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腌腊肉制品加工技术
腌腊制品(Curing)
肉制品加工技术
一、概述
概念 历史(3000BC) 现阶段的地位 代表产品
二、腌腊肉制品的加工保藏原理
色泽的形成 风味的形成 保藏性
色泽的形成
氧合肌红蛋白
(Fe 2+,鲜红色 ) 氧和 NO3
↓ ↓
↓↑去氧和
细菌还原作用 NO2 Vc
↓ 高铁肌红蛋白
水分活度(Aw= p / p0)
•各种食品的Aw: 新鲜肉——0.97~0.98,鱼——0.98~0.99,红肠——0.96左右, 干肠和腊肉——0.65~0.85。 •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其最适的Aw: 细菌生长的Aw下限为0.94,酵母菌为0.88,霉菌为0.8。
Aw降至0.7以下,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但嗜盐菌在
(Fe 3+,灰棕色)
肌红蛋白
(Fe 2+,紫红色)
→ 肌色素 +65℃
↓ 腐败、光、空气
NO
→
↓ 亚硝基高铁肌红蛋白
(Fe 3+,灰棕色)
↓ 细菌还原作用
Vc
亚硝基肌红蛋白
( g
↓↑ 酸化 亚硝基肌色素
加热
(粉红色)
风味的形成
定义 特点
现代注射腌制方法
• • • • •
定义 发展历史 特点 腌制液的组成 影响腌制液渗入的因 素
腌制液的组成
组成 方法 食盐 18~ 20Be ° 硝酸钠 亚硝酸钠 0.08%~ 012 % 多聚 磷酸盐 抗坏血酸 糖
湿腌法
0.24% ~ 0.4 %
0
0
2.5%
清淡 型 注 培 射 根 腌 制 清淡 型 法 火 腿
• •
•
腌制风味的出现大约需要10~14d; 腌制初期渗透作用水和可溶性物质,如: 矿物质、水溶性维生素、肌红蛋白,从肉 中渗出; 腌制后期扩散作用使得Na、CL、NO2 、P 等离子扩散入肉中发生了生化反应。
腌腊肉的制作工艺
3、操作要点
• 3.4、腌制 :原料肉修整完毕
后进行腌制,腌制间温度控制 在4℃左右。在冬天天气特别 干燥时腌制间要增加湿度,具 体做法是保持地面湿润。
3、操作要点
• ①腌制前准备腌制料:按配方表标明 的量和比例取食盐、亚硝酸钠,混合 均匀;另外准备花椒少量。 ②第一次上盐:原料肉表面涂上盐, 要均匀、充分,待原料出水流失后, 一般24小时后加第二次上盐。(注意 再上盐时应先把水倒掉) ③第二次上盐:在全部肉面上涂满盐 ,一般腌2—3天。
1 、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 - 整理 - 腌制 - 整型 –
晾晒 - 烤培 - 发酵 - 成品 - 包
混合盐(水)-辅料
装-贮藏
_
2、设备流程
注射机- 配料缸
• 台案-容器 -腌制槽-晾挂 设备-烘烤设备-成品库
_
3、操作要点
3.1、原料选择: 畜禽肉类带骨、不带骨或整只 的都可以加工腌腊肉。
3、操作要点
3、操作要点
• 原料肉腌制完成后除去表面 的一些残留盐分和腌制配料 ,然后放入烘烤箱烘干,烘 到肉表面呈金黄色。
3、操作要点
• 腌制是肉制品生产工艺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增强 肉制品的保存期,提高防腐性 ,还可以改善和提高肉制品的 风味,稳定肉色,提高保水性 、粘结性。总之,可以提高肉 制品的质量和成品率,增加经 济效益。
腌腊肉制作工艺
07食品 张文波 18
• 腌腊肉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 肉制品。腌腊肉是用鲜肉作主 要原料,配以各种调味料,经 过腌制、晾晒或烘焙等方法而 制成的一种半成品。包括咸肉、 酱封肉、培根、腊肉等,品种 多样,各具特色。这些肉食品 成本低廉,保存容易,食用方 便,甘香浓郁。其中有不少品 种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地
8腌腊肉制品加工技术
(四)保水
腌制可提高肉持水性这种作用主要是盐使肉中的蛋白质成 分发生一些质构上的变化,从而提高持水能力。在肉腌制 中常用磷酸盐,其提高肉的持水性作用机制可能为下列4个 方面。 1.pH值上升 磷酸盐溶液呈碱性,可以使肉的pH值向 碱性方向偏移。一般来说,持水性在pH5.5左右最低,当其 向碱性偏移后,则持水性提高。 2.螯合作用 聚磷酸盐有与多价金属离子结合的性质, 聚磷酸盐的加入,可以结合原来与结构蛋白结合的钙、镁 离子,使结构蛋白质的羧基被释放出来。由于羧基之间静 电力的作用,使蛋白质结构松弛,可以使更多的水被吸收。
腌制原理
腌制是借助盐或糖扩散渗透到组织内部,降低肉组织内部 的水分活度,提高渗透压,有选择地控制有害微生物或腐 败菌的活动并伴随着发色、成熟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改变 细菌菌属状况,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防腐性,增 强肉的保水性、粘结性, 促进加热凝胶的形成, 稳定肉的 颜色,还可以形成并保持具有独特的盐腌风味,从而改善 和提高肉制品的风味。
水性能。
腌制方法
肉的腌制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干腌法、湿腌法、混 合腌制法、注射腌制法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又发展 了一系列加速腌制的方法,为腌制加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 方便。
