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
电大1373《特殊教育概论》开放大学期末考试历届试题2020年1月(含答案)
1029
提醒:电大资源网已将该科目2010年到2020年1月的期末试题 整合、汇总、去重复、按字母排版,形成题库,方便大家复习
第四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指处于发展性障碍诊断点边缘的“边缘落后儿童”。这是提出 “隐性障碍”概念的一个重要理由。 (2 分)
第五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相对千法律儿童没有被明确认定为"残疾"的有障碍的儿童。 例如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表述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 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修改之前的残疾人保障法认定的残疾为 5 类, 修改之后,将言语残疾从听力语言残疾中单列一类,最后还有一个“其他残疾"的表述为“隐性 障碍"留下的余地。 (2 分)
协助我儿子算算帐,并教他一些简单的购物和商品的知识。这位邻居承诺协助孩子购物,并教
他一些基本的购物知识。遇到问题时邻居会用电话与家长沟通。结果孩子慢慢学会在社区中
购物。
后来家长把这种方法扩展到社区生活,邻居交往的许多方面,孩子在家长和邻居的协助下
学会了社区适应。
案例 2
一位父亲每天都陪伴自己自闭症的女儿乘公交车上学,这位父亲因此每天晚一个小时上
特殊教育概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0 年 1 月
一、解释下列概念题,井举例说明(本题 25 分,每小题 5 分)
1.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为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学生提供的教育。
2. 显著个别差异:显著个别差异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结构与功能、个性心理特征与他人明 显的不同,该身心指标在 100 个人中出现率小于 2%, 就称为具有显著差异了。
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了。
评分要求:
安置"支待"的概念, (5 分)
4 个特征(支持的主体与协助者 (5 分)、支持的高度 (5 分)、支持的测评 (5 分)和支持成效
华中师范2014年教育概论期末考试提纲
绪论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从教育现象中概括出的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特征。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①萌芽阶段(古代社会)特点:存在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与著作:孔子《论语》《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
全书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生于西班牙。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而演说家应具有善良的道德性格,对自由艺术的掌握以及善于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
为此要注意早期教育,父母本身要有学问。
极力推崇学校教育,主张同时学习各种学科,各学科教学应交替进行。
认为教师应有学识,对待学生要如同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反对体罚。
培养演说家,应经过从初级学校到文法学校再到修辞学校3个阶段。
②独立形态阶段(资本主义初期)特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和著作:英国哲学家培根首先提出人类应该有一门学问,名称为教育学。
这是一门教人阅读的学问。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个学科名称。
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几十条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职业和教师的作用。
研究方法:自然类比法1776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全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他从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强调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思想。
(完整word版)适用试卷号:1373(闭卷)《特殊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试卷号:1373 特殊教育概论一、解释下列概念题,并举例说明1.支持性教育:以支持为特征的特殊教育可以简称为"支持性教育"。
2. 安置诊断:安置诊断是确认一个儿童是否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及相应的身心特征,据此为他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安置。
3. 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4.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记载了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5.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实践形态通过组织效益进行持续组织效益的评估,通过对四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对"投入一产出"比较,合理调整学生和团队成长的效益与财务与内部过程的效率的关系,以寻求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案。
二、简述题6.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隐性障碍的看法。
答:答:隐性障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概念。
第一种看法是相对与有明显外观的残损而言的"内隐"障碍。
一些心智发展障碍的儿童被称为"隐性障碍"。
例如一些自闭症儿童"仪表堂堂"并不符合许多人的"残疾观",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严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被认为是"内隐"的障碍。
第二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发病机理不明的儿童。
这种看法的局限性在于,目前许多障碍性障碍儿童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清,例如目前人类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处于假设阶段,尚不能被确认。
对2/3 左右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病因不明,学习障碍儿童的发病机理也在缺乏定论的讨论之中。
第三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鉴定诊断不明确的一部分儿童。
目前由于对许多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儿童时期,对身心发育过程、对智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诊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工具,对4 岁以下的儿童智力测评缺乏可靠性,因此,对婴幼儿的测评采用了比较笼统的"发育商",许多测评工具仅具有"筛查"的水平,这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三早"带来一定的困难。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复习_百度文库
一、要求了解的学习内容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特殊儿童 (p1 :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残疾儿童 (p1: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p2: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个别差异 (p3: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教育场所 (教育安置方式 (p6:在家或住院——寄宿制学校——特殊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资源教室——普通学校普通班级 +额外的教学服务——普通班级普通班级我国学前教育的安置方式 (p12 :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全纳教育 (p26 :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的儿童, 并为这些儿童的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全纳教育涵盖了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 使得社会中所有的资源可以融合起来。
