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小组作业.
171 《公共政策学》作业参考答案 (2)
《公共政策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协调冲突性要求,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2.法律解释3.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4.决策追求最优解5.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6.察觉、界定和描述7.客观性、可检验性、变动性8.公众议程、政府议程9.范围、强度、时间10.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11.法律解释12.政策执行者;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13.认知不协调14.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政策的法律化。
15.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二、单项选择题1.② 2 .① 3.④ 4 .③ 5.③ 6.③ 7.④ 8.④ 9.②10.②11.④12.①13.②14.④15.①16.③17.③18.③19.④20.③21.②22.②23.④24.①25.②26.③27.③28.④三、判断题1.错。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2.对。
3.错。
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4.错。
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既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5.错。
孔多塞标准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
6.对。
7.错。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8.错。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值的是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
9.错。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10.错。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范围、强度和时间。
11.对12.错。
客观原则是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
13.错。
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14.错。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学 作业
答:公共政策历史,现代政策科学产生时间、三大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⑴、初级阶段:1951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治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指出“政策科学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解决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
”⑵、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主要贡献: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③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⑶、学科的近期发展阶段的进展:①课题选择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②方法论上的非科学化趋向③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⑴、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
《公共政策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填空题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2.(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决策追求最优解)。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查检验性)和(变动性) 三个方面。
8.(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和(时间)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
11.(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13.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计划和准备)、(组织与实施)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④)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③)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③)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④)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④)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②)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②)形式加以发布。
公共政策作业
谢谢!
田菁 韩思琦 乔倩 吴晴
队员讨论心得展示
圆明园既是政策主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政策执行的 对象
圆明园管理处不经过环评擅自建设湖底 防渗工程其实是多头管理导致了无人管 理
这一事件说明公民的知情权必须得到保 护才能使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都能得 到有效的监督
折射出中国法制建设的困难重重、必须 完善国家法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才能 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讨论过程 准备
材料收集 课堂讨论
撰写讨论心得
整理讨论记录
完成发言稿 进行成果展示
圆明园防渗事件事件表
-- 3月28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春教授,质疑圆明 园湖底防渗工程破坏园林生态
- 3月31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被叫停。国家环保总局表 示,该工程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该立即停止 建设,依法补办环评审批手续。
小队心得与结论
•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体、公民个人、专 家等社会力量在影响政策主体制定政策,监督政 策主体执行政策时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 的体现令人欣喜,其对政策主体做出更好的决策、 促进政策的正确执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 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事件也很偶然,如果没有 张正春教授的爆料,没有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圆明园防渗工程必然在悄无声息中顺利完工,其 后果也可想而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能靠公众 的偶然监督,而应制定合理的机制来监督。即使 机制短时间无法建立,相关部门也应做好相应工 作。
