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说课稿1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说课稿
惠农中学王玲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首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内能的理解上有困难,其次,学生对改变
内能的方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的重难点为: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三:说教法、学法的确定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
由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学法: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应用等
四:实验器材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根50 cm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五、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一、新课引入: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展示人类对“热”的基本认知过程。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见幻灯片)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机械能。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山也不例外。
第三环节: 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首先让学生体验对手呵气和搓手时手的感觉,再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为了进一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我计划先组织学生做演示实验A:压缩空气做功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空气压缩仪里放入半颗火柴头,现象就会非常的明显和震撼),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的变化。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变化?并通过演示实验B:气体对外界做功,让学生感受瓶塞被气体冲出去的过程。
最后组织学生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以及用“冰露”矿泉水瓶分组实验、观察、体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通过做功使内能变化的两个过程。
知识的应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借助了学生体验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学问,物理来源于生活,
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并让他们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乐趣,从而乐于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布置课外小实验:自制弹射器
找一段两端开口的小塑料管,从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一个用水浸湿了的纸团(要塞紧),从另一端推进一个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个简易的弹射器就做成了。试试推进活塞,比比看谁能把纸团弹射得最远。
布置这一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为后面热机的学习做个铺垫。
六、板书设计:
第2节内能
一、认识内能
1.什么是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发生了改变——观察其温度变化。
2.热传递:
①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