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1_1映射与函数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1_1映射与函数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1_1映射与函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幂函数的图形和性质
yx

(是常数)
y x2
y
1
yx
(1,1)
y x
图像特点及性质:
o
1、图形都通过点(1,1)。
2、 0 时,图形过原点, 且在 (0,) 内单调增加。
1 y x
1
x
3、
0 时,图形在 (0,)
内单调减少。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M *表示 M 中排除 0 的集 ;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2 . 设有集合 A , B , 若 x A 必有 x B ,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 或称 B 包含 A , 记作 A B .
若 例如 , 且 , 则称 A 与 B 相等, 记作 A B . ,
元素 a 属于集合 M , 记作 a M .
元素 a 不属于集合 M , 记作 a M ( 或 a M )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表示法: (1) 列举法:按某种方式列出集合中的全体元素 . 例: 有限集合 A a1 , a2 , , an

自然数集 N 0 , 1 , 2 , , n , 注 : M 为数集 (2) 描述法: M x x所具有的特征 . M 表示 M 中排除 0 与负数的集 例: 整数集合 Z x x N 或 x N p p 与 q 互质 p Z, q N , 有理数集 Q q 实数集合 R x x 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同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实数集是否有界的结论可能不一样。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一章ppt课件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一章ppt课件

3.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定理 ; 最值定理 ; 零点定理 ; 介值定理 .
a (1cos x2
x)
,
例2. 设函数 f (x)
1,
x0 x0
ln(b x2) , x 0
在 x = 0 连续 , 则 a = 2 , b = e .
提示:
f (0 ) lim a (1 cos x) a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 二、 连续与间断 三、 极限
第一章
一、 函数
1. 概念
定义: 设 D R , 函数为特殊的映射:
f :D
定义域
f (D) R
值域
其中 f (D) y y f (x), x D
图形:
y
C (x , y) y f (x), x D
( 一般为曲线 )
y f (x)
x 13 x 1
(4)
f
(x)
1 1
x3 x3
, ,
x 0 1 x0
x6 ,
xR
以上各函数都是初等函数 .
(x 1)2 x 1 x 1
y1 ⑷
Ox
4. 设 f (x) ex2 , f [(x)] 1 x , 且(x) 0, 求 (x)
及其定义域 .
5.
已知
f
(x)
x f
3, [ f (x
5)],
x8 x8
, 求 f (5) .
6. 设 f (sin x 1 ) csc2 x cos2 x , 求 f (x). sin x
4.
解:
f
(
x
)
e
x
2
,
f [ (x)] e 2(x)

高等数学 同济大学第七版第1章第1节课件C1S1

高等数学 同济大学第七版第1章第1节课件C1S1

那么称函数f (x)在X上有上界
y
K1 称为函数f (x)在X上的一个上界
类似可以定义函数f (x)在X上有下界
o
x
函数的几种特性
1.函数的有界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数集 X D
如果存在数 K1, 使得 f ( x) K1 对任一 x X 都成立
那么称函数f (x)在X上有上界
o
x
注 函数f (x)在X上有界
函数f (x)在X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例:f ( x) sin x 在(, )内有界,f ( x) 1 在(0, 1)内无界 x
函数的几种特性
2.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区间 I D
y
如果对于区间I上的任意两点x1及x2,
积 f g ( f g)( x) f ( x) g( x), x D
商 f g
f ( x) f ( x) , x D \ x | g( x) 0
g g(x)
概念
概念
集映 合射
逆映射
区邻 间域
构造 复合映射
初等函数 函
反函数

复合函数 构造
四则运算
第一讲 映射与函数

特例



概念




映射的概念
定义 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 对X中每个元素x,按法则f,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与之对应,那么称f为从X到Y的映射,记作:y=f (x)
f Xx
原像

定义域
Y y
值域

(1) 映射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的范围、对应法则; (2) 映射的像唯一,但原像不一定唯一; (3) 映射又称为算子,在不同数学分支中有不同的名称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2章)【圣才出品】

8 / 1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注:这里三个 lim 都表示在同一自变量变化过程中的极限。
4.有关 sinx,x,tanx 的不等式 sinx<x<tanx,∀x∈(-π/2,0)或(0,π/2)
七、无穷小的比较 1.相关无穷小的定义(见表 1-2)
lim
x
f
x
kx
4 / 1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特别地,当 k=0 时,曲线有水平渐近线 y=b。
②垂直渐近线

lim
x x0
f
x
(或者左、右极限趋于无穷),则垂直渐近线为 x=x0。
3.无穷大与无穷小之间的关系 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如果 f(x)为无穷大,则 1/f(x)为无穷小;反之,如 果 f(x)为无穷小,且 f(x)≠0,则 1/f(x)为无穷大。
(1)唯一性
如果
lim
x x0
f
x 存在,则这极限唯一。
(2)局部有界性
如果
lim
x x0
f
x
A ,则存在常数 M>0 和δ>0,使得当 0<|x-x0|<δ时,有|f(x)|
≤M。
(3)局部保号性
3 / 1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2 相关无穷小的定义
2.定理


~~
~~
设α~α,β~β且 lim(β/α)存在,则 lim(β/α)=lim(β/α)。
3.常用的等价无穷小 sinx~x,tanx~x,arcsinx~x,1-cosx~x2/2(x→0),ln(1+x)~x(x→0),ex -1~x(x→0),(1+x)α-1~αx(x→0)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教材包含 笔记 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 函数与极限(圣才出品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教材包含 笔记 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 函数与极限(圣才出品