• (一)干腌法
– 干腌法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肉 品表面擦透,即有汁液外渗现象,而后层堆在腌制架 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里,各层间还应均匀地撒上食盐, 各层依次压实,在外加压或不加压的条件下,依靠外 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 – 我国传统的金华火腿、咸肉、风干肉等都采用这种方 法。如金华火腿一般腌制30-35d;上海地区5-10kg的 连片咸肉腌制30d左右。
• (五)腊肠类 传统中式腊肠俗称香肠,是 指以猪肉为主要原料,经切、绞成丁,配 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再晾晒或烘焙而成 的肉制品,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风味肉制品。
腌腊肉制品加工工艺与配方
腌腊肉制品加工工艺与配方腌腊肉制品是原料肉经预处理、腌制、晾晒或烘焙等方法加工而成的一类肉制品。
该产品的特点是肉质细致紧密,色泽红白分明,滋味咸鲜可口,风味独特,便于携带和贮藏。
一、腌腊肉制品的种类腌腊肉制品是我国传统的肉制品之一,我们将其分为中式和西式两大类。
1.中式腌腊肉制品主要包括咸肉类和腊肉类两种。
(1)咸肉类咸肉类由原料肉经腌制加工而成,如盐水鸭、咸牛肉等。
(2)腊肉类腊肉类是原料肉经预处理(修整或切丁)、腌制、脱水、成熟而成,有特有的腊香味,如中式火腿、腊肠、腊猪肉、腊兔、板鸭等。
①中式火腿:是用猪的前、后腿肉经腌制、洗晒、整形、发酵等加工而成的腌腊制品,它分为南腿(以金华火腿为代表)、北腿(以如皋火腿为代表)、云腿(以云南宣威火腿为代表)。
南腿、北腿的划分以长江为界。
②腊肠:是指以肉类为主要原料,经切块、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再晾晒或烘焙而成的肉制品。
腊肠在我国俗称香肠。
我们依据其成型工艺把它放在本章第二节中介绍。
2.西式腌腊肉制品主要有西式火腿类和培根。
(1)西式火腿西式火腿与我国传统火腿的形状、加工工艺、风味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根据其形式及工艺分为带骨火腿、去骨火腿和成型火腿三种。
我们也把它放在本章第二节中介绍。
(2)培根培根即烟熏咸猪肉,因为大多是猪的肋条肉制成,所以也叫作烟熏肋肉,是将猪的肋条肉整形、盐渍、熏干而成的西式肉制品。
培根的加工中除了腌制以外,重要的是烟熏,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本章第三节中介绍。
二、腌腊肉制品的保藏原理肉的腌制是肉品保藏的一种传统手段,也是肉品生产常用的加工方法。
肉的腌制通常指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钠、蔗糖和香辛料等辅料对原料肉进行浸渍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在腌制时常加入品质改良剂如磷酸盐、异抗坏血酸、柠檬酸等以提高肉的保水性,获得较高的成品率。
同时腌制的目的已从单纯的防腐保藏发展到主要为了改善风味和色泽,提高肉制品的质量,从而使腌制成为许多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作者:-----------------------日期:中式肉制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一)腌腊肉制品腌腊制品是用盐和香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经自然风干腌制而形成的风味独特的肉制品。
具代表性的有火腿、板鸭、广式腊肠等。
1.火腿火腿是我国著名的肉制品。
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曾多次在我国和世界获奖。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鲜腿修整→腌腿→洗腿→整形→晒腿→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成品(1)原料选择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猪,屠宰后前腿沿第二颈椎将前颈肉切除,在第三肋骨处将后端切下,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形状为方形;后腿是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开,然后沿大腿斜向下切。
(2)鲜腿修整除去前、后腿上的残毛和脚蹄间的细毛,挤出血管残留的淤血,削平耻骨,斩去脊骨,割去浮油和油膜,将腿修成"琵琶"形。
(3)腌腿腌制时应根据季节、气温等条件确定用盐量。
在地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间,气温为3~8℃,是比较适宜的腌制温度,在此条件下用盐量为鲜腿重的9%~10%,分7次上盐,早冬和春节还要加硝石。
