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习惯专业:机械类各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08总学分:6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该课程是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惯穿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课程讲授了常用刀具的结构与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加工的质量分析、机械装配工艺、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等内容。
并对各类刀具的特点,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侧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机械加工技能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刀具与夹具,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刀具几何参数的表示、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熟悉各类刀具的特点,认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
2、熟悉机床的要紧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工艺范围,具有合理选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3、熟悉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与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通常方法;4、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5、掌握“工艺尺寸链原理”及加工余量的确定与工艺尺寸链的计算,熟悉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并能够进行工艺文件的初步规划。
6、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7、熟悉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8、熟悉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熟悉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初步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设备维护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能描述出加工零件应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要求;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常用热处理工艺;3.能描述机械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根据机械零件图纸的要求判别零件是否合格;2.能测定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3.能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金属材料;4.能进行钢的常规热处理;5.能根据图纸要求制作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三)素质目标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3.具有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4.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三、参考学时66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技能训练】车刀角度测量(2)教学目标1.切削方法、切削用量的定义。
2.掌握正交平面参考系下,刀具标注的角度。
3.了解切削物理过程-切屑切削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
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如何去完成任务,开展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新的知识点,或者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③查找资料,规划任务。
学生根据任务内容,可以查找材料、技能手册或图书馆及网络等,收集相关的资料后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3. 熟悉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 设计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 制造阶段:材料准备、加工、装配- 检验阶段:尺寸检验、功能检验、质量控制3. 常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数控机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 传统机械设备:铣床、车床、钳工工具等- 检测仪器:数显卡尺、千分尺、厚度计等4.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尺寸精度要求、表面质量要求等-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等5. 动手实践和项目案例- 学生参与实际机械制造项目,如零件加工、产品组装等- 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通过讲解、示范和提问等方式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提问。
2. 实验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机械制造项目。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流程、设备操作示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包括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和项目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态度与价值评价: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的重视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指导。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包括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加工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概述,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涉及到许多基本原理,如力学、材料科学、加工工艺学等。
首先,机械制造需要考虑的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原理,例如,设计强度等级和确定最大承载能力,或者计算机械设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
其次,机械制造离不开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的目的是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在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时选取适当的材料。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热性能等特点。