-6月30日环保总局环评司于6月30日正式受理了圆明园管 理处按要求提交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 价报告书》。 - 7月7日,环保总局要求,圆明园防渗工程全面整改 -7月9日,环保总局将整改通知送达圆明园并要求书面回复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第二小组作业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第二小组作业黄怡中文系0572010谢晓雯文博系06300540021杨深电光源06300310019张少臣国际政治06300170009阿丽亚金融06307036076我们介绍的论文叫做《回溯图式:实施研究与政策决策》,这篇论文中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叫forward mapping,我们翻译成推进图式;一个叫backward mapping,我们翻译成回溯图式。
他们分别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自上而下的研究取向:上层决策者主导自上而下的研究取向即推进图式(forward mapping)。
其强调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分立性,政策制定者决定目标,政策执行者实现目标,两者形成上令下行的指挥命令关系。
这种研究取向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政策是由上层制定的,然后,它们被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由下层的行政官员执行。
依照这种途径,政策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指挥链条,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制定者,考察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将政策付之于实践而生效。
自上而下的研究取向包含如下基本命题:(1)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有界限的、分离的。
(2)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所以有界限,是因为:第一,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的分工相当明确;第二,政策制定者能够明确地陈述政策,因为他们能够同意许多不同目标间的优先顺序;第三,政策执行者有技术能力,愿意去执行政策制定者所设定的政策。
固有的缺陷:(1)强调对于一项权威性的决策如何被执行的细节的研究。
因此,研究取向以完美的政策制定为前提,但在现实的政策实践中完美的政策制定是很难实现的。
(2)强调中央的目标,不但忽视了基层官员的适应策略,也忽视了政府行动的结果的不确定性。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理论区分,在执行过程中无法维持,因为政策是在执行的实际过程中被不断修正的。
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基层实施者优先自上而下的研究取向因其固有的缺陷而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人们将研究的目光从中央政策的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过程中基层行动者的活动,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即回溯图式(backward mapping)。
公共政策学成员分组及试题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说
第一组成员:宾世荣、兰国梁、吴兆浩、李飞、邓顺方、王宇
1.下列关于公共政策特点的选项正确的是:( B)
A.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权威性、普遍性、原则性、时效性
B.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原则性、权威性、价值选择性、时效性
C.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原则性、权威性、价值选择性、针对性
D.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原则性、权威性、时效性
第二组成员:张福江、张议、张艳、冯君丽、杨倩
1.以下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分配原则(B )
A.效率优先原则
B.系统优先原则
C.公平优先原则
D.公平与效率统一原则
第三组成员:范行英、张维霞、陈大琴、邱玲玉、袁长飘、张丽娟、杨怀毅、陈梦梦、李香
1.( A)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被认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
C.《公共政策和分析》
D.《公共政策导论》
第四组成员:邓文敏、韦发雨、刘云、王新娟、丁芹、陈元凤、吴志刚
1.下列关于公共政策学的功能作用选项正确的是( D)
A.公共政策具有导向、解释、管理、分配的功能作用
B.公共政策具有描述、解释、管理、分配的功能作用
C.公共政策具有预测、调控、管制、分配的功能作用
D.公共政策具有导向、管制、调控、分配的功能作用。
公共政策小组作业的提纲
1案例的历史背景条件:(1)北京市:城市发展要求,90年代掀起大规模改造旧城的高潮。
(2)房地产:北京90年代房地产建设的高峰期。
(3)契机:50年国庆。
我仅仅是简单点明了三个历史背景条件,大家对这三个历史背景条件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
另外,有什么补充的都补充上来,或者感觉这三个条件有什么不需要的可以建议删去。
一律用红颜色的字体补充意见和说明。
2.案例所反映的问题(What):关于旧城改造的决策失误问题——北京平安大道扩宽工程的决策关于问题的解释(即这个决策为什么是错的):我们说北京市政府关于扩宽平安大道的决策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1)决策目标的不可实现性:决策的出发点是解决北京交通拥挤,公用设施,劣质住房,商业开发四个问题,但是,平安大道新的商业中心所带来的车和人,就可能抵消新路所带来的好处,解决不了交通拥挤的问题。
至于劣质住房和商业开发等其他问题大家分析一下。
(2)决策所带来的新的问题:扩宽平安大道对于古建筑和文物不可避免的破坏,会影响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搬迁也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大家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大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有补充的可以提出来。
(用红色字体标明出来)3.为什么这样一个错误的决策会被提出来,并且被执行下去。
(why)(1)j错误的决策为什么被提出来:A..现实因素:交通拥挤和公共设施的需求。
B.人为因素:北京市政府和城建委员会们的理念。
这次决策的创建模型是内部创始模型,更多是北京地方政治精英们的意志和理念。
我仅仅是说一下我的想法。
C.利益因素:房地产开发商们和北京市相关区政府的利益动因。
利益团体模型。
D.根本原因:城市定位的偏差以及城市规划的不合理。
E.契机因素:50周年国庆。
金顿的多源流模型:问题流方案流政策窗口(50周年国庆)政治流(2)错误的政策提出来后为什么会被执行下去:A.政策制定程序的错位:委员会面对的是一个既定的政策,要做的是对一个错误的决策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公共政策学作业
公共政策学作业*案例分析——关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律化的思考引子首先,这次所涉及的案例都是关于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中,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发现某些重要问题,并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进程进行科学预测。
取得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列入政策议程的例子。
查尔斯·琼斯和迪特·马瑟斯在《政策形成》一文中认为,政策形成包括了这样一些问题:政策问题来自何方?如何分清轻重缓急?问题怎样随时间变化?什么人与提案的形成有关?他们怎么做?如何支持提案?体制对提案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以及出现了什么跨体制因素促成方案发展?等等。
