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热药与方剂
方剂学---清热剂.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
君 连翘
泻
黄芩
火 臣 山栀
通
大黄
便
芒硝
清 佐 薄荷
上
竹叶
泄 使 甘草
下
白蜜
重用以清热解毒 清心胸郁热 通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 泻火通便以荡涤胸膈之热邪 导热下行,“以下代清”。 外疏内清,清疏肺胃心胸之热 , 兼有“火郁发之”之义 缓硝、黄之峻泻并能存胃津、 润燥结,调和诸药
暑热 余热
或虚烦不寐
未清 气逆欲呕
气津 口干喜饮
两伤 脉虚数
证
舌红苔少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未清。 热淫于内,热扰心神 。
余热内扰,胃气上逆。 热伤阴津。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
气热 津病 两之 伤后
余 热 未 清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解:
清 热 生 津 益 气 和
胃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君
竹叶—清热除烦
直入血分而凉血。
热 臣 生地—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
解
阴生津,既可复失之阴血,又可助君药
毒
解血分之热,且能止血。
凉
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
血佐
营泄热。
散 使 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瘀
二药伍用则能凉血以助犀角、生地清热解毒凉血之功,
又能散瘀防止血止而留瘀,更能防止热与血结成瘀。
佐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防肝火 及利水以防苦燥伤阴
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经 使 甘草—调和诸药,和脾胃以防苦寒伤中
.
左金丸《丹溪心法》
肝 胁肋疼痛—火郁肝经,经气不利 火 嘈杂吞酸呕吐—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犯 口苦—肝病及胆,胆气上犯 胃 舌红苔黄脉舷数—肝经郁火之体征 证
方剂学清热剂
肝胆经实火循经上炎
肝经过阴器抵小腹 肝经湿热下注
泻除 肝下 胆焦 经湿 实热 火
君 龙胆草—上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臣 黄芩、山栀—清热泻火、助清肝胆经实火
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 助泻下焦湿热
佐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防肝火 及利水以防苦燥伤阴
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经 使 甘草—调和诸药,和脾胃以防苦寒伤中
白虎汤《伤寒论》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症状分析:
阳 壮热不恶 里热炽盛,邪热
明 寒反恶热 充斥内外
热
气 头痛面赤 邪热循经蒸于上
盛
分 大汗出 里热迫津液外泄
津
热 烦渴引饮 热灼津伤
伤
盛 脉洪大有 邪热盛于经脉
证 力或滑数
方解:
白虎汤《伤寒论》
清 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善能清热,以制阳明
泻
诸经之火自平,兼泻胃火于中
火
焦。
解 臣 黄芩—清泻肺火于上焦。
毒 佐 黄柏—泻下焦之火。
使 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症状分析:
身热烦躁 热聚胸膈,热郁则烦
上 胸膈烦热
中 热 口渴
热灼津伤
二 聚 面赤唇焦 燥热上冲
血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解 桔梗—载药上行
毒 竹叶—利尿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心 心胸烦热—心居胸中,心经热盛
经 口渴面赤,渴欲冷饮,口舌生疮 心火循经上炎
火
舌为心之苗
热 小溲赤涩刺痛—心与小肠相表里,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
竹叶石膏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竹叶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半夏半升,洗(9g) 麦门冬一升,去心(20g) 人参二两(6g) 甘草二两,炙 (6g) 粳米半升(10g) •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逆欲呕,舌 红少津,脉虚数。 • 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内粳米, 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炙,三两(9g) 粳米六合(9g) • 功用:清热生津。 •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 恶热,脉洪大有力。 • 煎服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里热旺盛 温病气分实热 伤寒阳明经热 热邪逼迫津液外泄 热盛伤津,热扰心神 里热甚,鼓动气血, 大热 大汗 大烦渴 脉洪大
白虎汤
君
臣 佐 佐使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清热透热,生津除烦
清热滋阴 益胃生津 护胃调药
白虎汤
• 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 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脉见浮细或沉;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清热剂
• 清热剂应用的注意事项: 辨别里热的部位; 辨别热证之真假; 辨别热证之虚实; 权衡热势之轻重; 热邪炽盛而拒药者,可用反佐药物或服法。
第一节 清气分热
• 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症见身热不恶寒, 反恶热,多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 数有力等。 • 代表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方剂学方歌六版
