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并购贷款案例_法律(3篇)

并购贷款案例_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

并购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为并购交易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本文将以某A 公司并购某B公司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并购贷款的法律实务问题。

二、案例概述某A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某B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组装和销售,与某A公司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2018年,某A公司决定并购某B公司,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产业整合。

三、并购贷款法律实务分析(一)并购贷款概述并购贷款是指金融机构为支持企业并购活动,向并购方提供的贷款。

并购贷款具有以下特点:1. 贷款用途特定:并购贷款仅用于并购活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2. 贷款额度较高:并购贷款额度通常较高,以满足并购活动的资金需求。

3. 贷款期限较长:并购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3-10年。

(二)并购贷款法律实务问题1. 并购贷款合同并购贷款合同是并购贷款的法律依据,应明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

以下为并购贷款合同的主要内容:(1)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明确约定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确保各方权益。

(2)贷款用途:明确约定贷款用途,确保贷款用于并购活动。

(3)还款方式:明确约定还款方式,如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

(4)担保方式:明确约定担保方式,如抵押、质押、保证等。

(5)违约责任: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如逾期还款、提前还款等。

2. 并购贷款审批并购贷款审批是金融机构对并购贷款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

以下为并购贷款审批的主要内容:(1)并购方资质审查:审查并购方是否具备并购能力,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

(2)并购标的审查:审查并购标的是否符合并购方发展战略,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3)担保审查:审查担保方是否具备担保能力,担保方式是否合法有效。

3. 并购贷款发放并购贷款发放是指金融机构将贷款资金划拨给并购方的过程。

以下为并购贷款发放的主要内容:(1)贷款资金划拨:按照合同约定,将贷款资金划拨给并购方。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二)2024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二)2024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二)引言概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探讨该领域的相关问题。

正文内容:一、并购贷款的背景和概述1. 并购贷款的定义和特点2. 并购贷款的市场现状和趋势3. 并购贷款的风险和挑战二、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上市公司A公司收购B公司的贷款分析a. 收购目标的背景和业务特点b. 并购贷款的来源和结构c. 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和应对策略d. 并购成功后的效果和成果评估2. 案例二:上市公司C公司并购D公司的贷款分析a. 并购的动因和前提条件b. 融资方案和贷款方式c. 并购过程中的法律和合规问题d. 并购后的整合和发展策略3. 案例三:上市公司E公司参与多方合作的贷款分析a. 合作主体的选择和背景分析b. 贷款方案和资金筹集方式c. 多方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和协调d. 合作成果评估和后续发展方向4. 案例四:上市公司F公司通过收购融资的贷款分析a. 收购融资的目的和要求b. 收购融资的方式和流程c. 收购融资后的整合和优化d. 收购融资带来的价值和效益5. 案例五:上市公司G公司因并购贷款陷入危机的分析a. 并购贷款的风险预警和控制b. 并购失败的原因和教训c. 危机应对和风险管理措施d. 重组与再出发的发展策略总结:通过以上对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并购贷款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和应对。

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都需要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上加强,确保并购贷款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合理的贷款结构和融资方案也能够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更好的效果和成果。

并购贷款法律案例(3篇)

并购贷款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并购贷款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为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本文将以XX科技有限公司并购案例为例,分析并购贷款法律问题,探讨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二、案例概述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XX科技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2018年,XX科技决定并购一家同行业的初创企业——YY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Y科技”),以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并购贷款法律问题分析1. 并购贷款主体资格在并购过程中,XX科技和YY科技均需具备并购贷款的主体资格。

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借款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2)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4)有合法的用途;(5)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XX科技和YY科技均符合上述条件,具备并购贷款的主体资格。

2. 并购贷款合同条款并购贷款合同是并购贷款的核心法律文件,其条款的制定对双方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以下为并购贷款合同中常见的法律问题:(1)贷款金额和利率:贷款金额和利率是合同的核心条款,应明确约定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

(2)担保方式:为保证贷款安全,贷款人通常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

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

(3)违约责任:明确约定借款人违约情形、违约责任及违约金的计算方式。

(4)保密条款:为保证商业秘密,合同中应约定双方保密义务。

(5)争议解决: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诉讼。

3. 并购贷款监管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并购贷款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