全纳教育的核心是, 忠实地把教育看作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及其支持模式 (p28-30:巡回指导、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方案、合作学习模式随班就读 :概念 (p31: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
原则 (p32:就近入学、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改选适合的安置。
学生的安置形式 (p32-33:完全的随班就读;辅以咨询辅导服务的随班就读;配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随班就读。
教学策略 (p33-35 :合作学习;同伴辅导;个别教育;差异教学我国与学前特殊教育直接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名称、颁布时间、基本内容等(p36-40 个别化教育计划 :定义 (p59 :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意义 (p60-61:教育平等、因材施教、教育绩效责任、家长参与、融合教育、多学科参与。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A)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A)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_特殊教育学___ __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智力落后(我国)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3)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2、超常儿童是由下列三种主要的心理品质构成和相互促进的:一是中上等以上的智力;二是较高的创造力;三是强烈的动机与责任感。
3、癫痫癫癎俗称羊癲疯,是脑部未能对神经细所释放出来的电流作有效的控制而突然引的抽搐现象。
4、学习困难(我国)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不良,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儿童就是学习障碍儿童。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C;2、C ;3、C;4、D;5、B;6、C;7、D;8、A;9、A;10、A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1、简述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每要点2分)(1)固着性行为(2)自我刺激性行为(3)自伤性行为(4)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2、简述多重障碍儿童教育训练的环境模式及课程设置。
环境模式是着眼于多障儿童未来实际活动范围及其涉及到的真实生活环境进行教育训练的模式。
(4)多障儿童大多是严重障碍儿童,他们最基本的和最有可能实现的需要是日常生活自理,所以从他们开始接受教育训练起,教育内容就来自于现实生活,培养的目标就是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相应的课程设置如衣、食、住、行、交流、休闲娱乐、安全防范和应急求助等,对这些方面发展比较好的,还可以进行职业教育,掌握生存技能。
实践中,教师或治疗师要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了解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然后同样在真实环境中训练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技能。
(4)3、简述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内容。
培养职业意识(3)是职业探索(3)就业准备(24、简述“十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目标。
___】[1101]《特殊教育概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___】[1101]《特殊教育概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特殊教育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旨在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在该课程的第一批次中,包括单选题和论述题。
单选题中,考生需要回答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哪一年。
正确答案是1874年。
论述题则包括以下问题:在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残疾人被分为哪些类别?特殊教育学校为什么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专业人员可以为绝望而内疚的特殊儿童母亲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特殊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什么?考生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回答。
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两个案例,旨在探讨为什么要积极开展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
案例1中,___因为先天性耳聋而错过了语言教育的关键期,智力水平和交往能力也远远低于同龄儿童。
案例2中,家长通过研究了解了听力语言学的知识,让儿子在学前就接受双语研究,并且研究手语。
现在,孩子在聋校研究,成绩优异。
最后,文章要求考生结合实际经验,谈谈自己对特殊教育中的“特殊”一词的理解。
考生需要从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出发,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2.___的校园环境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包括绿化美化、文化建设等方面,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不仅是学生研究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职工工作生活的场所。
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同时也是学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建筑、设施、设备等物质环境,后者则是指校训、校风、校纪、校园文化、师生心理环境等因素。
3.专业人员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帮助特殊儿童的家长度过心理上的危机期,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
此外,专业人员还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掌握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交流平台,增进与特殊教育相关人员的合作,获得社会及机构相关资源。
1373特殊教育概论2020秋(2021年1月)
试卷代号:1373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案在最后2021年1月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1.随班就读:2.视力残疾:3.补偿式课程:4.通用设计学习:5.专业支持:二、简述题(任选一题15分,多做不计分)6.根据课程内容,谈谈特殊教育中支持的依据与来源。
7.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谈谈支持系统的特点有哪些?三、案例题(本题25分)8.根据课程所学内容,结合以下案例,如果你是这位巡回指导老师,你将如何设计对小熊同学的教育诊断呢?案例:7岁的男孩小熊就读于某著名小学,刚入学时,小熊可以安静地上课,一个月后,慢慢熟悉了环境的小熊开始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情绪。
上课不到5分钟,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教室里来回溜达,拍拍这个同学的肩膀,摸摸那个同学的头,有时还会大笑、鼓掌。
第一次面对这样情绪和行为有些异常的儿童的班主任老师,对小熊的行为既困惑又无奈,只能安慰其他孩子:“这是小熊表示友好的方式,大家要理解他、爱护他。
”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学校邀请了具有丰富特殊教育经验的巡回指导教师。
巡回指导教师第一次见到小熊,是在一节语文课上,刚上课不久,小熊突然间情绪大爆发,狠狠地打了两下自己的头后,猛地将桌子瑞倒。
这不仅吓到了其他同学,也让老师有些目瞪口呆。
面对这一状况,巡回指导教师立刻走上前安抚他,将他带出教室。
