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护理方法研究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病变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对于患者来说,颅脑损伤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1. 病情评估和监测: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维持呼吸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护士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稳定。
3. 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护士应及时监测颅内压,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保持头部低位、避免咳嗽用力等。
4.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护士应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比重,及时调整补液和药物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防止感染: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易发生感染,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处理伤口,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6. 预防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护士应定期翻身、进行被动运动,及时预防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7. 促进康复: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积极配合康复科医生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
8. 心理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情绪波动和认知障碍,护士应给予患者温暖关怀,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9. 安全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易发生意外伤害,护士应保持患者的环境安全,避免摔倒、撞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0. 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进食困难或吞咽功能障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式,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评估和监测、维持呼吸通畅、颅内压监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营养支持等。
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
2o 07年 9月 ~ 00年 6月 收 治 颅 脑 21 损 伤 患 者 35例 , 2 8例 , 17例 ; 7 男 4 女 2 年
吸弓 负压控制在 7 9 I . 8~1. 6 P 0 4 k a以防损
伤 黏 膜 。及 时 吸 出 及 彻 底 清 除 口 腔 及 呼
龄 2~ 5岁 , 7 平均 3 .7岁 。在 3 5例 颅 58 7
枕骨大孔疝 。②皮肤护理 : 患者安放 于 将
示循环功能不 良, 尤其是 中枢性循环功能
衰竭 时病 情 更 为 严 重 , 搏 细 块 常 见 于 有 脉
有电动充气床垫 的床铺上 , 2 每 小时 翻身
1次 , 卧 时头部 放在小 气 圈内 , 平 足后 跟 用棉垫 保护 , 卧 时用长 5 c 宽 2 e 侧 0 m、 0 r a 的 枕 头放 于病 员 颈 肩 部 与 骶 腰 部 之 间 , 以 支 撑 躯 干 , 身 体 受 力 面 积增 大 。对 尿 失 使 禁、 出汗多 的患者 , 要勤擦洗 , 特别是皮肤 皱褶处 , 保持皮肤洁净 , 经常更换床单 , 保 持床单平整 干燥 , 预防褥疮发生。 脱水治疗 的护理 : 水治疗期 间记 录 脱 2 4小 时 出入 量 , 水 肿 高 峰 期 控 制 输 液 脑 量 < 00 l 2 0 m/日, 后 3天 内保持 轻度 脱 伤 水状态 , 每天查 电解 质 、 尿素 氮、 肌酐 , 以 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 和肾功能损害 , 肾 有 功 能 不 全 者 慎 用 甘 露 醇 和 不 用 对 肾有 损
压 。 去 骨瓣 减 压 者 避 免 骨 高处 受 压 , 小 如 脑和后 颅手 术者 , 取 侧俯 卧位 , 宜 8小 时 内 禁用 枕头 , 止 脑 干 和 枕 部 受 压 , l 防 弓起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摘要】目的:就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50例病历资料,对患者脑细胞缺氧缺血的现象进行有效地改善,同时将颅内压快速降低善。
有报道认为,与无颅内压者相比,颅内压高者的记忆障碍和智力障碍要多些。
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等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50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干预之后,没有出现1例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达到了100% ,患者精神障碍程度大幅度降低,40例好转,10例治愈。
结论:颅脑损伤伴神障碍的病人治愈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
在护理上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掌握语言交流的艺术性,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及安全护理,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精神症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发生,才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38-01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受到间接暴力或者直接暴力的影响而出现的损伤,从而产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所出现的精神障碍预后差,无自制力,持续时间长,症状复杂多样,一旦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那么往往会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不可逆的损害,对于社会秩序、家庭和睦、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
本文就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50例病历资料,男38例,女12例,年龄范围在20-67岁,平均年龄为(37.2±3.45)岁;其中32例患者为伤后2周出现症状,18例患者是伤后早期出现症状。
头颅CT检查示:13例为颞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7例为额叶脑挫裂伤,20例为颞叶脑挫裂伤。
2 精神障碍分期及表现精神障碍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慢性期精神障碍和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舒适护理
用 00 5 .2 %健之 素擦拭床 头桌 、 床栏 , .%健 之素拖 地面 每天 01 2次 , 每周擦 墙壁 、 、 12次 , 窗 门  ̄ 定期进行卫 生宣教 , 减少 陪护 人员 ; 治疗室用 紫外线灯空气消 毒每天 2次 , 少空气 中的细 减
剂, 以稀 释痰液 , 解除支气管痉挛 , 促进痰液排 出。 22 .. 胃管及 口腔 护理 4 胃内细菌定植 以及 留置经 鼻 胃
管能够 明显增加术后肺炎 的危 险性 , 又是 胃手术必须采用 的 但
不能有半 点疏忽 , 它会给患者带 来精神和 肉体上 的痛苦 , 甚至
会有生命危险。因此 , 胃手术后 患者除了常规做好一般基础 对 护理外 , 还应积极采 取有效 的防护措施 , 中术 后及 时进 行有 其 效 的咳嗽 、 吸痰 、 气道 湿化 、 呼吸训练及早 期活动 , 严格执 行消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 , 防止致病微生 物扩散 , 防交叉感 染。 预
早 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 叶舜英 , 1 】 赵红序 , 李春 昌. 护理医学问答[ ]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2 3 9 8: 2 .