方剂学方歌六版方剂学方剂歌诀第六章----第二十三章)第六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XXX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1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XXX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XXX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分解方,麻疹早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3.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量姜三片,时行伤风有奇功。
参苏散: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宜。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此方施。
第七章泻下剂1.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黄牡丹汤:2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2.温下大黄附子汤: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集与答案
A 痛阈值降低B 体温降低C 心率加快
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 脑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10.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分泌系统功能
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感染作用
11.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 )
D 心率加快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 )
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
D 心率加慢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8.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 )
A 痛阈值降低B 脑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 心率减慢
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 体温降低
5.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 )
A AchB 5-HT C NA D GABA E 以上均非
6.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 )
A 附子、干姜B 黄连、黄柏C 茯苓、白术D 石膏、知母E 以上均非
7.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 )
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2.大黄经炒炭炮制后,其( )作用增强。
三、问答题
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
第05章 解表药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柴的主要作用( )
A 解热B 抗炎C 促进免疫功能D 利胆E 抗心律失常
2、下列哪项不是麻黄平喘作用的机理( )
A 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B 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а受体
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总论(第一至第四章)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答: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有两方面:即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
前者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后者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2.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的代表性成果答:(1)从1923年开始,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麻黄、当归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麻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其作用温和持久。
此举揭开了中药药理的新篇章。
(2)从60年代开始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如在中医肾的研究中,探索了补肾方药补肾的药理作用;结合中医阴阳理论研究类似“阴虚”“阳虚”证的动物模型,推动中药实验药理学与中医理论的研究。
3.中药的基本作用答: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调节平衡。
4.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答: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应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现代对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和温热两大类。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影响,表现为镇静、催眠、解热、镇痛等;如钩藤、羚羊角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丹参、苦参具有镇静作用,金银花、连翘、知母、柴胡、葛根具有解热作用;而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麻黄、麝香、马钱子。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寒凉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温热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寒证、阳虚证患者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患者分别服用温热药和助阳药后,可提高细胞内cGMP含量,是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相反,热证、阴虚证患者交感神经-β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患者分别服用寒凉药后,可提高细胞内cGMP含量,是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美容中药方剂学:清热凉血药