当大家还对小熊的不良情绪感到莫名其妙和不知所措时,巡回指导教师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不同”与“特别”,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动作、表情、情绪、思维等自身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和父母的教养态度等。
四、论述题(本题35分)9.试论述特殊教育安置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安置原则的作用。
试卷代号:1373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21年1月一、解释下列概念,并举例说明(本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1. 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指将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考试范围详解华师大一、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语言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二、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三、个别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两方面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是人的个性化。
四、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内容上主要包括: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场所(瀑布式安置体系P6)、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五、我国特殊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义务教育1.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辅读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六、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P17(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二)重视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五)多学科团队合作(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一是立法和政策保障,二是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七、回归主流问题回归主流,就是尽量将残疾儿童放回到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八、全纳教育我国学者认为~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一)定义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一)教育对象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二)教育内容(三)教育方法(四)教育场所(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参考文献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教学课题第三节特殊教育体系与模式第二章全全纳教育第一节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1.熟知我国特殊教育的体系构建情况;2.了解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3.了解全纳教育产生的历程、社会背景及其在各国的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精品管理资料
融合教育笔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 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2。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3. 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4.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的内容、补充必要的内容(三)教育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方式、过程、时间;调整评价方法(四)教育场所:瀑布式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
5. 我国特殊教育义务体系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义务教育1。
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7.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1)儿童的日常照料,比如脑瘫、多重障碍儿童的日常照料,会给家长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儿童社会适应技能习得;(3)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过程等等。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题库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1.特殊儿童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着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着作。
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
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
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
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总结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总结一、特殊教育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特殊教育的定义是指针对智力、身体、情感、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学生,提供专门设计的教育和康复服务的教育学科。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时巴比伦的法典就提到了对盲人、聋人和其他残疾人的教育。
二、特殊教育的分类和特点特殊教育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按障碍类型可分为智力障碍、身体障碍、感知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社交障碍等;按教学方式可分为特别教育和一般教育融合两种。
特殊教育的特点是个别化、全面性和终身性。
个别化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全面性是指特殊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终身性是指特殊教育的教育过程可能是一生的事情,学生在不同阶段都需要特殊教育的支持。
三、特殊教育的评估与评价特殊教育的评估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观察和测量,以确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以及对教育干预的响应程度。
特殊教育的评价是指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进展进行判断和评价。
评估和评价是特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四、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和多重识别。
个别化教学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多重识别是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特殊教育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家庭支持是指家长对特殊儿童进行情感上、经济上和教育上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机构和社会资源对特殊儿童进行关注、关爱和帮助。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六、特殊教育的政策与法律保障政策与法律保障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方面,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