[ 韩菊英 腹 部手术呼吸道管 理的术前指导Ⅱ . 2 ] ] 实用心脑肺 血管病杂
毒隔离制度是关键。同时做好手术期患者 的护理 , 还需医护人 员与患 者密切配合 , 中有治 , 中有 防 , 防 治 帮助患者 渡过难关 ,
措施 , 因此要加 强护理。 每天清洗鼻腔 2次 , 注意观察 胃肠蠕 并
动情况 , 一旦 胃肠功 能恢 复应尽早拔 除。 拔管前先喝几 口水 , 不
造性 的 、 有效的护理模式 , 它使人在生理 、 心理 、 社会 、 灵魂上 达 到最愉快 的状态或缩短 、 降低 不愉快的程度 _ 1 】 。昏迷 患者需要 卧
颅脑损伤后精神症状的护理PPT课件
19
5睡眠护理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病情恢复,而颅脑外伤后失眠 对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 生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七和百分之七十七,失眠很可能增加此 类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百分之三十六的颅脑外伤后睡眠障 碍的患者认为,医疗环境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尽可能安排在患者数较少的 病室,把病区噪声控制在最低限度,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减少医疗干预的负面影响。同时,帮助患者逐步建立良好的 睡眠卫生习惯,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药 物辅助入睡。
20
6生活护理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期 进行皮肤、毛发的清洁卫生。对卧床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及按摩 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恢复期患者应使其尽量维持原有 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尽量能逐渐 达到生活自理,增强患者的责任心,从而对生活保持信心。部分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病人由于外伤后遗残疾,以致生活自理 能力下降,对这类病人应尽心护理,料理个人卫生。对外伤性痴 呆的病人,需督促病人洗漱、如厕、饭前便后洗手,此外,还可 用鼓励、暗示、诱导的方法训练病人生活自理。
7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有外伤性癫痫的病人,发作时应尽快将缠有纱布的压舌 板置于口腔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还应解开衣领,保 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发作时表现及持续时间。
颅脑损坏病患的临床护理观察综述
颅脑损坏病患的临床护理观察综述颅脑损坏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危害很大,严重的颅脑损伤可能致使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对于颅脑损坏病患来说,病情严重,护理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颅脑损坏病患的临床护理观察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护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颅脑损坏的病因与症状颅脑损坏的病因包括剧烈撞击、坠落等外伤,也包括缺血缺氧、脑血管疾病等内在因素。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昏迷、恶心、呕吐等,也有的会出现记忆丧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表现。
二、颅脑损坏病患的护理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颅脑损坏病人,呼吸道阻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抬高病人头部、使用呼吸器等手段来维持病人呼吸道的畅通。
2.保持血压平稳:颅脑损坏患者血液压力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控制颅内压力:颅脑损坏患者的颅内压常常升高,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头位调整、使用利尿剂等手段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力。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出汗、呕吐等情况,会导致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并积极进行补充。
5.预防感染:颅脑损伤患者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采用无菌操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
三、颅脑损伤病患的临床观察重点1.意识状态: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常常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全天候观察患者的意识,如患者呼之即醒则表明意识障碍较轻,反之则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2.瞳孔变化: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变化常常表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一侧瞳孔扩大、缩小或有反应迟钝等,都需要及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3.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多样,如肌力减退、感觉障碍、见证异常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记录。
18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word资料6页
18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的康复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其发病率仅次于四肢损伤,死亡率高,幸存者往往留有严重的并发症及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降低致残率,颅脑外伤后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2],本文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18例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病人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9~64岁;外伤性颅内出血致脑疝11例,严重脑干损伤4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格拉斯哥评分:4~6分10例,7~9分8例。
1.2 方法1.2.1 早期康复护理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5 d,病情趋于好转,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以1年为训练评价阶段。
1.2.2 评价标准①恢复良好:生活完全自理,语言、思维恢复正常,肢体活动无残疾,已经恢复工作。
②轻残:生活可以自理,但语言、思维运动迟缓,肢体活动存在不协调等残疾。
③中残:生活自理需要别人帮助,协助进食,能做简单的语言交流及肢体无阻力运动。
④重残:持续植物状态。
2 结果本组1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7例,轻残5例,中残4例,重残2例。
3 康复护理3.1 知觉功能康复训炼①昏迷期:听觉是人体最后丧失的功能,有作者认为[3],在病人昏迷期间(包括急救及术前准备过程中)视患者为清醒者与其进行对话,呼唤病人的名字及做解释工作,采取定时呼唤病人的名字,做各种操作时都主动与病人交谈,给病人信息让其配合,以利于病情的转机。
比如打针时说“某某,你忍一下,打针不会很疼的,它就像是蚂蚁叮的一样”;吸痰时说“我准备给你吸吸痰,你坚持一下,吸痰虽然不好受,但是,痰液多会影响你呼吸”等等。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目的探讨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方法对31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痊愈27例,好转4例。
