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说课稿1份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人教版)第13.2节内能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动画展示,介绍内能的定义和分子运动的关系。
2.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温度、物态变化的关系。
3.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资源,讲解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应用。
4.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解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会采用情境导入法,以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开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夏天坐在金属椅子上会感觉比坐在木椅子上热吗?”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我会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热现象图片,如热水瓶、冰块融化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内能的存在和变化,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结构性。布局上,我会将黑板分为三个区域:左侧为课程标题和课程目标,中间为主要知识点和案例,右侧为总结和作业布置。板书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关键概念。风格上,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如红色用于强调重点,蓝色用于板书标题。
2.设计一个关于内能应用的小论文或报告,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
3.安排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热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4.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在整个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张建华内能说课稿
内能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内能》,《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前面所学《分子热运动》的延伸,又为后面其他节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由于本章的知识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点,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课堂小实验的方法向学生生动形象的介绍本节知识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实质。
4.教学难点: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热量的概念5.教学关键:对内能的定义形象化使学生印象深刻以及生动讲解改变内能的方法。
6.教法学法:(1)开始上课时将教学重点一一列出,让学生对本堂课教学重点有清醒的认识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放慢语速,在不同知识点之间稍许停顿。
在利用板书把知识点一一列出,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层次感,突破难点。
(3)利用课堂小实验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使知识点形象化,达到抓住关键的目的。
7.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操作程序1.导课:用贴近学生的实例进行引入新课2.学生记录目标3.巩固一下本节课所能用到的旧知识(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知识点与反馈练习相结合5、学习总结6.作业反馈7.板书设计。
内能说课稿
内能说课稿
《内能》说课
(第十七周)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
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稿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方法:转换研究法、实例归纳法教学用具: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墨水、空气压缩演示仪、硝化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2内能说课稿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解题过程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评价与反馈: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前备课,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全面、系统。
2.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条理性和层次感,突出重点和难点。
3.及时调整板书,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教学进度,适时补充或修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内能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内能与热量、能量的关系。
2.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实验效果和观察结果。
3.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内能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变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内能实验,如酒精灯加热实验、热胀冷缩实验等,观察内能变化。
2.问题讨论:设置一些与内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涉及内能转化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2.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效果。
初中物理内能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内能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能。
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热力学和物质性质研究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能的基本概念。
内能是一个状态函数,它只与物体的当前状态有关,而与物体达到当前状态的路径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是通过加热还是做功等方式达到某一状态,其内能的值是相同的。
这一点对于理解内能的性质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将探讨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表现形式,而热量则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量度。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会增加;相反,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通过实验和公式,我们可以定量地描述这种关系。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内能的测量方法。
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量热法,通过测量物体在恒压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确定其内能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热容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内能的变化规律。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内能的应用。
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制冷设备、热电发电和内燃机等领域。
通过理解内能,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说课的最后,我会准备一些与内能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活动,帮助同学们巩固和深化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这些习题将涵盖内能的计算、热传递过程的分析以及内能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次说课,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内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它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内能不仅是热力学的基础概念,也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探索内能的奥秘,开启物理学习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内能》说课稿1份
《内能》说课稿惠农中学王玲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课时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首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内能的理解上有困难,其次,学生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的重难点为: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和视频,来展示内能的微观机制和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易懂。
2. 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实践来体验和探究内能的改变和转化。
1. 使用具体实例和图示来辅助解释抽象概念。
2. 提供实验操作指导,并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练习。
3. 创造互动环境,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课后,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复习和强化。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 引入实际问题,如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现实意义。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5. 通过定期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前置知识,如能量守恒的概念、机械能的转换等。然而,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 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2. 学生可能对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缺乏直观的认识。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 说课稿
《内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内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物体内部能量的形式和转化。
内能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温度、热量等概念密切相关,是理解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回顾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和实例,探讨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内能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热现象有一定的感受,但对于内能的本质、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实例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能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内能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改变内能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初中物理说课稿内能
初中物理说课稿内能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内容。
内能这一概念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的热学单元,它是对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的总称。
内能的概念不仅涉及到热学,还与力学、电磁学等其他物理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理解内能对于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理解内能的定义,掌握内能与温度、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内能的变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分子运动和内能变化的过程。
同时,我会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热学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解释内能的定义,以及内能与温度、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分子运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内能。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内能变化的规律,并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巩固练习:通过习题和问题解答,巩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62《内能》说课