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但腌制期缩短。
第一次上盐,撤盐应均匀,但不能过多,撒盐后平叠堆放12~14层;经24小时后上第二次盐,这次用盐约占总盐量的一半,重点在腰荐骨、耻骨关节、大腿上部三个部位多撤盐;第二次上盐后4~5天上第三次盐,同时将堆码的上下层倒换;再经5~6天上第四次盐,用盐量为总盐量的5%左右,此时可以检查腌制的效果,用手按压肉面,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明已经腌透;第五、六次上盐分别间隔7天左右,火腿的颜色变为红色;经六次上盐后,重量小的可以进入洗腿工序,较大的腿可进行第七次上盐。
腌制的总时间为30~35天。
(4)洗腿腌制结束后将腿放在清水池中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去火腿表面的血水和油污。
洗后晾晒至表面无水后,打印商标。
(5)整形将腿骨校直,脚爪校成弯曲状,皮面压平,腿头与脚对直,使其外形美观。
第一篇第五章腌腊肉制品加工
腿形:选择细皮小爪,脂肪少,腿心丰满的鲜腿。
加工火腿原料切割方法
前后腿均可用来腌制火腿。 后腿的切线: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断,然 后沿大腿内斜向切下。
前腿切线,前端沿颈椎第二骨节处将前颈肉切除, 后端从前数第六肋骨处切下。
最后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成方形,俗 称方腿。
1、原料选择截腿坯(一)
4.6%~5.8%时保水性最强,实际上一般达不到
促使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向肌肉深层渗透 助色
2、糖
还原糖吸收氧、为硝酸盐还原菌提供能源 氧化成酸起作用
提高嫩度
产生风味物质
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醛类等羰基化合及及含硫化合物 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尤其是需要发酵的制品
促进发酵进程
3、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5、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盐
三、肉的腌制方法
1、干腌法
方法:干腌制盐涂擦在肉的表面,然后堆叠在腌制 架上或盛装在容器内,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 腌制 优点:
有独特的风味和质地 操作简便,占地少 蛋白质损失少,水分含量低, 耐贮藏
缺点
时间长,易造成肉的内部变质,用盐量高 失重大,色泽较差 工人劳动强度大
火腿鸳鸯夹
金华火腿加工特点
猪种为金华猪,又叫“两头乌”,是我国最名贵的猪
种之一,这种猪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皮薄肉嫩,瘦 肉多,适于腌制。
加工工艺精细,技术精湛。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从选
料、腌制、洗晒、发酵、整形、分级保管等方面,均 有系统的程序和正确操作方法。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一)中式火腿火腿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腌腊猪肉制品。我国的火腿按产地不同有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湖北恩施火腿、贵州威宁火腿和四川剑门火腿等。各地火腿腌制剂配料和加工方法因地方风味、气候条件而各有区别,但生产工序基本相同,都要经过选料、修整、腌制、浸洗、整形、晒腿、发酵等七个工序。下面介绍基本加工步骤。
1.加工工艺
(1)选料:火腿原料主要是猪的后腿肉,也可用前腿肉,但质量稍次。用做原料的猪要求健康无病,腿部不能有损伤。鲜腿质量以4.0~7.0kg为最适宜,太大时不易腌透或腌制不均匀;若太小(4.0kg以下),肉质太嫩,水分含量高,腌制时水分损失大,既损失了可溶性蛋白质又易造成盐分过高,不易发酵,风味欠佳。要求选择细皮、小爪、脂肪少、腿心丰满的鲜猪腿。
第五次复盐、第六次复盐:腌制间隔时间为7d,两次用盐量相同,约为腿重的0.4%。这两次上盐的面积更明显地集中在三签部位。此时火腿已大部分腌透,主要在脊椎骨下部的肌肉处还未完全腌透,仍然很松软,应涂抹少许盐。
对于大的腿坯(6.0kg以上)可复7次盐。火腿经过7次复盐和几次上下层翻倒后,肌肉由暗红转为鲜艳的红色,肌肉组织坚硬结实,小腿部呈橘红色且坚硬。此时火腿已腌好,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5)整形:洗净后用绳吊在晾架上,经4h后肉面微干时打印商标,再晾晒3~4h,待腿皮微干、肉面尚软时整形。即将火腿用力逐渐校成一定形状。整形时,将小腿骨校直、皮面压平,使脚爪弯曲,将肉向腿心挤拢,使其饱满、外形美观。
(6)晒腿:用竹竿木架将腿挂在太阳下晾晒,晾晒时间根据季节、气温、风速、腿的大小、肥瘦、含盐量的不同而异。当气温低时,晾晒时间长些;气温高时可短些。一般晾晒3~6d,晒至皮紧、红(黄)亮、皮下脂肪洁白、形态固定、肌肉坚实、发香时即可。应注意,如晾晒时间太长,可造成火腿干硬、损耗增大,又使得在贮藏鲜化时因含水量过低不利于发酵;时间过短,含水量过大,容易腐败变质。晒腿时仍应整形,使外形更加美观。如遇阴雨天气,则晾挂在室内,如室内通风不好、腿上有粘液产生时应立即揩去,严重的要重新洗晒。