(2)有界性
如果数列{xn}收敛,则数列{xn}一定有界。
①有界数列:存在正数 M,使得对于一切 xn 都满足不等式|xn|≤M。
②无界数列:不存在正数 M,使得对于一切 xn 都满足不等式|xn|≤M。
(3)保号性
如果
lim
n
xn
a
,且
a>0(或
a<0),则存在正整数
N>0,当
n>N
时,都有
xn>0
(4)初等函数
5 类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二、数列的极限
1.数列极限的定义
数列{xn}收敛于
a⇔
lim
n
xn
a
⇔∀ε>0,∃正整数
N,当
n>N
时,有|xn-a|<ε。
数列{xn}是发散⇔
lim
n
xn
不存在。
2.收敛数列的性质
(1)唯一性
如果数列{xn}收敛,则它的极限唯一。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函数与极限
1.1 复习笔记
一、映射与函数 1.函数 (1)函数的性质(见表 1-1)
表 1-1 函数的性质
(2)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①反函数的特点 a.函数 f 和反函数 f-1 的单调性一致。 b.f 的图像和 f-1 的图像关于直线 y=x 对称。 ②复合函数 g 与 f 能构成复合函数 f°g 的条件是:f 的定义域与 g 的值域的交集不能为空集。 (3)函数的运算 设函数 f(x),g(x)的定义域为 Df,Dg,且定义域有交集为 D,则可定义这两个函
②如果数列{xn}有两个子数列收敛于不同的极限,则数列{xn}是发散的。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一章PPT优秀课件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一章PPT优秀课件

2x 1 x
)
~
2x 1 x
e
lim (
x0
cos sin
x x
2x 1 x
)
e2
复习: 若 lim u(x) 0, lim v(x) , 则有
x x0
x x0
lim v(x)u(x)
lim 1 u(x) v(x) exx0
x x0
lim v(x) ln1 u(x)
exx0
例8. 确定常数 a , b , 使 lim (3 1 x3 a x b) 0

lim
(1
2x
3x
)
1 x
.
解:
x
令 f (x)
(1
2x
3x
1
)x
3
(13) x
(32) x
1
1 x

1
3 f (x) 33x
利用夹逼准则可知 lim f (x) 3 .
x
作业
P75 4 (1) , (4) ; 5 ; 8 ; 9 (2) , (3) , (6) ; 10; 11 ; 12 ; 13
x0
x2
2
f (0 ) lim ln (b x2) ln b
x0
a 1 ln b 2
1 cos x ~ 1 x2 2
例3. 设函数
f (x) ex b (x a)(x 1)
有无穷间断点
x0
及可去间断点 x 1,试确定常数 a 及 b .
解: x 0 为无穷间断点, 所以
lim ex b x0 (x a)(x 1)
f
(11t )
f
(t)
2 1t
,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后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后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后答案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后答案1. 函数的概念1.1 什么是函数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示,例如数学公式、图表或者一种操作规则。

1.2 函数的分类根据函数的性质和表达方式,函数可以分为代数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

每种类型的函数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2.1 极限的定义在数学中,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个特定值时,函数的值可能会趋近于一个常数或无限大。

这种趋近的过程被称为极限。

极限可以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

2.2 极限的性质极限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唯一性、局部性以及四则运算法则。

这些性质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和行为至关重要。

3.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3.1 函数的连续性连续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表示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没有突变或间断。

一个函数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3.2 间断点的分类根据函数在某个点处的性质,间断点可以分为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和无穷间断点。

每种类型的间断点都有其特定的定义和判断条件。

4. 导数与微分4.1 导数的定义在数学中,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或斜率。

导数可以通过极限的概念来定义,并且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4.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微分是导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可以用于计算函数在某一点处的近似值。

微分也可以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和求解方程的近似解。

5. 函数的凸性与极值5.1 函数的凸性凸性是函数曲线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表示函数曲线在某个区间内的凸凹形态。

凸性可以通过函数的二阶导数来判断。

5.2 极值的概念与求解极值是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求解极值可以通过函数的导数和二阶导数来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 Fermat 定理和 Euler 判别法。

6. 函数的图形与曲线的绘制6.1 函数的图形与性质函数的图形是函数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3章)】【圣才出品】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3章)】【圣才出品】

(4)
,故其定义域为(-2,2).
(5)x≥0,故其定义域为[0,+∞).
(6)
,故其定义域为{x|x∈R 且
,k∈Z}.
(7)
,故其定义域为[2,4].
(8)3-x≥0 且 x≠0,故其定义域为(-∞,0)∪(0,3].
(9)
,故其定义域为(-1,+∞).
(10)x≠0,故其定义域为(-∞,0)∪(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习题 1-1 映射与函数 1.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解:(1)
,故其定义域为

(2)
,故其定义域为(-∞,-1)∪(-1,1)∪(1,+∞).
(3)x≠0 且
且|x|≤1,故其定义域为[-1,0)∪(0,1].
故 G(x)为偶函数. 设 f(x)为偶函数,g(x)为奇函数,则 f(-x)=f(x),g(-x)=-g(x).令 ,于是
故 H(x)为奇函数.
7.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偶函数,哪些是奇函数,哪些既非偶函数又非奇函数?
4 / 17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17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令 F(x)=f1(x)+f2(x),于是 F(-x)=f1(-x)+f2(-x)=f1(x)+f2(x)=F(x)
故 F(x)为偶函数. 设 g1(x),g2(x)均为奇函数,则 g1(-x)=-g1(x),g2(-x)=-g2(x).令 ,于是 G(-x)=g1(-x)+g2(-x)=-g1(x)-g2(x)=-G(x)
故 G(x)为奇函数. (2)设 f1(x),f2(x)均为偶函数,则 f1(-x)=f1(x),f2(-x)=f2(x).令 ,于是 F(-x)=f1(-x)·f2(-x)=f1(x)f2(x)=F(x)