监管内容包括:(1)贷款用途:贷款用途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不得用于违规投资或消费。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因包括香港东亚太平洋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都无力解决江纸股份面临的高额负债以及大股东江纸集团持有的国有股被冻结的局面虽经过种种努力最终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a44首先南昌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原大股东江纸集团占用资金的清欠力度使大股东江纸集团归还了118亿元欠款冲回江纸股份已计提坏账的准备金8260万元使江纸股份在2004年半年度报表中实现了盈利避免江纸股份退市局面2004年初南昌市政府决定用土地问题破解重组江纸股份的难题才使江纸股份的重组方得以最终确定其次南昌市政府寻找到江西江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集团
2、九江钢铁厂核心价值分析:符合产业政策的布局,可 以通过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改来扩大规模而不 受限制,具有壳资源优势。九钢经历破产异地搬迁后, 已经成为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其产权边界清晰、权 责关系明确;动力机制合理,反应机制灵活,对市场的 适应能力强。并且没有人员、历史债务、社会负担等 包袱,完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经营。对萍钢 而言,九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即其壳资源、现有 一定生产能力、区域优势以及当地政府对萍钢介入的 强势支持,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并购后企业运营中可能 发生的资金风险。
案例2:萍钢并购九钢案例
3、并购方式的选择:萍钢在并购上选择了“购买兼参股 式并购”的途径。即原九钢估价6个亿,萍钢出资3.9亿 元购买九钢65%的绝对控股权,并全面接管经营,原九 钢管理股东管全部退出,九钢原股东以35%的股权只参 股分红。
4、并购效益测算:萍钢并购九钢且使之达到100万吨的产 能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29亿元,利润总额1.72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较萍钢2006年预算数据分别高出72 元和61元。而且九钢的赢利水平,如果发挥出来,相当 可观。九钢今后可作为萍钢的出口材生产基地以及进行 新产品开发,盈利还将进一步增加;此外,并购后萍钢 进口矿的采购成本还将大幅度下降,因此,未来九钢将 会是一家盈利能力强、投资回报高的优势企业。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

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并购热潮,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国内银行并购案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

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定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件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

这是招行历史上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也是国内迄今最大、香港近7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始末永隆银行受到“次贷”危机的牵连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

2008年3月20日永隆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公告一经发出就引发多家银行竞标。

招商银行在与其它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出竞标。

但随后不久,经由其财务顾问摩根大通牵线搭桥,招商银行管理层与永隆银行创始人伍氏家族取得联系并表示了明确的合作意图。

6月初招行公告于 5 月30日已与永隆银行的三大股东签署股份买卖协议。

根据协议,招行将以156.5港元/股的价格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10月招行要约协议并购落定,招行为此次并购需要支付363亿港币的现金。

两家银行简介及优劣势分析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永隆银行不仅提供全面银行服务还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提供租购贷款、物业信迁、受迁代管、保险代理、经纪及顾问、期货证券经纪服务。

该行是香港一家中等规模老牌银行,总资产排名香港本土银行第4位、香港上市银行第10位。

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永隆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比较丰富。

二是积累了混业经营的经验。

永隆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

三是作为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
IBM pc部门总收入和亏损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总收入 亏损净额
2001年 100778 -397
2002年 9237 -171
2003年 9566 -258
二、合并过程简介
• 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过程跨国并购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
• • •
业知识, 仅靠并购企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联想在并 购IBMPC 业务过程中: (1)2003 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全面了解IBM 的 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在进行了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 2004 年12 月8 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 (2)财务方面。IBM 全球PC 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 5 亿美元, 其中包括6. 5 亿美元现金、价值6 亿美元的联想 股票及PC 部门5 亿美元的债务。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约 19% 的股份。 (3)2005 年第二季度起, 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 7.05 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别为2. 85 亿美元, 2. 23 亿美元 和1. 97 亿美元;董事会方面, 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 柳传志先生, 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 非执行董事。
毛利率表
年份 联想 IBM DELL
2001 13.3% 16.2% 17.7%
2002 14.8% 14.4% 17.9%
2003 14.8% 13.7% 18.2%
平均 14.3% 14.7% 17.9%
注:即新联想的毛利率为15%,假设合并三年后毛利率提 高到17%
• 由于联想在合并后的头三年不打算进行重
• 四、联想并购IBM 所受到的影响