腌腊制品加工工艺
5、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盐
– 拉加NO的形成,加快发色过程 – 有利于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亚铁肌红蛋白 – 抗氧化作用 – 减少亚硝胺形成
(二)影响腌肉色泽的因素
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 用量不足则颜色淡而不均,过大则会使血红素 生成绿色的衍生物
– 酱肉类
• 肉经食盐、酱料腌制、酱渍后,再经脱水(风干、 晒干可熏干而加工成的生肉类制品
• 特点:具有独特的酱香味,肉色棕红 • 主要品种:清酱肉、酱封肉酱鸭等
• 风干肉类
– 肉经腌制、洗晒(或无)、晾挂、干燥等加工 工艺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
– 特点:干而耐咀嚼,回味绵长
– 主要品种:风干猪肉、风干牛肉、风干羊肉风 干鸡等
1、水分活度下降 2、含盐量升高 3、水分含量下降 4、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和PH值变化
– 高浓度盐腌制使蛋白质的溶胀失去可逆性
5、腌肉风味的形成
– 蛋白质、脂肪分解形成风味物质 – 腌制剂扩散并与肉成分反应
(四)腌制成熟的标志和注意事 项
1、成熟的标志
– 切开最厚肌肉,断面呈玫瑰红色,指压弹性均 相等,无粘手感,肥膘断面呈青白色,切薄片 时略带透明。若中心仍呈暗红色则说明未腌透
• 氧化成酸起作用
– 产生风味物质
• 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醛类等羰基化合及及含硫化 合物
– 促进发酵进程
• 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尤其是需要发酵的制品
3、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 呈色作用 – 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 – 搞氧化作用,延缓肉的腐败 – 产生独特的腌肉风味,抑制蒸煮味的产生
4、碱性磷酸盐
– 用量:0.05~0.15g/Kg
腌腊肉制品
(一)食盐
1、突出鲜味作用; 2、防腐作用; 3、食盐促使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向肌肉 深层渗透
(二)糖
调味作用; 助色作用; 增加嫩度; 产生风味物质。
(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并且具有抑制 许多其他类型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优良的发色作用;
抗氧化作用,延缓腌肉腐败,这是由于它本身 有还原性;
肉的腌制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干腌法、 湿腌法、混合腌制法、注射腌制法等。随 着技术的进步,近年又发展了一系列加速 腌制的方法,为腌制加工工业化生产提供
了方便。
(一)干腌法
干腌法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 肉品表面擦透,即有汁液外渗现象,而后层堆 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里,各层间还应 均匀地撒上食盐,各层依次压实,在外加压或 不加压的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 腌制的方法。我国一些地方特产如金华火腿、 咸肉、风干肉等都采用这种腌制方法。 干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制品较干,易于保藏, 无需特别当心,营养成分流失少,风味较好。 其缺点是盐分向肉品内部渗透较慢,腌制时间 较长,内部易变质;腌制不均匀,失重大,味 太咸,色速腌制,使食盐容易进入原料 肉内部,在肉表面割出刀口,俗称开刀门。刀 口的大小、深浅和多少取决于腌制时的气温和 肌肉的厚薄。一般气温在10~15℃时,为防止 腌制时肉的腐败,应开刀门,刀口可大而深, 以加速食盐的渗透,缩短腌制时间;气温在 10℃以下时,少开或不开刀门。 腌制:应在3~4℃条件下进行腌制。
(二)湿腌法
湿腌法即盐水腌制法。就是在容器内将肉品浸 没在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内,并通过扩散和 水分转移,让腌制剂渗入肉品内部,并获得比 较均匀的分布,直至它的浓度最后和盐液浓度 相同的腌制方法。此方法常用于分割肉、肋部 肉的腌制。 湿腌法的优点是:腌制后肉的盐分均匀,盐水 可重复使用,肉质较为柔软;缺点是其制品的 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腌制时间比较长, 蛋白质流失较多。还因含水分多不宜保藏。
肉制品腌腊工艺技术概述
肉制品腌腊工艺技术概述一、咸肉加工咸肉是以鲜肉为原料,用食盐腌制而成的肉制品,可分为带骨肉和不带骨肉两种。