材料的选择和特性对机械设备的寿命、质量和性能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机械加工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加工指加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过程,将原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以制造出各种机械零件。
机械加工可以通过手工、数控加工、机器加工等方式进行。
机械加工对机械制造的成功和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种:1. 3D 打印技术3D 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数控制技术,以粉末金属或塑料为原料,将物体按照设计的模型分层加工而成的技术。
3D 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内部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和零部件的质量。
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通过自主系统或遥控系统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的技术。
机器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自动化装配线、无人机、智能仓库等,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生产速度。
3. 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机械加工、制造方法和工
艺的学科。
它涉及设计、制造、组装和维修各种机械零部
件和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 机械设计:根据产品需求和规格,进行零件和装配的设计,包括CAD、CAM和CAE技术的应用。
2. 加工工艺: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机械加工、数控
加工、成形加工等,并选择合适的工艺装备和工具。
3. 装配和组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零部件的装配和组装,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表面处理:对零件进行处理,如热处理、镀层、喷涂等,以提高表面的硬度、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5. 检测和质量控制: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和工具对零件和产
品的尺寸、形状和性能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
量标准。
6. 维修和维护: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制造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电子、医疗器械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数控加工、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更加灵活和高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机械制造系统和制造技术简介1.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有机体,称为制造系统。
2.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运动。
3.制造过程由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运输,储存等过程组成.4.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5.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
6.机械加工中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7.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8.安装: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和加紧一次,称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改变加工位置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一个工位.10.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工步.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加工内容.1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13.成批生产分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14.机械加工的方法分为材料成型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
15. 材料成型法是将不定形的原材料转化为所需要形状尺寸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16.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粉末冶金,连接成型。
17.影响铸件质量关键因素是液态金属流动性和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性。
18.常用铸造工艺有:普通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陶瓷铸造。
19.锻造工艺分自由锻造和模膛锻造.20.粉末冶金分固相烧结和含液相烧结。
21.连接成型分可拆卸的连接和不可拆卸的连接(如焊接,粘接,卷边接和,铆接)。
22.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23.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车削,钻削,膛削,铣削,磨削,刨削.24.切削运动可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25.主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动。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1-1,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析:切削加工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
主运动是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削,从而形成工件新包表面。
进给运动是不断的把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渐切除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
1-2,何为切削用量?简述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析:切削用量是切削时各运动参数的总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与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的刀具寿命,一般分为该工序单件成本最低的经济寿命和最大生产率寿命两类。
原则:一般是提高刀具耐用度的原则,并且保证加工质量。
粗加工时,大的切削深度、进给,低的切削速度;精加工时,高的切削速度,小的切削深度、进给。
1-3,常见的切削类型有几种?其形成条件及加工的影响是什么?析:切削加工就是指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楼主想要了解的是不是切削加工的分类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有许多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3种。