从我国实践中不难看出,以专家学者作为进入政策议程的一个途径,显然是有利于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途径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不稳定因素——众所周知,将一个问题提到政府机构的议程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步。
只有把公共政策问题纳入公共政策议程,才能通过制定和执行等一系列程序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和处理。
安德森认为:社会上向政府提出的要求很多,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受到政府的注意。
“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者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便构成了公共政策议程。
”可见决策者其实是决定一个社会问题是否能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关键之关键。
而我们的决策者作为一个有限理性的人,其决定往往带有主观性,尤其是在一个权利比较集中的政治体制中表现尤为突出。
于是就会出现本来应该进入政策议程的意见因为没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或与决策者的意见相左时,该问题迟迟进入不了议程;或是由于上访渠道受阻,不能及时传达到而被搁置;……这些情况是实际存在的。
所以要解决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律化的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建立合理的、法定的决策机制。
结合所给案例1、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察觉及政策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政府采纳?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50年代建国不久,战乱死伤严重,领导人制定发展工业的总路线和总方针,在科技落后的当时,就需要大量劳动例,加上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领导人错误地夸大了战争地可能性,于是在“人多力量大”的认识下,出现了众多的“光荣母亲”……而马寅初在当时提出的人口理论,虽然是科学正确的,却当然地受到了各种非难,被康生、陈伯达等人的恶意攻击,被冠以“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恶名……得不到关键领导、决策层的支持,终至搁浅20多年才得以被政府采纳。
西工大作业集-公共政策学作业集
第1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在我国当然就包括一系列的命令、指示、通知、条例、规定等。
2: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3:基本政策。
答案基本政策:是指在某一领域某个方面起指导和统帅作用的政策,也可以称为“指导方面政策的指导性政策”。
4:元政策。
答案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论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二.填空题1:公共政策是_______意志的集中体现。
答案统治阶级2:公共政策的_______是党和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组织和个人。
答案主体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_______,是指政策本体理论和主要研究方面。
答案多元化4:进人现代社会后,_______研究的发展奠定了政策科学产生的基础。
答案政治学5: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犹太人_______。
答案德洛尔6:公共政策按层次分,可分为_______,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答案元政策三.问答题1:公共政策的作用?答案答:公共政策的作用:第一,公共政策有引导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前进的功能;第二,公共政策具有国家实现职能的作用;第三,公共政策具有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利益分配的作用;第四,公共政策具有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
2:公共政策的特征?答案答:公共政策的特征:一是公共政策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二是公共政策的价值标准与价值选择性;三是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四是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五是公共政策的时代性。
3:美国兴起政策科学研究的原因?答案答:美国产生政策学原因:①理论背景;②实践基础;③思想库;④美国有适合政策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四.简答题1:公共政策研究的历程?答案答:公共政策研究历程:①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学科的形成;②20世纪70年代政策科学的发展及特征;③20世纪80年代政策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④20世纪90年代政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公共政策学所有作业个人整理
第一次一、1. 错误 "以钢为纲”是大跃进时期的产业政策2. 错误我国主管人口政策的国家职能部门是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3.正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2006年4.正确 863计划属于科技政策5.正确 211工程属于教育政策。
二、1.正确社会保障政策终结的最根本障碍是利益的减少2.错误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的学者是伊斯顿3.错误率先构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英国4.错误"单独二胎”政策属于公开的人口政策5.错误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1958年提出的。
三、1.错误我国最高公共政策决策权归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错误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3.正确MO等于现金4.正确真正的公共政策只有在**社会才可能出现5. 错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文化的四层次说包括:ABCD(A:物质文化层B:制度文化层C:行为文化层D:心态文化层)5、失业包括:ABC(A:自愿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6、下列哪些是公共政策的直接主AB(A:政府B:执政党)7、产业政策包括()ABCD(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C:产业布局政策D:产业技术政策)8、财政政策是由哪政策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ABCD(A:税收政策B:支出政策C:预算平衡政策D:国债政策)9、社会保障的主体是()A(A:国家或政府)10、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应()公务员工资D(D:不低于)11、科教兴国战略是()提出的D(D:1995年)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和流通中的货币量成()变化C (C:反比例)13、第一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的是D(D: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第二次简答题1、1、文化政策的功能是什么?2、教育政策有哪些特点?3、简述社会保障政策的理论基础。