《特殊教育概论》试卷
《特殊教育概论》试卷《特殊教育概论》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教育诊断中,可作为筛选工具使用的是()A、画人测验B、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C、中国比内智力量表D、韦氏量表2.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发布的时间是()A、1986年B、1988年C、1992年D、1994年3.资源教室的方案要求:特殊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辅导的时间同在普通班学习的时间相比是()A、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B、大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C、时间相等D、由资源教师确定4.“资源教室方案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而不止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
这句话体现了资源教室的服务应符合()A、支持性B、个别性C、统合性D、暂时性5.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异质性小组的人数为()A、2-3名B、2-4名C、2-5名D、2-6名6.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睛看东西,这是一种()A、合作学习B、伙伴教学C、体验性学习D、个别化教学7.学习困难学生与弱智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A、年龄B、智力水平C、体力D、个性特点8.先天愚型最普遍的情形是()A、第21对染色体异常C、第23对染色体异常B、第22对染色体异常D、第20对染色体异常9.按照我国弱智分级标准,“二级智力残疾”属于()A、轻度B、中度C、重度D、极重度10.智力残疾定义中所说的“智力发育期”指的是()A、3岁以前B、6岁以前C、12岁前D、18岁以前11.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原因是()A、基因突变B、缺氧C、德国风疹D、有害物质的影响12.弱智儿童记忆缺陷主要表现在()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以上都是13.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频率是()A、500-1000HzC、500-3000HzB、500-2000HzD、500-4000Hz14.将“五(wu)”读成“胡(hu),是构音障碍中的”()A、替代现象B、省略现象C、扭曲现象D、添加现象15.使用假声说话是属于()A、构音问题B、音调问题(声音高低失常、假声、破裂声)C、音量问题(声音强弱不当))D、音质问题(声音特征奇特,气息声、嘶哑声、鼻音过多、缺乏鼻音)E、音变异常(声音高低强弱变化异乎寻常)16.“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A、小发作B、大发作C、精神运动性发作D、以上都不对17.在下列各种运动项目中容易引起哮喘发作的运动是()A、长跑B、短跑C、体操D、体操18.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秒-30秒的是()A、小发作B、大发作C、精神运动性发作D、以上都不是19.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必须经由()A、由班主任老师决定B、由学校决定C、须经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D、由学生本人决定20.一般在普通班,每班可以有随班就读学生()A、0-1人,最多不超过2个B、1-2人,最多不超过3人C、2-3人,最多不超过4个D、3-4人,最多不超过5个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广义的特殊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
2009-2010第一学期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含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2009—2010学年第 一 学期注意事项:1. 适用学生: 此试卷供统招本科学生使用2. 考试方式: 闭卷3. 考核时间: 100分钟4. 总 分: 100分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5分) 1.特殊儿童2.随班就读3.智力障碍4.听觉障碍二、简答题(总分56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2.简述瀑布式安置体系及其特点。
第 1页共 5页3.简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4.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5.简述多动症状的表现。
6.沟通障碍的教学策略。
7.列举特殊教育专业方向的5本著作(包括作者、出版社或出版日期)。
第2页共 5页四、材料分析题(总分24分,每题12分)1.阅读材料:12岁的小军有一大“爱好”就是咬衣角、红领巾、被角等一切有角的织物。
他在家里咬,在学校也要咬;紧张时要咬,无聊时还要咬;上课时要咬,睡觉时依然要咬。
小军自己对于曾经出现过的行为似乎并无印象,也不知道这里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这个咬东西的“爱好”,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小军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又是家里的唯一的孙子,爷爷、奶奶、姑姑、叔叔都很宠爱他。
4岁时,父母发觉他语言发展迟滞,带他去医院检查,拍CT片,才发现小军的左右半脑发育不平衡,有中等的智力障碍。
2~4岁时,小军由外公、外婆抚养,每晚都与老人同睡,老人对他更为溺爱。
后来外婆去世,外公搬来和他父母同住,小军这才与父母一起睡。
住房条件改善后,他也长大了,父母安排小军自己睡一个房间。
可能是害怕,开始时,孩子总是先要拉住父母的衣角才能安心入睡。
后来逐渐养成临睡前即使不害怕,也要咬着手帕或被角才能睡着的坏习惯。
小军随班就读一年后,进入辅读学校学习。
老师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对各类刺激的反应都较强烈;性格固执、任性,遇到挫折,易焦虑、发怒,易放弃;在学校也经常咬衣领或红领巾,往往咬个不停,频率极高。
老师进一步观察发现,小军咬衣角行为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所事事时;二是紧张、恐惧或焦虑时。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卷
《特殊教育概论》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在教育诊断中,可作为筛选工具使用的是()A、画人测验B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C、中国比内智力量表D韦氏量表2. 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发布的时间是()A 1986 年B 1988 年C、1992 年D 1994 年3. 资源教室的方案要求:特殊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辅导的时间同在普通班学习的时间相比是()A、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B、大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C、时间相等D由资源教师确定4. “资源教室方案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而不止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
这句话体现了资源教室的服务应符合()A、支持性B、个别性C统合性D暂时性5.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异质性小组的人数为()A 2-3 名B、2-4 名C、2-5 名D 2-6 名6. 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睛看东西,这是一种()A、合作学习B伙伴教学C、体验性学习D个别化教学7. 学习困难学生与弱智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A、年龄B、智力水平C体力D个性特点8. 先天愚型最普遍的情形是()A、第21对染色体异常C第23对染色体异常B、第22对染色体异常D第20对染色体异常9. 按照我国弱智分级标准,“二级智力残疾”属于()A、轻度B、中度C、重度D极重度10. 智力残疾定义中所说的“智力发育期”指的是()A、3岁以前B、6岁以前C 12岁前D 18岁以前11. 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原因是()A、基因突变B缺氧C德国风疹D有害物质的影响12. 弱智儿童记忆缺陷主要表现在()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以上都是13. 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频率是()A 500-1000HzC 500-3000HZB、500-2000HzD 500-4000Hz14. 将“五(wu)”读成“胡(hu),是构音障碍中的”()A、替代现象B省略现象C、扭曲现象D添加现象15. 使用假声说话是属于()C、音量问题(声音强弱不当))D音质问题(声音特征奇特,气息声、嘶哑声、鼻音过多、缺乏鼻音)E、音变异常(声音高低强弱变化异乎寻常)16. “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A、小发作B、大发作C精神运动性发作D以上都不对17. 在下列各种运动项目中容易引起哮喘发作的运动是()A、长跑B、短跑C、体操D体操18. 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秒—30秒的是()A、小发作B、大发作C精神运动性发作D以上都不是19. 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必须经由()A、由班主任老师决定B、由学校决定C、须经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D由学生本人决定20. 一般在普通班,每班可以有随班就读学生()A 0—1人,最多不超过2个B、1—2人,最多不超过3人C、2 -3人,最多不超过4个D 3 -4人,最多不超过5个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广义的特殊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