按工艺特征区分切削加工的工艺特征决定于切削工具的结构以及切削工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形式。
按工艺特征,切削加工一般可分为:车削、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刨削、插削、拉削、锯切、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抛光、齿轮加工、蜗轮加工、螺纹加工、超精密加工、钳工和刮削等。
按切除率和精度分可分为:①粗加工:用大的切削深度,经一次或少数几次走刀从工件上切去大部分或全部加工余量,如粗车、粗刨、粗铣、钻削和锯切等,粗加工加工效率高而加工精度较低,一般用作预先加工,有时也可作最终加工。
②半精加工:一般作为粗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的中间工序,但对工件上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的部位,也可以作为最终加工。
③精加工:用精细切削的方式使加工表面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如精车、精刨、精铰、精磨等。
精加工一般是最终加工。
④精整加工:在精加工后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并稍微提高精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类课程,主要涉及机械工程制造、核心技术和理论知识等方面。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中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是新时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石,也是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一、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1. 机械加工与制造工艺学机械加工与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涵盖机械加工原理、加工工艺流程、机床装备、以及各种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等方面。
2. 数控加工技术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加工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还会教授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编程方法。
3.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指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实用性。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也会探讨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
4. 精密测量技术精密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测量理论、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5. 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原理是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零部件设计与选型、机械性能计算与分析等知识,是工程师设计机械时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
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学生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进行各种实践操作和实验。
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1. 设备条件齐备、环境优良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需要依靠实验室和工作室等场地提供设备、材料和工具等技术支持,因此,实验场地的条件就非常重要。
2. 操作规范、安全可靠在实践教学中,安全和规范性是基本原则,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范,保证操作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3. 成品质量可靠、符合标准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成品的质量和标准是很重要的。
三、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涉及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包括:1. 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2. 熟悉各种机床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方法3. 掌握数控加工和编程基本方法4. 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5. 掌握机器人控制技术和实际应用方法6. 了解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成为具有扎实技术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械工程师,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制造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机械制造技术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机械制造概述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
01
机械制造概述
机械制造的定义
机械制造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生产过程。 机械制造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机械制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汽车、机床等。 机械制造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05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方法
统计过程控制 测量系统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 质量改进方法
质量检测的步骤
检测计划制定 检测工具准备 样品选择与制备 检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质量问题的解决
确定问题:明确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分析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材料、工艺、设备等
制定措施: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改进工艺、更换材料、 调整设备等 实施方案:按照制定的措施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调 整
精密加工技术
定义:使用精密机床和精细加工刀具进行加工 分类:超精加工、镜面加工、纳米加工等 应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等领域 发展趋势: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
04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零件的定位与装夹
定位原理:六点 定位原理,限制 工件的自由度
装夹方法:如三 爪卡盘、四爪卡 盘等,固定工件