• 1. 人才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 为了留住优秀的海外员工同时又安抚老员工, 使所有的员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分析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分析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分析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而史密斯菲尔德则是美国著名的猪肉制品企业。

在2017年,双汇集团完成了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这是一笔价值近74亿美元的交易。

这个并购案例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1. 目的这次并购,双汇集团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司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双汇集团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拓展了国际市场。

2. 资金来源在并购过程中,双汇集团主要以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

在银行贷款方面,双汇集团选择了国内和国外多家银行合作,融资规模达到了近50亿美元。

在发行债券方面,双汇集团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场发行了总额达23亿美元的债券,此举也创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发行规模最大的跨境债券的记录。

3. 交易结构本次并购的交易结构是通过双汇集团全资子公司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其中,双汇集团注资49.9亿美元,并获得史密斯菲尔德84.98%的股权,另有部分由史密斯菲尔德管理层持有。

4. 合规要求本次并购涉及跨境交易,需要满足各国政府的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

在此过程中,双汇集团支付了一定的关税和政府授权费用,并建立了稳健的合规程序和体系,以确保交易顺利完成。

5. 对双方的影响此次并购对双方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双汇集团而言,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使得其产品线更加丰富,扩大了国际市场渠道,同时获得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于史密斯菲尔德而言,由于双汇集团在国内市场拥有强大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其产品也可通过双汇集团的市场渠道来进入中国市场,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总之,这次并购案例充分体现了双汇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和实力,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领域走出一步,为世界企业并购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动力。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分析以下是对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的分析,包含详细的章节内容。

1: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上市公司并购贷款这一特定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探讨该案例的背景、目标、过程和结果,以及各方的角色和利益。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上市公司并购贷款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2:引言介绍上市公司并购贷款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并简要描述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的案例。

3:案例背景详细介绍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的背景信息,包括参与方的基本情况、市场环境、业务模式等。

4:并购贷款目标阐明上市公司并购贷款的目标和动机。

分析并解释为什么选择并购贷款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5:并购贷款筹资方案详细描述并购贷款的筹资方案,包括不同类型的贷款产品、利率、还款期限等。

6:并购贷款审批流程解释并购贷款的审批流程,包括申请文件准备、审查及评估、核准和签署等步骤。

分析在该案例中具体遇到的审批问题和解决方案。

7:并购贷款风险管理上市公司并购贷款过程中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分析风险管理的效果和对案例的影响。

8:并购贷款效果评估评估并购贷款的效果,包括对上市公司和参与方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以及业务增长的影响。

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指标来支持评估结果。

9:参与方分析分析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中的各方角色和利益,包括上市公司、贷款机构、投资者等。

解释不同参与方的动机、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利益。

10:案例结论总结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提供对类似案例的启示和建议。

11:附件列出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文件、数据、图表等。

12:法律名词及注释提供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的解释和注释,以便读者理解和参考。

根据要求,在文档结尾添加以下内容:1、本文档涉及附件。

请参考文档附件部分。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 并购: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实现企业扩张或融入新的业务领域的行为。

- 贷款:指借款人向贷款机构申请并获得的资金,需要按照一定的利率和借款期限进行偿还。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由NEWBRIDGE任选一种:第一种方式,即以支付现 金114亿元人民币的方式认购标的股权;或者中国 平安以向NEWBRIDGE发行约2.99亿股自身H股的方 式支付,即换股收购。最终,新桥集团经过权衡选
择了后者。
2010年6月28日,深发展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定向增 发股票的申请得到了国证监会的批准,非公开发 行股份的数量约为3.8亿股。根据约定,认购价 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深发展股票平均交易 价格的100%,即18.26元/股。该次发行募集资 金量约为人民币69.31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 后募集资金额约为人民币69.07亿元。平安寿险 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净额部用于 补充深发展资本金。平安寿险本次认购的深发展 股份为限售股,自认购份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 得向除法律允许的关联方以外转让。
中国平安将获得深发展股份约5.20亿股。中国平安公告认购 NEWBRIDGE所持的深发展股份日期在2010年5月6日,该日前20 日在A股证券市场交易均价来确定作为估计股票价格的标准,深 发展平均价格20.65元/股,中国平安平均价格为48.85元/ 股。按此标准测算,认购的深发展股份价值估计约为107.47亿 元,提供选择的中国平安股份价值估计约为146.10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为这次并购提供了丰厚的 报价,比如,所对NEWBRIDGE所持深发展股权 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近36%。综合各方面考虑, 可以说NEWBRIDGE转让深发展股权悬念不大。
(一)中国平安与NEWBRI DGE交易对价
中国平安认购NEWBRIDGE所持深发展股份提出了两种 供NEWBRDGE选择的方案: 1、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人民币114亿元; 2、中国平安以向NEWBRIDGE发行约2.99亿股H股的方 式支付,即换股收购。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以宝钢并购武钢案例为例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以宝钢并购武钢案例为例