公共政策概论 作业一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一一、分析事例:上海规定农民工将和市民享受相同待遇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六日电(记者陈静)今后,来上海就业的农民工将和此间市民享受一样的待遇,上海将逐步扩大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场所,并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此间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
据悉,上海是中国农民工跨省市流动的主要输入地之一。
近年来,来沪农民工增长较快,规模较大,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外省市来沪就业人数已达四百万左右,其中农民工约占58%。
此番出台的《意见》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上海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意见》围绕切实维护农民工在劳动、生活和发展各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其中包括:建立“欠薪欠保”问题防范和处理机制,落实农民工基本劳动标准;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等。
《意见》要求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严格执行上海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用人单位在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工作时间等方面,必须遵循来沪农民工与上海劳动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
关于农民工就业,《意见》指出,上海将逐步扩大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场所,并免费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查询、就业指导等服务。
《意见》还提出,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对农民工子女等问题,《意见》要求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民工卫生防疫和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计划生育管理。
来源:2006年11月17日00:31 中国新闻网二、个人发言提纲:1、政策目标来上海就业的外地农民工能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待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要举措。
公共政策作业
1、根据课本内容,论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1、经济人假设2、交易的政治市场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基本思路: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
2、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
(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
(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
3、试述政策规划的过程。
答:政策规划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不仅是政府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2、政策方案的设计: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后果极其效应的准确估计,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的方案的评估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测评估,二是可行性评估。
公共政策学作业
从现实政策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政策案例分析,试分析之。
答:具体政策案例:孙志刚事件前,我国对于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政策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办法》,孙志刚事件后,我国对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的政策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具体是:第一条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
第三条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下列情况:(一)姓名、年龄、姓名、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口所在地、住所地(二)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证或者农村五保供养(三)流浪乞讨的原因、事件、经过(四)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亲戚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五)随身物品德情况第四条救助站应向救助的流浪的流浪乞讨人员告知救助对象的范围和实施救助的内容,询问与救助需求有关的情况,并对个人情况予以登记。
第五条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
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
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
首先,分析公共政策的本质,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分配给救助站,让救助站来帮助这些人。
即体现了“对全社会资源的浪费做有权威的分配。
”其次,从公共政策的一般特征来分析,公共利益是最公共政策的永恒追求,《救助管理办法》较好的实现了大多人的利益,为了绝大多数的城市流浪人员的切实利益来考虑,国家把《收容遣送办法》这一政策改为《救助管理办法》是形势所趋,是必然结果,因为《收容遣送办法》不能够维护人们的利益,所以这也体现了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任何政策都有利益倾向性,而且应是公共利益倾向。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指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2、行政机关:是指按照法律设定的、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约束的组织。
3、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
4、政策合法化:是指政策方案经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5、公共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经济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经过政策评估,为了防止政策消极作用,保护政策积极作用,对过去的、无效的、需要法律化的政策所采取终止措施。
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作用。
答:(1)公共政策有引导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前进的功能。
(2)公共政策具有国家实现职能的作用。
(3)公共政策有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利益分配的作用。