兼有软坚散结,主瘰疬痰核。
牡丹皮《本经》
来 源: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入
药。生用或酒炙用。 处方用名:
牡丹皮、丹皮、粉丹皮、酒炒丹 皮、丹皮炭。
牡丹皮《本经》
牡丹皮《本经》
性味归经:
味苦气寒入 心肝走血分 清热凉血;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辛香行散入 心肝走血分 活血祛瘀。
临床应用:
母等叶,卷如心化、斑麦汤冬。等,
如清宫汤。
热陷心包
1、温热病 神昏谵语 温毒发斑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玄参《本经》
配生地黄、麦 冬,如增液汤。
清热养阴
配生地、百合、 贝母等。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
滋阴润燥
泻火解毒
3、阴虚劳嗽 咽痛白喉
配黄芩、连翘、板 蓝根等
玄参治疗肺经病症无 论虚证、实证均可应用。
赤芍《本经》
总之,本品苦寒降泻,既能清 热凉血而清血分实热,又能散血中 之郁结而止痛。善入肝经,清泻肝 火为其所长。故凡一切血热血瘀之 证,肝火热盛均可应用。
4、热病津伤 阴虚内热
清热养阴生津, 配沙参、麦冬、
玉竹
口渴,便秘
此外,还可应用于目赤肿痛,咽痛 口舌干燥,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等病症。
生地黄《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
使用注意: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黄《本经》
总之,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干地黄 两种,其气味同为甘苦寒凉之性,均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故凡温热病 热入营血身热、发斑,血热妄行吐衄或 热伤阴液口干渴、便秘,均可应用。
3、痈肿疮毒——配金银花、天花粉、乳香 清热凉血散瘀
2021方剂学-清热剂-单元测试(带答案) (16)
2021方剂学-清热剂-单元测试(带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是( )A 黄连、黄芩、黄柏、秦皮 B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C 黄连、秦皮、黄柏、白头翁 D黄连、黄芩、黄柏、栀子E 黄连、秦皮、黄柏、栀子答案: D2、玉女煎的功效是( )A清胃热,凉血分 B清热毒,散血瘀 C清胃热,滋肾阴D清虚热,退骨蒸 E 养阴血,透邪热答案: C3、葛根黄芩黄连汤中的君药是( )A葛根 B黄芩 C黄连 D 木香 E 半夏答案: A4、患者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
治宜( )A.黄连解毒汤B.白虎汤C.龙胆泻肝汤D.凉膈散E.犀角地黄汤答案: B5、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功用的方剂是( )A.香连丸B.芍药汤C.白头翁汤D.左金丸E.八珍汤答案: B6、主治骨蒸劳热的常用方剂是( )A.大补阴丸B.清骨散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知柏地黄丸答案: B7、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 )A.清骨散B.清暑益气汤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泻白散答案: D8、清营汤中体现“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则的一组药物是( )A.丹参、玄参B.水牛角、生地黄C.丹皮、黄连D.银花、连翘、竹叶E.丹参、麦冬答案: D9、症见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脉数有力。
宜选用( )A.五味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黄连解毒汤D.四妙勇安汤E.普济消毒饮答案: B10、凉膈散的功用是()A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B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C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D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E 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答案: C11、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者。
宜用何方( )A.大补阴丸B.知柏地黄丸C.清骨散D.青蒿鳖甲汤E.当归六黄汤答案: E12、功用为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方剂是( )A.止嗽散B.泻黄散C.泻白散D.定喘汤E.麻杏甘石汤答案: C13、芍药汤中的反佐药是( )A白芍 B大黄 C木香 D 黄连 E 肉桂答案: E (答案分析: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方中少佐辛热温通之性的肉桂与大量寒性的药物配伍同用,防呕逆拒药,具反佐作用。
上篇 第六章 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
第六章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一)单选题1.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著是()A.《肘后备急方》B.《五十二病方》C.《备急千金要方》D.《伤寒杂病论》E.《刘涓子鬼遗方》正确答案:B2.奠定方剂学理论基础的医籍是()A. (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D.《太平圣惠方》E.《伤寒明理药方论》正确答案:C3.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普是()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五十二病方》D.《圣济总录》E.《祖剂》正确答案:A4.东晋葛洪所横,载方具有“简、便、康、效”特点的方书是()A.《肘后备急方》B.《普济本事方》C《备急千金药方》D.《医方类聚》E.《刘涓子鬼遗方》正确答案:D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是()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圣济总录》C《备急干金要方》D.《太平圣惠方》E《外台秘要》正确答案:D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是()A.