摘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钢铁行业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日益下降、利润趋零的现象。

从长远来看,企业并购可以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以提升,竞争力变强,从而效益也随之提高。

而并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财务整合风险,一旦财务整合风险解决不好,企业并购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合理的财务并购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并购带来的风险。

本文主要采用了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并购前后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同时也研究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分析,宝钢,武钢Abstract: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witnessed overcapacity, declin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zero profit. In the long ru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competi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re are often financial integration risks. Once the financial integration risks are not solved properly,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ill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 of financi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s brought b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financial index analysis to study the solvency, operation 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Baosteel and WISCO before and after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udies the financial risk in the process of M&A.Keywords: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financial analysis,Baosteel,WISCO目录1 引言 (18)1.1 研究背景 (18)1.2 研究意义 (19)2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19)2.1相关理论 (19)2.2研究综述 (20)3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20)3.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别 (21)3.2并购后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21)3.3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2)4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3)4.1并购前的详细的目标企业财务调查 (23)4.2选择安全有效的支付方式 (23)4.3合理安排并购后的融资资金 (23)4.4整合后进行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 (23)5企业并购案例 (24)5.1并购双方简介 (24)5.2并购背景及动机分析 (24)5.3并购前的企业评估的风险分析 (25)5.4并购后企业评估的风险分析 (28)6钢铁行业并购的政策建议 (30)6.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价 (30)6.2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 (30)6.3利用政策建议严格审核 (31)结论 (31)参考文献 (3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3年tcl并购汤姆逊案例分析论文(优秀5篇)

2023年tcl并购汤姆逊案例分析论文(优秀5篇)

tcl并购汤姆逊案例分析论文篇一tcl并购失败案例分析资料并购是一项富有风险的活动,实际上多数并购都以失败收场。

在西方成熟市场中,并购消息的宣布往往伴随着主并方股价的下跌,就是市场对公司卷入风险性比较高的收购事件而对公司价值进行重估。

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公司收购不仅仅只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收购后能对公司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否则,只是在财务上的操作和在行政上的捆绑,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1.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源分析从理论上看,并购中的风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个是战略风险。

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确定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没有一个适用所有公司的最好战略。

每个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及机会和资源,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并购战略。

错误的并购战略将从根本上导致并购的失败,并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不正确的收购标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整性,都可能导致并购方低估并购成本,过高估计并购收益,由此造成收益-成本分析的失误,产生风险。

第二个是信息风险。

并购方在实施并购前,必须对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准确预测,以此来确定并购的收益。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目标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向并购方提供虚假信息。

并购方若认同不能识破虚假信息,就会做出错误决策,增加并购风险。

第三个是法律风险。

针对企业的并购行为,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往往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并购难度。

如果没有对并购法律进行认真研究,往往陷入繁杂的法律纠纷中,大大降低并购后所获取的商业利润,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

第四个是政府干预风险。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就会遵循“优帮劣,强管弱,富助贫”的原则,重点放在职工安置及其福利保障等社会问题上。

从而导致并购活动偏离了实现企业资产最优组合的目标,为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活动种下苦果。

