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分类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高校分类方法比较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方法,并进行分析评述。为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等学校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高校分类高校定位分类比较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促进高校多样性,都相继采取行动对高校进行分类。建立科学的高等学校分类是进行定位的前提条件和主要依据,也是高教大众化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而对高等学校进行分类的关键就是分类方法的选择,分类方法不同,高校定位也由此而异。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利于规范和促进高校的定位与发展。

1、国外高校分类法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高校分类在重视多样性发展的同时,主要从两种不同的侧重点出发:高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高校自身发展与变化。所采用的分类标准大致包括以下一些特征指标:大学每年授予学位的数量和水平,学科领域的范围,研究生教育的有无,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取向,财政资源,高校的规模,学生情况,学术导向,教学安排,招生制度,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办学目标等。各国区别在于各自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不同,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也就有所差异。

美国:侧重高校自身发展与变化,标准包括大学(学院)每年授予学位的数量和水平,学科领域的范围,从联邦政府获得的财政资助,以及学科的特殊性等;日本:办学水平,研究生教育的有无,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与规模,”研究”和”教育”的水平;欧洲国家主要侧重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法国:培养目标,招生制度,教学安排和行政管理;英国:各大学的历史发展,培养对象,服务功能,组织结构和学科特点;德国:学术导向和培养的人才的取向;加拿大:研究的水平和所授学位的类型与高低,高校的规模。

单从高校分类方法本身出发,研究认为,”在世界范围看来,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是最细致、最清楚而又最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分类。1970年成立的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目的就是”进行项目研究与政策分析”,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相关政策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建议。它的出发点是要将庞杂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经过分类而简化,从而便于理解和参考。2005年大幅修改后的分类法,与往年相比,变得更为灵活和科学。”另一方面,在国际范围内,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首次采用多种分类体系并行的方法,使高校分类更加满足美国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分类需要,使人们便于在高校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化的目标。但是,这种多元分类也可能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困惑不解,难以被理解和接受;作为多元分类法必然遇到数据重叠的情况,究竟如何取舍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2、国内高校分类法分析

从我国高校分类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分类研究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并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向本国实际情况靠拢。但同时我国高校分类方法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a.多数分类方法呈现一维性的特点

分类标准过于简单、片面,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高校分类的需要,从高等教育多样化考虑,也是不合理的。

b.分类带有功利性色彩,不利于院校间的有序竞争

“在中国,大学和学院的等级分布呈金字塔形,塔顶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下面是教育部的重点大学,依次是各省和各部委的大学和一些民营高校,最底下是专科院校类.就是专科院校类也还有很多分层。”[1]现有这种层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混淆了不同大学的办学目标和社会功能,容易造成高校分类不明,学校办学层次不清,办学职责不明,极易导致学校发展的不平衡,贻误学校的发展。以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为例,由于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别,会导致学校的财政拨款、生源质量、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巨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非重点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会人为地造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非重点院校的发展。

高校分类应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模式。高校与高等教育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与之相应,也需要持续制定能反映其变革特征的新的分类模式,”尽管分类在一定时期、地点和条件内具有稳定性,但这并不是说分类就运用固定不变,恰恰相反,分类应该随着分类对象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进行调整,应该随着人们对分类对象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人们认识上的落后、理解上的偏差、行动上的盲目,并最终导致发展战略上的失误。”[2]

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时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分类的外部依据,而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则是高校分类必须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体系。本人认为,高校分类方法的制定与选择,需坚持以下几点原则来构建科学、系统的高校分类体系:

a.高校分类是基于高校社会性质、任务、职能的区分,而不是简单的办学质量、规模、能力排名。

b.应用多维分类的视角来确立分类方法。高校分类不能仅是按照一种单一的指标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归类,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而应该从服务的视角综合考虑,给予高等院校发展合理的定位。

c.高校分类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应采取不同的侧重标准。

根据分类面向主体不同的需求,选择其重点关注和必要的维度,进行第一层标准划分,并将单一维度的分类指标作为第二层指标,灵活组合成不同的分类模块,从而用于不同目的高校分类问题,提供具有动态组合功能的分类工具。

d.高校分类体系应具有开放性和适当弹性。所谓开放性,是指高校分类体系应尽可能包括现在的所有类型和层次的高校,适用于各种分类主体的需求,具有广延性、包容性。所谓适当弹性,是指高校分类体系及分类指标应具有合适的标准区间和指标空间,而不能唯数据论英雄,且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92页

[2]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3月2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