《济生方》B.《圣济总录》C.《普济本事方》D.《太平圣惠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确答案:E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古今名医方论》B.《删补名医方论》C.《医方集解》D.《医方考》E.《伤寒明理药方论》正确答案:D8.我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是( )A.《普济方》B.《千金要方》C.《圣济总录》D.《太平圣惠方》E.《千金翼方》正确答案:A9.《医方集解》的作者是()A.汪昂B.吴昆C.吴仪洛D.陈言E.费伯雄正确答案:A10.系统论述“八法”的医著是()A.《黄帝内经》B.《医学心悟》C.《伤寒杂病论》D.《伤寒明理药方论》E.《圣济总录》正确答案:B11.“八法”分类法的提出者是()A.程钟龄B.成无已C.张景岳D.张仲景E.施沛正确答案:A12.驱虫剂主要体现“八法”中的何种治法()A.下法B.温法C.清法D.消法E.吐法正确答案:D13.下列治法中除哪项外,均属“消法”范围()A.祛痰法B.祛湿法C.祛暑法D.理气法E.祛虫法正确答案:C14.“七方”说始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太平圣惠方》E.《祖剂》正确答案:A15.方剂最早按病证分类的方书是()A.《千金要方》B.《太平圣惠方》C.《局方发挥》D.《五十二病方》E.《祖剂》正确答案:D16按治法分类方别的方书是()A.《时方歌括》B.《普济方》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备急千金要方》E.《祖剂》正确答案:A17.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吸收较快B.药效持久C.节省药材D.便于服用E.便于携带正确答案:A18.下列内服的剂型中,唯一没有固定剂型的是()A.丹剂B.片剂C.冲剂D.散剂E.膏剂正确答案:A19.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散剂的特点()A.制作简便B.吸收较慢C.节省药材D.便于携带E.便于服用正确答案:B20.滋补类方药的适宜服药时间为()A.饭后服B.饭前服C.空腹时服D.不拘时服E.睡前时服正确答案:C21.发汗解表类汤剂内服时一般宜()A.趁热服B.放冷服C.热药冷服D.寒药温服E.定时服正确答案:A22.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最早见于()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伤寒明理药方论)D.《医学源流论》E《五十二病方》正确答案:B23.属于反佐药功用范畴的是()A.减低君臣药之毒性B.缓和君臣药之峻C.监制君臣药之偏D.防止邪甚药病格拒E.引诸药直至病所正确答案:D24.下列哪项属于臣药的含义()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B.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C.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特定病所的药物D.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E.根据病情需要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正确答案:A25.君药的含义是指()A.针对主病或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消除或缓解臣药毒性与烈性的药物D.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E.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特定病所的药物正确答案:A26.佐助药的含义是指()A真针对重要的非病成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直接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C.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与烈性的药物D.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以防药病格拒的药物E.引领方中诸药直达特定病所的药物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宋代由政府编修的方书是()A.《普济方》B.《圣济总录》C.《普济本事方》D.《太平圣惠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确答案:BDE2.下列属于隋唐时期的方书是()A.《仁斋直指方》B.《圣济总录》C.《备急千金要方》D.《太平圣惠方》E.《外台秘要》正确答案:CE3.下列哪些治法属于“八法”的内容()A.汗法B.吐法C.攻法D.清法E.和法正确答案:ABDE4.汗法具有的功效是()A.开泄腠理B.调畅营卫C.宣发肺气D.温里祛寒E.清热泻火正确答案:ABC5.“十剂”的内容包括()A.宣、通B.补、泻C.轻、重D.滑、涩E.燥、湿正确答案:ABCDE6.张景岳将古方与自制新方类为“八阵”,其“八阵”的内容包括()A.补、和B.攻、散C.寒、热D.固、因E.燥、湿正确答案:ABCD7.按病证分类的方书有()A.《外台秘要》B.《太平圣惠方》C.《普济方》D.《时方歌括》E.《备急千金要方》正确答案:ABCE8.口服液的优点是()A.剂量较小B.吸收较快C.服用方便D.口感适宜E.药效持久正确答案:ABCD19.硬膏又称()A.锭剂B.膏药C.煎膏D.薄贴E药膏正确答案:BD10.佐药包括()A.佐制药B.臣佐药C.反佐药D.佐助药E.佐使药正确答案:ACD11.下列哪几项不属于佐药的范围()A.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B.消除或级解君、臣药毒性与烈性的药物C.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D.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E.根据病证需要配伍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正确答案:AC12属于佐制药功用范畴的是( )A.减低君臣药之毒性B缓和君臣药之峻C.监制君臣药之偏D.防止邪甚药病格拒D.引诸药直至病所正确答案:ABC13.使药包括()A.佐制药B.调和药C.引经药D.佐助药E.佐使药正确答案:BC14.方剂运用的变化形式包括()A.药量增减的变化B.药味加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方名更改的变化E.服法调整的变化正确答案:ABC(三)填空题1.我国现存古医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是()正确答案:《普济方》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是()正确答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医学史上复方的出现,最迟应在( ) 时期。