光明并购维他麦

光明并购维他麦
经国际投行介绍,光明食品于2011年11月找到狮王资本 (Lion Capital),洽谈收购英国最大的谷物类食品生产商— —维他麦。彼时狮王资本正100%控股维他麦。 狮王资本在2011年想寻求退出,在拒绝了若干有意愿的基金 后,选择了来自中国的食品巨擘光明食品。
第一部分 案例介绍
6
根据并购的方式,此次并购为协 议收购。 根据并购双方所属行业的划分,此 次并购为合纵连横。包括同行业的横 向整合和纵向的上下游间的整合。
并购类型
第二部分
收购双方简介
第二部分 收购双方简介
8
光明食品集团成立于2006年8月8日。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上海 农工商集团等公司的相关资产集中组建而成,资产规模458亿元。 光明确定了乳业、酒业、糖业、批发分销业和连锁商贸业以及现 代农业“5+1”的核心主业格局。 光明食品集团的现代农业主要是奶牛、生猪、大米、蔬果和花 卉。集团食品制造业主要是乳制品、糖、酒、休闲食品和罐头 食品。光明食品集团拥有4家上市公司: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光明 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光明食品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22亿美元
(三)
融 资 启 示
第五部分
启示
第五部分
启示
25
光明食品收购维他麦后,将主要通过该品牌进 入英国以及全球食品市场。这还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对于光明食品来说,这次收购完全符合该集团 的“走出去”战略——通过收购知名国际品牌、开 发先进技术和确立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在食品行业 建立起国际领先的食品集团。 而对于维他麦来说,收购后,光明食品将致力推 动维他麦日后的业务增长和在国际业务上的成功, 将会聚焦在亚洲市场的潜力。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对于健康和便利食品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光明食品 广阔的零售平台将为维他麦提供一条进入中国市场 的便捷路径。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旳政策,在开放中国国内市场旳同步也向中资企业 指出了海外发展旳道路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改革开放后,响应我国“走出去”战略,诸多中国企业投身 到了国际竞争当中去,主动进行海外投资。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商业银行改革完毕,成功上市后效益不断提升,资本充分率、 不良贷款率等主要指标日益改善。
(5) 推动并购后旳全方位整合
跨国并购企业要足够注重并购后旳整合工作,涉及业务 整合、组织架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企 业战略整合等,银行业还要注重IT系统旳整合。首先要认识 到文化整合旳主要性。中资银行海外并购面临着企业文化 旳差别和冲突,还有国家文化、银行业文化、监管文化和宗 教文化等差别。实施文化整合要使并购双方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旳关系,抱着尊重和沟通旳态度,寻找不同企业文 化之间旳交汇点,经过多种手段,形成新旳更具有包容性旳 企业文化。第二是管理架构整合。第三是业务资源整合。 第四是人力资源整合。最终,中资银行要秉持求同存异旳 方针,力求目旳银行与本行旳发展战略趋于一致,若只是在 某些方面存在非原则性旳差别,原则上应该包容。
• 制定了清楚旳国际化战略布局和途径
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
• 把握中资企业“走出去”旳历史机遇
服务“走出去”企业为己任,在区位选择上注重和中国有紧密贸易往 来旳地域,为大量走出去旳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境金融服务。
• 目旳银行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银行
付出相对较少旳对价就能取得该银行旳经营控制权;这些银行业务 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母企业旳品牌影响,在本地投资发展旳中资企业和本 地旳优质企业成为工行旳客户,提升业务发展旳速度。
(3) 甄选恰当旳并购目旳
银行进行跨国并购旳一种主要动因就是获取目旳银行 某方面旳比较优势来支撑本身旳成长或是突破被并购国旳限 制或障碍,例如目旳银行所拥有旳产品业务、境外分支机构、 客户资源等,也就是说该并购应该体现出一定旳战略意义,要 根据本身旳发展战略考虑并购对象是否对本行旳发展战略形 成优势互补。一般情况下,并购互补型较强旳银行能够取得良 好旳协同效应,增进中资银行本土业务和海外业务旳同步发展。 同步,中资银行能够优先选择自己了解旳银行进行并购。在规 模方面,应该考虑“先小后大”旳原则,小型银行价值判断比 较简朴,比较轻易取得目旳行旳经营管理权,并购成功旳机率 较大,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旳目旳银行大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 银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吉利跨国并购融资的案例分析

吉利跨国并购融资的案例分析

吉利集团跨国并购融资案例分析吉利控股集团在系列跨国并购过程中成功地探索出融资创新“I-A-I”模式:内部资本市场—战略联盟—金融创新,同时也引发了是否存在财富转移、后续高投资等难题。

