品牌和商标权、技术诀窍和秘密等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所有者;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拍卖所有权或使用权;或运用特许经营等方式转让使用权;实现无形资产价值的增殖..4. 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要使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为相应的三个部分;使它们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上;各自执行其相应的职能..否则;就不能做到三种循环形式的相互交错和相互衔接;资本的循环运动就会发生停顿..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循环中必须各自相继地经历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为其他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并且各自的职能形式的转换过程能够前后衔接、相互更替;而且还要求三种职能形式的相互转换在时间上能够前后紧密地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不能及时转化为其他职能形式;都会造成循环过程的中断..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并存是继起得以形成的前提;没有并存;就不可能有不同职能形式各自的循环;也就不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继起;继起是并存得以维持的保证;没有继起;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到了某一阶段就停滞下来;不同职能形式的并存就不会存在下去..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1资本周转时间;到它带着利润以同样的形式返回出发点所耗费的时间..周转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所构成..;包括:①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为生产产品而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主要受产品性质和生产技术与效率高低的影响..②劳动过程的正常中断时间..主要包括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而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正常的休工时间..③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等已经购买但尚未投入生产过程的时间..劳动时间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①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受生产要素供应条件的影响..②售卖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主要受市场需求与竞争状况的制约..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就要设法缩短周转时间;包括缩短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是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就越快..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包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不仅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所占的比重有关;而且也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有关..提高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带动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讲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后题详解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1. 解释下列概念:(1)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
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其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3)利润利润是与全部预付资本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值额,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4)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为资本利润率。
利润率的高低受劳动因素、资本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
剩余劳动占全部活劳动的比例越大,利润率越高;资本的节省可以提高利润率,资本运动的快慢影响一定时期的利润率;市场形势、资本经营着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均会影响利润率。
(5)资本积聚(6)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主要途径有:一是并购(包括兼并、收购),即在竞争中居优势地位的资本并购居劣势地位的资本,包括部分并购或整体并购;二是联合,即原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新的更大的资本;三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等方式,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使之转化为资本。
(7)资本经营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8)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即风险投资,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就是将资本投向蕴涵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1. 解释下列概念:(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前提。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3)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4)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5)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人的体力和脑力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6)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上都各不相同。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
(7)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即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8)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9)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会不同。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就是个别劳动时间。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6)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8)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12)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4)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18)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22)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26)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29)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31)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3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40)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4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4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1)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55)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56)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名词解释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卷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4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资本答:资本是指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
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2.生产成本答: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
资本所有者用资本组织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时候,生产要素的耗费就体现为资本的耗费,它包括的是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形态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生产成本的范畴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生产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生产成本也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
此外,生产成本的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3.利润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利润是指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政治经济学 第四版 (陈征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5章课后答案
第5章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习题及其答案一、名词解释:工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润率商业利润资本有机构成借贷资本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二、选择题(下列选项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A 工人的生活费用B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 部分劳动的报酬2.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 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D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4.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能使用的资本价值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固定资本的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之和5.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平均利润的形成利润率的形成剩余价值的形成超额利润的形成6.资本主义的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低于平均利润高于平均利润高于商业利润7.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时()A 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B 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转让了资本使用权C 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 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8.土地价格等于( )地租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地租与土地资本的比率地租与存款利息率的比率地租与平均利润率的比率9.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土地所有权的垄断D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10.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条件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 )A 级差地租IB 级差地租IIC 绝对地租D 垄断地租11.资本主义的工资()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是劳动的报酬1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可变资本的节约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1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在于()A 揭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B 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C 说明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D 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14.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有()各部门的利润率生产价格的数量生产成本的数量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里的比重15.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具体有()A土地的肥沃程度B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价格高低D土地价值的高低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4、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实质是什么?5、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二、选择题1、B,2、A,3、B,4、A,5、A,6 A、,7 B、,8、B,9、D,10、B,11、AB,12、ABD,13、ABCD,14、AD,15、AB。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广义上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了其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时,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便开始了。
(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W. 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陈征--导论--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陈征--导论--习题答案导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二、选择题(以下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分工协作关系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2、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风俗习惯D.社会意识形态E.国家政权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出发研究生产关系?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B,2、BDE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随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品质在它的创立中蕴涵,在实践中发展.(1)在创立中蕴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在它的创立中已蕴涵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逐步尖锐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逐渐成为主要矛盾,使得一方面,资产阶级需要有为它辩护的经济理论,产生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并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也强烈地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以便用它来武装自己,指导蓬勃发展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世纪中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事实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科学精神.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来源,说明它不是离开世界文明而产生的僵化不变的学说.(2)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植于实践,在不断的发展中显示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没有停止过发展.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要求.对活生生的经济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发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入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创立了帝国主义论.二是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对东方落后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斯大林的经济学说集中体现在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1954年,苏联经济学家编写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是综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初步设想和斯大林的经济理论形成的,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和有益启示.但由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的,片面的理解,使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的分析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经济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实际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论证的中国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论述的"十大关系"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时期,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次科学地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2.参考答案: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即首先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
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
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
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
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
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
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
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结构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生产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而且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性质。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的目的不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的消费资料所有制、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就不同。
反过来消费关系有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消费不仅是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而且还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成为生产发展的动力;还不断生产出生产的主观因素——劳动力。
所以,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生产时期支配作用的要素,一定的消费关系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整体,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这一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所以,政治经济性研究生产关系,解释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就必须研究考察生产关系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具体的形式,才能揭示其本质。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经济规律就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的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东西。
它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指事物内部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
如,地球围绕太阳转以至于分出白天黑夜,树叶的下落,不论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是强制性。
规律即是客观的,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顺应客观规律,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骑自行车。
三是普遍性。
不论什么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规律就会重现。
(2)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般经济规律,指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规律,不论什么社会都存在。
二是共有经济规律,指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经济规律。
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规律。
三是特有经济规律,指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或某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某一发展阶段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3)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也就是说,经济规律虽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东西,人们不能任意“消灭”规律或“创造”规律,但人们又是可以认识和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这是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
一旦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成为客观规律的主人。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所以,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经济规律就是由政治经济学正确地揭示的经济规律。
4、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哪些(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科学发现。
这一发现使人们科学地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归结为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借助于道德、良心等意识来说明社会的变化,而是从客观的生产力水平出发,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注重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生产关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内在联系中,阐明生产关系变化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注重对经济权利、经济制度及其历史变迁的研究。
这种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视为一般和永恒范畴的历史唯心论方法,有天壤之别。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畴,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的方法论总称。
其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尤其强调下列方法:第一,抽象法第二,矛盾分析法第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第四,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经济学P14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可以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2)可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3)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
(4)能够使我们学会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5)用于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1、名词解释:(1)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一种商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是物品借着一种明确的经济关系才能够产生出的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5)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同质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就是目的、对象、手段互不相同的、创造各种使用价值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简单劳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专门训练和学习,一般劳动者都能轻松胜任的劳动。
(10)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必须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1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12)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3)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4)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陆续出现的。
(15)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2、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但它并不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有什么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