结论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标签: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颅脑损伤所引发的精神活动失调及缺陷。
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临床十分常见,据初步统计,颅脑外伤后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约占存活者的1/4,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妨碍病房安全、扰乱他人的安全,甚至可产生自伤、伤人、破坏和自杀等意外事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能早期发现,得到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以缩短病程,预防精神残疾。
近年来我科收治31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临湘市人民医院从2012年5月—2014年2月,共收顱脑外伤病人102余例,致精神障碍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8~53岁,平均33岁。
1.2临床症状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一般发生在神志清醒后的恢复期,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客观体征,31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阳性特征:轻者出现烦躁,没耐心、责任心下降;重者出现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或冲动人格障碍。
如性格暴躁、冲动、无责任心、怪罪他人、残忍(包括辱骂和毒打他人),抽搐等类似癫痫样发作等临床现象,且所表现出的精神症状与颅脑损伤程度并无正相关,其原因:一部分学者认为个人以个性特征及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另一部分认为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产生如:头昏、头痛、恶心、烦躁、近记忆力减退也是不可分割的原因,是有器质性基础的,认为是脑外伤导致微小的脑组织挫伤、破坏了脑组织的微结构,影响了脑脊液的循环和代谢,甚至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上述症状的产生。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与观察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与观察【摘要】目的:预防和减少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及时发现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病死率及伤残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护理笔者对我院自2006年7月-2007年10月在神经外科治疗的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病人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5例,年龄9-81岁,其中颅内血肿30例,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并脑挫裂伤20例,原发性脑干伤11例。
2观察及护理体会2.1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及开颅手术等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病人多有呼吸及循环的紊乱,而呼吸及循环的稳定是患者顺利康复的最基本的条件,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动态,综合的观察结果较单次的观察有更重要的意义。
2.1.1心率的监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血压下降,SPO2降低,呼吸紊乱的早期常有心率增快,当患者的心率在短时间内增加15次/min以上时,我们需要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多,呼吸紊乱、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如及时给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其性状,必要时送检以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等,这样可以在早期遏制病情的发展。
2.1.2血压的监测在颅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提示颅内高压,多见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的监测血压及脉搏,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本组患者在颅内压骤增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在采取静滴20%甘露醇等降颅压措施后,患者血压渐回落。
2.1.3体温的检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的损伤易出现中枢性高热,高热使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而加快脑细胞损害,因此应注意患者体温的变化。
我们主张在患者出现高热前,即给与降温,如冰帽、冰毯等,使患者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部的损害。
颅脑损伤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昏迷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状态,昏迷是患者意识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情况。
病人对语言无反应,各种反射,如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呈不同程度的丧失。
因此,护士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为防止术后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6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4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年龄25~76岁,平均54岁,受伤2原因车祸、坠落伤。
术后昏迷时间最短5天,最长201天,其中气管切开35例。
套管保留时间最短15天,最长81天。
2.结果48例中,自动出院5例,治疗好转及痊愈3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例,?在院期间,所有患者发生褥疮,有1例出现尿道感染。
3.护理体会3.1一般护理颅脑外伤术后应安置患者于术后观察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定时消毒,保持室内湿度50%,温度20℃,严格控制探视,减少污染机会。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要密切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监测1次,如观察中见神志障碍加重,两侧瞳孔不等,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应考虑颅内血肿再发,应及时行CT复查,如证实为再发颅内血肿,应行第二次开颅手术。
术后应严密观察各引流管的情况,注意引流量、颜色、性质,观察伤口出血及渗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持续昏迷患者往往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常在38~42℃,高热可使脑脊液的分泌量增加,分泌速度加快,从而使颅内压升高,加重脑水肿,故必须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可采用头戴冰帽、四肢大血管冰敷,冰敷时注意防冻伤,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可采用激素、冬眠药物等降温措施。
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呼吸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连续监测SpO2,定时做血气分析,根据病情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急性呼吸衰竭。
探讨颅脑外伤后意识模糊患者的临床护理