带骨肉按加工原料的不同,有“连片”、“段片”、“小块”、“咸腿”之别。
咸肉在我国各地都有生产,品种繁多,式样各异,其中以浙江咸肉、如皋咸肉、四川咸肉、上海咸肉等较为有名。
咸肉加工工艺大致相同,其特点是用盐量多。
(一)工艺流程加工咸肉的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修整→开刀门→腌制→成品包装。
(二)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咸肉是以猪肋条肉、五花肉、腿肉等作为原料,需肉色好,放血充分,且必须经过卫生检验部门检疫合格。
若为新鲜肉,必须摊开凉透;若为冻肉,必须经过充分解冻处理。
2.修整将原料肉除去淤血、血管、淋巴、碎油及横膈膜等部分。
3.开刀门为了加速腌制,可在肉上割出刀口,俗称“开刀门”。
刀口的大小深浅和多少取决于腌制时的气温和肌肉的厚薄。
一般气温在10~15℃时应开刀门,刀口可大而深,加速食盐的渗透,缩短腌制时间;气温在10℃以下时,少开或不开刀门。
4.腌制将修整好的肉放在3~4℃条件下腌制。
温度高,腌制过程快,但易发生腐败;温度低,腌制慢,风味好。
采用干腌法:将肉重14%~20%的食盐与0.05%的亚硝酸盐混合,涂抹于肉表面,肉厚处多擦些,再将擦好盐的肉块堆垛腌制。
第一层皮面朝下,每层间再撒一层盐,依次压实,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在表面多撒些盐,防止微生物污染。
每隔5~6d上下层互相调换一次,同时补撒食盐,经25~30d即可完成腌制。
采用湿腌法:先用开水配成22%~35%的食盐溶液,再加入0.7%~1.2%的亚硝酸盐与2%~7%的食糖(也可不加),搅拌均匀。
将肉整齐排放在缸或木桶内,加入配好并冷却的澄清盐液,以浸没肉块为基准,盐液重约为肉重的30%~40%。
肉面压以木板或石块,防止上浮,每隔4~5d上下层翻转一次,15~20d即成。
出品率为90%。
(三)质量标准咸肉的质量标准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分别见表5-1、表5-2。
第四章腌腊肉制品
为四川腊肉、广东腊肉、湖南腊肉等。按加工的原料
可分为腊牛肉、腊羊肉、腊鸡、腊鸭等。其中以腊猪 肉、南京腊鸭(板鸭)肉等较为普遍。
腊肉(以川式腊肉为例)
1、工艺流程
选料修整→调制配料→腌制 →脱水(风干、烘烤或熏烤)
→成品→包装。
26
2、操作要点
• 干腌是利用食盐或混合盐,涂擦在肉的表面, 通过肉中的水分将其溶解、渗透而进行腌制的 方法。 • 优点:简单易行,耐贮藏、腌制品风味好。 • 缺点:腌制时间长;咸度不均匀、费工、制品 的重量和养分减少。
2、湿腌法
• 将盐和其他配料配成饱和盐水卤,然后将肉浸 泡在其中,并通过扩散和水分转移,让腌制剂 渗入肉内部,并获得比较均匀的分布的腌制方 法。 • 优点:渗透速度快,省时省力,质量均匀,腌 制液再制后可以重复使用。 • 缺点:含水量高,不易保藏;色泽和风味不及 干腌制品。
(一)工艺流程
• 鲜猪肉后腿 → 修割→ 腌制 → 洗腿→ 晒腿 → 整形 → 发酵→修整→堆码→成品
(1)鲜腿的选择与切割
• 重量:鲜腿重量以5-8kg为宜,过大时不易腌 透或腌制不均匀;过小肉质太嫩,腌制时失 水量大,不易发酵,肉质咸硬,滋味欠佳。 • 皮薄:腌制火腿的鲜腿皮愈薄愈好,粗皮大 腿,腿心瘪薄,有严重红斑者不宜加工火腿。 • 肥膘:肥膘要薄,一般肥膘厚度在 2.5cm 左 右,色要洁白。 • 腿形:选择细皮小爪,脂肪少,腿心丰满的 鲜腿。
(2)配料(不同品用料不同,同一品种不同季节也有微调)
肉100kg,食盐3~4kg,曲酒0.5~1kg,硝酸钠50g,红糖汁500g (上色和调味),花椒100g,总香辛料(五香粉)200g。
腊味制品加工技术
64
❖去四件、去内脏:将鸭体去翅、去脚、 去内脏。去内脏时在右翅下开一个5~ 8cm长月牙形开口,取出食管嗉囊和内 脏。
❖拔血、整形:置8~10 ℃冷水中浸洗12h, 去除血污,保持皮肤洁白干净。然后, 沥干水分,压扁鸭体。
13
1. 选料、腌制
❖ 选择新鲜优质的肥膘在1.5cm以上,符合卫生 标准的带皮去骨猪肉为原料。
❖ 将其边缘修整,长宽厚与广式腊肉相同,肥 瘦比例一般为5:5或3:7。
❖按配方配制腌制剂(川味) ,混合香辛调料 (桂皮0.3kg,八角0.1kg,草果0.1kg,茴香 0.5kg,花椒0.1kg,混合碾成粉或熬成香料汁) 腌制。
61
南京板鸭又称“贡鸭”,始于明末 清初,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特点 是外观体肥、肉红、皮白、骨绿,保持 了鸭的基本特征和本味,食用时鲜、香、 酥、嫩,余味回甜。
62
南京板鸭加工工艺流程 选 料→ 宰杀→ 修整→ 腌制→ 排 坯→ 晾挂→ 保藏
63
南京板鸭加工工艺
❖选料:选用优质瘦肉型鸭,体重1.5~2kg,肌 肉丰满,鸭体皮肤洁白,新鲜健康为宜。
30
该区冬季较冷,气温0~10℃,有利于火 腿的腌制;春季多雨,湿度较大,气温逐渐 升高至20℃以上,夏季湿度下降,气温在 30℃以上,最高可达37℃,这种温度和湿度 变化过程有利于火腿的发酵成熟;秋季气温 下降,金华火腿也进入后熟期。
从冬季腌制至秋季加工成成品,整个过 程需要8~10个月。
31
原料要求
66
❖复卤:复卤用的卤水有新卤和老卤两种。 新卤是用浸泡鸭子的淡红色血水加盐配 制而成。腌过鸭的新卤煮过2~3次以上 即为老卤。复卤时,用老卤灌满鸭体腔, 反复多次,最后置于腌缸并保持鸭子被 完全淹没,腌制15~20h,据腌制温度 和鸭子大小而定。