华东师大《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整理资料1
一、概论与法规1、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2、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是C瞽叟通文馆〔1874年〕即现在的盲人学校启音学校〔1887年〕即现在的某某市聋哑中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聋校。
某某市盲童学校始建于〔C、1912年〕3、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C 《残疾人教育条例》4、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职责是:〔1〕指导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2〕特殊儿童的鉴定;〔3〕提出特殊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和调配的建议;〔4〕为基层学校提供巡回指导以与提供局部师资培训、情报信息、家长学校指导等服务。
5、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A、“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6、某某市教委有关文件规定随班就读对象为〔C 八类〕p537、贯彻“正常化〞原如此中的“正常化〞的涵义是〔B 教育环境正常化〕8、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造成儿童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A、生理条件9、如下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是A、《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10、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是A、全纳性教育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殊教育作为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局部的时间是〔B、1966〕12、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展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13、简述我国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
答: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开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这就是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的公立教育机构以与集体和个人开办的民办特殊教育机构。
教育部主管全国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教育、民政、卫生和残联等部门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工作。
14、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教育的可能性?答:《世界人权宣言》〔1984年〕15、何谓生态学观点?答: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在残疾或特殊性的归因上强调不能单从儿童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还应从儿童生长和学习的环境中去找原因,如:不良的教学方式、经验剥夺、经济条件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笔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 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3. 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4.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的内容、补充必要的内容(三)教育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方式、过程、时间;调整评价方法(四)教育场所:瀑布式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
5. 我国特殊教育义务体系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义务教育1.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7.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
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
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1)儿童的日常照料,比如脑瘫、多重障碍儿童的日常照料,会给家长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儿童社会适应技能习得;(3)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过程等等。
(二)重视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与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早期干预的依据:个体大脑发育速度、可塑性、关键期理论(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智力发展、语言发挥、人格发展、感觉器官敏感)早期干预的对象:(1)障碍儿童(2)有发展落后可能的儿童(高危儿童)一是母孕期有高危因素的儿童、二是高位新生儿(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五)多学科团队合作(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一是立法和政策保障,二是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七回归主流问题: 尽量将残疾儿童放回到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
第二章全拿教育1. 产生历程(1)20世纪中期,特殊教育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中有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特殊教育的目的、任务、实际效果展开讨论。
(2)60年代早期,在1971年和1975年,联合国分别通过了《弱智儿童权利宣言》、《残疾人权利宣言》。
1978年英国沃纳克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残疾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报告》=《沃克报告》。
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最少限制环境:提出的安置特殊儿童的一项基本原则。
核心:让特殊儿童尽可能与普通儿童一起生活、学习,就是使特殊儿童家畜普通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
70年代正常化思想开始出现。
表现这一思想最明显的实际结果是“去机构化”运动。
就是指特殊个体离开8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用“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术语。
“特殊教育”这一名称也相应改为“特殊需要教育”。
(3)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宗迪恩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及《实施全民教育的行动纲领》。