同济高数第七版(上册)考研数学考纲

同济高数第七版(上册)考研数学考纲
水压力、引力
会〔数一数二
例1~5
习题6-3:
5, 11
总习题六
总结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
总习题六:
1, 2 , 4, 5, 6, 7, 9
第七章微分方程
7.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
初始条件和特解
了解
例1,2
习题7-1:1<3><4>
2<2><4>, 3<2>, 4<3>,5<1>, 7
例12〔记住结论
习题5-3:
1〔4〔7〔10〔18
(19)〔21〔25〔26
2,5,6,7〔10〔11〔13
5.4反常积分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
了解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例1~7
习题5-4:
1〔4〔8〔10
2,3〔记住结论,4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
5.5反常积分的审敛法
不作要求
总习题五
总结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
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
P70总习题一:
3,5,9〔2〔4〔6
(7)〔8,10,11,
12,13,14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章节
教材内容
考纲要求
必做例题
必做习题
2.1导数
概念
导数的定义
理解[重点]
例1~6
P83习题2-1:
6,7,13,16〔2,
17,18,19
导数的物理意义
了解〔仅数学一数学二要求〔会用
6713162171819导数的物理意义了解仅数学一数学二要求会用导数描述物理量引例1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数一数二了解数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例89引例2导数的经济意义了解仅数三要求单侧导数以及单侧可导与可导的关系理解例7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理解重点例101122函数的求导法则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掌握例115p94习题22

1.1映射与函数 同济大学高数(第七版)上册

1.1映射与函数 同济大学高数(第七版)上册
y -x
f ( x )
y
y f ( x)
y f ( x)
f ( x)
f ( x )
-x o x
f ( x)
x
o
x
x
2 (两边对折重合),如 y x
偶函数图形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3 y x (一边旋转180度得到另一边),如
函数的奇偶性质:
(1)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域必定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2)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商仍是偶函数; (3)两个奇函数的和、差仍是奇函数,两个奇函数的积、商是偶函数; (4)奇函数与偶函数的积、商是奇函数; (5)奇函数与偶函数的代数和是非奇非偶函数, (6)任一定义在区间(-a,a)(a>0)上的函数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和.
二、函数的概念及其几种特性
1.函数的概念
X 和Y , 若 x X , 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 对应 定义 设给定两个非空实数集 唯一确定的一个实数 y Y , 则称 f 是定义在X上的函数, 简记为y f ( x), 其中x为自变量, y为因变量.
X 称为函数f 的定义域, 记为D f , 数x对应的数f ( x)称为x的函数值, 函数值的集合称为函数 f 的值域, 记为R f .
x (, 1) (1, )
x [1,4) (4, )
例2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相同
(1) f ( x) x,
x (,); (2) f ( x) lg x 2 , g ( x) 2 lg x, g ( x) x 2 , x (,)
(1)表示不同的函数,因为它们的对应法则不同 . (2)表示不同的函数,因为它们的定义域不同 .
函数的单调性

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上册 大一上学期 映射与函数 ppt

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上册 大一上学期 映射与函数 ppt

于是,
四. 初等函数
(1) 基本初等函数 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反三角函数 (2) 初等函数
由常数及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 算和复合步骤所构成 ,并可用一个式子表示 的函数 ,称为初等函数 .否则称为非初等函数 .
例如
y x3 5x2 1
y ex ex
(1,0)
(a 1)
4.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 y sin x
余弦函数 y cos x
正切函数 y tan x 余切函数 y cot x
正割函数 y sec x 余割函数 y csc x
5.反三角函数 反正弦函数 y arcsin x 反余弦函数 y arccos x
反正切函数 y arctan x
③牢固掌握极限运算法则,极限的性质,尤其是函 数 极限的保号性质
④理解极限存在准则,熟记两个重要极限及其证明 方法,灵活地运用它们及各种变形公式求极限
⑤正确理解连续概念,理解间断点的分类
⑥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 的性质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二、映射 三、函数
一、集合
1.集合: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几个特殊的函数举例
y
(1) 符号函数
1 当x 0
y
sgn
x
0
当x 0
1 当x 0
1
o
x
-1
x sgn x x
y
(2) 取整函数 y=[x]
4 3
[x]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
2
阶梯曲线
1 -4 -3 -2 -1 o -11 2 3 4 5 x