定位元件:如V 形块、定位销等, 限制工件的自由 度
焊接工艺及 设备
焊接种类及 特点
焊接应用及 发展
切削加工技术
定义:利用切削 工具从工件上切 除多余材料的加 工方法
分类:车削、铣 削、钻孔、刨削、 磨削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和常用术语。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机械制造工艺的编制和执行。
5.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验法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教材、参考资料等。
2. 准备实际工程案例和实验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
3. 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和常用术语,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4. 讲解工艺方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具体应用。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6.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题目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7.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8.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概念、刀具几何要素、切削力与切削功率、机床结构与传动、夹具设计基础、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维修基本知识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质量与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机械装配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竞赛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限选的课程,该课程既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起到丞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对制造活动有总体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培养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目标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则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装配基础
配作是指配钻、配铰、配刮、配磨等在装配过程 中所附加的一些钳工和机加工工作。如连接两零件的 销钉孔,就必须待两零件的相互位置找正后再一起钻 铰销钉孔,然后打入定位销钉,这样才能确保其相互 位置正确。
(4)平衡 对于转速高、运动平稳性要求高的机器(如精密磨
3.画出尺寸链图 画尺寸链图时,应以封闭环为基准,从其尺寸的一端 出发,一一把组成环的尺寸连接起来,直到封闭环尺寸的 另一端为止,这就是封闭的原则。 画出尺寸链图后,便可容易地判断出哪些组成环是增 环,哪些组成环是减环。增、减环的判别原则是;当其它 组成环尺寸不变时,该组成环的尺寸增加使封闭的尺寸也 增加为增环;该组成环的尺寸增加使封闭环的尺寸减小为 减环。
对旋转体的不平衡量可采用下述方法纠正:①用钻、 铣、磨、锉、刮等方法去除质量;②用补焊、铆接、胶 接、喷涂、螺纹连接等方式加配质量;③在预设的平衡 槽内改变平衡块的位置和数量(如砂轮的静平衡)。
(5)验收试验 产品装配好后应根据其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全面的
验收试验,各项验收指标合格后才能涂装、包装、出 厂。产品不同,其验收技术标准也不同,验收试验的 方法也就不同。除上述装配工作外,油漆、包装等也 属于装配工作。
习题
7.1 机械装配概述
1. 装配的概念 任何机器都是由若干零件、组件和部件组成。按规定的
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接合,使之成为半成品
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
程称为部件装配,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为最终产品的过
程称为总装配。 2.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1)清洗 机械产品一般都比较精细,其精度要求都在毫米以下。
任何微小的脏物、杂质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于轴 承、密封件、精密偶件、相互接触或相互配合的表面以及有 特殊清洗要求的零件,稍有杂物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 装配前对零件进行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机械制造技术》(高莉莉)教学课件 第8章
铣床夹具的受力元件和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和 强度,以保证工件在夹具上定位的稳定性和夹紧的可 靠性。
设计和布置定位元件时,应使支承面积尽量大一 些,以增加工件定位的稳定性。
设计夹紧装置时,为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松动, 夹紧装置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和自锁能力,且夹紧力的 作用点和方向要适当。
2.钻套
(1)钻套的形式
钻套是指确定钻头等刀具位置及方向的引导元 件。按其结构,钻套可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 快换钻套和特殊钻套等四种。
① 固定钻套 如右图所示为固定钻套,它有
两种形式:无肩钻套和带肩钻套。 固定钻套直接压入钻模板或夹具体 中,其与钻模板的配合一般选用 H7/n6或H7/r6。固定钻套钻孔的位 置精度较高,结构简单,但磨损后 不易更换,因此,主要用于中小批 量生产中。
④ 特殊钻套
当受工件的形状或加工孔位置的分布等限制 不能采用上述标准钻套时,可根据需要设计特殊 结构的钻套。如下图所示为几种特殊钻套。其中, 图(a)所示钻套用以加工沉孔或凹槽上的孔;图 (b)所示钻套用于加工斜面或圆弧面上的孔;图 (c)所示钻套用于加工多个近距离孔。
(2)钻套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在选定了钻套结构类型后,需要确定钻套的 内孔直径d、引导高度H及钻套与工件间的排屑间 隙h等参数,如下图所示。
① 钻套的内孔直径d
一般钻套内孔的基本尺寸 应等于刀具的最大极限尺寸, 钻套与刀具之间取基轴间隙配 合。当所加工孔精度低于IT8级 时,钻套内孔可按F8或G7加工; 当所加工孔精度高于IT8级时, 钻套内孔可按H7或G6加工。
下图为用来加工车床溜板箱上多个小孔的盖 板式钻模。
5.滑柱式钻模
滑柱式钻模带有可升降钻 模板,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动作迅速,制造周期短,生产 中应用较广。但钻孔的垂直度 和孔距精度不太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1。
1。
1课程的性质《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1.1。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制造知识,并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在本课程学习之前,学生需先行学习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等课程,同时需进行相关的生产实践实习。
后续课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概论等1.2课程的教学设计1。
2.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和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1。