吉利控股系列跨国并购及其融资路径从2006年到2011年的5年间,吉利控股共成功完成了3次跨国并购及融资。

(一)吉利汽车并购英国锰铜与澳洲DSI的融资路径在并购英国锰铜和澳洲DSI过程中,吉利控股都是聘请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为并购顾问,通过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这一融资窗口,在香港资本市场增发新股融资。

2007年2月16日,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实现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6亿股,从而为并购锰铜融资6.36亿港元,然后出资约4.2亿港元现金控股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

并购DSI交易资金为5400万美元,后续流动资金为1800万美元。

吉利控股最初试图通过在澳洲进行两个债权银行融资,但澳洲当地银行提出超过10%并购贷款利率的苛刻条件。

吉利控股随即通过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迅速成功融资。

如果吉利控股在中国内地融资,融资后再换成外币,那么所有审批的程序至少耗费2—5个月。

2009年5月20日,吉利汽车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普通股,共筹集资金1.39亿美元(约合9.5亿港元),不仅及时有效地完成了DSI并购项目,而且还利用3.66亿港元提早赎回了2006年发行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余额。

(二)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的融资路径从2007年开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为收购沃尔沃着手进行融资准备,首先,他将吉利控股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控股的滚动发展,而吉利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也通过引入高盛的投资来实现。

2009年9月,高盛通过认购可换股债券和认股权证向吉利汽车注入25.86亿港元,这笔钱被吉利汽车用于济南、成都、杭州等多个项目的新建、扩建。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终于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

2亿美元票据加上13亿美元现金,吉利控股最终按照调减机制支付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并购交易价格,比先前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时少了3亿美元。

重组并购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重组并购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业务范围涵盖住宅、商业地产、物业管理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业内知名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饱和和调控政策的实施,A公司面临着业务增长放缓、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

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A公司决定进行并购重组。

经过前期调研和筛选,A公司最终确定了对一家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科技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进行并购。

B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B公司在行业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前景广阔。

二、案例分析1. 并购动机分析A公司并购B公司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并购B公司,A公司可以进入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

(2)提升核心竞争力:B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后可以提升A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实现资源整合:A公司可以通过并购B公司,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并购方案设计(1)并购方式:A公司拟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并购B公司,以保障并购的顺利进行。

(2)并购价格:根据B公司的净资产、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因素,A公司拟以10亿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

(3)并购资金来源:A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并购资金。

(4)并购流程:A公司将与B公司进行谈判,签订并购协议,完成股权转让,并办理相关工商变更手续。

3. 法律风险分析(1)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风险: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并购协议可能存在条款不明确、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后续纠纷。

- 知识产权风险:B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可能存在权属争议,影响并购效果。

- 员工安置风险: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员工安置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劳动争议。

(2)并购后的法律风险:- 法律合规风险:A公司并购B公司后,需要确保业务合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承担法律责任。

并购贷款案例

并购贷款案例

并购贷款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并购不仅可以拓展企业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然而,众所周知,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并购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于并购交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某A公司收购某B公司为例,A公司计划通过并购B公司来扩大自身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然而,A公司自身的资金并不足以支持这一大型并购交易,因此需要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

首先,A公司需要进行充分的财务分析和尽职调查,以评估B公司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这对于银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银行需要对A公司的还款能力和B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愿意为其提供并购贷款。

其次,A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融资机构进行洽谈。

在选择融资机构时,A公司需要考虑到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融资机构。

同时,A公司还需要充分展示B公司的价值和并购后的发展前景,以提升银行对其并购贷款申请的信心。

接下来,A公司需要与银行进行详细的谈判,确定贷款金额、利率、期限、抵押品等具体条款。

在谈判过程中,A公司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实力和潜力,以取得银行更好的贷款条件。

最后,一旦贷款协议达成,A公司需要严格执行贷款合同,按时足额还款,并充分披露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同时,A公司还需要做好贷款后的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并购交易的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并购贷款在并购交易中的重要性。