高数高等数学同济版第七版习题答案1-1

高数高等数学同济版第七版习题答案1-1

习题1-11. 设A =(-∞, -5)⋃(5, +∞), B =[-10, 3), 写出A ⋃B , A ⋂B , A \B 及A \(A \B )的表达式.解 A ⋃B =(-∞, 3)⋃(5, +∞),A ⋂B =[-10, -5),A \B =(-∞, -10)⋃(5, +∞),A \(A \B )=[-10, -5).2. 设A 、B 是任意两个集合, 证明对偶律: (A ⋂B )C =A C ⋃B C .证明 因为x ∈(A ⋂B )C ⇔x ∉A ⋂B ⇔ x ∉A 或x ∉B ⇔ x ∈A C 或x ∈B C ⇔ x ∈A C ⋃B C , 所以 (A ⋂B )C =A C ⋃B C .3. 设映射f : X →Y , A ⊂X , B ⊂X . 证明(1)f (A ⋃B )=f (A )⋃f (B );(2)f (A ⋂B )⊂f (A )⋂f (B ).证明 因为y ∈f (A ⋃B )⇔∃x ∈A ⋃B , 使f (x )=y⇔(因为x ∈A 或x ∈B ) y ∈f (A )或y ∈f (B )⇔ y ∈f (A )⋃f (B ),所以 f (A ⋃B )=f (A )⋃f (B ).(2)因为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且x ∈B ) y ∈f (A )且y ∈f (B )⇒ y ∈ f (A )⋂f (B ),所以 f (A ⋂B )⊂f (A )⋂f (B ).4. 设映射f : X →Y , 若存在一个映射g : Y →X , 使X I f g = , Y I g f = , 其中I X 、I Y 分别是X 、Y 上的恒等映射, 即对于每一个x ∈X , 有I X x =x ; 对于每一个y ∈Y , 有I Y y =y . 证明: f 是双射, 且g 是f 的逆映射: g =f -1.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的y ∈Y , 有x =g (y )∈X , 且f (x )=f [g (y )]=I y y =y , 即Y 中任意元素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所以f 为X 到Y 的满射.又因为对于任意的x 1≠x 2, 必有f (x 1)≠f (x 2), 否则若f (x 1)=f (x 2)⇒g [ f (x 1)]=g [f (x 2)] ⇒ x 1=x 2.因此f 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即f 是双射.对于映射g : Y →X , 因为对每个y ∈Y , 有g (y )=x ∈X , 且满足f (x )=f [g (y )]=I y y =y , 按逆映射的定义, g 是f 的逆映射.5. 设映射f : X →Y , A ⊂X . 证明:(1)f -1(f (A ))⊃A ;(2)当f 是单射时, 有f -1(f (A ))=A .证明 (1)因为x ∈A ⇒ f (x )=y ∈f (A ) ⇒ f -1(y )=x ∈f -1(f (A )),所以 f -1(f (A ))⊃A .(2)由(1)知f -1(f (A ))⊃A .另一方面, 对于任意的x ∈f -1(f (A ))⇒存在y ∈f (A ), 使f -1(y )=x ⇒f (x )=y . 因为y ∈f (A )且f 是单射, 所以x ∈A . 这就证明了f -1(f (A ))⊂A . 因此f -1(f (A ))=A . 6. 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1)23+=x y ;解 由3x +2≥0得32->x . 函数的定义域为) ,32[∞+-. (2)211xy -=; 解 由1-x 2≠0得x ≠±1. 函数的定义域为(-∞, -1)⋃(-1, 1)⋃(1, +∞).(3)211x xy --=; 解 由x ≠0且1-x 2≥0得函数的定义域D =[-1, 0)⋃(0, 1].(4)241x y -=; 解 由4-x 2>0得 |x |<2. 函数的定义域为(-2, 2).(5)x y sin =;解 由x ≥0得函数的定义D =[0, +∞).(6) y =tan(x +1);解 由21π≠+x (k =0, ±1, ±2, ⋅ ⋅ ⋅)得函数的定义域为 12-+≠ππk x (k =0, ±1, ±2, ⋅ ⋅ ⋅).(7) y =arcsin(x -3);解 由|x -3|≤1得函数的定义域D =[2, 4].(8)xx y 1arctan 3+-=;解 由3-x ≥0且x ≠0得函数的定义域D =(-∞, 0)⋃(0, 3).(9) y =ln(x +1);解 由x +1>0得函数的定义域D =(-1, +∞).(10)x e y 1=.解 由x ≠0得函数的定义域D =(-∞, 0)⋃(0, +∞).7. 下列各题中, 函数f (x )和g (x )是否相同?为什么?(1)f (x )=lg x 2, g (x )=2lg x ;(2) f (x )=x , g (x )=2x ;(3)334)(x x x f -=,31)(-=x x x g .(4)f (x )=1, g (x )=sec 2x -tan 2x .解 (1)不同. 因为定义域不同.(2)不同. 因为对应法则不同, x <0时, g (x )=-x .(3)相同. 因为定义域、对应法则均相相同.(4)不同. 因为定义域不同.8. 设⎪⎩⎪⎨⎧≥<=3|| 03|| |sin |)(ππϕx x x x , 求)6(πϕ, )4(πϕ, )4(πϕ-, ϕ(-2), 并作出函数y =ϕ(x )的图形.解 21|6sin |)6(==ππϕ, 22|4sin |)4(==ππϕ, 22|)4sin(|)4(=-=-ππϕ, 0)2(=-ϕ. 9. 试证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单调性:(1)xx y -=1, (-∞, 1); (2)y =x +ln x , (0, +∞).