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目标实现的四个方面: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工艺装备(夹具).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械装配工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现代制造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课程情况简介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任教班级:模具051、052计辅051五年专数控031周课时:4节总学时:80节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华主编焕峰副主编⾼等教育教学课题:第1章机械制造过程概述教学⽬的: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容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向4、了解课程的⽬的和要求5、熟悉⽣产过程和机械制造过程6、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分析教学重点: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产过程和机械制造过程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节课教学⽅法: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绪论⼀、本课程的性质和容本课程所讲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冷加⼯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
容包括:(1)掌握⾦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的基本知识。
合理选择机械加⼯⽅法与机床、⼑具、夹具及切削加⼯参数,并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艺规程的能⼒。
(2)掌握机械加⼯精度和表⾯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场⼯艺问题的能⼒。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发展,但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1、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普及率不⾼。
2、国产先进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3、数控⼑具、数控检测系统等数控机床的配套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机械制造⾏业的制造精度、⽣产效率、整体效益等都不能满⾜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及其发展⽅向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效、低消耗、敏捷及⽆污染⽣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制造技术向⾃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向发展(CNC)机床、加⼯中⼼(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动化制造设备或系统的发展适应了多品种、⼩批量的⽣产⽅式,它们将进⼀步向柔性化、对市场快速响应以及智能化的⽅向发展,敏捷制造设备将会问世,以机器⼈为基础的可重组加⼯或装配系统将诞⽣,智能制造单元也可望在⽣产中发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简要说明本实验指导书依据教材《特种加工》及实验设备资料编写,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实验指导书所包含的实验属于验证型实验,共有2个。
目录实验一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实验二电火花数控线切割加工实验实验三镗杆的自激振动及消振实验四机械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一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结构和组成,建立对电火花成型加工的感性认识,。
2、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基本操作,重点是伺服进给机构的调节。
3、加深对电火花加工基本规律的认识,重点是极性效应,及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规律。
(二)、实验内容1、试加工一次,熟悉机床操作,熟悉伺服进给机构的调节。
2、选取合适的电参数,相同的电极材料(如黄铜加工黄铜),验证电火花放电腐蚀的极性效应。
3、利用紫铜加工钢材,选取合适的电参数,判断电参数(脉宽,加工电流)取对加工效率,以及加工表面粗糙度Ra有何影响。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本实验室提供下列设备和材料:D7140电火花成型机床(设备的使用见附录),电火花加工粗糙度量块,钢材(钢板),紫铜,(电极),黄铜(块),电子天平,其它工具若干。
(四)、实验原理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是基于工具和工件(正、负电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性来蚀除掉工件多余的金属。
电火花放电时火花通道中瞬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很高的温度,足以使任何金属材料局部熔化、气化。
当工具和工件有某种相对运动并保持这样的放电腐蚀时,随着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工具的表面形状便复制在工件上,从而加工出所需的零件。
通过实验来认识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加工规律,一般是改变某一个因素,如电流,而别的因素,如脉宽,脉间,极性,材料,每次加工时间等条件不变,这样,测得每次电腐蚀加工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加工重量)和表面粗糙度,即可得出电流对电加工的大致影响。
求取脉宽对电加工的影响规律,也是如此。
(五)实验步骤和方案1、试加工一次,紫铜加工钢材,负极性,粗加工,脉宽取300,脉间取200,时间3分钟。
,熟练操作,观察其电火花成型加工过程。
2、极性效应:极性效应仅仅是极性不同,而正负两极的蚀除量不同。
自行设计选取加工使用的材料,考虑蚀除量在不同脉宽上的差异,选取好脉宽,脉间,以及电流大小,加工时间,并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记录每次加工条件和正负两极的蚀除量,及加工表面粗糙度。
(加工操作流程见附录)3、电参数对加工的影响规律:选取合适的材料,电参数,时间和步骤,分别确定脉宽Ton,电流IA对加工的影响。
并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记录每次加工条件和正负两极的蚀除量,及加工表面粗糙度。
(加工操作流程见附录)(六)、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要预习(本实验指导书,以及课本)和准备实验方案。
2、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按操作流程加工,脉冲参数选择要合理,谨防脉冲间隙过小造成拉弧。
要注意安全事项,如不能两手同时触摸正负两极,煤油(工作液)应覆盖加工工件一定深度,以保证加工时隔绝空气。
3、用电子天平称取重量时,要注意天平能够承受的极限重量(本实验室的天平最大承受为200g)。
否则会损坏电子天平。
4、实验完后,将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实验小结整理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电火花线数控切割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和组成,建立电火花数控线切割加工的感性认识。