中兽医学15%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辩证论治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二)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2、阴阳的互根3、阴阳的消长4、阴阳的转化二、五行(一)五行的概念1、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3、五行相乘:(1)五行相乘: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2)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
第二章脏腑一、五脏|:心,肝,脾,肺,肾(一)心1、心主血脉2、心藏神3、心主汗4、心开窍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4、肺开窍于鼻。
(三)脾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3、脾主肌肉及四肢。
4、脾开窍于口: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
(四)肝1、肝藏血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②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
2、肝主疏泄(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4、肝窍于目(五)肾:肾为先天之本1、肾藏精2、肾主命门之火肾阴虚----内热肾阳虚----形寒肢冷3、肾主水4、肾主纳气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落,便秘或便溏等。
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第三章气血津液一、气气指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它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气的功能:具有生化、推动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动脏腑,经络的活动等。
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常见的气病有:气虚证(四君子汤),气陷证(补中益气汤),气滞(橘皮散),气逆证(旋覆代赭汤)二、血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周身,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清热药归纳——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凡以清解⾥热为主要作⽤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解毒凉⾎等功效,主要⽤于热病⾼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分、营分、⾎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清热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药性多寒凉,易伤医学教育原创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
⼀)清热泻⽕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多⼊⽓分,能清⽓分之热,泻⽓分之⽕,故⼜名清⽓分法。
适⽤于⽓分实热证。
证见⾼热,烦渴引饮,汗多、⾆红医学教育原创苔黄,脉洪⼤或滑数等。
临床常⽤于急性热性病,如⼄脑、肺炎等⽓分证,常⽤药物有⽯膏、知母等;常⽤⽅剂有清⽓汤(⽩虎汤)等。
(⼀)⽯膏《本经》 为⼀种含硫酸钙的矿⽯。
挖出后去净泥⼟、杂⽯、碾碎,⽣⽤或煅⽤。
药⽤部分:为含⽔硫酸钙矿⽯。
产地:⽣产于湖北、⼭东、⼭西、四川等地。
炮制;挖出后去净杂⽯、泥⼟、⽣⽤或煅⽤。
性味:⾟、⽢、⼤寒。
归经:⼊胃、肺经。
功能:⽣⽤清热泻⽕,除烦⽌渴。
煅⽤⽣肌收敛。
主治与应⽤: 1.本品⼤寒,且有较强的清热泻⽕作⽤,善清⽓分实热,⽤于肺胃⼤热、⾼热不退、⼝渴、烦躁、脉洪⼤、甚⾄神昏谵语等实热亢盛证,常与知母相须为⽤,以增强清⾥热的作⽤,如⽩虎汤。
2.能清泻肺热,⽤于肺热咳嗽、⽓喘、⼼烦⼝渴等实热证,常配伍⿇黄、杏仁以加强宣肺⽌咳平喘之功,如⿇杏⽯⽢汤,治风热实喘等。
3.能泻胃⽕,⽤于胃⽕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邪龈肿痛证,使热去则痛⽌,可与知母、⽜膝、⽣地等同⽤。
4.煅⽯膏末有清热,收敛、⽣肌作⽤,外⽤于湿疹、⽔⽕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等,常和知母、黄柏、青黛等同⽤。
清热中成药讲义(共199张PPT)
气阳
分 实 热
明 经 热
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
石膏
清 热
知母
生
津
粳米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养阴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石膏 清热泻火,透热解肌
柯韵伯: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 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之性……不但长于清热,且善排挤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
胃气上逆
石膏、 竹叶、
粳米、甘草
人参、麦冬 半夏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君
使 臣 佐
竹叶石膏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医宗金鉴》
竹叶石膏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使
用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 为辨证要点。
【剂型规格】口服液,每支10毫升
金银花
黄芩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治】风热外感及热毒炽盛证,症见咽喉肿痛、 咳嗽痰黄,以及痄腮、丹毒等。
【组方分析】 金银花与黄芩均为清热解毒中药,其中
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黄芩 清上焦热,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增加其清热解 毒之力。两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透表祛邪
白虎汤
使用注意