证明 (1)对于任意的x 1, x 2∈(-∞, 1), 有1-x 1>0, 1-x 2>0. 因为当x 1<x 2时, 0)1)(1(112121221121<---=---=-x x x x x x x x y y , 所以函数xx y -=1在区间(-∞, 1)内是单调增加的. (2)对于任意的x 1, x 2∈(0, +∞), 当x 1<x 2时, 有0ln )()ln ()ln (2121221121<+-=+-+=-x x x x x x x x y y , 所以函数y =x +ln x 在区间(0, +∞)内是单调增加的.10. 设 f (x )为定义在(-l , l )内的奇函数, 若f (x )在(0, l )内单调增加, 证明f (x )在(-l , 0)内也单调增加.证明 对于∀x 1, x 2∈(-l , 0)且x 1<x 2, 有-x 1, -x 2∈(0, l )且-x 1>-x 2.因为f (x )在(0, l )内单调增加且为奇函数, 所以f (-x 2)<f (-x 1), -f (x 2)<-f (x 1), f (x 2)>f (x 1),这就证明了对于∀x 1, x 2∈(-l , 0), 有f (x 1)< f (x 2), 所以f (x )在(-l , 0)内也单调增加. 11. 设下面所考虑的函数都是定义在对称区间(-l , l )上的, 证明:(1)两个偶函数的和是偶函数, 两个奇函数的和是奇函数;(2)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 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 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证明 (1)设F (x )=f (x )+g (x ). 如果f (x )和g (x )都是偶函数, 则F (-x )=f (-x )+g (-x )=f (x )+g (x )=F (x ),所以F (x )为偶函数, 即两个偶函数的和是偶函数.如果f (x )和g (x )都是奇函数, 则F (-x )=f (-x )+g (-x )=-f (x )-g (x )=-F (x ),所以F (x )为奇函数, 即两个奇函数的和是奇函数.(2)设F (x )=f (x )⋅g (x ). 如果f (x )和g (x )都是偶函数, 则F (-x )=f (-x )⋅g (-x )=f (x )⋅g (x )=F (x ),所以F (x )为偶函数, 即两个偶函数的积是偶函数.如果f (x )和g (x )都是奇函数, 则F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所以F (x )为偶函数, 即两个奇函数的积是偶函数.如果f (x )是偶函数, 而g (x )是奇函数, 则F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所以F (x )为奇函数, 即偶函数与奇函数的积是奇函数.12.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偶函数, 哪些是奇函数, 哪些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1)y =x 2(1-x 2);(2)y =3x 2-x 3;(3)2211xxy +-=; (4)y =x (x -1)(x +1);(5)y =sin x -cos x +1;(6)2x x a a y -+=. 解 (1)因为f (-x )=(-x )2[1-(-x )2]=x 2(1-x 2)=f (x ), 所以f (x )是偶函数.(2)由f (-x )=3(-x )2-(-x )3=3x 2+x 3可见f (x )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 (3)因为())(111)(1)(2222x f x x x x x f =+-=-+--=-, 所以f (x )是偶函数. (4)因为f (-x )=(-x )(-x -1)(-x +1)=-x (x +1)(x -1)=-f (x ), 所以f (x )是奇函数.(5)由f (-x )=sin(-x )-cos(-x )+1=-sin x -cos x +1可见f (x )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6)因为)(22)()()(x f a a a a x f x x x x =+=+=-----, 所以f (x )是偶函数. 13. 下列各函数中哪些是周期函数?对于周期函数, 指出其周期:(1)y =cos(x -2);解 是周期函数, 周期为l =2π.(2)y =cos 4x ;解 是周期函数, 周期为2π=l . (3)y =1+sin πx ;解 是周期函数, 周期为l =2.(4)y =x cos x ;解 不是周期函数.(5)y =sin 2x .解 是周期函数, 周期为l =π.14.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31+=x y ;解 由31+=x y 得x =y 3-1, 所以31+=x y 的反函数为y =x 3-1.(2)xx y +-=11;解 由x x y +-=11得y y x +-=11, 所以x x y +-=11的反函数为xx y +-=11. (3)dcx b ax y ++=(ad -bc ≠0); 解 由d cx b ax y ++=得a cy b dy x -+-=, 所以d cx b ax y ++=的反函数为acx b dx y -+-=. (4) y =2sin3x ;解 由y =2sin 3x 得2arcsin 31y x =, 所以y =2sin3x 的反函数为2arcsin 31x y =. (5) y =1+ln(x +2);解 由y =1+ln(x +2)得x =e y -1-2, 所以y =1+ln(x +2)的反函数为y =e x -1-2.