2、掌握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基本操作,重点是本次实验所用机床所具有的图形自动编程。
3、加深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基本规律的认识,特别是电参数(脉宽,电流)对工艺指标(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规律。
4、通过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提高对机床精度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先试操作一次,熟悉机床操作流程,熟悉本机床所具有的图形自动编程系统,以及从图形到代码的转换过程。
2、通过切割钢板,分别求取电参数脉宽,电流对线切割加工速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通过切割加工,求得X轴(或者Y轴)的反向间隙。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数控线切割机床FST-250(DK7725)一台,Φ0.18mm的钼丝,千分尺,游标卡尺,待加工钢板,粗糙度测试仪,其它工具。
(四)、实验原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是基于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作用,当工具电极为一金属线,在数控系统控制下与工件之间有某种轨迹的相对切割运动,于是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腐蚀形成一条加工线,从而切割出所需的零件。
通过实验来认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加工规律,一般是改变某一个因素,如电流,而别的因素,如脉宽,脉间,极性,材料,每次加工时间等条件不变,这样,测得每次电腐蚀加工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加工重量)和表面粗糙度,即可得出电流对电加工的大致影响。
求取脉宽对电加工的影响规律,也是如此。
(五)、实验步骤和方案1、先试加工一次,切割钢板。
在图形编辑状态下,画好要切割的图样,然后转转成代码,选取合适的脉宽,根据钢板厚度选取合适的脉间档位,选取合适的电流,按加工流程操作。
2、电流(Ia)对加工效率,加工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
设计一个加工流程,脉宽,脉间不改变,,改变加工时电流的设定开关(以次来改变电流),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格,记录工件的单位长度的加工时间,表面粗糙度,以及计算放电间隙。
(加工流程见附表):3、脉宽(Ton)对加工效率,加工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同上)4、求取机床的X轴(或者Y轴)的反向间隙。
利用丝杆与螺母配合的特性,设计一个加工流程,求取其反向间隙。
记录加工图形及尺寸,加工结果。
(六)、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要预习(本实验指导书,以及课本)和准备实验方案。
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按操作流程加工,要注意安全事项,如不能两手同时触摸正负两极。
工作液要能够覆盖电火花处。
如果加工时,遇到短路,需要暂时回退,分析其原因,重新调整,再作进给加工。
4、实验完后,将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实验小结整理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 镗杆的自激振动及消振一、实验目的1.验证产生自振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振型耦合颤振原理”。
2.了解切削用量及几何参数对自振的影响。
3.比较撞击式消振块与镗杆孔不同间隙的消振效果。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求稳定切削区:试验时,用改变刚性主轴方位的削扁镗杆(图一)镗孔(图二),镗杆1削扁部位厚度D )8.0~6.0(=α,(D 为镗杆直径),现取28,35=Φ=αD ,使互相垂直的两个主振型模态1X 、2X 有不同刚度1K 、2K 、21K K <。
削扁镗杆的镗刀头2是用螺钉3固定在相对于镗杆1的任何角度位置,也就是改变其刚度主轴座标位置,即改变θ。
使θ角从0°~180°变化,每隔30°镗孔一次,把每次镗孔后振动情况,记录在附表一内。
最后通过分析找出镗孔时的稳定区和不稳定区的θ角。
切削条件如下: 切削用量:进给量1.0=f 毫米/转,转速105=n 转/分,切削深度2.0=p a 毫米。
刀具角度: 400=r ,150=α, 15,30='=r r K k 。
工作材料:45号纲,孔径50毫米。
图12.比较三种不同结构镗杆( 120=θ削扁镗杆,30=θ削扁镗杆,圆镗杆)的动态稳定性。
试验时,用上述三种镗杆,在同一试件上各镗一段孔,比较三段加工表面振纹。
把结果记录在附表二内。
3.试验撞击块消振镗杆的消振效果:先用不放撞击块的消振镗杆镗一段孔,然后用二种不同径向间隙的撞击块放入,再各镗一段孔。
比较各段孔表面的振纹,并记录于附表三内。
4.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对自振的影响:切削条件如下: 切削用量:进给量1.0=f 毫米/转,转速105=n 转/分,切削深度2.0=p a 毫米。
刀具角度: 400=r , 150=α,15,30==r r K k 。
镗杆:圆截面镗杆。
试验时,其它条件不变,分别改变下述参数:(a )改变主偏角r k ,镗削后把振动情况记录在附表四内。
(b )改变前角0γ,镗削后把振动情况记录在附表五内。
(c )改变进给量f ,镗削后把振动情况记录在附表六内。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机床:C6132车床。
2.特殊刚性刀架。
3.可改变刚性主轴方位的削扁镗杆(图一)。
4.试验撞击块消振镗杆(图三)。
5.刀头(根据试验要求,具有各种几何参数)。
6.撞击块(外壳45号钢,中间压入铅)。
7.孔径Φ50mm的45号圆柱棒料。
四、实验原理:切削过程中产生自激振动的原因,有各种学派的解释,其中最主要的是振型耦合颤振原理及再生颤振原理。
1.振型耦合颤振原理:按照理论,认为车刀与工件的相对振动运动,是以质量耦合的形式,在二个方向上、相互关联的振动组合(二个自由度的振动);振动时,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轨迹,是按顺时针方向的椭圆形,维持振动的能量(所必需的切削力的变动),仅取决于切削截面的大小变化,而与振动速度无关。
如图四所示,刀尖由A点经C点到B点,再由B点经D 点到A点,切入时A→C→B,切深较小;切出时B→D→A,切深较大。
由于切深的变化,引起了切削力的变化,当刀尖沿切削力P同方向(B→D→A)移动时,比当刀尖沿与切削力P相反方向(A→C→B)移动时的切削力来得大。
这样,在每循环内,切削力P对刀具部件作的正功大于负功,振动便会加强,直到每一循环获得的能量,与消耗在阻尼的能量平衡为止,此时,振动便以一定的振幅持续下去。
图五所示,为二自由度振动的力学模型。
设工作为绝对刚性,刀具部件同时在1X 与2X 二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振动。
在1X 方向上系统的刚度为1K ,在2X 方向上系统的刚度为2K (令1K 〈2K ),1X 与y 轴(通过切削刃作加工平面的法线,离开工作方向为正)的夹角为θ,切削力P 方向与y 轴夹角为)(1yzP P tg -=ββ。
经计算,可求出振动的边界条件,即βθ<<O 为不稳定区。
也就是说,当振动系统的小刚度轴,位于P 与Y 轴夹角范围内为不稳定区,系统产生振动。
应用这个理论,只要使削扁镗杆的小刚度轴方位、在P 力与Y 轴夹角范围以外,就不易产生振动了。
这就是结构消振的原理(即振型耦合原理)。
2.撞击式消振块消振原理:如图六所示,当镗刀受到瞬时刺激力激发振动后,从平衡位置O 产生位移A1,镗杆获得了位能。
当瞬时激发力消失以后,镗杆要回复到平衡位置,这时释放出能量,镗杆具有了速度从图a 到图b 位置,速度V 从max V O →,在这过程中镗杆带动撞击块质量M 运动。
在图b 位置时,镗杆和质量M 都具有m ax V ,镗杆继续离开平衡位置运动,由于镗杆的弹性反抗力,速度由O V →max 。
但M 由于存在惯性,在图C 位置时仍具有m ax V ,这时质量M 与镗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