《内能》说课稿夏敬珍说课的题目是《内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建议、学法指导、教学活动程序、训练与评价方案等方面的设置依据或设计意图给予阐述。
一、教材分析对内能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的理由:目标的设置一是要体现新课标的规定和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客观反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且易于检测和评价。
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故目标设置如下:1、认知领域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改变。
③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情感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②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学生虽然以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毕竟中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较差;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四、教法建议1、课时安排:3课时内能这节内容我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能概念,第二三课时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第二三课时教学与探究的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
2、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知识应用等,本节内容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
《内能》说课稿(1)
《内能》说课稿说课稿2010-05-07 13:32:25 阅读5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孔祖中学蒋红侠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内能》,《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前面所学《分子热运动》的延伸,又为后面其他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由于本章的知识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点,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
今天我只说其中的第一课时有关内能的概念的部分。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计划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
2.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掌握类比的科学方法。
(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内能的概念。
学生已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准备大胆放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发展,我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下面为大家展示具体的教学过程、观看动画、然后提问:是谁推动瓶塞做功?这种神秘的能量是什么能?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课题。
引入了新课。
创设了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
什么是内能?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先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
提问运动的小球具有什么能?行驶的帆船具有什么能?那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怎样的?类比得出分子动能。
拉伸的弹簧具有势能,被举高的小球具有势能,类比得出分子势能。
初中的物理内能说课稿
初中的物理内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内能的定义、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内能。
内能,简单来说,是一个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总和。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这里的分子动能指的是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分子势能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
内能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与物体的种类、物质的量以及物体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内能的性质。
内能具有不可直接观测性,我们无法直接测量一个物体的内能大小,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来间接了解内能的变化。
此外,内能是一个状态函数,它只与物体的当前状态有关,而与物体达到当前状态的路径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是通过加热还是做功等方式达到某一温度,其内能的改变量是相同的。
那么,内能与温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强弱的度量,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内能也就越大。
在一定的压力下,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关系在理想气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可以忽略不计,内能主要取决于分子动能,即温度。
最后,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主要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指外界对物体施加力,使物体发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内能。
例如,当我们压缩一个气缸中的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了功,气体的内能就会增加。
热传递则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从而使物体内能发生变化。
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内能的概念。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金属块放入热水中,观察金属块的温度变化,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人教版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内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能》这一章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内能》这一章节位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热学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之后,对热现象深入理解的重要内容。
本章节通过对内能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内部能量的概念,并理解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实验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内能这一抽象概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章节关于热量和温度的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存在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新知首先,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内能的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其次,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内能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3.2《内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第13章第2节《内能》。这一节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核心部分,是学习热学、热力学的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
1.内能的定义: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内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标注本节课的主题《内能》。内容区采用提纲式板书,左侧列出主要知识点,右侧记录关键公式和实验数据。总结区位于黑板底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量传递的实质等。风格上,板书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要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识别关键信息。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边讲边写,适时擦除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板面的整洁。
3.在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并在班级内分享探究成果。
4.在课后作业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作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与内能相关的趣味实验或生活现象,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物体加热后会变热?热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说课稿
惠农中学王玲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首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内能的理解上有困难,其次,学生对改变
内能的方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具体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的重难点为: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三:说教法、学法的确定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
由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学法: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应用等
四:实验器材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根50 cm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五、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一、新课引入: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
展示人类对“热”的基本认知过程。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见幻灯片)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冰山也不例外。
第三环节: 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首先让学生体验对手呵气和搓手时手的感觉,再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为了进一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我计划先组织学生做演示实验A:压缩空气做功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空气压缩仪里放入半颗火柴头,现象就会非常的明显和震撼),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的变化。
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变化?并通过演示实验B:气体对外界做功,让学生感受瓶塞被气体冲出去的过程。
最后组织学生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以及用“冰露”矿泉水瓶分组实验、观察、体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通过做功使内能变化的两个过程。
知识的应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
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借助了学生体验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学问,物理来源于生活,
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并让他们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乐趣,从而乐于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布置课外小实验:自制弹射器
找一段两端开口的小塑料管,从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一个用水浸湿了的纸团(要塞紧),从另一端推进一个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个简易的弹射器就做成了。
试试推进活塞,比比看谁能把纸团弹射得最远。
布置这一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为后面热机的学习做个铺垫。
六、板书设计:
第2节内能
一、认识内能
1.什么是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发生了改变——观察其温度变化。
2.热传递:
①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