(4)公共政策具有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
2、列举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推动因素。
答:(1)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者;(2)专家学者;(3)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政治团体;(5)大众传媒;(6)科学技术进步;(7)突发性的事件或危机;(8)公民个人。
3、影响政策执行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答:(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结构的合理性;(2)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国家能力;(3)适宜的政策环境;(4)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5)政策执行中损益关系的合理化;(6)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力;(7)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4、简述政策监控的意义。
答:(1)保证政策规范合法。
公共政策第一次作业范文
(一)事例选择:诸暨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政府与环保企业出资筹建设施,垃圾由村收集、乡转运、市集中处理本报讯浙江省诸暨市是西施的故里,也是王冕的家乡。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诸暨是出名人的地方。
近日,诸暨市与福建丰泉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成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使10个乡镇、30万农民免受垃圾污染之苦,受到远近县市的关注,成为一个热点。
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创造了农村垃圾处理的一种新模式:垃圾处理厂由政府与环保企业出资共建,垃圾由村收集、乡转运、市集中处理的运行管理方式。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农村垃圾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塑料垃圾和化肥农药包装物增多,生活垃圾等散落在村头路边,每天散发着臭气,有的甚至出现垃圾围村现象。
为此,诸暨市政府下决心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环保,各部门和乡镇共同协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垃圾处理厂就建成运营,创造了资金到位早、相互配合好、建设速度快的范例。
农村垃圾水分高、成分复杂,过去只能填埋。
丰泉集团组成科研队伍攻关,研制出一种适应农村的垃圾焚烧炉,利用炉热清除垃圾水分,炉温可高达1000摄氏度,垃圾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同时可通过锅炉余热转换为蒸气和热水,为农村提供热源,农民也可以同城里人一样享受洗浴,促进农村清洁卫生,提高幸福指数。
诸暨市委、市政府认为,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是搞好乡镇环保的抓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随着垃圾处理厂的建成,可以延伸到肥料生产和建筑材料等,促进农村循环经济。
一些外地参观者看了诸暨农村垃圾处理厂后很受启发,认为这是一种农村垃圾处理的好模式,有许多好处:一是政府、企业出资建设,让农民受益,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村、乡、市联手形成一条龙,解决了运行问题;三是垃圾处理实现资源化,可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2006年12月1日中国环境报(二)、个人发言提纲:1、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学作业
智库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
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智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
中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
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住所设在中国北京。
该智库成立之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方兴未艾,不明朗的形势和前景使国家宏观决策面临严峻挑战。
而国内现有的高层决策咨询体系,则似乎难以有效地帮助决策层应对眼下的复杂局面。
就在此背景下出世的国经中心,因而被寄予期望。
“这是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级智库的一次质的飞跃。
”国经中心研究人员之一,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评价说,中国智库体系的变革刚刚开始。
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
温总理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该智库的理念是办成融汇高层、权威资源,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研究,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咨询服务的民间智库。
同时,该中心将加强同国内外智库、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扩大中外经济合作服务。
该智库在致力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以及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国家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资外贸、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相关政策,为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
并且建立和发展与外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及国际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面向国内外企业和各级政府,提供合作信息,推介合作项目,为促进国内外经济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南大网院《公共政策学》课后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政策第2次作业作业总分100起止时间2018-5-9至2018-6-7 23:59:00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的特点是匿名登录、匿名答复、匿名统计,不需要群体成员相互见面,从而有利于专家独立提出自己的方案预测意见。
•A、头脑风暴法•B、菲尔德法•C、名义群体法•D、互动群体法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认为,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的逐渐一致的认识。