肉品加工技术 腌腊肉制品加工
(二)加工方法:
6、发酵:目的是进一步干燥,并产生 特殊风味物质,使肉色、肉味和香气 更加诱人。在发酵中还注意进一步整 形,称修干刀。
7、落架和堆叠:堆高<15层,肉面向 上,皮面向下。每隔±10天倒堆一次, 每次倒堆同时将流出的油脂涂抹在肉 面上,不仅可防止火腿过分干燥,且 保持肉而油润有光。
2、广式腊肉(广东腊肉)
1-5-3 腌腊肉制品加工
4、腌制的基本原理
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钠(或钾), 亚硝酸钠、蔗糖和香辛料等腌制辅料处理肉类 的过程。 (一)材料:食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糖类、抗坏血酸盐、异抗坏血酸盐和磷酸盐等。 (二)作用
1、提高制品保存性和安全性 2、风味形成 3、发色作用
一、概述
4、三湘腊肉皮呈酱紫色,肥肉淡黄,肉质 透明,瘦肉棕红,味香利口,食而不腻
也有以牛羊肉为原料加工的腊牛肉和腊羊肉。
2、广式腊肉(广东腊肉)
(二)工艺流程
选料
剔骨
切肉条
烘烤或熏制
腌制
包装
洗肉条
广式腊肉特点是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无骨带 皮,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并具脆 性,咸甜爽口
成品
2、广式腊肉(广东腊肉)
广式腊肉特点是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无骨带 皮,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并具脆 性,咸甜爽口
(三)加工方法 1、选料:精选新鲜不带奶脯、肥瘦层次 分明的肋条肉,一般肥瘦比为5∶5或4∶6。 修刮净残毛和污垢。 2、剔骨、切肉条:剔除硬骨或软骨,切 成长35~40cm,宽2~5cm,厚1.3~1.8cm, 重±200g长方形肉条。在肉条一端用尖刀 穿一小孔,系绳吊挂。 3、洗肉条:肉条浸泡在约30℃清水中, 漂洗1~2min,除去表面浮油,取出滴干水 分。
第三节 腌腊制品的初加工工艺
第三节 腌腊制品的初加工工艺
• 一、火腿的初加工工艺 • 二、咸肉、咸鱼、板鸭的初加工工艺
火腿
二、咸肉、咸鱼、板鸭的初加工工艺
咸肉、咸鱼、板鸭等腌制品在加工前, 宜先放在清水中浸泡,以除掉一部分盐分, 然后再进行各种加工。腌制风鸡时,不拔 鸡毛,带毛腌制,毛上的盐和香料能起继 续熏腌的作用,并可保持鸡肉的香味不散 失,鸡毛层可阻挡潮气,保持鸡身干燥, 不致滋长霉菌。加工时则要将鸡毛拔去。
火腿的加工存放周期长,肉面会产生一层发 酵保护层,皮面带有污垢。因此,在初步加工火 腿时,先要将肉面表层的发酵保护层仔细地削去; 皮面用粗纸揩拭,再用温碱水将火腿洗刷干净, 然后用清水冲净碱分,再切配烹调。经过这样处 理后的火腿无异味,口味醇正。否则,烹制出的 菜肴有异味和哈喇味,影响成菜的风味和质量。
腌腊制品是指原料经预处理、腌制、脱 水、保藏成熟而成的一类制品,其肉质细 致紧密,色泽红白分明,滋味咸鲜可口, 风味独特,便于携带和贮藏,是我国传统 的烹饪原料之一。
一、火腿的初加工工艺
火腿狭义地讲是指用猪胴体后腿或前腿经腌 制、整形或长期成熟的生肉制品。广义地讲,还 包括用块状畜禽肉经腌制、滚揉、压模、煮制等 工序加工而成的熟肉制品。在此指的是狭义上的 火腿。
咸 肉
咸鱼
板鸭
关键术语
(1)初步加工工艺 (2)干制原料涨发 (3)水发工艺 (4)碱发工艺 (5)油发工艺 (6)盐发工艺
问题与讨论
1.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对菜肴质量有什么影响? 2.如何清洗猪肚、猪舌、猪肺、猪肠、猪脑、牛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混合腌制法
混合腌制法是可先行干腌而后湿腌,是干腌和湿腌 互补的一种腌制方法。干腌和湿腌相结合可以避免湿腌 液因食品水分外渗而降低浓度,因干腌及时溶解外渗水 分;同时腌制时不像干腌那样促进食品表面发生脱水现 象;另外,内部发酵或腐败也能被有效阻止。
混合腌制法防止了肉的过分脱水和蛋白质的损失, 增加了制品贮藏时的稳定性且营养成分流失少,同时具 有色泽好,咸度适中的优点。
腌制过程由于肉中水分外移,从而导致盐液含量下 降,且容易局部含量不均。因此,腌制过程应适当地增 添盐以及经常翻缸,以保证维持均匀的一定含量。湿腌 时一般盐液含量较高,通常不低于25%,而硝石(硝酸 钾或硝酸钠)不低于1%。 湿腌的缺点:其制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 腌制时间比较长,肉质柔软,蛋白质流失较多。还因含 水分多不易保藏。
• 腌腊制品:
– 以鲜、冻肉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修整,配以 各种调味品,经过腌制、酱制、晾晒或烘焙、 保藏成熟加工而成的一类肉制品,不能直接入 口,须经烹饪熟制之后才能使用。
• 尽管腌腊制品种类很多,但其加工原理基 本相同。其加工的主要工艺为腌制、脱水 和成熟。腌腊制品的主要工艺决定了其成 品色泽红白分明、耐贮藏和风味独特的特 点。
Aw-微生物-肉制品关系
