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马原认识论部分常考七大原理

合集下载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具体展开为4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两个一百年目标,这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或将完成的。
6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9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0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1.原理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方法论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概念及关系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措施
3点: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2.对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两个一百年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考研政治马克思基本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基本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

2. 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力量。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斗争所驱动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4.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建立无阶级社会,并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化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来实现共同富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倡导国际团结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事业,各国无产阶级应该团结一致,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对于认识和改变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

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2、大综合: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学说或矛盾规律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整体是各部分有机之和。

(4)整体的作用就在于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5)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大综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1)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考研政治:马原最常用的原理精炼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最常用的原理精炼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最常用的原理精炼总结「大话校园」微信全新起航,欢迎关注!马原部分抽象难懂,需要做条理的体系梳理。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马原部分四大块——物质与意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考点浓缩与归纳,供大家最后阶段消化。

板块一物质与意识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板块二唯物辩证法三规律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4辩证的否定观(原理)5对立与统一规律(4点)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d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和“重点论”的统一四范畴6必然和偶然7现象和本质8可能与现实9原因与结果板块三认识论1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2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以至无穷(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3真理发展的规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板块四唯物史观14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1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8人类社会的基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9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0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2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3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原理24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还能够帮助考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

本文将对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它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的运动。

3. 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矛盾等。

4.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推动的,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考研政治中的应用1.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考生在考试中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2. 考生在准备政治考研时,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有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注重理论学习。

考生应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理论。

2. 加强实际分析。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社会问题文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多做练习题。

考生在准备政治考研时,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和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认识论一、认识论的概念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认识及其能力、方法、限制和基础等问题。

在政治学中,认识论涉及到如何认识社会及其变革规律,是政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认识的本质与形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具有的反映过程。

认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认识的形式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基于感官的直接反映,具有直观性和局限性,而理性认识则是基于经验、概念和逻辑推理等形成的综合更高层次的认识方式。

三、社会历史条件与认识方式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会对人们的认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认识方式的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的认识方式从拜物教到唯心主义再到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今天的社会,以科学认识为主导的认识方式,成为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四、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认识方式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反映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

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规律。

在社会认识中,唯物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矛盾和变化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五、唯心主义对认识论的影响唯心主义是另一种哲学认识方式,认为意识、思想是主宰物质的东西,而物质、自然是被支配的。

这种认识方式对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如唯心主义教育、唯心主义政治等等。

唯物辩证法认为,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方式,必须坚决批判。

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方式在政治学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方式是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在政治现象的认识中运用社会历史、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分析方法,揭示出他们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核心之一,对于政治学生考研复习而言,决不可小觑。

七、总结认识论是政治学中的底层理论,是政治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马原考点清单之认识论+思维导图

马原考点清单之认识论+思维导图
● 7、真理发展规律: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真理 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 8、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因:根源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矛盾本 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 矛盾。
真理的特性
● ①思维的至上性: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 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②创造(能动)特性是指人类认识不只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对象简单的、直接的描摹, 而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③二者的关系:
1)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摹写、反映的特性与能动、创造的特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2)创造和反映不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而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的功能。
二、认识运动发展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
● ②思维的非至上性: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 的限制,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 9、对待真理的科学态度
● 科学对待真理,就要坚决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有的理论看 成永恒不变的教条,在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马原考点清单之认识论
认识论——实践、认识
实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践
●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 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 3、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客观实在性)。 第二,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4、实践的基本结构: 第一,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 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马原原理有几个

考研马原原理有几个

考研马原原理有几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作为考研政治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理解并掌握马原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考研马原原理究竟有几个呢?一、唯物论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唯物论原理包含了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其中,唯物主义是指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对唯物主义进行进一步发展,强调物质世界的本质是发展的、矛盾的和全面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的物质世界,不存在上帝、超自然的力量。

人的思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对外界物质的反映和抽象。

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积累而来,而不是脱离实际的虚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辩证法原理辩证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

辩证法原理主要包括矛盾和发展两个基本概念。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矛盾包含着对立面和斗争的概念,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矛盾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发展是辩证法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包含着消亡和新生的矛盾运动。

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强调,真正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

三、实践论原理实践论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重要内容。

实践论原理指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的社会实践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来实现的。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

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②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部分常考七大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部分常考七大原理

为⼤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部分常考七⼤原理,供⼤家参考。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的过程 1.实践活动是⼀个以实践主体(⼈)、中介和实践客体(对象)为基本⾻架的动态发展系统。

其中,实践活动的中介是指联结主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具和⼿段,以及运⽤和操作这些⼯具的程序和⽅法。

2.实践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关系: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和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的实质:实践活动既能动地变⾰着客观世界,⼜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4.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确⽴实践⽬的和实践⽅案。

(2)实践主体通过⼀定的实践⼿段把实践⽅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的、⼿段和结果按⼀定⽅向运⾏。

(⼆)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1.所有唯物主义都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它有两个缺陷:⼀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次性完成的,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鲜明特点:第⼀,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认识论。

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科学地说明了⼈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个由不知到知、由浅⼊深的充满⽭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三)认识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 1.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综合作⽤的结果。

2.理性因素在⼈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第⼀,指导作⽤;第⼆,解释作⽤;第三,预见作⽤。

3.⾮理性因素:是指⼈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理性因素。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上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鼓励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5.因果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该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8.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9.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该原理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下0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0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0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0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05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06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所以我们要想认识事物就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0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0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0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1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人生价值的含义是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15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它要我们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部分常考七大原理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
1.实践活动是一个以实践主体(人)、中介和实践客体(对象)为基本骨架的动态发展系统。

其中,实践活动的中介是指联结主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关系: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和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实践活动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4.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2)实践主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