探讨颅脑外伤后意识模糊患者的临床护理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探讨颅脑外伤后意识模糊患者的临床护理,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颅脑外伤后由于颅内血肿,脑肿胀,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患者易出现意识模糊,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并发症发生,使抢救病人成功率增高。
1临床资料2病情观察2.2瞳孔动态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态,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发射的灵敏程度,如出现一侧瞳孔改变(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是诊断小脑幕切迹疝的重要标志之一。
2.3肢体活动动态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肌力分级,出现一侧偏瘫或两侧肢体肌力不一样。
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
2.4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
呼吸缓慢而不规则,是颅内压增高和出现脑疝的先兆症状,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抢救。
2.5呼吸道观察观察有无面唇发绀,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及spO2浓度是否下降,如有上述情况提示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
3护理3.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意识障碍者应采取18~22号直型留置针,一方面便于病情变化时可以保证输液的顺畅,及时输液药物进行抢救;另一方面减少甘露醇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对静脉刺激.减少输注次数。
3.3保持呼吸道顺畅脑外伤后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血压未平稳应平卧位,应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入气管。
病情允许可抬高床头15~30度,降低颅内压力,并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并予吸氧,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翻身拍背,配以雾化吸入,如咳痰不畅,予以及时吸出,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3.4躁动的护理此症患者不应强行过度约束,避免反抗力加强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也不能轻易所有镇静剂,以免加重病情,延误观察,可采取以下措施:用床栏保护.留院人二到三位,并转移周围危险物品,保持床单整洁平整,勤剪指甲防抓伤,射时应有人协助,尽量一次性操作成功,采用静脉留置,各种仪器应安全放置。
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病人的安全管理
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病人的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对30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认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安全管理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交流,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注重安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标签:颅脑损伤;意识障碍;安全管理颅脑损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的患者脑损伤较严重,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病程长,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可见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管道多、使用仪器多、用药复杂,住院期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
若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或不注重细节管理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引发纠纷。
我科2013—2014年对30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安全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75岁,入院时GCS评分为3~12分,气管切开置管时间20~90天,气管插管1~2天,3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其中20例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5例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最终死亡。
2 安全管理的体会2.1 加强各级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与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各种管道脱落、误吸、坠床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加强各级护士对吸痰、人工气道的管理、心肺复苏技术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并人人掌握。
加强我科各种设备使用技术的培训如呼吸机、控温毯、静脉输液泵、机械辅助排痰机,要求人人掌握。
每月在护士例会上对各级护士进行病人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提出整改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风险防范,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2.2 对病人家属进行安全教育病人入院后首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对家属接受安全教育的能力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对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防范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增进护患关系,使家属掌握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减轻家属顾虑,使家属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护理人员做好病人的安全管理[2]。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颅脑损伤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困扰。
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
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2、特殊表现(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
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
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
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
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二、护理措施1、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受伤原因及病情的发展。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此过程中要对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疝、休克等症状给予记录。
头部受伤后意识障碍应该如何处理
头部受伤后意识障碍应该如何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头部受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意外情况。
