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2.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
3.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北宋初期B.北宋后期C.南宋初期D.南宋后期
4.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四、合作探究
一、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③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④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⑤统治 者采取了 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⑥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①宋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
②宋朝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南方.
③太湖流域已成为宋朝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类别
表现
农业
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
发明了秧马、牛转翻车
农作物品种的推广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变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变现。
2、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3、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不久,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而且宋代历史离学生较遥远,所以在选取史料时应以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直观的史料为主,先让学生感性认识宋朝,再引入较为简短的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我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难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学生收藏的微型版《清明上河图》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此图是谁画的?描绘的是哪一座城市繁荣的景象?学生:北宋张择端,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汴京)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幅画卷,去感受繁荣的宋代经济。
出示本课标题以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时空穿越,现场连线张择端,听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扮演张择端,读出电话连线内容。
第一次连线:我把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为汴京郊野的春光:展开画卷,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不远处有几块犁好的土地,田边骑着牛的两位农民正在商量着今年种什么庄稼合适……(出示《清明上河图》相关内容)过渡:宋代的农夫会在地里种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一板块:农业的发展一、农业新发展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汴京的郊外会种植哪些农作物呢?生:学生猜测可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并通过地图册21页的《宋代经济发展图》来验证猜想。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后续学习宋代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但他们对宋代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宋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状况;
技能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又是怎么回事?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师:课件出示两宋农业与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宋代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发展?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理解并记住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阅读课本知识找出并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学习重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难点: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自主学习一]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1)南方较少;(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
2.表现:(1)从越南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
(2)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长江下游和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6)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1)最大的是和杭州。
(2)出现了早市和。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海外贸易:(1)、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半岛和非洲东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1)产生: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合作探究]1.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目标一达成]1.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在城中见到许多阿拉伯人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2.如果你是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你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到达 ( ) ①朝鲜②拉丁美洲③日本④阿拉伯半岛⑤非洲东海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3.内江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繁荣。
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宋代经济的繁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的繁荣。
提问:“你们认为宋代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如此繁荣?”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教材还介绍了宋代的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使学生了解到宋代经济的基本面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经济有所了解。
但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深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宋代货币制度和市场管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宋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难点】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知识,是本册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学习,认识宋代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本课全部框题,完成下表。
(本节重点基础知识点背诵)类别发展概况成就表现农业耕地技术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作物占城稻引进推广,培育水稻新品种,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普遍和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纺业兴起并扩展,棉纺工具先进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定汝均哥官五大瓷窑。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造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有指南针。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商业城市繁盛,商业市镇兴起,商业限制放松,出现早市夜市草市。
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政府设置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鼓励对外贸易,外贸收入成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货币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纸币。
(二)学习活动二:结合学习活动一的表格和对教材的学习,总结概括回答下列探究问题:(以下问题需要认真背诵)★探究问题1:通过阅读教材,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探究问题2: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基础梳理】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____________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
2.概况(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________、福建和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表现(1)粮食作物: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基础梳理】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1)河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________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②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③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这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南方经济的发展: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2)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汤阴县五一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课时导学案(第_____周第 __ 课时总第 ___课时)班级:姓名: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上课时间 2020 年月日星期设计人:备课组长签字:年级领导签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知梳理】(10分钟)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粮食作物引进新品种水稻产量产粮中心谚语经济作物茶叶种植棉花种植手工业纺织业丝织业集中地棉织业兴起地制瓷业五大官窑瓷都造船业主要港口特有技术地位商业商业中心特点繁荣表现纸币出现时间出现地区优势作用【思维拓展】(10分钟)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移的原因:南移的表现:完成南移的时间: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2、宋代商业繁荣:管理机构:繁荣原因:【达标测评】(8分钟)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水稻B.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是()A.《送子天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耕获图》4、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制瓷业中心的是()A.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5、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安西都护府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8、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A.海河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钱塘江流域9、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是()A.玉米B.占城稻C.葡萄D.马铃薯10、作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兴起于()A.唐朝蜀地B.宋代江浙地区C.宋代蜀地D.宋代的海南岛11、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上好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导学案(解析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①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②通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兴盛三、商业贸易的繁荣【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从材料可知,宋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什么农作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农作物有哪些优势?解析:占城稻;品种优质,成熟早,抗旱力强,适应性强等。
探究二: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瓷器的特点。
解析:①工艺精美;②种类丰富;③分布广泛。
探究三:问题:根据材料思考,宋都东京与唐长安城相比,有何变化解析:①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没有固定的地点;②没有固定的时间;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通宵不绝。