Aw 0.95 0.91 0.87 0.80 0.75 在Aw以下为被抑制增殖的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芽孢细菌的一部分,某种酵母 大部分的球菌、乳酸菌、某种霉菌 大部分的酵母 Biblioteka 部分的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盐细菌
0.65 0.60 0.50 Aw 0.99~0.98 0.98~0.96 0.93 0.80
• (五)腊肠类 传统中式腊肠俗称香肠,是 指以猪肉为主要原料,经切、绞成丁,配 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再晾晒或烘焙而成 的肉制品,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风味肉制品。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原理
☺腌腊制品种类很多,加工原理基本相同。
☺主要工艺为腌制、脱水和成熟。
☺腌腊制品的主要工艺决定了其成品色泽红 白分明、耐贮藏和风味独特的特点。
2.肉的pH 亚硝酸钠只有在酸性介质中才能还原成 NO, 一般发色的最适宜的 pH 范围为 5.6 ~ 6.0 。有时为了提高肉 制品的持水性,常加入碱性磷酸盐,造成 pH 向中性偏移, 往往使呈色效果不好,pH接近7.0时肉色就淡,所以必须注 意其用量。但过低的 pH 环境中,亚硝酸盐的消耗量增大, 如使用亚硝酸盐过量,又容易引起绿变, 3.温度 生肉呈色的进行过程比较缓慢,经过烘烤、 加热后,则反应速度加快。如果配好料后不及时处理,生 肉就会因氧化作用而褪色,这就要求迅速操作,及时加热。
(三)风味形成
腌肉中形成的风味物质主要为羰基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 游离氨基酸、含硫化合物等物质,当腌肉加热时就会释放出 来,形成特有风味。风味的产生大约在需腌制10~14d后出现, 40~50d达到最大程度。
腌肉制品的成熟过程不仅是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形成特有 风味的过程,而且是肉内进一步进行着腌制剂如食盐、硝酸 盐、亚硝酸盐、异抗坏血酸盐以及糖分等均匀扩散,并和肉 内成分进一步进行反应的过程。腌肉成熟过程中的化学和生 物化学变化,主要由微生物和肉组织内本身酶活动所引起。 腌制成熟后的肉会出现鲜味或软嫩感。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 被分解为多肽、寡肽、氨基酸等小分子所致。
(二)湿腌法
湿腌法即盐水腌制法。就是在容器内将肉品浸没在预先 配制好的食盐溶液内,并通过扩散和水分转移,让腌制剂渗 入肉品内部,并获得比较均匀的分布,直至它的浓度最后和 盐液浓度相同的腌制方法。
此方法常用于分割肉、肋部肉的腌制。配制腌制液时, 一般是用沸水将各种腌制材料溶解,冷却后使用。腌制温度 3~5℃,时间4~5天。
瑰红色或红色,具有独特的腌制风味,味稍咸。
常见咸肉类有咸猪肉、咸羊肉、咸水鸭、咸牛肉和咸鸡等。
腊肉类
肉经食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和调味香料等 腌制后,再经晾晒或烘烤或烟熏处理等工艺加工 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化加工。
腊肉类的主要特点是成品呈金黄色或红棕色,产 品整齐美观,不带碎骨,具有腊香风味。 腊肉类主要代表有中式火腿、腊猪肉、腊羊肉、 腊牛肉、腊兔、腊鸡、板鸭、板鹅等。
腌腊制品的种类
• 中式
–咸肉类:如咸猪肉、咸水鸭等;
–腊肉类:如中式火腿、广式腊肉、板鸭 等; –酱肉类:如北京清酱肉、成都酱鸭等;
–风干肉类:如风干猪肉、风干羊肉等。
• 西式
– 培根类:烟熏咸猪肉。如大培根、奶培根等; – 西式火腿类
咸肉类
原料肉经腌制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制加 工。 咸肉又称腌肉,其主要特点是成品肥肉呈白色,瘦肉呈玫
• 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pH越低,食盐含量越高越好
• 三、微生物发酵
–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
• 四、调味香辛料
–生姜、花椒、胡椒
(二)呈色
在腌制过程中,硝酸盐类与肌红蛋白发生一系列作用,而 使肉制品呈现诱人的色泽。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NO-Mb是 构成腌肉颜色的主要成分。NO-Mb生成量的多少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
(三)酱肉类
肉经食盐、酱料(甜酱或酱油)腌制、酱渍后, 再经脱水(风干、晒干、烘干或熏干等)而加工 制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煮熟或蒸熟加工。
酱肉类具有独特的酱香味,肉色棕红。酱肉类常 见有清酱肉(北京清酱肉)、酱封肉(广东酱封 肉)和酱鸭(成都酱鸭)等。
风干肉类
• 肉经腌制、洗晒(某些产品无此工序)、 晾挂、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 食用前需经熟化加工。 • 风干肉类干而耐咀嚼,回味绵长。 • 常见风干肉类有风干猪肉、风干牛肉、风 干羊肉、风干兔和风干鸡等。