而一旦头部受伤后出现意识障碍,这往往是一个紧急且严重的状况,需要我们迅速且正确地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指的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可以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
当头部受伤导致意识障碍时,很可能是大脑受到了损伤,比如脑震荡、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
当发现有人头部受伤并出现意识障碍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
迅速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自己和伤者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如果伤者是因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原因受伤,在移动伤者之前,要先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中进行处理。
接下来,要尽快呼叫急救电话120。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处理。
首先,检查伤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
如果呼吸和心跳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如果呼吸和心跳正常,我们可以将伤者放置在合适的体位。
一般来说,让伤者侧卧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在处理头部受伤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对伤者的头部进行不必要的移动。
因为头部的移动可能会加重脑部的损伤。
如果伤者头部有明显的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但不要用力过猛。
同时,我们要密切观察伤者的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伤者的呼吸、心跳、瞳孔等情况。
瞳孔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出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
如果伤者一侧瞳孔放大,可能意味着脑部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量不要给伤者喂食或喂水,以免引起误吸导致窒息。
当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他们会进行更专业的评估和处理。
可能会进行快速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检查神经系统体征等。
如果怀疑有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可能会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头颅 CT 扫描等。
在医院里,医生会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是轻微的脑震荡,可能只需要休息和观察一段时间。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
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
·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
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
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
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
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
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最新-探究颅脑受伤并发精神阻碍病人护理 精品
探究颅脑受伤并发精神阻碍病人护理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多发于青壮年,症状复杂多样,并且较严重。
持续时间较长,预后较差,遗留不可逆的性格改变和痴呆。
治愈出院后经常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
这些无明确定位意义的症状在应用各种方法对症治疗后,曾部分有好转。
但是容易复发。
其中大部分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治疗后症状能得以缓解。
这种颅脑损伤病人对当事人躯体造成严重创伤的同时其精神方面也有明确的改变。
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工作能力。
我院神经外科对2005年始收治颅脑损伤病人,在开始入院接受专科治疗的同时就开始施行精神障碍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均收到很满意的效果。
实践证明对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进行早期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
现将护理体会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原因分析1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与脑外伤直接导致出血水肿和坏死,由此产生颅内压力增高,继而产生一系列生化循环以及电生理改变引起的精神改变的精神障碍有关。
12脑外伤、个体素质和环境因素三者综合影响致心因性精神障碍有关。
13病人事先缺乏心理准备而后随着时间推移,赔偿和诉讼问题未得到解决均对病人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
2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95例。
其中,男75例,女20例。
年龄18—60岁。
其中18—40岁70例,41—60岁25例。
所有患者脑外伤前均无精神障碍病史,而伤后均有30分-_1个月不等的昏迷时间。
3治疗方法31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简单的生活护理、躁动护理,必要时对症给予药物治疗,加以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和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
其中心理护理干预定期由主管医生和该患者的专业护士完成。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详细了解脑外伤的原因和程度初步判断是颅伤、脑伤或是复合损伤,帮助和指导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患者面对事实,表达,宣泄所伴随的情感。
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分析
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分析顾美芹【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的护理策略。
方法选取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re strateg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ssoci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patient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ssoci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They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raditional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study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of brain trauma with mental disorders patients, improv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颅脑外伤;精神障碍;护理【作者】顾美芹【作者单位】大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大丰 22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颅脑外伤是指头部遭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导致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护理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4T15:48:48.36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作者:孙彤马国娜朱燕[导读] 颅脑损伤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有效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和科学有效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及时救治和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有效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意识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多因意外事件所致,其特点病情变化快而急.