•A、查尔斯·沃尔夫•B、米切尔·怀特•C、E.S.奎德•D、林德布罗姆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职业型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中注意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对政策分析采取()与分析结合的立场.•A、政治•B、经济•C、文化•D、制度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实现机制主要有:政策创新触发机制,(),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A、政策创新扩散机制•B、政策创新采纳机制•C、政策创新转化机制•D、政策创新适应机制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质在于,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提供()的必要知识、理论和模型.•A、公共政策理解•B、公共政策规划•C、公共政策协调•D、公共政策执行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下,危机在全社会扩展、正常生活基本中断,国家发出紧急动员命令•A、轻型危机•B、中型危机•C、大型危机•D、巨型危机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邓恩的政策信息转换分析模式中,通过规范方法分析,提供的信息是()•A、描述性的解释因果关系•B、评价性的决定政策的价值•C、指导性的提出政策的行动•D、规范性的解决问题的政策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邓恩的政策信息转换分析模式中,通过经验方法分析,提供的信息是()•A、描述性的解释因果关系•B、评价性的决定政策的价值•C、指导性的提出政策的行动•D、实证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公共政策分析从价值和后果进行思考主要是为了() •A、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B、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效率•C、提供较好的政策建议•D、确保政策实施万无一失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公共政策分析提供知识和协调手段主要是为了() •A、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B、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效率•C、提供较好的政策建议•D、确保政策实施万无一失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方法和工具主要是为了()•A、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B、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效率•C、提供较好的政策建议•D、确保政策实施万无一失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下列哪项是具有间接可控性的自然灾变()•A、洪水•B、地震•C、海啸•D、暴雪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政府采取应急公共政策的价值除了()•A、对政府责任的直接考验•B、对政府能力的直接检验•C、对政府形象的直接评判•D、对政府信任的直接否认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功能()•A、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B、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效率•C、提供较好的政策建议•D、确保政策实施万无一失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应急公共政策管理步骤不包括()•A、冷静面对危机状态,让公众知道实际情况•B、发布紧急处理意见,主要领导坐镇后方指挥•C、调集一切力量救援,优先保障生命安全•D、果断隔离防止危机蔓延,迅速恢复正常秩序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麦考尔-韦伯的内容过程分析模式将公共政策分析区分为:•A、内容分析•B、过程分析•C、描述性分析•D、结果分析•E、规范性分析标准答案:abce说明:题号:1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初始的政策创新措施必须具备的特点:•A、具有较大的突破性•B、具有强烈的扩展性•C、具有强烈的可仿效性•D、具有较强的承上启下性•E、具备一种酵母功能,能发酵出更多配套的政策标准答案:abce说明:题号:1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知识素质包括()•A、政策理论方面的知识•B、政策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C、有关社会发展评价指标方面的知识•D、有关社会价值方面的知识•E、关于事物边界范围方面的知识标准答案:abcde说明:题号:1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技术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特征有()•A、政策分析的中心动机是争取以技术为取向的研究机会•B、政策分析的成功标准是表现工作品质以满足自我•C、政策分析的主要技术是讲究细节与专业知识•D、政策分析中关心长期的效果•E、对政策分析采取客观的立场标准答案:bcde说明:题号:2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职业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特征()•A、政策分析的中心动机是追求实现个人政策偏好的机会•B、政策分析的成功标准是接受了能实施的政策从而有利于受益人•C、在政策分析中讲究知识、沟通与协调的技术•D、在政策分析中注意长期与短期的平衡•E、对政策分析采取客观的立场标准答案:abcd说明:题号:2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公共政策行动预测分析方法主要有:•A、头脑风暴法•B、名义群体法•C、德尔斐法•D、决策树法•E、电子会议法标准答案:abce说明:题号:2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社会突发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A、完全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B、具有直接可控性的自然灾变•C、具有直接可控性的生产事故•D、完全可以控制的社会利益冲突引起的冲突•E、不完全可以控制的社会利益冲突引起的冲突标准答案:acd说明:题号:2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影响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因素:•A、创新政策的状况•B、政策传播渠道的状况•C、创新政策采纳者的态度•D、创新政策反对者的态•E、社会系统对创新的认可标准答案:abce说明:题号:2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公共政策创新主要影响因素:•A、现实利益的分化组合•B、初始突破的设计发动•C、既存矛盾的加剧激增•D、规则组织的应对变化标准答案:abd说明:题号:2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的分类:•A、轻型危机•B、微型危机•C、中型危机•D、大型危机•E、巨型危机标准答案:acde说明:题号:2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提供公共政策规划的必要知识、理论和模型;提供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信息并对各种已有信息加以综合,协调多方面的立场;提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某些合理的建议;对已经选择的方案和行动进行可行性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小组作业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政策制定的分析小组成员陈劼田畅厉嘉李罗逸2016.5.22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政策制定与规划的过程:一, 政策制定的逻辑化过程什么是逻辑化过程?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制定,都必须按照基本程序展开,必须遵循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展开的逻辑顺序及其步骤,这就是逻辑过程。
研究逻辑化过程对我们这个具有重实体轻程序思维传统的民族中担当公共管理的各级官员来讲有助于加深对政策制定客观规律的认识,继而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水平。