(6)122+=x x y . 解 由122+=x x y 得y y x -=1log 2, 所以122+=x x y 的反函数为xx y -=1log 2. 15. 设函数f (x )在数集X 上有定义, 试证: 函数f (x )在X 上有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在X 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证明 先证必要性. 设函数f (x )在X 上有界, 则存在正数M , 使|f (x )|≤M , 即-M ≤f (x )≤M . 这就证明了f (x )在X 上有下界-M 和上界M .再证充分性. 设函数f (x )在X 上有下界K 1和上界K 2, 即K 1≤f (x )≤ K 2 . 取M =max{|K 1|, |K 2|}, 则 -M ≤ K 1≤f (x )≤ K 2≤M ,即 |f (x )|≤M .这就证明了f (x )在X 上有界.16. 在下列各题中, 求由所给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 并求这函数分别对应于给定自变量值x 1和x 2的函数值:(1) y =u 2, u =sin x , 61π=x , 32π=x ; 解 y =sin 2x , 41)21(6sin 221===πy ,43)23(3sin 222===πy . (2) y =sin u , u =2x , 81π=x ,42π=x ; 解 y =sin2x , 224sin )82sin(1==⋅=ππy ,12sin )42sin(2==⋅=ππy . (3)u y =, u =1+x 2, x 1=1, x 2= 2;解 21x y +=, 21121=+=y , 52122=+=y .(4) y =e u , u =x 2, x 1 =0, x 2=1;解 2x e y =, 1201==e y , e e y ==212.(5) y =u 2 , u =e x , x 1=1, x 2=-1.解 y =e 2x , y 1=e 2⋅1=e 2, y 2=e 2⋅(-1)=e -2.17. 设f (x )的定义域D =[0, 1], 求下列各函数的定义域:(1) f (x 2);解 由0≤x 2≤1得|x |≤1, 所以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1, 1].(2) f (sin x );解 由0≤sin x ≤1得2n π≤x ≤(2n +1)π (n =0, ±1, ±2⋅ ⋅ ⋅), 所以函数f (sin x )的定义域为[2n π, (2n +1)π] (n =0, ±1, ±2⋅ ⋅ ⋅) .(3) f (x +a )(a >0);解 由0≤x +a ≤1得-a ≤x ≤1-a , 所以函数f (x +a )的定义域为[-a , 1-a ].(4) f (x +a )+f (x -a )(a >0).解 由0≤x +a ≤1且0≤x -a ≤1得: 当210≤<a 时, a ≤x ≤1-a ; 当21>a 时, 无解. 因此当210≤<a 时函数的定义域为[a , 1-a ], 当21>a 时函数无意义. 18. 设⎪⎩⎪⎨⎧>-=<=1|| 11||01|| 1)(x x x x f , g (x )=e x , 求f [g (x )]和g [f (x )], 并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形.解 ⎪⎩⎪⎨⎧>-=<=1|| 11|| 01|| 1)]([x x x e e e x g f , 即⎪⎩⎪⎨⎧>-=<=0 10 00 1)]([x x x x g f .⎪⎩⎪⎨⎧>=<==-1|| 1|| e 1|| )]([101)(x e x x e e x f g x f , 即⎪⎩⎪⎨⎧>=<=-1|| 1||11|| )]([1x e x x e x f g . 19. 已知水渠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 斜角ϕ=40︒(图1-37). 当过水断面ABCD 的面积为定值S 0时, 求湿周L (L =AB +BC +CD )与水深h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指明其定义域.图1-37解 40sin h DC AB ==, 又从0)]40cot 2([21S h BC BC h =⋅++ 得h hS BC ⋅-= 40cot 0, 所以 h h S L40sin 40cos 20-+=. 自变量h 的取值范围应由不等式组h >0, 040cot 0>⋅-h hS 确定, 定义域为40cot 00S h <<.20. 收敛音机每台售价为90元, 成本为60元. 厂方为鼓励销售商大量采购, 决定凡是订购量超过100台以上的, 每多订购1台, 售价就降低1分, 但最低价为每台75元.(1)将每台的实际售价p 表示为订购量x 的函数;(2)将厂方所获的利润P 表示成订购量x 的函数;(3)某一商行订购了1000台, 厂方可获利润多少?解 (1)当0≤x ≤100时, p =90.令0.01(x 0-100)=90-75, 得x 0=1600. 因此当x ≥1600时, p =75.当100<x <1600时,p =90-(x -100)⨯0.01=91-0. 01x .综合上述结果得到⎪⎩⎪⎨⎧≥<<-≤≤=1600 75160010001.0911000 90x x x x p . (2)⎪⎩⎪⎨⎧≥<<-≤≤=-=1600 15160010001.0311000 30)60(2x x x x x x x x p P . (3) P =31⨯1000-0.01⨯10002=21000(元).。