随时都有发生脑疝的可能而导致死亡,如何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案,而且还需要临床护士的精心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中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均来源本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8~68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车祸27例;打击伤10例;坠落伤20例,高血压脑出血23例
1.2方法
对有大量流血伴有休克的患者,及时制止出血并进行抢救,护士要提前做好给予患者输血的准备,并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适当补充血容量,防止患者发生感染,同时还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2一般护理2.1体位早期头部制动,对神志清楚,颅内器质性损伤患者头部可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2基础护理
勤翻身,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型患者鼓励其咳嗽,咳痰,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另外预防肺炎的发生。
根据病情,口腔护理2次/d,合理使用漱口液。
2.3各种管道的护理
留置尿管应选择带气囊的大小适中的尿管给予导尿,便于固定及清洁外阴,尿管每1~2周更换1次,可给予预防性的膀胱冲洗,每日更换尿袋。
鼻饲管在进食后应注射足量的温水冲洗管腔,以防填塞管道及食物残留。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抢救需要,给予静脉置管术,护士在操作上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及渗出,有无脱出,局部每周更换2次,敷贴不粘时,应随时更换,每次输液前后可用肝素封管,保持静脉通畅,以防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症状护理
3.1意识障碍护理
颅脑损伤后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
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或数月不等。
损伤严重者可长期呈植物生存状态。
护理中应注意意识障碍急性期的护理及长期意识障碍的护理。
3.1.1急性期的护理
(1)护理重点:①严密观察全身情况,争取早期发现异常,积极预防并发症;②掌握病情,尽早制订护理计划;③积极维护呼吸、循环、营养及排泄等方面的最佳状态;④尊重人格,注意语言方式。
(2)观察要点:①注意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②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③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④有无癫痫发作现象。
(3)护理措施:①确保气道通畅,有义齿者,取出义齿,舌后坠者向前轻托下颌角,纠正舌后坠,将患者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时误吸。
充分给氧,对呼吸困难或无呼吸者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②确保输液管道通畅,保证液体和药物按时按量输入。
③急性期一般禁食,待其全身情况稳定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食品。
④做好排泄的管理,留置尿管,保持二便通畅。
⑤记24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⑥每2h翻身、叩背1次。
保持肢体于最佳位置,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
3.1.2康复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苏醒后大多留有生理功能障碍,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引起偏瘫和失语,早期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护士每天到床前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护士每天到床前指导和帮助患者主动和被动训练,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康复的目标。
3.2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 常因恐惧、焦虑、疼痛致精神紧张, 给医疗护理造成困难,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当患者的神志、体力逐渐好转时, 常伴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应向患者解释, 让患者知道有些症状属于功能性的, 可以恢复, 鼓励尽早自理。
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康复。
3讨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因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或感染产生高热,当体温升高时,机体基础代谢就会增高,增加耗氧量,导致脑细胞的加速破坏,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当患者体温升至38℃以上时,使用20%盐水冰袋降温,体温持续超过39℃,可采取冬眠低温疗法。
本组患者资料研究显示,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不但反映脑损伤的进展情况,同时也能反映有无其他合并伤的存在。
为此护士应在0.5~1h 为患者测量1次,如脉搏出现缓慢,在60次/min以下,而且呼吸深而慢,血压有所升高,则提示患者有颅内血肿,如未能及时治疗解除脑受压,患者进入晚期失代偿阶段,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呼吸异常或突然停止。
颅脑损伤患者多有低热,中枢性高热,常出现于丘脑下部损伤或脑干,为间歇性高热,护士应及时配合医生降温处理。
手术后和脑损伤患者,当体温恢复正常后又突然上升,应考虑伤口感染或颅内、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
患者体温低于正常或不升,表明患者出现周身衰竭。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及有无腹痛、腹胀、排尿困难或血尿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及时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颅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马珍,刘桂宏,王献梅;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3期
2 苗华云,夏军红,孙香玉;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3 刘芳,张丽;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消化道护理体会[J];交通医学;2002年03期
4 李晶华;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1期
5 彭慧玲;重度颅脑损伤不同时期的康复护理工作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4期
6 焦启愚;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