1、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⑴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⑵脉见浮细或沉者; ⑶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⑷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2、关于用法--米熟汤成;温服 3、关于石膏用量--30~60g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二)第四章清热剂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分类1、清气分热: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
代表方剂:白虎汤2、清营凉血:具有清营凉血的作用。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4、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的作用。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5、清虚热:具有滋阴清热,养阴透热作用。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1、辨部位,掌握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热邪在表,尚未入里者,宜发汗以解热;热邪入里,大便已结者,宜通便以泻热,均非清热剂所宜。
)2、辨热证真假:真热假寒,则大胆使用,真寒假热,则忌用。
3、辨轻重:凡适用本类方剂时,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体质强弱,投以适当的药量。
因热邪虽易伤津,但寒凉之品用之过早或过量,皆可产生恋邪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苦寒害胃甘寒碍胃)4、辨虚实:屡用清热剂,热仍不退者,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应考虑改用滋阴补水之剂,使阴复而热退。
5、应用反佐法:若热邪之炽盛,清热剂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姜汁或凉药热服。
(反佐法)第一节清气分热清气分热的方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伤津或气阴两伤之证。
主证壮热烦渴、大汗、恶寒、脉洪大等,或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阴皆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干舌红等。
白虎汤《伤寒论》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命名不是以君药命名。
天上二十八星宿按四象来划分,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
柯琴曰:“白虎为西方金神,秋金得令,则炎暑自解也。
”方中行说:“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若白虎。
”以白虎来比喻清热之功,故名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配伍特点
清营汤
1、体现了透热转气 2、用丹参体现了凉而不瘀
清营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入营分证。以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
清营汤
可按气分证与营分证的侧重点调整方中药量: 若气分热偏盛宜重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也可加
石膏、知母; 营分热盛,则重用水牛角、生地、玄参。 若加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蚤休、蒲公英等,可增强
本方解毒之功。 ●若神昏谵语较重:加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现代运用
清营汤
现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 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 见证者。
清营汤
使用注意
原书指出“苔白滑者,不可与也”。使用本 方应注意舌诊,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湿之 象,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延长病情(因 方中生地、麦冬、玄参等是养阴滋腻之品)。 故必须舌绛而干方能使用本方。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
—— “八法”中的“清
法”
二、立法依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三、清热剂的运用原则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 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 表里双解。
四、分类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清营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4
22
第七章 清热方
• (一)清热泻火方
• 白虎汤
• 功效:清热生津。
•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generation
• of body fluid.
•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 辨证要点: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
(四大症)
2021/3/14
(清肺热)
• 3、胃火亢盛,头痛,牙龈肿痛。
(泻胃火)
• 4、煅石膏外用治疗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 或疮疡溃后不敛等。
• 用量:15—60克。打碎先煎。
•
外用煅石膏研末敷患处.。
• 注意:血虚发热者慎用。
2021/3/14
6
知母
• 性味:苦、甘,寒。入肺,胃,肾经。 • 功效:清热除烦,清肺生津,滋阴降火。 • 主治: • 1.热病气分证。 • 2.肺热咳嗽;或肺燥咳嗽。 •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 • 用量:6——12克。盐炒用。
2021/3/14
25
黄连解毒汤
• 方解: • 君:黄连 – 清热泻心火及胃火。 • 臣:黄芩 – 善清上焦之火。 • 佐:黄柏 – 泻下焦之火。 • 使: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 四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证可愈。 • 注意: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2021/3/14