程程过程对政策问题的认知与决策目标的确定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以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逐步完善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作出积极贡献。
改指导思想对于对政策问题的认知与决策目标的确认有重要作用。
●背景与问题: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
如今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在繁忙的。
工作生活之余,逐渐意识到体育健身运动的重要性。
健康的体魄、健美的形体是每个人的强烈渴望。
健身运动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单纯的喜欢某项运动,而是因为参加这些运动可以调节精神,摆脱烦恼,消除疲劳,延长寿命,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还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体现为: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会使我们接近自然,体育健身丰富了我们的社会交往,体育进入生活是在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健身还我们以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精神。
(一)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目标任务: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
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
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
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
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
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
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
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
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
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
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
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
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拟定公共政策的备选方案在拟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备选方案时,确立了以why,what,who,when,where,how 的方案内容,深刻的描述了方案的框架结构。
在形成额路径上,通过政治性的决策途径,渐近性决策途径,理性扩张途径混合,扫描途径,满意决策途径等途径进行择优选择。
在拟定的原则上,坚持了公正无私原则,个人受益原则,普遍分配原则,持续进行原则,人民自主等原则。
•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抉择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评选方案的过程中,价值法人评判标准应该是首位的。
因此在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时,应该考虑决策方案是否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改善。
效益如何?带来何种短期和长期效益?间接效益和副作用的程度如何?实施决策所需要的条件能否具备?筹集和利用这些条件需要付出何种代价成本?决策方案在实施中对环境变化和意外时间干扰的适应性如何?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如何?以及考虑又没有不可行论证,没有反对意见绝不是成熟额决策。
•对公共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结合1995年起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于2010年底到期的实际情况,国家体育总局提前谋划新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代国务院研制《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相关工作。
为保证《计划》研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研制工作领导小组、起草小组和专家咨询组,制定了研制工作方案。
从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计划》的研制工作经历了确定框架、专家咨询、初稿撰写、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大规模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完善、定向征求意见等多个阶段,经过十一轮较大幅度的篇章结构和文字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
考虑到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根据凝聚各方智慧、充分问计于民的原则,为提高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正式公布前,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文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既是一个充分吸纳宝贵建议、完善《计划》内容、使规划更加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动员公众主动参与国家体育事务管理、推广全民健身理念的过程,对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公众健身意识、宣传推广全民健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制定的政治化过程何为政治化过程?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中外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绝不是单纯一个技术或逻辑必然推演的过程。
公共决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各种利益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又是一个公共利益的权威性调整,在一个“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国家,更是本质上看出:公共决策是政策斗争。
公共决策的过程是各种政治力量凭借各自的能力和影响相互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充满了冲突和利用、分歧与妥协、折中与让步。
公共议程的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是指将社会公共问题纳入公共决策系统的视野,列入决策议程的过程。
公共问题列入议程的渠道有二:公众的社会权力系统提出的公共议程,公共权力系统提出的正式议程。
公众议程能否转化为正式决策议程,不仅取决于社会公共问题的性质以及公众与社会公共权力系统的力量对比,而且还取决于公共决策系统对公共问题的认知以及对解决问题条件的判断。
影响公共决策系统认定公共问题并纳入决策目标的主要因素:1.公共决策系统对公共问题判断与认知的价值观。
2.公共决策系统受到来自解决公共问题的压力时的变化。
3.与政治体系的民主化,开放化程度有关。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先是由中国科协这个部门上书党中央和国务院, 即“部门上书模式” , 后发展为“借力模式” , 借多个部门以及科学共同体之外力, 很多部门及科学共同体成员参与该政策的研究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