1993年《哈尔滨宣言》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
该宣言声明:(1)每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有活的课达到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的机会。
(2)每一个儿童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
(3)教育制度的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
(4)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来接纳他们。
(5)以全纳性为向导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受人欢迎的社区、尽力全纳性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此外,普通学校应向绝大多数儿童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并号召世界全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
2. 全纳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儿童标签问题、残疾人问题、回归主流问题。
3. 全纳教育的涵义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过程。
我国学者认为“全拿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萨拉曼卡宣言》: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4. 支持模式巡回指导: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活动。
优点:专门化服务直接进入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社区。
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再普通班学校一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
合作学习模式5. 随班就读概念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收教育。
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
6. 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7.随班就读的原则就近入学,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改选适合的安置。
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同伴辅导、个别教育、差异教学。
8. 差异教学即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9. 重要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1994.6.10通过《萨拉曼卡宣言》。
2006.12.13,第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残疾人权利公约》。
第四章个别化教育计划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
2.意义:●教育平等:《世界人权宣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平等并非仅指入学机会的均等,更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均等。
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课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哥哥方面的权衡,努力使儿童接收最适合发展的教育。
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个性需要有事弱势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措施,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教育绩效责任●家长参与●多科学参与短期目标:期待儿童在某一期限内所达成的目标。
第五章智力障碍儿童1.智力障碍的概念: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的障碍。
2. 智力功能的评估:力是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 智力测验: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5. 出生后的致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1)家庭的社会状况(2)母亲孕期的心理状况(3)家庭环境(4)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智力障碍流行病学特征智力障碍的防御,新生儿筛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认知特征:●感知觉特征:感受性低,感受范围窄,知觉恒常性差。
●注意特征:注意范围窄,恒常性差,无意注意多,注意分配转移能力差●记忆特征:识记速度慢,容量小,保持和再现困难,短时记忆能力较差●思维特征:直观具体,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缺乏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
社会适应特征: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低。
11. 教学策略——支架教学法“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是将对学习者而言复杂的“总任务”分解成能够被其接受的多个简单的“分任务”。
听觉障碍儿童1. 概念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2. 特征——感知觉特点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缺陷补偿。
—注意特点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
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注意的分配困难。
—记忆特点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和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
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思维特点思维具体形象性。
掌握概念有困难概念的扩大与缩小。
依据感知的特点、生活的情境或物体的功用。
——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情绪特点:个性特点:脾气倔强。
好冲动、好动好奇。
3. 教学策略——交流技能“全面交流方法”:在全面交流方法中,手语系统与口语被同时使用。
——手语系统它是手势语和手指语的统称。
(都以手为媒介传递信息)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亦称收拾表情语。
手指语又称指语,是用指式(手指的格式变化)来代表拼音字母,连接若干个指式,可以拼成任何的语言词句。
视觉障碍儿童1. 概念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2. 特征——感知活动特点无法对事物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形成明确概念。
获取信息不全面,不完整。
——语言和思维特点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缺少视觉形象,不能准确地把握一些视觉性词汇的内涵。
——个性特点并不是所有视觉障碍儿童都有个性和社会问题。
对失明能作出良好的心理调整,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局限性,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们的情绪、情感的深刻性较好,通过教育能形成较好的理智感。
视觉障碍学生的情绪倾向于消极。
独立意向较差。
沟通障碍儿童1. 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是指接收、发送、处理以及理解概念、口头及书面信息、图形符号系统等方面的能力出现障碍。
2. 沟通障碍的分类——言语障碍的分类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嗓音障碍)、语流障碍(口吃)——语言障碍的分类语言发展迟滞、失语症3. 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1. 概念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学生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 p166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持续的行为特点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