1.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肉制品的色泽与亚硝酸盐的使 用量有关,用量不足时,颜色淡而不均,在空气中氧气的 作用下会迅速变色,造成贮藏后色泽的恶劣变化。为了保 证肉呈红色,亚硝酸钠的最低用量为0.05g/kg;为了确保 安全,最大使用量为0.15g/kg,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肉类原 料的色素蛋白的数量及气温情况变动。
翻缸:在腌制过程中常需要定期将上、下层肉品依次翻 装,又称翻缸。翻缸同时要加盐复腌,每次复腌的用盐 量为开始腌制时用盐量的一部分,一般需复腌 2 ~4次, 视产品种类而定。 干腌的优点:操作简便,制品较干,易于保藏,无需特
别当心,营养成分流失少,风味较好。
缺点:盐分向肉品内部渗透较慢,腌制时间较长,内部 易变质;腌制不均匀,失重大,味太咸,色泽较差。
(四)注射腌制法
1.动脉注射腌制法 此法是用泵将盐水或腌制液经 动脉系统压送入分割肉或腿肉内的腌制方法。为散布盐 液的最好方法。 注射用的单一针头插入前后腿上的股动脉的切口内, 然后将盐水或腌制液用注射泵压入腿内各部位上,使其 质量增加8%~10%,有的增至20%左右。 动脉注射的优点是腌制速度快,而出货迅速;其次 是得率比较高。缺点是只能用于腌制前后腿,胴体分割 时还要注意保证动脉的完整性,腌制的产品容易腐败变 质,故需要冷藏运输。
(四)保水
腌制可提高肉持水性这种作用主要是盐使肉中的蛋白质成 分发生一些质构上的变化,从而提高持水能力。在肉腌制 中常用磷酸盐,其提高肉的持水性作用机制可能为下列4个 方面。 1.pH值上升 磷酸盐溶液呈碱性,可以使肉的pH值向 碱性方向偏移。一般来说,持水性在pH5.5左右最低,当其 向碱性偏移后,则持水性提高。 2.螯合作用 聚磷酸盐有与多价金属离子结合的性质, 聚磷酸盐的加入,可以结合原来与结构蛋白结合的钙、镁 离子,使结构蛋白质的羧基被释放出来。由于羧基之间静 电力的作用,使蛋白质结构松弛,可以使更多的水被吸收。
水性能。
腌制方法
肉的腌制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干腌法、湿腌法、混 合腌制法、注射腌制法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又发展 了一系列加速腌制的方法,为腌制加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 方便。
• (一)干腌法
– 干腌法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肉 品表面擦透,即有汁液外渗现象,而后层堆在腌制架 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里,各层间还应均匀地撒上食盐, 各层依次压实,在外加压或不加压的条件下,依靠外 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 – 我国传统的金华火腿、咸肉、风干肉等都采用这种方 法。如金华火腿一般腌制30-35d;上海地区5-10kg的 连片咸肉腌制30d左右。
耐干性霉 好渗透压酵母 微生物不繁殖 常见肉制品的Aw范围 生鲜肉及腌制肉 蒸煮火腿、香肠 培根 干香肠
3.毒性作用 一般来说,微生物对钠很敏感。在Na+含 量较低时,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如生理盐水), 但当超过一定的含量时就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Na+能和细 胞原生质中的阴离子结合,因而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同样,Cl-会和细胞原生质中阳离子结合,从而使微生物生 命活动受到抑制。 4.影响酶活性 微生物分泌出来的酶很容易遭到盐液 的破坏,这可能是盐液中的离子破坏了酶蛋白质分子中的 氢键或与肽键结合,从而影响了酶的活性。 5.去氧作用 由于盐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盐液中氧的溶 解度,从而形成了缺氧环境,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同时 也减少了脂肪被氧化的机会。
3.增加离子强度 聚磷酸盐是具有多价阴离子的化合
物,因而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以具有较高的离子强度,这有 利于肌球蛋白转变为溶胶状态,提高持水性。
4.肌球蛋白与低聚合度磷酸盐的特异作用 肌球蛋白
与低聚合度的磷酸盐可以发生类似于肌球蛋白与ATP所发 生的作用。肌球蛋白的增加,有利于持水性的提高。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除了通过腌制提高持水性外,通常 还配合使用滚揉法或添加大豆蛋白等方法提高肉制品的保
亚硝酸盐是腌肉的主要特色成分,它除了具有发色
作用外,对腌肉的风味有着重要影响。大量研究发现腌 肉的芳香物质色谱要比其他肉要简单得多,其中腌肉中 少去的大都是脂肪氧化产物,因此推断亚硝酸盐(抗氧 化剂)抑制了脂肪的氧化,所以腌肉体现了肉的基本滋 味和香味,减少了脂肪氧化所产生的具有种类特色的风 味以及过度蒸煮味,后者也是脂肪氧化产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