③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探究四: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解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造船技术发达和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阻断了陆上贸易通道,促使海陆发达探究五: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探究六:问题:据材料思考,江南的变化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解析:充足的劳动力、社会稳定、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课后检测】1.(2022年湖北随州)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
其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答案】C【解析】从铜钱到纸币,反映的是货币的进步和变化,货币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货币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进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BD项。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时间:从至。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和劳动力。
(主要原因)1(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2“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
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
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史实和实例,展示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进步,使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政治、文化等。
但对于宋代经济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具体的经济现象和发展原因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史实和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情况。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史实和实例:收集与宋代经济发展相关的史实和实例,用于分析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宋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背景知识。
然后引出本课主题,说明本课将主要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对外开放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宋代经济的细节和发展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经济方面的内容可能感到较为枯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宋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具体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如:“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案例来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报告,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宋代经济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导学案:《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探究历史的变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物质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
【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提起兴趣。
二、呈现: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讲解: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1. 经济政策:a) 重商主义政策:宋代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业发展,提倡市场经济。
b) 发展农业:宋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2. 经济特点:a)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的商业繁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各种商品进出不断。
b) 工商业发展: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商品贸易繁华。
c) 货币经济发展:宋代实行纸币制度,提高了人们的交易效率。
四、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来探究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
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2. 学生分析文献和资料,讨论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并归纳总结。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
五、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提出问题:宋代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2. 学生思考并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政策。
【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的税收政策,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对比。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宋代的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
3.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宋代的货币制度变迁。
【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短文,并附上资料和图表。
【板块设计】本节课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引入、呈现、讲解、探究和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理解并记住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阅读课本知识找出并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难点: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
[自主学习一]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
(1)南方较少;(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
2.表现:
(1)从越南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
(2)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长江下游和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6)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
(1)最大的是和杭州。
(2)出现了早市和。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海外贸易:
(1)、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半岛和非洲东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
(1)产生: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合作探究]
1.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目标一达成]
1.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在城中见到许多阿拉伯人
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2.如果你是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你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到达 ( ) ①朝鲜②拉丁美洲③日本④阿拉伯半岛⑤非洲东海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3.内江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宋朝时,人口多达百万的城市是 ( )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广州
4.宋朝时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 )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自主学习二]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到最后完成。
2.影响: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地区。
[合作探究]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这种方法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目标二达成]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探究学习,快乐导航】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用心创造,用心收获)
【课堂达标,快乐航行】
1.有同学在阅读《可爱的菏泽》一书时发现:宋朝以前.菏泽曾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才辈出;两宋以后,经济落后,杰出人物寥若晨星。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菏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B.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重心南移
C.黄河改道频繁,对下游影响大 D.菏泽位置重要,水陆交通发达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 ( )
A.洞庭湖流域 B.洪湖流域 C.太湖流域 D.淮河流域
3.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
查证属实的是( )
①当地人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③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④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改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有的同学很爱吃从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 )
A.越南 B.泰国 C.新加坡 D.缅甸
5.“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 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宋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宋代的商业繁荣起来,甚至超过了唐代。
商业的繁荣不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壮大,而且还促进了娱乐性行业的发展。
请回答:
(1)南宋时期,手工业中出现了一个什么重要行业?该行业的出现使此时人们的衣料出现了怎样变化?
(2)以制瓷业而闻名于世的地方是哪里?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哪两个代表的城市?
(1)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走进两宋时代,要求你“入乡随俗”,仅在“衣”(衣料)与“行”(工具)方面,两宋时代能够提供给你怎样的选择?
【拓展提升,扬帆远航】
一、选择题
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象 ( )
A.洞庭湖流域 B.洪湖流域 C.太湖流域 D.淮河流域
3.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
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
A.推广种植籼型杂交水稻 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4.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 )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
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成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说明。
(3)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建议。
【课外阅读】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新兴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於天=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於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
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
至道两年(99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倾,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倾。
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
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增长。
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浙江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
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
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
南移。
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包括: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
一些北方农业粟、黍、豆来到南方。
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
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
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
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甘蔗种植遍布苏、浙、皖、闽、广等省,糖已经成为广泛食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糖霜谱》。
由于农业的高度繁荣,不少农户直接进入市场进行谋生或合伙从事买卖活动,其他的经济领域宋代也不甘示弱,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