合理有效地利用并购贷款,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并购交易,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交易时,需要充分重视并购贷款的申请和管理工作,以实现并购交易的最大化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注意并购贷款的风险管理,避免因贷款而增加过大的财务压力,影响企业的稳健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做好贷款后的资金管理和财务监控工作,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并购交易的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6.62 亿元,净利润11.62 亿元。 ➢ 目标企业 - 目标企业坪石发电厂是由乐昌市进达电力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和香港海粤电力投资有
限公司(持股比例75%)合资开办的企业; -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8.7亿元,股东权益-4.9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净
利润-9.86亿元。
➢ 浙江欧亚计划于2011年9月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发行上市,发行7.5-10亿股,发行价格约为2港元/股,预 计募集资金15-20亿港元。除去募投项目外,企业未来资金面较为宽裕。
5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
山东商业集团收购 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购贷款项目
3.4亿元 2010年5月
山东商业集团通过认购股权、资产置换和承接债务的方式对万杰高科进行并购重组, 成功实现了集团旗下房地产企业鲁商置业的借壳上市,对于其他借壳上市类资金需求 中的并购贷款业务机遇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有侧重,合并后,两家公司统一采购、销售可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预计2011年毛利率可达20 %以上。 ➢ 上市筹码增加:预计至2011年底,浙江欧亚将占据全国消费品BOPET包装领域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其在 香港联交所上市增加了筹码。
还款来源
➢ 在未来继续保持现有生产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浙江欧亚每年可产生还贷资金4.32亿元;江苏欧亚项目正式投 产后,预计生产期第1年至第5年将共可产生还贷资金10亿元。
并购交易前
香港海粤
乐昌进达
75%
25%
并购交易后
华电国际
100%
坪石发电厂
坪石发电厂
17
17
案例3—上市公司并购扩张
并购贷款结构设计—提款条件
1、华电国际与目标企业的股东已经签署《并购协议》且协议约定的以下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已经全部 满足:
(1) 华电国际就并购目标企业的行为向华电集团报备; (2) 华电国际就并购目标企业的行为取得公司董事会批准。 2、借款人用于并购重组目标企业50%股权自筹部分资金已经按时、按比例到位。 3、借款人的[股东会] /[董事会]/ [其他内部有权机构]通过的包括下列内容的决议: (1)批准贷款合同条款并同意借款人订立和履行贷款合同; (2)授权有关人员代表借款人签署贷款合同; (3)授权有关人员代表借款人签署与贷款合同有关的所有文件及通知。 5、借款人在中信银行开立资金专用账户,与并购交易相关的资金划付必段实施后