(NEW)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图1
【答案】C
【解析】函数 在
内连续,观察知,函数 在除去点
外处处二阶可导.如图1所示,虽然 不存在,但在点 两侧
异号,因此

的拐点.
A点处二阶导数为0,且A点两侧 异号,根据拐点的定义知,A 点为曲线的拐点.B点处虽然二阶导数也为0,但是B点两侧 都是大 于0,因此,B点不是拐点.
2.设函数 具有二阶导数, ( ).[数一 2014研]
A.
,则当 充分大时,下列正确的有( ).[数三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
,即

,所以
, ,当 时,有
,取 ,则知

6.设
,则当 时,若
是比 高阶
的无穷小,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数三 2014研]
A. B.
C. D.
目 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第四章 不定积分 第五章 定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第七章 微分方程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习题1-1 映射与函数 习题1-2 数列的极限 习题1-3 函数的极限 习题1-4 无穷小与无穷大 习题1-5 极限运算法则
【答案】1
【解析】在方程
两端关于x求导,得
将x=0代入方程

代入
,得
. ,得

【答案】 【解析】因为

,所以
所以
7.曲线
上对应于t=1的点处的法线方程为 ______.
[数二2013研]
【答案】
【解析】由题中函数表达式得,曲线上对应于t=1的点处的切线斜 率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 课程讲解 1.1映射与函数(完整资料).doc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 课程讲解  1.1映射与函数(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01一、课题:§1.1 映射与函数二、课型:新授课三、目的要求:1.了解集合与映射的有关概念;2.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四种特性;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4.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5.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四、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各种性态.教学难点:反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的理解.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六、参考资料:1.《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数学教与学参考》,张宏志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七、作业:习题1–1 3(1),6(4)(7),9(1)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一节映射与函数高等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函数.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函数概念,集合与映射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本节将简要复习回顾集合、映射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函数概念与相关知识.一、集合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具有某种确定性质的事物的全体叫做一个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例如,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为该集合的一个元素;自然数的全体组成自然数集合,每个自然数是它的元素,等等.通常我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属于A,记作a∈A;否则称a不属于A,记作a∉A(或a∈A).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表示;不是有限集也不是空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例如,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方程2x10的实根组成的集合是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一种是列举法,即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一个花括号内.例如,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N{1,2,…,n,…}.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明集合元素所具有的性质,即将具有性质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A 记作A {x|x具有性质p(x)}.例如,正整数集N也可表示成N{n|n 1,2,3,…};又如A{(x,y)|2x2y1,x,y为实数}表示xOy 平面单位圆周上点的集合.2. 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若A的每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或B⊇A);若A⊆B,且有元素a∈b,但a∉A,则说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对任何集A,规定∅⊆A.若A ⊆B,且B⊇A,则称集A与B相等,记作A B.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由同时属于A与B的元素组成的集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即A\B{x|x∈A但x∉B}.如图11所示阴影部分.图1 1在研究某个问题时,如果所考虑的一切集都是某个集X的子集,则称X为基本集或全集..X中的任何集A关于X的差集X\A称为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 A.集合的交、并、余的运算满足下列运算法则:设A,B,C为三个任意集合,则下列法则成立:(1)交换律A∪B B∪A,A∩B B∩A;(2)结合律(A ∪B)∪C A∪(B∪C),(A∩B)∩C A∩(B∩C);(3)分配律(A∪B)∩C(A∩C)∪(B ∩C),(A∩B)∪C(A∪C )∩(B∪C),(A \B)∩C(A∩C)\(B∩C);(4)幂等律A∪A A,A∩A A;(5)吸收律A∪∅A,A∩∅∅.设A i(i1,2,…)为一列集合,则下列法则成立:(1)若A i⊆C(i1,2,…),则1iiA∞=⊆C;(2)若A i⊇C(i 1,2,…),则1iiA∞=⊇C.设X 为基本集,A i(i1,2,…)为一列集合,则1c iiA ∞=⎛⎫⎪⎝⎭1c iiA∞=,1ciiA∞=⎛⎫⎪⎝⎭1ciiA∞=.3. 区间与邻域(1)区间设a和b都是实数,将满足不等式a<x<b的所有实数组成的数集称为开区间,记作(a,b).即(a,b){x|a<x<b},a和b称为开区间(a,b)的端点,这里a∉(a,b)且b∉(a,b).类似地,称数集[a,b]{x|a≤x≤b}为闭区间,a和b 也称为闭区间[a,b]的端点,这里a∈[a,b]且b∈[a,b].称数集[a,b){x|a≤x<b}和(a,b]{x|a<x≤b}为半开半闭区间.以上这些区间都称为有限区间.数b-a称为区间的长度.此外还有无限区间:(∞,∞){x|∞<x<∞}R,(∞,b]{x|∞<x≤b},(∞,b){x|∞<x<b},[a,∞){x|a≤x<∞},(a,∞){x|a<x<∞},等等.这里记号“∞”与“∞”分别表示“负无穷大”与“正无穷大”.(2)邻域设x0是一个给定的实数,δ是某一正数,称数集{x|x0δ<x<x0δ}为点x0的δ邻域,记作U(x0,δ).称点x0为这邻域的中心,δ为这邻域的半径.(如图12).图1 2称U(x0,δ){x0}为x0的去心δ邻域,记作o U(x0,δ){x|0<|x x0|<δ},,δ){x|x0δ<x<x0}, o U(x0,δ){x|x0<x<x0δ},记o U( x它们分别称为x0的去心左δ邻域和去心右δ邻域.当不需要指出邻域的半径时,我们常用U(x0),o U(x0)分别表示x0的某邻域和x的某去心邻域。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一章课件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一章课件

(1
2x

3x
1
)x.
解:
x
令 f (x)

(1
2x

3x
1
)x

3
(13) x

(32) x
1
1 x

1
3 f (x) 33x
利用夹逼准则可知 lim f (x) 3 .
x
作业
P75 4 (1) , (4) ; 5 ; 8 ; 9 (2) , (3) , (6) ; 10; 11 ; 12 ; 13
4. 解:
xx

得 (x) ln(1 x) ,
(x) (x)
x ( , 0]
5.
已知
f
(x)


x f
3, [ f (x

5)],
x8 x8
,求
f (5) .
解: f (5) f [ f (10) ] f ( ) f (7) f [
]
f ( ) f (9) 6
阅读与练习
P65 题 1 , 3(2) ; P74 题 *6
P74 题*6. 证明: 若 f (x) 在 ( , )内连续, lim f (x)
x
存在, 则 f (x) 必在 ( , )内有界.
证: 令lim f (x) A, 则给定 0, X 0,当 x X
x1
b limex e
x1
例4. 设 f (x) 定义在区间
上 , 且对任意实数
, 若 f (x) 在
连续,
证明 f (x) 对一切 x 都连续 .
提示:
lim f (x x) lim [ f (x) f (x)]

同济7版高等数学精品智能课件-第1章-第1节-集合、映射、函数

同济7版高等数学精品智能课件-第1章-第1节-集合、映射、函数
例2 设 X = {(x , y) | x2 + y2 = 1},Y = {(x , 0) | |x| 1 },
f : XY,则对每个 (x , y) X,有唯一确定的(x , 0) Y 与之对应.显然f 是一个映射,定义域 Df = X ,值域 Rf = Y .在几何上,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 原点的单位圆上的点投影到 x 轴上的区间 [ -1 , 1 ]上.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注意
(1) 映射 g 和 f 能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Rg Df . (2) 映射 g 和 f 构成复合映射是有顺序的,f g 有 意义时, g f 可能没意义,即使它们同时都有意义,但 不一定表示同一映射.
三、函数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定义 设数集合 D R ,则称映射 f : D R为定义 在 D 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
y
1 (x , y)
-1 O x 1 x -1 (x , -y)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例3