2021/3/14
11
连翘
2021/3/14
12
金银花
连翘
•
• 性味: 甘寒
苦,微寒。
•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021/3/14
13
金银花 连翘
• 主治:
• 1、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温病发斑等。
• 2、热毒痈疽疮疡。
• 不同点:
•
金银花长于疏散风热,解热毒。
• 连翘消肿散结突出,善于治疗瘰疬痰核等。
第六章 清 热 药与方剂
TCM Department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2021/3/14
1
清热药
• [含义]
• 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 清热方: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
2021/3/14
20
牡丹皮
2021/3/14
21
牡丹皮
• 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
•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消痈。
• 主治: • 1、热入营血发斑:血热吐血,衄血等。 • 2、热病后期,阴虚内热,骨蒸无汗。 • 3、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症瘕等。 • 4、肠痈。 • 用量:6——12克。
23
白虎汤
• 方解:
• 君: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
• 臣:知母——清热养阴,
•
助石膏清热,生津。
• 佐使:粳米,炙甘草 — 和中益胃,护津。
• 四药合用,达到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作用。
2021/3/14
24
(二)清热解毒方
• 黄连解毒汤 • 功效:泻火解毒。 • Purging fire and expelling poison. •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 辨证要点: •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
•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021/3/14
19
生地黄
• 主治:
• 1、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斑疹,舌红绛等。 • 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等。 • 3、热病伤津口渴,或消渴证。 • 4、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 用量:9——15克。 • 鲜地黄:凉血,生津效佳。 • 注意: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者慎用。
2021/3/14
7
黄芩
2021/3/14
8
黄芩
பைடு நூலகம்
• 性味:苦,寒。入肺、胆,脾胃,大肠经。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 主治:
• 1、湿热痢疾,黄疸;或湿温发热,尿赤等。
•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痈;
•
肝火头痛。
(善清肺热)
• 3、怀胎蕴热,胎动不安。 (清热安胎要药)
• 用量:3——9克。
• 用量:金银花:6——12克。
•
连 翘:6——15克。
2021/3/14
14
板蓝根
• 苦寒,归心,胃经。 •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主治:痄腮肿胀,咽喉肿痛。 • 近代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流感, • 乙脑,传染性肝炎等。 • 用量:15 – 30克。
2021/3/14
15
板蓝根
• 同源药物:
茵陈蒿
• 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 主治:为治疗黄疸专药。 • 湿热黄疸:配伍栀子,大黄,首选。
如“茵陈蒿汤”。 若寒湿黄疸:须配伍干姜,附子。 • 用量:10 –30克。
2021/3/14
17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2021/3/14
18
生地黄
• 四大怀药之一。制熟即熟地黄。 • 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肾经。
2021/3/14
9
三黄比较:
共同点:性味:苦,寒。均能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治疗湿热痢疾,热毒疮痈等。
• 不同点:
• 黄芩:长于清肺热,又能清热安胎。
• 黄连:泻火解毒力强,长于清心胃之火。
• 黄柏:偏于入下焦,清下焦湿热;
•
又能清相火,治阴虚发热。
2021/3/14
10
第二节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 [适应症]
• 里热证——发热,热痢,痈肿疮毒等。
2021/3/14
2
清热药
• [分类] • 里热有气分与血分的不同,有实热,虚热之别。 • 故大致分为四大类:
• 清热泻火药; • 清热解毒药; • 清热燥湿药; • 清热凉血药。
• 注意:脾胃虚寒,胃纳不佳,肠滑易泻者慎用。
26
青蒿鳖甲汤
• 功效:养阴透热。
• 主治:阴虚邪伏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 苔少,脉细数。
• 1.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治疗温病热毒发斑,丹毒等。
• 用量:9 – 15克。鲜品60克。
• 2.青黛:咸寒。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 治疗温病热毒发斑,咳嗽咯血,丹毒, • 痄腮,口疮及阴囊湿疹等。 • 近代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用量:1.5—3克。
2021/3/14
16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2021/3/14
3
石膏
2021/3/14
4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石膏
• (CaSO4·。2H2O)
• 性味:辛、甘,大寒。入肺,胃经。
•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外用收敛生肌。
2021/3/14
5
石膏
• 主治:
• 1.温热病热入气分证:
• (高热,口渴,烦躁,大汗,脉洪大——四大症)
• 2、肺热咳嗽,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