股权


增发




股权
债 置
权 置
增发
房地产股 权置入


万杰高科
鲁商集团
52.62%
其他股东
17.19%
公众股东
30.19%
万杰高科
10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
第三阶段:承接债务 山东商业集团承接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债务,并以三种方式清偿(1)非银行 债务1.5亿元,山东商业集团一次性偿还;(2)银行债务按40%比例清偿,半年内需支付 10.03亿元;(3)银行债务按50%比例清偿,三年内分期逐年偿还4.67亿元。
江苏欧亚薄膜有限公司100%股权质押;第一年还款10,000元,第二年还款7,500万元,第三年还 款7,500万元。 ➢ 基准利率,贷款银行同时作为财务顾问收取650万元并购顾问费。
并购交易前
浙江赐富化纤集团有 江苏沭阳国有资产
限公司
管理有限公司
并购交易后
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
51%
49%
100%
➢ 鉴于以上原因,此次评估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目标资产的最终评估结果,即坪石 发电厂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结果为10.45亿元,并最终确定交易对价9亿元人民币。
16
16
案例3—上市公司并购扩张
并购交易分析
股权交易对价9亿元人民币,其中25%以人民币支付(合计2.25亿人民币),75%以美元支 付(合计9,897万美元)。银行以不高于50%的杠杆率提供5,000万美元并购贷款,帮助企业 完成股权收购。
15
15
案例3—上市公司并购扩张
并购交易价格
➢ 根据中和资产评估公司2009年12月30日《资产评估报告书》,被收购公司用成本法评 估净资产价值为-4.87亿元,收益法评估净资产价值为10.45亿元,两者相差15.3亿元, 差异率为314.39%。
➢ 收益法评估结果比成本法评估结果多,主要是用收益法对股东权益价值进行评估时综 合考虑了目标公司的电价优势、机组发电利用小时、稳定的燃料供应等因素的价值, 反映了目前目标公司运营特征和生产要素的完整构成。
➢ 为达成以上目标,华电国际2009年 11月27日与海粤电力、乐昌进达签署《股权转 让协议》,欲收购上述两公司持有的坪石发电厂100%股权,交易对价9亿元人民 币,其中25%以人民币支付(合计2.25亿人民币),75%以美元支付(合计9,897 万美元)。
14
14
案例3—上市公司并购扩张
并购双方概况
江苏欧亚薄膜有限公司
江苏欧亚薄膜有限公司
4
4
案例1—上市前融资
并购协同效应
➢ 产能扩大:合并后BOPET产能将达到30万吨,占全国产量1/3以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BOPET生产企业。 ➢ 定价能力提高:合并后,随着产能的扩大,浙江欧亚在行业内的定价能力将得到增强 ➢ 成本降低:成本在市场分布上,浙江欧亚主要供应华东和华南客户,江苏欧亚主要供应华北和东北客户,各
7
7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
收购过程
第一阶段
山东商业集团通过公 开司法拍卖,以每股 1.03元价格拍得山东万 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1.6亿股。
第二阶段
山东商业集团以其持 有的房地产公司股权 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参 与山东万杰高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 获得3.6亿股。
第三阶段
山东商业集团承接山 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16.2亿元债务, 在三年内分期分批逐 年还本付息。
万杰高科
第一阶段实施后
鲁商集团
其他股东
29.84%
14.39%
公众股东
55.77%
万杰高科
9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
第二阶段:资产置换 山东商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以所持有的7家房地产公司股权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参与山东万 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共4.6亿股(其中山东商业集团获得3.6亿股),增发价 5.78元/股, 山东商业集团对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为52.62%。
2
2
案例1—上市前融资
案例背景
➢ 近年来,世界消费市场的包装形式逐渐从硬包装向软包装转变,极大地推动了BOPET薄膜的需求。受益于中国经济的 高速增长,BOPET薄膜作为食品、化妆品等众多消费品的包装材料,市场需求更为迅猛,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并购双方概况
➢ 并购方
- 浙江欧亚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BOPET薄膜专业生产及销售企业。 - 公司拥有年产18万吨聚酯膜、8万吨膜级切片和3万吨FDY长丝的生产能力。公司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规
中信银行
5年期并购贷款3.4亿 分期偿还
立即偿付1.5亿
非银行债权人
鲁商集团
半年内偿付10.03亿
三年内分期偿付4.67亿
银行A (接受40%比例债权人)
银行B (接受50%比例债权人)
11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
并购前后股权结构变化
控股股东
44.23%
并购前
万杰高科
公众股东
55.77%
并购后
上市公司并购贷款案例
➢ 案例1—上市前融资(浙江欧亚收购江苏欧亚并购贷款) ➢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山东商业集团收购万杰高科并购贷款) ➢ 案例3—上市公司并购扩张(华电国际收购韶关坪石发电厂并购贷款) ➢ 案例4—上市公司增发(豫联集团认购中孚实业配股并购贷款) ➢ 案例5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常高新收购黑牡丹股东新发展股份并购
模效应显著。 - 浙江欧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利润总额4.05亿元,净利润3.55亿元。 - 为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公司拟于2011年9月末实现在香港联合证券
交易所上市。
➢ 目标企业
- 江苏欧亚薄膜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5亿元。其中,浙江赐富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出资2.295亿元,占51%;江苏 沭阳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205亿元,占49%。
贷款) ➢ 案例6—上市公司剥离非核心资产(南航集团收购摩天宇发动机维修公司并购
贷款)
1
案例1—上市前融资
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收购 江苏欧亚薄膜有限公司100%股
权 并购贷款项目
2.5亿元人民币 2011年4月
此次并购是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为加快上市进程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对于挖 掘拟上市企业上市前融资需求中的并购贷款业务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为各分行加 快推进上市募集资金监管专项营销攻关、带动负债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6
6
案例2—借壳上市+债务重组 案例背景
➢ 山东商业集团是以商业零售业为主,医药和房地产为辅的大型企业集团。 ➢ 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沪交所上市公司,由于连年亏损,已陷入退市和破产的
困境。 ➢ 为拓宽融资渠道,山东商业集团拟通过收购山东万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旗下
房地产企业的上市。
详细情况; 4、借款人及目标企业不会实质性改变其性质及经营范围; 5、借款人应确保对目标企业拥有不低于50%股权; 6、目标企业的盈利情况不影响借款人的到期还款付息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