f
:
π 2
,
π 2
[1
,
1]
,
对每个
x
π 2
,
π 2
,
f (x) = sin x .则f 是一个映射,定义域
Df
π 2
,
π 2
,
y
值域 Rf = [ -1 , 1 ] .
1
π 2
f (x) = sin x
二、映射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的概念
定义 设 X , Y 是两个非空集合, 若存在一个对应
规则 f , 使得 x X , 有唯一确定的 y Y 与之对应,
则称 f 为从 X 到 Y 的映射, 记作 f : X Y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映射 , 记作
注意: 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
机动
不可少.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三、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反函数
(教材14页)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In Excel: abs(x)
证明 对于任意的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
补充:两个奇(偶)函数之和仍是奇(偶)函数;
之积是偶函数;
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积是奇函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4) 周期性
且 则称 若
为周期函数 , 称 l 为周期 ( 一般指最小正周期 ).
周期为
周期为
注: 周期函数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 . 例如, 常量函数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分析基础
函数 — 研究对象 极限 — 研究方法 连续 — 研究桥梁
第一章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二、映射 三、函数
四、 初等函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 集合
1. 定义及表示法
定义 1.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称为集合.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元素.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 记作 .
使得对任意的
函数
总有
则称
在D上有上(或下)界。 函数在某个区间D上有
界时函数既有上界、也有下界, 反之也成立。 但当函数 在D上只有上界(或有下界)时, 函数在D上无界。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1 设

则称 当 则称 当 当
时,
时为有界函数。 使
时, 不存在正数
时,为无界函数。
说明:一个函数是否有界与所给的实数集密切相关。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称为半开区间, 称为半开区间, 以上是有限区间
无限区间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邻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绝对值
设 a 是一个实数,数轴上 a 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称为 a 的绝对值,记为: 一般: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数轴上点 x 到点 a 的距离为
运算性质: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特别:自然对数函数
y e 的反函数记为 y ln x
y f (u ), u D1
且 ( D ) D1

① ②
称为由①, ②确定的复合函数 , u 称为中间变量. 注意: 构成复合函数的条件 ( D) D1 不可少.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两个以上函数也可构成复合函数. 例如,
y
u , u0
u ln v
v 1

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
三个函数的图形分别为:
0,1
0
x
指数函数 y a
1 x y( ) a
x
(a 0, a 1) x (, )
ya
x
y
a 1
性质: (1)图形在 x 轴的上方
1 0 1 a
y 0 x , .

(0,1)
(2)图形均过点 0,1 (3) (a 1) x 曲线从左到右逐渐上升。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对应规则: f 定义域 :Df = X 值域 : Rf =
注意: 1) 映射的三要素— 定义域 , 对应规则 , 值域 . 2) 元素 x 的像 y 是唯一的, 但 y 的原像不一定唯一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几种映射的类型
满映射(满射) 单映射(单射) 一一映射(双射)
同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实数集是否有界的结论可能不一样。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 单调性
定义:设函数 且
则称 f ( x ) 在 则称 在
上是单调增加的 ; 上是单调减少的.
单增和单减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1:证明 证明函数 且 或当 (或 (或 看 时,判别 。 的单调性,关键是看 的符号。
其图形对称于原点。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 奇偶性
说明: 若 必有 在 x = 0 有定义 , 则当为奇函数时,
偶倍奇零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 1: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
例2 判断函数 的奇偶性。

则此函数在为偶函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3 设
是定义在
上的任意函数,证明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逻辑量词
全称量词
There Exist
E
存在量词
For All
存在 There Exist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A
任意
For All
解释以下命题
对任意实数x,都存在比x 更大的实数y。
任意两个实数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实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 映射
1. 映射的概念 引例 某校学生的集合 学号的集合 按一定规则查号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求周期函数的周期的方法:
由此等式中解出 l . 例:求函数 解:
的周期 l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4、复合函数 定义:设 y f u u x x 的值全部落在 f u 的定义域内, 则称 y f [ x ]为x 的复合函数。 即: 设有函数链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2
这说明:有时一个函数在整个区间D不是单调的,
而将D分成几个小区间, 却在每个小区间上是单调的,
这需要分别讨论。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 奇偶性
定义: 设函数 且满足 若 则称 f (x) 为偶函数; 在对称区间 上有定义。
其图形对称于 y 轴。 若 则称 f (x) 为奇函数.
2、图形在 y 轴的右方
(1,0)
x 0 不与 y 轴相交。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1
0 y ,
y log a x 0 a 1 曲线从左到右逐渐上升。
0 x 1
y 0
x 1
0 a 1
(4)
曲线从左到右逐渐下降。
a
y log a x 与 y log 1 x 的图形对称于 x轴.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M *表示 M 中排除 0 的集 ;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定义2 . 设有集合 A , B , 若 x A 必有 x B ,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 或称 B 包含 A , 记作 A B .
若 例如 , 且 , 则称 A 与 B 相等, 记作 A B . ,
某班学生的集合 按一定规则入座
某教室座位 的集合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义4. 设 X , Y 是两个非空集合, 若存在一个对应规 则 f , 使得 有唯一确定的 与之对应 , 则
称 f 为从 X 到 Y 的映射, 记作 f : X Y .
X
f
Y
元素 y 称为元素 x 在映射 f 下的 像 , 记作 y f ( x). 元素 x 称为元素 y 在映射 f 下的 原像 .
可表为 y
x , 故为初等函数.
2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幂函数
y x
(是常数)
反比例函数:
定义域为:
x ,0 0,
x [0,) x (0,)
1 yk x
k 0
y y
无论
1 x2 , 1 x 2,
幂函数在 x (0,) 内总是有定义。 为何值,
显然有下列关系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义 3 . 给定两个集合 A, B, 定义下列运算:
并集
交集 差集 余集



A
A
直积
特例:

为平面上的全体点集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区间与领域 区间: 是指介于某两个实数之间的全体实数. 这两个实数叫做区间的端点.
称为开区间,
称为闭区间,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机动
目录
上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